首页 > 文章中心 > 宜居城市创建工作计划

宜居城市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宜居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摘要:城市园林规划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我国城市现代化进一步加快,城市园林规划成为了我国城市打造宜居城市中重要的一环,城市园林建设作为城市中的生态环境也具有巨大的意义,特别是近年来宜居城市这一概念的兴起,城市园林规划的地位在我国众多城市打造宜居城市的目的上日益重要。本文就宜居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措施。

关键词:宜居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理论;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宜居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研究

在对宜居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研究上,应该始终以践行规划先行,高起点的编制园林城市发展规划为目的,并科学合理的布局宜居城市园林,要以美化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经济水平的发展为根本目标,从而制定出一个科学美好的宜居城市园林规划设计蓝图。

(一)高起点的园林规划整体布局

宜居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上一是要以高起点来整体布局。要坚持把宜居城市的发展置身于全省、全国的大环境中,把宜居城市所处的大局面做出一个整体的园林规划设计布局。从而促使宜居城市的发展空间更为广阔,富有韵味。

(二)高品位的编制和规划

全文阅读

幸福的社区宜居性城市

摘要:《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宜居性研究》一书从社区宜居性的视角,分析了宜居性内涵的升华与城市科学发展的内在联系,系统地探讨了社区绿地、街道、广场等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宜居性规律,对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宜居性;城市公共空间;社区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4)02-0052-01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的发展步入快车道,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此同时,城市科学研究百花齐放,成果累累。伍学进的专著《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宜居性研究》(科学出版社)紧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城市宜居性这一重大理论、现实问题,从新城市主义理论的视角,探讨了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宜居性规律,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策略。

首先,提出了社区宜居性是城市本质特征之一的观点。书中指出,城市因为人类住区安全、产品交换等最基本的宜居性需求而产生,城市也因为宜居性需求范围的逐渐扩大、需求的层次升级换代而发展。宜居性供给与宜居性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始终伴随城市与城市化的一对最基本而又最深刻的矛盾。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的宜居性是城市的本质特征之一。我国城市社区公共空间规划、建设、管理的非宜居性,已经成为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市民幸福感的主要问题。因此,合理规划、建设和科学管理城市社区绿地、街道、广场等公共空间资源,是当今及未来我国城市硬件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抓手。

第二,提出了城市宜居性内涵的升华是西方城市科学发展基本规律之一的观点。作者认为,从霍华德、盖迪斯等近代人本主义的宜居性理念,到柯布西耶、佩里、莱特等现代功能理性主义的宜居性思想,是城市宜居性内涵的第一次升华。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环境问题――尤其是社区街道、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宜居性问题,逐渐上升为城市发展的主要矛盾,新城市主义应运而生,导致了城市宜居性内涵的又一次升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文化的进步,城市宜居性内涵还会不断地升华。城市宜居性内涵的每一次升华,都强有力地推动城市和城市科学的大发展,是西方城市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

全文阅读

宜居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以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宜居城市的内涵,探讨了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内涵,问题,对策

一、宜居城市的内涵

宜居城市,即适宜居住的城市,这是一个极其概括而又内涵丰富的概念。2005年,北京市在制定2004--2020年北京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中,第一次将宜居城市发展目标写入规划的总体报告中,第一次规划出宜居城市建设的实践设想,计划用15年时间将北京建成宜居城市。同年,国务院在批复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时首次在中央人民政府的文件中出现“宜居城市”概念。《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把宜居城市表述为创造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

任蒴(2011)认为“宜居城市”指的就是经济、社会、环境以及文化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以及精神生活的需要,能够适宜人类生活、工作以及居住的城市。“宜居城市”主要有两种定义,即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所谓狭义的宜居城市就是指气候条件宜人,生态景观和谐,人工环境优美,治安环境十分良好,适宜居住的城市,这里的“宜居”仅仅指的是适宜人们居住;所谓广义的宜居城市则指的是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相协调,经济的持续繁荣,社会和谐稳定,文化氛围浓郁,设施舒适齐备,适于人类工作、生活以及居住的城市,这里的“宜居”不仅仅指的就是适宜居住,还包括了适宜出行、就业以及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李家凯(2013)认为宜居城市建设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原有城市的改造,如何按照宜居城市的理念对现有城市中不宜居的地方进行改造,成为宜居城市;二是在新城市建设中,如何按照宜居城市的标准进行建设。

二、宜居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宜居城市的建设缺少文化内涵

全文阅读

中外宜居城市建设的比较及借鉴

摘 要:中外宜居城市建设实践历程不同,在宜居理念超前性、先期规划前瞻性、城市风貌完整性、宜居建设系统性以及制度保障执行力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国外宜居城市建设更重视“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贯彻以及宜居城市管理体系的可操作性、实施效果和与规划的契合度,更致力于以城市历史的传承把握未来建设方向,而国内更关注短期内经济及生态效益的获取和在保持历史的基础上创造或革新,强调对城市建设目标的贡献及执行力。我国宜居城市建设应进一步加强专项规划、改善人居环境、注重社区建设、塑造人文环境和发挥制度建设作用。

关键词:宜居城市 ;经验总结;中外比较;借鉴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7)01-0038-07

“宜居城市”的概念首次出现在1996年的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上,城市被定义为“适宜居住的人类居住地”。我国宜居城市的概念首次出现在2005年的《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已经明确将“宜居”作为城市建设目标,在城市总体规划和空间规划中都有所体现。未来一段时期,不仅是我国城市化进程高速推进的时期,更是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宜居城市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成为主导城市化的关键方向。

实践中,宜居城市的表现形式不同,评价标准也各有千秋,对宜居城市的感受也存在差别,因此宜居城市没有统一的主观概括,更多的是体现为人主观精神的满足程度。宜居城市建设的成效虽然能够通过客观指标反映,但是从一定意义上看,客观指标不能完全体现宜居的全部内涵。从实质上看,宜居城市建设随人类文明进步而不断变化,理想城市发展状态也是随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转变的动态化进程。宜居最终的目的是能够充分满足城市居住人口物质需求和精神享受,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等各种活动。

从中外宜居城市建设效果来看,国外宜居城市建设历史较长、目标明确、效果显著,较为公认和权威的全球宜居城市排名中基本上被欧美城市独占了,如英国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每年对全球140个城市进行宜居程度评价,2014全球最宜居城市前10名集中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①;美国美世咨询公司(William Mercer)进行的宜居城市排名②中也几乎被欧美国家城市占据;新加坡和日本的东京、神户等城市作为亚洲宜居城市入选,而我国没有城市入选,这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国外宜居城市建设的绝对优势,同时也体现出我国宜居城市建设的相对滞后。

因此,在我国加快宜居城市建设步伐的关键时期,亟需从理论层面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参考。如何把握宜居城市的内涵和实质,需要更多的理论与事实支撑,通过对中外宜居城市实践的比较和分析,能够获得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启示,这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研究思路,能够为未来宜居城市建设提供有益的理论根据。

一、建设背景及主要历程

全文阅读

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因子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摘要:良好的宜居环境,可以使人生命长寿、身体健康,老年人能够颐养天年、无疾而终。本文从气候、住行、社会公共服务等因子,

>> 城市建设对大气探测环境的影响 基于雾霾影响因子对绿色宜居环境的设计研究 加强城市建设、细化城市管理打造优美宜居安全的文明城市 建设富裕\宜居\和谐\文明\智慧\活力大庆 开创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的新局面 建设富裕\宜居\和谐\文明\智慧\活力大庆开创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的新局面 现代城市建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评价 城市嵌入型老年宜居社区的建设与管理 工业建设项目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电网建设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加强自主创新 加快推进宜居型城市建设 试论城市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城市建设对地质环境影响的分析探讨 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对城市建设的影响问题研究 对城市宜居环境规划的讨论 环境景观对绿色城市建设的贡献 规划与建设宜居型城市的思考 建设和谐宜居的中等城市 “宜居”不是建设世界城市的前提 建设现代生态宜居型城市的探讨 辽源:建设宜居的智能型示范城市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EB/OL].2013-04-25

[2]李璠.从“常回家看看”入法看家庭养老发展[N]. 光明日报.2013-07-17

[3]阮春生.丽水规划“三步走”打造知名生态休闲养生基地[N].丽水日报. 2011-08-03

基金项目:浙江省民政政策理论研究规划课题(ZMZC2013019)

黄罗家,男,1966年2月,浙江遂昌,本科,助理研究员,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单位:浙江省丽水学院

全文阅读

丽水: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

亚里斯多德曾说:“人们为了活着,聚集于城市;为了活得更好,居留于城市”。2010年上海市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塑造一个个性鲜明的城市形象,不仅能让市民生活得更好,而且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象征和标志。丽水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极佳自然生态的城市,如何深入挖掘自然人文内涵,塑造“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魅力城市形象,建设浙西南区域中心城市,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丽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撤地设市以来丽水城市规划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丽水城市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撤地设市以来,我们在提升丽水城市建设理念、建构城市空间画卷、完善城市功能配套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得到提升。撤地设市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越是欠发达地区越要加快推进城市化”这一思路,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先后提出“艺术之乡、浪漫之都、休闲胜地”的城市特色定位和建设中国最佳山水宜居城市的目标,按照“拉框架、建新城、优环境、出亮点、强功能”的要求,不断改变城市面貌,在“破三难、创三新、建三网”中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近年来,市委又提出了要围绕宜居宜业宜游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城市功能;坚持以业兴城,发展城市经济;坚持以文为魂,提升城市品质;坚持以城带乡,推进城乡统筹,以产业发展为城市化提供支撑,以人口集聚为城市化奠定基础,以制度创新为城市化创造条件,全力打造浙西南区域中心城市,全面打响“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品牌,并制定落实宜居城市建设三个“三年行动计划”。这些思路与举措,为我们加快丽水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奠定了基础。

城市建设规模迅速扩大。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丽水目前已经从一个落后封闭的山区小城逐渐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浙西南区域中心城市。这些年,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先后经历了两次修编,控制性详规实现全覆盖,配套专业规划全面开展。中心城市规划控制区面积从98平方公里扩展到37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从9?郾2平方公里扩大到32?郾31平方公里,市区人口从13?郾4万人增加到35?郾2万人,步入中等城市发展行列,初步形成了“一江双城”总体框架和“城市南进、产业东扩”发展态势。全市城市化水平从2000年的33?郾1%提高到2010年的48?郾4%。各县(市)城市规模迅速扩大,青田、龙泉、缙云城区人口接近10万。

城市配套功能日趋完善。目前丽水道路网建设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建成金丽温、“两龙”、台缙等高速公路,启动云景、龙庆高速公路和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市域城际交通和对外高速交通网络骨架基本形成。城市建设投资迅速扩大,2000年至2010年,全市累计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165亿元,是撤地设市前10年投资总量的21倍。城市道路框架基本拉开,电网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城市防洪达到50年一遇标准,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大幅提升。大力推进建绿透绿护绿工作,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从23?郾2%提高到40?郾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7?郾6平方米提高到10?郾4平方米。相继建成一大批城市道路交通、供排水、城乡公交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以及行政中心、江滨景观带、处州公园、紫金大桥、南明湖、大剧院等一大批凸显城市特质的标志性项目。城镇管理上,以城市创建为抓手、以制度创新为关键,积极理顺城镇清扫保洁、绿化养护、亮化管理体制,大力推进城管执法体制改革,“数字城管”建设全面推进,各级联动的城镇管理网络逐步完善。

城市形象品位逐步提升。这些年市区大力推进“三大改造”,全面完成江滨区块40万平方米拆迁任务,扎实开展“六城联创”,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深入推进“三沿整治”和城市“美化、亮化、绿化”工程,生态环境质量连续7年居全国前列、全省首位,山水宜居城市的独特魅力日渐显现。各县(市)城市规划建设独具特色。如龙泉围绕“山水古城、剑瓷名城、旅游新城”定位,注重龙泉溪两岸规划建设,以剑瓷文化特色的城市形象逐步在提升;缙云提出纳入浙中城市群规划,规划构建了主城区、工业园区和仙都主景区的“三区互动”的空间形态,正向组团式中等城市迈进。青田按照“山水家园、欧陆风情”的城市定位,注重彰显侨乡欧陆风情的城市特色。遂昌按照“东进西拓”思路,拉开框架,注重塑造城市特色,努力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松阳构建“一城二带四区”的总体构架,拉开城市框架,注重江滨区块规划设计,不断改善提升城市品位。云和围绕“山水家园,童话世界”的城市定位,着力打造“中国童话休闲旅游城”和“山水童话乡村”,努力推动“小县大城”向“小县名城”转型。庆元围绕“梦幻古廊桥、中国香菇城”特色定位,把廊桥、香菇文化有机融入城市建设。景宁注重挖掘“畲乡”特色,打响民族风情品牌。

以规划为龙头积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丽水

全文阅读

南通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研究

摘要:生态宜居是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元素。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一化一中心、三城市”的总体构想,其中提出要重点推进国内一流的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是基本现代化和北翼中心建设的基础,是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包括合理高效的经济体系、良性循环的生态体系、景观适宜的人居环境,又强调和谐健康的社会文化与人文特色。因此,必须通过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化、基础设施的完备、城市功能的完善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游的现代化都市。

关键词:南通;生态宜居;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3-0174-04

生态宜居是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元素。南通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一化一中心、三城市”的总体构想,其中提出要重点推进国内一流的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对于南通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城市建设中最直观的反映和要求。

一、生态宜居城市的内涵

生态宜居城市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态宜居城市是指人文、自然环境协调,经济、社会、文化、设施等各方面达到较高水平,适宜人类工作、居住和生活的城市。狭义的生态宜居城市则突出关注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住功能,是指气候、生态、人文环境等方面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根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生态宜居城市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文明、经济富裕、环境优美、资源承载、生活便宜、公共安全六个方面。根据生态宜居城市的内涵,南通生态宜居城市的本质是生态城市,核心是宜居城市,基础是现代城市,标识是特色城市。现代、宜居、生态、特色四者紧密联系,共同构成生态宜居南通的基本内涵和整体架构。它应具有以下基本要素,经济社会繁荣,人民富裕安康;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安定文明,生活舒适便捷;文化主题突出,南通特色鲜明。它们共同糅合,构成南通生态宜居城市的大致图景。

衡量南通生态宜居程度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城市居民的满意度,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查居民对生态宜居程度的满意度:生态环境质量,城市管理与人文环境,就业与收入情况。其中,生态环境质量包括气候宜居度、城市绿化面积、空气质量、水资源状况以及污染治理情况等因素。污染治理又包括固体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噪音治理和光污染治理等。城市管理与人文环境主要包括社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物业管理水平、人际关系、社会治安、交通状况、文化卫生条件、居住密度以及社会风气与文明等。这三个标准正是根据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目标逐条制定的。

二、南通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有利因素

全文阅读

宜居城市的园林规划与设计研究

摘 要: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对城市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然而城市化进程下,城市问题相继产生,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因此,建设宜居城市成为城市建设的新目标。本文分析了宜居城市所需具备的特性,指出了构成宜居城市的主要要素,探讨了宜居城市的园林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

关键词:宜居城市;园林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2067

宜居城市的概念早期在西方一个国家提出,是指人们生存的环境在生态环境、经济环境和任务文化环境比较优越,当然目前人们更向往的是生态环境的优越和交通的便捷等。

1 宜居城市的特性

1.1 整体性

宜居城市注重生态、经济、文化3要素的协调共生,注重复合型系统的融合性。城市绿化和生态环境是实现宜居城市的物质基础,人要生存,既要适应它,又得改变它,追求全方位整体实现城市的宜居性。

1.2 地域性

全文阅读

建设宜居城市对策及研究汇报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科学制定宜居规划;着力做美生态环境;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大力提升人文环境;积极构建安全网络;健全完善长效机制;细心经营开发城市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规划决定一个地区的发展方向,决定一个城市的品位,也决定着这个城市的宜居程度、绿是城市之肺。环境优美是城市是否宜居的决定性因素、宜居城市必须为居民提供舒适、便捷的工作生活环境、贫困的城市绝对不是宜居城市。经济是城市发展的根基和命脉,要建设宜居城市,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增强综合实力、一个城市,缺少精神力量,必将趋于平庸。宜居城市除了有完备的硬件设施,城市的综合文化实力特别是市民的道德水平、文化素养、文明程度在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宜居就得安居。让生活在城市当中的居民享有安全感,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内容、城市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城市的品质,也是宜居城市的重要实现途径、打造宜居城市,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市委、市政府提出“把××打造成为××城区最佳宜居城市”的奋斗目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宜居城市是一个以人为本、以经济为本、以安全为本的城市,是一个卫生健康、生活方便的城市。宜居是现代城市的发展方向,是每一个城市建设和管理者的不懈追求,更是每一个市民的热切期盼。最理想的城市应该是最适宜居住的城市。把××打造成为××城区最佳宜居城市,就是要使××进一步形成完善的公共服务、高效的行政管理、生动的民主氛围、先进的文化品质、良好的社会秩序、优美的生态环境、高尚的公民意识,使××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精神家园。

××建设宜居城市具有许多优越条件,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创建硕果累累,城区规模不是很大,比较容易加强管理和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营造祥和、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但对照《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主要体现在经济实力不强,城市环境不靓,市民生活质量不高,治安环境不佳,文明程度不高。因此,必须立足市情,创新思路,扬长避短,立城市之根,铸城市之魂,强城市之基,扬城市之韵,把中心城区的实力做强、功能做优、环境做美。

一要科学制定宜居规划,让城市靓起来。规划决定一个地区的发展方向,决定一个城市的品位,也决定着这个城市的宜居程度。一个没有科学规划的城市是一个杂乱无章的城市,一个没有绿色的城市是一个没有生机的城市,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则是一个平庸的城市。宜居城市首先需要宜居规划,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从有利于市民生活质量和出行便捷的改善,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有利于环境容量的改善出发,按照产业发展、交通需求、设施配套的要求,合理配置资源,形成良好的空间形态与布局。尤其是宜阳新区的规划要尽量全面细化,并配套制定社会公共设施、绿地系统、城市景观、水体和环境保护以及分期建设等专项规划,从局部保证整体。要严格执行规划,建立规划审批民主决策制度,不能以个人的意愿喜好来确定规划,更不能单纯从经济角度考虑降低规划标准,宁可不建或缓建,也不能乱建和粗制滥造。

二要着力做美生态环境,让眼睛亮起来。绿是城市之肺。环境优美是城市是否宜居的决定性因素。宜居城市必须拥有清新空气、洁净水源、葱郁绿化和优美自然景观等生态环境。要发挥比较优势,着力打造河岸景观、道路景观、公园景观“三大生态景观”,做到绿带景观化、景观人文化,以河岸、道路为绿色廊道,与公园相连,形成城市景观的整体性、连续性。要在大力推进“13579”绿色工程的同时,积极倡导垂直绿化、立体绿化和空中绿化,开发“空中绿地”,做美城市空间。要采取规划建绿、挤地造绿、拆围进绿、市场兴绿、文化活绿、高效管绿等措施,大力开展“××有我一棵树、增添××一片绿”、园林化单位、花园式小区、绿地认建认养等活动,让市民家中有绿、出门见绿、河岸游绿、公园享绿。

三要配套完善基础设施,让心情好起来。宜居城市必须为居民提供舒适、便捷的工作生活环境。在宜居城市建设中,应当坚持统筹兼顾,大力推进××中心城区“五个一”便民工程建设,切实抓好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金融、社区管理、社会福利、城市交通、市政公用、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精神和身体健康的需要,解决交通、停车、上学、就医、安全等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城中村、城区排水、污水处理和“断头路、半截路”等问题。同时,适度调整城市房地产开发建设结构,逐步扩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规模,最大程度地满足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

四要推动经济持续发展,让腰包鼓起来。贫困的城市绝对不是宜居城市。经济是城市发展的根基和命脉,要建设宜居城市,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增强综合实力。要按照工业集群化、旅游特色化、农业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要求,做强做大食品、建材、医药三大主导产业。要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大团组与小分队相结合、以情招商与以诚招商相结合、专业招商与以商招商相结合、网上招商与会展招商相结合等多种办法,加大招商引资、招商选资力度。要以时不我待的竞争意识抢抓机遇,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环境,打造吸引沿海产业内移“磁潮,积极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要突出以温泉休闲度假旅游为龙头,整合发展旅游休闲和娱乐餐饮业,联动发展交通运输业,积极发展商贸物流业,多元发展金融保险业,引导发展信息服务业,健康发展房地产业。要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积极培育“敢创、敢拼、爱家、兴家”的××精神,把在市外创业的“××人”动员起来,成立“××帮”,为报效故乡、造福桑梓,促进家乡发展献计出力。

全文阅读

宜居城市规划的内涵与判别标准

宜居城市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探讨和科学把握宜居城市的内涵与判别标准,对研究宜居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基础性意义。考虑到中国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宜居城市至少应该有6个方面的判别标准――城市经济发展程度、城市社会和谐程度、城市文化丰厚程度、城市生活舒适程度、城市景观宜人程度、城市公共安全程度。

1.宜居城市的涵义

“宜居城市”就是一个适宜人居住、生活和发展的城市。这是一个环境概念,但它不仅仅包括自然的生态环境,还包括了社会人文环境,也包括了政治经济环境以及其它环境等等。城市是因人而存在的,是以人为目的的,只有适宜人居住、生活和发展的城市,才真正可以被称为“宜居城市”。

2.宜居城市规划的原则

2.1宜居城市规划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的出现本身就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城市的发展也是在人的需要的推动下发展的。宜居城市规划要以人为根本理念,建造一个适合人居住、适合人自由发展、适合人工作的环境,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这是宜居城市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要求。

2.2宜居城市规划要适宜城市的经济发展

如果一个城市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内需、消费、节约、环保型的,这个城市的经济增长与城市的生活质量肯定是成正比的;反之,如果是资源型的、透支拉动的、污染型的、掠夺性开发型的,比如依靠土地批租支撑的,这个城市肯定经济增长与生活质量成反比。因此,宜居城市规划是适宜城市经济发展的规划,要为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建良好的环境。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