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药用植物学实验考核体系初探

摘要:根据人才素质培养要求,对药用植物学实验考核体系进行了探讨。拓宽考核内容,改进考核方式,强化辅助考查作用,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实验考核体系;初探

中图分类号:G42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12-2631-02

药用植物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习中药鉴定学、中药学等专业课的入门课程,为中医药院校中药、中药资源各专业的必修课。通过这门课程的系统学习和严格训练,培养学生对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兴趣,并积极投身到以后的专业课学习中去至关重要。药用植物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只有掌握了药用植物的基本实验技能,才能为后面的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药用植物学实验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越来越重视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适应这种模式培养的需要,改革以往的药用植物学实验课考核方法,引入更科学、更符合素质教育培养需要的考核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药用植物学实验课的效果评估乃至学生对药用植物学知识及理解力的评定都应该从学生实验技能、基本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通过综合评价,引导学生重视课程学习,平时自觉地强化训练实验操作能力。通过综合评价,可以客观地了解药用植物学的实验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以及学生掌握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具备的基本素养、创新思维和能力的程度等。

药用植物学实验考核体系应该是多元化的考评体系,既有正规考试,也有辅助考查。实验考核内容应穿插在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所谓正规考试,也既学期末实验课结束后进行的实验考试,通过期末实验考试检查学生对本学期所做实验的掌握程度。辅助考查则分散在平常实验教学的各环节中进行。“多元”,一是考核内容广泛,二是考核方式多样。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达到考核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目标。在药用植物学实验考核体系中。正规考试要与辅助考查相结合,定性考查与定量考试相结合。学中有考、考中有学、考学结合、相互促进。平衡好正规考试和辅助考查的关系,采取多种形式考核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期末实验考试

期末实验考试作为一种可操作性强的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以往实验技能和技巧的掌握。通过量化指标,了解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的能力和科学态度。然而,如何更客观、更公平地反映每一位学生的真实水平,考试内容编排和组织形式需要我们进行不断地探索。笔者的做法是:设计一套药用植物学实验考试题库,每次实验考试从题库中随机抽取10道考题。试卷实行百分制,每题10分。考试内容含盖形态学、解剖学和分类学等实验课上讲过的内容,从药用植物形态特征、显微结构的指认到药用植物蜡叶标本的识别。例如:摆放不同种果实,让学生写出每种的果实类型,或者在光学显微镜下调好某一部位让同学写出指针所指的晶体类型或组织构造等。考试在1个下午完成,学生每7人l组进入考场,人手1份答题纸,每组在10~15min内完成实验考试。其他的学生封闭等待,不许接听手机,1组学生考完离去后,叫下1组学生。

全文阅读

药用植物学人才培养机制

进一步拓展学生;平时作业和调查报告的内容与形式,如举例说明你对药用植物中药食同源现象的认识与理解,浅谈药用植物与人类生活、健康等的密切关系;利用所学习过的药用植物学形态解剖学、分类学基本知识和概念,进行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校园药用植物调查等。将大量在科研中和野外实拍的药用植物彩色照片、解剖图片、显微照片等教改、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并用于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极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选择地补充讲一些有关药用植物学的新知识和最新研究进展,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前沿领域的发展动向。积极组织开展探究式-小班化教学研讨会,与其他教师充分交流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改革的经验与成果,涉及改革举措、进展情况、取得成效、资金使用及管理情况、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进一步推进项目建设的建议等内容。通过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使学生掌握药用植物形态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运用植物分类学的原理和规律,识别和鉴定药用植物种类,熟悉常见药用植物的功效与临床应用,了解药用植物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为学生以后研究植物药的基源,调查药用植物资源,优化中药的品种与品质,保证用药安全、有效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一、精品实验项目的建设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西南地区是我国药用植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2],充分利用我国西南地区,尤其四川药用植物物种丰富的优势和华西药用植物园丰富多样的药用植物种类,将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实验教材内容与西南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特色相结合,在学院成立523中心实验室的基础上编写实验教材《现代药学实验教程》,制定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建设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等学校药用植物学精品实验项目。在传统的药用植物学验证性实验基础上,进行实验课程体系和内容微调,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整合、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制订精品实验项目教学方案、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建设四川省特色药用植物的分类与鉴定精品实验项目,学生学习了药用植物形态解剖学知识后,在实验前查阅文献,如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植物志等分类学工具书,设计实验方案,撰写实验预习报告,明确对药用植物进行分类与鉴定的方法和意义,在实验中对四川省特色药用植物,如木本曼陀罗、打破碗花花、腺毛马蓝、夜香树、朱槿、金铃花、白背黄花稔、显脉香茶菜、龙牙花、蓝雪花、大丽菊、一串红、百合等进行仔细解剖观察,写出其花程式、药用植物形态特征的文字描述、植物基源、入药部位和功效等,再运用分科检索表进行查阅,写出其查科路线,并订出科名,学生再借助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药用植物学教材等工具书评价实验结果,比较不同科药用植物间的形态特征异同,并进行讨论和总结,撰写详细的实验报告。学生实验完成后交实验报告,教师按实验评分标准批阅,期末综合评定实验成绩。通过药用植物学精品实验项目的教学与实践,创立创新型人才培养中专业实验课程精品实验项目新模式,培养学生掌握药用植物学基本概念、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与鉴别依据、科的主要特征、药用植物花程式和文字描述的表达方法等,使学生掌握并具有较为熟练的药用植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植物分类检索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识别、鉴定药用植物种类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课程考试改革项目的建设与实践,建立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加强课程教学过程考核与评价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紧密结合药学专业本科学生培养的特点,实施药用植物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建立多样化的考核形式,构建药用植物学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过程考核和命题的科学有效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课程教学过程考核与评价,制定详细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过程考核实施方案,制定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把知识传授、教学考核、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贯穿于药用植物学教学的全过程,考试总成绩由课堂成绩和实践成绩组成,以课程教学过程考核与评价为主,其中课堂成绩占总成绩90%,实践成绩占总成绩10%。课堂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其中教学过程考核的平时成绩由课前预习、平时作业、小测验、课堂讨论与讨论报告组成,平时成绩占课堂成绩的比例由原来的10%提高到60%;期末成绩占课堂成绩的40%。实践成绩由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与实习报告成绩组成,占总成绩10%。并根据药学专业和课程特点,实施考试命题改革,药用植物学期末考试命题紧密围绕药用植物学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加强对药用植物学课程知识点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期末理论考试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是非判断题、问答题多种形式的题目,并与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密切相关,尽量反映药用植物学教材中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植物分类学的原理和规律,识别和鉴定药用植物的能力。

三、重视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国际课程周的实践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

学校在每学年春季学期末专门开设实践和国际课程周,安排实践教学与训练、短期课程、学术前沿和创新创业系列讲座、创新创业项目和科研训练、学科竞赛培训课程、国内外短期访学交流等内容。目前,药用植物学课程的野外实习教学安排在实践和国际课程周进行,并以夹金山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之旅、本科生参观药用植物园等内容进行报道,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另外,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师每年均立项接收本科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包括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大学生科学探索实验计划、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等内容,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充分利用实践和国际课程周、暑期开展丰富多样的药用植物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通过科研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药用植物鉴别等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提升综合素质,使学生充分了解学科国内外研究和进展情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进行课程中心药用植物学课程网络的建设与实践,探索多渠道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全文阅读

“田野教学法”在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摘要:针对本校药用植物学实践课程的教学现状,笔者在教学创新和改革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包括开辟校内药用植物种植基地、借鉴PBL教学法对校内植物进行资源调查、举办药用植物摄影大赛、建立多样化的综合考核模式等,旨在提高药用植物学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8-0165-02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以形态学内容为主,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植物器官形态、显微结构以及药用植物的分类等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中药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资源学等专业课的前提和基础,与药材的基源鉴定、品质鉴定、资源开发和临床药效评价等关系密切;是一门理论性、直观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一、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践教学包括实验课教学及野外见习两部分,一直是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目前,我校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虽有开展,但仍存在很多不足:(1)实验课教学方法死板,教学内容陈旧。实验内容多为基本操作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教学。一般先由教师介绍当次实验的内容、材料和方法,讲解和演示实验内容,然后学生参照教师的方法进行实验,完成实验报告,仍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很少主动去思考问题。(2)野外见习时间短、效果较差。见习仅为去广西药用植物园参观一天,其间学生分组听取带教老师的介绍与讲解。学生不易留下深刻印象,更有甚者,部分学生将野外见习当成外出游玩,学习态度不端正,有悖野外见习的初衷。另外,见习并未培养起鉴别药用植物的方法和能力,且药用植物园不能提供固定的经过培训的带教老师,造成授课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效果难以保证。(3)由于场地不足,我校目前尚无专门的药用植物园。

二、“田野教学法”的探索

纵观目前各院校对药用植物学实践课程改革,部分高校进行了理论课与实践课课程的整合,将实践课和理论课结合起来实施“理论实践一体”的教学模式;部分高校在实验课上增加技能型、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内容;抑或是改革实验考核体系,还有重视野外见习在实践课程中的作用。如何将实践教学内容与校园自有植物资源、周边植物园、山麓丰富物种资源、学生学习特点等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开放式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都是各高校面临的同样困难和挑战。[1]为进一步提升药用植物学实践课程教学质量,并结合我校药学专业认证的实际情况,本课题组对药用植物学实践课程体系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在校园内进行了一系列“田野教学法”的探索。[2]

全文阅读

关于“药用植物学”实验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为适应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针对“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尝试,旨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6-0109-03

“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现状

“药用植物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内容涵盖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的内容,为学习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及其他专业课打下基础。而且生药品质评价所采用的四大鉴定方法,有3种即分类学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所用到的理论及实践基础知识均渗透在“药用植物学”课程中。同时,“药用植物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学科,其中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药用植物学》教材比较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导致实验课所占课时较少。传统的实验教学都是安排在理论课学习之后,学生主要是根据实验教材提供的内容和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这种实验课学生往往是“按方抓药”,是缺乏自主性的被动接收,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观察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药用植物学”实验改革目标

一是通过实验教学改革有效激发学生对“药用植物学”的学习兴趣和对实验课的重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强化技能训练,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谨、认真和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二是通过植物解剖学实验,掌握植物细胞后含物特征,掌握典型根茎类药材、皮类药材、叶类药材、花类药材的显微鉴定特点,能为辨别药材真伪及品质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

全文阅读

药用植物野外实践体系构建研究

摘 要:该文在详述药用植物野外实习基地建设重要性基础上,从基地建设标准、实践教学内容、方法、目标和效果评价体系等方面着手,探讨中药学类专业药用植物实习基地建设、强化管理举措和效果评价模式,提出野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理念与标准,同时探讨了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和改革的举措。最终构建了药用植物野外实践体系,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植物 野外 实践 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b)-0167-03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与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栽培学等课程的关系十分密切。其课程包括理论、实验和野外实习等教学方式,其中野外实习是巩固和加强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野外实习,可以使学生学到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许多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在野外实习过程中学生经过实地考察、对植物分类鉴定、学习标本的采集和制作,使课堂的内容形象化、直观化。最为主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热爱专业,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善于独立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大学生野外实习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野外实习基地建设、实习方法与内容的改革。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野外实践多存在质量不高、管理粗放、效果评价不规范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如何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实习基地管理,构建科学发展的实践体系,以此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1]。笔者根据该校和外校药用植物学野外实践的实际情况,浅谈自己的一点体会和经验,和同行作一探讨。

1 野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标准

实习基地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内涵。野外实习基地的教学资源、教者的带教能力、制度的建设以及科学合理的实习模式是提高实习效果的重要方面。

1.1 实践教学资源的标准

全文阅读

评美国FDA的《植物药研制指导原则》

6、临床研究基本原则同于化学药

《指导原则》指出,植物药的临床研究和化学药比较起来没有什么区别(植物药与化学药在临床研究方面的不同之处请参见本文的其他部分)。这里主要是指植物药临床研究的基本原则同于化学药,亦即,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或剂量-反应关系研究)。然而《指导原则》不主张单一地选择阳性药对照进行等效性试验的临床研究。这提示美国FDA在植物药临床研究中更强调安慰剂对照或剂量-反应关系的研究,而对阳性对照的临床研究价值表示怀疑。美国FDA这种“重安慰剂,轻阳性对照药”的态度,单纯从评价药物的作用来讲是科学合理的。在临床研究中,如果仅有阳性对照而未有安慰剂对照,则有假阳性的危险,这种情况在包括中药在内的植物药临床研究中尤为突出。假如在临床研究中选择了一个名为有效实则无效的上市中药做为阳性对照药,而受试药的疗效是通过对其一系列的观察指标数值或百分率和“阳性”药组进行比较而确定的,而且受试药组和阳性药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又无显著性差异,那么就有可能引出一个假阳性的结论:受试物对某一适应症有疗效。实际上阳性药是无效的,阳性药组一系列观察指标的改善仅是安慰剂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受试药也是无效的。这一点应当引起我国中药临床药理学家和有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换言之,中药临床研究中,在伦理道德的允许下,应尽量设安慰剂对照,如果不能设安慰剂对照,也应在临床方案的设计中注意防止假阳性的产生,例如通过对受试物量-效关系的观察等。

7.环境保护意识值得借鉴

对于植物药的研制和审批,美国也非常重视环境的保护。防止因开发植物药而破坏了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的环境。在《指导原则》中,专门有一节讨论对环境的保护问题。在申报资料中要求研制单位提供植物药的研制和生产“对环境影响的评估”报告。同样,美国对不同类型植物药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是不同的:对于在美国合法上市的植物产品,通常只要提供免做“对环境影响的评估”的报告即可;而对于未上过市的植物药,要求研制单位根据情况,或是提供“对环境影响的评估”报告,或是提供免做报告;但是,如果药味源于野生的植物或动物,FDA则至少需要“对环境影响的评估”报告;而且FDA希望申请者尽早和FDA有关部门咨询对环境影响的程度,以确定该植物药能否进一步研发。“对环境影响的评估”报告如何写、写哪些内容,请参考美国FDA有关指导原则:企业指导原则:人用药品和生物制品的应用对环境影响的评估(Guidance for Industry :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Human Drug and Biologics Applications)(July 1998)。

我们应当借鉴美国对环境保护这种政策和技术要求。由于无节制采伐中药材,在我国已经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资源枯竭和生态平衡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在中药的研制开发中,增加其对环境影响的技术要求,从而使我国在大力开发中药新药同时,也要保护中药材的资源,同时也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环境。

三.《指导原则》存在的问题及其修改意见

1、接受包括中药在内的植物药,并不接受中医理论

中医在诊治疾病方面有着自己独立、系统和完整的理论体系,只有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品,才是名符其实的中药。美国FDA及其《指导原则》承认了植物药属于药品,这便意味着美国FDA也承认并接受了植物基原的中药为药品,然而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美国FDA仅是简单地将植物基原的中药归属于植物药的范畴而接受,换言之,他们所认可的仅是植物药,而不是中药。这说明FDA并不承认中医药理论体系(事实上他们也不懂或也不甚了解),在他们眼里,中药只不过是一个植物药或天然药物而已,这提示即使中药在美国注册成功,也只是一种新的植物药在美国上市,而绝不可能在美国临床上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之。在这种情况下,“中药”已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对于这一点,我们应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亦即,真正意义的中药国际化――走向国际市场是一项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中药走向世界困难,中医理论走向世界而且被人们所认可则更加困难,其症结在于如何进行深层次的基础研究,从而能用被世人所认可、接受的现代科学化的语言来表述中医理论。此外如何使医学界能逐渐接受医学理论体系的多元化,亦即,既有西医药的理论体系,也应承认其他的传统医学,如中医理论体系,这是一项非一蹴而就的工作,也是需要我们中医药界不断努力方可达到的目标。

全文阅读

综合性大学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综合性大学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包括精心选择实验材料、不断更新实验器材、提高探索性实验的比例、编写新的实验教材、实验课堂的内涵培养和延伸。实践证明,实践教学的质量大大提高了。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课堂延伸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4-0118-02

药用植物学是一门以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为对象,研究这些植物的形态、组织构造、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学科[1]。药用植物学是高等院校药学类专业学生所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例如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资源学,以及其他与中药和天然药物有关的课程。其中实践教学是这门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复旦大学作为较早实行通识教育的综合性大学之一,所有学生第一年全部在本部接受通识教育,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都从本科第二年正式进入药学院后才开始学习。药用植物学是学生较早接触到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因此药用植物学教学的成功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药学专业认同,建立一定的药学专业常识和医药人文素养可以起到很好的奠基作用。本课程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植物学》课程有相通之处,但我们的特色在于“药”字,即所谓万变不离其“药”。我们希望这门课不仅仅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对药用植物学的教学还能够引导学生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命(正是出于对生命的热爱,我们的祖先才发掘出了那么多可以治疗我们身体疾病的药用植物,不但使中华名族几千年来在华夏大地上生生不息,今天更是造福整个人类)、热爱生活。

药用植物学非常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课程由理论课、实验课和野外实习三部分组成。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们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初衷和目的。本文结合本院系的特点,探讨在综合性大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推动下,进行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以及取得的初步成效。

概括起来,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五个方面的探索和改进:精心选择实验材料、不断更新实验器材、提高探索性实验的比例、编写新的实验教材、实验课堂的内涵培养和延伸。这一系列的措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的质量。

一、精心选择实验材料

全文阅读

我校药剂实验室的改革及创新

【摘要】药剂专业作为我校一个重要专业,其理论学习及实验操作是相等重要的。本人主要针对药剂实验室存在问题,分析了现状及提出实验室发展改革的方案,通过改革和创新,增加实践环节,更好的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药剂实验室改革创新

药剂实验室是医学检验、药剂专业的重要实验室。对于学生而言,实验课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通过与理论课的结合,不仅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本人对于药剂实验教学进行以下一些改革,期望药剂实验室能更好的发展。

一、增加仪器设备

目前我校实验室已有的主要仪器包括:1.分析天平三台。2.紫外分光光度计一台。3.抽滤器两台。4.常用的玻璃仪器一批。考虑到实际应用的重要性,实验仪器应增设压片机、包衣机、粉碎机,胶囊机,电子分析天平,另外应增加分析天平的台数,以达到每位学生上实验课都有相应的分析天平可操作。

二、设立模拟药房和建立中药标本园

1.设立模拟药房

“模拟药房”是医药类学校实验教学的一种形式,也就是学校的一种“实验室”,就是以仿真的形式在学校里开设一家“药店”,在药店里,柜台、货架、药品、营业执照和药品广告的摆设,与真正药店没有任何区别,只是摆满货架的药品是一些空盒和空瓶而已。学生学习了理论知识后,可以到这个地方进行实践,增强感性认识。

全文阅读

《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课程教学设计与改革

摘要:《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是中医药院校中药资源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遗传学和育种学两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的知识。由于我校《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的实验学时较少,因此,为了在短时间里较好地完成实验的教学任务,我们分析了其他一些中医药院校的实验课教学安排的情况并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较满意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中药资源;药用植物;遗传;育种;教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203-02

一、前言

遗传学是高等院校生命科学相关学科的一门基础课,而遗传学实验又是遗传学课程教学的必要的组成部分[1]。遗传学实验不仅是验证遗传学理论的重要一环,而且是推动遗传学向前发展的动力[2]。而中医院校所开设的《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又具其自身的许多特点,第一,知识体系较复杂:《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的知识分为了两个大的部分,首先是遗传学基础理论的讲解,这一部分就是普通遗传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其次就是关于育种学的知识体系[3],而药用植物的育种学研究的还比较少,这方面的实例也很少。第二,《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是中药资源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的基础课,中药资源专业的教学任务中要求一学期讲授完成,相应的实验课只有18个学时。因此,为了在时间紧、内容多的情况下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参考了一些学校的《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的实验课开设情况,并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改进,以期能够较好地完成该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

二、《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课开设情况调查

中药资源专业是一个比较新的专业,许多中医药院校只是近几年才开始开设该专业。我校在开设中药资源专业之初曾经前往我国北方某所知名的中医药大学学习,结果却发现该校的《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只开设理论课,不开设实验课。因此通过对一些中医药院校的《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课的调查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许多学校实验课程的建设比较滞后,实验课的开设只是遵循经典的遗传学实验模式,缺乏创新[4]。现代遗传学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日千里,许多实验的内容都可以从更新的角度、更简便的方法入手,总是裹足不前的试验方法是无法让学生跟上时代的步伐的。第二,教学方式也比较僵化,几乎所有的实验都遵循一个模式,即教师设计好各种实验的步骤,然后详细讲解给学生,最后学生按照这个方法步骤完成实验,整个过程堪称完美,但是学生却收获不多。这种实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动手和动脑脱节,学生常常被动地完成一些设计好的实验,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第三,实验教学对学生的评价不合理。学生实验课的评价主要依据就是实验报告,有的同学辛苦完成的实验报告与抄袭完成实验报告的同学分数相当,使一些同学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另外这种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无法发掘学生的科研能力,造成人才的浪费。

鉴于以上的这些情况,我们在制定本校的《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课程时进行了一些改进,力图避免一些弊端,争取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全文阅读

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创新性探索与研究

摘要:针对当前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根据中医药院校的实际情况,对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了创新性探索。将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分为基础训练和创新训练两个部分。基础训练注重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创新训练由教师指定科学问题,学生选择实验材料,完成研究方案、研究进程和研究结果分析。教师的指导强调建议和启发,成绩考核侧重态度和过程,鼓励创造性地完成实验。创新训练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关键词:药用植物 实验教学 创新训练

药用植物学实验是一门帮助学生加深对药用植物学基本知识理解的基础学科。由于历史原因,以往的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存在一些弊端:实验内容以验证性为主,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较少;涉及制片技术方法的实验较少,很多基本的、必须掌握的实验操作技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教学模式上,实验人员先将实验材料、实验试剂等准备好,授课教师将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展示于PPT,教师讲解和示教后,按照教师讲解的步骤完成实验操作,最终完成实验报告。实验考核偏重于实验报告的优劣,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高等院校实验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中不可替代的手段,在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药用植物学实验学时相应减少,然而对学生的要求却有很大的提高。如何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药用植物形态解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观察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为了适应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我们从实验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方面,对药用植物学实验课教学进行了创新和改革。主要包括:更新和整合实验内容,增加创新性实验,突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中心地位;教学方法改革“以学生为中心”,改被动实验教学为主动实验教学;创新性实验量化考核强调参与过程,弱化最终结果。

一、更新实验内容,增加创新性实验

根据药用植物学实验内容和目的,我们将实验教学分为基础训练和创新训练两个部分。基础训练包括实验中实验仪器设备使用及实验基本操作技术,如光学显微镜和体视显微镜的使用技术,临时装片的制作技术,植物绘图技术、徒手切片技术、植物的解剖技术、植物检索表的检索和编制技术以及实验室常用药品、试剂、染液等的配制等基础性的实验技术。基础训练注重学生规范化操作,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要求学生必须正确掌握与使用,过去主要是通过验证性实验来实现基础训练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创新训练是改以往的验证性实验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教学改革。以往的实验教学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根据实验指导按部就班地操作;学生自由发挥、创新或更改实验过程或实验方式等的机会很少。创新性实验中,实验题目或问题由教师确定,材料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以方便指导,方便学生交流和讨论;具体材料由各个小组自己定,强调由学生创造地解决问题。创新性训练对学生来说带有一定的探索性,有较大的发挥空间。材料的难易程度相差不能太大,避免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受挫,根据工作量来设计实验。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