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药学类专业

药学类专业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拓宽药学类专业学生就业途径的建议

摘要:随着国家对教育不断进行改革和推进,教育事业得到极大的普及和发展,但同时也伴随着就业竞争大、就业困难的问题出现。药学类专业便是其典型代表之一,这一类专业的学生目前的就业形势已不如之前乐观。文章首先对药学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及造成就业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拓宽药学类专业学生就业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药学类专业 就业途径 拓宽 建议

近些年来,紧跟国家的政策步伐,药学类专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扩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药学类专业的人才。然而,相伴随而来的也是就业率下降及就业形势困难,尤其是这一类专业的学生在就业途径的选择方面遭遇了瓶颈。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药学类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为拓宽其就业途径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一、药学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及造成就业问题的原因

(一)药学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

药学类专业的专业性质较强,这类专业的学生在前一个历史阶段时期具有非常好的优势,往往也能比较顺利地就业。然而在现代社会及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这种良好的就业形势已经打了一定的折扣,就业难成为当前药学类专业学生的一个普遍难题,很多学生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渠道。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就读于药学类专业的学生在实际就业时难以满足专业对口需求,而现状是社会能够提供的岗位有限,但学校招生却还在继续膨胀,这就给越来越多的学生造成了更大的竞争力以及就业上的压力。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少药学类专业的毕业生倾向于选择大城市发展,这也是当前就业问题中比较现实的一个方面。许多学生扎堆挤进条件好的城市求职,一些稍微偏远和落后的小地方却鲜有人问津,而大城市其实相关岗位基本饱和,能容纳的数量较少,小地方需求大去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因此,就整体的就业状况来说,存在一种资源浪费的情况,学生资源得不到合理调配和安排也是当前就业问题中的一个重点,并且是一个难点。

(二)造成药学类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

药学类专业学生的就业面窄,缺乏合理有效的就业途径是当前存在一个主要问题,而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并不单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全文阅读

中药学类专业特点的方剂学教学探究

摘要:

针对中药学类专业特点、人才培养目标、能力需求等,通过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大纲,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先“药”后“方”,引入病案分析教学,融入中成药知识等方法,开展方剂学教学方法研究及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中药学类专业;方剂学;职业院校

方剂学是以中医学基本理论为指导,以中药学为基础,研究和阐明方剂学基本理论、方剂药物配伍规律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中医基础应用学科,是中药学类专业必修科目。中药学类专业是全国各医药院校学科设置中的核心专业,其分支专业包括中药学、中药制剂、中药营销、中药分析、制药工程等[1]。中药学类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中药生产、检验、鉴定、分析、流通、制药及合理用药等方面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方剂学课程,掌握的基本知识、形成的解析方剂配伍规律的基本能力,是学生今后从事中药科研与开发、生产及指导合理用药等工作不可或缺的知识和技能。

1方剂学教学现状

中药学类专业中方剂学教学基本沿用中医学专业教学思路和方法,即以培养学生处方能力为主。然而,中药学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为药品研发、药品生产、药品推介等,因此,在方剂学教学中,教学目标和内容应与岗位需求一致,而不是着重培养学生临床处方能力。目前,在中药学类专业课程设置中,多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合并为中医学基础,从而导致该专业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知识的学习不够深入。笔者通过几年的方剂学教学,发现学生在方剂学学习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学习目标不明确,大多数学生仍以死记硬背为主,缺乏思维拓展与实践能力;(2)由于学生前期中医中药知识掌握不牢固,因此对方剂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学习质量不高;(3)部分教师思维固化,知识结构单一,从而影响学生学习效果;(4)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岗位需求不一致,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2方剂学教学策略

全文阅读

药学类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初探

摘 要:针对我国药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出了具体的培养规划:建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并建议探索专业学位教育管理新机制。

关键词:专业学位 药学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基金项目:河南中医学院2010年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课题(2010YJX007);河南中医学院2011年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2011JX26)

作者简介:李晓坤(1979-),女,河南新乡人,讲师,从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

通讯作者:冯卫生,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河南中医学院是我国开展药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先行者之一。2010年9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我校被授权开展药学(代码105500)、中药学(代码105600)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并于2011年开始正式招生。药学、中药学专业学位是一种新的学位类型,培养模式的制定是实现其教学培养的纲领性文件,是完成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和进行培养工作的主要依据。为加强药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探索其培养模式成为当务之急。根据国务院学位办[2011]34号文件中下达的“药学、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内容,同时结合目前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

1 总体思想、培养思路和培养目标

全文阅读

中药学类专业毕业实习过程管理

摘要:中药学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毕业实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科学规范中药学类专业毕业实习过程管理,对培养合格的中药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要强化毕业实习的过程管理,需分别做好毕业生实习前期准备工作、毕业实习阶段和实习考核的管理,并通过工作反馈总结与过程评价,监控管理中药学类专业毕业实习的每一环节。

关键词:中药学;毕业实习;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7-0125-03

中药学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毕业实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具有很重要地位。学生通过毕业实习,将所学到的各门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程知识全面地、综合地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各种基本实验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阶段得到加强和提高。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对中药学类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1]因此,科学规范中药学类专业毕业实习过程管理,对培养合格的中药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要强化毕业实习的过程管理,需分别做好毕业生实习前期准备工作、毕业实习阶段和实习考核的管理。并通过工作反馈总结与过程评价,监控管理中药学类专业毕业实习的每一环节。

一、毕业生实习前期准备工作

1.实习前开设综合性实验

在毕业实习之前,通过多学科通力合作,使学生系统地完成某一研究或生产的全过程或主要过程片断,[2]将各门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有机地结合,将孤立的各学科操作技能融为一体。以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生产实践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整体观。为毕业实习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实行毕业实习准入制

全文阅读

药学类专业药理学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教学特点与对策

摘 要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药理学内分泌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章节,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比较复杂。药学类学生医学基础较差,学习药理学时会感到比较困难。主要介绍对于药学类学生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教学特点与对策。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药理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8-0099-02

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现主要以化学方法人工合成。由于糖皮质激素在抗炎、抗感染、抗休克等诸多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使其成为现代医学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也是药理学教学中内分泌系统药物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章节。

1 药学类专业学生学习药理学的特点

基础较差 药理学主要以生理学为基础,而药学类专业学生基础课以化学类内容为主,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而“生理学”(或“解剖生理学”)一般为该专业的考察课,由于和本专业联系相对较少,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畏难情绪 由于药理学章节多,内容复杂,各药物间药理作用联系较少,需要记忆的内容多,学生经常产生畏难情绪[1]。而药学专业类学生由于“生理学”基础较差,学习药理学时感觉比较吃力。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药理学中最为复杂的章节之一,学生畏难情绪更为明显。主要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为例,介绍药理学教学的对策。

全文阅读

医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稳定性分析

摘要:当前高校在人才培养以及促进就业方面,与各企业进行合作是比较常见和有效的方式。就医药专业而言,校企合作带来的效果十分显著,取得的成效也是有目共睹的。当然,在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医药专业大学生就业也存在和面临一些问题。因此,针对校企合作提高医药专业大学生就业稳定性这一课题,本文主要结合校企合作实例,具体探讨了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高医药专业大学生就业的稳定性。

关键词:校企合作;医药专业;就业稳定性

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和影响下,我国大学生就业实际上一直都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高校等都采取了各种方式方法,其中以校企合作促进社会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是一种比较有效和常见的方式。尤其,在高职院校人才输出及就业方面,校企合作的价值以及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就此,以下主要从医药专业大学生就业的角度出发,对校企合作下该专业学生就业稳定性展开深入的分析。

一、国内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简析

1.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分析随着高职院校与各相关企业开展的校企合作的深入,当前二者合作的模式主要涉及到以下三种:一是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二是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三是聘请企业行家到学校讲学。以上校企合作的三种模式实际上对学校、学生来说益处诸多,但对企业而言是不能够满足其需求的,在共赢方面存在欠缺。因此,以上模式的校企合作仅仅是浅层的,在真正提高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就业稳定性上,还有待采取进一步的措施。2.国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分析就国外高职校企合作形式而言,主要包括四种: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合作办学形式,学校主导、企业支持形式,美国“回归工程”模式,企业独立办职业学校。这四种形式同样也各具特点:一是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合作办学形式中最突出是德国“双元制”模式;二是学校主导、企业支持形式则主要以英国证书保障体系和“工读交替”模式为主;三是美国“回归工程”模式主要是将过去对学生的工程科学素质教育重点转移到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四是企业独立办职业学校形式。从国内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形式或模式对比来看,我国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相对而言仍具有不完善之处,这对后续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稳定性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医药专业学生就业不稳定的影响因素分析

1.医药专业学生本身择业、就业观存在问题医药专业学生就业不稳定的影响因素从根本上而言,在于学生本身的问题,尤其是在择业、就业观念和思想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与过去相比,医药专业学生就业观念发生了比较大的转变,但是许多学生仍然无视市场经济中的严酷性,坚持“以自我为中心”,缺少脚踏实地的精神,更多的是强调企业或公司能够为“我”提供什么待遇,强调的是“我”想干什么,对自我的认知以及定位存在问题。基于这样的情况,即使学校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比较好的就业平台,部分学生仍眼高手低,或者就算已经就业但仍然想着随时可以走。如此一来,院校医药专业学生就业稳定性不能得到强有力的保证。2.高职院校医药专业方面的校企合作停留在浅层高校在办学过程当中,为促进学生就业以及保持院校各专业学生就业稳定性,实施校企合作是主要和重要的方法之一。基于这一点来看,造成医药专业学生就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也与之有关。究其根本,基于医药专业开展的校企合作实际上存在的这点问题比较突出:校企合作当中,企业需要为学校人才培养以及自身未来企业员工的培养提供一定的资金、设备、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持,但是在短期或者中期内企业从校企合作中获得的利益比较少,因此造成校企合作的力度不足,从而医药专业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的人才需求不相符合,致使医药专业学生就业存在不稳定因素。

三、提高就业稳定性的途径和方法

全文阅读

高职药学类专业有效教学新途径探寻

摘要:教师如何提升理念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已成为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结合教学实践,以药学类专业技能课为研究对象,从前期准备、实施过程、评价与反馈三个方面本文系统探索了有效教学的新途径,即采用滚动学习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开展学生说课程竞赛,系统认识课程与专业,培养总结能力;引入竞答游戏,将玩与学有效结合,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

关键词:高职;药学类专业;有效教学;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6-0027-02

与本科院校不同,高职教育更加注重社会服务性,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课堂教学是培养专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的基础环节,随着教育理念的提升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教师如何创新教育理念,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任务。卫嵘、于作岩从管理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课堂管理的现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效课堂教学的对策;周立刚以问卷的形式系统分析了有效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给出了理论建议。研究发现,学者多关注课堂教学的某一个侧面,且注重理论探索,缺乏系统的实践分析。周俊《关于五年制高职专业技能课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技能课有效课堂教学进行了系统的实践研究,成果较为显著。药学类专业背景及课堂教学方式与烹饪类专业相差较大,实践性的系统研究仍较缺乏。笔者结合药学类专业特色和课堂教学特点,立足教学实践,从前期准备、实施过程、评价与反馈三个方面系统探讨了药学类专业有效课堂的构建与实施。

前期准备

药学类专业课程的学习多建立在对行业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带领学生参加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参观中国医药城、扬子江药业、正大天晴药业、德源药业等企业项目,使学生对行业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以“药物制剂技术”和“现代生物制药技术”两门课程为试点,开展了有效教学活动。

学情分析采用“家庭及社会背景调研”和“个性测评”两套问卷分别对9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家庭及社会背景调研结果表明,15%的学生处于单亲家庭,性格较为怪癖,成为有效教学重点关注对象;41%的学生家庭社会关系与医药行业有关,他们从小已经开始接受医药相关文化的熏陶,这部分学生将成为有效教学的中坚力量。个性测评结果显示,67%的学生性格张扬,善于表现,愿意接受新事物,这与高职学校的生源结构相吻合,他们为活跃课堂气氛奠定了基础。

课堂考察与新教材选取通过一学期的课堂教学,发现学生对实际操作演练和知识的系统化巩固与竞答有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在第二学期的教学中,笔者果断选取了“十一五”规划的最新教材,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弥补了旧版教材的不足,教学效果取得了明显改善。

全文阅读

中医药专业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类型

摘 要:中医药专业留学生汉语学习是专门用途汉语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考察了天津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66名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情况,统计了七种学习动机类型,总结出中医药专业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具有“融合型动机”+“工具型动机”的总体特征,并分析了不同因子与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为中医药专业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提供建议。

关键词:中医药专业留学生 汉语学习 动机类型 教学建议

近年来,随着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针对某一特定人群的专门用途汉语教学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中医药专业留学生是具有代表性的特殊群体。学习动机是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概念,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目前国内对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大多分国别开展,缺乏针对专业汉语留学生的研究。本文以学习动机为视角,开展针对中医药专业留学生的汉语教学研究,希望对中医药院校的对外汉语教学有所裨益。

一、中医药专业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问卷调查设计

(一)理论基础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1]学习动机一直被认为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成败的重要因素。国外社会心理学家最早将学习动机研究与第二语言学习联系在一起,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加拿大学者加德纳(Gardner)和兰伯特(Lambert)提出的“工具型动机”和“融合型动机”。[2]所谓“工具型动机”,即把第二语言用作工具的实际目的,如查阅资料,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融合型动机”则是为了跟目的语社团直接进行交际,与目的语文化有更多的接触。[3]

(二)研究问题

由于目前对中医药专业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研究相对薄弱,因此本调查通过问卷的形式,深入研究中医药专业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类型,学习动机的特点,以及不同影响因子与动机类型之间的关系。

全文阅读

药学类专业无机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

[摘要] 为了适应高等医药专业教育的发展形势,培养综合素质高的药学专业的学生,本文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针对药学类专业无机化学理论和实验课教学,提出以下几点体会:一是在教学方法上,基础课讲授过程中也可以结合实施PBL教学法;二是注重课程过程设计,将理论知识与药学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采取发动学生自己组织上习题课等措施,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四是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实验教学改革。

[关键词] PBL教学;课程设计;自主学习;实验改革

[中图分类号] R-05[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b)-0129-02

无机化学是药学类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重要的化学基础课,作为一门先导课程,打好牢固的基础,掌握完整且有针对性的知识体系,对于后续课程如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以及药物化学等专业课学习至关重要。作为一名教授无机化学的教师,如何把复杂的理论知识讲透彻,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本院学生的实际情况,谈谈在长期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 在理论讲授过程中结合实施PBL教学法

PBL即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缩写,中文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和LBL模式即“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 based learing)”相对而言的[1]。PBL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加拿大McMaster大学的Barrows首先提出的,之后在英国和其他国家医药类院校得到广泛使用[2]。前者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学生是主体;后者强调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为主体。PBL教学法的特点是以重能力培养代替重知识传授,以学生为中心代替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提出问题、寻找答案、讨论结果”代替了“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巩固新课”,这种模式的精髓是利用现实问题作为引导学生自主获取和应用新知识的驱动,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能力、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3]。

我们在基础课的传授过程中,也可以采用PBL模式进行教学。比如,讲授《无机化学》的原子结构理论时,学生不易接受,教师可提前布置一些任务,如什么是“黑体辐射”,电子、质子、中子、原子核等是怎么发现的,让学生上网查阅,学生在查阅过程中可以看到很多相关科学家的故事、原子结构的发展简史,对原子结构也就不那么陌生,老师讲授起来相对容易一些。在讲授元素部分时,课时放的少,但可提出问题“中药中化学元素形态的分布”,请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和分组讨论寻找答案,熟悉元素的性质,然后教师再系统进行理论讲授。

当然,应用PBL模式要建立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4]。通过对传统评价方式的继承和发扬,增加学生课堂表现记录、课外表现记录,学生个人进步记录,实现各种评价方式的取长补短和评价效能的最大发挥。

全文阅读

高职类制药专业《药物化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摘 要:《药物化学》课程是制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对该课程的掌握,直接关系到制药工业核心技能的掌握。通过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探讨,力求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改进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制药;教学方法;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R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8-000-00

《药物化学》是制药专业一门必修的课程,它既是一门专业课,也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对该课程内容掌握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制药专业核心技能的掌握。我院是从2004年招收首届生化制药技术专业的学生,在《药物化学》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既不能将其作为本科教学的压缩型,也不能作为中专教学的扩充型,高职所培养的人才既不是研究型人才,也不是简单岗位操作工,而是具有大学学历的技能型人才,对技能的掌握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为了满足高职教学的要求,应对《药物化学》教学进行一些探索,现将其总结如下以供交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教学对象的分析

《药物化学》课程通常情况下是在大二年级(下)开设的,这时大多数学生都比较渴望能尽早接触药学专业知识,认为大学生活已过去近一半,没有接触到专业知识,还没闻到“药味”,心中没底也很着急。对于个别基础差的同学还会出现恐惧和畏缩情绪,有点不知所措。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制药专业并非自己意愿的选择,专业意识模糊,专业定位不清,面临困境无所适从。药物化学学科自身有其专业方向和研究领域;《药物化学》课程又为后续《药物制剂》、《药物分析》、《制药工艺》等专业课程学习提供理论基础和前提;同时,药物化学课程也是一门从化学学科过渡到药学学科的桥梁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药物化学》课程内容的掌握对学生今后从事制药专业方面的工作至关重要。

2 教学目标的设定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本校制药专业的《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设定三个教学目标,即基础知识目标、能力训练目标、情感培养目标。基础知识目标是指能准确地理解典型药物的基本结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熟悉部分典型药物的制备方法,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能力训练目标是指培养学生通过对药物化学结构的剖析,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药物可能出现的化学性质,剖析药物结构与药物制备方法之间的关系的能力。情感培养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到药学知识看似枯燥无味,深奥难懂,其实中间充满着无穷的趣味,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强化专业意识,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社会责任感。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