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研究性学习理论

研究性学习理论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论基于研究性学习理念的“研究性教学”

摘要: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但研究性学习课程没有赖以存在的具体学科领域,它的实施必须以学科教学为基础。只有将研究性学习理念渗透于学科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实施“研究性的教”,研究性学习才能实现其功能目标。本文阐述了基于研究性学习理念的“研究性教学”的构建意义,提出了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基本要素。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研究性教学;小课题研究

作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研究性学习是以一门“独立的课程”而存在的。很多学校独立开设了这门课程。然而,研究性学习课程并没有存在的具体学科领域,我们很难设想:课堂教学仍停留于以知识为中心、传授为主导,而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有充分发挥。从某种意义而言,研究性学习是学科教学发展的需要。所以,如果没有课堂教学的同步改革,作为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二者和谐互补,交相辉映,研究性学习的功能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这也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所在。因此,如何将研究性学习渗透于学科教学中,使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性学习相互促进?这当是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就此结合历史学科谈些粗浅看法。

一、实施以研究性学习理念为指导的“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学习是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培养积极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进而增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相对于传统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研究性学习本质上是一种学习方式的革命,更多的强调探究,而不是接受。但是,正如美国《科学课程标准》所阐述:“科学探究是一种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学中要求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生把从探究中获得的知识与从其他方式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奠定可广泛迁移的科学知识基础。”研究性学习在目前作为一门课程而独立存在时,如果偏离课堂教学过程,包含的仅仅是课题研究类、项目设计类,一味地讲究活动的形式,那么,无论选择了多少课题,调查报告写了多少,出了多少科技制作,都将偏离了研究性学习的宗旨,多多少少走回了杜威倡导的实用性教育的弯路。再者,学生的探究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培养训练出来的。没有科学探究方法指导的课题研究,往往容易成为“瞎子摸象”,甚至是无效的。而科学观念方法的建立和掌握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反复体会。所以笔者认为:只有将研究性学习理念渗透于学科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实施“研究性的教”,“研究性的学”才能实现其功能目标。所谓“研究性教学”就是以小课题研究或项目的设计为教学的切入点,创设一种类似研究的情境或途径,把方法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融入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将学生下意识运用到的科学方法和良好的思维脉络展露出来,教师的引导以及合理的归纳与总结,将支离琐碎的知识和隐含的学科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和项目的设计中有更多的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创造中感受成功的体验,在成功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研究性教学立足于教材,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是为达到某种结果而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它不是对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都研究,向外扩展与发散也不是无限制的,更不是随机性地确定研究对象,也不是将所有的课堂活动都搞成“研究”。它以教材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和学科思想为核心,注重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为主动探究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奠定基础。

二、“研究性教学”以问题情景为先导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通过历史知识的讲解和剖析,来构建历史知识结构网络,通过理解、应用达到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世界观的形成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以研究性学习为理念的研究性教学,则把问题的呈现放在前面,以解决问题———“研究性小课题”为教学的导入点。这不仅是教学顺序的颠倒,而是教学观念和教学目标的更新。将学习置于研究性小课题情境中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冲动的前提,而且是学生吸收知识、锻炼思维能力的前提,问题应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使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围绕着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展开。一个好的研究课题能够随着问题解决的进行自然地给学生提供反馈,让他们能很好地对知识、推理和学习策略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掌握概念、原理和策略,可以促进知识的提取,可以促进学习策略在新问题中的迁移。

如:“工业革命对人类发展的影响”这一课题,老师首先介绍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的史学研究动态,然后提问学生:目前史学界关于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的一些研究动态,对你们有怎样的启示?你是怎样认识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的呢?请每位同学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论文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出发,从总体上考察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正面或负面影响,也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等小角度出发来探讨这一问题,还可以自己选择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要求持之有据,言之有理。要求学生在课后查阅的历史资料来源要广,并能从中筛选出为自己服务的有效信息;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冲破传统思维,对有关问题进行独立分析。通过问题的呈现,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这个过程是以“研究性学习”为指导思想的教学观念的转变,它强调的是“在运用中掌握”,在“掌握中运用”。以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为落脚点,促进后天发展的可持续性。

全文阅读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摘 要: 研究性学习强调:(1)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2)立足学生的直接经验。其特点在于:(1)学习内容的开放性;(2)学习过程的探究性;(3)学习活动的实践性。从目前我国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来看,中小学研究性学习一般可分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

关键词: 教育改革 研究性学习 学习方式

具有现代意义的研究性学习思想雏形来自于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从“做中学”的理念和“问题教学法”,后得到克伯屈(W.H.Kilpatrick)、布鲁纳、施瓦布(J.J.Schwab)等学者研究成果的支持,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以项目(Project-Based Learning)和问题(Problem-Based Learning)为两大中心的研究性学习成为当前经验学习的一种主要形态。研究性学习的基础是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其目标是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探究意识和研究精神的培养,鼓励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研究的基本方法,强调学习的过程性和真实性体验。

在我国,进行有益的研究性学习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理论借鉴,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当时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我国学术界与西方的交流逐渐是多方位和多层面的。相对成熟的研究性学习理论也随之被引入我国。尽管在当时,以“智力发展”为本位的研究性学习和以“知识获得”为本位的接受式学习有着理念上的冲突,但其理论中,如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关注能力的提升等有益部分被我国所接受。第二阶段是理念融入,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提出了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目标,特别是1997年中央提出《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受到教育界重视和青睐。上海是当时较早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地区。随后在2000年教育部出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被列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学校就研究性学习课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第三阶段是实践探索,从本世纪初期开始。2001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把研究性学习的推行作为一项基本的教育国策。同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出台,《纲要》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自此,研究性学习就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一、研究性学习的理论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贯穿于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式,它主要用于面向跨学科的现实问题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具体来说,“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1]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并提出六个主要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2]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理念有以下几个方面:(1)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研究性学习强调从实际生活中选择综合的真实的专题进行研究,强调从周围环境中就地取材。形成问题的情境内容必须与现实生活中真正存在的事物或现象有关,并且与学生的亲身经历或即将获得的亲身经历相联系。脱离当地实际,研究性学习就可能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没有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能性。(2)立足学生的直接经验。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核心,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注重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获得知识。(3)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通过调查、访问、考察、实验、劳动等多样化的活动展开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目的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转变原有的“知识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它必然要为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环境及更有利于能力培养的实践机会。研究性学习一般是以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让师生共同探索新知,其特点在于:(1)学习内容的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的;重视学习内容和信息的积累,为师生提供学习资源共享的机会和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形式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3)学习活动的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通过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全文阅读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研究论文

研究型课程是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是二期课改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内容之一,它给高中教学与评价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创新的平台。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合适的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新的课程形态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并构建新的评价模式。

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通过探究体验的方式去理解和运用物理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构建学科知识的科学探索精神,也为学科人文精神的渗透提供了一个尝试的途径。

在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把物理研究性学习分为“质疑——研究——结题——反思”四个阶段来操作,并辅以不同的调控策略,从中不仅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成功的收获,也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暴露的一些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

调控策略一:质疑选题是关键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物理学的进化》)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的探索,研究性课程显然比普通物理课更具“自由发挥”的特点,但这种“自由发挥”决不能“自由发散、漫无目的”。教师在确定研究内容的过程中应随时做到“心中有数”。

一个学生提出地球的磁场是哪来的,对人体的影响是什么?另一个学生提出为什么在高压输电线下植物生长会受到影响?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怎样去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选题探根寻源成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学生是研究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生疑,指导学生定疑,鼓励学生探疑……,合理而正确的指导能帮助学生迅速进入研究主题,教师的全程支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研究学习的平台。

作为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切入点,选好适合学生研究的小专题,有利于物理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选择小课题的过程本身也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方法的过程。提出有质量问题,并转化为一个有质量的课题,是从“学会”物理走向“会学”物理的开端,这已经是学习成功的一半。

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是在学习过程中强调思考、分析、质疑和提问,收集信息,验证、归纳整理,最后得出合理的结论。研究物理问题可以由“小”见“大”,由“浅”入“深”,切忌贪大求全,面面俱到。

全文阅读

试论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学教育学基础

On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Foundation of Research Learning

Zhou Pingfeng; Zeng Weijia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州 510545)

(Southern China Business College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 510545,China)

摘要: 研究性学习需要理性的引领。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是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基础;杜威的“五步教学法”使研究性学习从观念层面走向实践层面;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为研究性学习指明了出发点和归宿;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所有的形式;苏霍姆林斯基的“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的观点揭示了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内涵。

Abstract: Research learning needs rational leads. Rousseau's naturalistic education is the ideological basis of research learning; Dewey's "five-step approach" makes the research study from the conceptual level to practical level; Rogers's humanistic theory thinks that the research study indicate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destination; Luna's structural theory provides all the forms for the research study; Suchomlinski’s idea of "enable students to conduct independent mental" reveals the essential content of the research study.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心理学 教育学 基础

Key words: research learning;Psychology;Pedagogy;foundation

全文阅读

研究性学习理念下高中地理论文

1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1.1自读课本

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最初阶段,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地理课本进行自读,并在此基础上对新课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知识点进行掌握,应当分三个步骤来进行:第一步,导入,即对所要学习的地理新课进行导入,启迪学生的思维。具体的实施中,可选用提出设问的方式,对本节的中心内容进行发问,也可利用地理图片创设情境的做法,让学生在轻松的辨认中接受新课,当然,也可以是教师根据新课的内容用幽默的语言进行导入等。第二步,进行导学提纲的展示。结合本节将要学习的地理课本内容,教师在学生读书前进行读书基本要求及主要内容的提示,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确保其不偏离教学目标和分散精力,并鼓励他们通过自读尝试解决问题,完善对地理内容的理解。第三步,理书,也就是对所在章节的内容进行结构和内容层次的归纳,对其先后的学习顺序进行理顺,又要考虑到从什么角度去进行这些问题的阐述等,并进行标记。通过此三步骤,为后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打下基础,完善前期的准备工作。

1.2引导探究

在实施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当贯彻引导研究,这也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理论。在进行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时,应当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在过程实施中注重学生的独立钻研,重在对学生主观能动性及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对地理未知领域的探讨研究,解决问题,完善整个学习过程。引导探究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一般分为四步走:首先,针对本节地理课需要学习的内容,教师供给学生相关的材料,协助其研究。其次,针对地理课本要学习的内容及特点,进行启发性地理问题的设计,吸引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再次,激活思维机能,通过对地理课本内容的精妙设计,诱发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思考,并概括课本及思考到的内容。最后,针对学生的研究,教师进行适当点拨,并让学生或讨论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出研究结论,完善对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获取新知识,得到新经验。这一过程集中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思想,即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起始于具体问题,然后地理教师设计研究活动的程序,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据此自主地进行对地理课程内容的研究,实现对知识的读取等。以“全球气候变化及对人类的影响”一课为例,具体的实施如下:首先,展示探究材料。近年来,受人类各种活动的影响,甲烷气体的浓度从1750到2013年上升了约1.5倍,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了约31%,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0.4℃~0.8℃,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平均每年增加约0.5%,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4~5.8℃。其次,确定研究主题。这一过程由教师引导进行:①分析资料,对二氧化碳与全球变暖的联系进行探讨;②探讨全球变暖对河南地区及世界各地的影响;③分组探究全球变暖原因;④面对全球变暖,人类的发展出路在哪里?再次,讨论解决问题。在地理课程的进行过程中,学生单独思考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对涉及到的知识进行相互的完善补充,使得研究结果更具完整性,如对问题②,高中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后对思考的结果进行了汇总,得出了较为全面的答案:全球变暖后,促使世界范围内的干湿状况和降水发生了变化,并在此基础上严重影响到了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最后,拓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研究性学习结尾阶段,教师应当进行拓展学习,针对全球变暖的问题,鼓励学生为其缓解献计献策,并进行素质教育方面的拓展,倡导绿色消费,坚持低碳生活,从自身做起,缓解全球变暖问题。

1.3优化小结

在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尾声阶段,教师应当将本节所学过的地理知识结合以往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用富有艺术性的方式将其进行归纳,进行研究性学习课堂的小结,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热情,并让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锦上添花,余味无穷。另外,教师应当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研究性学习机会,延伸了课堂研究性学习,因为地理课教学应重视实践的作用,这种延伸可促使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更进一步学习。

2结束语

全文阅读

物理教学中推进研究性学习论文

摘要:本文讨论了研究性学习的目的、目标及内容。详细地叙述了我们实施的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实践的模式及具体的操作方式。我们的实践证明,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是完全可行的。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模式课题教学改革

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可以贯穿在各科、各类学习中。从狭义理解,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生生活及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于科研的方式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我们所指的“研究性学习”是广义的,是依附于高中教材知识体系进行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杭二中从99年开始招收省创新教育实验班,本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在教学中,我们大胆突破原有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为什么要进行研究性学习

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行为习惯的养成,归根到底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所以,学校教育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是要让我们的学生形成怎样的学习方式。

在原有教育、教学条件下,许多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这种学习方式十分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状况,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是通过教学目标、内容和途径方法的调整,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

全文阅读

设计教学中理论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性

摘 要:长期以来,在设计教学中存在忽视理论研究和学习的情况。现代设计教育的本质和关键因素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在此方面应有足够的重视,在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教学中重视设计理论的研究和学习,用扎实的理论素养指导设计实践,以此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设计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设计教学;理论研究;教学改革

引言

中国的现代设计教育走过了几十年的历程,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面对全球化市场的竞争,我们的综合优势还不明显。随着设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一些以往我们忽视的问题逐步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然而,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对于设计理论的研究学习的兴趣一直不高,相关课程建设和教学体系设置中对此也缺乏系统科学的培养思路和方法,它给这个专业发展所带来的负面的影响正在逐渐扩大,甚至成了制约学科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教师与学生的失语症

随着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信息传播的途径得到很大扩展,知识获取的途径更为便捷,获得的方式也更为灵活。在教学中教师习惯了从网络中寻找相似或者适当的课程资源加以变通,成为授课方案的主要依据。学生的设计作业与课题练习也习惯了从网络中寻找可用的信息或参照。当面对项目设计任务时,一般的做法和现状就是: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在网上浏览了上千张图片,然而面对自己的课题时依旧是一片茫然,不知从何下手,这样带来的问题是严重的。

首先是学生的失语。我们知道,只要在百度或谷歌中输入几个简单的字符,就会有数以万计的信息被罗列出来,这样的做法一开始或许是出于的资料搜集的好意,然而到了后来则变成了一种习惯和依赖,习惯在现有的东西里面去套用和所谓的借鉴。这个过程根本就不是一个设计的过程,而是一个筛选和比对的过程。它不是基于任务、功能、对象等要素限定下的主动思考和积极应对,设计过程也不是在一个完整有序的系统内进行,思维的状态是零散不成逻辑的,这与现代设计所强调的整体设计不符。这也就是学生在讲解自己的设计方案时往往几句话就说完了。在简单说出用了什么材料,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之后,就再也讲不出任何有用和有价值的东西,至于这些效果依附什么样的思考和内在关系则基本一无所知,逼问到最后往往用个人喜欢或者它看起来很漂亮来搪塞过去。学生在对待设计关于规范性、可行性、适应性、功能性、可变性或可用性等设计基本构成要素的把握上往往是顾此失彼。

其次是教师的失语。当教师的知识信息也是大量从互联网来获取的话,那么教师和学生在此用了同样的方式来“应付对方”,只是二者的目的不同,这种情况在教学中还是比较普遍存在的。教师用自己从互联网获得的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去比对学生的方案,面对一个班少则10几人多则30人的现状,作业讲评和方案评审到了最后老师已经无话可说。因为同样的问题出现在大多数同学的身上,该解决的问题没解决,该关注的设计重点没把握,设计不能体现思考的结果,设计流于表面的形式,有些甚至连学生自己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教师被一轮轮眼花缭乱的效果图轰炸之后,在被所谓风格洗脑之后,只能是无语。如果说建筑学等专业还可以从规范与设计标准中找出问题,那么其他专业则只能依靠所谓的感觉。教师所能表达的就是:“尽管你已尽了你的努力,但我并不知道你的问题在哪?我只知道你给我的不是我所期盼的结果,它没能给我惊喜或让我对你方案的产生尊重”。这就是失语的尴尬。究其原因是我们的设计教育教学忽视了理论课程的重要性以及设计方法学的研究,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教师更多的是依靠个人感觉和一些常识性的方法和技巧去指导学生,关于什么是设计的问题探究并不深入和深刻,设计从哪开始、到哪结束基本靠自己的经验判断和感性的认识,这里面所包含的个体经验性、随意性和不确定性的教学方法是设计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并越发显示出它的危害性。

全文阅读

论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摘 要: 作者主要结合研究性学习的表现形式及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势,分析和探讨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

在传统高中物理教学中,通常是教师单向性、封闭性地将教材知识传授给学生,致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造成学习能力下降,逆反心理加重,同时也不利于对高中物理课程知识的掌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

随着新课标的提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行研究性学习,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及重视。研究性学习,强调课堂上以学生为主导,将课堂“交给”学生,通过学生自主研究问题的形式进行教学。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加强学生对科学研究过程及方法的认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能力,并让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对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知识加以分析和探究,对于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一、研究性学习的表现形式及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势

与以往高中物理的教学模式相比,实行研究性学习教学有很大的差别。在实行研究性学习的高中物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强调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辅助指导的课堂,注重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同时,研究性学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将课上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并且,研究性学习注重理论结合实际,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及体验,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教学模式。

以实验为基础的高中物理学科,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若在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不恰当,则很容易让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造成学生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实际操作能力不强等现象。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动手能力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新知识、规律进行探索及思考,能够进一步促进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开展。

通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行研究性学习,能够使得学生掌握这门既注重理论知识,又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学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同时,也能够起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全文阅读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探析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各学科都在积极探索本学科教学中研究性教学的特点。本文拟从高中数学这一学科为视角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作一浅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 研究性学习; 理论;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238-01

1 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是教育科研领域中一个崭新的课题。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指学生在数学及相关学科教师的群体性指导下,运用类似于数学研究的思想与方法,从自身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有关数学研究课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 让学生改变长期以来一直格守的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 即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的学习方式, 在帮助学生开展有效的接受性学习的同时, 将学生置于一种主动探究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状态”,更有效地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2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2.1 探究性。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指出,数学探究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直观和严谨的关系,初步尝试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总之,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或方法,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2 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全文阅读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研究论文

[摘要]在当今信息时代,新知识不断膨胀,人民必须找到一种新的学习方法,从大量的知识信息中,去分析处理信息、运用信息,学习和掌握自己需要的新知识,才能有所发展,有所创新,立于不败之地。学校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大面积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协调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改革其主渠道之一的课堂教学方法。目前初中物理教育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有新思路、新方法。因此,课堂教学方法的变革迫在眉睫,研究性学习方法,正是适应了这一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初中物理

所谓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知道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方式。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不论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教师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初中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来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都成为一种必然。

物理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和理论性的基础课。我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尝试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强调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终解决问题的模式。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顺应时展要求

顺应时展要求,“研究性学习”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正以十分快的速度发展起来。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知道下,通过一系列自主的探索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培养获取信息和分析处理信息、运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育文摘周报》2000第44期的文章《研究性学习要换脑》指出,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

1、教师不是把知识和结果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提出问题或提供线索,让学生一步步自己去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自己获得结论。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