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养老协会工作计划

养老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计划生育养老帮扶工作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加大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力度的工作要求,切实解决独生子女死亡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生活、养老等问题,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先满足独生子女死亡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原则,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物质帮扶与精神慰籍相结合,逐步建立起以机构养老为支撑、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志愿服务为补充、信息服务为辅助、覆盖城乡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人养老帮扶服务体系,为他们提供生活保障,提高生活质量。

二、帮扶对象

我市享受计划生育特别扶助金的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父母。

三、帮扶目标

以独生子女死亡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为主要目标人群,通过整合部门资源,引入专业心理援助机制,全面构建政府多部门横向联合、市镇村纵向贯通的帮扶网络;通过落实特扶政策、提供养老保障、实施生活帮扶、开展心理疏导,提供情感慰藉等,帮助他们跨越阶段苦难,乐观面对人生,提升生活幸福指数。

四、帮扶措施

全文阅读

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加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国土资源厅、民政厅、老龄办,直辖市建委(建交委)、规划委、国土局(国土房管局)、民政局、老龄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国土资源局、民政局、老龄办: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为做好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提高对做好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养老服务设施是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对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六个老有”的工作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方面,各地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为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人口老龄化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养老服务类型和方式不断出现,养老服务设施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急需提高。各地住房城乡建设、国土资源、民政、老龄办等主管部门应对此高度重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切实做好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工作。

合理确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规划

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按照“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要求,结合老年人口规模、养老服务需求,明确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并将有关内容纳入城市、镇总体规划,加强区域养老服务设施统筹协调,推进城乡养老服务一体化。要按照一定规划期城镇老年人口构成、规模等因素,合理确定养老服务设施类型、布局和规模,实现养老服务设施的均衡配置。

在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时,要按照城市、镇总体规划要求落实养老服务设施布局、配套建设要求,因地制宜地确定养老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和规模;编制养老设施规划应与城市人口布局规划、建设用地规划、居住区或社区规划、医疗卫生规划等相关配套设施规划进行协调和衔接,积极推进相关设施的集中布局、功能互补和集约建设,充分发挥土地综合利用效益,并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和规模。

严格执行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标准

全文阅读

人才培养老年护理专业论文

1协同创新中心为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平台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行业间合作紧密。“2011计划”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旨在提高高校综合实力,加强高校内涵建设,培育出一批在国家尖端领域,区域经济发展有杰出贡献的攻关人才,增强综合国力。更是高校改革契机,突破以往传统人才培养思路,成都医学院抓住这一改革创新契机,于2013年挂牌老年医学与照护人才培训中心,在全国首开“老年照护”专业,开始培养照护人才。凭借协同创新中心平台,充分利用协同高校教育资源,协同企业实践平台与市场需求,实现了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学科水平来培养人才到由市场调节的过渡,落实校企多元联合培养模式。现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健康与养老形势严峻,老年医学人才紧缺,结合这一国情与老年健康特性,以老年医学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老年照护人才培养层面开设老年心理学、老年护理学等课程,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另外协同中心还启动了天回校区国家级养老示范基地的建设,首创医养结合模式,老年照护人才培养与老年医学科学研究有机结合。

2协同创新中心为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成都医学院抓住此次“2011计划”机遇,通过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努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开展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可以说是学校人才培养又一里程碑。基于协同创新中心的老年照护人才培养计划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结合多方力量共同完成。在政策层面,2011计划是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第三大工程,由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对于需要政策的创新中心,政府给予政策上的倾斜,这无疑是在为创新中心建设添瓦加砾,保证护理人才培养工作顺利开展;在社会层面,中心举社会之力联合攻关,积极接纳社会企业捐资,保证资金有效运转,增加老年照护人才培养投入,提高培养质量;在专业层面,协同创新中心下设的附属养老机构、老年病医院以及附属医院等单位,能够为护理专业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充分结合,提升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也为学生开拓了一定的就业岗位,减少后顾之忧。

3协同创新中心提高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011计划”强调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通过协同中心平台建设与体制创新,提升高校科研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推进以老年健康为主要方向的科学研究,成都医学院与协同单位联合组建了四川特色养老与老年健康社会支持系统研究团队和老年病研究协同攻关研究团队。这两个团队以研究解决老年健康问题与老年共患病为出发点。除老年医学与养老领域专家参与研究外,学生凭借大学生开放性创新实验项目参与到科研项目中,通过老年医疗•康复示范中心、成都医学院附属“夕阳红”医院等学习实践基地,老年照护方向的学生很自然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探索研究老年问题。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操作技能,提升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创新思维,增强综合素质。培育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远远满足不了养老与老年健康的实际需求,老年医学发展跟不上老龄化进程加快速度。尤其是老年照护人才的短缺以及现有老年照护人才质量不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老年事业的发展。有调查发现,现目前从事老年照护的临床人员中绝大部分是迫于生活的需要或是个人爱好,并未通过正规培训学习。只能为老人提供简单的日常生活服务,无法提供专业的医疗卫生服务与照护。学校借助“四川协同创新中心”之力开先河,在全国高校率先开设护理学(老年照护方向)专业,力争结合学校自身办学经验,整合协同高效与协同企业联合培养,探索解决老年护理人才培养难题,将老年照护人才培养正规化、专业化,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为老年养老与健康事业做贡献。

4结语

2011计划是高校教育改革,提升高校科学研究水平的契机和桥梁。谁把握了此次机遇,谁就掌握了制胜权。成都医学院把握此次提升机遇,牵头成立了四川养老与老年健康协同创新中心,开展老年医学联合攻关项目研究,开设老年照护专业培养照护人才,不断革新人才培养思路,探索老年医学研究,在探索中前进,解决老年难题。

全文阅读

我国基层老年协会不断发展壮大等

我国基层老年协会不断发展壮大

文 辉

记者从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获悉,由于各地加强对基层老年群众组织的支持力度,推动老年群众组织良性发展,老年协会不断发展壮大。

据介绍,近年来各地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得到加强。江西省连续4年投资800万元加强农村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规范老年协会达到466个。广西积极筹措资金,重点扶持17个基层老年协会。云南实施“百村建设”计划,投入200万元改善农村老年协会文体设施。贵州省实施“百万工程计划”,投入100万元补助农村老年协会活动室设施建设。

全国老龄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各地老年协会在村(居)两委领导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落实两委决定、维护稳定、计划生育、新农村建设、移风易俗、老年维权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宁波市依托基层老年协会,在城乡开展“以老助老”居家养老服务活动,承担具体实施和管理服务的3万多名服务人员约有80%是老年人。湖南省浏阳市永安镇13个村老年协会开办集贸市场、种植基地等,年创收达70万元以上。

此外,各地注重发挥老年知识分子优势,继续深入开展“银龄行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合作应对老龄化挑战

全文阅读

我国企业年金覆盖面扩展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文章对研究我国企业年金覆盖面扩展的文献从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基本养老保险(公共养老金)覆盖面扩展、企业年金覆盖面扩展影响因素、企业年金覆盖面扩展方式。我国企业年金计划是自愿性的。今后应该加快推进企业年金覆盖面扩展的进度,以适应我国多层次保障体系中的第二支柱的要求。

[关键词]企业年金;覆盖面;基本养老保险;中国

[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4)02-0136-05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在进行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企业年金得到迅猛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企业年金开始受到关注和重视。在近20年的发展中,从无到有,从试点到逐步展开,我国企业年金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它发挥的作用仍然十分有限,难以成为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中的一个支柱。据统计,从2000年底到2012年底,我国企业年金制度覆盖人数占同期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人数的比例仅在4.11%~6.05%之间;就覆盖率而言,历年企业年金参保人数占当年就业人口比重在0.78%~2.06%之间;历年建立年金计划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例均不足1%;基金累计结余占同期GDP的比例均在0.19%~0.76%之间。

覆盖面窄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年金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这一问题非常关注,从企业年金覆盖面扩展的影响因素和方式两个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由于基本养老保险(公共养老金)覆盖面扩展与企业年金密切相关,因此,本文拟从以上三个方面梳理学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

二、基本养老保险(公共养老金)覆盖面扩展

科林·吉列恩(Colin Gillion,2002)在《全球养老保障——改革与发展》中指出:“至于什么是最适合的养老保障制度,要根据很多因素来判断。然而,全面覆盖和良好监管是检验一国养老保障制度发展程度的基本标准。”2004年,在作为最早改革养老金制度的国家——智利改革进行了25年之际,世界银行一份研究报告《遵守社会保障的承诺:拉美状况》(Indermit S.Gill,Truman Packard,Juan Yermo,2004),评估了智利的改革成果。该报告指出,养老金改革改善了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但是普遍存在覆盖面较低的问题,大多数国家的覆盖率低于50%。覆盖面问题成为诟病养老金改革的一个主要标志。Rofmann and Lucchett(2006)指出,养老金体系的评价指标不外乎三个方面:覆盖面、恰当性、可持续性(coverage,adequacy,and sustainability)。因此,覆盖面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的重视。

全文阅读

规范整改城区城中村通知

按照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基本目标的通知》(办发[]号)和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六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意见》(政办[]号)文件精神以及省、市政府签订的年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责任状要求,为进一步加快主城区城中村改造进程,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总体任务

年年底前,主城区内个城中村(区 村,区村、村,区村、村、村、村、村、村、村,区村、村、村、村、村,园区村)基本完成房屋拆迁、村民安置等主要改造建设任务;已拆迁的城中村土地要全部实现收储;在完成城中村改造的同时,基本实现土地性质转为国有、村民身份转为城镇居民、村委会转为居委会、集体经济资产转为规范的公司制运营(以下简称为“四个转变”)。

二、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要把改善民生作为城中村改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保障村民和村集体的合法权益,充分保证村民在城中村改造建设中享有知情权和参与权。通过城中村改造,从根本上解决好村民转为居民后的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劳有所得等问题。

二是坚持加强领导。市政府已成立了以主管市长为组长的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陈双庆同志兼任,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全市住房保障性安居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城中村改造办公室负责统一组织协调和研究解决重要问题,并明确各相关实施部门的责任。各区政府、区管委会都要参照成立相应的机构,充分发挥好在城中村改造中的主导作用。

三是坚持科学规划。城中村改造一定要以规划为龙头。城中村改造规划要在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指引下,达到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深度,要体现保障公共利益,凸现政府主导作用。改造规划必须经市规委会批准后方可实施。

四是坚持市场运作。各区政府、区管委会负责统一组织对城中村的房屋进行拆迁和对村民进行补偿安置。拆迁后的城中村土地要全部收储。改造前期资金支出可通过招商引资或由房地产开发等企业投入等多渠道解决。市、区各相关公共设施、市政设施建设、运营和管护单位都要全力以赴投入到城中村改造工作之中,提前谋划,及时跟进,不断拓展业务服务范围。

全文阅读

计生之窗 第11期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居家养老课题组一行到太原市就居家养老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2010年3月31日,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居家养老课题组一行到太原市就居家养老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先后实地考察了小店区平阳街道水总社区、尖草坪区兴安苑社区居家养老工作开展情况,就太原市居家养老试点社区工作情况进行了座谈。市级老领导、太原市计划生育协会会长范世康,太原市人口计生委主任、市计划生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刘剑陪同调研、座谈。

专家组对太原市开展的居家养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将把太原市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并希望太原市继续研究探索,为老有所养摸索出好的路子。

安焕晓副主任就太原市人口计生婴幼儿早教工作进行调研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安焕晓、省人口计生委副巡视员李跃珍、省人口计生培训中心主任王春仙、太原市人口计生委主任刘剑和省儿童早期教育专家组一行先后来到杏花岭区“三优”早教中心、古交市人口计生局、清徐县宏乐幼儿园、镇城底镇阴家沟村就人口计生婴幼儿早教工作情况进行调研。

座谈会上,省领导及专家组认真听取了各单位工作汇报,详细了解了自2006年以来区人口早期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并与家长们进行了互动交流。

太原市人口计生委开通优孕风险评估系统

2010年4月2日,太原市优孕风险评估系统开通仪式在省邮电学校举行。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梅志强、科技处处长孙震宇、省生殖保健中心主任罗铭忠、太原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刘剑出席并讲话。

全文阅读

计划生育幸福家庭关爱工程实施探究

摘要:面对经济日益增长的城市新特点,对计划生育的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幸福家庭关爱工程就是在这一契机和人口专家的指导下而实施的,寻求人口素质和经济增长的平衡点,既能加快经济的增长,又促进了人口适度发展,尝试少生快富的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建立。

关键词:计划生育幸福家庭关爱工程实施探究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159-02

面对经济日益增长的城市新特点,对计划生育的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幸福家庭关爱工程就是在这一契机和人口专家的指导下而实施的,寻求人口素质和经济增长的平衡点,既能加快经济的增长,又促进了人口适度发展,尝试少生快富的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建立。

1实施计划生育幸福家庭工程的必要性

幸福家庭工程将“以人为本”作为实施重点,此工程围绕整个家庭贯穿于人的生命全过程,服务涵盖人的各方面需求,对进一步拓展计生工作的转型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使计生工作能够很好的与家庭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坚持人口发展与家庭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就应该从大局出发,将人口控制以及提高人口素质更好的融入经济发展之中,通过在生产、生活、生育服务与经济协调有机的结合,更好的扶持计生家庭的生活和工作,才能把广大计生户的精力引导到致富上来,确保经济的发展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和谐发展。

很好的将计划生育工作融入到社会工作之中,体现了幸福家庭工程是一项惠民工程,极大的推进了对各种老年、残疾年、留守和受灾等家庭的扶持力度。推动幸福家庭工程就是推动民生基础工作的加强,有助于建立健全计生工作的格局,不断提供人口服务和管理水平,行成全新的计生工作体制进入社会。当社会经济能够有序的发展,计生家庭的整体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不断的提供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都将是计生幸福家庭工程成功重要体现。

2计划生育幸福家庭工程的实施过程

全文阅读

市委养老服务体制建设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不断深化“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根据市委办公室印发的《2013年全市“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和市党代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现状,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原则,加快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和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清理整顿未经审批养老服务机构,培育发展一批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制定出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政策,积极构建与我市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服务方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的适度均等化、普惠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二、工作内容

1、加快市夕阳红怡乐园二期工程建设。市夕阳红怡乐园二期工程,总占地面积15675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4500平方米,建设床位300张,总投资4800万元,目前前期各项准备工作都已完成,计划从2013年3月准备动工,到2014年3月完成结顶,当年9月完成建设任务。在此基础上,督促锦屏、岳林两个街道加快建设敬老院。

2、加快松岙镇敬老院建设。2013年市政府将建设3000张机构养老床位列入年度实事工程项目,其中我市松岙镇敬老院建设的100张床位纳入其中,松岙镇敬老院总投资500万元,前期准备工作全部完成,计划在今年底前开工,为确保工程顺利推进,一方面要督促该镇抓好工程质量和进度,另一方面协助制订养老机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顺利运行。

3、培育发展一批民办养老机构。一是要协助已批准同意筹办的民办养老机构加快建设步伐。2012年我市通过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事业建设,经审查,共批准同意筹办民办养老机构6家,计划建设床位455张,今年要协助做好各项建设任务,确保这些民办养老机构顺利建成。二是对全市未经批准擅自举办的养老服务机构开展清理整顿。经调查,我市目前共有21家未经审批的养老机构,其中个人举办18家,入住老年人251名,宗教场所开展养老服务3家,入住老年人182名。这些未经审批的养老机构大多房屋质量未经建设部门鉴定、消防安全隐患突出、卫生防疫设施落后、从业人员未经专业培训,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我局在2月5日对这些机构发出了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在今年4月底前完成整改任务,整改合格后,向我局申请筹办社会福利机构,达不到整改要求的,在整改期内自行停业关闭,做好人员安置。

4、推进36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相结合是现阶段既适合我市发展形势,又能有效缓解养老服务问题的具体措施,2013年我市计划完成36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任务,争取到“十二五”末,全市要建成304个居家养老服务站,覆盖我市100%社区和80%行政村,为籍60周岁以上独居、空巢、高龄、生活困难老年人提供基本养老服务。在此基础上,要抓好已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规范化建设,注重发挥这些场所在为老年人提供简单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功能。

全文阅读

老龄工作情况汇报

历史文化名城常熟,地处长江三角洲,东倚上海,南连苏州,西邻无锡,北邻长江与南通隔江相望。总面积1264平方公里,人口104万,下辖12个镇。改革开放以来,常熟全市上下坚定信心,拼搏进取,保持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劲态势,保持了政通人和、奋发向上的大好局面。2003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76亿元,财政收入65.66亿元。先后获得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市”、“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荣誉称号。在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常熟市的老龄事业蓬勃发展,步入了良性发展的健康轨道。

常熟现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18.9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8.2%。我市的老龄人口具有基数大、增长速度快、高龄化显著、超前于全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特点。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市委、市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围绕“六个老有”总目标,认真贯彻全国、省、苏州市老龄工作会议精神,统筹规划,科学决策,在求新上做文章,求深上下功夫,求高上创一流,求先上见实效,全市老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我市三个文明建设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切实增强做好老龄工作的责任感。

老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老龄事业与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是我市实现“两个率先”、增创常熟特色工作进程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在多年来的工作实践中,坚持物质养老与精神养老并举,消极养老与积极养老并举,以德养老与以法养老并举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把老龄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和发展计划,首先从抓好老龄工作的班子建设入手,成立了老龄工作委员会,市委副书记任主任,分管市长任副主任,下设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老龄工作办公室与民政局合署办公,文化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老干部局等为成员单位,各镇(场)成立老龄工作委员会。配备了老龄专职干部人,兼职干部人。其次,加大了老龄事业经费的投入,自年始,市镇两级按每位老年人每年元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自然增长。做到了市、镇、村(社区)老龄工作组织网络健全,活动经费到位,工作任务落实,确保了老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立足基层,齐抓共管,积极开创老龄工作新局面。

(一)广泛宣传,使全社会的老龄意识和敬老意识明显增强。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我市各级老龄组织多年来坚持把老龄宣传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由市老龄委主办的《常熟老年》报,是至目前为止全国唯一一家县级老年报纸,自1993年起已办了期,该报本着面向老年人、服务老年人、报纸信息来自老年人的原则,老年人参与性强,可读性好,深受广大老年朋友的欢迎及同行的好评。各级老龄组织在全市市民和老年人群中广泛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教育活动,共印发宣传手册近10万本,组织讲座近200场次。各系统、各镇还充分利用老年活动室这一重要阵地,通过组织老年人交流学习心得体会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提高了市民的依法养老意识和老年人的法制意识,增强了老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现在,许多老年人碰到诸如子女不养老、虐待老人、邻里矛盾、房屋拆迁等困难和问题,会自觉运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今年,还将通过全市新闻媒体,宣传开展评比表彰五个“十佳”(好儿女、好媳妇、好学生、好青年、好领导)的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全社会的老龄意识和敬老意识,做到电台有声音、报纸有专栏、电视有图像。

(二)群策群力,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功能,落实老有所养。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善待百姓,让广大老年人享受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成果,为此,多策并举,落实老有所养。一是落实五保供养政策。全市642位“五保”老年人得到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250名老年人进入各级敬老院寄养。二是实行优待制度。99年,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老年人社会优待和服务工作的意见》,对全市10多万老年人发放了老年人社会优待证,包括13项社会优待和服务项目,并做到各类优待服务项目件件有落实。2002年,市政府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老年人实行优待的意见》,对优待办法作了进一步补充,对70周岁以上老年人符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在低保标准的基础上上浮20%,90周岁和100周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分别发放30元、100元养老补助金。全市共办理《老年优待证》、《高龄老年人优待证》8万多份,得到了老年人的普遍好评。三是实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先后制定实施了《城镇职工保险办法》,全市有个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参保,参保人员为人,年收缴保费亿元,支付离退休金亿元,养老金社会化发放100%。在农村实施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003年底,我市不断深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更多的农村劳动者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让广大农民从传统的家庭养老逐步向社会养老转变。出善了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措施,建立纯农人员参加养老保险财政补贴和老年农民社会养老补贴制度,通过政府财政再分配,增加农民社会福利性收入。目前,全市参保人数超过33万,覆盖率超过70%,全市已有10万老年农民领到了首笔社会养老补贴,人均得益800多元。老年农民基本实现“应保尽保、老有所养”。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