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养老机构

养老机构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养老机构矛与盾

截至2014年底,中国60岁以上人口超过2亿,约7个人中就有一位老人。养老既是社会之难,更是个人之忧。

仅从养老机构来说,一方面公众对养老机构存有“入住难”“一床难求”的印象,另一方面却是养老机构全国平均空置率达48%的现实,“冰火两重天”折射出当前中国养老机构面临的结构性“失衡”问题。

养老院:村镇入住不足,城市一床难求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近期的《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指出,“十二五”时期,中国养老机构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目前养老机构空置率较高,全国平均达到48%。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玉韶接受指出,中国养老机构的空置现象主要出现在农村,而不是在城市,48%的平均值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农村敬老院。

“在中国养老机构中,农村敬老院占很大比例,主要是为农村五保老人设置的,但五保老人分布分散,机构建设不可能完全按照实际人头数进行床位设置,结果就出现了较高的空置率,有的敬老院空置率甚至在50%以上。”吴玉韶说。

记者调研发现,阜阳市颍上县有农村敬老院70余家,入住率仅为30%左右,总入住人数在5000人左右。针对空置率高的问题,颍上县民政局党组成员徐伟介绍,民政部门正着手将农村敬老院的收住对象由五保户放宽到留守老人等群体。

一些基层民办养老机构也出现类似的情形。颍上县的协和老年公寓开办于2013年8月,上下三层近60个房间,床位数达140个,承担了相当一部分五保老人的照顾任务。然而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一二层有老人入住外,整个三层空无一人,公寓负责人孙以鹏告诉记者,开办两年来“生意”一直不红火,“现在这里也仅入住了65位老人,和员工数差不多”。

全文阅读

机构养老新实践

[摘要] 结合金湖县社会福利中心建筑及规划设计,探讨机构养老模式下的社会福利院在功能布局、流线组织、建筑平面、景观设计等方面设计要点。

[关键词] 机构养老;金湖县;社会福利院

1 机构养老模式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方针,在家庭养老逐渐式微、社区养老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机构养老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承载中国老龄化重担的养老模式。相比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而言,机构养老是通过建设专门的老年养护设施来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紧急救援等服务。截止2010年底我国各类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已超过4万多家。其规划建设存在功能布局不合理、空间缺乏适老性、房间设计宾馆化、缺乏私密性、交流活动场地不足等问题。金湖县社会福利院的设计在此做了些新的尝试。

2 金湖县社会福利院设计实践

项目位于城市南北向主干道园林南路东侧,城南干道和新民路交叉口,距金湖主城区仅五分钟,紧邻金湖县人民医院,总用地40亩,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包括了老年公寓、疗养康复中心、光荣院、救助站、生活服务中心、儿童福利中心等系统功能。

2.1 总体布局——创造人性化老年社区

考虑到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沿城南干道布置生活服务中心和疗养康复中心,生活服务中心可单独对外,并与老年公寓通过连廊相连接,儿童福利中心沿基地东侧布置,综合服务楼位于基地南侧,各功能分区明确,流线相互独立。通过建筑的围合布置,形成了南北两个较大的广场,北侧广场作为本项目的对外形象窗口,以硬质铺地为主,兼顾停车,西南侧设置了较大的景观广场,景观水体、休闲运动设施、各种植物植被,能够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另外,疗养康复中心、儿童福利中心和综合服务楼围合成一个内向型的开放空间,提升了建筑的室外环境品质。

全文阅读

浅议“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的结合

摘 要:我国计划生育这一政策的贯彻和实施,一方面使中国的老龄化呈现未富先老的现象,另一方面造成众多的独生子女家庭难以承担养老问题。本文将从养老现状及解决措施等方面阐述适用于中国特色老龄化现状的养老模式:即将“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相结合。

关键词:社区养老 机构养老 独立养老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a)-0229-01

“社区养老”是指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在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又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而“机构养老”是指老年人在一个为其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的机构中颐养天年。由于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家庭养老模式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首先可见的是生育率下降使家庭的供养资源减少,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成倍增长。预计在2010~2040年间,20%~30%的老年人口将是独生子女的父母,这批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经济保障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1]。但是,若采用单一的社区养老,存在一部分缺乏自理能力的空巢或独居老人的需求难以保障等问题;若采用单一的机构养老,就目前养老机构的现状而言远远难以满足庞大的老年群体。因此,将“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相结合,是目前乃至下一阶段最适合我国的养老模式。

1 社区—机构养老的现状分析

1.1 客观条件的不成熟

社区养老还没有一个比较系统的、全面的、统一的运行机制。老年人在社会中的养老还是以自给自足的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并没有很好得融入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社区在这方面做得远远不够,只是象征性地设置了一些针对老年人的活动及项目,在老年人的生活中扮演着可有可无的角色。我国的大部分社区至今没有切实得履行其应尽的养老职责。而在机构养老方面,我国的养老机构长期面临着供不应求的局面,存在着明显的床位不足等现象。

1.2 养老费用高

全文阅读

养老机构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为了应对巨大的养老压力,适应老龄化社会,近年来养老行业发展迅速,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养老机构频频出现的事故风险。养老机构目前存在战略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这使得养老机构建设内部控制体系具有诸多必要性。文章认为建设养老机构风险管理内控体系,应本着前瞻性、标准性、协调性、可行性、具体性原则,在信息系统、财务管理、法律法规、公共事务、公司治理、人力资源、后勤服务、环境安全、应急预案、市场营销十大模块中加以建设和规范,以尽可能地减少养老机构运营风险,提高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安全性和满意度,实现健康“中国梦”。

[关键词]养老机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4113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国家和社会养老压力日益严峻。养老机构作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部分,发挥着重要的补充作用。但是,目前在我国养老机构建设和管理中,尚没有成型的专业风险管理的内控体系,源自各国五花八门的管理制度和粗放的本地管理制度混杂在一起,使得养老机构运营和管理面临较大的风险。近年来,频频曝出养老院重大安全伤亡事故,2015年5月25日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康乐园老年公寓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38人死亡;2017年1月4日,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朝阳镇一安养老院发生火灾,造成7人死亡。目前,我国养老行业力推PPP模式,养老机构建设如火如荼。但由于缺乏统一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有养老行业人士预测:在未来的2~4年内,中国老龄产业的风险事件还将集中爆发。因此,在养老机构中应提高机构内部控制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提高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安全性和满意度。

1内部控制

根据1992年COSO委员会发表的内部控制报告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由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及其他人士为实现以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实施的程序:运营的效益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1]内部控制是为了实现企业的高效管理,保证资产和信息安全,避免经营风险,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管理手段。在打破多年来以政府为主导的养老机构建设管理格局,大规模实行民营化的背景下,养老机构运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系数也将增加,机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越来越重要。

2养老机构目前存在的主要风险

21战略风险

全文阅读

设立当前机构养老模式

摘要:20世纪末我国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自此我国将经历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人口老龄化过程,这就需要更高质量的社会化养老服务;由于“四二一”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发展,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因此,机构养老的广泛建立,必将为老年人老有所养、安度晚年提供更多的渠道。

关键词:机构养老;人口老龄化;工作标准化;工作人员

一、目前我国机构养老的现状分析

机构养老被视为我国养老模式的支撑。截至目前,全国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38060个,总床位266.2万张,收养各类人员210.9万人,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16.9张,与发达国家50张-70张的平均水平相差甚远,与发展中国家20张-30张的平均水平也有不少差距。而且,我国养老机构仍以公办为主,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滞缓。在全国养老服务机构中,农村“五保”供养机构约占55%;在城市养老机构中,民政部门举办的社会福利机构、光荣院等收养利机构占59%。

二、我国机构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国机构养老事业迅速发展,但与此同时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养老机构数量不足,导致老年人“入住难”的问题。我国老龄化进程大大加快,不少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大病老人和智障老人急需进入专业养老场所,目前在很多大城市,进养老院需要“排队”好几年。养老服务机构有效数量不足,养老床位“缺口很大”。

第二,部分地区养老机构面临养老床位空闲的“尴尬”局面。一是低水平。目前我国大多数养老机构设施简陋,医疗卫生设施条件较差,服务项目内容有限,服务专业化水平低,普遍存在高投入、低产出问题,社会覆盖面很小。机构养老服务不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养老生活的需要。养老机构面临的尴尬境况是老人们只要在家里还能维持,就不愿去住养老机构。二是传统观念的影响。“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加之我国人浓厚的亲情牵挂和“孝文化”氛围,在我国农村千百年来都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通常情况下如果老年人住进敬老院,其子女则会受到道德方面的压力并被指责为不孝,所以只要家庭有条件承担,子女就不会让老人住进养老机构。

全文阅读

养老机构运营模式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重,目前我国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使得传统居家养老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养老机构的出现,对我国的养老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一定的缓解。而与此同时,养老机构的运营模式则成为人们所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如何促进养老机构运营模式的健康发展,从而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成为我们所要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就养老机构运营模式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关键词:养老机构;运营模式;人口老龄化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问题,在我国,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越来越快,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目前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而随着社会生活压力的不断加大,年轻人所要面对的社会活动逐渐增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每个年轻人需要照顾的老年人也越来越多。再加上老年人对物质生活水平与精神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为了更好地减轻子女的负担,同时更好地提高生活品质,对养老机构的青眯也越来越大。而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再加上人们对养老观念的转变,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已不能很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人们观念的转变,养老机构则很好地对这些问题起到了缓解。也因此,养老机构的运营模式也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促进养老机构运营模式的发展,成为我们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养老机构运行模式研究

目前在我国,养老机构的运营模式大致可以分为四种,即公办公营模式、公办民营模式、民办民营模式和民办公逐模式。这些养老机构的运营模式,由于其组建方存在着差异,因此,其管理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我国养老机构不同运行模式的存在,使得养老机构中没有形成―个统一的硬件设施标准、养老机构工作人员专业标准、收费标准,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养老机构标准化管理非常难以实现。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问题,加强对养老机构运行模式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各养老机构要加强对运行模式的完善,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养老机构的运营。

(1)加强对养老机构运行模式目标与定位的建立

为了更好地解决养老问题,就要不断加强对养老机构目标与定位工作的开展。养老机构的运营要以社会中大多数老年人的需求为目标,从而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切实到位的服务与帮助,从而使得一些老年人不能得到良好的照顾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在对养老机构运营模式上要更加灵活,从而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服务,这也就要求养老机构在对问题的处理与应对上要比传统的养老机构更有优势。

(2)在养老机构的运行模式中,要加强对专业的养老经营管理机构的引入

全文阅读

养老机构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促进养老机构的发展,规范养老机构行为,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养老机构的设置、服务与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养老机构,是指为老年人提供住养、生活护理等综合的机构。

第三条发展养老机构应当坚持政府投入、扶持与社会支持、参与相结合的原则。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多种形式的养老机构,捐资、捐助支持养老机构的发展。

第四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和养老服务的需求状况,制定养老机构设置规划,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第五条市民政部门是本市养老机构的行政主管部门。各区、县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养老机构的管理和监督。

发展和改革、城市规划、机构编制、建设、财政、税务、价格、工商、公安、卫生、劳动保障等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养老机构的发展和管理工作。

第六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对扶持与发展养老机构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全文阅读

区机构养老调研报告

一、我区机构养老的现状分析和基本实践

目前,我区有养老服务机构十四家,其中一家为公办养老福利机构(*区社会福利院,拥有养老床位150余张,建筑面积达4700平方米),其余十三家为民办养老机构(享受*市政府的一次性新增床位补贴和每月床位运营补贴)。截止目前统计总床位数902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26张,超过*市“养老事业十一五规划”要求的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22张的标准),入住老人632人(其中自理341人、半自理205人、全护理86人分别占入住老人总数的54%、32%和14%)。参照20*年底*市实行的社会福利机构等级评定和收费标准的相关文件,我区福利机构的主要分级为二级四家(区社会福利院、*慧恩老年公寓、颐和老年公寓和南山园老年公寓)、三级四家、四级(含无级)六家。三个级别养老机构每月对自理、半自理、全护理老人的收费标准平均定格在1050元、1250元、1450元,850元、950元、1200元,700元、800元、1050元,基本符合全区老人和社会老人的收入状况和养老需求。截止20*年底的粗略统计,赢利机构有8家、年利润平均在5—15万,微利机构(稍有结余)3家、年利润平均在1—3万的,亏损机构有3家(主要原因是新建、改扩建、宣传和交通等因素)。

我区养老机构的发展和规模,客观地说比不上本市的玄武、鼓楼、白下和秦淮等兄弟城区。但近六年来,区政府随着*市河西开发建设的步伐,及时准确定位机构养老的工作目标和相关举措:用好政策、鼓励民办、三先三后(先办后规范、先办后扶持、先办后示范)、善借东风(主要是紧跟全市建设步伐和借市福利服务协会之智获得支持)、区域特色(主要标志是以迁址到江心洲后的区社会福利院为特色,打造了以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品牌服务为一体的六家养老机构:区社会福利院、*慧恩老年公寓、颐和老年公寓、江心之家养老院、康良养老院和祥和养老院)。突出实践了“政府主导、民间组织操办、市场化运作”工作思路,基本实现了我区机构养老多样化服务的工作目标。

二、我区机构养老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土地政策制约着养老机构的持续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已是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战略选择,在这种背景下,民办养老机构无疑迎来巨大的机遇。2000年,国家就颁布了《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但由于这些政策涉及发改、国土、税务、电力等多个部门,又没有出台相应的具体实施细则,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难以落实,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土地政策。在我区打造河西新*、新城区的背景下,民办养老机构用地实行划拨是不可能的,优先供地同样也是不现实的。自2006年至今的近四年中,已有近五家较大规模的投资商因用地问题,取消了在我区兴办养老机构的计划。

2、管理体制上应做到归口管理。作为日溢壮大起来的民办养老机构队伍,有其自身的政策和发展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实现归口管理。笔者建议,市级民政局应设养老机构管理处、区级民政局应设养老机构管理科或者说最起码的也要配有专职干部,改变目前老龄和社会事务(处或科)齐抓共管的局面。来实现对养老机构管理的队伍上做到专职专用、专业对口,提高机构养老工作的针对性。目前我区对养老机构的管理,已从局老龄科调到社会事务科,同样也是没有做到专职专用。

3、传统的养老观念仍然影响着养老服务的全面推进。据20*年抽样统计,受传统养老----“养儿防老”的影响,我区有近四分之一的老人不愿进养老机构养老,说是这样对对子女没面子;有近四分之一的老人,虽然有进机构养老的想法,但老人的收入达不到机构养老的能力和水平;还有近一半的老人在思想上还没有形成花钱购买服务的观念,因此不愿意去机构养老。这些观念需要在我区新城区、新社区的建设中加以更新、宣传,才有可能营造出适合和谐社会发展的敬老养老氛围。

三、迎接我区机构养老事业春天的举措

全文阅读

选居家养老还是机构养老

尽管从社会发展的趋势看,机构养老似乎能够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机构养老就适合所有老年人。到底是居家养老好还是机构养老好,这绝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是非题。不同性格、不同经济条件、不同健康程度、不同家庭环境都会影响到老年人的最终选择。

上海作为全国最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截至2007年底,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总数已达286.33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0.8%,比重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在这之中,约63万老人需要护理照料,其中11万老人需要完全护理,由此而产生的老年人护理需求的巨大缺口该由谁来弥补呢?

为了解决这一老年人所面临的最大难题,许多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养老院。然而是不是退休以后,放弃居家养老,选择机构养老,住进宽敞明亮的养老院,过上晚年的集体生活,就养老无忧了呢?

一个花甲老人的担忧

张萍今年66岁,丈夫常国雄今年68岁,两人退休前都是上海的普通工人,虽然这些年上海市政府一直在增加退休人员养老金,但由于退休时间早,两人的养老金基数都很低,现在两人养老金加起来才2500元。尽管养老金不多,但老两口多少年来已经过惯了简朴的生活,日子还算过得安稳。然而退休第二年,常国雄就因为突发脑溢血昏迷住院,并进行了开颅手术,手术虽然取得了成功,但常国雄此后身体大不如前,行动迟缓,经常会出现抽搐现象,别说家务活不能干,就连去门口小花园散步都要有人搀扶。好在张萍身体还很健康,不但包下了所有的家务活,还担起了时刻小心照顾丈夫的重任。

然而最近这两年,张萍明显感觉到自己老了,身体不听使唤了,做家务的时间稍微一长就会累得腰酸背痛,看着自己满头的白发和布满皱纹的额头,张萍突然感到一丝担忧:过两年要是我身体也渐渐差了,没力气照顾老常了,那我们可怎么办?要是我再有个万一,走在了老常前面,那以后老常的日子可怎么过呢?

“我就养了一个儿子,前些年结婚后搬出去了,他们小两口每天工作都忙得要死,晚上还要回家来吃饭,我现在每天烧饭给他们吃还来不及,以后万一我做不动了,他们哪有时间来照顾我们啊?”于是张萍很自然地把目光投向了街道养老院。

可让张萍失望的是,他们家小区里的街道养老院虽然价格不高,每月最低只要800多元,但设施较差,卫生条件不理想,而且张萍最关心的伙食也不尽如人意,于是她又去附近的其他几家养老机构转了一圈,发现虽然有些养老院条件还不错,但收费太高。“我和老常一个月收入加起来才2500元,像我去住的话因为生活还能自理,把养老金全部扔进去差不多够了,但老常要人照顾,这点钱肯定不够用了。再说了,我们身边总还得有点余钱吧,总不能把所有养老金都给他们吧。哎,经济上能承受的,条件不满意,而条件满意的,经济上又承受不起。现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张萍轻声感叹道。

全文阅读

养老机构经验交流

**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截至2006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275.62万,占总人口20.1%。日益加剧的老龄化、高龄化形势对养老福利服务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此,我们以社会福利社会化为导向,大力发展养老福利设施,目前,全市养老机构505家,养老床位59735张,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2.2%。在此过程中,我们不断强化直属养老机构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管理,创新机制,打造品牌,增强功能,以此带动全社会的养老机构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目前,全市市、区县两级政府直属的养老机构28家,养老床位6322张,占全市养老总床位的10.6%。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明确直属养老机构的定位

在社会福利领域,我们按照政、事、社分离的原则,明确直属养老机构的工作定位。实行“管办分离”,局职能处室主要加强宏观管理、行业监管;组建市社会福利中心,将原先由局职能处室直接承担的市属社会福利机构管理职能剥离出来;成立市社会福利行业协会,强化行业指导,行业自律。各区县和街道(乡镇)也按此思路逐步实现了“三分开”。

同时,我们对直属养老机构的定位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要求其注重质量,强化内涵,坚持把市属养老机构建设成为全市养老服务的品牌,为各类养老机构的发展提供示范,在行业协会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为养老福利的国内、国际交流提供平台。各区县的直属养老机构也为本地区的养老机构建设发展提供示范。这一职能定位为直属养老机构引领示范作用的发挥创造了体制和机制条件。

二、强化标准化管理,改进直属养老机构的运作方式

我们强调福利机构要改变行政化封闭管理的状况,借鉴和采用企业管理的成功管理手段和经验,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效率分析、全面质量管理等,以降低成本,提高服务的效率、效果和质量。特别是从2001年开始,在社会福利领域导入ISO国际质量认证体系,推行目标化、定量化、指标化的服务理念和方式,并结合日常三级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了行业的各项工作标准,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塑造,使管理和服务质量获得了显著提升。经过2年多的普及推广,全市直属养老机构实现了全覆盖。在直属养老机构的示范引领下,许多街道、乡镇办养老机构和社会办的养老机构也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随着直属养老机构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形成了“名牌”效应,等候入住的老年人众多,以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为例,常年等候老人一直保持在200多名。

为保证服务资源的合理有效使用,2003年起,我局借鉴国际理念,在直属养老机构率先探索养老需求评估机制。经过一年多的攻坚克难,2005年,我们开发出符合市情、较为规范的《**市养老服务需求评估标准》,通过对老年人身体、精神和经济状况的评估,让资源向身体不能自理的经济困难老人倾斜,尽可能使公共养老资源发挥最大效应。

三、引入社工专业化服务理念,提升直属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准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