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养蚕工作经验总结

养蚕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发挥公检有效性\服务“三农”作贡献

从2009年春茧开始,浙江省湖州市纤维检验所与淳安县政府、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密切协作,以桑蚕干茧公证检验工作为平台,开展了“组合售茧、公检计价”评茧方法试点。通过政府积极引导、浙江省湖州市纤维检验所和丝绸公司具体负责制订措施计划、村级农技部门务实推进,各方互相配合积极实施,“组合售茧、公检计价”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得到了政府的关注与肯定,同时也得到了广大蚕农的认可,在蚕农增收的同时,企业也得到了实在的效益。试点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基本情况

淳安全县23个乡镇335个行政村。2008年共有养蚕户2.9万户,桑园总面积11.02万亩(其中示范园区8个,总面积1.75万亩),投产面积为8.7万亩。全年共发放蚕种21.28万张,蚕茧产量8778吨,蚕茧产值19610万元,蚕桑总产值2.8亿元,全县蚕农户均桑园面积已达3.8亩,蚕农户均蚕桑收入9051元。全县年产茧量占杭州市的52.68%,浙江省的11.88%(收购量占全省的15.27%,全省排名第二),全国的1.33%。淳安县是浙江省“蚕桑西进”工程建设8县市之首,是杭州市“弘扬丝绸文化,打造女装之都”战略优质茧丝生产基地。

2009年与全国各地情况一样,淳安全县养蚕农户和产量均有所减少,养蚕农户2.7万户,桑园面积9.67万亩,发放蚕种17.77万张、生产蚕茧7585吨、蚕桑产值2.54亿元,全部采用方格蔟上蔟,春茧基准价定为950元/担、夏茧为1080元/担、早中秋为1260元、中秋为1360元、晚中秋为1400元,全县全年实际收购平均价为1231元/担、上茧为1247元/担,同比分别增长171元/担、164元/担,全县29个庄口平均适干率为93.8%,平均烘折为232.3公斤,同比下降1.8公斤。上车茧率93.4%、解舒率71.99%、洁净94.6分、毛折273/百公斤,同比分别提高4.2个百分点、9.3个百分点、0.23分和降低11.4/百公斤,再现了历史茧质高指标。

“组合售茧、公检计价”试点工作落实在淳安县临岐茧站进行。通过推广配套的科学饲养技术,有效地提高了茧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组合售茧、公检计价”试点工作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该茧站收购范围内,2009年养蚕户为2829户,春茧饲养蚕种8008张,收购蚕茧176吨,上茧担茧平均价1102元,上车茧率90.9%、解舒率68.9%、毛折280.2/百公斤、净度93.5分,和2008年同期相比,上车茧率提高了2.1个百分点、解舒率提高5.2个百分点、毛折降低16.2/百公斤、洁净持平。中秋茧饲养4535张,收购茧量94.9吨,上茧平均价为1428元/担,提高504元/担;上车茧率89.9%,提高1.6个百分点;解舒率70.2%,提高10.5个百分点;毛折286/百公斤,降低10.2/百公斤。促进了农户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基本做法

浙江省湖州市纤维检验所与淳安茧丝绸总公司在中纤局和淳安县政府的支持下,共同探索“组合售茧、公检计价”的评茧方法。具体做法是,以一个行政村为单位,蚕农自愿要求、村委申请、村委代表蚕农与蚕茧经营部门单位签订协议,蚕农在村委和村级蚕桑服务站的统一组织下,采用小蚕共育技术,饲养优良品种,全部采用方格蔟结茧,加强蔟中管理,通风排湿,同一蚕品种,同一标准规范化技术饲养,同一天严格分类投售蚕茧到指定茧站。在蚕农投售蚕茧时按“干壳量法”先进行评茧并预付茧款。投售时要求选茧出售,采茧要适时偏老,以防嫩蛹,毛脚茧影响茧质,进茧站的鲜上茧分为一、二类两类茧,茧站将符合一类茧茧质要求的鲜上茧分单位堆放、分单位烘茧,干茧分单位打包、分单位组合成庄,再按现行桑蚕干茧公检程序进行抽样、检验,最后按检验成绩进行返利结价。

目前成效

全文阅读

合格优质蚕种生产论文

论文摘要:介绍了安徽省金寨县蚕种总场的蚕种生产现状与提高蚕种质量的经验。金寨县蚕种总场创新机制,建立蚕种质量保证组织机制,把行业法规落实到蚕种质量监管细微深处,制定蚕种生产监管措施;通过建立丰产优质种茧育桑园、落实以防微为中心的质量管理措施,落实以提高良卵率、孵化率、杂交率为原则的质量监管措施,严格按照各项技术要求,把住各个生产环节,确保蚕种内在品质的提高;在母蛾检验的基础上,连续10年增加成品卵“国检”,从1997-2009年金寨县蚕种总场,平均每年的蚕种合格率均在98%以上。

论文关键词:蚕种生产;质量监管;行业法规;成品卵检验

安徽省金寨县蚕种生产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1988年正式投入生产,先后建起了6个蚕种场(2家专业场,4个原蚕区场),1座冷库。1991年成立了蚕种总场,当年生产蚕种35万盒,之后的几年蚕种生产还算正常,从1994年开始家蚕微粒子病的危害逐渐加重,加上管理人员由于对微粒子病的危害认识不足,把蚕种生产的行业法规搁置一边,不予严格的贯彻落实,蚕种生产袋蛾检毒把关不严,心存侥幸,对超毒批次蚕种不及时销毁,留于1995年春季发放蚕农饲养,结果造成了1995年春季家蚕微粒子病在全县的5个乡(镇)严重暴发,使蚕农损失250余万元,蚕种场赔偿了250余万元。1995年春季共生产蚕种260209盒,是历史上春季生产制种量最高的一年,同时也是最惨痛的一年,同全国各地一样蚕种生产遭受了家蚕微粒子病的严重危害,生产的26万盒蚕种,经安徽省蚕种质量检验站检验,有2O万盒因家蚕微粒子病毒率超标而烧毁,经济损失600余万元。在信誉、经济和缺种的三重压力下,安徽省金寨县蚕桑生产办公室(以下简称蚕桑办)并不灰心,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统一思想,振奋精神,走出误区;建立机制,制定措施,层层把关,环环紧扣;为了坚决把行业法规落实到蚕种质量监管细微深处,全员动员,攻坚克难,誓师攻克家蚕微粒子病危害难关,为此制定出在3年内使蚕种合格率达到95%以上的目标。1995年当年秋季,生产蚕种2.8万盒,合格率为76.7%;1996年生产蚕种14.8万盒,合格率为77.81%;1997年生产蚕种15.6万盒,合格率为99.1%;通过3年全系统的刻苦努力,基本控制了家蚕微粒子病的危害,实现了3年前制定的目标。尽管如此,大家并没有停留在初步胜利的喜悦里,而是冷静对待,毫不懈怠地继续努力,到2000年蚕种合格率达到100%,2001-2009年平均每年的蚕种合格率均在98%以上。现将安徽省金寨县蚕种总场20多年蚕种生产的工作经验与体会总结如下

1建立蚕种质量保证组织机制

一是以县为单位成立了蚕种质量监督管理领导小组,蚕桑办副主任(蚕种总场场长)为组长,监察室主任、总场质检科科长及各场场长、冷库主任为成员,负责全县蚕种质量监督管理领导工作,深人生产一线监督检查行业法规执行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各蚕种分场场长是本场蚕种质量第一责任人,同时各场又配备了一名质量监督管理员,监督全场在生产过程中技术措施和各项制度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存在违规作弊问题。二是生产形式及分配方案采取全奖全赔,自负盈亏,后勤管理人员与承包队组直接挂钩,参与一线人员分配。三是“统一生产方案、统一管理模式、统一生产措施、统一量化指标”,从上而下、年年季季签订质量目标责任书,这种自上而下“权、责、利”一体的管理办法,使每个责任者都切身感受到蚕种质量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蚕种质量保障机制。

2把行业法规落实到蚕种质量监管细微深处

2.1制定蚕种生产监管措施

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的《蚕种管理办法》[农业部第68号令(2006—06—28)]、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327—1997(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安徽省人大常委会的《安徽省蚕种管理条例》(2008—06—16)、安徽省地方标准DB31/T056-1998(桑蚕种质量》等行业法规。根据行业法规和在实践中摸索出适合金寨县情况的一些保证蚕种质量的经验,制定出一系列管理办法,即《金寨县桑蚕种繁育技术操作规程》、《金寨县原蚕区基地建设及管理办法》、《蚕种生产及原蚕区消毒防病卫生制度》、《“五选”标准及管理办法》、《创金寨县“龙头”牌蚕种质量标准及技术措施》、《蚕种按质排序,优种先销,优质优价的销售办法》、《种茧桑园肥培管理及治虫措施》;要求全体技术人员和职工都能够做出学习笔记,记住关键要点。

全文阅读

蚕桑工作总结范文

20__年蚕桑生产,面对国际金融风暴对茧丝绸行情的严重影响,全市上下顶住了桑田面积锐减,发种饲蚕直线下降的压力,克服了早春桑树冻害、夏季连续阴雨、秋季病虫害高发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实现了提质、增产、增效,夺取了全年生产的丰产丰收。全市年末保有桑园面积28.17万亩,全年发种752344张,总计生产蚕茧34733吨,蚕茧总值8.52亿元。全市平均亩桑茧款收入3023.72元,19.37万养蚕农户,户均养蚕收益4397.24元。

一、20__年蚕桑生产的特点

1、桑田发种大幅减少单产水平有提升

据统计,09年全市年末桑田面积28.17万亩,较上年同期减少5.57万亩。其中春季投产面积27万亩,是上年的69%。全年共发种75.2万张,较上年减饲35.9万张,减幅达32%。蚕桑生产的总量严重下降。而全年各期单产水平均较去年有明显增加。全年平均张种产茧46.2公斤,较去年的38.9公斤增加了7.3公斤,增幅为19%。其中:春茧和秋茧的张种单产分别增加了8.2公斤和7公斤,为近年的最好水平。

2、行情转稳茧价回升效益增长很明显

随着茧丝绸行情的企稳回暖,蚕茧价格也逐步回归正常水平,蚕农养蚕的效益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全年平均茧价为每公斤24.53元,比去年的全年均价增加了5.3元/公斤,上涨27个百分点。在全年减发蚕种近三分之一的形势下,蚕茧产值仍不减去年,甚至比去年增加了2.3%。其中,春茧收购均价即比上年秋茧有较大幅度回升,全市平均21.87元/公斤,比去年秋茧均价上涨63%(去年秋茧为13.40元/公斤),虽不及08年春茧水平,但对效益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秋茧价格则是一路飙升,几近08年秋茧价格的2倍。全年蚕茧产值总计8.52亿元。比上年增0.19亿元。平均亩桑茧款收入3023.72元,比去年的2467.08元/亩,增加了23%。一些重点镇村的养蚕收入超过了4000元/亩,典型的村组和专业户、示范户的养蚕收入高达5000~6000元/亩。

3、气候环境异常变化蚕桑安全受影响

4月1日、2日凌晨,我市北三县主蚕区遭受霜冻灾害,桑园占比较大的农桑系列和育71-1等为主的早中生桑品种冻害严重。受冻面积近16万亩,其中,冻害严重损失较大的有6万多亩,约占春季投产桑园的22%。蚕业技术指导部门在灾情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将应对措施贯彻到乡镇村组,采取了增施叶面肥、加强桑病虫防治、桑树摘芯降干、推广小蚕共育、加强大蚕期防高温等应急措施,同时适当推迟发种时间,缓解叶蚕平衡,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的贯彻落实,将霜害损失降到最低。尽管如此,因受冻害影响,全市仍至少减发蚕种5~6万张。

全文阅读

林业局工会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在××市农业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市蚕业技术指导站全员职工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坚持科学发展观,克服各种不利条件,紧紧围绕蚕业中心工作总结,狠抓落实。2009年××市有11个乡镇,47个行政村,510户蚕农,投放工会20663公斤,放养柞蚕827把。在银行柜员实习报告技术人员的正确指导下,在全部蚕农的辛勤劳作下,平均单产工会工作总结担,总产达到11447担,平均把收入8300元,总产值工作686.82万元。为农业增效,蚕农增收,林业局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基础。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我们的主要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和体会是。

一、提早谋划。

1月份与市林业局联合下发2008年蚕场更新建设文件,一季度生产技术人员下乡到蚕场一线指导管理蚕场更新建设,律师事务所实结安排使用、宣传春季蚕场防火和禁止蚕场内开地,今春全市蚕场没工会工作总结一起火灾和毁蚕场开地事件,为2008年蚕业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3月中旬先后派站里技术人员到省内个人学期总结所、蚕种场为全市蚕农调运蚕种210万粒,及时入窖。3至5月份生产一线技术人员6人先后三次下乡、进村入户宣传、协调、组织、落实2008年柞蚕生产计划。

二、加大宣传。

注重总结技术培训,利用科技之冬,科技大集。3月下旬至4月上旬利用牡市广播电台、××市电视台宣传发展××养蚕业,投入3000余元。

全年发放蚕业技术资料1800余份;以乡镇村屯为单位,办培训班培训蚕农800人次,林业局率达100%。

印发蚕业通讯4期2400余份;下发光碟200余张、下发2009年蚕业挂历600份,印有蚕业发展50年纪念品纯棉背心600件。蚕业发展50年纪念册600册,共投入资金8000多元。

全文阅读

林业局工会总结

在**市农业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市蚕业技术指导站全员职工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坚持科学发展观,克服各种不利条件,紧紧围绕蚕业中心工作总结,狠抓落实。2009年**市有11个乡镇,47个行政村,510户蚕农,投放工会20663公斤,放养柞蚕827把。在银行柜员实习报告技术人员的正确指导下,在全部蚕农的辛勤劳作下,平均单产工会工作总结担,总产达到11447担,平均把收入8300元,总产值工作686.82万元。为农业增效,蚕农增收,林业局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基础。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我们的主要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和体会是。

一、提早谋划。

1月份与市林业局联合下发2008年蚕场更新建设文件,一季度生产技术人员下乡到蚕场一线指导管理蚕场更新建设,律师事务所实结安排使用、宣传春季蚕场防火和禁止蚕场内开地,今春全市蚕场没工会工作总结一起火灾和毁蚕场开地事件,为2008年蚕业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3月中旬先后派站里技术人员到省内个人学期总结所、蚕种场为全市蚕农调运蚕种210万粒,及时入窖。3至5月份生产一线技术人员6人先后三次下乡、进村入户宣传、协调、组织、落实2008年柞蚕生产计划。

二、加大宣传。

注重总结技术培训,利用科技之冬,科技大集。3月下旬至4月上旬利用牡市广播电台、**市电视台宣传发展**养蚕业,投入3000余元。

全年发放蚕业技术资料1800余份;以乡镇村屯为单位,办培训班培训蚕农800人次,林业局率达100%。

印发蚕业通讯4期2400余份;下发光碟200余张、下发2009年蚕业挂历600份,印有蚕业发展50年纪念品纯棉背心600件。蚕业发展50年纪念册600册,共投入资金8000多元。

全文阅读

林业局工会年终工作总结

在**市农业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市蚕业技术指导站全员职工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坚持科学发展观,克服各种不利条件,紧紧围绕蚕业中心工作总结,狠抓落实。xx年**市有11个乡镇,47个行政村,510户蚕农,投放工会20663公斤,放养柞蚕827把。在银行柜员实习报告技术人员的正确指导下,在全部蚕农的辛勤劳作下,平均单产工会工作总结担,总产达到11447担,平均把收入8300元,总产值工作686.82万元。为农业增效,蚕农增收,林业局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基础。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我们的主要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和体会是。

一、提早谋划。

1月份与市林业局联合下发xx年蚕场更新建设文件,一季度生产技术人员下乡到蚕场一线指导管理蚕场更新建设,律师事务所实结安排使用、宣传春季蚕场防火和禁止蚕场内开地,今春全市蚕场没工会工作总结一起火灾和毁蚕场开地事件,为xx年蚕业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3月中旬先后派站里技术人员到省内个人学期总结所、蚕种场为全市蚕农调运蚕种210万粒,及时入窖。3至5月份生产一线技术人员6人先后三次下乡、进村入户宣传、协调、组织、落实xx年柞蚕生产计划。

二、加大宣传。

注重总结技术培训,利用科技之冬,科技大集。3月下旬至4月上旬利用牡市广播电台、**市电视台宣传发展**养蚕业,投入3000余元。

全年发放蚕业技术资料1800余份;以乡镇村屯为单位,办培训班培训蚕农800人次,林业局率达100%。

印发蚕业通讯4期2400余份;下发光碟200余张、下发2009年蚕业挂历600份,印有蚕业发展50年纪念品纯棉背心600件。蚕业发展50年纪念册600册,共投入资金8000多元。

全文阅读

柞蚕幼虫期剪移次数对柞蚕茧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摘要:通过对柞蚕幼虫不同剪移次数、剪移技术、蚕场饲料等与养蚕关系的试验.总结出提高柞蚕茧产量及质量的最佳技术措施。

关键词:柞蚕;幼虫;剪移;蚕茧;产量;质量

柞蚕放养在野外柞林,饲养管理技术与蚕茧产量、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柞蚕在树上吃到时间后,需要进行人工匀蚕剪移。什么时间剪移,移几次,选择什么样的蚕场与饮料最合适?是柞蚕放养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探讨适合蚕的生育条件,提高蚕茧产量,笔者在蚕业专家的指导下近几年对柞蚕幼虫期剪移次数对柞蚕茧产量、质量的影响进行了一些试验。现在,把我们的作法和初步结果,介绍如下:

一、试验材料、地点

1.试验时间。分春蚕、秋蚕两次,小区试验与大面积生产同时进行。

2.试验柞蚕品种。高新一号柞蚕种,制种和一般制种相同,种卵经过消毒处理。

3.试验饲料为蒙古栎

4.试验地点:凤城市白旗镇莫家村

全文阅读

关于把行业法规落实到蚕种质量监管细微深处

论文 摘要:介绍了安徽省金寨县蚕种总场的蚕种生产现状与提高蚕种质量的经验。金寨县蚕种总场创新机制,建立蚕种质量保证组织机制,把行业法规落实到蚕种质量监管细微深处,制定蚕种生产监管措施;通过建立丰产优质种茧育桑园、落实以防微为中心的质量管理措施,落实以提高良卵率、孵化率、杂交率为原则的质量监管措施,严格按照各项技术要求,把住各个生产环节,确保蚕种内在品质的提高;在母蛾检验的基础上,连续10年增加成品卵“国检”,从1997-2009年金寨县蚕种总场,平均每年的蚕种合格率均在98%以上。

论文关键词:蚕种生产;质量监管;行业法规;成品卵检验

安徽省金寨县蚕种生产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1988年正式投入生产,先后建起了6个蚕种场(2家专业场,4个原蚕区场),1座冷库。1991年成立了蚕种总场,当年生产蚕种35万盒,之后的几年蚕种生产还算正常,从1994年开始家蚕微粒子病的危害逐渐加重,加上管理人员由于对微粒子病的危害认识不足,把蚕种生产的行业法规搁置一边,不予严格的贯彻落实,蚕种生产袋蛾检毒把关不严,心存侥幸,对超毒批次蚕种不及时销毁,留于1995年春季发放蚕农饲养,结果造成了1995年春季家蚕微粒子病在全县的5个乡(镇)严重暴发,使蚕农损失250余万元,蚕种场赔偿了250余万元。1995年春季共生产蚕种260209盒,是 历史 上春季生产制种量最高的一年,同时也是最惨痛的一年,同全国各地一样蚕种生产遭受了家蚕微粒子病的严重危害,生产的26万盒蚕种,经安徽省蚕种质量检验站检验,有2o万盒因家蚕微粒子病毒率超标而烧毁, 经济 损失600余万元。在信誉、经济和缺种的三重压力下,安徽省金寨县蚕桑生产办公室(以下简称蚕桑办)并不灰心,认真 总结 经验教训,统一思想,振奋精神,走出误区;建立机制,制定措施,层层把关,环环紧扣;为了坚决把行业法规落实到蚕种质量监管细微深处,全员动员,攻坚克难,誓师攻克家蚕微粒子病危害难关,为此制定出在3年内使蚕种合格率达到95%以上的目标。1995年当年秋季,生产蚕种2.8万盒,合格率为76.7%;1996年生产蚕种14.8万盒,合格率为77.81%;1997年生产蚕种15.6万盒,合格率为99.1%;通过3年全系统的刻苦努力,基本控制了家蚕微粒子病的危害,实现了3年前制定的目标。尽管如此,大家并没有停留在初步胜利的喜悦里,而是冷静对待,毫不懈怠地继续努力,到2000年蚕种合格率达到100%,2001-2009年平均每年的蚕种合格率均在98%以上。现将安徽省金寨县蚕种总场20多年蚕种生产的工作经验与体会总结如下

1建立蚕种质量保证组织机制

一是以县为单位成立了蚕种质量监督管理领导小组,蚕桑办副主任(蚕种总场场长)为组长,监察室主任、总场质检科科长及各场场长、冷库主任为成员,负责全县蚕种质量监督管理领导工作,深人生产一线监督检查行业法规执行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各蚕种分场场长是本场蚕种质量第一责任人,同时各场又配备了一名质量监督管理员,监督全场在生产过程中技术措施和各项制度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存在违规作弊问题。二是生产形式及分配方案采取全奖全赔,自负盈亏,后勤管理人员与承包队组直接挂钩,参与一线人员分配。三是“统一生产方案、统一管理模式、统一生产措施、统一量化指标”,从上而下、年年季季签订质量目标责任书,这种自上而下“权、责、利”一体的管理办法,使每个责任者都切身感受到蚕种质量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蚕种质量保障机制。

2把行业法规落实到蚕种质量监管细微深处

2.1制定蚕种生产监管措施

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的《蚕种管理办法》[农业部第68号令(2006—06—28)]、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327—1997(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安徽省人大常委会的《安徽省蚕种管理条例》(2008—06—16)、安徽省地方标准db31/t056-1998(桑蚕种质量》等行业法规。根据行业法规和在实践中摸索出适合金寨县情况的一些保证蚕种质量的经验,制定出一系列管理办法,即《金寨县桑蚕种繁育技术操作规程》、《金寨县原蚕区基地建设及管理办法》、《蚕种生产及原蚕区消毒防病卫生制度》、《“五选”标准及管理办法》、《创金寨县“龙头”牌蚕种质量标准及技术措施》、《蚕种按质排序,优种先销,优质优价的销售办法》、《种茧桑园肥培管理及治虫措施》;要求全体技术人员和职工都能够做出学习笔记,记住关键要点。

全文阅读

浅析广西桑蚕技术推广

摘要:广西桑蚕技术推广体系比较健全,推广渠道畅通,但也受生产规模扩张速度过快,新增蚕农多及推广基础薄弱,技术力量不足等影响。本文主要分析广西桑蚕技术推广的现状,结合推广工作实践经验,将蚕桑技术推广工作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技术培训、建设示范基地、推广小蚕共育以及参与式推广等进行总结分析,形成系列,供广西不同区域不同环境蚕区参考。

关键词:桑蚕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分析;推广方法

中图分类号:S85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2)03-0093-04

桑蚕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桑蚕技术普及应用于桑蚕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通过桑蚕技术推广,增进农村桑蚕从业人员的基本知识与信息,提高蚕桑生产技术水平,增强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家庭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维持良好的农业生态条件,促进农村组织发展,执行国家的桑蚕发展计划、方针与政策。

科学技术是桑蚕发展的基本条件,桑蚕技术推广是桑蚕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广西桑蚕业实现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把广西由桑蚕大省建设为桑蚕强省的必要措施。回顾广西桑蚕业由小到大的过程,从桑、蚕新品种的更新换代,到蚕茧单产及茧丝质的大幅度提高,从技术示范小区的建设到蚕茧生产大县的崛起,自治区的蚕业推广工作者结合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创新工作机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促进广西桑蚕技术推广工作的进步,为广西的桑蚕业做大、做强,蚕茧产量连年全国第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广西桑蚕技术推广体系现状

广西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区、市、县三级技术推广体系。全自治区有84个蚕业站(或主管蚕桑的经作站)和30家蚕种场,桑蚕从业技术人员约1100人(包括30家蚕种场技术人员)。蚕区各市县均有蚕业站或经作站等桑蚕管理及技术推广部门,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人员为兼职技术人员。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负责全自治区桑蚕发展规划、生产的管理及技术推广。各市、县蚕业站或经作站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桑蚕发展规划、生产的管理、技术推广、蚕种发放、蚕用物资的组织、销售及蚕业生产服务。

广西采取的推广方式主要是一般推广方式,即普通推广方式,推广目标与内容由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制定,通过各级蚕业站或经作站推广到农户。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对市、县蚕业站进行业务指导与项目管理。

全文阅读

蚕桑生产状况和决策

黄村镇位于泾县西南部,总面积153.96km2,辖9个行政村,195个村民组,总人口24359人,耕地面积2123hm2,人均占有耕地871.5m2,是一个以粮油生产为主导,蔬菜、蚕桑、畜牧和水产并肩发展的农业大镇。2010年末,全镇发展桑园面积213.3hm2,年蚕种饲养量3950张,产量158t,产值达395万元。与2007年相比,桑园面积减少50hm2,蚕种年饲养量下降2225张。

1蚕桑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蚕茧价格波动大,生产成本上升幅度大

种蚕桑是一个投入少、见效快、适应性广的产业,当年养蚕、当年见效,3年后进入盛产期,但受价格因素影响,蚕桑业历史上有3次大波动,每次茧价大幅波动都会有一批茧农弃桑或毁桑。因此,除了直接影响农民收入,还大大挫伤农民的养蚕积极性,导致蚕农直接弃桑养蚕、外出务工,蚕桑产值、产量一直下降。另外,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农村劳动力、蚕药、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大大降低了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

1.2蚕桑生产对缫丝加工业存在高度依赖

蚕桑生产的发展涉及领域较广,如农、工、贸多个部门和种养的诸多环节。生产发展由于缺乏缫丝龙头企业的带动,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农、工、贸互相脱节,配套服务质量低、体系不完善,蚕茧质量也在逐年下降,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差。对于这些年来蚕茧价格的激烈波动,笔者总结出一套观察方法。1kg鲜茧价格高于15kg稻谷价格,那么鲜茧的价格必然回升;反之,鲜茧的价格必然回落。

1.3茧站、蚕农、缫丝企业缺乏有机联系,行业缺乏全局意识和长远意识

最近几年来,由于蚕茧紧缺,只要到了茧熟期就有茧商挨家挨户收购蚕茧,而且价格往往比茧站的报价高,久而久之茧商和茧站之间经常进行激烈的收购大战。“分级定价,质优价优”的收购政策也由此无法真正、有序地落实。蚕农对茧质意识淡薄,倾向于将蚕茧出售给收购价较高的一方,使茧质难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差,最终蚕桑市场上的产销环节陷入低质低效的恶性循环。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