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需求理论

需求理论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需求理论看微博对受众需求的满足

【摘要】本文从受众需求角度,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从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的角度,探讨微博对受众的需求满足。

【关键词】微博 受众 需求层次 需求满足

一、微博概念及发展现状

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ging)的简称,是Web2.0时代新兴起的一种SNS(Social Network Site)形式,是一种集信息传播、获取、分享和互动的新型平台,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即时通讯 (如QQ、MSN等)、web等方式更新博文,组建个人社区,关注目标对象,获取外界信息。随着科技的发展,微博信息的传播方式多元化,有文字、图片、视频等。微博的价值在于及时传播、分享、沟通信息,实现个人情感宣泄、经历记录,新闻或观点的实时。微博还可以选择要关注的对象,随时获取相关信息。

国外最早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是美国的Twitter。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4月中旬,Twitter全球用户数已达105779710位。四月间,Twitter的日均注册数约为30万人,独立访问量达1.8亿。Twitter每日的访问量已达到30亿(指通过各种API向网站发出的请求),而年增长率达1500%。①

目前,国内也出现了许多类似Twit-ter的网站。最早的是2007年成立的叽歪、饭否,2009年8月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人群的视野。2010年初,搜狐和网易微博分别开始内测,腾讯也贴出内测通告,至此,国内四大门户全部拥有微博服务。除了门户网站外,还出现了一些独立微博,如follow5、嘀咕等。

二、微博对受众需求的满足

“使用满足”研究把受众成员看作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某种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②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提出需求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需求由低级向高级逐级向上,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将采取行动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随着技术的进步,微博是如何满足受众的各种需求的?现从需求层次论的角度,探讨微博对受众的需求满足。

全文阅读

投资决策理论需求论文

70年代以来,会计研究表明,“财务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向信息作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也就是说,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是财务会计存在和发展的灵魂”。(汤云为、陆建桥,1997);在一个高度发达的证券市场中,投资者是企业外部筹资的主要来源,并且当他们发现管理人员业绩不佳时,往往能够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将其商业性投资转为现金;在中国,“对公有企业来说,管理国家投资的有关部门已经包括在投资人之中”(葛家澍,1997)。因而,投资者是财务报告的主要信息使用者,满足投资决策的信息也往往能够满足其他使用群体(贷款人,政府部门)的需要。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呢?“住处使用者需要且企业能够提供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五类:(1)财务和非财务数据;(2)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的分析;(3)前瞻性信息;(4)关于管理人员和股东的信息;(5)企业的背景信息”(汤云为、陆建桥,1997)而“人决策有用性的观点看,各类信息使用者最为关注的和最为相关的信息是一个企业创造未来有关现金流动能力的信息。”(李心合,1996)同时,“投资者最关心的是投资风险及其对期望收益的评价,财务报表信息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帮助投资者评价证券风险。”(陈建根,1998)

可见,对投资者信息需求理论界观点不一。其实,以上三种信息类型只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其关键点仍在于投资风险和期望收益的评估。同时,我们发现,一方面,理论界对会计信息类型的研究往往仅局限于财务会计领域,就会计论会计,而少有投资者本身行为即投资理论中找寻信息的根本,而且往往侧重于定性研究;另一方面,投资决策理论本身仅应用于指导个人投资,“引导决策者采取与模型更一致的生动,并根据最终结果修正所采用的决策模型,以达到更满意的效果。”(何永明、陈文斌,1998)或是联系财务中的公司投资决策,“企业集团把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的企业组合,股份公司对不相关公司的收购兼并,个别游资通过基金组合进行投资,这些都是投资组合理论的实际应用”(吴明礼,1998)。但是较少有人剖析投资理论在财务报告理论发展中的地位。本文拟从投资决策理论入手,通过对投资行的定量分析,来阐述这个问题。

一、投资决策理论分析

投资决策理论起源于马科维茨在1952年发表的论文《证券组合选择》。文中论述了如何在一定收益率下,取得最小的风险。该理论假定:投资者是理性的,即他选择的投资行为必须是产生最大期望效用的行为。投资者会规避风险,也就是说,对于给定的期望收益,理性的投资者希望获得最低的风险的可能风险。均值——方差假设,即投资者的效用函数为二次函数,效用依赖于均值和方差两个变量1,用公式表示为:

Ui(a)=fi(Xa,Sa2)

其中,a代表某一投资行为。例如a可能是无风险政府组合投资,也可能是公司股票投资,或者是证券组合投资;Ui(a)代表该投资行为的期望效用,由均值表示的X。为该行为的期望收益,由方差衡量的Sa2为该投资行为的风险。同时Ui(a)随着X的增加而增加,随着Sa2的增加而减少,因而我们假定,

Ui(a)=2Xa-σa2

全文阅读

货币需求理论文献综述

摘要:货币需求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最富争论的理论之一,本文主要以文献综述的形式初步讨论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和西方货币需求理论。

关键词:货币需求理论;马克思西方货币理论

[中图分类号]F224;F8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7-0007-02

从货币流通角度看,货币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商品流通对货币的客观的需求。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货币需求量表现为一定时期内各经济主体对货币形式持有总和。

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1.流通中必须的货币量为实现流通中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所需的货币量。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公式表明:货币量取决于价格的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三因素。

全文阅读

运输需求理论综述

摘要: 运输需求是运输市场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与运输供给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运输需求是产生运输供给的原因,运输需求必须要通过运输供给才能得以实现。本文主要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运输需求理论进行综述。

Abstract: The transport demand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s of transport market structure, it and transportation supply is the dialectical unification relations. The transport demand is the cause of to generate transportation supply; transport demand can be achieved must through the transportation supply. This paper mainly reviewed the transportation demand theory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transportation demand theory.

关键词: 运输需求;运输市场结构;运输供给

Key words: transport demand;transport market structure;transportation supply

中图分类号:U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6-0289-02

0 引言

运输经济学中,对运输市场结构的分析主要是从运输需求和运输供给两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的,因为这是运输市场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离开了运输需求或是运输供给去谈运输市场毫无意义。运输需求和运输供给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运输需求是产生运输供给的原因,运输供给是运输需求得以实现的基础。只有运输需求和运输供给同时存在并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才产生了运输市场。也就是说运输市场为运输需求和运输供给的发展和演进提供了一个基础的平台。本文主要是对运输需求理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本文的内容结构和写作思路主要是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展开的。

1 运输需求的概念

全文阅读

基于项目需求工程理论的软件需求管理探析

摘要:软件需求管理在软件工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整个软件工程完成的关键成分。本文简述了项目需求工程基础理论,并应用这一理论针对软件需求管理进行探析,简述软件需求开发与管理内容,分析软件需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为今后软件需求管理的研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项目需求;需求管理;软件需求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2-0000-02

1 引言

社会的不断进步促使产生许多软件公司,使他们之间的业务合作与竞争关系越来越普遍,随之而来的是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这使得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十分困难。软件开发的根源是客户的软件需求,因此,软件需求管理在软件行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我国,许多软件公司很多时候并不能达到客户的需求,所以我们对软件需求的开发管理过程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实践意义,能够为以后软件需求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2 项目需求工程基础

为了更好的使项目的开发方和项目的委托方对所合作的项目能够产生清晰的认识,并且可以在以后的合作过程中能够顺利完成要求工作,我们就运用了需求工程。所以需求工程在项目的进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针对所有与需求有着直接或者间接联系的工作的总称。按照活动不同将需求工程进行分类可以分为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两大类别。从根本上来说需求工程就是为以后我们所进行的项目进行系统概述,并且进行指导,所以它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在软件行业中,软件需求针对开发商所涉及的软件规格进行系统定义说明,在开发的过程中,软件需求对于整个软件系统的特性和进展状况进行概述,对开发进程进行全方位约束,促进软件开发的顺利完成。软件需求针对不同的应用方面起到不同的作用,一般分为:针对用户的需求、针对业务性质的需求、针对软件功能的需求、针对商业进展的需求、针对软件设计的需求以及针对软件整个系统的需求,这些在实际的软件开发过程中会经常用到。

全文阅读

顾客需求理论研究概述

【摘 要】通过分析顾客需求价值理论研究的背景,总结顾客需求的定义及特征,介绍几种识别顾客需求的模型,可对我国企业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关键词】顾客需求;需求识别;动态满足

一、顾客需求研究背景

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1985年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竞争优势思想,之后众多的学者和企业为寻找建立竞争优势方法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很多企业经历了产业特定化(industry-special)、利基营销(niche-marketing)、全面质量管理、组织重组、组织再重组等自我改造的方式,这些行动都曾起过一定的作用,但不能为企业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因为这些努力都是在对组织内部进行改进,而没有从根本上触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顾客需求”。人类迈入21世纪以来,以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飞速发展、以全球化为特征的经济发展趋势愈演愈烈,企业的竞争、营销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顾客与企业相互联系、沟通的方式,顾客与公司(品牌)的关系更加密切、人性化,消费者在企业产品设计开发、分销和服务等营销活动中扮演着更加重要和积极的角色。这一切变化促使人们将如何锻造企业竞争力的视角转向了企业外部,提出了由市场导向过渡到顾客导向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方法。其中,Woodruff提出通过探察顾客获取竞争优势,创造顾客价值,得到顾客满意,保留顾客忠诚,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菲利普・科特勒提出要以满足顾客需求的新观念来理解市场营销。并将市场营销重新定义为:企业为从顾客处获得利益回报而为顾客创造价值并与之建立稳固关系的过程。众多的以顾客导向为中心的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理论和观点,无一例外,第一步都强调要理解顾客需求和欲望。消费者通常面对大量可以满足特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如何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那就要从比竞争对手更了解消费者的需要入手,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

二、顾客需求的概念及特征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行为都是由动机决定和支配的,而动机则是在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当人们产生了某种需要而这种需求又没有得到满足时,就会在内心出现一种紧张和不安的状态,为了消除这种紧张和不安,人们就会寻找满足需求的对象,从而产生了进行活动的动机,在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就会为了满足需求表现出相应的行为,当人们的需求完全得到满足时,紧张和不安的心理状态就会消除,然后就会产生新的需求,形成新的动机,引发新的行为。人类一切活动的根源是自身的需要,需要也是市场营销最基础的概念。人类的需要是一种感到匮乏的状态、包括基本生理需要、对归属和情感的社会需要,以及对知识和自我表达的个人需要。欲望是人类需要的表现形式,受到文化和个性的影响。在得到购买力的支持时,欲望就转化为需求。在既定的欲望和资源条件下、人们会选择能够产生最大价值和满意的产品。

顾客需求的内容特点:(1)对象性:所有的顾客需求总是包括一定的内容,或是某种具体的事物,或是某种特定的感受。(2)目的性:顾客的需求指向能够满足需求的具体目标。顾客的需求总是和满足需求的目标紧密相连的。这一联系具体体现为想要得到某种产品或开始某一顾客活动的意念。(3)层次性: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需要分成五个层次:生理、安全、社会、尊重与自我实现。它们从下往上形呈金字塔行结构,处于底层的生理需求是最基础的需求,同时也最容易满足;而处于塔尖位置的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级的需求,一般来说也最难满足。

顾客需求的变化特点:(1)时间上的连续性:顾客需求总是不断的循环往复,当一种需求被满足后,其他的一些需求就会被内在动机或外在刺激激化成为人们行动的目标或动机。在大多数情况下,会有多种需求的产生,但总有一种需求居主导地位、起支配作用,当主要需求被满足后,原先处于次要地位的需求便可能上升为主要需求,成为支配人们行为的动力。而且这种替代是一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2)个体上的差异性:顾客需求的差异性取决于顾客自身的主观状况和所处环境两方面的因素。而不同的顾客在年龄、性别、民族传统、、生活方式、教育水平、收入水平、个性特征以及所处地域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条件千差万别,由此形成了多种多样、各个相异的顾客需求。(3)伸缩性和周期性:伸缩性表现在顾客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将会随着内外部条件如支付能力、价格、等的变化而发生一定限度的变化及顾客对需求追求的层次高低、内容多寡和程度强弱等方面。周期性是指一些顾客需求在获得满足后,在一定时期内不再产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重新出现,并显现出明显的周期性。重新出现的需求不是对原有需求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内容、形式上有所变化和更新的需求。

全文阅读

审计需求保险理论研究

(苏州大学商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摘 要:关于审计需求的理论,学术界一直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传统的主要有理论、信息理论等。随着审计师民事责任的不断扩大,审计需求的保险假说逐渐流行起来。主要以风险转嫁理论为基础,比较分析了审计需求的保险理论是否符合“保险”之名,以及从保险的角度分析了这种理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审计需求;保险;审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1-0167-02

1 审计需求理论的概述

注册会计师审计起源于16世纪地中海沿岸国家,商品贸易的发展促使了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这时对经营管理者的监督成为必要,所有者聘请专门的人员进行这项工作。1720年,南海公司事件成为注册会计师审计正式形成的“催化剂”,到1844年,英国正式颁布了《公司法》对上市公司进行强制审计,至此注册会计师审计有了法律的保障。早期的审计主要用于缓解冲突(Chow,1982),为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可信的有价值的财务信息。因此,较早对审计需求动因的理论假说主要是理论和信息理论,这两种理论都将审计看作是纯粹的鉴证机制,认为财务信息的使用者寄希望于注册会计师在实质上降低财务信息的风险。1933年和1934年美国颁布的《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以及以后越来完善的注册会计师法律体系,标志着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进入民事赔偿责任的时代。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审计理论界开始流行审计需求的保险假说,其基本观点认为,审计是财务报表风险的一个转移机制。

陈汉文在《审计理论》(2009年版)中认为,审计保险价值的存在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前提条件:其一是信息使用者具有向审计师提讼的权利;其二是审计师具有相应的赔偿能力。这就说明,审计保险价值的形成是建立在审计师民事责任制度的基础上的。陈汉文还在该书中讨论了两种极端情况,即审计师不承担民事责任和审计师提供全额保险。在前一种情况下,审计师仅承担行政和刑事责任,虽然有助于审计师取信于信息使用者,但不具备赔偿性,因此审计的价值仅仅体现为鉴证价值,而不具备保险价值。在后一种情况中,审计师对信息使用者由于使用审计信息导致的损失进行全额赔偿,此时审计仅仅是一种保险机制,不论审计质量如何,信息使用者都不再关心财务信息本身的风险了。而实际情况位于这两种极端的中间,审计师承担一部分的民事赔偿责任,这种情况被称为比例保险的审计制度,此时,审计制度既包括鉴证机制,又包括风险转移机制。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西方就开始对审计保险价值进行实证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审计保险价值变动对股票价格产生的影响来证明审计保险价值的存在性。不论从理论还是实证的角度,都已经有很多学者能够证明审计的风险转移价值的存在。

全文阅读

交通需求管理对策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城市交通矛盾日益突出,如交通供需问题,交通事故、城市交通对城市污染问题,如何系统的解决这些矛盾,本文从交通行为的各个阶段,讨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方法,认为影响交通问题的因素较多,每种措施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都会有一定的折扣,只有针对出行行为的各个阶段建立一套系统的的对策,才能有效的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关键词:城市交通交通需求管理对策

交通是城市的血脉,交通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交通的发展对城市结构布局也有决定性的作用,从步行、马车、自行车、小汽车到轨道交通,我们的城市规模不断的扩大,城市形态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反过来,我们的城市的发展也在不断促进交通的发展,不断的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应该说城市与交通应该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关系。当今我们的城市与交通之间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因素,出现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交通事故不断上升、城市衰退等现象,城市与交通的矛盾日益突出。大城市普遍面临着遇到的问题是土地资源困乏,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占地的比例已经很高,已经没有更多的土地用来大规模的修建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但仍然解决不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城市运行效率地下。交通对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城市的空气污染80%以上源自城市交通。交通噪音、振动等污染也较为严重,这些污染对城市居民的生活、生产都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另外交通事故不断上升,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些都对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如何面对城市与交通间出现的这些问题,当然,我们提出了很多对策。例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先发展轨道交通、建立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拥挤收费、利用智能交通系统等等。这些方法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如何才能建立系统的交通对策,下面将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理念变化谈起,根据出行行为的各个阶段来系统探讨交通对策。

1.解决交通问题理念的变化

我们知道,目前我们的交通理念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原交通理念主要只以保持供需平衡为主要目标,有多大的交通需求,尽量从交通基础设施上予以满足,以达到供需平衡。但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交通需求不断扩大,由于受到资源及环境的约束,我们再也无法无限制的满足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交通理念转向交通需求管理。即采用交通需求管理抑制需求,引导出行者使用对资源环境相对友好的大容量公共交通管理系统,从而在满足资源和环境约束的情况下达到了一种新的供需平衡,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交通需求管理贯穿于出行行为的整个过程中。出行行为一般划分为四个阶段:出行产生、出行分布、出行方式选择、出行路径选择。交通需求管理可以系统对这四个阶段的出行行为进行管理控制,从而形成系统的交通对策。

2.出行产生阶段的交通对策

在出行产生阶段交通需求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抑制出行的产生,从而最大可能的降低交通量。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话、传真、网络的广泛应用,在一定成程度上减少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出行次数,在家办公、电视电话会议、网络会议成为可能,相信未来人们上班、上学等通勤交通需求会大大较低。但从个人出行产生次数的历史情况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行的次数必将成上升趋势,以生活、休闲、娱乐等为目的的出行将大大增加。可以判断,未来人们的出行可能不再以通勤出行为主,出行目的将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有效的降低通勤交通产生的高峰出行量,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

出行产生更多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科技的进步有关系,我们应该更多的鼓励和引导减少出行产生的生产方式,一方面大大交通压力,另一方面对减少社会的消耗,提高社会的效率也是有益的。

全文阅读

论金融软件的需求管理

[摘要] 随着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的深入,金融软件产品越来越多,软件开发规模越来越大。如何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已成为金融软件开发的核心问题。需求管理是关系到金融软件产品质量的关键,对业务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软件需求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软件产品的开发质量和生命力。

[关键词] 金融软件 需求管理 软件开发

使用金融软件是金融电子化建设的核心内容。目前金融系统特别是银行界,许多引用系统都是自己的软件开发部门单独或与外部其他机构合作开发的,少量软件是直接购买的商业软件产品。不论哪种情况,对金融软件的需求管理是最为重要的内容。

一、金融软件需求管理的内涵

软件工程理论认为,在软件生命周期中,需求分析(Requirements Analysis)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软件需求分析的质量对软件开发的影响是深远的、全局性的,高质量需求对软件开发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在后续阶段改正需求分析阶段产生的错误将付出高昂的代价。为此,研究人员对需求分析的过程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并将需求分析逐渐发展成一个独立的分支―需求工程( Requirements Engineering)。主要内容有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规约、需求验证和需求管理。其中需求获取是需求分析员与系统的最终用户一起工作以明确用户需要的过程,需求分析是提炼用户的需要和约束的过程,需求规约是清楚、准确地编写用户需要和约束文档的过程,需求验证是保证系统需求完整、正确、一致、明白的过程,需求管理是调度、协调需求工程活动,如获取、分析、规约及验证,并编制文档的整体过程。在实际工作中,伴随着需求的改进,需求工程的各阶段有时是交织在一起的,其最终结果是产生需求分析文档――《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相当于最终用户和开发机构之间的技术合同书。它既是开发者开发软件系统的依据,也是最终用户验收软件系统的依据。

金融电子化建设的核心是金融软件的开发和使用,而最终目的是使用,它是银行电子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金融系统的应用软件多为自身的软件开发部门单独或与外部机构合作开发,只有少量软件是直接购买的商业软件产品。不论哪种情况,对需求管理都是最为重要的内容。

二、金融软件的开发过程

金融软件的开发过程是由应用部门根据业务需要提出需求,开发部门按照需求进行开发,最终由应用部门进行验收并投入使用。具体过程如下:

全文阅读

酒店需求层次理论探讨

资料统计,目前上海市四星级以上酒店员工流失率平均为22%~23%。虽然说适当的员工流动有利于酒店优化人员结构,但在酒店行业过高的员工流失率其相关成本是相当高昂的――通常占个人年薪的25%。譬如说:招聘广告费用、面试费用、新员工的培训成本,人员不稳定造成服务的不稳定,以及频繁的招聘很容易对公司的形象造成潜在的损害。所以说,现在的酒店业面临着如何才能留住优秀员工的棘手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如果酒店能够很好地利用激励策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据哈佛大学教授WilliamJames调查后发现:一般员工在平时工作中仅发挥出20%~30%的能力;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则员工的能力可以发挥80%~90%,其中50%~60%的差距系激励的作用所致。这一定量分析不能不使人感到吃惊。由此也证明了激励在企业人员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酒店的需求层次图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在《需求层次论》中把人的需要分成五个层次,之后他又把人的需求分成七个层次。但是,首先马斯洛是一位美国的心理学家,他的模型是建立在对美国人的研究基础之上;再者理论的提出是在一百多年前,而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由于时间和国情以及行业的特殊性,我们不能直接将其运用到我国的酒店业中。

有人口专家和心理专家通过对职工的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表1。

另外,由于酒店的特殊性,尤其是星级酒店,对员工的年龄和气质有着特殊的要求,女职工偏多,工作环境优雅高档,每每还有丝竹般的音乐环绕耳畔,整天接触的是上层社会的人物,在这种环境中员工让自身的“品味”也不自觉的提升了很多,这使得她们审美的需求更加凸显出来。

基于以上,我们将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层次给予调整,以便更适应我国酒店人员的激励。

马斯洛认为,上述需求严格按由低到高逐级上升,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是激励人的行为的原因和动力。当低级层次还未满足时,其他需要将不能激励他们。这个原理同样适用于酒店的需求层次理论。

二、激励的具体措施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