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转促经验交流材料

学转促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绿色建筑建材实验室建设漫谈

绿色建筑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材是构建绿色建筑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要对其进行研究,当前,绿色建材研究还面临很多应用性基础问题,需要构建绿色建材实验室,对其进行研究。

1研究方向

1)材料组成以及结构和性能。在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时候,需要涉及到材料在生命周期之中的基础性问题,在对其规律进行研究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节能和高性能。

2)材料加工和制造。在对建筑材料进行加工与制造的时候,一定要坚持高效性以及节能型,因此,要在低能耗以及避免环境污染的条件下对材料和产品进行生产。相关技术研究主要包括先进制造技术以及产品性能优化技术还有低负荷生产技术等。

3)材料寿命。实验室要对材料耐久性和寿命进行研究,采用先进的科技理论以及方法,使其寿命得以延长,对其耐久性机理以及方法等进行研究。4)检测方法。实验室要对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利用材料评价模型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相关检测仪器与软件等。

2实验室建设

1)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在对实验室进行建设的时候,要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并对其进行细化,将运行管理办法制定出来,并制定开放基金指南和相关管理条例,确保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保证实验室的正常建设和运行。

2)建设人才队伍。实验室需要建设一批技术水平较高以及结构合理的队伍,引进高级人才。在对队伍进行建设的时候,要坚持精悍和竞争的原则,选择学术性和产业型的相关人才。

全文阅读

绿色建筑建材实验室建设

1研究方向

1)材料组成以及结构和性能。在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时候,需要涉及到材料在生命周期之中的基础性问题,在对其规律进行研究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节能和高性能。

2)材料加工和制造。在对建筑材料进行加工与制造的时候,一定要坚持高效性以及节能型,因此,要在低能耗以及避免环境污染的条件下对材料和产品进行生产[1]。相关技术研究主要包括先进制造技术以及产品性能优化技术还有低负荷生产技术等。

3)材料寿命。实验室要对材料耐久性和寿命进行研究,采用先进的科技理论以及方法,使其寿命得以延长,对其耐久性机理以及方法等进行研究。

4)检测方法。实验室要对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利用材料评价模型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相关检测仪器与软件等。

2实验室建设

1)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在对实验室进行建设的时候,要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并对其进行细化,将运行管理办法制定出来,并制定开放基金指南和相关管理条例,确保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保证实验室的正常建设和运行[2]。

2)建设人才队伍。实验室需要建设一批技术水平较高以及结构合理的队伍,引进高级人才。在对队伍进行建设的时候,要坚持精悍和竞争的原则,选择学术性和产业型的相关人才。

全文阅读

“体验商务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和优化

摘 要:本文在“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指导下,结合体验商务英语课程特点,构建体验商务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以问卷形式调查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据此设计出更有成效的体验商务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体验商务英语;产出导向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一、引言

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正式学习过程中,课前利用教师分发的数字资料(音视频、电子教材等)自主学习课程,再到课堂上参与同伴和教师的互动活动(释疑、解惑、探究等)并完成练习的一种教学形态。国内翻转课堂的研究时间还不长,其中一类研究为本土化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国内翻转课堂研究虽涉及的学科领域较多,但文科类学科应用较少。笔者根据多年的体验商务英语教学实践经验,认为体验商务英语课程适合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二、理据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文秋芳教授根据外语教学与研究领域的理论和规律,结合中国外语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经过近几年丰富的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创新性地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学理论体系―“产出导向法”(文秋芳,2015)。

1.教学理念。(1)学习中心说。主张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服务于有效学习的发生。(2)学用一体说。这里的“学”指输入性学习,包括听和读;“用”指 “产出”,包括说、写与口笔译。主张边学边用,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3)全人教育说。指语言教育面对有情感、有思想的高级动物要顾及人的智力、情感、道德等各个方面。

2.教学假设。(1)输出驱动假设。借鉴了前人对输入和输出在二语习得中作用的阐述,颠覆了“先输入、后输出”的常规教学顺序。取而代之的是:输出输入输出。(2)输入促成假设。在输出驱动的条件下,适时提供能够促成产出的恰当输入与不提供的相比,前者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3)选择性学习。指根据产出需要,从输入材料中挑选出有用的部分进行深度加工、练习和记忆。

全文阅读

浅谈主题背景下幼儿科学认知活动的有效性学习策略

摘 要:在主题活动背景下的幼儿科学认知活动中,传统的教师讲幼儿听的教育模式难以使幼儿实现有效的学习。结合具体的主题活动案例,探究在“行动学习”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幼儿如何逐步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关键词:主题活动;行动学习;集体活动

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主题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行动学习”教学理念的引领下,集体活动更注重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操作建构知识经验,从而使幼儿获得自主、和谐的发展。但主题活动中的一些预设的科学认知活动,它不像科学探索活动一样可以借助材料让幼儿在主动探究中获得知识经验,而仍在以教师讲幼儿听的传统模式进行着知识的传递,幼儿在活动中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

新纲要中提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因此,我们应努力改变这种现状,使幼儿从“学会”变为“会学”,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一、在搜索中,让幼儿“行动”起来

在主题活动的背景下,如何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促进教学的最优发展,是教师提高教学有效性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那么,在研究科学认知活动教材时,我们就应该努力寻找和挖掘教材与现实生活的契合点,有效地利用家庭、网络资源,让幼儿搜集资料、积累经验在前,让幼儿在集体活动前首先积极地“行动”起来。

1.有效利用家庭资源

案例:《什么东西会旋转》是主题活动《旋转乐园》中的集体科学活动。经过对教材的分析后,我把目标定位在发现和认识生活中会旋转的物品和现象上。但是,如果就利用集体活动来完成目标,幼儿没有预先的观察和探索,活动中幼儿主动参与性肯定不强。因此,在组织活动的前两天我就给幼儿布置了观察探究的任务,请小朋友在家中找一找“什么东西会旋转”,并用画画的方法将之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孩子们积极参与到了发现、观察、探究的行列。

全文阅读

谈“有结构的材料”在科学探究教学中的应用

“材料的种类和组合以及交给孩子们的次序就是材料的结构”。“有结构的材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提高探究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离不开师生共同准备的有结构的材料。在整个探究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优化材料,使其具有结构性,让学生亲密接触有结构的材料,提高科学探究教学的有效性。

一、选择思维性的材料

图1

材料引起经历,“有结构的材料”应能引发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使学生真正建构科学概念。在《物体的沉与浮》一课的教学中,为了探究物体沉与浮的规律,教师有意识地对材料进行选择和加工,使学生能更直观有效地发现物体的沉浮规律。第一组提供体积一样,轻重不同的小球,要求学生按照轻重排列。接着,学生将这些小球分别放入水中,学生很自然得出:体积一样,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第二组提供轻重一样,体积不同的药瓶,学生将这些瓶子分别放入水中,通过观察得出:轻重一样,小的容易沉,大的容易浮。

随着材料有序地出示,新概念与学生的前概念发生矛盾冲突,促进学生思维的层层深入。因此,合理搭配并有序出示具有特定结构的材料,使其具有思维性,能有效突破教学难点,促进学生建构新知识。

二、选择科学性的材料

兰本达教授认为材料就意味着科学概念。学生通过对结构性材料的操作和思考,可以促进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并形成科学概念。因此材料要体现科学性。

在《空气中有什么》一课中做“竹签熄灭”的实验,教师先让学生预测“剩下的气体能支持燃烧吗?”可是实验结果出乎意料,有的小组观察到火柴没有熄灭,有的小组观察到火柴顿时熄灭了,有的小组观察到火柴燃烧了很久才熄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为了弄清楚,这位教师又将这个实验反复做了几次,分别用大小不同的饮料瓶来做实验。结果发现:用小饮料瓶时,火柴会立即熄灭,而用大饮料瓶时,火柴不会立即熄灭。因为大饮料瓶的空间大,空气多一些,当火柴把它周围的氧气燃烧掉时,其他地方的氧气,特别是离火柴比较远的瓶口的氧气还没来得及补充,火柴已经熄灭了。原来这个实验与饮料瓶的大小有关。可见,教师为学生选取的材料要有科学性,这是调控科学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一。

全文阅读

依托学科优势 建设特色科技园

发展概况

北京科大国家大学科技园依托北京科技大学建设。北京科技大学于1952年由北洋大学等5所国内著名大学的部分系科组建而成,现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及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的高等学校之一。2006年,学校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

北京科技大学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科技园的探索与建设,2000年,成立了北京科大方兴科技孵化器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科技园被北京市科委、教委认定为“北京市大学科技园”,方兴科技孵化器被认定为“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2003年,北京科大科技园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同年北京科技大学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共建北京科大留学人员创业园;2005年,科技园被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同年建设成立“新材料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及“北京科技大学分析检验服务平台”;2006年,科技园被北京市科委评为“北京市优秀科技中介机构”,北京科大留创园被认定为“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园”,方兴科技孵化器被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2007年,北京科大留创园被教育部、科技部授予“春晖杯创业大赛创业基地”荣誉称号;2008年,北京科大科技园有限公司入围科技部首批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服务机构。

以北京科技大学雄厚的科技实力与资源优势为坚实基础,北京科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多年来始终遵循“依托学校、面向社会、驱动经济、服务创新”的建园方针,坚持走以“新材料和制造业信息化”为优势和特色的发展之路,目前已形成由校园周边孵化区和北京周边、外省市产业区组成的一园多区发展格局,校内外园区占地面积累计400亩,建筑总面积11.2万平方米,孵化总面积7.1万平方米;入驻企业及各类机构200余家,其中在孵高新技术企业110余家,研发机构48家,留学人员企业50余家,累计毕业企业40余家;园内及园外合作中介服务机构30余家;科技园累计投入孵化资金800多万元,成功融资近4亿元,转化科技成果近70项:园内企业共申请专利150余项,获授权专利100多项;2007年园区工业总产值10亿多元,实现利税5400余万。

目前,围绕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以科技园公司为龙头,以方兴科技孵化器、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园、新材料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北京科大分析检验中心、北京科大学生创业中心等为支撑的科技园建设体系。

北京科大科技园的功能实现

多年来,北京科大科技园始终坚持“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基地、高校服务社会之窗口”的发展方向,致力于将科技园的建设与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完善科技园的功能建设来实现自身的更大发展。

多角度构建孵化服务体系,推进中小企业孵化工作

全文阅读

学生在轻松愉快情景中感知数学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应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的可操作性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发现和感知数学,真正理解数学。

一、从生活中感知数学

数学具有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学生数学学习依赖于对具体事物的探索和体验,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使数学经验逐渐内化,并自我建构获得发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在数学活动中更注重启蒙性、生活化,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身边的事物,都能提供诸多的数学信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育资源,有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自主学习。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生活中的各种水果,是学生最能真实地感受到的秋天特征。因此我设计了一个连环的游戏情景――摘水果、分水果、数水果、运水果,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游戏中,边摘边数,边分边数,数物对应运水果,在这个游戏化的过程中,获得了数学知识,提升了数学经验,并感受到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实现了数学来源生活,回归生活、运用生活的教育价值。

二、在操作中理解数学

数学知识的抽象逻辑性和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决定了学生数学概念形成要经过操作层次形象层次符号层次的逐步抽象和内化的过程,这需要以作用于事物动作的足够经验和体验为基础,通过自身活动的操作层次,借助作的物体获得感性经验,并从经验中抽象概括而逐步建构起来,也就是说学生通过操作过程,与材料相互作用,来建构数学关系。所以我们创设与生活相联系的情景,提供与目标相适宜的材料,鼓励学生操作交流,丰富学生的经验,促进其逻辑思维的发展。

(一)设计操作材料

全文阅读

微生物学课程探究式教学实践与思考

摘要:针对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特点,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结合中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开展探究式教学实践。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师范生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意识与能力,以学生体验为主线,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等方面入手,加强教师引导及与中学生物教学的联系。教学实践表明,微生物学教学中结合中学生物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师范生学习兴趣,促进主动思考,提高其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意识与能力,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

关键词:微生物学教学,师范教育,中学生物教育,探究式教学

高师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面向中学教育。在新的课程改革中,中学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4个教学理念,对在职中学生物教师和高师院校的师范生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1],需要教师深入理解新的课程教学理念,并能设计和实施体现新理念的教学策略。对于师范生而言,仅靠自身对生物教学论课程的学习和试讲难以达到上述要求,还需要各门专业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广泛地结合中学生物教学以促进其成长。微生物学是高师院校生物科学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中学生物教材中与微生物学相关内容得到大幅度提升与强调[2],二者的内容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与接轨[3]。这也使得微生物学可以作为结合中学生物课改新理念,培养师范生综合素养的专业课载体。本文在高师院校微生物学教学中结合中学生物学课程改革,以体现“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为例,谈谈对师范生进行探究式教学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1师范生对探究式教学认知情况调查分析

倡导探究性学习,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实施探究式教学。通过建构概念图的方法[4]对我院师范生关于“探究式教学”这一主概念的元认知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师范生中普遍存在对“探究式教学”概念内涵理解不清;概念数、正确命题数及交叉连结少;缺乏对主概念与中学生物教学之间横向联系的思考等问题。其原因主要包括学生缺乏探究体验;忽视教育学等条件性知识理论的学习;缺乏与中学生的交流;专业课教师联系中学生物教材、教学的引导不够等几个方面。这一调查结果为了解师范生对探究式教学的真实认知情况,在微生物学教学中有的放矢地设计探究式教学策略提供了依据。

2微生物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策略的实施方式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设计了以注重师范生体验为主线,在教学内容上系统、深化理论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引导、启发学生结合中学生物教学主动思考;在实践上重视交流环节并引入真实中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三方面的教学策略,在微生物学教学中同时提高师范生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意识与能力。

2.1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系统、深化理论知识在教学内容方面采用“整体”和“局部”两手抓的策略,帮助学生形成比较系统、充实的理论知识。2.1.1放眼整体,搭建理论框架:“整体”方面主要结合科学史等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体验完整的探究过程。选择合适的科学史材料,如:驳斥“自生论”学说、转化实验、变量实验、平板影印实验等,通过背景介绍及建构场景,将学生代入研究者的角度进行思考。充分对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过程、结果分析等步骤展开分析、讨论,使学生体验完整的探究过程。然后结合学习科学史的体验,对科学研究方法、探究性学习、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介绍和分析。并借鉴国外优秀微生物教材的经验,在教学过程的前、中、后期专门开辟3次小专题介绍科学研究方法的知识,从整体上帮助学生搭建完整理论框架。2.1.2紧抓局部,充实理论框架:“局部”方面主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系统地对探究与探究式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分解讨论。通过挖掘微生物学教材中的相关内容,针对探究的各个环节如体验分析资料提出问题;实验设计(对照设立、单因素原则、等量原则、科学性原则等);实验结果分析、解读;表达与交流等,分步骤、系统地组织教学和讨论。使学生在微生物课堂教学中能够比较全面、系统地体验到探究的各个环节。同时,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示范作用,特别注意教学材料呈现方式与实施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多样性示范。通过教师的示范与分析,使学生在体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探究式教学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充实理论框架。

全文阅读

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发现和感知数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提倡:要以“做”为出发点,在“做”的过程中去学,在“做”的过程中去进步。这就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的可操作性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发现和感知数学,真正理解数学。

一、从生活中感知数学

数学具有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学生数学学习依赖于对具体事物的探索和体验,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使数学经验逐渐内化,并自我建构获得发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在数学活动中更注重启蒙性、生活化,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身边的事物,都能提供诸多的数学信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育资源,有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自主学习。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生活中的各种水果,是学生最能真实地感受到的秋天特征。因此我设计了一个连环的游戏情景——摘水果、分水果、数水果、运水果,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游戏中,边摘边数,边分边数,数物对应运水果,在这个游戏化的过程中,获得了数学知识,提升了数学经验,并感受到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实现了数学来源生活,回归生活、运用生活的教育价值。

二、在操作中理解数学

数学知识的抽象逻辑性和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决定了学生数学概念形成要经过操作层次形象层次符号层次的逐步抽象和内化的过程,这需要以作用于事物动作的足够经验和体验为基础,通过自身活动的操作层次,借助作的物体获得感性经验,并从经验中抽象概括而逐步建构起来,也就是说学生通过操作过程,与材料相互作用,来建构数学关系。所以我们创设与生活相联系的情景,提供与目标相适宜的材料,鼓励学生操作交流,丰富学生的经验,促进其逻辑思维的发展。

1、设计操作材料。

全文阅读

开展主题论坛活动 构建校本教研长效机制

摘要:教师的业务水平与科研能力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所以教师的培养成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为此,充分利用校本资源,构建稳健而长远的校本教研机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保障。主题论坛活动,既能充分利用“同伴互助”功能,又能促进“自我反思”的内在作用。可作为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论坛 思想 促进 教研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2.155

主题式的教研论坛是立足学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和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为重点,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一种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1 思想上实现三个“促进”、三个“转移”

主题教研活动的实施,必须从思想意识上入手。所谓“三个‘促进’”即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实现个人价值为本;以促进学校科研发展和解决教学问题为本;以促进学校教学质量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为本。而“三个‘转移’”即实现“角色转移”――学校管理人员要转变角色,深入课改一线,成为新课程实验的参与者、组织者、服务者,成为教学研究的帮助者、实践者;实现“重点转移”――把学校工作重点真正转移到课堂教学实施与研究上;实现“目标转移”――把教学研究目标转移到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用科学方法研究新课程实验最需解决的问题,验证新课程标准,推进课程改革实验。

2 目标上要实现三个“统一”、三个“加强”

通过主题论坛活动,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克服慵懒习性,师互帮互学思想;努力将教师思想统一到教育教学工作上来;统一到学校科学发展的建设行动上来。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