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例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一个课题是“NO2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由于实验室中没有现成的NO2气体,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方案(忽略N2O4的存在)。
(1)硝酸铜固体加热分解的产物有氧化铜、二氧化氮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当集气瓶中充满红棕色气体时,木条复燃了,有的同学得出“NO2能支持木条燃烧”的结论。你认为这一观点是否正确?理由是什么?
解释:有的同学起初就认为这一观点不正确,理由是氧气也能支持木条燃烧,但我纠正以后,过二个星期再让他们做,结果还有不少同学做错,原因是从初中一直以来“对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一结论不能正确理解,正确的理解应是纯净的氧气或浓度较大的氧气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至少体积分数为21%的氧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例2:已知250C时0.1mol/L醋酸溶液达到平衡时的PH约为3,如果在此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PH为5的盐酸,则电离平衡向 ,若向原溶液中加入少量醋酸钠晶体,待晶体溶解后溶液的PH 。
解释:对醋酸的电离平衡问题讨论时,真正的含义应是增大c(H+),平衡才能向左移动,但我们不少教师上课时,就没有定量地去分析这一问题,只是笼统地定性地说加入盐酸平衡向左移动,加入NaOH平衡向右移动。
例3:充分煅烧黄铁矿Wg,反应完全后冷却至室温,称得固体物质的质量是mg,生成SO2为VL,则黄铁矿中FeS2的质量分数是(假设矿石中的杂质受热不分解,也不会与SO2反应)
A.60V/22.4W B.22.4V/60W C.80V/22.4W D.3(W-m)/W
摘要:思考就是对所学知识的消化掌握和升华,总结是对所学知识的提炼和读"薄"。数学课上,好多学生上课听的懂,下课就糊涂;老师一讲就会,自己一做就错。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究其原因之一,好多学生没有学会思考与总结所致。
关键词:思考;总结;数学;养成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1-0162-01
大家知道初中数学知识点少而且简单,每节课老师讲的知识点少,并且反复强调;学生反复练习一个或二个知识点,比较机械,缺少独立思考和解题规律的总结,但考试成绩还不错。而高中知识点多且考察要求更高,逻辑性思维更强,学习任务加重。好多初中成绩不错的学生因为不会思考或者不善于思考和总结而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跟不上老师的讲课速度和进度,觉得数学难学,慢慢的开始掉队了。高中数学学习更加注重对知识的逻辑性思维的考查;更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方法的考查。
鉴于此,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认为在以下这几个时间段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并养成爱思考与爱总结的好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1.课前的思考与总结
在上新课之前做好预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预习不是简单地看看书就行了,而是要学生自学课本知识,并思考本节课将要学习哪些新的知识和习题,已经理解并掌握了哪些,还有哪些没掌握的,或者不理解的。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到心中有数,有所侧重去听讲。老师可以在课前把这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点给学生。比如直线的方程一节,在上新课之前,可以给出这样的问题:"如何刻画一条直线的倾斜程度?如何确定直线的方程?直线的方程有几种形式等。"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看书自学,去感受体会,去领悟和思考探索,总结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没上课,学生就基本掌握了新课中的知识点,简单习题基本解决。因此学会并养成课前的思考和总结对实现高效课堂功不可没。
2.课后的思考总结
本刊与《南方都市报》联袂打造的“实习记者”征文活动已一年有余,收到了许多实习记者的来稿,让大家从多方面了解到当下新闻学子在实习过程中的收获与困惑,成长与不足。本期特约红网舆情中心副主任兼评论部主任王小杨,结合实践经验,从实习前期如何准备,实习期间如何互动,以及实习结束后如何总结等三方面为正在实习或正准备实习的新闻学子解疑释惑。
传播学者威尔伯・施拉姆曾说过,新闻学院会以这样的假设开始,即它所要造就的学生将是整个大学中最适合于理解和谈论他们所处的那个世界的学生。无疑,施拉姆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准新闻人走向新闻实践前应有的见识与思考力。然而纵观国内,大学新闻教育在这方面尚存缺陷,甚至在新闻学专业学生该不该去媒体实习的问题上也有争议,更不用说如何去利用实习机会提升专业水准了。在此,笔者谈一些浅见。
实习前该如何准备
先看一则新闻:2013年1月19日凌晨,中国传媒大学的大四学生王音棋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她此次以实习生身份亮相主播岗位。虽然王音棋大四还没毕业,可她落落大方,并无任何紧张情绪流露出来,整个主持过程没有出现差错,表现可圈可点。随后央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东方卫视、江苏卫视等多家媒体向她发出邀请。
我们在讨论王音棋成功时,不应忽视她背后付出的努力。正如相关报道中所透露的,出生于江苏兴化的她克服兴化人讲话平仄、前后鼻音、n和l不分等诸多发音障碍,实属不易。这些步入实习岗位之前的努力,往往容易让人忽视,然而却是最值得广大准备实习的新闻院校学生学习的地方。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那么实习前应从哪些方面准备呢?
首先是储备与新闻实践有关的理论知识。比如新闻学理论、新闻采访学、新闻心理学、新闻道德与法律规范等知识。这些理论知识,从新闻实践中得来,并经过了实践检验,可以有效地指导新闻工作,从而节省有限的实习时间与精力。
其次是掌握最基本的专业技能,如采写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可以想见,如果连普通话基本发音都没有攻克,又如何在电视上露脸而赢得一片叫好声?如果常见的几种新闻文体都无法分清,甚至一篇稿子中满是错别字、语法错误,逻辑结构混乱,又如何获得较为稀缺的“写大稿”的机会?
摘 要: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是我们英语教师所面临的最大的任务。我们经过不断地摸索和探讨形成了共识:找到一种作业模式,既能促进学生的听课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复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我们称之为总结性作业。
关键词:初中英语;总结性作业;课堂听课效率;自主学习能力
一、总结性作业的概念和内容
早在三千多年前孔子就有“学而时习之”的精辟论说。总结性作业是对课堂主要内容的总结,是对所学知识的及时巩固和消化。它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词汇,词组,句型和语法。对于语言的学习,千里之行始于“词汇”,而开口成章基于“句型”。所以这两个方面是先要学生落实好的。我们要求学生词汇部分一个单词抄三次,中文一次,再默写一次。这样可以让他们马上落实所学的词汇。而句型则要求摘录书上的重点句型,特别是教师上课板书的部分。最后的语法部分则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因为这是属于学生自由发挥部分。主要要求学生归纳语法,但也可以提问问题,用新单词造句,仿写篇章或摘录课外知识,摘抄等。这一环节除了巩固语法外,还可以让学生的能力得以提高。
二、总结性作业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当代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总结性作业要求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梳理和吸收、深化。学生通过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词汇、词组、句型和语法,并通过默写检测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梳理和吸收。最后环节的自我发挥,又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达到了建构自己知识系统的目的。在这种建构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总结性作业对有效课堂的促进作用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课堂教学”。包括有效的教学目的,教师有效的教与学生有效的学。因为总结性作业围绕的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知识,上课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做好课堂笔记,特别是重点词汇、词组、句型和语法。学生会关注哪些是重点知识,会思考哪些自己会的哪些自己没掌握好的。如此一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处在一种相对有效的状态。
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有很多学生数学成绩充满了变数,有的学生平时数学成绩很好,但是在高考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有些学生在平时考试中数学成绩一般,在高考中发挥得很好.那么,如何才能学好数学?如何才能快速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学生如何才能保持很好的考试状态?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时间分配合理
这个时间分成学习时间和考试时间.只有合理地分配时间,并且在这些时间内,制定合理的规划,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就高三整个时间来说,我们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1.在期中考试之前
在这段时间内,主要把期中考试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复习好、总结好、归纳好就行了.例如,解题思路、题型的总结、知识点衍生等方面要按照专题的形式来复习.
2.在期中考试之后,期末考试之前
在期末考试中,数学题目往往都有一些难题,主要原因是期末考试涉及的知识点范围广,第一轮复习时间就应该以期末考试为界限.因此,在期末考试之前,学生应该对各章节中知识点的把握达到一定的高度,同时要对其进行地毯式的复习,熟练掌握各章节出现的基本题型的解题方法,提高运算能力.
3.期末考试之后,春节之前
摘 要: 高中数学复习课是充满挑战性的,在数学复习课的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复习课教学,通过有效指导和指引,实现学生对重难点的突破,并通过后续不断总结和思考,举一反三,加以灵活运用,进而提高数学复习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数学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常态复习课 有效性策略
高中数学在高考成绩中占据很大的分量,由于数学内容大多具有抽象性和系统性,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复习。高中常态复习课的教学效率对于高中生数学知识的积累和数学能力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如何提高高中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让师生共同努力,为学生的高考铺平道路。
一、把握复习重难点
1.把握复习重点
高中生应该根据教材和考试大纲确立自己的复习方向和目标,理解高中数学的重点知识,掌握常考点和易错点。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高考数学主要有如下主干内容:函数与导数;三角与向量;数列推理;解析几何;立体几何;不等式;概率、统计与算法等。从这几年高考题的难易程度来看,三角函数、立体几何、概率问题及数列推理问题都属于重点且题目比较容易,是考生需要下工夫的主要内容。尤其是三角函数和数列推理两个问题由于公式繁多,变形比较容易,因此这两个部分属于重点注意部分。笔者在讲课时,以三角函数的“两角和与差”公式为基础延伸出不同类型题目的处理方法。而对于数列推理问题,笔者更是研究出一种以公式变形为突破口的思想方法。
2.突破复习难点
根据高考题目的难易程度而言,解析几何、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应用、函数导数的应用为难点。解析几何以直线与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的结合问题最棘手,也最让学生头痛。函数导数中涉及的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综合应用是难点内容,数列的综合应用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非常高,这些都应该是复习课的难点。
中考日益临近,在复习迎考的最后时刻,怎样才能“烧好最后一把火”,取得最佳的复习效果呢?
善于反思总结,提高解题能力
解题后反思、总结,才能进一步看透问题的本质,体会命题者的意图,优化过程,探索规律,形成自己的解题经验.数学复习中既要注重概念、定理、法则等基础知识的梳理, 更要关注题后的反思与总结, 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解题技巧.有些学生崇拜老师“列方程总是胸有成竹,添加辅助线总是马到成功,演算证明总是简捷而又灵活”,觉得自己课上也听明白了,可为什么做题时还是动不了手?这是因为听课仅是获取知识,动手探索才是运用知识,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举一反三,提高解题能力.
解题后,小结一般可以考虑下面几个问题:①清楚理解解题结构, 以便形成迁移.考虑在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哪些步骤易出错,原因何在,如何防止.②重新评价解题方法,找出最优解法.考虑解题中运用了哪些思维方法、数学思想,想法是如何分析出来的,有无规律可循,有无它法.③分析重要步骤,以便抓住解题关键.考虑解题的难点何在,你是如何突破的,能否用别的方法导出这个结果,再比较哪种方法是本质的、最好的、简单的.④对问题的条件和结论进行变换,以便使问题系统化.考虑题目的条件和结论有何结构特点,运用这些特征是否可以将条件加以改变,结论加以引申,题型加以更新,解法加以推广.
中考是初中阶段的最后一次考试,为了全面考查初中学习情况,中考试卷常常综合有关知识,形成一个题目,但为了避“超标”之嫌,涉及的各部分知识目标要求相对不高,这是命题者的常用方法.由于在平时教学中,知识的综合是一个薄弱环节,所以从进入复习开始就要结合复习内容“每日一题”地捎带进行小综合训练,直至逐步进行大综合训练.
注重错题分析,学会对症下药
平时练习、测验后要分外留心做错的题,建立一个自己的“错题档案”,认真总结做错题目的类型和方法.要着重分析自己做错的题,找出错在哪里,出错的原因:属于知识没有掌握牢固的,要及时补救,夯实基础;属于做题技巧没有运用正确的,要吸取教训,防止下一次重蹈覆辙.如果对做错的题目不注意,不下狠劲扭转自己的错误思维, 考场上一旦遇到类似的题目还是会做错的. “错题档案”是一份非常重要的学习资源,考试前只要拿出它,就能明白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要争取做到每一类型错过一次之后下次绝不再错,时间一久,会做的题就越来越多,考试时便可以将失误减少到最低限度.
梳理主干知识,采取“收缩复习”
就初中学生的学习状况来看,物理学习的现状很不乐观。大部分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叹,物理课听起来简单,但做起题来却太难。这其实也是受了物理课堂特点的影响,物理这门学科操作性很强,要求学生在听懂课的基础上,还要学会物理课程的学习方法,以及亲自动手实验的操作能力。
一、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学会听课
在教学中,教师的首要教学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听课,如何学习。
1.学会对比、总结预习结果与听课结果的差异、得失
“对比”是学生总结自己,提升自我的最有效、最直接途径。学生在对比、总结中,巩固、加深了预习所得的知识,同时,通过对比,学生会发现自身在预习中存在的不足,认真分析自身的学习方法,去伪存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勾、点、圈、画更为进一步的课堂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石,埋下伏笔。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相应的笔记
做笔记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在我平时的教学经验中,如何才能有效地做好笔记,提升学习效率,我总结如下:
首先,在教学课堂上,学生不曾知道的知识要记。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燃烧激情的舞台,是学生青春飞扬的芳草地,是学习效果的集中体现现场,而课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从教以来,不管教学模式如何变化,我都是围绕着“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宗旨进行的。在教学实践中得出了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它是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终身受益。哪些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最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呢?我把它分为三大块七个部分。
一、课堂主动学习的习惯
在别人不督促的情况下就能主动学习,并且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始终坚持。主要包括:1.提前预习的习惯。课前根据老师下发的导学案,对照课本,并借助于有关学习资料,在认真阅读、分析的情况下,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公式的推理过程,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导学案上会的内容认真填写,不懂不会的内容用红笔做上标记,以便上课有重点地去听、去讨论,直到自己彻底解决。2.提前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归纳、复习的习惯。在一个章节学习完之后,老师还没有归类总结前,学生自己根据所掌握的内容进行归类、总结,形成知识树。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区别如何体现,自己在头脑中先勾勒出知识桥梁,再对比老师的总结,特别是总结的数学解题规律,补上遗漏的问题,这样就能使所学知识更系统,掌握更牢固,天长日久,自己的能力也就提高了。
二、课中主动参与的习惯
学生上课时要精神饱满,精力集中,抓重点、关键点,突破难点,主动参与,大胆展示,热情讨论,彻底放飞自己的思维。主要包括:1.上课多动口,多动脑,大胆质疑。对于自己理解的内容敢登上讲台,把自己的想法、做法展示给同学们。对于自己不懂的问题,要大胆的提出来,对于别人的回答要敢问为什么,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要弄清哪一种方法最简单,直到自己弄明白为止。2.上课多动手,养成记笔记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自己预习中做标记的问题做重点记录,对重点、难点内容有圈、有画,能让人一目了然,同时在复习中也给自己指明了方向,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在课堂上做的达标测试题,不妨对错误的题也做上记号,同时建立数学错题本,把错题归类总结,课下复习时就有侧重地进行巩固练习、复习、思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课后主动总结、巩固的习惯
一节课自己收获了什么,知识点自己掌握了多少,有哪些还有“夹生”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些都需要学生课后进行反思、总结。主要包括:1.课后温故知新的习惯。课后对于老师布置的一些强化训练作业,不要急于下手去做,而要对本节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结构。2.认真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老师留下的课后作业,量比较少,都是些精选的强化性作业,学生要认真思考,认真书写,做到一丝不苟,对于题的延展性要进行发散性思维,才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3.多借鉴别人学习方法的习惯。
物理有复杂性的一面,但是只要我们抓住物理学的特点,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门功课是完全可以学好的。在此,我想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学好中学物理。
一、要善于观察, 于观察的过程中学习物理。
观察首先要广泛,全面。物理学得比较好的同学,大多是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因而,这些同学往往兴趣广泛,求知欲强,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在学习物理时,往往实物感较强,思路较宽,比较容易掌握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从而进行正确的分析。例如,看到彩虹,不是单纯地好奇于她五彩斑斓的色彩,而应注意观察里面有几种颜色?为什么有这几种颜色?这几种颜色是如何排列的?为什么会是着这样排列的;打开收音机,不应只是单纯地听一听美妙的音乐,而是看一看里面有哪些元件?这些元件是怎样组和的?为什么通过这些元件可以听到电台广播?电台广播是如何发送的......。勤于观察,善于提出问题必将使自己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推动自己去看书,去研究,去探索。这样有的放矢,必将打消畏惧物理的心理,对物理真正产生兴趣。
观察要有针对性。同学们在广泛观察的基础上,应该重视观察与已学的知识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初中学习了“压强” 这个物理概念,我们就要注意观察物体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压强与作用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象载重拖拉机的履带;载重汽车的后轮变成四个;刀磨快了才好切东西;以及钉图钉、缝衣服、在沙地上行走等等。都应该注意这些日常现象,并能将这些现象与"压强"这一概联系起来。久而久之,脑中必然积蓄了大量的物理现象以及与之有关的物理知识。
二.要重视实验, 勤于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掌握物理规律。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物理规律都是从模拟自然现象的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多做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概念,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宋代诗人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绝知此事要躬行。”他说,要获得知识,仅靠书本上的知识不够的,还必须我们亲身实践,把知与行、脑与手结合起来。
物理学习忌讳不重视实验,甚至不做实验,只凭主观臆断。这往往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作为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大概”、“差不多”、“估计”等等这些词是不应出现在物理中的。自己亲手所做的实验往往印象是比较深的。通常人们往往认为触电是与电势有关的。如果亲自做过人体带电的实验,发现人体带上几十万伏的电势也不会触电,从而知道触电是由于有电流通过人体而发生的。
三、要勤于思考, 注意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