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习经验小结

学习经验小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策略初探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积累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文章主要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探讨分析了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策略,其中包括思维经验积累的策略、感官经验积累的策略、学习方法的积累策略、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四个方面,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对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积累发挥指导作用。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活动经验 积累策略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不断被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活动经验积累越来越受到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积累是一种过程性的认识,它是指小学生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感性认识、情绪体验和应用意识。文章主要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分析了活动经验积累的策略,以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学会数学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能力。

二、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策略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积累小学数学活动经验。

1.思维经验积累的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有必要经常给学生留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以增强自主探究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事实上,通过实际操作,小学生能够获得最为直接的教学活动经验,从而对相关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进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这一节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做摸球的试验,来感受摸到球的可能性。比如,在已知的盒内有六个红球和四个白球,让学生判断自己摸到哪个球的可能性更大,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之后,为了探究结果,就有必要进行动手操作和相关的实验。学生对实验结果充满着渴望,在这种渴望的支配下,学生会更加专心地做好实验和探究性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某些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本来就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和使用价值,但是,要想将数学活动经验融入到学生的知识体系中,还有必要将相关的内容进行概念化和形式化。

2.感官经验积累的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能够获得对相关知识和问题最直接的感受。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目的,并不是将问题解决就可以,而是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对学习材料的感性认识。例如,在小学三年级学习三角形知识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研究三角形内角和问题,可以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然后将这三个角的顶点重合,并且依次拼在一起,从而发现刚好能够成为一个平角。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能够加深对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知识的理解,加深对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印象,从而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全文阅读

小学数学活动的经验积累策略

[摘 要]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过程是学生主动进行探索的过程,小学数学活动经验是一种过程性的知识,它是指小学生在参与整个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而所形成的感性知识,以及情绪体验与应用意识。本文主要结合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相关的方法和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期更好的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加深小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

[关键字]小学数学 经验积累 有效课堂

小学数学的新课程对方法与课程进行了十分深入的关注。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课题。社会各界特别是一线教学老师对数学基本活动的内涵和组成以及教育意义都做了比较深入的讨论。现在普遍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在实际的教学中让小学生比较有效地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这个问题仍然值得大家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从学生思维经验的积累以及学生感官经验的积累和学习方法的积累进行了阐述,最后就实践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关系进行了论述,以此来与大家进行数学学习方法的交流与探讨,以期更好的研究出小学数学活动的经验积累相关策略,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和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掌握自主学习数学的学习能力。

一、在小学数学活动中注重学生思维经验积累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作为老师会经常给学生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来思考,但有时也会让小学生自己进行必要的动手操作,拓展自主探究,发挥合作交流。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取最为直接的教学活动经验。此类活动直接面向学生学习问题的直接解决。学生 在整个学生都经历着对数学的深入思考。

比如,在小学三年级的上册的《统计与可能性》这节课时,老师会让学生试着做“摸球”的实验以此来感受摸到球多少的可能性。根据学生知识能力进行判断,比如在已知的盒子内有8个黄球和2个白球,让学生自己判断摸到哪个颜色的可能性大。接着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后,动手操作以及实验就成为了学生探究结果的主动需要,学生对实验的结果充满渴望,因此在这类探索活动中,学生所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也因个体的强烈感受而充满了活力。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虽然有些数学活动的积累,某种经验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但要使数学活动经验更有效地深入到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去,当然还需要经历一个概念化与形式化的过程。

二、在小学数学活动中注重学生感官经验积累

在小学数学活动中,小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操作,从而获取对学习材料的第一手直观感受。小学生动手进行操作的主要价值并不是该问题当时直接的解决,而是可以有效的获得对学习材料的感性认识。比如在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中,小学生自己研究三角形内角和问题时,学生可以任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自己撕下来,然后将这个三个角的顶点重合的并依拼在一起,然后可以发现正好成为一个平角,从而加深对内角和的度数的深刻印象。这个直观的过程,并不会浪费太多时间,亲自动手制作过程可以让学生获得了更多更深刻印象的三角形内角和的理解。

全文阅读

库伯经验学习理论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模式

摘 要:库伯经验学习理论强调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教学经验,因此,在继续教育中应当重视其教育教学经验的作用。以其学习理论来审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模式,有利于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重视挖掘、提炼、利用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为我们改进教师继续教育,提高继续教育的效果,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经验学习理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育教学经验;教学模式

收稿日期:2006―09―14

作者简介:刘文军(1964-),男,新疆巴州师范学校数学高级讲师,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在读教育硕士。

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这些教育教学经验是中小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基础,也是有待挖掘的宝贵资源。库伯经验学习理论重视经验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以其学习理论来审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模式,有利于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重视挖掘、提炼、利用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为我们改进教师继续教育,提高继续教育的效果,提供新的思路。

一、库伯经验学习的模式

库伯在总结了杜威、勒温和皮亚杰经验学习模式的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的经验学习模式。他认为经验学习过程是由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构成的环形结构,包括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主动实践。具体经验是让学习者完全投入一种新的体验;反思性观察是学习者在停下的时候对已经历的体验加以思考;抽象概念化是学习者必须达到能理解所观察的内容的程度并且吸收它们使之成为合乎逻辑的概念;到了主动实践阶段,学习者要验证这些概念并将它们运用到制定策略、解决问题之中去(Sugarman,1985)。学习过程有两个基本结构维度,第一个称为领悟维度,包括两个对立的掌握经验的模式:一是通过直接领悟具体经验;二是通过间接理解符号代表的经验。第二个称为改造维度,包括两个对立的经验改造模式:一是通过内在的反思;二是通过外在的行动。在学习过程中两者缺一不可。经验学习过程是不断的经验领悟和改造过程。(见下图):

库伯经验学习理论与杜威、勒温和皮亚杰关于经验在学习中的地位、作用的理论研究相比更具有代表性。同时,体现了教育经验(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所获得的感性认识和所掌握的技能、技巧)在学习中的作用,把学习看成是经验的改造产生知识的过程。有利于在教师继续教育教学中重视教育经验,以及挖掘、提炼、改造教育经验,总结推广成功的教育经验。帮助广大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继续教育目标的实现。

全文阅读

现阶段促进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策略探析

[摘 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的个体性跟情景性特征,接着从思维经验以及感官体验等方面分析了现阶段促进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策略

■ 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的特征

小学教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属于过程性认识,主要是小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些感性认识和体验,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其主要特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 个体性

对于小学数学活动经验来说,主要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个性色彩的感受与体验. 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体验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与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原有知识的认知和经验背景都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经验之所以具有个体性,主要是由于学习主体根据自身的学习经验和方式自主构建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则通过引导,让学生进行自我提升,以让不同的个体获取不同的经验感受.

2. 情景性

小学数学活动经验来自于感性方面的认识,是根据特定的活动进行的,被打上了环境的烙印. 教学活动经验在教学活动背景中镶嵌,具备强烈的情景相依性.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情景性特点要求我们不断地丰富教学活动经验,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教学情景,提高教学有效性.

全文阅读

实验,让学生在数学世界里行走有“度”

【摘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借助数学实验来进行教学。数学实验可以让儿童的学习由直观向抽象过渡,由浅层向深层漫溯,由兴趣向志趣升华,有效地为学生的思维发展、素养提升打开另一扇窗。

【关键词】数学实验;坡度;宽度;深度;温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7-0070-02

【作者简介】黄彪,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小学(江苏扬州,225129)副校长,高级教师,扬州市数学学科带头人。

小学A段的数学实验,是小学生借助一定的仪器或技术手段,在数学思想和数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实验素材进行数学化的操作来学(理解)数学、用(解释)数学或做(建构)数学的一类数学学习活动。小学数学实验以学生的不断尝试为基础,包含预测、观察、讨论、分析、猜想和推理等思维过程。数学实验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也能促进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教师要善于发现适合借助数学实验进行教学的内容,善于把握安排数学实验的契机,善于调控数学实验的“火候”,充分发挥数学实验的积极作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发现”与“再创造”过程。

1.数学实验融合推理,让学习有坡度。

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小学数学不宜采用纯理性的学习方式,不宜完全运用符号和数字进行结论演绎,也不宜单纯通过表象进行思想论证。小学数学学习应与生活紧密联系,充分依托直观,通过列举、不完全归纳等方式进行。然而,这种感性的学习方式容易造成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缺乏严密性和系统性,跌入“数学学习必须眼见为实”的误区,不利于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持久发展。教师教学时可以发挥数学实验的阶梯作用,为学生学习设置适当的坡度,让学生从感性出发,在实验中积累活动经验,然后进行抽象的思维拔节,使学生思维逐步向理性迈进。

例如:教学苏教版四上《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很多教师都会安排“小棒实验”,但学生在探索“两根小棒长度之和等于第三边,能否围成三角形”时,实验中往往出现悖于结论的实验结果。由于小棒不够细,有学生会误认为两根小棒长度之和等于第三边时能围成三角形。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教师教学时可以将数学实验和数学推理有机结合,采用先实验后推理的方式展开教学:(1)让学生进行小棒实验,从探索“两根小棒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逐步过渡到“两根小棒长度之和等于第三边”,充分积累感性经验;(2)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作慎思,引发“任意画三角形来量”的验证实验,为“纯推理”的引出奠定基础;(3)创设“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纯推理”。

全文阅读

有关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研究

摘要:作者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式学习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体验式学习含义和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的基本特征,并对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策略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体验式学习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体验式学习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作用明显,是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学习方式。如何能有效地开展体验式学习,成为许多教师翘首以待解决的问题[1]。

1、体验式学习含义

体验式学习是最基本的学习形式,具有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许多学者就已经对“体验式学习”开展了研究,但由于认识角度有不同“体验式学习”概念含义不尽相同,人们多从自己的研究角度界定“体验式学习”这一概念。在参照诸多先知们的观点后,笔者进一步总结认为:“体验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践与反思相结合起来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一种学习方法。它强一调个体体验对学习的意义,更关注对经验的总结和反思。因此,我们可以将体验式学习理解为在“经历”中获得亲身的体验和感性的经验,并在对经验与体验进行反思中获得成长性发展的一种学习方法。

2、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的基本特征

2.1亲历性

亲历性是体验式学习的本质属性,是指学习主体必须真实地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过程。这是体验式学习的主要特征,体验必须是直接的,它不需要任何中介,体验必然是自我的,他人不可能替代。体验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者要作为学习过程中主要的因素亲身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去,亲身经历体验式学习过程中发生的一切,从而感悟知识的真谛。体验式教学强调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要求他们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全身心的投入教学活动中,通过个性在行为和情感上的经历,获得发展。如果没有个体亲自的参与,个体就不能产生任何相关体验,更谈不上学习目标的实现。而且.,亲历性并不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至始至终都是独立的个体,任何环节都要独自完成,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也是很重要的。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尽力营造和谐的氛围,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与学生之间有充分互动、沟通、帮助、讨论的机会,要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未知的过程,让学生去亲身经历,重演知识发现的过程,从而在亲身经历过程中获得知识和并有快乐的体验[2]。

全文阅读

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对策

目前,新课标对小学教学目标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其中的一个热潮。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对小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有很大帮助,通过数学基本活动的积累,小学生不仅在未来可以更轻松的学习数学,而且可以帮助它们提高数学修养。因此小学教师要学会应用策略帮助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意识、开发数学思维,对小学生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如何帮助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许多小学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因为积累数学经验的途径是有很多种的,可以由老师教,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感悟。下面简要分析了几条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方法。

一、实践中得出真理

小学生年龄较小,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发展初期,思维能力相对较弱,理解能力较差。大部分小学生的学习都是机械式学习,全靠死记硬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充分,并且很容易忘记,对以后的学习无法起到任何作用。对于这种情况,小学教师应该制定相应的策略,让学生进行更好的数学学习,同时不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最简单的方式便是通过实践让学生对知识本身进行更好的感悟,把书本上的知识通过现实事件具体的表达出来,让学生自己操作,加大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积累更多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例如在苏教版的小学数学中有一节是认识人民币。教师可以将各种数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观看、认识。教师可以拿出一些等值物品,让学生自己用人民币进行购买,在购买时让学生说出自己所拿人民币的数值,并且从教师手里自己拿应该找回的零钱。通过购买物品的实际交换,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白各种人民币的数值,而且对数值所代表的人民币价值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同时可以让学生复习对前阶段加减法的学习,还能够通过实际购买时的交流锻炼小学生的能力。学生通过实际的过程,可以学习到许多新的知识,还能够从中得到许多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对小学生的未来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通过讨论积累经验

探究式学习是教育学中的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式。教师提出相对的问题,学生通过之间的交流、讨论对问题进行解决,每个学生组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最后教师对各个结论进行评价,并讲解正确的答案。学生通过讨论,可以互相交流意见,不但可以讲出自己的观点,而且可以了解别人的观点,结合多种多样的思想,对知识点进行更加好的掌握,从中可以积累更多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并且,在对教师问题的思考过程中,小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将以前学到的知识进行很好的回忆、整理,起到了很好的复习作用。

在小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理论,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在对多边形面积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顾以前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学习。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其次,让学生和组内的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想办法求出多边形的面积;最后,教师让每个小组说出自己的讨论结果,并进行解释。在整个环节中,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方法,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最后得出答案。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深刻的了解到数学中知识点之间都存在着关联,对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有积极作用。

全文阅读

小学科学教育中体验学习之研究

【摘 要】体验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以学习者为中心、从体验和反思中获得进步的一种学习方式。基于体验学习的过程与结构理论,提出明确体验学习的类型、注意体验学习活动过程的衔接、把握体验学习成功的关键三个要素,突出体验学习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有效性原则。

【关键词】体验学习 小学科学教育 研究

《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体验性要求的学习目标,从三个层次(经历、反应、领悟)强调科学学习的体验性、过程性,强调直接经验的价值和意义,要求学生能进入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学习,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的内心感悟。这种课程观要求教师和学生形成的“学习共同体”探求新知识,将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个因素整合的一种“生态”系统。

一、体验学习及其理论

1.体验学习的内涵

体验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状态,是主体体认、把握世界的一种动态的认识活动。教育学意义上的体验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活动的结果。作为活动,即主体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作为活动的结果,即主体从亲历中获得的相应的认识和情感。

体验学习是指学习主体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观察、实践、交往,对事物、符号、情感的感知与内省体察,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得包括认知、习惯技能、情感态度等的明确知识或默会知识。

由此可看出,体验是学习的基础。学生要探索并且反思的并非简单的体验,而是丰富的、结构性、具有新意义的体验。学生必须投入到体验中,并且反思发生了什么?它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身、脑、心三者的有机统整是体验运行与产生的必要条件,因为仅有“以身体之”那是经历,仅有“以身体之,以脑思之”那是经验,惟有“以身体之,以脑思之,以心悟之”才是体验。

全文阅读

体验式学习在《小组工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面临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学困境,探索体验式学习理念与方法在《小组工作》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凸显《小组工作》课程的实务性特征,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锻炼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关键词:小组工作 体验式学习 教学改革

社会工作是源于近现代西方社会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其价值理念、知识体系和实务经验主要来自于西方,如何结合本土经验,引导学生实践,内化其价值理念和知识技巧,最终转化成应用能力,是专业教学的关键。《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课程,与个案工作、社区工作并列为社会工作专业的三大方法课程,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小组工作不仅是社会工作专业学习者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与技巧,在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中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当前《小组工作》课程教育的现状,尝试在《小组工作》课程教学平台运用体验式学习理念和方法,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通过在专业教学上的不断改革和探索,提高《小组工作》课程的教学质量,乃至提升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学教育水平,真正锻炼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一、《小组工作》课程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社会工作专业作为一门新兴专业,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正在逐渐走热。但是,正因为其是一门新专业,所以目前尚有很多地方面临困境,特别是实务课程的教学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专业实践环节。《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正面临一系列教学教育难题,对此需要进行认真的反思,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教学模式重课堂,轻参与。目前的《小组工作》课程教学往往局限于课堂知识讲授,学生则是被动的教学对象。课堂知识讲授固然重要,但体验式、参与式学习模式更为重要,有体验、参与才会有进一步的反思,才会有更多的经验积累,才会主动地去学习已有的理论知识,能力才会有更快的提高。

二是教学手段重灌输,轻启发。目前的《小组工作》课堂教学模式中,往往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主要是向学生灌输原理和技巧,但缺乏足够的示范、模拟和参与。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使得学生即使掌握了相关的原理和技巧,也学不会举一反三去灵活使用,使学生感觉课堂所学脱离实际或者不能应用于实际,从而也难以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是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务。社会工作专业的特点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应用性学科,虽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强调理论与实践并用,但受多种因素限制,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还未实现真正的转变,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还很严重。当前,《小组工作》课程教学呈现出“纯理论的知识讲授多、实践性的操作练习少”的状况,体现不了《小组工作》课程的实务性特征,也无法让学生真正获得实务技巧的学习、锻炼和提高。

全文阅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小结时机的策略研究

摘要:课堂小结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馈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有效把握课堂小结的时机,抓住课前复习阶段的新旧知识衔接点、案例导学的支撑点、学习过程的转折点以及学习展示的提升点,能有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了解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反省学习行为,真正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小结;时机;教学反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5/16-0050-03

信息技术课堂小结是让教学更完整、更具实效的教学行为,它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相关教学环节中所学的重难点内容,加深印象,拓展视野,激发思维,引发思考,不断建构知识框架,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教师在利用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的同时,还需要把握时机。下面笔者就结合课题的行动研究,着重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把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

奥苏贝尔提出,学习新知需要关注新旧知识的连结点,找出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发现内在规律,用学习迁移的方式开展新知识的学习。在常规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对新旧知识学习小结的设计,利用学生的旧知识作为储备,发挥他们的学习内驱力,让其有提取旧知识的意识,并在具体学习活动中产生将新旧知识发生联系的意愿。基于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教师要及时小结,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针对新旧知识的学习小结

在信息技术周课时较少的情况下,旧知的复习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对后续学习的铺垫,可以促进旧知识的保持与新旧知识的同化。在新旧知识的内容衔接上,教师适度介入课堂小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学生加深印象,解决知识遗忘问题。例如,在闽教版七年级下册《感受电子表格魅力》一课中,教师向学生介绍了电子表格的应用,并结合文字处理软件的文档格式、加工对象,通过归纳、比较等方式,以小结的形式展开新旧知识的学习衔接。学生从已掌握的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方法中明白文档类型的不同,了解加工对象类型的相似之处,明确两款软件在文件命令、编辑命令、字体、段落、页面设置等排版操作方面的相同之处,发现二者之间的联系与规律,并有意识地通过知识迁移来开展新的学习。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