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校心理教育

学校心理教育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写作论文的协调管理,就是在学校组织的各个部门或个人之间所进行的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过程。心理健康教育的协调目标是使一个学校组织系统内的各个部分(部门、个人)消除分歧,达到关系和谐、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地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而努力。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协调管理;冲突沟通;组织共赢

一、管理:协调的出发点

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负责者,要做心理咨询、个案分析、团体辅导、预防性咨询、发展性辅导与干预性矫正等工作,其职责是助人解除心理困惑与烦忧,但是协调也是其一项不可或缺的职责。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的领导下,以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和团、队(专职共青团、少先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这就意味着作为骨干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要思考怎样处理好与校长的上下级关系,协调好与教导处、政教处、团委等部门的关系;同时,既要发挥好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和团、队(专职共青团、少先队)干部的主体作用,又要让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协调,说到底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通过各种管理策略,使一个学校组织系统内的各个部分(部门、个人)消除分歧,达到关系和谐、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地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而努力。

二、冲突:协调的现实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协调管理,从另一个角度讲,是因为在学校组织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冲突。冲突是不同的各方相互之间作用的一种形式。在学校,尽管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然而,现代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具有工作目标多元化、科层结构层次化、岗位设置多样化、职责分工精细化的特征。因而,在心理健康教育推进过程中,正如组织管理专家所认为的那样,由于个体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水平、工作经历和价值观点等,意见、想法容易不同;个体对组织有不同看法,对达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有不同意见;组织结构的缺陷,沟通不畅等;都有可能引发冲突[1]。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按照美国冲突管理研究学者杰克曼(Drulanan)的观点[2],可以把常见的冲突分为三种类型:价值冲突——双方或各方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任务有不同的认识而发生的冲突;意见冲突——不同方面在看待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方式时主张采取不同方式导致的冲突;利益冲突——在相互发生作用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利益和局部利益有不同追求进而形成的冲突。心理健康教育的冲突也可以表现为具体内涵的不同,区分为人员冲突(参与活动的人员安排上有矛盾)、经费冲突(学校经费短缺情况下经费投入有争夺)、时间冲突(组织活动的时间分配上有重叠)等类型。不管是哪种冲突,从实践活动来看,本质上主要还是认识的分歧和行动上的不一致,不存在着根本目标上或整体利益上的对立,这是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协调管理的最重要的基础。

全文阅读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摘 要: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该文分析了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和谐社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和建议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依托,并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包自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进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2]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1.近年来,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

1.1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研究

一些省市的学校都开展陆续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内容与形式各具特色:开展学校心理咨询,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开设适合学生需要的心理学课程,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活动等。[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涉及的理论问题主要有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原则和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等;联系实际开展的研究主要有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途径与课程设计等问题;国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2]

1.2开展和加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和学术交流与研讨

全文阅读

乡村学校心理教育策略

一、组织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由于受当前教育考评机制的制约,青海农村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普遍不够重视,缺乏系统规划,心理健康教育被等同于“副科”的现象普遍存在,多是被班主任或政治老师作为做学生思想工作的一种辅助手段,通过班会课、活动课加以实施。一些条件较好的镇中心学校虽有相对固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从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机制,心理健康教育被当作装点门面的学科。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宣传和普及活动,消除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种种误解;以点带面,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繁荣。

2.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机制。由专兼职人员组成专家小组,依照一定的参照标准,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与队伍建设、教育教学工作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开设、日常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辅导室的建设与资金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学校毕竟属于新兴学科,缺乏相关专业教师,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相当强的农村学校领导,即使到高校招聘了相关专业的教师,也因这些应届毕业生缺乏经验而使心理健康教育很难落到实处;而其他农村学校大部分没有专业老师,甚至让政治教师担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且,在农村,很多家长乃至部分教师还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学科,因此教师和家长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业余和兼职的心理教师匮乏。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针对农村学校缺乏专业心理教师的现状,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地方教育部门应当把心理健康教育课列入课标进行考核,并要求每个学校都按规定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切实提高心理教师的地位,解决好各种津贴待遇。

2.充分挖掘社区、家庭、学校、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让社会各界都来支持、配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增强业余和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

全文阅读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拨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我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中,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就我校这一年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做个总结。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首先我们明确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思想,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学校德育工作之中。学校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领导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德育工作的一部分,是时代教育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不断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需要,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的需要,是为学生终生不断进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的需要。在组织落实上,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严密非常。校长挂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管德育的副校长直接负责,政教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使心理健康教育有了组织上的保证。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规划中,不论是学年还是学期工作计划都将心理健康教育例为学校重点工作之一。而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学期要制定单独计划,进行总结。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做法:

1、在高一年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将心理学的基本常识直接引进课堂,来实现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学校一直在高一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课的基本内容是:学习辅导、健康情感辅导、人际交往辅导、适应性辅导、自我意识辅导和自信心辅导等。每节心理课都要围绕一个中心,对学生进行情感、意志,及人际交往等方面进行指导,并运用故事法、情境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设想法等方法,在老师精心设置的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完成认识矫正、人格重塑、心理调适等。例如,在讲如何有树立自信时我们告诉学生:一个人要想成功,自信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如何树立自信呢?我们将自信比喻成三条腿小凳(即自信的三个条件)小凳无论哪条腿出了毛病,小凳都不会站稳,这三条腿就是:A:认识自己的能力。B:自己的能力得到别人的承认与欣赏。C:运用能力承担一定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树立自信,不断成功。一个人树立自信,不但与自己有关与别人态度也有关系,我们要学会欣赏、承认别人的能力,帮助别人树立自信。

在讲如何帮助自己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时心理告诉学生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对于外界环境影响接受较快,但遇事想一想,进行一下辩证性思维就会找出正确答案,人不论做什么事总是要冒一定的风险,决定是否冒这个风险要分析一下,利用批判性思维做出聪明决策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学生在学习了心理课之后,学生反映用心理课讲到的观点,处理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较为顺利。学生反映通过心理课对于少年期的心理变化有了充分的准备,在困难面前能树立自信。上课时能用合格听众的标准要求自己。处理同学之间关系上能退一步,让一步,同学之间的小矛盾不用老师,自己就可以解决了。同学之间如何建立友谊,要讲原则、方法;现在做事常常问一问为什么,做一做分析再去行动……。

全文阅读

高校教育心理学论文

一、心理学评估标准的构建由教师评价趋向学生自我评价

1.有效建立自我个体评价机制,创建心理学评估新标准

自我个体评价机制的构建是高校教育心理学逐步走向快速发展道路的标志,以自我评价为根本,对心理学评估标准不断提高,自我评价机制的建立从根本上转变了教师评价存在的“片面性”,提高了教育心理学对高校受教育者的自我评价作用。自我个体评价机制的科学建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监督机制的构建作为主体部分,发挥对自我主观能动性的监督作用;二是将参评互评过程作为自我评价机制构建的重要元素,通过实施参评互评,使高校受教育者从根本上认识到自我心理发展所面临的根本状况,以此提升高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价值。这是高校心理学评估新标准有效建立的基础,对自我个体思想意识的形成能够产生积极作用,同时也体现了高校教育心理学后现代时期的发展特点。

2.以“合理化”为基础,推动心理学评价主体创新发展

评估标准“合理化”发展,主要体现在评估过程及对评估对象的选择科学合理。高校教育心理学评估,主要是对受教育者的内心意识及能力性格进行有效评估,通过教育心理学对高校受教育者的内心发展进行有效引导,从而使受教育者自身的内在发生转变。评估对象“合理化”主要体现在以自我评价为主体,突出评价过程中自我监督机制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而发挥评价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得高校教育心理学自身的教育价值不断提高。评估过程及评估对象的科学转变,是高校心理学评价主体创新发展的根本体现,使心理学评估标准从传统意义逐步提升到现代标准,为高校教育心理学走科学发展道路提供有力保障,促使高校教育心理学形成创新发展的局面。以评估标准“合理化”为基础,提高了教育心理学评价的自身发展价值,以此为后现代高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思想基础,满足高校受教育者的自身发展需求。

二、以心理学构建为契机,加快教育时代背景下“中国梦”复兴步伐

1.优化目标,实现心理学教学推动“中国梦”发展脚步

教学结构优化是高校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潜在动力,为高校受教育者自身心理优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外部保证。教学结构优化首先对教学目标进行科学设定,设立三维度教学目标,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别进行确定,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及“针对性”;其次在于对教学内容的引导过程有条不紊地科学整理,从高校受教育者的角度出发,依据性格特点进行有效分类,从而为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人格及意识提供坚实的基础;最后针对受教育者自身的能力特点,对其思想意识进行科学引导,逐步使受教育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正确树立,达到新时期高校教育心理学优化发展的最终目的[5]。这是高校心理学教学间接推动“中国梦”发展脚步的重要体现,为高校教育心理学形成创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持,促使高校心理学教学从成功走向又一个成功阶段,提升了心理学教学对高校受教育者的引导作用。

全文阅读

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路径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新课程改革使学生的学习观、知识观、发展观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并不会在朝夕之间消失殆尽。片面追求升学率,以考试成绩评定学生依然是许多学校评价模式的主流。在许多教师眼中,学习成绩的高低成为好坏学生的“分界线”和“分水岭”,在这种观点的引导下,某些教师采取了种种不适宜的教育教学行为。误区一:单一的评价模式,使得教师较少关注落后学生,加剧了落后学生的自卑感和孤独感。案例一:被忽视的学生小A,女,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小A是一个比较内向和封闭的女孩,学习比较吃力,老师对她的评价是反映慢,胆子小,成绩差。所以上课时小A就像“道具”一样摆放在自己的桌位上,不举手,不交谈,不捣乱。对这样的情景,教师也知道不好,但是认为没有办法给予她更多的关注和提示,因为“她什么也不会,叫起来也是白叫,傻站在那儿”。小A学习虽然差,但是她的绘画作品却反应出比较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的绘画风格。只是因为她落后的成绩,教师从来没有发现她的绘画才能,也从来没有给过小A表现的机会。因此,小A在班级中就始终处于“边缘”地位,没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更得不到同伴的认可。误区二:学校整体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还不理想,师源性心理伤害随处可见。案例二:“著名”的小捣蛋小S,男,小学五年级学生。用“片刻不闲”形容小S可能是比较恰当的。在上课时,不是和周围的同学说话,就是在摆弄文具,要不就是偷偷玩小玩意。因为贪玩,小S是五年级比较有名的学生,三天两头就可以看见他站在教室门口,不是没有交作业,就是和同学打架了。老师提起他就说:“管一个他要折寿十年!”像这样缺乏自我约束力的男孩子在学校中很常见,他们因为调皮、学习习惯较差,因此给教师带来许多的管理难题。对这些学生,教师时刻“警惕”却“防不胜防”,一不留神,他们就会“恶迹斑斑”。教师缺乏和这些学生内心的交流,罚站、罚写作业等简单、粗暴的管理方法可以一时有效却不能治本,而教师对他们的“挖苦”“打击”更多的激发了学生的敌对情绪,使得师生关系紧张,更加难以管理这些学生。误区三: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较单一,缺少学科教师的有力支持。在许多科任教师心目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教师的事情,或者就是德育部门和德育主任的事情,甚至有些教师还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理有问题了才需要进行辅导和疏导。在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中,有些教师采取漠不关心、事不关己的态度,听过的讲座过后就忘,在教学中不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这些言行和观念极不利于开展心理健康的学科渗透工作。其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进行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是相契合的,它的前提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教师人文思想的树立,是教师民主尊重精神的养成,这也是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所在。试想如果没有民主和尊重,那么教师如何能够面对学生的困惑,如何保守学生秘密,如何能使学生坦然面对成长中的烦恼?因而,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对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是增强教师人文精神的培植,更是关注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良机。

二、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使个体更好的认识自我,理解不同的心理特征,也可以优化个人心理品质。因此,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帮助广大教师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所指的范畴和含义。

1.心理健康的涵义。心理健康指个人具有良好的、持续稳定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及其对自己和社会的适应能力。研究者对心理健康提出过很多不同的标准,没有统一的看法,但是适应和发展始终是考察心理健康的基本立足点。适应是个体通过不断的身心调整,在现实生活中维持一种良好、有效的生存状态。发展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才能品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积极变化。这两个概念既是密切联系又是相互区别的。适应侧重于个体和现实的关系,而发展指向个体与环境的未来状况。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人生任务,心理健康各年龄段的具体标准也就不同。

2.学校心理健康的内容。从中小学的实际出发,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种旨在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技术帮助学生改善心理机能、掌握社会技能、发挥个人潜能,从而全面提高其心理素质的教育。许多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较早、较快的学校,近两年来主张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主要是考虑围绕学生知、情、意、行等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进行课程组合,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围绕学生中心来设计,以心理学为主体的学科知识只是心理教育的一条线索,社会也只是心理教育课程设计的参照系。以学生为中心的心理教育课程,其核心应该是一种活动课程,通过精心组织和串联起来的各种活动进行,突出了学生主体性地位,体现了课程设计中的学科、学生、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应该定位于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心理耐受性,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至于心理纠偏,或者说心理治疗则必须依赖专业人员进行,在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可能实现的时机与师资条件还不允许。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这三方面的内容,可以通过专题讲座、教研组学习等形式,集体进行学习、讨论,在普及、推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基础上,才可能让广大教师理解、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实验,并能够正确对待这一新生事物。但是在普及、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切不可让教师随意“戴有色眼镜”,即把学习成绩不好、自我约束力较弱,或是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的学生统统视为“心理不健康”,对学生另眼相看。更不能由于学生比较难以管理或是出现错误,而将属于学生的秘密公开,以示惩戒,侵犯学生基本的隐私权。

全文阅读

浅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要形成和创设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外部网络,营造和谐的学校、家庭、社会氛围,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要加强正面引导,把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举行专题讲座,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与寓心理辅导于各项活动之中,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宽松的环境。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懂业务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掌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建立各种评价机制,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的完美统一。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和辅导目标。

【关键词】学生心理障碍;正面引导;评价机制;心理档案

现在的社会是知识爆炸的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而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的是创新人才,创新人才需要的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则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所培养的对象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有创新思维和创新品质,有顽强拼搏的勇气、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乐观开朗、稳定平静的情绪状态,有面对突发事件,能掌控情绪的能力。而所有这些习惯、品质、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学校健康教育。因此,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和非常紧迫了。究竟怎样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当代中学生的个性心理呈现一种多元化不稳定状态,由此所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异常复杂。由于个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不同,家庭状况不同,教育条件与所掌握的经验不同,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认识风格、个性特点、思想品质、行为特征等也各不相同。有的学生热情爽朗、乐于助人,有的学生则心胸狭隘、待人冷淡;有的学生思路敏捷、口齿伶俐,有的学生反应迟钝、谈吐嗫喏;有的学生擅长写作,有的学生爱好歌舞……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思维、兴趣、爱好、才能、天赋等就谈不上教育。”所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只有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生理心理特征进行,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然而,在目前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心理教育有很多模糊的认识和误区,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学生的潜能天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现在许多职业学校的专业教育还流于形式,更多的时候还是把升学作为平时教学工作的重点目标,应试教育还是占着主导地位,老师每天就知道让学生考学。面对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心理健康辅导几乎是一项空白。除了专业的花样多,和普通高中口号几乎没什么区别。所以三年的职业高中、中专生活学生学到的实际本事很少,真正的操作能力锻炼、爱好特长的培养、个性能力的提高又都放到了大学阶段,这其实也是中国职业教育(职高、职业中专)的悲哀。有的人认为学生心理品质与生俱来,不存在过多的后天教育辅导;还有的认为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品质已经定型,高中、中专的心理教育辅导已经不会再起作用;更有甚者认为上职业高中和职业中专的都是差生、坏孩子,能维持到毕业就行了,心理辅导是白费时间;还有的认为心理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事,属于教育工作的范畴,与德育等同;也有的认为个别学生的心理障碍是医院的事,不属于学校咨询辅导的范围……澄清这些模糊认识,走出认识的误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什么是学校心理辅导呢?学校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人员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和服务。帮助学生正确的了解自己,认识环境,根据自身条件确立有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活目标,使其能克服成长的障碍。在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方面,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做出明确的抉择,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怎样才能开展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呢?

1.要形成和创设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外部网络,营造和谐的学校、家庭、社会氛围,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净化育人环境,依法治理滋生学生心理障碍、诱发学生不健康因素的土壤。

全文阅读

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学生教育主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学校应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从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改善教育环境、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卫生、降低教学难度、改善师生关系等方面对学生产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

关键词: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意义 教育措施

健康是人的一项基本需求和权利,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健康的含义已经从过去的单纯从生物医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没有病就是健康”的片面理解发展到今天的全面认识。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中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落,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这就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新健康观。所以,一个完全健康的人,不仅有健壮的身体、高超的智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及协作精神,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心理健康是社会适应的基本条件。健康的定义强调了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而学生目前主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学校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随时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减少心理机能紊乱,以充沛的精力从事各项活动,这显得很重要,必须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

2.心理健康对学生生理健康有直接影响。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有密切关系。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对生理健康产生直接影响。大量研究发现,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心理因素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长期处于不健康的状态,必然会导致生理上的异常或病变。

全文阅读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务

[摘 要]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活动课程则居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核心地位。优秀的活动课程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和机能的发展。因此,合理设计活动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关键词] 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 活动课程 单元设计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科渗透、心理辅导与咨询以及优化教育环境等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促进全体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和心理机能健康发展的一类教育活动[1]。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它是指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其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原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进心理健康、开发心理潜能的一种课程形式。它具有活动性、主体性、互动性、体验性和感悟性等性质[2]。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内容一般包括:学习辅导、人际交往辅导、情绪辅导、自我意识辅导、青春期辅导和生涯辅导等。这些内容的选择,并不是严格按照年龄特点划分,而是依照学生的即时需求来选择适当的内容,如情绪辅导、自我意识辅导等可以贯穿中小学的每个阶段,教师应根据学生主体的需求来选择适合的课程内容。

为了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并使其发挥最大效用,活动课程的单元设计至关重要。所谓单元设计,是指为了顺利实施某一具体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内容而制订的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和内容。

一、确定单元名称

根据单元围绕的话题对其进行命名。单元名称是对活动特定内容的概括,因此应尽量做到表述贴切、新颖别致、通俗易懂。如“认识挫折”话题的单元,可命名为“失败乃成功之母”。

二、主题理论分析

全文阅读

学校物理教育学习心得

新的课程标准已出台,在这一新形势下,如何合理使用中学物理新教材,如何遵循《课标》的思想及中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去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物理学人才,就成了摆在我们这些中学物理教师或准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我想就新课程标准中的教育新理念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一,物理教育学的性质及研究对象

物理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学科教育学的范畴。物理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即研究物理教育和教学的问题。学习和研究物理教育学,首先要钻研和领会已有的物理教育教学理论,因为这是人们多年来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成果,接受这些成果有助于避免重复别人在物理教学上所走过的弯路。但对物理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必须与当前的物理教学实践。

二,注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物理

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合作学习是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它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生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度。

三,认清《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高中物理教育的定位。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深入,物理学一方面带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了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典物理学奠定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近代物理学推动了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的迅速发展,继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变化。

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为了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中物理课程。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