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校绩效管理

学校绩效管理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校绩效管理实施

绩效考核主要是对学校的部门和个体进行检验而得出的结果,与之相配合的绩效管理则是一个管理过程。对于学校的绩效管理工作来说,核心内容就是通过学校管理者与教师员工的沟通,制定并实施教学目标,激励学校各部门成员积极努力共同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推动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绩效考核是目前在各个学校中实行越来越多的管理方案,目的是通过绩效工资与考核的挂钩来帮助学校更好地进行管理。

一、绩效计划的制定

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工作的起点,是一个确定目标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把个人、部门的目标同组织目标连接起来。只有确定了目标才能找到工作的方向,使之后的绩效管理环节顺利进行。因此制定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面对新机遇、新挑战,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实行合理有效的绩效管理,为学生健康成长,培养积极向上的思想不断努力。具体到学校来说,计划的制定要充分落实到各个部门当中,促进计划能被有效执行,但是各部门的计划也要融合到学校的教学目标中,以学校的计划为大的方向,选择正确的定位,使个体绩效计划与学校绩效目标保持良好的契合度,只有做到这一点,绩效计划对学校的管理工作才能具有推动力。首先学校在制定绩效计划时,充分考虑到学校自身的特点和目前的教学管理现状,以“职责清楚、制度健全、考核严格、效率提高”作为预定目标,需要印发《学校年度绩效管理计划方案》在教职工中传阅,促使教职工了解学校制定的目标,从而以此作为依据,保证个人计划能够与学校计划融合。另外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的成就是桃李满天下,然而成就一批批全面发展的学生靠的是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因此各学校的教职工在制定个人教学计划时,同年级的老师都是经过沟通交流后分析出本年级的教学工作特点,共同商量制定出合理并且有实际意义的计划。

二、绩效管理的执行

绩效计划或合同的制定是重要的,但是这仅仅只是一种文本约定,绩效计划的实现靠执行,只有切实去实践才能使计划变为现实,因此,计划执行环节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是计划的执行需要学校领导的支持作为前提,并且需要教职工从思想上重视,把绩效考评作为保障。各学校的党政领导要把绩效执行工作在干部职工会议上多次强调,并组织学校绩效考核工作小组,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顺利运转,这表明学校对绩效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另外,为了规范绩效执行工作,学校要特别建立绩效管理长效机制,并形成一套系统的有约束力的规章制度,经过几次修改和完善,教职工大会通过,学校考核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决定,并报县教育体育局批准后实施,对绩效执行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有效的规范作用,使绩效考核工作有章可循,按章办事,程序公开,客观公正。

三、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工作将对教师的日常工作及素质水平做出评价总结,是绩效管理的中心工作。同时,绩效评估还具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可以对影响教师工作绩效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具体的影响因素,例如态度问题、专业水平欠缺等方面。绩效评估是绩效诊断、绩效改善与发展的基础,以往教师绩效管理实践中的低效问题通常是与评估的缺陷联系在一起的。对教师的绩效考核主要分为:师德、能力、出勤、效绩等四个方面。对学校教辅、后勤人员的工作折算相应的工作量,主要考核其服务态度、履行岗位职责和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各学校的绩效管理工作最重视的环节就是绩效评估,为此应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公平客观地对教师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小组成员涉及学校自上到下各个部门,由校级领导班子到工会主席,再到部门负责人,最后还有一线教师代表,都具有资格参与评估工作。在评分环节中,考评办法可分成很多种,以之前建立的考核指标为标准,可采用自评、互评、学生评和考核小组集中考评相结合的办法,按照不同的比例计算得分,这样的结果相对客观,数据采集方式比较多样化,使数据能够有效地反应事实。根据这种方式得出结果后,全体教职工在公示阶段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工作绩效,找出影响绩效的因素,为今后的工作找到改进方向。

四、绩效的改善与发展

全文阅读

学校绩效管理中绩效审计的应用

摘要:

绩效审计主要是对被审计部门工作活动中绩效情况的一种审查,审计过程中必须坚持公正性原则、客观性与独立性原则、增值性原则、沟通协调原则,学校绩效审计要按照确定审计项目、制定审计计划、实施现场审计、起草审计报告、交换审计意见、跟踪检查来进行。

关键词:

绩效审计;学校;绩效管理;运用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绩效审计成为绩效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本文拟从绩效审计的概念和特征出发,对绩效审计的相关概念研究的基础上,对绩效审计在学校工作中的运用加以研究,并提出学校绩效审计的相关问题。

一、绩效审计的概念和特征

绩效审计是指具有独立性的审计机关及其人员利用专门的审计方法、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和程序,对被审计部门工作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审查。绩效审计最重要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被审计部门的有效审计,促进被审计部门活动的透明性,提高工作服务质量,从而为实施监督和纠正措施提供相关的信息支持。绩效审计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绩效审计采用的方法具有独特性。与我们常用的财务审计不同,财务审计目的是为了差错防弊,保证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等,所以经常采用核对法、盘点法等。而绩效审计目的是为了促进被审计部门的透明性,提高其工作质量,所以经常采用质量控制法、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在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即所谓的3E审计。绩效审计的目的在于提高被审计单位的工作绩效,所以审计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这里所谓经济性是指在工作管理中是否将资源的消耗降到了最低水平,效果性是指一项工作的实际效果与预想的效果之间的差距,效率性指的是工作中的投入产出比率。绩效审计的目的在于促进被审计部门工作的透明性,为实施监督和纠正错误提供信息支持。在财务审计中,审计的目的主要在于防止出现差错,防止违反财务纪律,保证财务工作的真实合法性,而绩效审计最重要的目的在于为了更好的提高组织绩效,实施管理监督。

二、绩效审计的基本原则

全文阅读

学校目标绩效管理论文

目标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的管理方法,2008年就引入我校的管理工作中,至今已经实行6年。6年来,她改变了我校过去的许多主观评价方法和人管人的工作推进方式,为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可以用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许多办学成绩以及干部的决策能力、领导能力和执行能力提升的实例来证明。当然,我校目前实行的目标绩效管理在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中还有许多不全面、不科学、不成熟的表现或有缺陷,我们要用包容的心理、科学的态度、积极的行动来使之成熟。

一、明确管理职能,理清管理思路

管理有很多定义,但从字面来理解,管理主要是“管人”、“理事”,即对一定范围的人员及事务进行安排和处理。当然这种字面上的简单解释又不可能严格表达出管理本身所具有的完整含义。许多学者对管理作出了不同的解释,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例了。我们认为: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管理有很多基本特征,如文化现象(社会现象)、组织(载体)、任务、职能、层次、核心等等,其中都离不开管理者,管理者的任务也就是管理任务,管理者的职能也就是管理职能。这里管理者是统称,没有主管领导、行政人员以及基层领导者的等级之分。虽然这些管理者可能因为各自所处的组织类型和所承担的具体工作不同而处于不同的地位和级别,担任不同的管理职务,拥有不同的权力范围,担负不同的责任;但是他们的任务性质都是相同的,都必须为组织及其所有成员创造和保持一种环境,使人们在其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最大才能,通过努力去实现组织目标。

因此,我们将这些管理者统称为“主管人员”(manager)。例如我们学校的书记、校长、院长、主任、处长、科长,都属主管人员之列。从这个意义上讲,目标绩效管理又可称之为“管理中的管理”。管理作为一个过程,管理者在其中要发挥的作用,就是管理者的职能,也就是通常说的管理职能。早期的管理理论将其表述为计划、执行、控制三个方面。后来有人将执行细分为组织、指挥、协调,这样一来,就有了五大职能。现在一般表述为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五大职能。目标绩效管理在这五大职能中都有重要的地位。就拿计划来说,计划就是要明确目标。“目标绩效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首先由美国管理大师彼特·德鲁克(PeterDrucker)在其名著《管理的实践》(1954)中提出。之后,他又进一步指出,企业的各项工作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同时各级主管人员还必须通过分解目标实现对下级的领导。如果没有方向一致的分目标,则企业规模越大、人员越多,就越有可能发生冲突和浪费;如果某一个范围没有特定的目标,则这个范围必定被忽视。从此,不仅在美国,而且在更大的范围都证明了目标绩效管理的巨大作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层层分解计划指标,归口管理等办法,都类似于目标绩效管理。

我校近6年多来从一个普通高职院校成长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学生能力、教师能力、领导能力及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的快速提升,都证明了目标绩效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这也似乎是我们的“无为”而治。如何理清管理思路呢?按德鲁克的观点,管理者应当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因为“工作”与“目标”之间的关系应当是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而不是有了工作才确定目标。一个有效地目标绩效管理的基本过程,应当是首先由最高管理层确定组织总目标;然后对其进行逐级分解,并设定各个部门直至每个人的分目标;经过目标实施过程后,还要合理考核、评价各部门和个人的目标完成程度,并据此对其进行奖惩。所以,我们的思路是要科学地计划,心中装着工作目标,并将总目标分解为部门目标和阶段目标,认真地组织实施,严格过程控制,采用正确的激励措施和有效的领导方法。

二、坚持目标绩效管理,突出抓好关键

推行目标绩效管理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包括主观意识方面上的思想认识基础和客观条件上的科学管理基础。在我们学校有很多好的设想还没有付诸实施,在目标绩效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矛盾,其主要原因是缺乏思想认识基础。例如,在某年度的目标绩效管理绩效考核中,有两个在骨干校建设过程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学学院被评定为三等,引起较大反响。现在看来,这里存在着两个问题,其中之一是目标绩效管理中应将基本目标绩效管理和优势目标绩效管理分开评价。将他们评为三等就是目标有些混淆,付出的多却没有得到多的回报。当然不是说他们什么都好,他们是基本目标的不足遮盖了优势目标的成绩。但就目前而言,他们在学校的主体目标上是有较大贡献的。

此外,实事求是地讲,目标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方法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比如如果缺乏一定的思想认识基础,在实施过程中它就很容易滋长本位主义和急功近利等错误思想;在设定目标及考核、评价等环节,就有可能出现忽视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现象。因此,就面对荣誉、待遇及评价这一点而言,我们必须教育教职工克服本位主义和急功近利等错误思想,强化全局意识和长远利益观念,正确理解学校、部门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推行目标绩效管理的科学管理基础,主要包括做好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体制机制)、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做到信息畅通)等,以达到能够精确地评价各部门和个人的工作业绩的目的。为了配合目标绩效管理,我校启动了两级管理改革,其动机与目标绩效管理是一致的,是围绕目标绩效管理充分地放权,在执行、控制阶段能动地发挥各二级组织在完成目标任务过程中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近年来,我校也陆续开展了各项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目前运行的情况不是很好,这说明我们的制度还不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还不坚实,准确的度量和评估机制还不健全。一句话,科学管理基础不厚实。

全文阅读

学校绩效管理之我见

要使学校管理跃上新的台阶,探求管理的更高效益,亟待改变学校绩效管理新领域,以此来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能,以“自我控制管理”代替“压制性管理”,由“服从”意识转化为每个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激发每个人的内在激励和内动力,加大培训和能力开发的力度,使学校教育工作的优秀人才纷纷脱颖而出,从而在根本上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战略性的发展。

绩效计划是基础

不经播种,何谈收获。学校绩效管理的机制,绝不能只是“秋后”的“收割机”,更应是“春发”的“播种机”。

绩效计划作为绩效管理流程的第一个环节,是绩效管理实施的关键和基础所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年初学校就应预设每个人的绩效目标、计划与期待,充分结合每个人的岗位职责、个性志趣、能力特长以及个人专业成长的愿景,并经过管理者与实施者的双向沟通,达成一致,形成共识。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实施者参与了绩效目标、计划的制定,并形成正式的承诺,就会产生一种坚持的立场和韧劲。当每个人对自己的工作目标、绩效计划有了明确的认可和承诺,才会产生内在的激励和更强烈的自觉、能动的内动力,并通过自己坚韧不拔的努力,得到期望的结果。

掌控绩效进程

缺失交流沟通,安能掌控绩效进程?学校绩效管理的运行,绝不能只是“终点”的“检票站”,更应是“全程”的“GPS导航仪”。确立了清晰的绩效目标、计划,只是跨出了漫漫征程的第一步,如若不闻不问,守株待兔式地在年终静候绩效的考核评估――“收获入库”;在漫长的绩效生成过程中任由实施者信马由缰地自由发展,失去了管理者的监督与控制,绩效便大打折扣,乃至面临夭折,这是管理的不作为。应将绩效目标、计划纳入岗位职责,纳入各级部门的管理职能,对实施者进行监督和控制、指导和反馈。

绩效的生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间存在许多的变数,因此,绩效管理强调管理者与教师员工持续的双向沟通的过程。这种沟通是双方追踪进展情况,及时指点迷津、修正航向、保驾护航;及时察觉影响绩效进程的迷茫与障碍,协同清障避险,并及时获取双方成功所需的信息。

重心在教师的精心培养上

全文阅读

绩效审计在学校绩效管理的运用

摘要:绩效审计主要是对被审计部门工作活动中绩效情况的一种审查,审计过程中必须坚持公正性原则、客观性与独立性原则、增值性原则、沟通协调原则,学校绩效审计要按照确定审计项目、制定审计计划、实施现场审计、起草审计报告、交换审计意见、跟踪检查来进行。

关键词:绩效审计;学校;绩效管理;运用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绩效审计成为绩效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本文拟从绩效审计的概念和特征出发,对绩效审计的相关概念研究的基础上,对绩效审计在学校工作中的运用加以研究,并提出学校绩效审计的相关问题。

一、绩效审计的概念和特征

绩效审计是指具有独立性的审计机关及其人员利用专门的审计方法、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和程序,对被审计部门工作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审查。绩效审计最重要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被审计部门的有效审计,促进被审计部门活动的透明性,提高工作服务质量,从而为实施监督和纠正措施提供相关的信息支持。绩效审计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绩效审计采用的方法具有独特性。与我们常用的财务审计不同,财务审计目的是为了差错防弊,保证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等,所以经常采用核对法、盘点法等。而绩效审计目的是为了促进被审计部门的透明性,提高其工作质量,所以经常采用质量控制法、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在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即所谓的3E审计。绩效审计的目的在于提高被审计单位的工作绩效,所以审计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这里所谓经济性是指在工作管理中是否将资源的消耗降到了最低水平,效果性是指一项工作的实际效果与预想的效果之间的差距,效率性指的是工作中的投入产出比率。绩效审计的目的在于促进被审计部门工作的透明性,为实施监督和纠正错误提供信息支持。在财务审计中,审计的目的主要在于防止出现差错,防止违反财务纪律,保证财务工作的真实合法性,而绩效审计最重要的目的在于为了更好的提高组织绩效,实施管理监督。

二、绩效审计的基本原则

与绩效管理中的其他行为一样,绩效审计也应当坚持相应的原则,这些原则是由绩效管理的基本特点决定的,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公正性原则,第二客观性和独立性原则,第三增值性原则,第四是沟通协调原则。公正性原则。所谓公正性原则,要求绩效审计人员在审计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做到诚实、公正、实事求是;同时在收集绩效信息的过程中,要做到清楚准确,能准确的反应审计对象一段时间内真实的绩效情况;最后还要在绩效审计的时候,做到全面系统。客观性和独立性原则。所谓客观性,是指绩效审计时候不应当存在任何主观方面的偏见,要完全根据绩效审计对象的情况,准确客观的加以反应。而独立性是指在绩效审计的过程中,我们获得的绩效信息不能互相重复,每一个审计指标都应当有自己所反映的特定内容。增值性原则。所谓增值性原则主要是针对绩效审计的作用而言的,因为绩效审计的精髓就在于审计人员要审计出被审计部门在活动、项目方面的增值性结果,并把它作为被审计部门下一年绩效预算投入的增长点,而绩效审计当中确立的经济性、效果性、效率性三个目标也都是冲着绩效增值而去的。沟通协调原则。我们反复强调,绩效审计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审计,提高被审计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这种提高主要通过绩效审计之后的反馈和监督来实现的,在绩效反馈的过程中,沟通和协调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在绩效审计的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加准确的信息,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对象之间的沟通也十分重要。

三、绩效审计在学校绩效管理中的运用

全文阅读

实施学校绩效管理探析

绩效考核主要是对学校的部门和个体进行检验而得出的结果,与之相配合的绩效管理则是一个管理过程。对于学校的绩效管理工作来说,核心内容就是通过学校管理者与教师员工的沟通,制定并实施教学目标,激励学校各部门成员积极努力共同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推动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绩效考核是目前在各个学校中实行越来越多的管理方案,目的是通过绩效工资与考核的挂钩来帮助学校更好地进行管理。

一、绩效计划的制定

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工作的起点,是一个确定目标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把个人、部门的目标同组织目标连接起来。只有确定了目标才能找到工作的方向,使之后的绩效管理环节顺利进行。因此制定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面对新机遇、新挑战,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实行合理有效的绩效管理,为学生健康成长,培养积极向上的思想不断努力。具体到学校来说,计划的制定要充分落实到各个部门当中,促进计划能被有效执行,但是各部门的计划也要融合到学校的教学目标中,以学校的计划为大的方向,选择正确的定位,使个体绩效计划与学校绩效目标保持良好的契合度,只有做到这一点,绩效计划对学校的管理工作才能具有推动力。首先学校在制定绩效计划时,充分考虑到学校自身的特点和目前的教学管理现状,以“职责清楚、制度健全、考核严格、效率提高”作为预定目标,需要印发《学校年度绩效管理计划方案》在教职工中传阅,促使教职工了解学校制定的目标,从而以此作为依据,保证个人计划能够与学校计划融合。另外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的成就是桃李满天下,然而成就一批批全面发展的学生靠的是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因此各学校的教职工在制定个人教学计划时,同年级的老师都是经过沟通交流后分析出本年级的教学工作特点,共同商量制定出合理并且有实际意义的计划。

二、绩效管理的执行

绩效计划或合同的制定是重要的,但是这仅仅只是一种文本约定,绩效计划的实现靠执行,只有切实去实践才能使计划变为现实,因此,计划执行环节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是计划的执行需要学校领导的支持作为前提,并且需要教职工从思想上重视,把绩效考评作为保障。各学校的党政领导要把绩效执行工作在干部职工会议上多次强调,并组织学校绩效考核工作小组,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顺利运转,这表明学校对绩效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另外,为了规范绩效执行工作,学校要特别建立绩效管理长效机制,并形成一套系统的有约束力的规章制度,经过几次修改和完善,教职工大会通过,学校考核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决定,并报县教育体育局批准后实施,对绩效执行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有效的规范作用,使绩效考核工作有章可循,按章办事,程序公开,客观公正。

三、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工作将对教师的日常工作及素质水平做出评价总结,是绩效管理的中心工作。同时,绩效评估还具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可以对影响教师工作绩效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具体的影响因素,例如态度问题、专业水平欠缺等方面。绩效评估是绩效诊断、绩效改善与发展的基础,以往教师绩效管理实践中的低效问题通常是与评估的缺陷联系在一起的。对教师的绩效考核主要分为:师德、能力、出勤、效绩等四个方面。对学校教辅、后勤人员的工作折算相应的工作量,主要考核其服务态度、履行岗位职责和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各学校的绩效管理工作最重视的环节就是绩效评估,为此应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公平客观地对教师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小组成员涉及学校自上到下各个部门,由校级领导班子到工会主席,再到部门负责人,最后还有一线教师代表,都具有资格参与评估工作。在评分环节中,考评办法可分成很多种,以之前建立的考核指标为标准,可采用自评、互评、学生评和考核小组集中考评相结合的办法,按照不同的比例计算得分,这样的结果相对客观,数据采集方式比较多样化,使数据能够有效地反应事实。根据这种方式得出结果后,全体教职工在公示阶段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工作绩效,找出影响绩效的因素,为今后的工作找到改进方向。

四、绩效的改善与发展

全文阅读

学校绩效管理的思考

一、学校绩效工资实施现状调查与分析

调查发现,教职工对于绩效工资的实施效果的评价并不高,只有13%的教师肯定“绩效工资的实施效果好、教师的积极性大大提高”,28%的教师认为“没什么效果,和以前差不多”,高达55%的教师感到“难以起到激励作用”,还有4%的教师认为“形成了新的平均主义”。在问到“绩效工资的实施是否有助于您最大限度激发自身的专业技能”时,42%的教师认为有一定程度的帮助,45%的教师认为很少,还有13%的教师认为从未有过。大多数教师认为绩效工资对效率的考虑仍然不够,影响了激励效果。4.绩效工资的考核体系调研主要从考核的指标、过程、主体、反馈和评价等几个方面入手,在考核指标上,现有学校考核最相关的指标是个人工作量、业绩(52%)和职称(36%),而教师认为应全面整体考核,教师对职称的选择比例只有12%,却增加了岗位责任(18%)和团队业绩(25%);在考核过程“公开公平”上,13%的教师和32%的教师认为很满意和满意,而45%的教师和10%的教师认为不满意和很不满意;在问到“你是否参与了学校绩效考核的制定、你提出的意见是否被采纳”时,90%以上的教师都认为参与了,而只有46%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意见受到了重视,还有54%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意见根本未引起重视;在考核主体上,85%的教师选择是校长、学校行政会或教研组负责人,只有15%的教师选择了自己;在考核反馈上,8%的教师认为“考核后,管理者对我提出了明确的建议并寄予期望”,31%的教师认为“管理者利用其他途径转达了意见”,55%的教师认为“划分了等级、管理者未发表任何意见”,6%的教师认为“没任何反馈”;在考核的评价上,教师认为当前学校绩效考核体系非常合理的占14%,合理的占25%,不太合理的占44%,不合理且急需改进的占17%。

二、目前学校绩效管理的主要问题

1.教师绩效观念问题

教师对学校绩效考核的低满意度和教师自身对绩效工资的认识偏差有关,很多教师简单地将实施绩效工资薪酬制度理解为普调工资,而与国家运用新的绩效工资薪酬制度、实施优绩优酬的出发点相背离,希望学校能够把学校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平均”地分配给每一位教师,说明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固守平均主义、大锅饭的思想认识。

2.学校岗位配置问题

岗位配置问题集中体现在学校课时配置和班主任岗位的聘任上,在实施绩效工资后,工作量的均衡将成为工作安排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一些能力差点的教师为了不减少收入,也会抢着去上课,而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此外,实行了绩效工资,班主任津贴有了大幅提升,班主任工作成为学校里的香饽饽,以前很多教师都不愿意做班主任,现在学校却面临着怎样选择和平衡班主任岗位的问题。

3.利益分配失衡问题

全文阅读

浅谈学校的绩效管理

编号:G40(2014)18-02-02

作者:易玲红

一、绩效管理的含义

绩效管理理论是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在上世纪 90 年代之前,绩效评价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有绝对统治地位,自阿姆斯拉尼提出绩效管理的理念之后,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已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在教师管理中已经引入绩效管理思想,按绩效管理的理念管理教师。所谓绩效管理是指在员工与管理者之间达成有关目标、标准和所需能力的协议,双方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使组织、群体与个人取得较好工作结果的管理过程。而绩效评价是指评价员工工作绩效的过程与方法。目前,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绩效评价也逐渐被绩效管理所替代。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最根本的不同在于,绩效管理更强调绩效目标制定与绩效目标实施过程中的绩效监控与绩效指导。但毫无疑问绩效评价在绩效管理中仍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在绩效管理理论的框架下,绩效目标由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商订,管理者在被管理者实施绩效任务的过程中负有监控指导被管理者的责任。在绩效评价结束以后,被评价者和评价者要对评价结果予以签字确认。所以,绩效管理尽可能地调动了被管理者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减少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绩效管理通常被分为以下三个环节:即绩效设定、绩效监控和绩效评定。

二、学校绩效管理现状

学样绩效管理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对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数量与质量的评价情况看,课时是评价教学工作量的主要依据,学生成绩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班级学生人数是评价班主任工作数量的主要依据,学生打分情况是评价班主任工作质量的主要依据。二是从对教师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评价结果的利用情况看,职称是影响教师收入的最主要因素,而职称晋升主要取决于业务水平和资历。这就是说,在教师收入构成中对实际绩效的考虑仍然不足。三是从制度制定程序上看,教师在学校评价制度制定中有所参与,但参与率并不高。另外,有的教师反映学校根据不同目的分别制定了考核方案,还有的教师反映学校有对绩效评价结果不理想的教师专门制定的业务指导制度。四是从管理工具的运用来看,教师对教师聘任制、绩效评价制和结构工资制这三个管理工具褒贬不一,总体上看褒大于贬,即聘任制、结构工资制和绩效评价制度对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促进作用要大于消极作用。教师更认同结构工资制、其次为绩效评价制度,最不认同教师聘任制。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三中 332000)

全文阅读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绩效管理中的绩效考核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而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从绩效考核的标准、指标等入手,对中等职业学校绩效考核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最终根据我国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岗位设置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办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绩效管理 教师 绩效考核办法

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员工工作的好坏、绩效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整体效率和效益,因此,掌握和提高教职员工的工作绩效水平是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职责,而强化和完善绩效管理系统是学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1.中等职业学校的绩效考核

根据我国人事部和各省市人事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定岗、定编、定员的实际情况,中等职业学校岗位设置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1]。

2.中等职业学校绩效考核的各项指标划分及权重分配

2.1中等职业学校绩效考核的各项指标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对教师一般包括德、能、勤、绩四方面考核内容(见表1)。

全文阅读

如何有效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绩效

引言: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绩效水准会极大地制约到高校办学成效,合理的绩效指标系统会是提高其学生管理工作绩效的根本。这篇文章将会采用调研解析、采访论证的方式构建学生管理工作绩效考核系统,而且应用层级解析法决定指标的权重,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绩效提升供应全新的思考方向。

学生管理工作绩效考评工作是学校学生工作的基础模块与内在需要。其特指经过合理的反馈,对学生管理进程与成效进行实事求是的解析,做好定性与量化的考评工作。当前,中国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考评仍处在起步时段,许多原理需要大家去探究、实施与反思,构建合理的学生管理工作绩效评定系统拥有重大的现实价值。

一、学生工作评价指标系统凸现的问题

1、评价要素主管筛选的任意性

学生管理工作考评要素设计的准则应当把高校的战略目的、学生工作机构的目的与学生工作人员本身发展相整合,综合现存的资源与背景条件来最终决定。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很多高校挑选的学生工作考评的要素非常片面,绩效考评要素仅由考评部门主观确定,而未有在调研与寻求学生工作干部观点的前提下来决定。而其任意性体现在指标设计未有应用合理的挑选方式,不够专业化。

2、指标设计的偏激化

在现实中,因为学生工作复杂、繁琐等特性,造成很多高等院校设计要素时表现出两项偏激化的趋向:第一是“涵盖全部”,第二是“什么也没有”。“涵盖全部”意指虽是可以完整地反映学生工作的绩效水准,然而太过繁杂,在比较紧张与太多考评人员的时候,增加了工作负荷。“什么也没有”因为其太过单一,虽是操作简单,然而反映的东西太过单薄。

3、指标设计不明确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