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校教育议论文

学校教育议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校会议邀请函正式版

学校里有很多学术研究会议,正式的会议邀请函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提供的学校会议邀请函正式版范文,欢迎阅读与参考。

学校会议邀请函(一)

您好!

诚挚邀请您参加20XX自然学校网络交流会!

20XX年,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与多方伙伴合作,启动了自然学校技术援助项目,旨在通过借鉴日本自然学校30年发展和积累起来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中国推动建设能促进当地居民参与、与地区发展密切相关的自然学校,并形成中国自然学校网络,使体验型自然教育、环境教育在全国各地得到发展。为此,我们从20XX年开始,每年秋季在国内组织面向全国自然教育从业者和热心者的自然学校网络交流会,搭建相互间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从成都到北京,从西双版纳到上海,得到了非常好的反馈。

目前在中国,我们看到很多组织和个人,都在为守护、传递自然的价值而努力,进行着富有意义的自然教育工作的开发和探索;同时,我们也看到来自艺术创作、农耕、民宿、社区、户外运动等不同领域和自然教育跨界合作的可能性。心怀对自然的美好情感和敬意,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中日公益伙伴与云南在地自然教育工作室、野性中国工作室携手,共同发起20XX自然学校网络交流会(大理),主题是和儿童教育、地方社区发展、生活方式(农耕等)相关的自然教育,面向对象主要包括大理和整个西南地区从事和关心社区、教育、农耕、环境等议题的政府、公众、NGO、企业等等。

9月2日-4日,欢迎您和我们相聚大理,进行这样关于跨界的深入交流与分享。在此诚挚邀请您的参加!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全文阅读

新世纪中国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理论研究之期刊论文文献综述

摘 要: 本文作者从中国知网上分别以“高校公共音乐教育”、“高校公共音乐课”、“大学生音乐教育”、“大学生音乐课”、“大学生素质教育”等检索词检索,筛查出符合2000―2006年高等学校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教育理论研究条件的论文共268篇进行梳理、分类、综述,将新世纪高校非音乐专业音乐教育论文理论研究的基本状况呈现出来,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和建议。

关键词: 中国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理论研究 期刊论文 文献综述

一、现状反思、宏观思考类(77篇)

此类论文部分是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于目前我国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开课情况、课程设置、教材情况、教学设施、教师状况、学生情况等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得出数据、表明现状,并对现状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意见和建议。如:许晖在《广州地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状调查研究》(《黄钟》,2002年第一期)一文中对广州地区五所高校的教务处和大学生发出1005份问卷,对这几所高校的学生学习动机与基础情况、课程设置与选课情况、师资队伍结构与质量情况、场地设备与投入情况等进行详细的调查统计,得出师资力量薄弱、硬件建设与投入不足等是制约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并针对调查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此外,部分论文从宏观上直接提出我国目前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个人的思考与建议。如刘苏宁、何静的《高校音乐审美教育初探》(《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10月)一文先谈高校音乐审美教育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而后在目前大学生音乐素质落后的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高校音乐审美教育提出自己的思考与建议。类似的文章还有刘瑞景、麦琼的《关于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理性思考》(《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年24卷第6期),周丽娟的《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发展与历史借鉴》(《洛阳大学学报》,2006年6月),等等。

二、功能、作用、意义、重要性、必要性类(37篇)

此类论文基本是以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功能、作用、意义、重要性、必要性等概念命题。有的根据目前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现状来谈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有的与素质教育结合论述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保证;有的则直接论述高校音乐教育的作用或是重要性。论述的途径各不相同,但文章内容基本都从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作用、智育作用、美育作用等方面来论述。如腾青的《音乐教育的功能与高校音乐教育》(《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第3期)一文首先论述音乐的德育、美育、智育、体育和娱乐功能,其次论述音乐教育功能在我国历史上的变化,最后论述音乐教育在高校发挥的作用。边洪燕的《浅谈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潍坊学院学报》2003年9月)一文提出高校音乐教育现状堪忧,教育体制和社会文化环境两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了音乐教育;表明音乐教育事业是推动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突破口,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对音乐教育在高校怎样开展提出建议。此外,还有宋永莉的《从学科渗透的角度看高校音乐教育的必要性》(《美与时代》,2004年6月下)等文章。

三、音乐教学类(149篇)

1.音乐欣赏课或音乐欣赏教学类(76篇)。此类论文围绕高校公共音乐欣赏课进行探讨,大部分从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重要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对欣赏课的思考与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如郭立红的《高校〈音乐艺术欣赏〉课探析》(《人民音乐》,2001年2月)一文在分析了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的基础现状和原因的基础上,论述了音乐欣赏课的内容应该注重“民族性”、“代表性”、“循序渐进性”;音乐教师应采用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大量储备音乐知识、更新教学模式等方法提高音乐欣赏课的质量。此类比较优秀的论文还有还有谢立荣的《谈大学生音乐欣赏课CAI课件的制作》(《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第6期),周方跃的《大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理性认识与审美评价》(《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3月),许琳的《大学音乐艺术欣赏教育中的多学科渗透》(《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7月),宋比多《音乐专业与非音乐专业〈音乐欣赏课〉异同初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生报》,2005年第4期)等。

全文阅读

第二届全国基于网络的教师实践社区COP学术研讨会“教师专业学习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

会议及征文通知(2011年10月18-21日,成都)

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是近年来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中心议题之一。教师专业学习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信息技术工具的出现,教师专业学习的形式、方法、模式等等都在发生着显著变化。首都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重点实验室和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定于2011年10月18日.21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第二届全国基于网络的教师实践社区COP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的主题为“教师专业学习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会议旨在汇聚全国各地学者、教育工作者、一线教师及校长,分享有关教师专业学习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的创新。

本次会议将设置真实生动的“现场研究课”、“专家报告”、“教师沙龙”、“校长论坛”和“圆桌会议”等多种高互动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我们诚挚地邀请全国各地的学者、教师培训机构与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工作者、中小学教师及校长参加会议。本次会议规模约为300人。主办单位:首都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承办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协办单位:深圳市巨龙科教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会议日期:2011年10月18日报到,19日.20日开会,21日

为教育考察

会议地点: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

会务费:700元,大会统一安排食宿,食宿费自理。

会议网站:省略/colo/

全文阅读

教学研讨会邀请函格式范文

教学研讨会对于制定政策、发展战略、方法措施都有巨大作用。以下是公文站小编整理的关于教学研讨会邀请函格式范文。欢迎大家参考!

教学研讨会邀请函格式范文(一)

尊敬的领导:

教育国际化双语教学双语教师全国学术研讨会,将聚焦于双语教学和双语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前沿问题,从宽广的视野和前瞻性的角度来审视双语教学和双语教师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社会变革的关系,探讨社会变革背景下双语教学和双语教师教育的新理论、新制度、新模式、新方法,为国内外双语教学和双语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者、实践者、决策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为中国双语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言献策。

第四届全国双语教学研讨会将于20XX年7月6日-8日在长春师范学院举行,会议欢迎并邀请国内外从事双语教学和双语教师教育研究、管理、培养培训工作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教育管理人员、国际学校和中小学校长、教师,以及所有对此次会议感兴趣的人士出席。

诚邀您届时莅临指导。具体安排如下:

【主办单位】长春师范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双语教育研究中心;上海市教委双语教学指导工作小组

【大会主题】教育国际化双语教学双语教师

全文阅读

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析

摘要:1998年5月,教育部从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经济学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长远利益出发,在原有84个“理科基地”、51个“文科基地”和45个“工科基地”的基础上,根据“扶强保重,合理布局”的原则,在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大学、辽宁大学建立了13个“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简称“经济学基地”或“基地”)。经过12年的建设,13个基地在经济学教育教学改革和理论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基地”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每年召开一次建设工作会议并同时召开学生学术研讨会,2009年会议由辽宁大学承办,本文对会议的基本情况进行总结。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 经济学基地 理论经济学人才

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承办的“全国高校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工作会议暨2009年(第八届)学生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10月10日在辽宁大学蒲河校区召开。教指委副主任委员、辽宁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程伟教授,教指委委员、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刘灿教授以及全国13所“基地”负责人和学生优秀论文获得者代表共6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开幕式由辽宁大学副校长徐平教授主持。辽宁大学校长程伟教授首先致欢迎辞。他首先代表学校党政领导和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和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程伟教授指出,建设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是教育部从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基础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对推动理论经济学学科建设、“211工程”建设和“985工程”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辽宁大学的情况看,经济学科一直是全校的龙头学科,“基地”建设11年来,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发挥了明显的示范和带动效应,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堪称全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典范。他衷心希望各位专家能够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基地”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为辽大的学科建设和“基地”建设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指导。

刘灿教授代表“教指委”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阐述了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和主要议题,介绍了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的进展情况,全面总结了“基地”建设取得的优异成绩,同时向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对此次会议召开所做的工作表示感谢,希望这次会议能够取得圆满成功。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林木西教授作为“基地”院校负责人代表,从“基地”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时期“基地”建设面临的主要任务和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等三个方面做了系统性发言。

开幕式结束后,“基地”建设工作会议和学生优秀论文研讨会在上午第二节和下午同时进行。建设工作会议分别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刘文昕教授、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永秀教授和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俊江教授、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建建教授共同主持,与会十三所“基地”院校代表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分别介绍了各自学校的具体做法和经验,对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设。

在讨论中,吉林大学吴宇晖教授认为,各基地应加强联合、互相支持,建议进一步提炼基地以往建设经验并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如跨学科培养、与法学、数学等学科的联系等,还要注重培养和引进人才,希望各基地特别是一流学校积极接收基地学生。

全文阅读

当今音乐教育研究的新趋势

11中国广州第二届音乐教育哲学学术研讨会暨传统音乐教育高端论坛”于2011年11月11日至12日在广州大学召开。会议由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主办,来自海内外的63所院校、音乐类核心刊物编辑部及研究机构的130多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本次研讨会收到论文60余篇,论题涉及音乐教育哲学、传统音乐教育和其他研究论域。

音乐教育哲学问题是当今国际音乐教育学术界探讨的热点问题。继2009年11月在广州大学举办的首届音乐教育哲学学术研讨会之后,我国音乐教育哲学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本次会议除了延续关于音乐教育哲学的讨论,还提出了“传统音乐教育”这一近年我国音乐教育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论题;对于这一问题的讨论既是进行传统音乐教育研究的基础,也是探索传统音乐文化当代传承的路径。将音乐教育哲学与传统音乐教育结合进行探讨,是大会主办者探索本土音乐文化教育模式的有益尝试。

两天的会议议程包括:专家主旨发言、圆桌会议、博士论坛、研究生论坛四项内容。会议讨论的主题包括:

一、当今世界音乐教育哲学的发展趋势

在全球化为背景的多元社会环境下,中国的音乐教育者应该怎样看待音乐教育所具有的新的意义?美国密歇根大学音乐教育系主任玛丽・麦卡锡(Marie McCarthy)教授为与会者介绍了国外音乐教育哲学的发展趋势,在其主旨报告《变迁世界中的音乐教育哲学:新视野与未来发展的方向》中麦卡锡回顾了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审美音乐教育哲学与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的发展历程,指出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音乐教育哲学成为音乐教育的宣传、政策的主要知识来源。音乐教育哲学的研究基础已经得到扩展,一些学者开始从多元学科来寻找理论的支持,这些理论包括了心理学、女性主义、音乐人类学、社会学、文化研究以及流行音乐的研究。针对这种新的研究趋势,麦卡锡提出当今音乐教育哲学要研究的五个问题:(1)音乐教育者怎样理解音乐的意义?(2)“认知”音乐意味着什么?(3)今天学校中的音乐教育是如何被重视、被宣传、被倡导的?它们的基础是什么?(4)全球化背景下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到底是“谁”的音乐?(5)从伦理的角度来思考,到底什么样的音乐教育才是“好的”音乐教育?以此提醒当代音乐教育者将他们听赏和看待音乐的方式重新概念化并考虑音乐存在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复杂性。麦卡锡所介绍的国外音乐教育哲学的新趋势对于发展中的中国音乐教育无疑具有启示的意义。

二、音乐教育哲学的理论研究与探索

音乐教育哲学作为本研讨会的主旨议题之一,是本次会议讨论的重点。参会代表们从音乐教育哲学的内涵和外延,对基于中国音乐教育实际情况的音乐教育哲学研究做了深刻的分析。

哲学是人类对世界理论化、系统化认识的总结,是特定社会和历史中的产物。西方的音乐教育哲学与中国传统的“乐教”哲学的关系何在?中国传统“乐教”哲学对于今天的音乐教育有何启示意义?如何在音乐教育实践中贯通中西?这些问题正是探索本土音乐教育模式的关键,也是本次会议的目的所在。管建华《音乐文化哲学与音乐教育哲学思想》一文以社会文化哲学、民族文化哲学、历史文化哲学为基础来探讨音乐文化哲学与音乐教育哲学的关系;该文尝试汇通中西哲学,提出建立中国文化哲学为基础的中国音乐教育哲学思想。周凯模《中土“乐教”哲学与民间音乐传承》提出中国自古就有基于中土宇宙论的乐教哲学体制,在近代引进西方教育分科体制后,中土“通才式”的教育体制断裂,中土优秀的乐教思想被忘却。而在民间“乐教”思想中,却依然坚守着中土“天人合一”的哲学精髓,是对古代优秀乐教思想的延续,因此对于中国民间乐教传统的丰富资源的调查研究任重道远。代百生《音乐美育:中国音乐教育思想的发展主线》中认为以“美育”为发展主线的中国音乐教育思想既源于德国古典哲学“审美”与“美育”观念的吸收,也体现了中国儒家礼乐思想的文化传统的影响。提出正确认识音乐美育的内涵,将有助于建立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哲学理论。

全文阅读

谈国内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

11中国广州第二届音乐教育哲学学术研讨会暨传统音乐教育高端论坛”于2011年11月11日至12日在广州大学召开。会议由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主办,来自海内外的63所院校、音乐类核心刊物编辑部及研究机构的130多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本次研讨会收到论文60余篇,论题涉及音乐教育哲学、传统音乐教育和其他研究论域。音乐教育哲学问题是当今国际音乐教育学术界探讨的热点问题。继2009年11月在广州大学举办的首届音乐教育哲学学术研讨会之后,我国音乐教育哲学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本次会议除了延续关于音乐教育哲学的讨论,还提出了“传统音乐教育”这一近年我国音乐教育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论题;对于这一问题的讨论既是进行传统音乐教育研究的基础,也是探索传统音乐文化当代传承的路径。将音乐教育哲学与传统音乐教育结合进行探讨,是大会主办者探索本土音乐文化教育模式的有益尝试。两天的会议议程包括:专家主旨发言、圆桌会议、博士论坛、研究生论坛四项内容。会议讨论的主题包括: 一、当今世界音乐教育哲学的发展趋势 在全球化为背景的多元社会环境下,中国的音乐教育者应该怎样看待音乐教育所具有的新的意义?美国密歇根大学音乐教育系主任玛丽•麦卡锡(MarieMc-Carthy)教授为与会者介绍了国外音乐教育哲学的发展趋势,在其主旨报告《变迁世界中的音乐教育哲学:新视野与未来发展的方向》中麦卡锡回顾了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审美音乐教育哲学与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的发展历程,指出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音乐教育哲学成为音乐教育的宣传、政策的主要知识来源。音乐教育哲学的研究基础已经得到扩展,一些学者开始从多元学科来寻找理论的支持,这些理论包括了心理学、女性主义、音乐人类学、社会学、文化研究以及流行音乐的研究。针对这种新的研究趋势,麦卡锡提出当今音乐教育哲学要研究的五个问题:(1)音乐教育者怎样理解音乐的意义?(2)“认知”音乐意味着什么?(3)今天学校中的音乐教育是如何被重视、被宣传、被倡导的?它们的基础是什么?(4)全球化背景下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到底是“谁”的音乐?(5)从伦理的角度来思考,到底什么样的音乐教育才是“好的”音乐教育?以此提醒当代音乐教育者将他们听赏和看待音乐的方式重新概念化并考虑音乐存在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复杂性。麦卡锡所介绍的国外音乐教育哲学的新趋势对于发展中的中国音乐教育无疑具有启示的意义。 二、音乐教育哲学的理论研究与探索 音乐教育哲学作为本研讨会的主旨议题之一,是本次会议讨论的重点。参会代表们从音乐教育哲学的内涵和外延,对基于中国音乐教育实际情况的音乐教育哲学研究做了深刻的分析。 音教园地Education哲学是人类对世界理论化、系统化认识的总结,是特定社会和历史中的产物。西方的音乐教育哲学与中国传统的“乐教”哲学的关系何在?中国传统“乐教”哲学对于今天的音乐教育有何启示意义?如何在音乐教育实践中贯通中西?这些问题正是探索本土音乐教育模式的关键,也是本次会议的目的所在。管建华《音乐文化哲学与音乐教育哲学思想》一文以社会文化哲学、民族文化哲学、历史文化哲学为基础来探讨音乐文化哲学与音乐教育哲学的关系;该文尝试汇通中西哲学,提出建立中国文化哲学为基础的中国音乐教育哲学思想。周凯模《中土“乐教”哲学与民间音乐传承》提出中国自古就有基于中土宇宙论的乐教哲学体制,在近代引进西方教育分科体制后,中土“通才式”的教育体制断裂,中土优秀的乐教思想被忘却。而在民间“乐教”思想中,却依然坚守着中土“天人合一”的哲学精髓,是对古代优秀乐教思想的延续,因此对于中国民间乐教传统的丰富资源的调查研究任重道远。代百生《音乐美育:中国音乐教育思想的发展主线》中认为以“美育”为发展主线的中国音乐教育思想既源于德国古典哲学“审美”与“美育”观念的吸收,也体现了中国儒家礼乐思想的文化传统的影响。提出正确认识音乐美育的内涵,将有助于建立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哲学理论。 在该论题中,“审美”和“实践”音乐教育哲学思想与中国音乐教育实践的关系尤其受关注。覃江梅《当代音乐教育哲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邓兰《实践还是审美———“二元对立”批判范式下中国音乐教育的困惑》、王州《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程基本理念》、刘倩男《“审美”与“实践”音乐教育哲学思想对我国音乐教育的现实指向》等文章,都以中国音乐教育实践为现实背景,对当代音乐教育哲学研究中“审美”和“实践”两种范式的基本问题进行了讨论。 此外,从哲学层面进行理论研究的还有张业茂《“音乐教育”的语形、语义与语用———对“音乐教育”的语言分析》、朱玉江《从交往理论看音乐教育实践哲学》、韩忠岭《两种哲学视阈下音乐教育的哲学诉求》、柳良《对美国当代音乐教育哲学观念的若干思考》、姬晨《兼容并蓄•相得益彰———从课标修订管窥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哲学观》等文,这些探讨对中国音乐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无疑具有积极的参考作用。 三、传统音乐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代表们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分别从学校音乐教育和民间音乐传承两个层面展开,讨论了学校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教育的现状以及传统音乐民间活态传承的方式等问题。 学校作为专门、系统的教育机构,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传统音乐教育是传承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认同的重要手段。当下学校中的传统音乐教育处于何种地位?如何推进传统音乐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实践?本次会议的代表们分别就不同层次学校音乐教育与传统音乐教育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樊祖荫《音乐艺术院校传统音乐教育的现状及思考》提出了当前音乐院校传统音乐教育的现状为重视与衰减并存。提出今后应重点加强本科阶段的传统音乐学习,同时各院校应展开与传统音乐教育相关的学术活动,营造浓郁的传统音乐教育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的感情与学习兴趣,把传统音乐教育从技能、音乐理论的学习提升到文化的层面。谢嘉幸《传统音乐教育———从理论思考到实践探索》以自己亲身的实践与研究“教学生唱自己家乡的歌”为例,提出建立以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为基础的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既有助于全球化背景下音乐多样化的保护与开发,又有助于传统音乐文化的理论研究转化为学校教学资源,同时有助于沟通多种类型的音乐教育。陈雅先《校园文化生态与岭南传统音乐的高校传承》提出营造良好的高校校园文化生态对于岭南传统音乐在高校传承的重要性在于:调节、维持高校音乐活动主体的群际关系,促进校园岭南传统音乐活动正常开展,并提出营造校园文化生态的具体途径。刘瑾《对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中民族性与国际性关系的梳理与思考》认为学校音乐教育中的民族性与国际性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非此即彼、相互拒斥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支撑、互为依存的关系;只有尊重民族和文化的个性与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交往,才能生成国际性。#p#分页标题#e# 另一方面,教育作为传承的手段,是延续地方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载体。如何推进传统音乐的活态传承?并在音乐教育中延续民族精神?围绕民间音乐传承主体在地方文化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以及民间音乐传承的方式对于当代音乐教育的启示,代表们各抒己见。 马达《民间学术团体在岭南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及意义———以广东省大埔县广东汉乐研究会为例》论述了大埔县广东汉乐研究会在当地广东汉乐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及意义,并以实地田野工作考察资料的论证,指出在当今市场经济时期发挥民间学术团体的作用是保护和传承岭南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策略之一。郭大烈、黄琳娜《利用儿歌民谣教学传承纳西族语言文化》论述了面对纳西族语言和传统东巴文化面临消亡危机,自1999年以来,两位作者在家乡古城丽江创办东巴文化传习所的经历,他们用自己的租屋建盖传习所校舍,利用纳西族传统儿歌、民谣在小学里进行传承民族语言文化的教学,传承优秀东巴文化,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张天彤《民间传统音乐传承模式研究———以少数民族民间传统音乐传承为例》根据其多年来的田野工作实践,总结出5种民间传统音乐传承渠道、两种民间传统音乐传承方式、4种民间音乐传承人。 此类的文章还有袁静静《文化转型下潮州大锣鼓的变迁与发展———潮州大锣鼓的田野考察与分析》、曾璐莹《大埔广东汉乐的活态存在与传承中的文化自觉》、焦皓华《广东汉乐声音景观评价与大埔汉乐文化区域的形成》、邹雪姣《景观生态学视野下的潮州大锣鼓声音景观研究》等。 四、从不同视角关注中国音乐教育与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现状 除以上论题,参会代表还从不同视角对中国音乐教育与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现状与问题给予关注。如李岩《淬本而新———文化退潮现象研究》中,从近代史研究的视角,深入剖析了近代诸方家如康有为、梁启超、曾志忞、李叔同、沈心工、王光祈等人与此相关的音乐言行,提出这些人物的所谓“落后言行”对于我们认识历史的重要性。潘妍娜《建国初期至“”前(1949—1966)潮州大锣鼓的发展与变迁》从历史人类学的视角以潮州市民间乐团为个案,叙述了潮州大锣鼓在建国初期的发展与变迁。仲立斌《广州粤剧传承与现状调查———以城市民族音乐学的视角》通过城市民族音乐学的视角,对生长在广州这一特殊社会文化语境城市中的传统乐种粤剧进行了考察。柳进军《在田野与乐谱间踱步》以一位作曲家的视角,讲述了其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改编与创作的心路历程。 此次会议对于音乐教育哲学和传统音乐教育问题的探讨,有益于我国音乐教育研究的健康发展。在音乐教育哲学研究方面,能够客观地关照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历史和当今音乐教育的现状,批判性地思考西方各音乐教育哲学流派,同时对建立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哲学理论进行了思考。在传统音乐教育研究方面,对从社会渠道的传承到学校渠道的传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大量的田野工作,归纳总结出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方法,同时从理论层面对传统音乐教育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进行了思考和论证。 本次研讨会意义深远,相信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将会促进我国音乐教育哲学和传统音乐教育及其相关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全文阅读

台湾公办大学校长选拔机制探究

摘 要:1992年,台湾大学率先打破教育主管部门统管校长任命事务的局面,开启了台湾地区推选校长的先河。之后,台湾地区的其他大学陆续效仿,推行大学自主择聘校长的遴选方式。由此,台湾地区的大学教育行政体系由政府集权转向大学自主。这是台湾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重要变革,为台湾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台湾公办大学;校长选拔机制;台湾师范大学

一、背景分析

1992年以前,台湾地区的公立大学(军事院校除外),一般由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直接管理,其校长由教育主管部门直接聘任。而且,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大学,均要严格遵守教育主管部门制定、颁布的大学管理相关规定。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台湾地区走上教育先行、依法治教的教育现代化道路,促进了台湾高等学校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使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始终保持着一定的秩序性。但是, “事必躬亲”式的管理往往会导致学校自的丧失。1987年,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界开始对这种集权管理的办学体制予以抨击。

1992年,台湾大学率先打破教育主管部门统管校长任命事务的局面,自行推选校长。此后,台湾师范大学、台湾“清华大学”等陆续效仿,自行举办选聘校长的活动。在各大学自主选聘校长活动的推动下,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于1993年12月7日修订了大学管理办法的相关条文,并于1994年1月5日公布实施。修订后的大学管理办法赋予各大学充足的自治权,允许各高校逐步向宏观调控下的自主办学方向发展。自此,台湾地区的大学教育行政体系由政府集权转向大学自主。这一台湾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举措,为台湾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遴选程序

下文将以台湾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台师大)2003年第11任校长遴选为例,剖析台湾地区大学校长的遴选程序。

(一)成立校长遴选委员会

全文阅读

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为贯彻落实全国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精神,2008年9月27日,省委宣传部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西安联合召开全省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省委副书记、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王侠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作了总结讲话。省委办公厅、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和全省各高校党委书记及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与会同志对王侠同志的讲话和会议文件进行了认真学习和热烈讨论。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安财经学院、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西安外事学院等7所高校作了交流发言。这次会议规格高、规模大,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求真务实,必将对我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重要影响。

会上,王侠要求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效果,使这门课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

王侠在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我省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取得的成效后说,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在全党全面展开。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不仅是推动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强大思想武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怎样培养接班人的重任,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是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大学教育全过程,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和遇到的现实问题,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王侠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关键要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吸引力。一是深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的认识,坚持理想信念,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修养、品行和人格教育并重,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二是充实教学内容,强化学科建设,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创新,结合我国、我省改革开放实践,结合各高校和大学生思想实际,发挥我省厚重文化积淀和丰富革命传统教育资源优势,不断完善和充实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组织教学活动,积极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方法,广泛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信息化,切实增强教学效果。三是狠抓教师队伍建设,配齐配足专职教师,切实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加强教科组织机构建设,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保障和支撑。四是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特点,改进考核办法,完善激励机制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注重教师教学能力和实绩考核,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王侠强调,建设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在院校,关键在领导。各有关部门、各高校要把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强化指导,创造条件,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长足发展。要紧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深入研究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班主任和辅导员队伍以及其他专业课教师队伍要相互支持,形成合力,构建全员育人的新格局。

杨希文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全省高校要认真学习全国会议精神和王侠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要以全国和全省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从思想认识上抓落实。以组织机构和学科建设为抓手,从队伍建设抓落实;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从强化教学手段上抓落实;以形成整体合力为保证,从政策支持上抓落实。

全文阅读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中国学术会议在线

编者按: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是以促进中国高等学校科技发展为目的的教育部直属事业机构。中心除了承担高校有关科研基金、科研成果、科技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科技产业、技术市场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外,还将为教育部在高等学校科技政策方面提供咨询和建议。本刊特介绍该中心的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和中国学术会议在线,以方便在外留学人员查找。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的网址:www.cutech.省略

有去处――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是经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针对科研人员普遍反映的困难,学术交流渠道窄,不利于科研成果快速、高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创建的科技论文网站。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破传统出版物的概念,免去传统的评审、修改、编辑,印刷等程序,给科研人员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提供及时发表成果和新观点的有效渠道,从而使新成果得到及时推广,科研创新思想得到及时交流。

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只要作者所投论文遵守国家相关法律,为学术范围内的讨论,有一定学术水平,且符合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基本投稿要求,可在一周内发表。专业领域按自然科学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分为39类。

论文仅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观点。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所的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可为在本网站的作者提供该时间的证明,并允许作者同时向其它专业学术刊物投稿,以使科研人员新颖的学术观点、创新思想和技术成果能够尽快对外,并保护原创作者的知识产权。

了解会议动态不难――中国学术会议在线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