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穴位养生

穴位养生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穴位养生方

给皮“吃药”的养生治病方法药物通过穴位进入经络、脏腑发挥药理作用,能够对全身进行调节,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贴敷的方法由来已久,历代医家都极其重视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变胃肠吃药为皮“吃药”,不会损伤脾胃,不会增加脾胃负担,副作用很小,特别适合体质虚弱的老人、小孩。

穴位贴敷也是特别值得大家了解的一种防病、治病的方法。给穴位“吃药”的治病方法很多人都贴过膏药,什么活血止痛膏、筋骨贴、狗皮膏药,即使没用过,也应该听说过。市面上的膏药,大多是祛风湿、活血止痛的,贴的部位也多是病患部位。像关节疼痛的地方、跌打损伤的地方等,这跟穴位贴敷既相似,又有一定的区别。我所说的穴位贴敷,主要是把做好的药膏贴或敷在穴位上,对穴位进行刺激,比如三伏贴、脐疗。因为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能够运行气血,调节阴阳,濡养筋骨关节,所以药物通过穴位进入经络、脏腑发挥药理作用,能够对全身进行调节,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内病外治”这个词大家应该听说过,主要说的是中药。人生病了需要吃药,把中药吃进肚子里治病,是“中药内治”,是让肠胃吸收药物成分治病。外治呢,恰恰相反,是让皮“吃药”,让药物通过皮的吸收、渗透进入体内,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穴位贴敷主要是把药物贴敷在穴位上,所以它是内病外治的―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帛书》到避孕药贴贴敷的方法由来已久,历代医家都极其重视贴敷疗法。近年来专家学者们对穴位贴敷进行了深^研究,发现它不仅在治疗常见疾病上有独特的优势,还可以治疗哮喘、气管炎、肝硬化、冠心病、高血压以及其他疑难病种。

研究发现,穴位贴敷本身就能够通过温热刺激、机械物理刺激加速血液循环。如果再加上具有活血化瘀功能的药物,改善血液循环的功能就更强。

人们很聪明,把穴位贴敷与现代科学结合,创造了很多新的贴敷方式。比如艾灸,它的原理就是利用温热刺激穴位,从而达到调整身体功能的目的。在家自己用艾条灸穴位,有些人觉得麻烦。怎么办呢?人们就用穴位贴敷的方法,把药贴上加入化学发热剂,贴到穴位E后,不用管它,自然发热,又舒服又方便,还能起到艾灸的效果。

全文阅读

经络穴位养生法

经络穴位养生法是运用针刺、艾灸、按摩等方法,刺激经络、穴位,以激发精气,达到调和气血、旺盛代谢、通利经络、增进人体健康等目的的一种养生方法。现选择一些易于掌握且安全有效的方法加以介绍。

1自我点穴

头部点穴

点按风府穴:双掌掌根贴于耳后,双手中指弯曲以指尖点按头后正中线的风府穴约1分钟,力量适中。风府为督脉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颈疼痛,预防中风。

点百会、四神聪:双掌掌根贴于头的两侧,然后以双手中指指腹依次点按头顶百会穴及四神聪穴,约1~3分钟,力量适中。百会为督脉穴,四神聪为外经奇穴,头为诸阳之会,常点按此二穴,可防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脱肛、阴挺等症。

点印堂:以双手中指指尖点按双眉中间印堂穴,约1分钟。印堂为经外奇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前额头痛、鼻衄、鼻渊等证。

点太阳: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太阳穴,点法和揉法结合,约1分钟。太阳为经外奇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痛、目疾诸证。

点人中:以左手中指指腹按人中穴。人中又称水沟,为督脉穴,点按此穴可醒脑提神,用于神志昏迷、惊风与腰脊强痛等证。

全文阅读

春季穴位养生

春三月是肝胆相照,百病不扰的季节,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在人体十四正经中是最为重要的两条经络。

胆经为多气少血之经,肝经为少气多血之经,分别应于子时(23:00-1:00)、丑时(1:00-3:00),而这两个时辰正合于西医的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因而,春季三月养生的穴位重点以这两条经络上的穴位为主。

(一)肝经有病就会出现以下问题:

腰痛不能伸,面色晦暗,咽干,胸部感觉被东西堵住一样,腹泻,呕吐,遗尿或尿不出,疝气或胸腹部两胁肋疼痛。

(二)胆经有病就会出现以下问题:

口苦,喜欢唉声叹气,心胁痛不能转身,脸像蒙了一层薄薄的灰尘,皮肤无光泽,脚面外侧发热,头痛,腮痛,脖子下锁骨窝中肿痛,腋窝肿,出汗大寒颤,胸胁肋、大腿外侧、膝和小腿外侧、外踝前及各关节疼痛,足小趾、次趾不能活动。

(三)肝胆相照,百病不扰,据资料显示40岁以上的人群差不多都存在以下肝胆经严重的毛病:

1.腰腿痛,落枕,睡觉时腿老抽筋,夜里经常痛醒,白天没有进行过量运动也这样。

全文阅读

按摩穴位巧养生

1.按摩耳穴做“全身操”

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朵上分布着密密麻麻的耳穴,全身器官组织在这里都有特定的反射区。人体各器官有病变时,往往会在耳郭某一个部位出现痛敏感、皮肤变形、变色、电特性改变等反应。每日给耳朵做做按摩,相当于给全身做按摩。

耳穴在耳郭上的分布就好像一个在子宫内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及下肢朝上,胸腹部及主躯干在中间。具体就是,与头面部相对应的穴位在耳垂部位,与上肢相对应的穴位在耳舟(耳轮里面凹陷的部位),与下肢和躯干相对应的穴位在对耳轮(耳朵最外部弯折的部分),与内脏相对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耳孔上面稍平坦区)。

(1)耳部常规保健按摩

手摩耳轮:双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轮上下往返推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此法有健脑、强肾、聪耳、明目之功,可防治阳痿、尿频、便秘、腰腿痛、颈椎病、心慌、胸闷、头痛、头昏等症状。

提拉耳屏、耳垂:双手食指放在耳屏内后侧,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为限,每次3~5分钟。此法可缓解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症状。

提拉耳尖:用双手拇、食指夹捏耳郭尖端,向上提揪、揉、捏、摩擦15—20次,使局部发热发红。此法有镇静、止痛、清脑明目、退热、抗过敏、养肾等功效,可防治高血压、失眠、咽喉炎和皮肤病。

(2)耳穴按摩治疗几种常见病

全文阅读

“穴位养生”没那么简单

近年流行起来的养生热中,穴位养生可以说是仅次于食疗养生的广受老百姓欢迎和接受的内容,许多电视养生栏目、报刊健康版块不时地会教给老百姓一两个保健的中医穴位,引得人们纷纷效仿,没事儿就这儿按按那儿按按。应该说,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很多人对穴位养生并没有科学的认识,比如,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取穴方法各异,坚持时间长短不一样,所以效果也就不同,但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对穴位养生的期望值不能太高,对于不是中医大夫的百姓而言,穴位养生毕竟只是平时保健或辅助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而已,并没有那么神奇。

其实,穴位养生并不是人人都能掌握的,也不是每个人的疗效都好,需正确对待。

取准穴位不容易

每个穴位都有一定的位置,取准穴位是穴位养生的基础,穴位养生疗效的好坏与取穴的准确与否密切相关。临床上,一般有三种取穴方法(即寻找穴位位置的方法)。

一种叫“人体体表标志取穴法”,就是依据人体表面特征部位作为标志,用来选取穴位的方法,如五官、毛发、脐窝、骨骼突起及孔隙、肌肉隆起等。

一种叫“骨度分寸法”,这是最精确的取穴方法,就是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比例折算尺寸作为定穴标准的方法,比如腕横纹至肘横纹作十二寸,也就是把这段距离划成十二个等分,取穴就以此为标准。

还有一种方法叫“手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本人手指为尺寸标准来取穴的定位方法。有中指同身寸,即以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一寸,可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有拇指同身寸,即以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一寸,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有横指同身寸,即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手指同身寸法一般应用于较短距离的测量,较长距离的地方还是用尺子量比较准确。

由此可见,取准穴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电视、书本上面的穴位图都是给懂医学知识的人看的,不是学医的人通过这个在自己身体上取穴,往往都找不准。即使是学中医的,如果长久没做针灸医生,取穴也不一定准。

全文阅读

经络穴位养生智慧5

李智 中医学硕士,现任西苑医院中医针灸特色门诊主治医师,北京老年病学会委员。她擅长利用传统中医学方法,治疗神经系统的各种疾病。长期从事中医外语的临床授课及临床带教任务。曾在北京电视台《养生堂》栏目讲养生之道。她以深厚的国学素养、广博的中医理论及实践知识为您铺就健康之路,与渴求养生知识的中老年读者一起共话养生之道,共习养生之术。

――慢性鼻炎

古诗中很喜欢歌颂月亮,却不知道星星也一样很美丽。如果大家见过夏天的郊区的夜空,就会发现,群星闪耀的夜空绝对不逊色于月朗星稀的夜晚。而且,一样把大地照耀得如同白昼,非常漂亮。我们的上星穴就是这样一个高高在上、默默无闻地照耀着人体的穴位。

上,既代表头部,也有上升的意思,星则是指精,也就是万事万物当中最优秀的那一个,正所谓“万物之精,上为列星”。 这里也代表是阳精聚集的地方。这个穴高居头部,光芒四射,所以,又被称为明堂、神堂。大家可以想一下,当我们为某一个问题苦苦思索的时候,是不是会习惯性地托腮上视,这就是人体下意识地与头脑结合,更清晰地思考问题。人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思想是很迷茫的,犹如黑夜,而上星穴则如黑夜里的一盏明灯,指点我们前进的方向。所以,当我们感到头晕目眩,上焦阴沉的时候,都可以通过刺激上星穴来调理。

这个穴还有一个作用很显著,那就是治疗慢性鼻炎。中医说,鼻通天气,简单地理解就是,人体呼气和吸气都是取之天、还之天,而鼻子是一个很重要的呼吸器官,所以说鼻通天气。具体的做法:每次按摩50次,每天三次,效果良好。

上焦

中医将人体分成上、中、下三焦,横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至肚脐为中焦,包括脾、胃;肚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肝、肾、大肠、小肠、膀胱。

上焦位于上部,主要功能是输布水谷精气,温养肌肤、骨节,调节全身。

全文阅读

经络穴位养生智慧(14)

手阳明大肠经:保护胳膊的排泄大脉

大肠经从食指起,沿着食指进入手掌,然后从胳膊进入肩膀,下至锁骨处,贯穿于整个胳膊。经络最讲究通,不通则痛。而阳明经是多气多血的经络,气血的生成有赖于排泄功能的正常发挥,人体的垃圾不能正常排出去,气血进不来,就会产生酸、胀、麻、痛等感觉,这时候,大肠经上的穴位就是蓄势待发的功臣。

二 间、三 间、合 谷――疼痛时都可以点一点的“万金油”

穴位一点通:

握拳的时候,食指根部,突起的骨头,往食指方向就是二间,往手背处就是三间,合谷就是将食指和大拇指并起来,有一块突起的肌肉,最高点处就是。

将拇指和食指并到一起,会有一块隆起的肌肉,最高的地方就是合谷。合是汇聚,谷就是指山谷,意味着这个穴在山谷之间。合谷穴所在之处正是我们的虎口,虎口就像山谷一样,所以取名。

二间和三间分别在它的下方,是大肠经的第二、第三个穴位,所以以二、三来命名。它们的别名也是谷,二间别名间谷,三间别名小谷,两个穴都次于合谷,但都与合谷相会合,合也有相合、会合的意思。这两个穴的作用也同于合谷。就像一条山脉的几个主峰一样,依次排开,形异景却同,治疗的疾病是一样的。

合谷穴是四总穴之一,虽说是“面口合谷收”,但实际上它的作用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就好像万金油一样,哪里都可以派得上用场,因为用处太大了,反而使人们不知道该在哪里用它。

全文阅读

经络穴位养生智慧(1)

腰阳关――急性坐骨神经痛

在说腰阳关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两句诗,叫做:“劝一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相信大家都听过,这里的阳关在甘肃,是古代中原通往西域的门户,军事地位极其重要。因为位于南边,所以称之为阳关,与之相对的还有一重要的关隘叫玉门关,玉门关原本叫阴关,与阳关一北一南遥相对应,后来为了好听,改称玉门关,两道关隘一起扼守着河西走廊的咽喉要道。

在我们人体上,也有这样两相呼应的两个“关隘”,这就是任脉上的关元和督脉上的腰阳关。关元穴很多人都知道,在腹部,关是关口,元是元气,关元就是元阴元阳相交之处。而腰阳关就相当于关元穴在背部的投影,腰是指位置,阳是指在督脉上,督脉为阳脉之海。腰阳关就是督脉上元阴元阳的相交点。这个穴在人体的位置堪比上文中的阳关,“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是阳气通行的关隘。

腰阳关位于腰部,背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是专门治疗腰痛的穴位,尤其对于现代人经常犯的急性坐骨神经痛,治疗效果非常好。治疗急性坐骨神经痛的方法,可以按摩50次~100次,每天2~3次。按揉此穴对于急性坐骨神经痛有很明显的减轻作用,用西医的原理解释就是:对于缓解坐骨神经的受压,尤其是减轻急性期的神经根的水肿,很有帮助。

长强――通便消痔之穴

长强是督脉的第一个穴位,督脉我们都知道,它从下到上,穿行于后背,是统领人体阳气的经络。长强穴就在后背的正下方,在尾骨端与连线的中点处,阳气就从这里开始升发。很多老人都知道,在治疗小儿疾病上有一个方法叫捏脊,捏脊的开始处就是长强穴,从这里沿着后背向上一直捏到后颈的大椎穴,对于小孩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原因就是它振奋了人体的阳气,所以中医说“长强为纯阳初始”。

其实我们看名字也知道,“长”是长大,旺盛。而“强”顾名思义就是强壮,充实。长强合而为一,意味着这个穴位的气血很强盛。古人对这个穴位还有一个解释,叫“循环无端之谓长,健行不息之谓强。”意思也很好理解,人体的气血是循环不息的,新陈代谢就在这循环运行之中完成。气血运行正常的话,人体的健康才能得到保证。否则,就很可能得病。我们都知道,武侠小说有一个很神的练功方法叫做“打通任督二脉”,打通了人就可以功力倍增。其实这是道家很常见的一个气功――打通小周天,起始处就是尾骨上的长强穴。打通任督二脉能不能使人功力倍增不可知,但练习小周天可以养生健体是被很多人论证过的。这当中,作为起始处的长强穴功不可没,因为它就是保证人体气血升降循环的穴位。

所以,对于中气下陷证,如脱肛、痔疮、便秘等,都可以通过按摩长强穴来防治。具体的做法也很简单,晚上睡觉前,趴在床上,将双手搓热,然后趁热顺着腰椎尾骨往下搓,搓100下,长强穴处感到发热就可以了。事实上,针刺长强穴后,可以改变大肠的收缩和舒张的状态,从而改善便秘,也已经得到科学证实了。

全文阅读

经络穴位养生智慧8

关 元――艾灸关元,肾虚人士最好的“补药”

我们在讲督脉的腰阳关的时候,已经讲过,关元就是元阴元阳出入的地方。元就是元气、天气,是万物生长的根本。关则是枢纽、机关,开合之处,这里主要是关闭、关藏、闭藏的意思。

关元穴在脐下三寸,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丹田,是人体真气、元气生发的地方。大家大概都听说过一个养生的方法叫腹式呼吸,也叫深呼吸。我们在郊外玩的时候,碰到一朵开得很鲜艳的小花,会情不自禁地上前深吸一口,这就是深呼吸。这种呼吸有什么好处呢?呼吸就是人体与天体进行气体的交换,深呼吸就是将自然界的真气吸入丹田,让丹田内贮存更多的元气,元气充足,人体当然更加强健。

这个穴最好的刺激方法就是艾灸,古书上说:每年春夏季节交替的时候,艾灸关元千壮,长久坚持,人就不再害怕寒冷暑热。尤其是人到了一定年龄以后,更要加倍注意,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元气也会逐渐减少,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的体质在下降。这个度怎么掌握呢?根据年龄来说,人到三十岁的时候,可以三年一灸,一次灸三百壮;上了五十岁,就二年灸一次;到了六十岁,就一年灸一次,这样坚持下来,健康长寿就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了。

可能有人还是不太明白,艾灸关元穴能够保健长寿的原因。其实非常好理解,关元,关藏的是我们人体的元气,也就是先天之本的肾气,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逐渐减少。但是我们艾灸关元的话,可以刺激肾气的活跃,补充肾气,相当于在往我们的健康银行里贮存肾气,防止它的快速消耗。

所以,艾灸不方便的话,也不妨时常按摩关元穴,前提是一定要让手指热起来,不要用冷冰冰的手去刺激腹部的皮肤。尤其是女性,一定要注意下腹部的保暖。但是,由于关元和子宫等靠得很近,所以未婚未育的女性不能乱灸关元穴,因为那样很可能造成不孕症。

讲到这里,大家应该能意识到,凡在是腰部的穴位,不管是腹部还是后背的穴位,都非常重要。这是因为腰部是肾所在的位置,所以这些穴位和肾气或多或少有关联。所以,我们即使平时没有办法来刺激这些穴位的话,也一定要有一个意识,那就是保持腰部的温度。腰部是人体当中最容易长肉的地方之一,这其实就是身体在自主调控,因为它要有更重要的职责――保护肾。所以,对于腹部和腰这一块,我们一个不变的养生法则就是保暖。

穴位一点通:

全文阅读

拔罐养生九大常用穴位

健康的中老年人共同的生理特征是:头发乌亮、耳聪目明、声音洪亮、形体健壮、身躯挺直、二便畅通、牙齿紧固、双目有神和肢体灵活等。可是每个人的体质及健康状况不同,其衰老期也有差异。

通过保健拔罐可以使中老年人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再配合饮食的调节,情绪的调适,加强锻炼,劳逸结合,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即使到了衰老期,仍可保持身体健壮、思维敏捷、耳聪目明。下面,就来为你介绍9个常用的拔罐养生的穴位:

一、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保健穴位之一,古人称之为“长寿穴”。有关足三里的经络理论已被大量现代研究所证实,足三里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作用,对心血管功能、胃肠蠕动功能和内分泌功能以及免疫系统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中医经络学认为,足三里所在的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脉,循行从头到足,纵贯全身,主要分布于头面、胸腹及下肢外侧的前缘。所以足三里不仅可以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还可以治疗胃经循行所经过部位的病变,以及多种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胃肠病、糖尿病等。经常在足三里穴拔罐,就可起到保健作用。

二、涌泉

涌泉穴是足少阴经第一个穴位,位于人体最下部足掌心处,体内湿毒之邪容易蕴集于此,不易排出,日积月累,阻塞经气,或随经气传至体内其它部位,造成许多疾病。涌泉穴拔罐可以排出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足少阴肾经之经气。肾气旺盛,人体精力充沛,则齿固发黑,耳聪目明,延缓衰老。

三、三阴交

三阴交为肝、肾、脾三条阴经交会之穴。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的滋养,后天之精有赖于先天的促动。经常进行三阴交拔罐可调理肝、脾、肾三阴经之穴气,使先天之精旺盛,后天之精充足,从而达到健康长寿。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