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术思想

学术思想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艺术之精神,科学之思想

陈寅恪1929年作王国维纪念碑铭时提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曾成为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的学术与价值取向,鼓舞了几代学人,然而仔细分析,何谓独立精神,何谓自由思想,难以尽言。

我今提出“艺术之精神,科学之思想”――再度把科学与艺术联系起来,把精神与思想的道路具体化现实化,而且尽量摆脱社会政治与历史文化的概念纠缠。

事实上,人作为独立个体其精神本来就是独立的,之所以自身感到精神不独立,无外乎只能依赖传统文化的脉络基础,难以彻底摆脱伦理道德的规范;人作为自由个体其思想本来也是自由的,之所以埋怨思想的不自由,无外乎必须服从社会整体的法规律则,难以尽情超越集体秩序的束缚。

对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关联,我一直很关注。科学与艺术的融合,需要以人为本,而人心是复杂的。对科学与艺术两个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需要两手都硬,否则就是夹生饭、两张皮。我尽量丰富专业学术知识,并努力于两个学科的交叉实践。可是,融通两个学科又谈何容易,那需要非凡高明的学术观与方法论,所以我对“学术学”的建设与传播又极有兴趣,并提出“艺术研究应该科学化”、“文字出版量应该立法控制”等命题,也正是看到了所谓的繁荣和争鸣,有时其实是制造垃圾、浪费资源、糟践森林甚至是人为制造矛盾。

物质与精神、唯物与唯心、客观与主观、理性与感性、实践与理论、现实与理想等等,都是辩证统一的,是一个面的两个方向;换言之,精神也是物质、唯心也是唯物、主观也是客观、感性也是理性、理论也是实践、理想也是现实。用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说法就是“理想家亦写实家也”。换一个说法,也就换一个活法,何乐不为?

人生短暂而不易。在现实与理想的夹缝中走过去,就是一条浪漫之路。对于艺术家,生活与艺术一体化还算简单,对于一般人则更需要生活得艺术些,即便肉体苦难,精神却必须快乐。多看多想多感受积极而健康的事物,接受和传递正能量。

所以,“艺术之精神”。

文化的价值在于交流,个体之间的思想需要传达,而交流与传达都需要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有自然类的声音比如鸟叫,即便大语言学家也听不懂。此外就是各国度各民族的不同语言文字,没有可信的翻译与适度的阐释,也是枉然。然而可悲的是,有时候越是理解就越容易蓄意演化为深刻的曲解和误解,甚者莫须有地恶性循环。虽然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科学依据,别人仍可以艺术地阐释为书为心画言为心声,夫复何言。大方无隅大象无形大智若愚,我们都是盲人,我们只有摸点而没有观点,如果一定要说有观点那也只能是偏见,因为以点带面是违背基本的哲学原理。万法惟识,知识就是确切。最确切的语言是科学公式,文字表达没有逻辑等于胡扯。我们的精神可以艺术,但我们的思想务必确切。

全文阅读

思想自由与学术范式

多年来我们一直想做一本旅游学术期刊。一是因为目前国内专门的旅游学术期刊寥寥可数,与旅游研究、旅游教育、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不相适应;二是作为一所旅游专业院校,也需要有这样一个阵地。然而,作为旅游高职院校专注于培养旅游应用技能型人才,在旅游学术研究方面的力量相对薄弱,我们曾经有过犹疑与彷徨。

幸运的是,作为主管部门的山东省旅游局支持我们大胆去做,其最了解旅游行业和产业,而且旅游教育、研究界的各位专家、老师、同行、朋友给予倾力支持,他们慨然应允担任本刊学术委员会的成员,亲自撰写刊首语或赐大作。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先生亲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并以《让更多的人沿着更多的方向自由探索》一文为《旅游发展研究》发刊。

这些鼓励、期望、支持和厚爱使我们感到压力、责任和动力。《旅游发展研究》创刊两年,恰如蹒跚学步的儿童,但正是秉持“让更多的人沿着更多的方向自由探索”的信念,让我们享受了成长的自由与快乐。

陈寅恪先生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蔡元培先生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些历久弥新的学术精神和价值取向,是我们的办刊目标和追求。刊物致力于为所有的旅游思想者提供一个思想驰骋的空间,你可以在其中策马奔腾、跳跃,也可以伴着音乐节奏踏出优美的舞步。

思想自由的前提是有思想。对一篇论文来说,创新性的观点和思想是我们做出选择的第一标准,我们珍视思想就像每一个人都珍视自己的眼睛一样。其实,论文说到底就是作者的自白,为了向读者清楚表达自己的思想,论文首先应是一篇具有主题、材料、结构和语言等基本构件的文章。而国人喜欢从文章中读出观点、思想和启迪来。对旅游研究文章来说,也是如此。甚至可以这样说:好的旅游研究文章也应体现先秦散文之美。

思想自由还应遵从一定的学术范式。实际上,先秦散文开中国文章重思想观点和逻辑推理之风,形式多样且风采各异,但也均体现一定的表达范式。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指出,范式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依此阐释,旅游学术范式是旅游学界在旅游研究中所共同遵从的话语体系和表达范例。中国本土意识下的旅游研究,既要根植于中国旅游发展的肥沃土壤,沿承中国文章的优秀风格,又要与国际旅游学界接轨,重视案例调查、定量分析、模型建构等研究范例,逐步形成中国“style”的旅游学术范式。惟其如此,我们的旅游研究才能既鲜活又扎实。

2013,开启了伟大的中国梦。我们的梦想,就是为旅游界思想自由与学术范式搭建一个共舞的平台。

(作者系山东旅游职业学院院长,《旅游世界》杂志社社长)

全文阅读

哲学思想的艺术发挥

哲学思想的艺术发挥

郑林生先生的《闺阁》是我早先时候见到的一幅中国人物画,画面个性鲜明,很早就给我一个颇为深刻的印象。

《闺阁》的主题着论文联盟重表现了:一闺秀嫁入夫家后于秋后回到娘家昔日的闺阁中小歇的情景,她一味地端坐着,显得端庄而高雅,嘴角上的微笑挡不住她脸上的凝重,身怀六甲的她,像是在若有所思,宁静而温和地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从画面上看,作者没有刻意去雕刻画中人物在回娘家后的欢愉或者哀伤,也没有用很多次要人物来烘托主要人物的画面,从这一幅画中,我们更多地是看到作者内心世界中那种雅趣的情怀,他将一个人物用静默或些许回忆来体现人物的深沉世界,这一点我们从人物的坐姿和脸部的表情可以判断出来,可能是作者故意为之。人物的美,有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表现,可以是开放性的思维与细致性的思维,可以是主要表现人物的形体美,也可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还可以表现场面的美,气氛的美,但你要用画笔去表现一个回娘家省亲的的美,这却需要一种功力。人物的收敛和开放有时在一种情境中需要很好的把握,稍有不到之处便会形成一种截然不同的风格,我们不说它的失败或者成功,但能够运用自如的,起码要有一种很精到的认识和感悟。

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中这样写道:“女性有一种特殊的美,在她们的面孔上表现出一种纯洁的皮肤,带上一种浅浅的美丽的红色,这和纯粹健和、元气旺盛的红色不同 —— 一种更细致的红色,仿佛一种精神从内部的嘘气。而在这种美下面,线条、眼睛的顾盼、嘴角的部位,都显得温柔、体贴和松驰。”

艺术作品的美存在于一种特定的事物中,它将作品非常明了地呈现在欣赏者的面前,而这是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植根于现实世界的结果。

中国的绘画和世界上其他绘画一样,有着一种如何让哲学的启示与人文的情调高度结合的归宿。当然,它更多地讲究着一种意境的追求,这是和西洋画在写实主义绘画的基础上完全不同的东西。

《闺阁》在场面的处理上,以浅绿的背景来烘托前景的绛红,以静逸而宁静的大色块来对比人物内心世界的感触和挂在人物嘴角上那一丝丝甜蜜的微笑,你只要稍加注意,这个人物的内心激动,是因为她腹中的孩儿。那微笑正是企望着以后的日子,想象于一个新生儿的降临。而她相互微搭的双手,像是保护着腹中的宝宝。我们不知道,她姓甚名谁,也不知道是哪一家的媳妇,只知道在这深秋的岁月里,她与其他回娘家的一样,有着万缕不断的思绪。从而,细心的你,或许会去猜度,她的生活和她的情感是哪样的故事?不过,我们无须了解更多,因为,她的纤纤的双手,挡在腹儿的面前,足已说明,她的希望和寄托早已放在那个还没有来到人间的婴儿身上了,由此,我们感觉到这个画中的,她的那种完美的女性所特有的思维,由此升华到一种高度,达到了一种母爱的境界,这种境界,是维系着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根源,所以你又会从另一个角度去欣赏着这个女人。

窗外的绿色,还没有消去,那远远爬上树枝的藤蔓还在泛着鲜绿,围墙以及那上面的窗都还是绿色的,这一切都仿佛像是告诉着人们,在生命的世界里,四处都是生机盎然的景象,在这个要吞没你的思维视觉的世界里,好像是有一双无形的手,正在整齐地排列着生活的秩序而又让你在这个秩序里充满了童趣的梦幻。而作者把人物置身在这个背景里,一方面他想表现了那种作者与作品的心灵的沟通与描绘,另一方面又想通过这个神秘的画面告诉大家一种情感的渲泻,它生趣而又美好。

全文阅读

论王朝闻的艺术学思想

摘要:王朝闻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运用到中国艺术的具体实践中,并融入到中国传统诗学中,形成了他关于中国艺术学的研究方法、艺术学的基本原理、艺术学研究的民族特色等,从而构建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艺术学思想,对当下的艺术学科建设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王朝闻;艺术学;艺术学思想;美学理论;唯物辩证法

中图分类号:J0文献标识码:A

王朝闻(1909-2004)是我国著名的雕塑家、美学家和艺术理论家。关于王朝闻的研究,学界主要集中在他的雕塑、美学理论研究方面,而缺少系统阐发他的艺术学思想,王朝闻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自觉地把马克思的辩证唯物方法的基本原理运用到中国文艺的具体实践中,吸收中国传统诗学的精华,并且从文艺实践中总结理论,丰富了马克思艺术理论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的艺术学研究的典范。本文就王朝闻关于艺术学的研究方法、艺术学的基本原理、艺术学研究的民族特色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当下的艺术学科建设有所启迪。

一、艺术学的研究方法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两个支撑点:一是研究方法,二是基本理论框架。方法不仅是主客体之间的“桥梁”,也是客体内在的灵魂。黑格尔认为:“在探索的认识中,方法也就是工具,是主观方面的某种手段,主观方面通过这个手段和客体发生关系。……在真理的认识中,方法不仅是许多已知规定的集合,而且是概念的自在和自为的规定性,这种概念之所以是中名词(逻辑推理的格中的中项),只是因为它同样也有客观东西的意义。……绝对的方法(即认识客观真理的方法)不是起外在反思的作用,而是从它的对象自身中采取规定的东西,因为这个方法本身就是对象的内在原则和灵魂。”[1](P.532-537)这段关于方法在主客体之间的工具作用的思辨,被列宁摘入他的《哲学笔记》。[2](P.207-208)独特新颖的研究方法往往成为一门学科新的研究范式,泽被后世。如王国维率先引入西方理论研究《红楼梦》开辟了《红楼梦》研究的新范式,他取地上实物与文献遗存相应证的“二重证据法”影响到陈寅恪的“三参证据法”,甚至今天的艺术学研究采取文献、文物遗存、田野调查的民风习俗“三重证据法”也是接着王国维的研究方法说的。因此,艺术学研究的杰出学者都非常重视方法的探讨。英国艺术史学大师贡布里希也非常重视方法的研究。贡布里希在方法上是讲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他曾作过一个生动的比喻,他将榔头和锯子比喻为方法,认为遇到问题,该使用榔头时使用榔头,该使用锯子时使用锯子。就是说,应该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方法。但我们应该看到,无论是榔头还是锯子,都是砍砸拉锯的工具,都要将对象分开剖析,归根到底还是分析的方法。[3](P.125)王朝闻运用马克思唯物辩证法来研究艺术,丰富了艺术学科的研究方法。

(一)从具体艺术实践入手,通过文本细读,经过比较,获得感性经验,并上升为抽象理论

王朝闻反对先有结论后找证据或者简单地从理论到理论,他是从造型艺术实践转向艺术理论的,他的文章的特点“不是从定义出发然后找论据来论证既成的观点,而是从实际出发,从文艺创作和文化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着手而进行分析、综合,往往把论断包含在具体分析之中。”[4](P.655)因此,从实际出发,结合创作实践,通过对广阔领域的文艺作品的活生生解读,往往能深得艺术三昧。王朝闻的艺术学眼光独特,分析问题中肯。据初步统计,王朝闻论到的作品单是绘画、雕刻就达500余幅(件),戏剧、电影达280余部。例如,在《创造真实的形象——新年画观后》中,王朝闻对新年画中的一些具体作品进行评论,比较其中的较优秀的作品3幅和较差的年画作品14幅,分析原因,认为新年画的缺点在于造型简陋、“一般化”、不真实,甚至违反年画传统的特点和优点,年画要适应欣赏的需要,着重描写愉快、幸福和美丽的事物,构图要有重点不能混淆杂乱,色彩要有装饰性,不能是自然色的涂抹。要克服“一般化”就必须反复揣摩、研究生活,掌握客观事物的差别和适当的形式,才能创造新鲜活泼的、动人的、耐看的形象,达到说服、鼓动、教育群众的作用[5](P.101-112)。显然,王朝闻的这种艺术理论是从具体作品中总结出来的,比较有说服力,能够对艺术家的实践有裨益。再如在《麦积山石窟艺术》中,论到一二三号石窟的供养男女的造型线条柔和而流利,神态温婉而庄重,在风格上与唐代陶制女佣比较接近,在塑法上是“适应了技能自由支配的材料(泥土)的性能和制作方式的特长”[5](P.16)。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王朝闻对门类艺术进行比较,在差异中见联系,在联系中显差异,寻找艺术学(一般艺术学)的规律,“从各个门类艺术的差别与联系着眼,戏曲、书法虽属不可混淆的两门艺术,但它们都必须同样具有音乐感。我在这里所指的音乐感,即包括节奏和旋律所形成的对立统一的结构美。”[6](P.346)王朝闻强调理论来自实践,他的文本细读并不是20世纪英美新批评派只重形式的解读,而是把艺术作品视为生命的有机体,既重视作品自身内在的有机联系,也考虑作品的创作和欣赏的关系,还有历史和美学的标准。因而,王朝闻的文本细读能够产生独特魅力。如《探索再探索——石鲁画集序》中对石鲁的绘画作品《东方欲晓》进行文本细读时指出,窑洞顶上的一群灌木缺少规范和确定的形体,但笔墨技巧上有创新,窑洞前的树枝恰当利用了水墨和宣纸的特性而画成的,画出了树枝在晓雾蒙蒙中的特性,从而与窗户上的灯光相配合,成为表达主题不可缺少的构成因素,窑洞窗户上的灯光,不只是作品中的人物生活的一种描写,而且成为代表革命群众说话的“人”,即使还不够“字正腔圆”,但比套用前人的成果其实言之无物要动听得多,石鲁的这幅画作吸取了枣园万紫千红的景色的灵感而虚构而成,继承了中国艺术的传统,生活为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也在艺术形式上体现了前人对诗词的要求:“用意须出人意外,出句如在人口头”,在空间和时间上把“昨天、今天、明天”和“近处、远处、深处”联系起来,而且把画家与观众在感情上联系起来,因而不是一般的风景画。[7](P.340-349)从形式出发,把画家、作品、观众、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并上升到艺术理论的高度,既有现实又有传统的审视,结合戏曲和文学批评,使之很耐读。

全文阅读

医学心悟学术思想医学

【摘要】本文对程国彭《医学心悟》的学术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医学心悟》是清代名医、著名新安医家程钟龄的代表作,集中体现其首先明确“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首创“汗、和、下、吐、温、清、消、补”八法、“内伤外感致病十九字”病因、仲景伤寒学说及理法方药等学术思想,对后世医家及中医方剂理论的丰富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关键词】程国彭《医学心悟》学术思想

前言

程国彭,字钟龄,原字山岭,号恒阳子,晚年到当地普明寺修行,法号普明子,天都(今安徽歙县)人,生卒年月不祥,附贡生。少年多病,酷爱医学,经多年刻苦钻研,临证卓有效验,四方求诊者众。对危重病人,只要有一线生机,均极力抢救,每能起死回生。著有《医学心悟》[1]与《外科十法》二书。

《医学心悟》系程氏积30年业医心得,融会《内经》、《难经》及历代名医精华编写而成。全书5卷,卷一载“医中百误歌”、“经腑论”、“内伤外感致病十九字”、“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辨”、“医门八法”等文40余则;卷二论伤寒,分述《伤寒论》六经证治;卷三、卷四为内科杂症及五官诸疾;卷五为妇产科病症。是书所列各科病证先述病源、症状,次述诊断治疗,并附程氏自拟经验方。可谓分类清楚,论述简要,所选方药简便易行,内容丰富,切于实用,是一部理论联系临床的中医启蒙著作,流传甚广,被后世认为是中医入门的重要参考书。程氏归宗普陀后,逢皇上拨款大修庙宇,前后寺僧及工作人等不下数千人,其中病患不一,有患背疽者,有患臁疮、疥癣者,投以膏散,不半月而收功。因思《医学心悟》未及外科,乃复会聚精神,参悟外科旨要,约为《外科十法》1卷,其书言简而赅,方约而效,与《医学心悟》合刊而成6卷。余偶读是书,若有所悟,现管窥其学术思想如下。

明确八纲,概括病证总要

程氏将病证首次明确概括为八纲,指出“病有总要,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而已。病情既不外此,则辨证之法亦不出此。”

病之寒热,全在口渴与不渴、渴而消水不消水、饮食喜热与喜冷、烦躁与厥逆、溺之长短赤白、便之溏结、脉之迟数以分之。假如口渴而能消水,喜冷饮食,烦躁,溺短赤,便结,脉数,此热也。假如口不渴,或假渴而不能消水,喜饮热汤,手足厥冷,溺清长,便溏,脉迟,此寒也。病之虚实,全在有汗与无汗、胸腹胀痛与否、胀之减与不减、痛之拒按与喜按、病之新久、禀之厚薄、脉之虚实以分之。假如病中无汗,腹胀不减,痛而拒按,病新得,人禀厚,脉实有力,此实也。假如病中多汗,腹胀时减复如故,痛而喜按,按之则痛止,病久禀弱,脉虚无力,此虚也。病之表里,全在发热与潮热、恶寒与恶热、头痛与腹痛、鼻塞与口燥,舌苔之有无,脉之浮沉以分之。假如发热恶寒,头痛鼻塞,舌上无苔,脉息浮,此表也。假如潮热恶热,腹痛口燥,舌苔黄黑,脉息沉,此里也。病之阴阳,统上六字而言,所包者广。热者为阳,实者为阳,在表者为阳;寒者为阴,虚者为阴,在里者为阴。寒邪客表,阳中之阴;热邪入里,阴中之阳。寒邪入里,阴中之阴;热邪达表,阳中之阳。而真阴真阳之别,则又不同。假如脉数无力,虚火上炎,口燥唇焦,内热便结,气逆上冲,此真阴不足也;假如脉大无力,四肢倦怠,唇淡口和,肌冷便溏,饮食不化,此真阳不足也。寒热、虚实、表里、阴阳之别,总不外此。

全文阅读

思想政治教学艺术理论

一、教学艺术是我含义

《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基础》这门学科的教学艺术就是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运用适宜的教学环境,创设巧妙地教学情境,精心的组织主体之间活动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艺术性,是老师在教育实践中的科学展现。老师在教学中有了一定的教学艺术就会形成一种特有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老师的个性特征与自己的教学艺术结合并达到一种稳定状态后的结果。老师在思修和法律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追求艺术教学,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把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要看着虚有图表,实际上没有什么实用价值。

二、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不管哪一门课程都有自己的教学规律和方法,很多老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方法做了有益的探讨,总结出了新的教学方法并进行尝试,为这门学科的教学注入了新的升级和活力,比如,活动型教学法、研究型教学法、对话性教学法等。从教学方法这方面而言,不管是教学方法是传统落后的还是现代先进的,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有合理的一面,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整本教材的教学需要多种教学方法去完成,有的时候一个章节会需要多种的教学方法相互融合,这些都需要老师的灵活把握,融会贯通。比如,笔者在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时,在绪论这一部分就采用了多种方法,先拿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观看大学生和高中生的生活学习片段,唤起学生对以往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接下来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对中学到大学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变化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研究怎样去适应生活的变化,怎样转变角色等,下一步就是有个小组对本次讨论的结果进行陈述,老师进行总结,说出自己的观点,最后要为学生留下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作业题。在这节课中就运用了讨论型、活动型、研究型等教育方法,学生在学习中表示出自己的看法,是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让学生的记忆更深刻。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是现实教学艺术的重要手段。

三、把握适宜的教学环境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握教学环境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境包含教学设施等方面的硬性环境,还有学院的文化环境等软性的环境,但是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而言,做好教与学这种双边关系,就是怎样把握好师生关系,通过师生的关系层面做到窥一斑而知全豹,有利于把我课堂教学。师生关系是一个多因素的社会关系体系,不仅反映了社会的道德、政治经济关系,也有情感行为产生的心理关系,等等。现在的教育注重的是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身能力和学生智力的开发,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共同提高的一个过程,师生关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成果。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处于一种信任和平等的状态中,它所营造的教学氛围就会有很好的教育效果,从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拥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人格上的平等,交往是民主的,相处是和谐的。让师生的心灵相互接纳,让师生形成一种真挚情感关系。他说的宗旨是以学生自主精神为主,让他充分发展自身的人格。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关键在老师。身为老师应结合自身的工作性质,转变观念,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师德素养,以过硬的素质和高尚的品格去感化学生,学生会被老师讲课魅力所征服。

四、创设巧妙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巧妙创设是进行艺术教学重要的变现形式,创设一个成功的教学情境可以推动一个教学高潮,让学生处在一个兴奋地状态中,呢狗狗保持一个愉快的精神状态,而这种状态可以让同学们尊素的掌握知识技能。老师在备课室设计教学高潮外,还要在讲课时可以的去引导,去创造高潮形成的条件,但是教学高潮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老师不能局限于课下的设计安排,在教学的过程中灵活扑捉时机。组织教学高超的方法有很多种,需要老师去研究和制定。创设巧妙教学情境有很多种,例如,讲故事把故事中的乐趣、事情、道理融入到一起,具备艺术感染力。还有看图片创设高潮、朗诵诗文创设高潮等,但是要恰当的运用,要与教学的内容衔接,在运用的时候注意学生的反应,根据使劲情况进行调整,发挥情境教学实际作用,充分展现它的魅力。

全文阅读

美术教学人文思想管理

[摘要]本文从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价值;人文精神在美术课程中的体现谈起,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验生活的乐趣;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了解人类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整合美术与其他学科,使身心得到协调发展;加强艺术修养,提高审美素质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培养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美术教学人文精神培养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人文精神,是指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态度。它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关注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

人文精神是人本教育的核心。人本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视人格完善为教育的终极目标。突出人文科学的价值,将人文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部过程中,使整个教育人性化、人格化、个性化。强调学生自己去思考、感受和发现,自己体会人生哲理和文化价值;强调人的自由、尊严和人格,重视学习者的自发性和主动性及发展潜能。鼓励学生自己求知、自己探索、自己去澄清、判断价值,从探索和澄清中获得知识和成就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相互尊重、相互接纳、相互关怀。在人本主义教育内涵中,不仅强调自我意识的完善,并且倡导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培养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有效交流、和谐共处。

现代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淡化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意向和价值取向,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人文精神是由优秀文化孕育而成的内在于主体的精神品格,其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通过各种美术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从而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2.在美术教育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不断发现自己、不断发展自己。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他自己,寻求一种“个体的真实性”,以达到美术学习与个性培养并行和谐的发展。使学生认识生存的意义,珍视生命,热爱生活。

全文阅读

思想品德教学辩证艺术

一、讲述中的虚实相映

书法、绘画、摄影及影视艺术讲究虚实相映,同样思品课教学也存在虚实相映的艺术表现。我们不难发现,课堂上,教师时而吐言如堤决,洋洋洒洒,时而则惜言如金,作片刻的沉默;教室里,学生或紧锁眉峰冷静思索,或寂静无声洗耳恭听,或情不自禁仰天大笑,这便是讲述中的虚实效应。实,是指教师语言的频度,信息传达的密度、强度以及课堂练习题目的量度;而虚,则是指其间的“留”。教师大凡重实轻虚,总担心讲少了,学生便不能理解,总想讲透练足,结果往往陷入“马拉松导游”。久而久之,便养成了“满堂灌”的教风。把握课堂“留空”艺术,才能在讲述中达到“虚实相映”的效果。

1、串讲中留空。思品课内容相对比较枯燥、抽象。讲到关键处有意卡住,板书中有意留出一片空白,结论语中有意留下•个悬念都是串讲中的留空艺术。途中留空不仅可给学生消化、品尝的时间,义为学生提供了梳理、整合信息的思维空间。

2、阅读后留空。思品课内容蕴涵的哲理性强,教师应事先设计好课堂的整体思路和思路的演示过程;设计、把握好让学生考虑和回答问题的思路,分析出教材编写的思路和问题的延伸思路等。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思考和联想。阅读后“留空”,可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同时也为自己留有发挥的余地。

3、提问后留空。回答问题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当问题抛出后,应静候片刻,使学生大脑思维有活动余地。况且,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不同,反应速度有快慢,提问后马上叫人回答,不仅会阻滞学生思维,而且会使其他学生处于“自卫状态”。

二提问中的曲直相济

作诗写文“崇曲忌直”,思品课提问更是如此。一个问题往往有多种设问的方式。直截当、单刀赢入的提问叫直问,它适宜于感知教材和梳理思路。而曲问则是从侧面或反面迂回地提出问题。曲问时须把握三点:

1、考虑学生的心理因素。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以直觉形象为基础,以表象为支柱,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中介,其接受的知识信息并不完全等同于教师输出的信息。其中必然要产生耗损和变异,搀入学生自己的经验和思想意识等主观因素,即经过学生的认知结构的筛选、过滤、改变、消化而形成新的信息。如果忽略了学生的这种心理因素,提问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效力。

全文阅读

初中美术教学人文思想

[摘要]本文从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价值;人文精神在美术课程中的体现谈起,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验生活的乐趣;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了解人类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整合美术与其他学科,使身心得到协调发展;加强艺术修养,提高审美素质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培养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美术教学人文精神培养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人文精神,是指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态度。它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关注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

人文精神是人本教育的核心。人本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视人格完善为教育的终极目标。突出人文科学的价值,将人文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部过程中,使整个教育人性化、人格化、个性化。强调学生自己去思考、感受和发现,自己体会人生哲理和文化价值;强调人的自由、尊严和人格,重视学习者的自发性和主动性及发展潜能。鼓励学生自己求知、自己探索、自己去澄清、判断价值,从探索和澄清中获得知识和成就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相互尊重、相互接纳、相互关怀。在人本主义教育内涵中,不仅强调自我意识的完善,并且倡导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培养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有效交流、和谐共处。

现代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淡化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意向和价值取向,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人文精神是由优秀文化孕育而成的内在于主体的精神品格,其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通过各种美术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从而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2.在美术教育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不断发现自己、不断发展自己。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他自己,寻求一种“个体的真实性”,以达到美术学习与个性培养并行和谐的发展。使学生认识生存的意义,珍视生命,热爱生活。

全文阅读

略论李的学术传播思想

摘要:颜李学术具有强烈的现实需求,但在清初却面临诸多困难。李继承颜元学术后,极力承担起了弘扬和传播颜元学术的重任。为了实现学术传播的目的,志欲行道的李,十分注重学术传播方法和技巧,通过大量的人际交往,构建传播网络,运用传播技巧,扩大传播空间和社会影响。

关键词:李 颜李学 传播 方法和技巧

李(1659~1733),字刚主,号恕谷,河北蠡县人,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李师承博野颜元,一生讲求实习、实行、实用之学,是颜李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在清初,颜李学术虽然具有强烈的现实需求,但在传播过程中却面临诸多困难。李曾写信给友人邵允斯说:“论学直宗周孔,以待来者,将世所传程朱陆王之歧途,欲从而改正焉。世人闻之,大惊小怪,恐非绵力所能支撑。”虽然意识到当时传播颜李学术存在着诸多困难,但李毅然承担起学术传播的重任,运用一定的传播方法和技巧,大大扩展了颜李学在清初的影响,并形成了著名的颜李学派。

通过纵横的人际关系,构建传播网络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有实际交往,并且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离开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实际上的人际关系就不可能形成。所以交往是一切人际关系赖以建立和发展的前提。李非常注重建立人际关系,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广泛交友。李说:“自古圣贤无有不资朋友而成者。故直列一伦于君臣父子间。”“凡海内道学才俊通儒文士,无不委曲纳交者,是以极愚至陋,而于身心颇有功力,经济颇有见解,礼乐兵农经史颇有论著,考古几过万卷,皆朋友力也。”因此,李把结交朋友看做有效传播学术的重要手段,“幼知求友天下,而亦幸有其人”。所以每到一地,李就极力结交朋友,传播学术。如李到浙江以后,闻知当地著名学者王草堂后,立即赶去拜访。虽然草堂因病不能出会,但通过赠书论学,二人成为朋友。王草堂在自己的著作中,曾多次涉及颜李的学术观点。李在京师的时候,结交郭子固、郭子坚兄弟,这两个人后来都成为颜元的私淑弟子。王源也是李在京师之时结交的朋友,王源见到李的《大学辨业》以后,深以为是,于是和李约定共学,并最终受业于习斋。李游历关中,结交了陶甄夫,陶甄夫不但在《秦关稿序》中盛赞颜李之学风靡天下,而且将颜李之学传播到江南一带。

通过请教的方式,获取学界、政界知名学者的支持。李已经隐隐感受到学界名人、政府官员这些强势群体对学术传播具有重要作用,认识到“以名宦闻”的人在传播中更具影响。李说:“当此去圣既远,路岔论,非遍质当代夙学,恐所见犹涉偏固,不足闲道。”他结交万斯同就可看做是一成功案例。万斯同学问淹博,当时在京师预修《明史》,负有盛名。但是,李结交万斯同存在障碍,这不仅仅因为万斯同是学界名人、前辈,更主要的是万斯同与李的另一业师毛奇龄有私怨。当万斯同得知李是毛奇龄的门人时,就对他颇存成见。在一次宴会上直面批评李说:“《河右全集序》为先生撰,称许太过,将累先生。”并当面质疑李,认为“先儒训学错出,愚谓只是读书耳”。李虽为万斯同所辱,但并不记恨,并借刊行《大学辨业》之际,质之万斯同。李的谦恭态度感动了万斯同,万斯同不但为李《大学辨业》作序,而且对李的学术赞不绝口,在以后的学术活动中,万斯同对李推崇有加。除了结交著名学者之外,李也比较注意纳交那些赞赏颜李学术的政治人物,并同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李的《大学辨业》、《圣经学规纂》、《论学》等著述,都是凭借吴涵等当朝官员的资助才得以刊行于世的。由于受到当时学界名人的称引和政治人物的推崇,李在学界的影响大增。

延揽培养后学。李不但“求友自大其身”,而且“造士以使身不死”,李对人才的延揽与培养心情尤为迫切。程廷祚说:“先生(李)以成就后学为己任,尤乐得人之善而道之。”冯辰来学之时,李高兴地说:“今得枢天,或天不坠此道乎?”得知刘调赞来学,李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写诗曰:“天地依然成上下,孔、周岂遂竟浮沈。雄才欲负千秋业,高足应登万仞岑。每度长宵悲坠绪,从今收泪付球琳。”李不仅延揽后学,而且非常重视学术传播梯队的建设,以保证学术的延续和传播。作为一个对学术传播极具天分的学者,李已经看到学术梯队建设对于学术传承的重要意义。他在给恽皋闻的书信中说:“独是所忧者,不在同调之寡俦,而在此道之遂泯。与门下齿已俱长,百年而后,子弟未必能承,及门未必通显。”李将学术培养对象放在年轻学人身上,非常关注他们为学的决心、能力以及年龄的层次性。因此南方的程廷祚、北方的冯辰、刘调赞,都成为李关心延揽培养的对象。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