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术会议主持词

学术会议主持词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基于科学计量的同行评议专家遴选系统模型构建研究

[摘要]同行评议专家的来源和遴选直接关系到同行评议结果的质量与公平性。将科学共同体内部的科学评价――同行评议与科学共同体外部的科学评价――科学计量相结合,使科学计量成为获得高质量同行评议的主要辅助手段。构建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同行评议专家遴选系统,使之完全符合一般性专家遴选系统的构建原则,即完整性、科学性、实用性、动态性。

[关键词]科学计量 同行评议 专家遴选 模型构建

[分类号]C939

1.引言

现代科学必须进行评价、选择,这种评价和选择包括对整个国家科技未来发展宏观的选择,也包括对具体项目的微观选择。无论如何,科学的评价与选择都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是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科技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和保障。

目前国内外科学评价方法主要采用同行评议,它关系到科学、客观、公正地遴选优秀、创新的科研人才和科研项目。高质量的同行评议应该准确反映被评审项目的内在质量。由于评议专家是判别创新性的主体,专家自身的学术水平、科学素养、对科学前滑的把握、对科学问题的洞察力等都对判识创新性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同行评议专家的来源和选择直接关系到同行评议的质量。

2.科学计量方法对同行评议专家科学遴选的理论支撑

将科学共同体内部的科学评价――同行评议与科学共同体外部的科学评价――科学计量相结合,使科学计量成为获得高质量同行评议的主要辅助手段。

全文阅读

长三角地区神经科学论坛2012会议纪要

【摘要】2012年9月15日,上海市神经科学学会的品牌学术会议——长三角地区神经科学论坛2012,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为神经科学的前沿技术和转化医学。旨在搭建长三角地区各院所、高校和医院的交流平台,促进神经科学基础学科与临床应用的紧密联系。

【关键词】会议纪要;神经科学;转化医学

2012年9月15日,上海市神经科学学会的品牌学术会议——长三角地区神经科学论坛2012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隆重召开。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王建军教授出席了本次会议并讲话。开幕式由瑞金医院陈生弟教授主持,上海市神经科学学会理事长孙凤艳教授致欢迎词,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徐天乐教授欢迎各位同仁的到来。

本次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承办,参会人数270人,规模空前强大。作为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年会优秀组织单位,会议得到了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的大力支持,纳入到上海市科协第十届学术年会活动项目中。本次会议仍坚持上海市神经科学学会办会的一贯原则——促进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临床医学向基础发展。围绕当前热门话题——神经科学的前沿技术和转化医学展开激烈地讨论。

会议包括一个大会报告和三个专题讨论。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副校长骆清铭教授作了生动精彩的大会报告,主要介绍了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技术在神经科学领域中的应用。第一个专题报告主要介绍了最新的神经科学领域基础实验研究技术的发展程度和作用,包括脑功能成像技术、光遗传技术、电生理技术、药理学干预等最新的热门实验技术。第二个专题报告主要介绍了神经科学实验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和贡献。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毛颖教授向大家展示了神经导航技术、神经电生理检测、磁共振等技术在手术中的应用,极大减少了神经外科手术对病人功能区的损害,提高了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手术的成功率。将大家引入了全新的领域,为推动转化医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启迪。第三个专题主要介绍了神经科学实验技术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通过对神经发育系统的研究,为揭示更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依据。并且从发育的角度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对疾病的临床预防工作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本次会议报告精彩,在每个报告后面都有10分钟的讨论时间,现场气氛热烈,来自各个医院的医生和高校研究所的基础研究人员相互切磋,交流技艺,获得更多的启发,真正让每个参会代表都得到深入的学习,真正搭建起长三角地区各院所、高校和医院的交流平台,促进神经科学基础学科与临床应用的紧密联系,推动长三角地区的神经科学转化医学的发展。

最后,上海市神经科学学会理事长孙凤艳教授对此次会议的承办单位、参展商、会务工作人员表示衷心感谢。长三角地区神经科学论坛作为我学会的品牌学术会议,一直坚持每年召开。每次会议的成功都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希望已经有所成就的学者继续努力搭建这个交流平台,也希望青年学者珍惜这个交流平台,积极参与,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真正做到基础与临床研究相结合,这是其他会议很难做到的。

长三角地区神经科学论坛2012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闭幕。

全文阅读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摘要:针对在非英语专业特别是理工科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利用“模拟国际学术会议”这一形式训练学生口头报告的能力以适应研究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需求。然后解析这一新型教学模式所具有的交互性和任务型等特点。重点阐述在新教学环境中,笔者如何具体实施操作,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任务式学习。实践表明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仿真性和实用性的特点,为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一个思路。

关键词: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模拟会议;口头报告;科技英语写作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2-0077-05

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参与国际学术会议是研究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一个重要形式。在国际化视野下,学生在大学期间不单是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也需要具备实际运用科技英语的能力,以满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鉴于此,许多高校都开设了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然而,阅读、写作科技英语论文,特别是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做口头报告,对于许多研究生来说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究其原因是日常极少使用科技英语。以笔者所在的西南科技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硕士研究生的英语课程包括外语学院教师教授的144学时的“基础英语”和本学院专业课教师讲授的18学时的《专业英语》。可见,研究生所获得的交流技能与学时数未成正比,表明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英语教学形式需要改进。在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里提到,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阅读和翻译机械工程领域的英语文献和资料,掌握科技英语的表达方法,并加强学生的专业英语听、写作和说的能力”。这一教学目的严重滞后于研究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需求。同时,笔者所在学院机械工程领域研究生来自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工业工程、工业设计、材料成型及过程装备与控制等不同专业,若仍采用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即以科技英语文献材料为载体,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课堂教学模式,将产生诸多问题。首先,因学生的专业背景不同,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很难兼顾广度与深度;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不平衡,教师占绝对主导地位,这与实践性强的《专业英语》课程不适应。笔者所在的课程组藉着海外留学或工作背景自担任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以来,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在研究生的《专业英语》课程中融合“模拟国际学术会议”口头报告,藉着“模拟国际学术会议”这种实用性的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熟悉国际学术会议流程,并在这种情景中使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信心被建立。本文组织如下:第二部分介绍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依据;第三部分详细介绍实施“模拟国际学术会议”的具体方案;第四部分总结实施教学改革以来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第五部分为结论。

一、教学模式设计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视角。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们自身的认知结构影响对事物的理解。学习者通过其个体对某知识单元以往的经验,进行解释,从而由此知识种获得自己的内部表述,这样就内化了新的知识单元。探索新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正是建基于这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专业英语》课程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模式取代了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中教师灌输式和填鸭式讲授模式。新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中,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一学习模式代替了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这样作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学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认知结构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在这种认知结构的主动建构中起到帮助、引导和促进作用,而不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口头报告(Oral Presentation)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在学生的任何一个学习阶段以及就业后都会用到,也是中国研究生十分欠缺的。口头报告也是一项重要的可移植技能,如商务环境中的产品推介,在不同场合名字不同而已。在中国的教育中,由于教学资源不足,从小学到大学本科阶段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是教学班级编制中学生人数偏多,这就导致采取口头报告这样的教学形式无法在课堂教学中成为主流形式,只能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偶尔采用。到了研究生阶段,相比以前的教育阶段而言,学生人数大幅下降,尤其是到了研究生开始学习专业课程之后,研究生有众多的课程可以选择,班级规模随之缩小,这样就可以采用小班授课,这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实行口头报告式教学创造了条件。因此,把对口头报告的了解与训练引入到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中,可使学生的口头报告训练转化为国际交流技能。

2.需求分析。研究生使用英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每一个专业领域中,一般都需要检索阅读新近发表的英文文献,从而熟悉自己专业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这里主要涉及到运用“读”的技能。二是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开展研究工作之后,完成此研究还需要最重要的一步,即将研究结果整理好并撰写英文科技论文,这里主要涉及到使用‘写’的能力。三是将自己所撰写的英文科技论文投稿到个人的研究领域中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上,论文被录用后,需要参加学术会议,并参会做英文口头报告或墙报交流,报告结束后与同行专家用英文进行交流,这里主要是使用“听”和“说”的能力。绝大多数同学经历过大学四、六级英语以及考研英语,具备读写能力。但长期的哑巴英语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听说能力普遍较弱。为了确定学生对《专业英语》课程的需求性,我们在课程开课之初进行了随机访谈,对象主要是学习《专业英语》课程的学生,经数据统计后发现大部分学生选择这门课程时学习动机非常明确,都是希望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使写作和交流技能得以提高,可为以后在工作中运用科技英语奠定基础。其中89%的学生提到他们选修该课的目的是为了撰写论文和学术交流,而这当中73%的学生提到他们的动机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全面综合素质,而无明显学习动力仅仅只是为了修满学分的学生占2%。然而,部分同学错误以为中文写作加上金山快译或者百度翻译等就等同于专业英语写作。对于这部分同学,因着没有很有效的练习,在真正撰写英文科技论文时,他们显得无从下手;导致他们所撰写的英文科技论文语法和表达混乱,用词不当,逻辑混乱,前后矛盾。对于专业英语交流他们也会误以为只要提前预备好即可。以上需求分析结果表明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技能型课程,《专业英语》是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必需的前期准备课程。专业英语写作与交流能力也是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必备的一种语言应用技能,必须通过学生本人的不断实践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技能无法仅靠教师的讲解灌输培养。只有学生分享部分课堂时间,在各项语言实践活动中都能有积极参与的心态,不再是消极被动,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只有如此,学生才有望全面提高其综合应用科技英语的能力。

3.教学模式的特点。基于多媒体教学和网络信息化的特点,笔者在《专业英语》课程的设计中,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藉着这一教学模式,学生不仅是获得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真实自然且有意义的活动获得运用专业英语的能力。因此,该教学模式具有交互式和任务型等特点。(1)交互式教学模式。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在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下实现的交互活动有三个层面,即学习者与机器间的交互、同学之间的交互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在这样的交互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加上在先修课程文献检索中所积累的知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源,在科技文献数据库中进行信息检索,然后泛读进行文献筛选,找出所需精文献后进行精读,完成文献综述型科技论文或课题背景下的研究进展型论文。并通过我们所建设的课程网站,学生注册用户后,可在网上递交论文及其所撰写的英文科技论文的摘要及全文,从而实现了人机交互。在学生与教师间的交互过程中,通过课程网站、QQ交流群、微博等交流平台,教师可将教学安排和学习要求给学生;通过这些交流方式,学生也可把自己对学习专业英语的需求和建议反馈给教师。这样,学生的需求和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够予以充分考虑,从而就教学内容的安排及其难易程度及时进行调整。比如在专业英语的学习中,为了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体现专业英语的时效性,使课堂得以丰富,在科技文献的具体案例讲解时,我们尝试就最新发表在机械工程领域的权威期刊的英文科技论文进行深入分析和讲解;并依据这样的具体案例,使学生阅读专业英语的技巧和写作能力得到培养,这得益于通过案例呈现了论文的格式要求和框架结构,和学生一起学习并分析文中的用词和表达及逻辑与推理,讲解文中的数据展示方法和分析结果的思路。同学之间的交互过程主要体现在同学们在小组讨论时观点的交流和碰撞、需要团结与协作完成小组作业以及评阅其他小组成员或自己小组成员的论文等过程中。比如以写作摘要为例,在模拟国际学术会议论文的准备过程中,学生基于建构在领会摘要写作格式和语言的基础上,在课后写作自己的英文科技论文的摘要部分,然后利用课外时间小组成员可通过聚集在一起就各自的论文进行相互讨论和修改,小组成员的交流和讨论也可通过网络进行,经过协作和讨论多次后,英文学术论文摘要的写作学生就能掌握。基于相同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写作讨论和修改后,论文的各个部分可完成,从而形成一篇具有完整结构的论文,并最终定稿。然后学生基于所完成的书面论文,准备发言提纲,并就在模拟国际学术会议上如何进行论文的交流发言进行准备。藉着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逐渐扩大协作学习的范围,且模拟国际学术会议活动的始终都在进行协作学习,并且协作过程中离不开交流这一最基本的环节,经过这样的实践后对写作专业英语论文学生就不会再有畏惧心理,这奠定了学生日后发展的基础。实践结果证明,更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建构从而学习理论知识与这种三个层面的互动(师生互动、学生间互动和人机互动)是息息相关的,学生实际运用专业英语的能力得到培养。(2)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项目驱动式学习以人本主义教育观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围绕各自在研究生阶段所要开展的课题进行的探究性学习。该模式有利于学生在模拟真实的项目中建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成技能,实现在实际工作中的迁移。该模式指导下的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在模拟国际学术会议的课堂背景下,学生通过完成各项目,亲历国际会议的各环节,获得直观体验,全面锻炼英语听说读写译及跨文化交流等各项技能。

全文阅读

项目学习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表达与交流”为标题,替代以往大纲中“写作教学”的表述,体现了作文理念的转变。“表达” “交流”是生活的需要,是人的需要,更使人产生认同感。“表达与交流”不是为考试需要,是为生活需要。换言之,它具有了比“写作”更宽泛的内涵,在接受心理上更具有认同感,它是发展中的人的自然的需要。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也不断地受到人们的质疑。作文教学到底应该如何转型,就成为当今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项目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的模式。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从任务出发,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查阅资料――分析归纳――最后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活动来构建新知识,并运用已有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21世纪技能和创新精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和项目学习有很多关联点,例如: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强调多元理解;等等。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应用项目学习来进行作文教学。

一、项目设计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指引下,依据项目学习的特点及流程,笔者把语文必修一教材中的第二专题中的三篇议论文整合起来,围绕一个核心问题“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来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从中自主构建知识并获得体验,掌握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1.学习任务设计

开展项目学习首先要从好的项目任务开始,为此,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以下问题。

全文阅读

ACL2007会议观感

每年一度的计算语言学学会年会(Annual Meeting ofACL)是计算语言学界的盛会,也是计算语言学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最有影响的学术会议,ACL每年发表的论文都反映了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学术动向,受到研究工作者的广泛重视。今年的ACL2007是ACL的第45届年会,在美丽而又浪漫的东欧古城――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同时召开的有EMNLP-CoNLL 2007和IWPT 2007等2个学术会议(Conference)、15个学术研讨会(Workshop)以及5个专题讲座(Tutorial)。会期从6月23日开始一直持续到6月30日结束,根据ACL2007网站公布的名单,参加会议的人数达到了创纪录的1095人,可谓盛况空前。ACL主会议于25~27日召开,其他各个会议、研讨会和专题讲座都是安排在ACL主会议之外的时间段并行进行的。其中,EMNLP于28~30日召开,持续时间最长。其他研讨会或者专题讲座持续时间半天到两天不等。

今年的ACL会议上共收到论文588篇,录用131篇,录用率为22.3%。各领域论文分布如下:

以上的领域划分比较粗,实际上,会议的Session划分更细一些,包括:机器翻译、词义消歧、句法分析、语言资源、语法、机器学习方法、语音与形态、语义角色标记、生成、多语言、多模态、情感、复述与文本推理、篇章与对话、语言模型、同指、文摘、语义关系、问答、序列处理、词典和词汇语义、文本挖掘与检索。每个Session通常有4篇论文。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机器翻译是目前最大的研究热点,安排的Session达4.5个(其中一个Session是和Mukilingualty合并举行的)。而在机器翻译中,统计机器翻译研究又占据了主导地位,纯粹基于规则或者基于实例方法的论文几乎没有。统计机器翻译的文章全面开花,一些传统的基于语言知识的规则方法也开始融入到统计机器翻译研究中,很多论文都试图利用句法结构、句法标记、功能词、词义排歧来改善统计机器翻译的效果。另外,统计机器翻译的一些经典问题,如词语对齐、自动评价、词序调整,依然受到重视。其他一些统计机器翻译研究论文涉及的话题包括解码算法、音译、翻译预处理、系统融合、多语言等。不过,总体上看,这次会议上统计机器翻译论文并没有出现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另外,深层次的句法语义分析,也仍然是ACL关心的主要话题,论文数量占了相当的比例,而且,今年的EMNLP-CoNLL重点讨论了依存分析技术,ACL主会议上有专门的Session讨论语义角色标注,另外有一个SemEval Workshop开展了语义分析方面的评测。除此之外,其他几个比较热门的研究领域包括语音与形态、篇章与对话、多语言、多模态、语言模型、机器学习方法、情感等,这些领域分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Session。

这次会议收到的论文来自45个国家,其中亚洲太平洋地区和欧洲各占35%,北美洲27%,中东2%,南美和非洲都不到1%。从被录用论文所占比例来看,北美最高,为46.6%,欧洲是31.3%,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为16.8%。一些主要的国家和地区论文录用情况如下: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研究实力最强的国家仍然是美国。不仅投稿数量最多,而且录用率也相当高。纯粹从录用率看,新加坡达到80%,是最高的,欧美国家的录用率普遍较高。中国大陆和日本投稿论文数量都很多,但录用率偏低。以中国大陆学者为第一作者的论文一共有6篇,作者单位分别是:微软亚洲研究院(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东芝(中国)研究开发中心、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与清华大学、微软亚洲研究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重庆大学(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合作)。虽然来自中国大陆本土的论文并不多,不过,会上的中国学者并不少,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国学者以海外研究者的身份发表了论文。从会议录用的论文列表上也可以看到,其中中文姓名的作者占据了相当的比例。在参会的人员中,根据我们自己的统计,来自中国大陆的学者有20多位,而根据会议Newsletter公布的资料,来自中国大陆的学者有31位。海外华人学者人数更多,我们在会上就见到很多来自世界各大著名高校的中国学者。根据大会Newsletter公布的资料,所有参会人员中中文姓名的人数大约在110人左右。记得黄昌宁教授在1998年参加COLING-ACL会议回国后写的一篇介绍文章中还感慨会上很难见到中国学者的身影,如今这种状况已经完全改变。特别可喜的是,一些年轻的中国学者脱颖而出,相信假以时日,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

按照惯例,每次ACL会议都要颁发一个终身成就奖和一个最佳论文奖。本次会议的终身成就奖颁发给了来自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PARC)的学者Lauri Karttunen,而最佳论文奖颁发给了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一篇论文Learning Synchronous Grammars for Semantic Parsing withLambda Calculus,其第一作者Yuk Wah Wong也是一个华人学者。另外,会议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包括一次招待餐会、一次正式宴会、一次音乐会和多次参观旅游,这些活动都是大家自愿参加,有些是收费的。布拉格是个非常美丽的历史名城,在古罗马时期曾经是欧洲第二大城市,位于波西米亚平原上,盛产水晶。会议召开的时候正值布拉格在举行音乐节活动,各种专场音乐会应接不暇,各种公开场合也有很多露天音乐会,以及一些中小学生的公开表演,让人感觉到浓浓的音乐氛围,体会到音乐已经深深扎根在这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中。

另外,除主会议外,同样值得关注的还有同期举行的卫星会议,其中比较重要的是EMNLP-CoNLL 2007。EMNLP(Conference on Empirical Methods 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每年召开一次,由ACL关于语言学数据和基于语料库方法的自然语言处理特别兴趣小组SIGDAT资助并主办。本次会议与CoNLL(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NaturalLanguage Learning)联合召开,程序委员会主席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Jason Eisner。EMNLP-CoNLL 2007今年共收到论文398篇,录用109篇(录用率为27%,其中66篇为大会报告论文,43篇为张贴论文),覆盖了机器翻译、问答、文本生成、文本摘要、语义、文档分析等多个研究领域。其中第一作者来自中国大陆学者的论文一共有9篇,作者单位分别是:东北大学(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合作),东北大学(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合作)、东芝(中国研究开发中心、南开大学(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合作)、中国科学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微软亚洲研究院、苏州大学(与新加坡12R研究所合作)、清华大学。

总体上,这次会议非常成功。本届ACL执行委员会主席Mark Steedman在会议组织的宴会上做了一个精彩报告,对计算语言学近年来的进展和发展趋势做了一个很好的总结。他说,在2006/2007年间。计算语言学团体变大变强了,最有力的证明就是我们已经有了高可读性、具有实际用途的基于统计方法的阿拉伯语到英语的机器翻译系统,其他一些语言的翻译和其他方面的应用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计算语言学一个好的趋势是和语音研究团体的联系更加紧密了。但也有一个令人担心的现象,就是我们和语言学家变得疏远了。他表示,希望计算语言学能够像物理学一样赢得人们的尊敬。

全文阅读

科技信息传播与黑龙江省农业推广工作的开展

【摘 要】文中介绍了科技信息传播的形式, 探讨了地方政府投资村级网络教室和地方政府与网络资源的关系,着重较少了地方政府要支持网络会议,要利用网络资源,要利用电话会议传播科技信息,使科技信息传播与农业推广得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科技信息;黑龙江省;农业推广

0.引言

农业推广实践中,经常采取的工作方式之一是:针对一项推广内容,举办技术培训与讲座,聘请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理论扎实的专家讲课,在培训过程中,学员可随时发问,专家直接回答为学员解疑答惑。或者实地指导,在涉农生产(养殖和种植)现场,实物演示,手把手地传授,推广农业科技。这种工作方式优点是能让学员较快地掌握有关技术。缺点是专家数量有限,推广对象(学员)数量庞大而且分布地域广泛零散,难以在短时间内对全部学员完成培训工作。涉农生产的时效性很强,技术培训指导若错过农时,总放马后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肯定会大打折扣。若采取先培训技术干部再让技术干部下乡培训群众的方式,由于技术干部的业务素质、责任心强弱不一样,再加上信息经过多人次传递后容易失真等原因,也往往流于形式,效果不佳。多方通信的四项具体技术:电话会议、网络会议、网络教室、网络直播,能有效解决这个瓶颈问题。

1.科技信息传播的形式

科技信息作为一个科学术语被提出和使用,已有100年的历史,科技信息是指关于科技方面的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而关于信息,就有多种定义。信息的数学定义,认为信息是用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并提出信息量的概念和信息熵的计算方法,从而奠定了信息论的基础。也有学者指出:信息是反映事物构成、关系和差别的东西,他包含在事物的差异之中,而不在事物的本身。可见,至今为止,科技信息的概念仍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科技信息一词在现代社会应用越来越广泛,现代社会也被称为信息社会,然而让人有些啼笑皆非的是,科技信息一词的定义却没有得到人们的一直公认,几乎人人在使用科技信息一词,却无法确切定义,这让人感到有些疑惑。但利用科技信息的传播,却可以提高人们的思想、能力和幸福指数。

2.地方政府投资村级网络教室

地方政府要投资农业推广工作筹建村级网络教室,只要具备一台电脑、麦克风、音箱、摄像头、1Mbps及以上的带宽,就可以召开一场跨地域网络培训。学员也需具备一台电脑、麦克风、音箱、摄像头、1Mbps及以上的带宽,通过显示器实时观看专家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主讲人可以清晰的语音通讯、流畅的视频为学员进行培训:可以和其他参加者通过共享白板的方式进行简单的文字、图形方面的交流;参加者可以向主讲人提问,主讲人解答参加者提出的问题;主讲人可实时的同步浏览、评注各类文档(如:PowerPoint,Word,Excel,PDF以及图像文件等)信息,并通过保存评注意见来记录沟通结果;能够根据应用需求,实时的演示桌面上的软件、应用程序等;可以共享自己的视频,也可以将参加者的视频共享给所有参与人,让所有学员都有身临其境的体验。主讲人可随时看到各学员的听课状态;可以把实时网络培训录制成视频课件,供学员反复学习揣摩使用。

全文阅读

中国辞书学会专科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暨辞典理论与辞书史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6年7月9―10日,中国辞书学会专科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暨辞典理论与辞书史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在黑龙江大学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专科词典专业委员会、辞典理论与辞书史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上海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承办。会议共收到论文40余篇,来自中国辞书学会、高等院校、出版机构及科研单位的近8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开幕式由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孙淑芳主持。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何元龙致开幕词,他表示,此次会议是中国辞书学会两个分委员会首次合作举办,希望与会专家学者打破学术壁垒,在融合中交流、碰撞。黑龙江大学副校长严明致欢迎辞,他简介了黑龙江大学的历史,并对俄罗斯语言文学与研究中心在发展历程中的成绩进行了回顾。

开幕式后,会议进入学术研讨,分为大会主讲和分会场讨论两个环节。在大会主讲环节中,9位专家分别做了专业、精彩的学术报告。徐时仪梳理了上起鸦片战争下至抗战胜利的百年间的辞书编纂发展演进,展现了在大变革时期辞书编纂新旧交替的转型和新式辞书的萌芽;李尔钢以《汉语大词典》为例,提出了义项增设或分合的基础在于广泛地查阅文献和深入地辨析书证,为辞书义项设置提供了普遍参考;高永伟论述了邝其照《字典集成》的缘起和传承、《华英字典集成》的影响,梳理了《字典集成》的蓝本和修订版等;于淑敏以《新闻传播学大辞典》为例,总结了专科词典框架和词目设置的常见误区,对辞书编纂和出版过程中的框架和词目设置有启发意义;徐祖友以实例为基础,分析了汉语词典自造例排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造例排序的原则和方法,有助于汉语词典自造例排序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田兵以《康熙字典》和约翰逊的《英语词典》为对象,抽取一定量的常用名词和科技名词,针对翻译进行对比研究,展现了两部词典的共性和差异;周琪系统梳理了戏曲辞典编纂的历史流变、分期和特征,论述了戏曲o典编纂发展等主要问题,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思考;张敏总结了当代中国辞书评论的种类,提出辞书评论发挥正面积极作用的条件,指出了目前辞书评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建议;郑述谱指出,从事辞书史研究、进行辞书评论,一定要具有历史意识,编纂专科辞典,一定要具备多学科或跨学科的知识准备,有了这一纵一横,思维空间和创新空间就会有更大的拓展。

为加强与会人员的交流和沟通,本次会议在分会场设置上改变了以前按专业委员会分组的做法,根据论文议题设置了“中外辞书编纂史与词典学史”“大数据背景下的辞书编纂理论与实践”“辞书编纂理念手段创新及其应用”三大分会场。

在“中外辞书编纂史与词典学史”分会场,王德怀介绍了维吾尔语词典编纂出版的发展历程,说明了维吾尔语文化的多元性;温朔彬分萌芽期、发展期、繁荣期评述成语辞书的编纂历程;蒋文凭追溯专科学习词典的发展源流,探讨了我国专科学习词典研编的发展前景;杜翔说明了如何把握语文辞书编写中条目思想性的“时”和“度”,从而保障条目思想性的“性”;安志伟从多角度分析了《通俗常言疏证》这部辞书,阐述了俗语发展变化的过程;张晖认为术语与语文词的二分应该以对立统一的观点来对待;吴哲结合世界图景理论解析术语词典编纂的内在规律和外在原则;张金忠梳理了汉俄词典编纂的历史脉络,并介绍了汉俄词典编纂现状;窦可昀论述了不同类型的法律词典在俄语法律词汇研究中的作用;张春新分析了达里所编的《大俄罗斯语详解词典》,阐释了达里的词典编纂理念。

在“大数据背景下的辞书编纂理论与实践”分会场,潘正安指出了语文辞书中科技词条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张德意指出数字化背景下传统辞书边缘化的现状,提出了应对措施;赵福生分析了我国小语种专业辞书现状,讨论了该类辞书的必要性和社会意义等问题;马立东根据英国国家语料库的词频数据,验证大规模语料库词频数据在词典形态语义网络构建中的应用效果;陈丛梅介绍了《当代词典范式演进的后现代主义精神》一书,探讨了作者对词典范式精神的现代性守望;袁新民从收词、释义、应用等可操作性方面对英语学习型字典的数字化进行了全面探讨;何家宁、何永香回顾了CIF这一贸易术语汉译的相关研究,对该术语的译名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李家春以《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八版为例,探讨了汉英两种语言中运动事件表达方式的凸显性差异及词典编纂中的翻译问题。

在“辞书编纂理念手段创新及其应用”分会场,徐时仪指出语文辞书编纂应秉持求是与致用、规范与描写等理念;刘立香指出词目词的价值在双语词典环境下呈现出语内价值和语际价值之别,双语词典可借助词典手段和翻译策略来呈现价值差异;于峻嵘认为可以借鉴现象学“视域理论”,为研究同义词词典释义问题提供参考;张相明分析了词典中的语义网络信息,概述了词典学中的语义网络信息处理研究;叶其松对《俄语积极词典》中的释义元语言进行计算分析,论述其频率、语法和语义属性;王圣良论及专科词典编纂中的词目翻译补充问题,并提出了释文补充的基本要求;李静梳理了现代汉语词典中成语异形词立目的情况,并提出了自己的考量;张立娟对汉语工具书附形部首产生存在的原因、处理方式等进行了分析。

综上,此次研讨会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对语文辞书、少数民族语言辞书、双语辞书编纂的讨论,又有对术语、戏曲、法律等专科辞书的探讨;既有对辞书历史的梳理和对已有辞书的述评,又有互联网+背景下辞书研究和编纂的探索和创新。从研究方法上说,既有比较研究,如《康熙字典》与《英语词典》的对比研究;也有单部词典的研究,如对邝其照词典的介绍。既有宏观的论述,如辞书研究中的历史意识和跨学科胆识;也有微观的论证考察,如汉语词典自造例的排序。可以说,本次研究会论文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指导意义,相信会对辞书研究和辞书编纂出版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全文阅读

同行评议专家遴选的科学计量方法与实证研究

[摘要]将科学评价中的同行评议专家认定问题转化为科学共同体的认定与辨识问题,通过科学计量学领域本体和共词分析等方法,找寻具有相同科学语境和科学概念体系的科学共同体,保证同行评议专家遴选的科学性。

[关键词]科学评价 同行评议 专家遴选 科学计量

[分类号]C939

1 引言

同行评议方法的本质是科学共同体对研究成果的价值进行主观评判,而科学共同体是由具有相同科学范式、是非标准和道德要求的科学家所组成的,其通常的任务之一是开展常规科学的研究活动。科学系统中的同行评议,实际上是某一“科学共同体”内的科学家采用同一“范式”对该科学共同体内的新理论、新发现进行评价与选择,可以说,同行评议就是一种“科学共同体内部的民主决策的科学评价方式”。显然,同行评议中的“同行”就是“科学共同体”,这样,同行评议专家的遴选问题则转变为科学共同体的认定问题。由此可知,同行评议专家的来源选择和遴选过程对评议结果的质量与公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去认定科学评价中同行评议专家是“懂行”的专家,己是摆在科研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不同国家同行评议专家遴选制度不同,评审专家资格认定的标准不同。对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在保证评议人的学术性方面进行对比后,可以发现NSFC和NSF都要求评议人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敏锐的科学洞察力和较强的学术判断能力;熟悉被评项目的研究内容及相关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发展情况,并且近年实际从事研究工作。英国同行评议调查组给英国研究理事会咨询委员会的报告提出可以使用自然和社会科学索引为同行评议专家的选择提供评价依据。

挑选专家应看是否仍在科研一线工作,要注意选择不同观点的评审专家,保证专家评审组长的学术权威性。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scI)所提供的论文收录数量及影响因子(IF)等数据可以为评价科研工作提供重要线索,解决同行评议专家学术质量、权威的认定问题。在SC1期刊上的数量及其被引用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科研工作的质量。从管理的角度看,评价标准的客观性、公正性和透明性非常重要。在理论上,只有“小”同行才能对科学项目的学术质量做出准确的判断,解决同行评议中专家判断差异导致的“非共识”问题。

全文阅读

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召开

5月18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的“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重大地下工程安全建设与风险管理”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来自中国及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全球顶级的岩石力学界的27名院士与200多名学者出席了会议。

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召开

此次国际高端论坛作为中国工程院2012年“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系列活动之一,将面向未来10-20年世界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围绕复杂地质与环境条件下的重大地下工程安全建设与风险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开展研讨。论坛广邀国内外岩土工程、铁道、水利工程、防震减灾工程界等知名专家,围绕复杂地质与环境条件下的重大地下工程安全建设与风险管理,开展多方位、多角度的战略性与前瞻性主题研讨,从而通过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探求复杂地质环境下地下工程与地下空间灾害机理研究与预测预警的攻关方略,推动我国地下工程灾害(岩爆、大变形、塌方等)预测预报、灾害防治与风险管理新思维的涌现与发展,牵引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自主创新与突破。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冯夏庭教授主持,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致开幕词,湖北省政府郭生练副省长致欢迎词,大会主席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学会理事长钱七虎院士和英国皇家工程院哈德逊院士分别致辞。

圆桌会议

本次会议历时两天,18位中外院士与特邀专家在大会作了精彩的演讲。19号下午,由到会院士与特聘专家出席的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主题圆桌高端研讨会,会议由钱七虎院士与哈德逊院士共同主持,与会代表围绕未来20年重大地下工程安全建设与风险管理,从安全文化的建设到工程技术安全的实施等一系列问题,研究理论创新、技术创新与我国工程、地质特点相结合的战略措施,为我国重大地下工程安全建设与风险管理提供决策性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前瞻性战略意义和学术价值。周济院长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我们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本次会议是一个关于战略研究的高端研讨,是一个国际的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研讨,体现了我们开展这种系列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研讨会的目标和宗旨。

全文阅读

视频会议系统的组网及应用讨论

摘要:本文阐述了会议电视系统的功能、组成及其应用,总结了视频会议系统的性能和质量考虑,并分析了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会议电视 终端设备 传输网络 多点控制

1.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网络与计算机应用逐渐普及到社会各个层面。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精简业务流程,许多单位、企业选择使用视频会议,把相隔多个地点的会议电视设备连接在一起,使各方与会人员有如身临现场一起开会,进行面对面对话的感觉。其具有真实、高效、实时的特点,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用于管理、指挥以及协同决策的技术手段。视频会议在价格与灵活性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逐渐受到单位与企业的青睐。广泛地应用于各类行政会议,科技会议,远程教学以及商务谈判等社会活动中。

2.会议电视系统主要功能

会议电视系统(videoconferencingsystem)是一种以视频为主的交互式多媒体通信,它利用现有的图像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进行本地区或远程地区之间的点对点或多点之间的双向视频,双工音频,以及数据等交互式信息实时通信,实时地传递声音、图像和文件。会议电视系统按业务的不同,可分为公用会议电视系统、专用会议电视系统和桌面会议电视系统三种。一个现代化的多功能会议室除了要满足传统简单的会议要求外,还应具有高雅格调的优美音质、清晰的图像演示。它由大屏幕显示、多媒体音视频信号源、音响、切换和中央集成控制几大部分组成,选取具备先进功能的DVD和录像机以及实物和图文传送器,通过大屏幕投影机还原其图像,通过中央集成控制设备,控制室内所有影音设备、信号切换、灯光、屏幕升降、音量调节等等功能,大大提高会议的工作效率和简化复杂的操作,能适合所有人士使用而不需要具备专业知识。智能多媒体会议系统的主要功能有:

1)实时音视频广播

优秀的音视频交互能力。在主控模式下,由主持人选择广播参与会议成员的视频,系统允许同时广播多路语音、视频。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