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生减负学习材料

学生减负学习材料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教学媒体设计

【摘要】首先对认知负荷的概念含义、主要观点和分类做简单扼要的论述。认知负荷理论提出了一些能减少学习者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效率,并对教学媒体设计有指导作用的教学效应:分散注意力效应、双重感官效应、独立交互元素效应、元素交互效应及冗余效应。在阐述这些教学效应的基础上,分别给出它们在教学媒体设计中应用的例子。

【关键词】认知负荷;教学媒体设计;教学效应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8)11-0050-03

认知负荷理论自上世纪80年代由澳大利亚认知心理学家John Sweller提出以来,已逐渐成为人们研究认知过程和教学设计框架的一个主要理论。在教学媒体设计时,设计者常常忽视了工作记忆有限容量的性质,给学习者增加了不必要的认知负荷,也因而阻碍了他们的有效学习。认知负荷理论不仅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学习过程,还能为教学媒体设计提供强有力的指导,从而构建出适合学习者工作记忆加工的学习对象。因此,教师有必要自觉地将认知负荷理论应用到教学媒体设计中,积极探索减少认知负荷的教学媒体设计方法,使学习者能够进行有效的学习。这也正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一 认知负荷理论简介

1 认知负荷的概念含义

认知负荷的概念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被提出以来,尽管不同的学者对其涵义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我们一般倾向于将认知负荷定义成:为完成某项任务而在工作记忆中进行的心智活动所需的全部心智能量。可以认为,认知负荷的概念是建立在以下理论假设的基础之上:①有限的工作记忆仅能处理一部分信息;②存储知识的长时记忆的容量无限,并可用来克服工作记忆容量的有限性;③图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常被用来通过重组信息元素,把低水平图式合并成高水平图式的方法来构建知识,以降低工作记忆容量;④图式无论多大或多复杂,在工作记忆中都被作为一个单一个体来处理;⑤图式可以自动化并且可以在无意识下自动进行处理,而不需要工作记忆的有意识参与,因此降低了工作记忆容量。[1]

2 认知负荷理论的主要观点

全文阅读

浅析英国文学多媒体教学手段中的认知负荷调节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认知负荷;英国文学

论文摘要:认知负荷理论把工作记忆的限制性看作学习的主要障碍。在英国文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内在认知负荷相对固定的前提下,应该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设计和使用中减少外在认知负荷,增加相关认知负荷,从而改善学习效果。

一、引言

英国文学课作为我国高校外语院系的主干课程之一,在各类高校外语院系的教学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语言学习而言,阅读文学是获得一流语言能力必经之道。在文化交流方面,文学有助于培养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视野。事实上,英国文学作品中对时代特色、社会制度、生活习俗、价值观念等都有形象深刻的阐释。通过文学认识英国文化,这种功效是任何文化类书籍难以企及的。同时,文学教学是提高人文素质和修养的有效途径,因为经典英国文学作品中无不闪烁着人性的光芒和蕴含着对人生的深沉思考。学生在文学学习中获得心灵的感动,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文素养。因此,英国文学课程一直是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传统经典课程。

传统的经典课程与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非相悖:如果后者运用得当,还可以与前者取长补短。事实上,高等院校的英国文学课程长期以来主要通过教师的讲授来传递有关文学的基本常识、理论和作家作品的审美信息。学生是被动的接收者,通过聆听和记录来达到相关知识的认识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文学作品和学生之间、以及授课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了距离。学生对作品的认识程度不够深入;教师也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回馈和反应。多媒体多渠道的信息传递方式,为文学教学带来了生机。更为重要的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引发学生对作品的探究欲望。可以说,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促进英国文学教学和经典阅读。

二、认知负荷

多媒体技术在英国文学课程中的使用己经成为共识,但是这种使用应该遵循生态化原则,严格控制课件和软件中的认知负荷。信息的加工需要消耗认知资源。由于人类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每种信息在加工时所需要的“认知负荷”的大小就构成了影响其加工和获取的重要因素。认知负荷(cognitive load)是指人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心理资源的总量。如果加工某种信息所需要的认知资源超过了个体本身所具有的认知资源的总量,就会造成认知超负荷,从而影响信息加工的效果(swelter,chandler & tiemey,1990 )。澳大利亚心理学家swelter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了认知负荷理论,其目的就是在教学材料设计上和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降低阻碍学习的认知负荷,优化促进学习的认知负荷,使学习者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认知资源,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认知负荷理论认为,某种学习材料所能引起的“认知负荷”水平主要由3个基本因素决定:学习材料的组织和呈现方式、学习材料的复杂性、学习者的知识经验。由此,也产生了3种类型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extraneous cognitive load)、内在认知负荷(intrinsic cognitive load)和相关认知负荷(germane cognitive load) (pass renkl & swelter, 2003 )。

全文阅读

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我们每天都在喊着减负,可是越减,学生的书包越重。越减,学生的作业越多。这无疑是对学生身心的一种摧残,严重阻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此,我对教师如何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有如下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减少学生的各种课辅材料、减少每天的作业量

我校学生的书包里面都装满了各种的课本和教辅材料,每天背在身上,真的是压得学生透不过气来。学生每天都在重复做着各科大量的练习册、试卷。有的学科学生手里甚至有四五本练习册。课内做不完就课下做,课下做不完就回家做,有的学生每天为了完成这些作业经常到很晚才能睡觉,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因此,学校应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学生的各种课辅材料,除跟教材配套的练习册以外,严禁私自订各种材料,以此来减少学生的负担。课外订购复习资料、试卷等,一经学校查实后,要严格处理私自订材料的老师,在学校公示处理的方法和结果。

减轻学生负担首要的就是要减少学生的作业量。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布置作业要适度,体现少而精,避免重复。每天的作业要保证学生在一小时内能够完成。比如,如果作业是抄写英语课文,那么教师就应该对学生抄写课文提出建议。可以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自主选择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的句子来抄写,让不爱积累单词的学生多做一些读写方面的题,让马虎、爱写错单词的学生多写一些单词,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安排作业,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强调学生的家庭教育

学生的课余生活非常单一,学生放学后适合学生的场所少之又少,我们把学生从厚厚的作业堆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去选择,可是让学生可以选择的活动、场所却很少。因此,很多学生在课后选择了网吧、台球厅等娱乐场所,渐渐地沾染了很多不良习气。

从去年起,辽宁省就规定所有的初、高中禁止在周末及平时对学生进行有组织的补课,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可是很多学生课内的负担是减轻了,可是课外的负担却增加了,很多家长在每天五点钟放学后,不是把孩子送到学生所在班级的任课老师家里,就是送到学校周边很多的课外补习班、自习室里,不仅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更加重了学生学业负担。很多辅导班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对孩子不负责任,完全是以盈利为目的。所以家长要多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家庭教育永远是不可缺少的,为人父母就应该尽一生的责任。减负还应该教育我们的家长:不要把孩子盲目地推向各种教育机构。靠谁不如靠自己,让家长自己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三、规范学校的教学管理,对减负常抓不懈

全文阅读

谈谈小学科学课教学如何“减负增效”

小学科学的学习倡导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知识的学习方式。在教学经历中,曾听到过3种有趣的说法,说:教师负担重,学生负担重,是恶性循环的教学;教师负担轻,学生负担重,是误人子弟的教学;教师勤钻研,学生负担轻,才是减负增效的教学。那么什么是减负增效呢?个人认为减负增效中的“减负”并不等于教学内容的减少,也并不等于学习时间的减少。“减负”不单纯是学生课业负担数量上的减少,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渐进而深刻的革新,是教育观念的变革。否则,学生的课业负担今天可能被减下来了,但在明天却又可能以另外一种方式附加上去。教学减“负”不减“质”,在“减负”的同时又要“保质增效”,这才是真正的减负增效!我想,这一观念的出现其实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线的小学科学教师,我们该怎么来落实减负增效呢?小学科学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当然,减负增效也得从课堂教学入手。

加强教学常规,扎实推进小学科学常态课是切实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前提。本文着重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进行论述。从教师角度而言,教师应该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并结合科学课的特点,认真备课、上课、批改、考核评价为上好小学科学常态课提供保障。就学生而言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形成学生的学习常规,为上好小学科学常态课打下扎实的基础,并提出了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常规的一些方法策略。

首先,我认为教师要严于律己,扎实工作,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作好一下工作是上好小学科学常态课的保障。

(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材料、教学过程、教后反思等内容。

1.制定教学目标:目标要准确、具体、恰当,切合学生实际,体现科学概念、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科学课程目标。

2.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备课可参考有关资料或利用网络资源、科学助教方案,但不能照搬照抄,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必要的修改。结合其它学科的做法,可以各校结合实际制订具体的做法。如我校的做法是:坚持纸质备课。备课重点研究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全文阅读

在教学中降低认知超负荷,提高初中学生英语学习能力

【摘 要】学生认知超负荷使课堂气氛发生消极的变化,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都有所降低。只有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研究新教材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降低学生认知超负荷。而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和方式能为英语学习创造逼真的、富于交际的语言环境。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降低认知超负荷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关键词】认知超负荷 教学设计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学生应运语言的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英语学习中越来越多的要求学生应用这门语言的能力,这就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范围,造成学生的认知超负荷。《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认知负荷理论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降低阻碍学习的认知负荷、优化促进学习的认知负荷,使学习者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认知资源,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龚德英,2005)

理论依据

认知负荷理论是由澳大利亚教育心理学家Sweller及其同事提出的关于工作记忆负荷的教学设计理论。认知负荷理论区分了三种认知负荷:内在认知负荷( Intrinsic Cognitive Load)、外在认知负荷(Extraneous Cognitive Load) 和相关认知负荷( Germane Cognitive Load)。内在认知负荷由学习材料中元素间的交互活动(即学习材料的复杂性) 和学习者的先前知识决定,如果学习材料过于复杂或学习者的先前知识较匮乏,那么所导致的内在认知负荷就会比较高。外在认知负荷主要与学习材料的组织和呈现方式过于繁琐有关,被认为对学习没有直接贡献,比如相同的内容用文字和语音同时呈现就会产生不必要的外在认知负荷。相关认知负荷产生于学习者在信息加工未用完所有的认知资源时,这时学习者便可以把剩余的认知资源用到与学习有直接相关的认知加工(如重组、提取、比较和推理等) 中去,促进图式构建和自动化,从而促进学习。内在、外在和相关认知负荷遵循加法原则,总负荷不可以超过可利用的工作记忆资源,这样学习才会发生。认知负荷理论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对我们解决问题起指导作用。在总的认知资源不变的情况下,内在认知负荷对于学习者来说基本是固定的,而我们可以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设计降低外在认知负荷,从而使得相关认知负荷增加,这样才能促进学习。

认知负荷理论在英语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认知负荷理论为中学课堂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考虑认知负荷理论的教学模式将更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因此,将认知负荷理论应用到英语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全文阅读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频繁,作为国际性语言,英语的地位显得更加重要,这也就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了大学英语的阅读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吸收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传统项目。然而,传统英语教学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教材更新慢,阅读资源缺乏,学生处于被动的阅读状态,互动性差,兴趣低。教师课堂教学手段单一,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方面缺乏主动性与创新性,课堂上没有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没有丰富生动的音频视频资料,缺乏个性化学习的条件,这就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动力。

计算机多媒体的普及给外语教学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丰富多彩的多媒体网络辅助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取代了传统单一的英语阅读教学。几乎各种多媒体英语阅读教学软件都对阅读材料作了图文并茂的注释。这些注释不仅可以以文字、图像的方式出现而且还可以是动画、录像等。同时,超文本系统设计使各种注释得以链接,这样当学生遇到不熟悉的概念时可以直接点击该词或词组加以查阅从而扫除理解障碍。但是,直至目前为止,对这些阅读注释的设计几乎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一些研究已证明多维呈现的材料可以促进学习;同时另有研究发现添加过量的信息会加重学习者的认知负荷从而阻碍学习。鉴于此,本文拟从认知负荷理论出发探讨认知负荷与阅读理解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此理论基础上进行更为合理的大学英语阅读课程设计。

一 认知负荷理论概述

认知负荷理论是由John Sweller等人在20纪纪80年代从认知资源分配的角度提出的一种新教学理论。工作记忆容量的有限性是认知负荷理论提出的基础。人类认知体系是由处理信息的工作记忆和储存各种信息的长时记忆构成的。工作记忆一次只能储存大约7个信息组块,处理2~4个信息组块。认知负荷是在某种场合下施加到工作记忆中的智力活动的总数量,对认知负荷起主要作用的是工作记忆必须注意的内容数量。过多的信息会使工作记忆超载而导致信息处理效率低下甚至失败。认知负荷理论按认知负荷的不同来源将认知负荷分为内在认知负荷(学习材料本身的难度)、外在认知负荷(教学设计的复杂度)和相关认知负荷(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三类。内在认知负荷是指正在加工处理材料的类型、内容的难度等。如果材料含有的信息量很少,其中的信息源都可以被单独的理解,那么该材料就有较低的认知负荷; 如果材料含有的信息量很多,并且必须把所有的信息源结合起来才能理解材料,那么该材料就有较高的认知负荷。外在的认知负荷源于呈现教学材料的方式,是由教学模式来决定的,它以教学设计结果的形式存在,可以通过改变教学设计来减少认知负荷。相关认知负荷直接跟学习过程,比如图式的构建及自动化过程相关。

认知负荷理论的提出不仅使我们对学习过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为教学设计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近年来,国内外相关学者对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认知负荷的产生因素、认知负荷理论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Barbara & Anderson(2007) 探讨了对话设置和认知负荷对指称词语运用的影响[1]。Schwamborn(2011)阐述了多媒体教学中不同概括程度的图片对学生认知负荷和理解力的影响[2]。季月、石玲(2013)探讨了外语多媒体教学信息呈现中的视听干扰问题[3]。一系列国内外相关多媒体教学研究已证明为了确保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教学设计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考虑到认知负荷的影响。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篇内容对所阅读文章附加的各种信息可能会产生相关认知负荷,有利于图式的形成及自动化从而促进学习。但是也可能会出乎教师意外,产生外在认知负荷阻碍学习。例如,所加信息对于学习者来说是多余的(他们已经知道)或者学习材料的内在认知负荷加上附加信息产生的负荷超出了学习者的认知容量。

二 大学英语阅读课程设计

1 根据多通道效应减轻认知负荷

通道效应是指同时利用视觉和听觉两个通道呈现不同形式信息(文本和图形),其学习效果要好于利用视觉或听觉单一通道呈现。当需要加工的信息将某个信息加工通道塞满时,若将其中部分需要加工的信息转移到另外的信息加工通道加工就会减轻前一加工通道的认知负荷。相对来讲,工作记忆中的听觉加工与视觉加工是独立的,若教师能够根据通道效应原则,在设计阅读材料时往往都是在视觉通道中进行加工的阅读材料同时利用视觉和听觉两个通道呈现于学生面前,就会有效分流认知负荷,扩大学生的工作记忆容量,减少由单一的视觉或听觉通道来加工信息而产生的认知负荷,进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全文阅读

求“三开减负”之实 举素质教育之旗

近两年来,四川省泸州市着力寻求“三开减负”之实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近日,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四川省泸州市教育局局长刘涛。

记者: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感到无论是家长还是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请问您对素质教育是如何理解的?

刘涛:“素质教育”这个概念的提出有近20年了。我认为,要正确认识素质教育,首先要正确理解、把握党的教育方针。党的教育方针虽然几经修改,但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体现出了全面性,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就在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在教育方针的引领下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施以全员、全方位的教育。

我认为,实施素质教育,一是要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课程,也就是我常说的“三开”。这样,才能使国家的教育目标得以实现,人才“营养”才全面,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二是课业负担要适度,即课业负担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符合学生身心成长规律,体现阶段性特点(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都是不一样的)。但课业负担不能一点都没有,也不能过重,目前是过重了,要减下来。这就是我们说的“减负”。

记者:刚才您提到了“三开减负”,我们知道泸州市中小学“三开减负”活动已进行了一年多的时间。请问,你们为什么要搞这么一个活动?

刘涛:搞“三开减负”就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虽然素质教育已提出了多年,但实际推行起来却困难重重。这跟教育体制的大环境有关系,也跟学校陈旧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有关系。如今,很多中小学校人为地把课程分为“主科”和“副科”。统考学科被作为“主科”,增加课时,增加课后作业,使学生课业负担沉重不堪;非统考学科则被作为“副科”,学校往往不开设,即便开了课也常常被挤占用作“主科”教学。这形成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与“营养不全”的现象,从而使他们的学习热情不高,学习能力低下,缺乏探究和创造精神。我认为,推行素质教育就是要把课程开齐、开足、开好,把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为此,我们制定了“三开减负”3年攻坚规划,打算通过“三开减负”这场攻坚活动打开我市素质教育的人口。

记者:你们的“三开减负”攻坚活动具体包括了哪些内容?

刘涛:在“三开减负”攻坚活动中,我们着力解决阻碍素质教育推进的主、客观因素。

全文阅读

浅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减负增效

摘 要:中小学生负担过重已引起了国家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减负已成了教育界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笔者结合化学教学实践,对如何减负增效进行了一番探讨。

关键词:减负增效;学习兴趣;教学效率;实验设计

当前,“减负,不减质”这一严峻的课题摆在了每一位教师的面前。既要减负但同时又要增效,这是教师所期盼的理想境界。但教材的不断更改,内容的不断加深,教师课堂教学目标设定的不科学,课外辅助教材的随意拔高令教师、家长和学生都进入了误区,在实践中往往把握不住分寸。

一、减负增效应聚焦课堂,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减负增效应聚焦课堂,引导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对学习困难学生,教师要进行及时辅导。教师要严格筛选作业,以年级中等学生为标准,布置适量作业。学校和教师应深入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与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健康、活泼、主动地发展。同时,可以尝试分层教学(目标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分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愿选择自己不同层次的“负担”,使不同特长的学生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增效是减负的真正目的,重在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也是增效减负的主要阵地。因此抓好课堂教学,是减负增效的根本。

1.备教材和教法。教师必须反复地研究教材教法和辅导资料,分析教材的组织结构、重点和难点,对每一章节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做到心中有数,领会教材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和素质教育的目的。所以,教师一定要去研究、比较、筛选、联系,达到剔除糟粕取其精华的目的。教法应是建立在学生学法的基础上,是在结合考虑教材、学生、设备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基础上,再从教学法的体系中优选出上好这堂课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利用教学手段上也应该是多样的,要传统和现代手段相结合,使学生直观、形象、生动地掌握好化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尤其是基于实验的化学更要多做实验,多用投影片、PPT、示教板等。做演示实验,教师首先要预先做一遍,看看仪器的好坏,现象清晰程度,同时考虑到可能要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意外,做到课堂上演示效果良好,不出差错。激发兴趣,直观教学,轻松学习,减负增效。

全文阅读

走出教辅资料的误区

摘 要 近年来,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如何让孩子的书包再轻点,社会关注度很高。因此,“减负”首先要从“减辅”做起。本文针对这种现象,分析了两个误区:1、求多不求精,学生负担过重;2、家长期望值高,学生负担过重。并针对存在的现象阐述了走出教辅资料误区的方法:一、立足课堂教学,注重教学研究。二、课后重点辅导,教给学习方法。三、正确使用教辅,切勿乱买滥用。引导教师、家长、社会共同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 减负 减辅 走出误区

何谓素质教育?怎样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者都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摸索,努力尝试。企图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但在事实上,很多原因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不断地呼吁:中小学生应该“减负”。那么,如何让孩子的书包再轻点,锻炼和休息的时间再多点,社会关注度很高。在调查中发现,选择教辅已相当普遍,“减负”首先要从“减辅”做起。

教辅资料是指除教材之外的其它辅助教学资料。教辅资料如果使用得当,可以起到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开拓学生学习视野,强化学生对知识理解,提高学生学科成绩和学科素养的作用。但现实中教辅资料的使用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第一,求多不求精,学生负担过重。

近年来,虽然国家提倡并推行素质教育,提倡教育理念革新,提倡教育方法的创新,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追求“题海战术”,盲目地引导孩子们购买教辅用书,根本没必要。很多学生现在的学习负担本来就很重,让其完成课外的教辅作业,不仅加重了学习负担,而且还会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和厌学心理。

第二,家长期望值高,学生负担过重。

全文阅读

英国文学多媒体教学手段中的认知负荷调节

【摘要】认知负荷理论把工作记忆的限制性看作学习的主要障碍。在英国文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内在认知负荷相对固定的前提下,应该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设计和使用中减少外在认知负荷,增加相关认知负荷,从而改善学习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认知负荷;英国文学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9―0068―04

一 引言

英国文学课作为我国高校外语院系的主干课程之一,在各类高校外语院系的教学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语言学习而言,阅读文学是获得一流语言能力必经之道。在文化交流方面,文学有助于培养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视野。事实上,英国文学作品中对时代特色、社会制度、生活习俗、价值观念等都有形象深刻的阐释。通过文学认识英国文化,这种功效是任何文化类书籍难以企及的。同时,文学教学是提高人文素质和修养的有效途径,因为经典英国文学作品中无不闪烁着人性的光芒和蕴含着对人生的深沉思考。学生在文学学习中获得心灵的感动,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文素养。因此,英国文学课程一直是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传统经典课程。

传统的经典课程与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非相悖;如果后者运用得当,还可以与前者取长补短。事实上,高等院校的英国文学课程长期以来主要通过教师的讲授来传递有关文学的基本常识、理论和作家作品的审美信息。学生是被动的接收者,通过聆听和记录来达到相关知识的认识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文学作品和学生之间、以及授课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了距离。学生对作品的认识程度不够深入;教师也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回馈和反应。多媒体多渠道的信息传递方式,为文学教学带来了生机。更为重要的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引发学生对作品的探究欲望。可以说,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促进英国文学教学和经典阅读。

二 认知负荷

多媒体技术在英国文学课程中的使用已经成为共识,但是这种使用应该遵循生态化原则,严格控制课件和软件中的认知负荷。信息的加工需要消耗认知资源。由于人类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每种信息在加工时所需要的“认知负荷”的大小就构成了影响其加工和获取的重要因素。认知负荷(cognitive load)是指人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心理资源的总量。如果加工某种信息所需要的认知资源超过了个体本身所具有的认知资源的总量,就会造成认知超负荷,从而影响信息加工的效果(Sweller,Chandler&Tiemey,1990)。澳大利亚心理学家Sweller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了认知负荷理论,其目的就是在教学材料设计上和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降低阻碍学习的认知负荷,优化促进学习的认知负荷,使学习者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认知资源,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