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前艺术教育论文

学前艺术教育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前综合艺术教育论文

一、学前综合艺术教育的特点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完全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发展走向了多元、融合、生态的发展趋向。尤其是21世纪初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精神,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发展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并且要求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要体现整合性,突显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关注艺术与幼儿生活及经验的关联性。

(一)学前综合艺术教育的整合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逐渐重视与幼儿生活的联系,注重幼儿的经验,提倡学前艺术活动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并且,注重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感受、体验、情感、想象,关注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生成性,有利于儿幼儿整体性的和谐发展。学前综合艺术教育不仅可以实现艺术领域内各艺术门类的的综合,也可以实现艺术领域与其他领域间的综合,也可以是不同领域的内容都围绕一个核心整合在一起的超领域综合。《纲要》(2001)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划分为五大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纲要》(2001)的提出,明显地体现了学前艺术教育的综合倾向,更多地着眼于儿童的发展安排教育内容。

(二)学前艺术教育突显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强调以幼儿为主体,强调幼儿与教育情境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关注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和个性化表现,旨在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获得有益于其身心和谐发展的经验。例如,幼儿园综合艺术教育课程以“主题”的形式建构幼儿的生活经验,注重艺术教育的生活化、经验化,教师努力发挥儿童的课程主体地位,从关注文本到关注幼儿,坚持预设与生成的结合,以促进儿童的可持续发展。

(三)学前艺术教育内容突出关注艺术与生活及经验的关联性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可见艺术。学前艺术教育只有与日常生活连接,才能汲取和扩展艺术想象、艺术创作的素材与灵感,不断提高艺术能力和丰富内在情感,而只有在这一前提下,幼儿才能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艺术的形式表现生活,所以,学前艺术教育将幼儿的生活环境作为艺术学习的最初起点,并且积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及日常生活事件进行认真观察、聆听和反思,感受其声音和图像的节奏、韵律、秩序、结构,不断发现其变化的规律和形式的奥秘,以提高幼儿的审美感受和创造力。《纲要》中规定,要使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要使艺术教育回归幼儿生活,还应充分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幼儿园内、园外的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选择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的艺术教育内容,设计情趣化、生活化的艺术主题活动形式。

二、当前学前艺术教育存在的局限性

近年来,学前艺术教育教学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学前艺术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功利化、技艺化倾向,存在着教育理念先进、教学实践相对滞后,学前艺术教育地域差距比较明显等问题。

(一)学前艺术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功利化、技艺化倾向尽管幼儿教育工作者都清楚艺术教育应该以幼儿为本,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然而,在艺术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艺术教育功利化的现象,如迎合家长要求,或者幼儿园自身的利益等。家长和社会大众在评价儿童艺术教育质量时往往只关注幼儿的学习结果,如儿童画得怎样、唱得怎样、跳得怎样等显而易见的“效果”,而不关注幼儿参与艺术活动的学习过程。简言之,家长衡量的标准在于幼儿的艺术技能技巧水平。因此,有的教师为了让幼儿能有“好”的表现,仍过于注重艺术技能技巧的训练。

全文阅读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论文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儿童艺术教育的发展概况

1.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复苏阶段

1966—1976年,我国的“”使国民经济几乎瘫痪,国家遭受严重灾难,人民受到巨大创伤,教育领域也成为“重灾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几近瘫痪,学前教育毁坏严重,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更是畸形发展。十年间,学前教育方针被歪曲,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被批判。音乐、美术、文学成为政治教育的工具,造反歌舞、样板戏成为幼儿园的全部教学内容。孩子们得不到完善的教育,失去了辨别美丑的能力,失去了对美的感受力、创造力。这一时期的儿童艺术教育,政治倾向和成人化倾向严重,全然不顾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整个幼教管理体制被破坏的体无完肤,艺术教育相关的师资培训全面被叫停,致使大量师资流失,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接近崩溃边缘。改革开放初期,学前教育工作者们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挖掘整理我国早期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著作,并以此为理论基础,结合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开始逐步探索我国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理论,使儿童艺术教育方方面面的工作得以恢复,各项研究工作也陆续开展起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的春风吹遍了中华大地,同时也唤醒了儿童艺术教育事业。有少数专家学者开始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进行专项理论研究,并探索儿童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摸索建构儿童艺术教育的教学体系。在探索儿童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价值问题上,大家开始逐步认识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是幼儿园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非常有益,同时能带动其他科目的教学。这一时期的儿童艺术教育教学体系将美术与音乐教育采用分科教学模式,美术教学主要包括绘画、手工和欣赏,音乐教学的内容很宽泛,有唱歌、游戏、舞蹈律动、欣赏、及演奏打击乐器等,但是由于物质条件的原因,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唱歌课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当时的实际教学中,艺术教育只是为智育作陪衬,成为可有可无的课程,音乐与美术课程二者独立教学,其他科目艺术教育教学内容更是毫无联系,教学组织形式也仅限于课堂教学,教学方法以讲解、示范为主,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2.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发展阶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脚步向着纵深发展,我国社会的主导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从阶级斗争过渡到了经济建设上来,经济迅速恢复带动了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素质教育的概念适时被提出并在全国全面推进,艺术教育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儿童艺术教育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80年代以后,学前教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权威地位得到高度推崇,忽视了对儿童的权利和主体地位的尊重,当然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教学中此类问题也普遍存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际国内教育信息交流日益频繁,许多教育理念与国际接轨,对儿童权利以及儿童的主体地位日益关注。1990年8月,我国政府正式签署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这标志着我国儿童权利保障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92年后,我国又相继出台了《90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文件,一系列文件纲要的出台都充分保证了儿童的权力,肯定了“以儿童为本”理念的正确性。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教育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但是还是显露出了一些变革的迹象,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可喜变化,为其顺利过渡积蓄了力量,打好了基础。

3.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全面探索阶段

20世纪90年代末,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知识技术更新速度飞快,尤其是网络使人们社会交往的空间距离大大缩短了。这种形势下的学校教育,不再像以往那样只局限于学校教育,而是扩展到整个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过程中。众多儿童教育工作者开始从多角度对儿童艺术相关问题展开分析研究,生态学、人类学等各学科的研究成果都被借鉴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研究中来,日益走向多元融合的发展趋势。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美育被正式写进教育方针,自此,美育真正摆脱了从属于智育的附属地位。

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价值分析

全文阅读

学前教育艺术论文

一、学前教育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特点

第一,就业教育模式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机制的情况下,校方基本是采纳合作一方的要求进行着教学体系,并以此围绕运转。教学的实践中,企事业单位会为此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实践演出也就意味着学生步入社会的专业训练过程已经开始。学生也因为企事业单位的标准而学习准备,因为这正是他们面对职业被挑选的演练,或者是说评估。学习时间短、内容较为单一,并且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进度、学习成果、教学的质量等等,有些时候学校一方并没有确切的跟进落实。如此,如何具有发展的眼光进行预测,并以此贴合市场、迎合社会,就应连续不断的将职业艺术教育进行全面把控及策划;对于教学的成果应做好跟进,对于学校方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进行严格规范的定位及监督,是职业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第二,师生关系虽然体艺术类院校平行志愿计划并不缺少,但是跟据2009年招生汇总信息来看,真正有此意愿的考生很少很少。事实上职业艺术类的学校分数录取线很低,可并未被看好,其生源与其它高等艺术教育学校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以此可见大家对于职业类艺术学校不认可,认为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职业艺术教育的师资要求,以及师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艺术教育特点的。在艺术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教师是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并且具有较高的艺术素质。同样在更多的职业艺术教育学校中,教师多出于艺术团体,有大量、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清楚的知道能在社会立足的要求,也因此教师都是具有多方面的才能,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身兼数职,担任好几门功课。综上所述,职业艺术学校存在着师资不全的现状,不具备稳定性,临时请聘、外聘或者是退休教师反聘情况比较多。

第三,教材依据调查显示,更多的职业艺术教育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基本上都是很多艺术类本科院校在普遍使用的书本教材。因此职业艺术教育学校就存在着教材不适用的的问题(必须和就业渠道、社会文化时尚联系),而对于学生也相对不公平,虽然学习时间短但却要在时间内学习本科内容,这也导致原本并不优秀的学生排斥教材,降低学习兴趣。

第四,教学方式高等艺术院校的很多专业基本都是一对一的小课教学,而更多的职业艺术教育实践的多为大课形式。不过相对来说也是有一定特色课堂的,比如说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学校也将更多的教学内容转变为舞台上或者是讲台上,利用书本及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挖掘学生本能的学习主动性及自主的创造性。为学生树立目标的基础上,利用更多的实践经验释放自身想象力。并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导老师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纠正,实现达到最好的实践教学成果。另外,为了更好的将实践效果范围扩大化,还将艺术实践进行分块学习,形成系统、规范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有别于高等院校的最大特色之一。

二、结语

关于学前教育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很多问题还需要不断的挖掘、更细致入微的思考及实践,对于此本人的研究能力以及手中所查阅的资料有限,所以研究暂时相对不够深入,所提出的理论也比较浅显,并没有达到此研究课题预期的研究目标。只能说,结果虽然未达到,但是勇于尝试的决心促使着研究课题的又一次进步,也正是因为此次研究,让我更深入的了解到了学前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为我今后更广泛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到此研究课题的建设及推广中,让此在未来可以发展的更好,为学前教育艺术人才培养提供着丰富、饱满的理论依据及指导。

作者:金千 单位: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全文阅读

学前教育艺术人才培养论文

一、学前教育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特点

第一,就业教育模式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机制的情况下,校方基本是采纳合作一方的要求进行着教学体系,并以此围绕运转。教学的实践中,企事业单位会为此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实践演出也就意味着学生步入社会的专业训练过程已经开始。学生也因为企事业单位的标准而学习准备,因为这正是他们面对职业被挑选的演练,或者是说评估。学习时间短、内容较为单一,并且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进度、学习成果、教学的质量等等,有些时候学校一方并没有确切的跟进落实。如此,如何具有发展的眼光进行预测,并以此贴合市场、迎合社会,就应连续不断的将职业艺术教育进行全面把控及策划;对于教学的成果应做好跟进,对于学校方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进行严格规范的定位及监督,是职业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第二,师生关系虽然体艺术类院校平行志愿计划并不缺少,但是跟据2009年招生汇总信息来看,真正有此意愿的考生很少很少。事实上职业艺术类的学校分数录取线很低,可并未被看好,其生源与其它高等艺术教育学校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以此可见大家对于职业类艺术学校不认可,认为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职业艺术教育的师资要求,以及师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艺术教育特点的。在艺术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教师是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并且具有较高的艺术素质。同样在更多的职业艺术教育学校中,教师多出于艺术团体,有大量、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清楚的知道能在社会立足的要求,也因此教师都是具有多方面的才能,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身兼数职,担任好几门功课。综上所述,职业艺术学校存在着师资不全的现状,不具备稳定性,临时请聘、外聘或者是退休教师反聘情况比较多。

第三,教材依据调查显示,更多的职业艺术教育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基本上都是很多艺术类本科院校在普遍使用的书本教材。因此职业艺术教育学校就存在着教材不适用的的问题(必须和就业渠道、社会文化时尚联系),而对于学生也相对不公平,虽然学习时间短但却要在时间内学习本科内容,这也导致原本并不优秀的学生排斥教材,降低学习兴趣。

第四,教学方式高等艺术院校的很多专业基本都是一对一的小课教学,而更多的职业艺术教育实践的多为大课形式。不过相对来说也是有一定特色课堂的,比如说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学校也将更多的教学内容转变为舞台上或者是讲台上,利用书本及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挖掘学生本能的学习主动性及自主的创造性。为学生树立目标的基础上,利用更多的实践经验释放自身想象力。并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导老师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纠正,实现达到最好的实践教学成果。另外,为了更好的将实践效果范围扩大化,还将艺术实践进行分块学习,形成系统、规范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有别于高等院校的最大特色之一。

二、结语

关于学前教育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很多问题还需要不断的挖掘、更细致入微的思考及实践,对于此本人的研究能力以及手中所查阅的资料有限,所以研究暂时相对不够深入,所提出的理论也比较浅显,并没有达到此研究课题预期的研究目标。只能说,结果虽然未达到,但是勇于尝试的决心促使着研究课题的又一次进步,也正是因为此次研究,让我更深入的了解到了学前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为我今后更广泛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到此研究课题的建设及推广中,让此在未来可以发展的更好,为学前教育艺术人才培养提供着丰富、饱满的理论依据及指导。

作者:金千 单位: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全文阅读

农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论文

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阐释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名词,它集各种艺术类别于一体具有综合性、艺术性、创造性。目前我国学前教育范围里的艺术教育通常包括了音乐、美术、舞蹈等科目来实现的的。幼儿艺术教育的本质是通过艺术教育活动,使幼儿获得审美体验,进而激发幼儿热爱艺术,更重要的是使幼儿在进行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获得生命的体验和人格的成长。但现实的幼儿园艺术教育却与违背了艺术教育的本质,反而出现了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思想内容的说教,其教学方式单一、注重模仿忽视创造、缺乏学科的综合迁移、忽视儿童个体差异和过分专业化等一系列问题。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是幼儿艺术教育的启蒙,所以我们强调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一定是有趣的、生动的、发展的。同时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是关于审美的一种普及性教育,所以我们的教育目的是把幼儿培养成一个具有艺术素养的欣赏者,而不是具有专业素质的歌唱家、画家、舞蹈家等。我们期望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不只是艺术知识与技能的简单传输,而更多的是以陶冶幼儿的情感和生命教育为情感目的,培养幼儿综合运用音乐、美术、舞蹈等各类艺术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

二、咸阳周边农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问题与策略

目前,就咸阳市农村地区来看,农村学前艺术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意识层面上的问题

1、认识较模糊,功利化思想严重。目前很多幼儿园为了招生,打着艺术教育的招牌,但却对艺术教育的认识模糊不清。以当下流行的奥尔夫音乐为例,功利化思想驱使很多幼儿园盲目跟风,从中国人倾向“洋货”的心理入手,盲目引进外来东西,以此吸引家长的眼球,提高招生率。但实际上,很多幼儿园对奥尔夫音乐并不是很熟悉,认识并不深入,只是派种子教师外出培训了几天而已。任何一种教育,它都有它萌芽、成长的环境,评价教育最根本的是是否与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相适应,是否能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咸阳地区的儿童艺术教育只有结合实际,减少功利化思想,深入研究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用教育质量来创教育口碑,提高招生率。

2、力求精英化,追求贵族化。由于中国国民整体文化水平的落后,认为只有贵族人才进行艺术教育,其费用是昂贵的,因此很多人给艺术冠上了贵族化的帽子;也由于社会的竞争越来越大,人们迫于压力,将艺术的学习当做今后生存的一项技能,因此出现了学艺术就要做艺术的精英这样的思想。这些都是对艺术的曲解,对学前艺术教育的曲解,真正的学前艺术教育是大众化的、平民化的。对于咸阳农村地区出现的艺术教育贵族化思想问题,笔者强调经济条件不同,生长的环境不同,这些只会影响艺术教育的实施方式和材料的选取,但其平民化、大众化的理念是不会动摇的。以风景画为例,咸阳市的幼儿园则可以咸阳湖的风景为资料,而咸阳周边的农村则可以田野、乡村为风景资料,这样一来,不仅做到了大众化的效果,更突出了当地的特色。总之,幼儿教师要结合实际,多开发资源,多利用周边环境,创设丰富多彩的学前艺术教育。

(二)农村师资力量薄弱

全文阅读

艺术人才培养学前教育论文

一、学前教育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现状

第一,我国现存更多的专业艺术学校,逐渐靠拢与其它高校合并的想法及行动。第二,合作后未升格的艺术学校,也并未放弃整合的想法,为了可以加入到职业培训的行列中,努力的发掘着自身优势。第三,在更多的高等学校中也都存在着向国家教育部审批职业培训的意愿及想法,利用手头更多的资源,重新建立创办与职业培训相关的专业机构,以此获得高等职业艺术教育的准入证。第四,民办的职业院校,在一定程度上积极建立艺术类的教育机构。总的来说,这些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职业艺术教育机构根据时代的变化以及发展需要不断的创新来适应教育人才培养的使命感。

二、学前教育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特点

第一,就业教育模式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机制的情况下,校方基本是采纳合作一方的要求进行着教学体系,并以此围绕运转。教学的实践中,企事业单位会为此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实践演出也就意味着学生步入社会的专业训练过程已经开始。学生也因为企事业单位的标准而学习准备,因为这正是他们面对职业被挑选的演练,或者是说评估。学习时间短、内容较为单一,并且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进度、学习成果、教学的质量等等,有些时候学校一方并没有确切的跟进落实。如此,如何具有发展的眼光进行预测,并以此贴合市场、迎合社会,就应连续不断的将职业艺术教育进行全面把控及策划;对于教学的成果应做好跟进,对于学校方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进行严格规范的定位及监督,是职业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第二,师生关系虽然体艺术类院校平行志愿计划并不缺少,但是跟据2009年招生汇总信息来看,真正有此意愿的考生很少很少。事实上职业艺术类的学校分数录取线很低,可并未被看好,其生源与其它高等艺术教育学校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以此可见大家对于职业类艺术学校不认可,认为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职业艺术教育的师资要求,以及师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艺术教育特点的。在艺术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教师是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并且具有较高的艺术素质。同样在更多的职业艺术教育学校中,教师多出于艺术团体,有大量、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清楚的知道能在社会立足的要求,也因此教师都是具有多方面的才能,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身兼数职,担任好几门功课。综上所述,职业艺术学校存在着师资不全的现状,不具备稳定性,临时请聘、外聘或者是退休教师反聘情况比较多。

第三,教材依据调查显示,更多的职业艺术教育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基本上都是很多艺术类本科院校在普遍使用的书本教材。因此职业艺术教育学校就存在着教材不适用的的问题(必须和就业渠道、社会文化时尚联系),而对于学生也相对不公平,虽然学习时间短但却要在时间内学习本科内容,这也导致原本并不优秀的学生排斥教材,降低学习兴趣。

第四,教学方式高等艺术院校的很多专业基本都是一对一的小课教学,而更多的职业艺术教育实践的多为大课形式。不过相对来说也是有一定特色课堂的,比如说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学校也将更多的教学内容转变为舞台上或者是讲台上,利用书本及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挖掘学生本能的学习主动性及自主的创造性。为学生树立目标的基础上,利用更多的实践经验释放自身想象力。并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导老师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纠正,实现达到最好的实践教学成果。另外,为了更好的将实践效果范围扩大化,还将艺术实践进行分块学习,形成系统、规范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有别于高等院校的最大特色之一。

关于学前教育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很多问题还需要不断的挖掘、更细致入微的思考及实践,对于此本人的研究能力以及手中所查阅的资料有限,所以研究暂时相对不够深入,所提出的理论也比较浅显,并没有达到此研究课题预期的研究目标。只能说,结果虽然未达到,但是勇于尝试的决心促使着研究课题的又一次进步,也正是因为此次研究,让我更深入的了解到了学前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为我今后更广泛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到此研究课题的建设及推广中,让此在未来可以发展的更好,为学前教育艺术人才培养提供着丰富、饱满的理论依据及指导。

全文阅读

城乡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论文

一、现象与分析

1.城乡学前儿童家长都认识到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但让孩子真正接受艺术教育的比例不同。调查结果显示:城市有90%以上的家长认为孩子应该从小培养艺术素养;在农村只有40%的家长认识到了培养孩子艺术素养的重要性。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农村的家长大部分不在家乡,孩子都由祖辈带着。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农村的孩子大部分上学放学都是由爷爷奶奶接送。当我们将问卷发放到他们手中,有的老人看不清甚至不会写字。这样的隔代家庭,祖辈只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不学坏就好,在应付生活的同时根本没有精力去照顾到孩子的教育需要。即使部分家庭思想比较进步,知道要抓好孩子的教育,但是经济状况和老人的精力都不允许。每月家庭的生活费和学费都由父母寄钱回来支付。在勉强照顾了全家人生活的情况下,也就没有经济能力去给孩子进行艺术教育了。

2.城乡儿童接受艺术教育培训的人数比例不同。城市有一半以上(50.32%)的适龄幼儿进行过艺术教育,在农村这个比例只有26.32%。并且城市儿童参加艺术教育的种类比农村多,场所选择余地大。而农村儿童进行艺术教育的场所主要在幼儿园。农村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机会大大少于城市儿童。调查问卷第十题的结果显示,即使家长愿意让孩子在课外接受一些艺术教育的课程,也没有合适的机会。农村有些孩子的艺术熏陶就是在家看看电视,或者节日的时候,镇上进行的文艺汇演和过年的时候周围的庙会。这样的艺术教育质量怎么样先撇开不谈,单就艺术形式来讲,十分的单一,内容以娱乐为主,不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且容易导致儿童近视。

3.城乡家长对于孩子艺术教育的质量满意度普遍不高,均为50%左右。经过走访部分家长发现,满意度不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市场上培训机构鱼龙混杂,部分机构鱼目混珠,老师水平参差不齐。部分老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而专业素养较高的老师不熟悉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或不愿意接受学龄前儿童,这也是儿童无法接受艺术教育的原因之一。其次,家长对幼儿艺术教育认识不够,不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导致对结果满意度不够。

4.跟预期结果不同的是城市与农村的家长对于孩子进行艺术教育未来的期望具有相同之处。原以为家长会更注重孩子学业的发展,进行艺术教育的目的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如增加孩子未来的就业机会,对考学的帮助等等)。但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主要放在儿童心理发展、人格的健全发展方面。多数家长希望孩子能够艺术与学业兼顾,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从这点可以看出,现在的家长观念较以往已经有所转变,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这跟国家一直提倡素质教育有关。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都是八十年代出生的。国家从他们那个时候起就开始提倡素质教育,尽管素质教育的实施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我们看到,素质教育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5.城市儿童进行艺术教育多,压力大,而农村儿童进行艺术教育机会少,人数少,培训少。部分城市的学龄前儿童,一周要参加3-4次培训班,名目繁多。这些孩子每天都需要花几个小时练习各种技能。大大的占据了他们的课余时间,让本该快乐的童年变得繁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在几乎所有的家长(包括那些给孩子报了好多培训班的家长),都一致认为应该解放孩子天性,给孩子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的背景下,家长的行为与所持的态度大相径庭。而农村儿童因为经济,环境,家庭观念等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他们没有合适的机会去接触艺术,接触美感教育。这体现了我国教育资源的不公。

6.城乡儿童未进行艺术教育的原因不尽相同。大部分家长未让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原因是没有合适的机会。农村由于费用太高而无法进行艺术教育的比例略高于城市,这表明农村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家长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但是为什么家长会觉得没有合适的机会让孩子接触艺术教育呢?我们走访了一些专业的艺术方面的老师。发现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相当一部分老师都不太愿意从事幼儿艺术方面的教育。一方面,幼儿尚未成熟,对于艺术中的各种术语理解不到位,手的精细动作也尚未发展完成。这两项障碍对于艺术老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让孩子理解艺术相关概念并学会应用?没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另一方面,教授幼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时间长,短期内很难看到收益。不利于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

7.城乡学前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非常单一。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培训机构,学前艺术教育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音乐和美术两大类。音乐包含唱歌和舞蹈,美术包含绘画和手工。在生活中,艺术的形式非常多样,可以说无处不在。主要可以分为音乐、绘画、舞蹈、文学、雕塑、建筑、戏剧与电影类。这样多的艺术形式,体现在幼儿园中就只剩下了音乐和美术。并且,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目前的幼儿园艺术教育组织形式也非常的单一。以我们在咸阳市某幼儿园旁听的一节音乐课为例。老师要求幼儿学会一首歌,分为读歌词,跟唱,合唱,领唱几个步骤,只要求幼儿会唱这首歌,对艺术鉴赏方面基本没有涉及。同样,我们旁听了几节幼儿园的美术课。老师提前画好一张画,给幼儿贴在黑板上,老师简单讲解一下画的步骤,对不好画的地方做适当提醒后,幼儿开始自己画。画的像的,就是画的好。有了自己的创意老师也会夸奖,但是之后会遭到全班同学的模仿。还有少数老师,对于孩子的天马行空的创意无法接受,甚至嘲笑他,这样的做法会抹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作为幼儿教师,是要坚决抵制的。

全文阅读

学前艺术教育论文

一、艺术能让儿童获得幸福感

儿童都是天生的艺术家,艺术不仅可以顺应儿童的天性,而且更重要的是能让儿童获得幸福感。

1、艺术能够使儿童获得积极的心理感受,有助于儿童健康成长儿童把握世界的方式主要是一种感性的把握,这种感性的把握表现出思维的直觉性、具象符号性和情感性的特点。儿童不经意间的涂涂画画、哼哼唱唱,实际上是以他的方式在对世界进行认识和探究。艺术给儿童自由发挥和想象的空间,儿童通过纸笔、舞蹈动作等和世界沟通,从而达到认识世界的目的。儿童思绪纷飞,充满激情的徜徉在艺术的国度里,获得的是一种发自生命力的满足和愉悦,这样的情感使得儿童感受到幸福的滋味。体会到幸福滋味的儿童,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也有助于身体的健康成长。

2、艺术能够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并为儿童的创造提供途径,增进生活的幸福感儿童作为一个人的生长,他在不断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应该满足其精神世界的需要,丰富其精神世界。儿童是在与所处的世界不断地相互作用中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艺术正好能够给儿童提供这样一个途径,在艺术世界里,儿童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利用身边的材料创造出一个个惊人的作品,从而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生活的幸福。

3、儿童对美的追求本身就是一种成长性需要的表现,也是一种生命的需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当然儿童也不例外。儿童对美的追求是发自内心的,儿童喜欢鲜艳的花朵,喜欢漂亮的面孔,喜欢动听的声音等等,这些都是不用学习的,是生命最初的向往和追求。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艺术不断记录和描绘美好的事物和自己的感受,从而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满足自身的需要,儿童是在艺术的海洋里逐渐地去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

4、艺术对于儿童来说是情感发展和完整人格发展的需要学前儿童可以用艺术这种符号形式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内心的情感,感受到用艺术与别人交流的喜悦,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一种因自我肯定而产生的愉悦感,并且由艺术这种符号化的人类情感形式泛化到生活的其他领域,丰富和发展学前儿童的情感世界,按照美的标准和美的规律,将他们感受世界的审美能力转变为内心需要和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进而成为行为的一种内在自我调节,使其人格得到健全完善的发展。

二、学前艺术教育中儿童幸福感缺失的原因

有价值的学前教育旨在使儿童获得幸福感,有一个完满、愉悦的童年,艺术教育也不能例外。而在我国,儿童在艺术教育中并没有尝到幸福的滋味。原因主要有:

全文阅读

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论文

一、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现状

1.课程安排重能力轻教育。近年来,我国对学前教学的重视度不断加大,使学前教育迎来发展黄金期,设置学前教育专业的院校也越来越多,特别是高师的学前教学,因为就业率高一直是重点招生专业,很多社会机构也趁机办起了学前教师培训。参差不齐的办学条件,使他们的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只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忽视了教育的重要性。即使一些正规院校的学前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比如音乐课程的设置,将《舞蹈》《键盘》《声乐》当成必修课从入学到毕业坚持学习,而对于《幼儿舞蹈编排》《幼儿音乐教育》等教育教法课程只安排在毕业前以选修课形式开设,忽视了学前专业学生对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2.教师重实用而轻理论。高师及综合大学的学前专业一般隶属教育学院,办学规模相对较小,招生名额受各个方面限制学生不是很多,专职教师也不多,几乎都没有专职艺术教师。他们的艺术教师都是从临近高校聘请的年轻教师指教,这些教师学历很高,但是教学经验尚且缺乏。受各方面因素影响,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课内容、学生评价、教学方式等都存在中实用轻理论的状况。比如,在声乐课上,教师一般先领唱几遍,就让学生自己练习,然后教师纠正,学生再练习,至于为什么这么唱、学前儿童有什么样特点及他们唱歌时应注意什么,教师都没有告诉学前教学专业的学生,像舞蹈、美术、键盘等课程的教学方法也都是这一模式。该教学模式的唯一优势,就是学习成效高,短短几节课,学生就能学会好几首歌,在用人单位面试时,很占优势。但是,学前专业培养的是走向幼教岗位的教师,他们应该学会如何教幼儿唱歌、跳舞,而不是像艺人一样唱歌、跳舞给幼儿看。目前学前教育艺术教学模式只会让未来的幼教教师,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教育学生,不但不能很好地对幼儿开展艺术教育,还可能挫伤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改善教育现状的策略

1.利用课余时间发展“一专”技能。对学前专业学生来说,课堂学习实践十分有限,而课余时间却十分充足,学生们可利用课余时间练习课堂教学内容,增加自身的艺术技能。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及爱好,参加二胡、钢琴、声乐等艺术社团,院校可组织专职教师参与社团管理,给社团成员布置作业,并督促他们完成。这样就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既巩固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发展了艺术特长。掌握一门艺术技能,对准幼教教师来说是提高个人素质及艺术教育技能的贯通都有很大帮助。

2.注重幼教一线的实际需求。由于学前专业培养的是幼教教师,该专业教师就应该深入了解幼儿园的实际需求,加强与幼儿园教学一线的联系,及时掌握教学一线对教师的要求,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及教学规律,将自己了解的情况融汇到教学中去,使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更加切合幼儿园教学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前专业教师还应将自己所教授学科与学前教育体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规律。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技术技能不是单独表现出来的,是揉合在幼儿游戏中,通过游戏活动逐渐展现出来。说明,幼儿园教学是一门艺术,所以学前专业教师应在教学中穿插一些学前教育理念,让学生学会发现美、表现美。只有这样,院校培养的幼教教师才能更好地胜任幼儿教师这一岗位。

3.以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实战能力。实习及见习活动是学前专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前奏,也是其从学生角色转变为幼儿教师的最好契机。然而,在实际中,很多学生对实习活动并不看重。我国现有的见习时间一般在毕业前的第一个学期,见习实践仅有一周;实习时间一般在毕业前最后一学期,实习时间为八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学生的实习、见习机会太少、时间太短。导致了学生与社会实践的脱节,使他们不清楚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劣势及努力方向。所以,笔者建议,学生要充分认识见习、实习的重要作用,努力创造机会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当然也可以通过模拟课堂的形式经常性练习。学校也可对学生的见习、实习活动进行考评,特别是艺术技能课,让学生把艺术技能渗透到游戏或活动中,教师可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计入期末成绩,以督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

三、小结

全文阅读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与艺术教育论文

一、重新架构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调整艺术教育课的比例

诸多研究表明,3~6岁的幼儿正处于艺术能力形成的关键期,而影响幼儿艺术教育水平高低的关键则是幼儿教师的艺术素养。幼儿教师作为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最直接的组织者、实施者、创造者,必须具有丰富的艺术专业知识、较高的艺术教育水平和较强的艺术教育技能。幼儿教师职业素质所包括的会写、会画、会唱、会弹、会舞、会做也正是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所必需具备的基本技能技巧。课程结构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是课程实施活动顺利开展的依据。要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职前教育阶段形成良好的艺术素养,就必须在课程结构中,重视艺术素养和技能的培养,调整艺术教育课的比例,删减那些用处不大,专业性不强的公共课程,适当地增设艺术课程,使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育有足够的时间强化学生基本艺术技能技巧的训练。如除开设必修的音乐基础(乐理、试唱练耳、琴法)、美术基础(素描、色彩、设计、简笔画、手工)、舞蹈基础(基训、民族舞、幼儿舞)和幼儿园艺术活动指导课等外,还应开设一定比例的选修课,如幼儿园实用美术、幼儿园环境艺术、幼儿音乐创编、儿童歌曲即兴伴奏、幼儿舞蹈创编等。开设这些丰富多样的选修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而且还能增强学生对幼儿音乐、美术、舞蹈的审美情趣,并在表演、创编中获得丰富的艺术审美体验,从而提高其艺术素养。这不仅能使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育课程贴近幼儿园实际,而且能增强该专业的实践性,缩短其岗位的适应期。

二、激发学生学习艺术教育课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艺术教育课重要性的认识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悦的心理状态,兴趣能使人们目标明确,积极主动,从而能自觉克服各种艰难困苦,获取学习、工作的最大成就。因此,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只有当学生对其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乐意去学,才会去积极思维,才会受教育于轻松愉快之中,才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去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要激发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艺术教育课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学生对艺术教育课重要性的认识。首先要使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充分认识到艺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高职高专美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它对于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及德、智、体、美等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要使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充分认识到艺术素养是从事幼儿教育的基本素养。这就要求幼教工作者要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具有音乐、舞蹈、绘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弹、唱,画、跳的基本技能、技巧,形成能够欣赏音乐、美术、舞蹈等作品的基本素质。再次要使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充分认识到通过艺术进行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幼教工作者的艺术素养是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职业素养,只有掌握较宽泛的艺术基本知识,形成扎实的艺术技能技巧,培养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艺术创造能力和艺术教育能力,并能将自己的艺术素养转化为实际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为自己将来成为一名既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又掌握扎实幼儿艺术教育技能的优秀幼儿教师打下基础。

三、改革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课的教学,提高艺术教育课的教学效益

1.要丰富艺术教育课的教学内容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育课不同于艺术专业的艺术教育课,要以满足幼儿艺术教育的要求为原则,要在传授艺术教育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进一步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独特的专业特性和要求,加强蜡笔画、手工制作、儿童歌曲的即兴伴奏、边弹边唱、幼儿舞创编等内容的教学。除乐理与视唱练耳、乐器演奏、声乐、舞蹈、音乐素养基础、绘画、手工制作这些基础内容外,可适当增设一些能训练学生弹(弹琴)、唱(唱歌)、舞(跳舞)、说(儿歌、故事创编)、画(画画)、做(手工、玩教具制作)等技能的课程。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艺术教育教师的素质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