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总结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广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和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快速发展,社会和大众对体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较多企事业单位接收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广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各培养高校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无结构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2届、2013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表明,本科毕业生进入高校从事教学工作的几乎没有,进入中学任教的居多,也有部分进入各城市的小学任教,考研人数比例逐年减少,考取公务员与到事企业就业以及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数量在逐年增加。

【关键词】广西高校 体育教育专业 毕业生 就业

1 前言

体育教育专业是广西师范大学开设较早的专业之一,而广西师范大学的体育教育专业在广西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之中是成立最早的,经过40年的努力和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和特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体育教育人才。近些年来,随着广西高等院校的连续扩招和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广西高等院校的毕业生,特别是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都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在当前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研究分析广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并寻求对策,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就业指导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2、2013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

2.2 研究方法

全文阅读

浅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撰写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毕业论文是实现对学生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能够顺利毕业,研究详细列出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论文撰写中存在的问题: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实践性,针对性不强,论文成果质量一般,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关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改革的几种方法,以期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撰写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 学生 毕业论文 问题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 2015 )04-0039-03

1 前言

毕业论文是当期针对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后阶段的一种总结性的活动,通过毕业论文,学生能够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与总结,同时在对各种知识进行综合利用的基础上,产生一种综合性的产出。毕业论文全面的考察了学生对所学知识全面、系统的运用,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针对某一课题或者领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做出能够实际运用的设计。但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态度不端正,认为论文就是走形式,随便应付,没有意识到毕业论文对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等等,这些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的质量,学生毕业后的可持续发展。

2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的特点

(1)毕业论文的综合性,单门课程往往侧重于本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完整的毕业设计过程应该包括专业实习、文献检索、题目选择、毕业设计的具体实现、设备使用、论文撰写及论文答辩等环节。这些环节是富裕学生综合能力的载体,能使学生受到完成一个实际项目所必须的综合基本训练。(2)毕业论文的实践性,毕业论文的选题大都结合科研、实践的要求与目标,学生通过解决时机生活中的这些问题,能使自己的写作意识、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3)毕业论文的独立性,课程学习一般通过教师课堂讲授使学生受到系统的知识训练,以教师为主导。而毕业论文则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学习与研究,以学生为主导。教师通过引导,激发学生用创新性思维来完成毕业论文。(4)毕业论文的学术性,毕业论文的撰写要求以科学理论和科研实践为基础,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去探索未知世界。体现在毕业论文撰写上,就是逻辑要严密、分析要客观、论据要充分,这个作者简介:胥志敏(1974~),男,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术探索过程。

3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全文阅读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方法探讨

【摘要】 笔者针对目前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没有一套完善有效的核算方法的问题,结合高校经济活动的特征,认为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可以采用专业核算法。

【关键词】 高等学校;教育成本;专业核算法;约当毕业生法

专业法是以高校所设专业为成本计算对象,设置成本明细账,归集成本费用和计算高校教育成本的方法。专业法必须以权责发生制、物价相对稳定、毕业生质量同一、高校学年与会计核算年度一致等作为假设前提。专业法成本核算期为年,平时每月不需要计算分配毕业生和非毕业生成本,每年学生毕业当月的月末可用约当毕业生法计算分配各专业合格毕业生和非毕业生教育成本及各年级学生教育成本。

一、专业法的含义

具体来说,专业法核算教育成本,要按月归集各专业实际教育费用,但由于平时每月末一般没有毕业生,每年七、八月份或十二月份才有学生毕业,所以高校的成本计算期为年。一般为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若高校学年与公历年度相差较大,也可按学年核算成本;专业法平时每月末一般没有毕业生,可以不分配毕业生和非毕业生的成本,每年的七(八)月末或十二月末,采用一定方法分配计算毕业生成本和非毕业生成本。

二、专业法的假设前提

高校教育成本受高等学校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若事无巨细地考虑每一因素的影响,则教育成本核算将无法进行。因此,必须明确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假设前提。

(一)权责发生制假设。会计核算的基础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我国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将本期发生的收入和费用全部反映在收支报表中,不能正确地反映当期的实际收入和成本费用的情况。权责发生制是以权利和责任(义务)的实际发生期间来确认收入和费用,根据权责发生制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核算,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每个会计期间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按权责发生制原则便于准确地进行成本核算,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必须以权责发生制为前提。

全文阅读

自闭症教育康复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

摘要 特殊教育中的自闭症教育康复专业是新兴的专业方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直接决定招生及专业的发展,有调查研究的必要。通过对07~09级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就业率100%,就业方向集中在教育及康复,首选(特殊)教育,满足学以致用的专业课程设置及招生专业定向。此外,转行等随工作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多值得重视与研究。

关键词 自闭症教育康复专业 就业情况 学以致用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自闭症教育康复专业属于特殊教育一个新兴的分支学科,针对急剧增多的自闭症这一疾病而特设的专业,是特殊教育与医学的结合,目的是培养全面治疗、康复自闭症儿童的专业人才。作为一个新兴的、定位极强的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对专业的招生和发展都至关重要,有调查研究的必要。对本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就业情况有一定的复杂性,也为专业的发展带来一些歧义和模糊,也有必要通过就业情况阐清专业定位。以下是对最近三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

1 基本信息

本校07~09级三年已毕业自闭症教育康复专业共211人,分别是81、77、53人,其中男生14人,占总人数的6.6%,女生197人,占总人数的93.3%,充分体现师范类专业女生较多这一特点。调查时间2012年3~6月,调查通过电子邮件发放量表,信息回收率100%,量表综合信任度100%。

2 就业状况

自闭症康复专业07~09级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见表1)

全文阅读

学前教师供求新形势呼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转型

【摘要】以我国历年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及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对学前教师岗位的供求做初步的数理分析,分析得出:学前教师岗位的文化程度准入“门槛”从新世纪的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转变为新世纪前十年后的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同时,对高中文化程度人员的吸纳量也骤降。这一形势,要求各地区教育部门及中职院校重新规划本地区中职学前教育的专业点数及招生数,也要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重新明确自己在整个幼教系统中的定位与毕业生的培养目标,如可将毕业生的培养目标由过去主要定位于学前教师转变为主要定位于保育员。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转型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4)01-0007-04

【作者简介】张海水(1987-),男,湖南岳阳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一、研究背景与方法

过去几十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为我国基础教育输送了大量的学前教师(当然还有一定数量的保育员),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自身也取得了很大发展,以2003年~2010年为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数占中职教育总招生数的比例由2003年的2.3%上升到2010年的4.1%。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普通高等教育自扩招以来,其学前教育专业及与学前教师岗位相关的专业也取得了很大发展。另一方面,从人才市场的角度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人才数的激增,各职业岗位对相关人才文化程度的准入“门槛”也进一步提高。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均对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的发展带来很大挑战。

本文主要以我国历年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及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运用数理分析的方法,对我国中职学前教育(2003年~2010年)的进展进行简要梳理,并对学前教师岗位近二十年来文化程度结构的变动情况、各文化程度人员的供需情况及各时间段的文化程度准人“门槛”进行分析,并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转型提出几点建议。

二、研究结果

全文阅读

学生毕业论文撰写体育教育论文

1前言

毕业论文是当期针对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后阶段的一种总结性的活动,通过毕业论文,学生能够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与总结,同时在对各种知识进行综合利用的基础上,产生一种综合性的产出。毕业论文全面的考察了学生对所学知识全面、系统的运用,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针对某一课题或者领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做出能够实际运用的设计。但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态度不端正,认为论文就是走形式,随便应付,没有意识到毕业论文对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等等,这些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的质量,学生毕业后的可持续发展。

2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的特点

(1)毕业论文的综合性,单门课程往往侧重于本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完整的毕业设计过程应该包括专业实习、文献检索、题目选择、毕业设计的具体实现、设备使用、论文撰写及论文答辩等环节。这些环节是富裕学生综合能力的载体,能使学生受到完成一个实际项目所必须的综合基本训练。(2)毕业论文的实践性,毕业论文的选题大都结合科研、实践的要求与目标,学生通过解决时机生活中的这些问题,能使自己的写作意识、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3)毕业论文的独立性,课程学习一般通过教师课堂讲授使学生受到系统的知识训练,以教师为主导。而毕业论文则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学习与研究,以学生为主导。教师通过引导,激发学生用创新性思维来完成毕业论文。(4)毕业论文的学术性,毕业论文的撰写要求以科学理论和科研实践为基础,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去探索未知世界。体现在毕业论文撰写上,就是逻辑要严密、分析要客观、论据要充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术探索过程。

3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不足

近几年,一些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对论文撰写不够重视,态度不端正,认为毕业论文就是走形式,不在乎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随便应付了事,照抄照搬,东拼西凑等。这种情况对毕业生来说不仅仅是论文成绩不及格的问题,这对学生今后就业和继续深造,甚至学校的声誉和教育发展都有负面影响。毕业论文能够全面的检验学生受教育的情况,并且能够较为综合的考察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及处理能力。所以说毕业论文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着很大的总结意义,一份良好的毕业论文能够在学生进入社会之前完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检验。但是现在许多院校师生对于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不足。教师对于毕业论文的选择以及对学生的指导都做不到位,学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也不够用心,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论文质量。

3.2毕业论文没有体现实践性

全文阅读

大众化阶段毕业生供求趋势预测报告

根据教育事业和人口普查的最新统计数据,2012 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总人数已达到《教育纲要》2020 年的预期规模;2011-2020 十年间,我国高等教育毕业生累计总规模将达到1 亿人,其中普通高校毕业生为7000 万人。

在上世纪90 年代,普通高校毕业生数仅能满足白领岗位需求的三分之一;新世纪前十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数已开始大于白领岗位总需求人数;未来十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有40% 左右须进入蓝领岗位就业,成为知识型工人、知识型农民和知识技能型商业服务人员。

课题组预测,即使未来十年高等教育总招生规模按年均1.5% 低速增长,2020 年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也将突破4000 万人,有望提前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这一形势的重大变化呼唤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对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定位与结构作出重大调整。

大学毕业生供求呈现新格局

高校年毕业生就业需求量与城镇劳动力市场可提供的新就业岗位总量比例发生重大变化

根据第四、五、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在上世纪最后十年期间,我国城镇就业岗位新补充人数为7600 万人,同期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数为750 万人,仅为前者的10% ;在本世纪前十年期间,我国城镇就业岗位新补充人数为1.3 亿人,同期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数为3400 万人,上升为前者的1/4 ;未来十年,预计我国城镇就业岗位新补充人数约为1. 4 亿人,同期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数将接近7000 万人,预计占到城镇就业岗位新补充数的一半。

上述情况表明,在第一个十年,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可进入城镇劳动力市场前10% 的高端白领岗位(在城镇就业岗位总量中的前10% 为高端白领岗位,20% 为中初级白领岗位,其余70% 为技能型、操作型的蓝领岗位);在第二个十年,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高校毕业生可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高端岗位就业,另外三分之二的毕业生主要转向劳动力市场的中初级白领岗位和高技能蓝领岗位就业;在未来十年,只有五分之一的毕业生能进入劳动力市场高端白领岗位就业,还有五分之二的毕业生面向劳动力市场的中初级白领岗位就业,其他五分之二的毕业生须转向高技能蓝领岗位就业。

高等教育毕业生总规模与全国白领岗位补充需求数比例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全文阅读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解析

摘 要: 在当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就业现状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社会、学校和毕业生自身等多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

关键词: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 毕业生 就业困境 提高就业率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是以培养音乐教中小学音乐教师为最终目标,以向社会输送合格师资为主要职能。对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来说,职业的选择相对集中,就业的方向相对单一。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综合性高校把开设艺术类专业视为现代大学的重要办学特色,并积极实施起来,艺术类及其相关学科迅速成为热门专业。据最新统计表明,全国现有的1000多所普通高校中,有720多所高校建立了艺术院系或艺术专业,且招生人数每年都在增加,而艺术师范专业一直都是高考考生热衷填报的专业。因此音乐教育专业的招生可以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在此形势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为了寻找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源所在,有效地引导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端正他们的就业观念,更好地为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改革提供第一手资料,我以苏州科技学院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对就业情况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调研,以期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新思路和切入点。

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以苏州科技学院音乐学院已毕业的2009届和2010届学生为例,毕业学生共计118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101人。以下为毕业生基本统计资料。

表一音乐学院2009、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统计

从表一可以看出,我院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比较稳定,但签约率呈下降趋势,这基本上和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态势,以及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的现状相吻合。前些年,我院的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绝大多数从事教师职业,并且有一部分毕业生进入高校就业。而近两年,本科学历毕业生已经基本上进不了高校就业,甚至进入中小学校就业都比较难。这也充分说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变化也要求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择业观念趋于理性与现实。

全文阅读

自学考试与高职高专课程相沟通的实践探究与措施

摘 要: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下称广外艺)为例,通过对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高职高专课程相沟通发展实践历程的回顾、思考与展望,从中得出启示,并对该自考办学模式的成效与后续政策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自学考试;高职高专;课程;相沟通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6年前,随着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与华南师范大学开放学院的首个合作,一场自学考试新的办学模式拉开了序幕。新生事物就像婴儿一样,有可能茁壮成长,也有可能夭折。不断呵护、不断总结经验,是使新生事物不断发展的必要手段。

自2005年开始,广东省按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特点,探索尝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高职高专课程相沟通的办学模式(以下简称相沟通班),至今已有6年时间,通过对该办学模式发展实践历程的回顾、思考与展望,从中得出一些启示,可以更好地发展该项目,也可以为今后开展新的自学考试办学模式起到借鉴作用。在此以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为例,对该自考办学模式的成效与后续政策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有一点参考价值。

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高职高专课程相沟通发展实践历程的回顾

(一)相沟通项目的立项及招生情况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高职高专课程相沟通项目从酝酿论证到立项,历经2年时间,于2005年3月同意立项。相沟通项目的立项,标志着广东省自学考试新路子的探索尝试迈开了步伐。

全文阅读

吉林省高校招生存在的问题及调整对策

摘要:本文以吉林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吉林省高校招生的规模与结构,通过与经济增长、社会需求进行比较,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招生;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林秀梅(1956-),女,吉林临江人,吉林大学商学院产业经济学博士生导师,吉林财经大学经济模拟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郝华(1982-),女,山西临汾人,吉林大学商学院产业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吉林财经大学经济模拟研究所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李学(1980-),男,吉林农安人,吉林大学商学院数量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吉林财经大学经济模拟研究所讲师,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7.16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7-35-0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学校招生、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大学生就业压力同步增长,这对高校的招生规模和招生方向提出了严峻考验。高校招生规模与专业设置是否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否符合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未来高校如何调整专业和招生规模以适应社会需求?这一系列问题既是政府、社会、家长、学生关心的热点,也是高校和有关职能部门回答的难点。对于这些问题,尽管有些专家学者在理论上进行过阐述,但是几乎没有人全面、系统地进行过统计分析和计量分析。特别对于老工业基地――吉林省,面对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如何调整高校招生来迎合社会需求,一直是各方关注的问题。

一、吉林省高校人才培养规模与结构特征分析

(一)吉林省高校人才培养规模特征

吉林省高校招生人数1990年为2.11万人,2008年为15.49万人,18年增长了6.3倍。1990―1998年,这9年期间招生人数增长比较缓慢,由2.11万人增长到3.71万人,年均增长0.2万人,年均增长率为7.31%;为了拉动国民的教育消费意识,激励并刺激国民增加教育投入,国务院决定扩大高校招生规模,1999―2008年,招生人数大幅增长,由5.26万人增长到15.49万人,年均增长1.14万人,相比之前增加了4.7倍,年均增长率为12.75%,是先前的1.75倍。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