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科竞赛论文

学科竞赛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科技能竞赛学风建设论文

1高校学风建设与学科技能竞赛的内涵

学科技能竞赛是考察学生理论结合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比赛,是面向广大学生群众的竞赛活动,是激发潜能、提升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有力途径,也是增强学生学习和工作信心的系列化活动。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该校作为农业类院校,拥有茶学、观赏园艺等特色优势专业,并积极组织相关技能竞赛。该校茶学系茶艺表演队成立于1992年,是湖南首支大学生茶艺表演队,23年来多次承办各级茶艺比赛,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学生茶艺技能竞赛共二十余项,参与培训及参加竞赛的学生从十几人发展到数百人,获得茶艺师资格证的学生人数高达73%。园艺园林学院从2012年至今每年定期开展大学生插花花艺技能竞赛,大赛针对全省园艺专业的学生参赛,还设置有不同层面的赛前辅导、插花培训、大师讲座等系列活动。学科技能竞赛一方面能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们通过学习、思考掌握另一门谋生的技巧,拓宽了高校大学生毕业就业路径;另一方面该类学科技能竞赛的开展是对该校整体的学风建设工作的大力支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学科技能竞赛对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

2.1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是高校构建优良学风有效途径之一。大学生学科技能竞赛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实际演练的机会,在实际操作中参赛学生之间互帮互助互学,可以不断地查缺补漏,认识到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营造和谐上进的学习氛围。通过利用茶艺、插花花艺技能竞赛活动的开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参与、共同训练、在竞赛体制下进行学习,通过学生间学习效率的横向比较,无形间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的端正、竞争意识的提高,使整个高校被围绕在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之中。

2.2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当代大学生绝大部分都是90后,既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也具有探究问题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信心,乐于挑战不同难度的新鲜事物,解决问题的过程将给他们带来成功的喜悦,并产生强大的正能量,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这种正能量地反复出现,必然会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并逐渐转化为一种内在的求学动力,激发出学生最根本的好学精神。经历了操作学科技能竞赛的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更善于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经常开展技能竞赛能让学生得到更多的知识运用机会,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2.3有益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全文阅读

大学生科技竞赛课程建设论文

摘要摘要:开展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是高校发扬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载体。本文根据学校组队参赛经验,就如何开展科技竞赛的课程建设和练习组织工作,以及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进行了探索。

摘要:大学生科技竞赛;课程建设;练习组织;创新人才

一.大学生科技竞赛的课程建设

1.分层次开设各类科技竞赛选修课

学校在组织大学生科技竞赛时,遵循“两个导向”原则摘要:一是科普性导向,即竞赛要面向广大同学,使更多同学了解科技竞赛并参和进来;二是科研性导向,即各教学单位举办专业性强、水平高的科技竞赛。因此在选修课开设方面,学校针对不同的学生,实行分层次开设科技竞赛选修课。如面向没有电子设计基础知识的学生开设电子设计基础班,采用大班教学形式,一般120~140人左右,以普及科技竞赛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喜好为目的;而对于具有电子设计基础知识的学生则开设电子设计提高班,采用中班教学形式,一般60~80人左右,以提高科技竞赛能力为目的;另外,对达到电子设计提高班水平且有初步参赛意向的学生开设电子设计竞赛班,采用小班教学形式,一般为40~50人左右,以培养竞赛选手为目的。

2.面向竞赛学生开设科技竞赛练习课

练习课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集中练习借鉴“商品超市”和“菜单选择”的管理理念分成不同的课程模块,如计算机程序编程、设计规划、论文撰写、信息处理、团队分工协作、案例分析、实战练习等模块,竞赛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需要选择部分课程模块重点练习。部分课程模块用于强化练习,部分课程模块用于基础练习。集中练习课由经验丰富的竞赛指导教师主讲,以课堂讲授和练习为主,对竞赛学生的应战能力进行统一培养和集训。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对最终参赛的选手进行所有模块的综合练习。

全文阅读

在模糊中追求清晰:对近30年我国运动竞赛学教材内容体系的思辨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梳理我国近30年《运动竞赛学》教材内容体系的演变历程。认为:我国运动竞赛学研究对象的多目标性,研究领域的跨学科性,编写原则的不确定性,导致教材内容体系的“模糊”状况。提出我国运动竞赛学教材内容体系清晰的四大优化原则:把控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原则;追求模糊中清晰原则;重视运用发散思维原则;既综合又整合的顶层设计原则。进一步构建身体文化消费时代背景下我国运动竞赛学教材内容的新体系,以弥补以往《运动竞赛学》对运动竞赛参与客体(观赏者)人文关怀长期“缺失” 的教材编写局限。

关键词:运动竞赛学;教材内容体系;学科属性;研究领域

中图分类号:G87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5)01-0106-08

Abstract: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reasoning, this paper has combed China's "Sports competition Science" textbook system evolution in recent 30 years. Studies suggest that multi-objects,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compiling principles of uncertainty have all lead to the "fuzzy" status of textbook system. It has proposed 4 principles to optimize the textbook system: concept being the thinking cell; seeking clarity from fuzziness; application of divergent thinking; comprehensiveness and integration as the top-level design principle; Under the context of further construction of physical culture consumption, the new system of sports competition science will make up for the previous limitations in the "Sports competition Science" textbooks that the participating objects (the audience) are in lack of human care.

Key words:sports competitions science; textbook system; subject property; field of study

学科是具有同一属性、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的知识体系集合。学科知识体系集合体主要通过教材内容的“采集”和“筛选”来完成。对于我国运动竞赛学学科研究而言,最早对其内容体系设想和构思的是郑继庆、盛琦(1983)《略论运动竞赛学》一文。随后,成都体育学院学者刘建和及其科研团队开展了运动竞赛学学科的研究,于1990年出版了《运动竞赛学》(刘建和主编,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目前学界较认同该著作开创了《运动竞赛学》的先河,而1994年的《运动竞赛学》(国家体育总局编写组,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则标志着我国运动竞赛理论探究开始走向系统化。伴随着运动竞赛学科发展,随后陆续出版了一些运动竞赛学教材。如:李少丹、惠民《运动竞赛学》(1999、2003、2005、2009、2011年),王家宏等的《运动选材 运动训练学 运动竞赛学》(2000,2005年),汪玮琳的《运动竞赛学》(2004年),刘建和等的《运动竞赛学》(2008年),王亚琼的《运动竞赛学》(2009、2012年),陆红的《运动竞赛学》(2005、2010年),曹冰、回军的《运动竞赛学》(2012年)等。综观不同时期我国出版的《运动竞赛学》教材,其内容涵盖了运动竞赛学的认识、运动竞赛概论、运动竞赛制度、运动竞赛战术、运动竞赛方法、运动训练过程中竞赛安排、竞技体育赛事赛事运作、各类型大型运动会赛事简介、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赛事运作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研究的内容也多从理论层面和实践操作层面进行归纳和总结,突出运动竞赛与竞技体育难以剥离的依附性特征,强化运动竞赛对运动训练的导向作用,凸显运动竞赛本身的实践操作性特征。但《运动竞赛学》学科所采借的内容和体系其人为性较强,凸显出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多目标性、编写原则的不确定性、教材体系的“模糊”性特征。采用列举法对已编教材内容体系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运动竞赛学的编写原则,梳理出符合学科特点和时代韵味的《运动竞赛学》教材内容体系,对《运动竞赛学》学科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清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 近30年来我国运动竞赛学教材内容体系的演变

我国《运动竞赛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可追溯到1983年郑继庆、盛琦的《略论运动竞赛学》一文。该文简要阐释了建构《运动竞赛学》的前瞻性价值和意义,认为《运动竞赛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借助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吸收训练学、裁判学、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等诸学科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尤其与训练学、裁判学有着更为密切关联知识集合体,并从十二个命题中圈定了《运动竞赛学》研究对象的理论部分和实践应用部分[12](见表1)。该文值得肯定的是,作者认识到了《运动竞赛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综合性运用学科,认识到运动竞赛参与主客体的重要性、特殊体育赛事组织的差异性(如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运动竞赛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性、运动竞赛效应对运动竞赛发展等诸多问题,对后续运动竞赛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但作者的研究知识体系显得庞杂,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的多目标性和多元取向,呈现出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构思,其逻辑顺序也不完全符合教材编写原则,其后的《运动竞赛学》教材内容体系在取舍中扬弃,在无序中寻求秩序。

全文阅读

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并提出了促进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与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竞赛;创新能力

一、新时期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具有趣味性、实践性、探索性和自主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新时期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存在的问题主要来自于三方面:

(一)参赛主体——学生

1.兴趣不高,参与比例较低。创新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成为了一些有志大学生的新时尚,但有许多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比较差,表现为观念陈旧,缺乏创新思维,对科学研究与开发的热情不足。部分原因是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准备,这就需要学生牺牲很多个人时间,付出很多心力,需要有恒心和毅力,且短时间内取得的成效并不是特别明显。另一方面,低年级学生还处于基础知识的学习阶段,所储备的专业知识不够;高年级的学生因学业、考研、就业等多重压力,参与此类活动的积极性也不高。所以,学生实际参与科创活动的比例还有待进一步提高。2.理论知识掌握扎实,但创新意识不足。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虽然比较扎实地掌握了理论知识,但实践机会比较少,因而缺乏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研态度。

(二)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主办方

1.种类繁多,良莠不齐。目前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种类繁多,举办范围纵横交错,举办单位资质参差不齐,可以用“泛滥”来形容。有些举办单位的初衷就是为了收取参赛费用,从中获取经济利益,根本不能保证竞赛活动的质量、意义和目的。当然其中也不乏档次较高的科技竞赛,比如“挑战杯”、“三北地区中医大学生临床能力竞赛”、“数学建模大赛”、“ACM程序大赛”等。所以当前各高校应该有选择性地参加高水平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2.科技竞赛的影响力研究滞后。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举办的初衷,是通过竞赛这种方式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吸引更多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来参加,促使新成果产生,但是目前收效甚微。因此如何发挥其在普通教师、学生,甚至在普通群众中的影响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总结。

全文阅读

赛教深度融合的机械类学科竞赛运行模式研究

摘 要 为提高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探索研究赛教深度融合的机械类学科竞赛运行模式。通过将学科竞赛融入理论课程、开展学科竞赛开放实验、学科竞赛分解到日常教学等内容和措施,实现竞赛与教学深度融合,并使学科竞赛常态化。激发学生对学科竞赛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提供保障。

关键词 赛教深度融合 学科竞赛 运行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5.017

Research on the Operation Mode of the Mechanical Subject Competition

in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Competition and Education

YING Zhengen, FENG Kaiping, NI Chengyuan

(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Quzhou University, Quzhou, Zhejiang 324000)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the applied innovative talents, the running mode of the mechanical discipline competition was explored. By integrating the subject contest into the theoretical course, the opening experiment of the subject contest, the competition of the subject and the daily teaching, it can realiz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competition and teaching, and make the.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the subject competition, enhance th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ability, and provide guarantee for the training of high quality innovative talents.

全文阅读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学科竞赛研究

【课题项目】

唐山市社会科学发展课题TSSKL2016-0070。

【摘要】

从促进学风和教风两方面介绍了学科竞赛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从建全学科竞赛保障机制、加强学科竞赛指导队伍建设、加大宣传和动员力度阐述了如何更好地开展学科竞赛,最后以机电工程系为例介绍了学科竞赛在我系的实施及效果。

【关键词】

学科竞赛;大学校园文化;学风、教风

1.引言

学科竞赛是以课本范围为基础,又超出课本范围的一种特殊的考试,以竞赛的方法,延伸课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独立工作能力的系列化活动[1]。作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内涵,学科竞赛文化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学科竞赛从学风和教风两方面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如何开展学科竞赛来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当前高校的重要课题[2]。

全文阅读

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搭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

【摘要】 学科竞赛作为当前很多高校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活动,它是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在搭建校企合作办学平台上起到一个纽带作用。

【关键词】 学科竞赛 实践教学 应用创新型人才 校企合作办学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008-01

在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1号),其中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方面明确提出:继续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重点资助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和广泛参与面的大学生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也在不断更新全国性学科竞赛的成绩,并定期向社会公布。[1-6]所以,大学生学科竞赛作为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提高学校知名度的重要手段之一,被很多高校普遍认可,也使很多高校把学科竞赛的水平作为评价高校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很多学科竞赛的题目背景都是来源于企业生产过程中或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对问题的解决思路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竞赛的结果企业也非常认可,为大学生就业加重了不小的砝码。本文就如何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构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和搭建校企联系桥梁作出讨论。

1 学科竞赛对构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和搭建校企联系桥梁的意义

1.1 学科竞赛对学校教学体系改革的意义

一个教学体系,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有反馈系统,不断地修正和更新,使教学对象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中学科竞赛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馈系统之一,通过学科竞赛,可以使学生和老师了解当前企业或社会比较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索,反馈到平时的教学过程,起到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以201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为例,A题是关于房屋搭建太阳能装置的问题,它包含了建筑学、物理、数学、地理学、计算机等众多学科。如果单纯的学习某门课程,很难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衍生的很多交叉学科。当老师和学生对学科竞赛的总结和吸收,对后续教学工作和拓宽学生知识面具有很大地促进作用。

1.2 学科竞赛对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意义

全文阅读

基于主题、时间、空间和模式分类的学科竞赛研究与实践

摘 要:基于主题确定,模式可变,根据时间和空间将学科竞赛分为开放式、半开放式、封闭式、半封闭式等四类。根据每类竞赛特点和规律,探索有效管理方法和措施,从而指导学科竞赛管理工作。经过浙江大学多年来从实践到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取得很好效果。

关键词:学科竞赛;主题;时间;空间;模式;管理

学科竞赛是面向大学生开展的学术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是激发学生潜能和创造力的最好手段,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多年来,形形各级各类的大学生学科竞赛层出不穷,对学科竞赛的分类也五花八门。只有通过构建一套有效的分类体系,提出学科竞赛分类准则,厘清学科竞赛内涵与外延,才能避免造成学科竞赛管理混乱和措施不当等现象,有效减少竞赛的不公平和不公正,从而推动学科竞赛有效开展以及进一步发展。

一、学科竞赛分类准则的提出

我们可以把学科竞赛定义为学生利用所学科学文化知识针对所提出的学术问题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通过一定方法(或模式)进行分析、构思、尝试,争取优胜的活动。不难看出,作为学科竞赛应该包含主题、时间、空间、模式四个要素。“主题”即竞赛的内容和核心,如某届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主题“智能小车制作”等。“时间”即竞赛全过程或某一阶段从开始到结束的间隔,一般一次比赛包括竞赛准备阶段、理论方案阶段、模型制作阶段、决赛(或答辩陈述)阶段等时间段。“空间”即竞赛所需要的场所,如决赛场所、预赛场所等。“模式”即解决竞赛问题所采取的方法,如手工制作、计算机编程、口头表述等。

不定主题科技活动分为以下三类:

(1)不定时间不定空间的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它是大学生一种自我的不受约束的学习或研究活动。我们把它们称为自由学习研究类活动,如学术调查、科技发明等。

(2)定时间不定空间的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时间规定可以半年、一年,但活动场所没有统一规定。我们把这种有组织的活动称为研究训练计划类活动,如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创新实验计划、新苗计划等。

全文阅读

加强学科竞赛建设打造经济管理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

【摘要】论文介绍了“挑战杯”竞赛、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和企业经营决策模拟竞赛等三个综合性的经济管理类学科竞赛,并以此为基础,论证了学科竞赛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进而提出了以“理论传授――技艺切磋――嵌入思考”为特征的基于学科竞赛的递进式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学科竞赛 创新型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17-02

学科竞赛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又高于课堂教学水平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式考查学生某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活动。因此,学科竞赛作为理论课堂的延伸,其必然成为实践教学的主要建设内容,同时也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热点。无独有偶,对于实践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这一问题,教育部也颁布了鼓励政策。因此,各类学科竞赛迅速发展,在教与学的互动方面,在动手能力培养方面,在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效果甚微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显示的更为明显。

论文从学科竞赛建设的视角,总结了目前经济管理类学科竞赛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而提出了经济管理类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思路和措施,旨在为高等学校实践教学改革和建设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1.经济管理类学科竞赛的主要赛事

1.1 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简称GMC)

尽管学科竞赛由来已久,但经济管理类学科竞赛由于受技术和平台的限制,直到1977年才得以出现。当时,随着仿真模拟技术的出现和信息科学的不断发展,英国STRATHCLYED大学五名运筹学教授以无数个企业管理的现实案例和统计数据为依托,按照工商管理的基本理论,研发出一套高度完善的电脑动态仿真模拟系统,并发起了欧洲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简称GMC(Global Management Challenge)。该项赛事1995年引入中国,参赛者累计超过8万人,是中国经济管理模拟商战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国际级赛事。

全文阅读

高校学科竞赛管理和运作模式的探讨

[摘要]高校学科竞赛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竞争意识及合作精神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对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对构建和完善学科竞赛体系进行了探索,并对学科竞赛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设想,力争使学科竞赛成为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 学科竞赛 管理 运作模式

[作者简介]李娟(1979-),女,吉林柳河人,河北联合大学(理工校区)教务处,讲师,研究方向为教务管理;刘洁(1978-),女,河北唐山人,河北联合大学(理工校区)教务处,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管理。(河北 唐山06300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服务于高校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学科竞赛理论体系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IYGH2011024)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5-0149-02

学科竞赛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又高于课堂教学水平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式考查学生某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活动。通过学科竞赛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何建立和完善学科竞赛活动体系,形成科学、规范的学科竞赛管理机制,为学生搭建全方位立体式的创新活动平台,并以学科竞赛为依托,促进高校的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全面提高高校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是现阶段所有高校都面临的亟须解决的课题。

一、高校开展学科竞赛的作用和意义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