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西游记读书笔记

西游记读书笔记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西游记》读书笔记作文400字

西游记次数出自于吴承恩,据了解,此书本无随悟空大闹天空这个部分,但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加入了孙悟空大闹天宫这一部,且成为本书最精彩的一部分!

内容:本书写的是江流儿成唐僧并答应皇帝去西天取经,在途中收悟能、悟空、悟净之事,并在这三位徒弟与白龙马的陪同下,度过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途中遇难之事中总能反映出悟空机智勇敢、除恶务尽、疾恶如仇的性格,体现唐僧愚昧,善恶不变,好坏不分,渔夫,但曲靖之心却异常坚定!拔尖好吃懒做,按图好意,有着一颗凡俗之心,但却也嫉恶如仇,憨厚能干,老师,傻傻是一个不起眼的角色,但是他确实一个任劳任怨,诚恳忠厚的人!

感想:在食堂死人西天取经的途中,他们客服层次困难,战胜了自己的内心中终于我,从一开始的不怎么屯街遇到困难重重到最后屯街一直克服重重困难,给我的其实是,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只有师徒童心,才能取得真经,让我明白,在一个集体中,只有每个人都一条心,才能是每个人都愉快,完成事情的效率才高!

全文阅读

集体听读《西游记》

我们认为,集体听读的形式,即一个学生(表情朗读技巧掌握得较好的学生)读,大家听,这种形式具有很大意义。学生应熟读并记住文艺作品中最精彩的片段。把这些珍贵财富保存在记忆里,能够丰富思想情感,能使对待周围世界的情感态度更加高尚,能使思考变得容易。(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

2010学年度,我教五(7)班。第一学期开学伊始,我利用每节课的前5分钟时间为孩子们大声朗读原著《西游记》。

一、为什么选择读《西游记》

首先,想带学生读一部有一定长度的书。目前,小学生手上不缺书,如绘本、流行的儿童小说等,少则几本,多则上百本。但,真正有力量的书还是那些有一定长度与厚度的书,读这样的书则需要成人的引导与氛围的营造。

其次,《西游记》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读书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读完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和《水浒传》。《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是四大名著中最接近我们孩子的。

二、历经艰辛,取得真经

新学年开学伊始,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在一学年的时间内带领全班同学共同读完《西游记》一书。在我为他们大声朗读了一段时间后,为了促进同学们读,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策略:

1.每一回由一个人主讲。我们每周读三回。星期五,我把这个任务分给三个同学,请他们利用双休日每人重点读一回,其他同学则要通读这三回。走上讲台来讲述时,要先解释题意,因为《西游记》每一回的标题都对仗工整,且精炼地概括了这一回的主要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述这回的故事情节;最后开始朗读原文。这期间,我和其他同学均帮助朗读,因为一回约有8000多字,靠一个人读完气力不够。同时,这种语言的朗读训练尽量面要铺得大一些。一开始,同学们见到这种文白夹杂的语言均有惧怕心理,但当他们读起来时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真的是,你给他们什么语言他们就接受什么语言。

全文阅读

中学生积累作文素材也要靠“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道出了在作文中读书的重要性。其实,这只是反映了素材来源的一个方面。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方面,那就是笔记。人的记忆是有限的,读的再多也会忘记,所以做笔记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尤其是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做读书笔记的能力,从初中起养成多读多写的好习惯,对于日后作文水平的提高意义重大。

一、为什么要动手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大量的阅读,虽然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提高了阅读的兴趣,但如果不注意积累就会慢慢忘记。因为,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认识的事物逐渐在头脑中淡化,最终变得模糊、消失。因此用笔去记,才能真正将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有目的地进行摘录,摘录一些对自己有用的写作素材,以供在写作的时候使用,才能积沙成堆、集腋成裘,最终成为写作大家。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动手”的原因。那么,我们应该记录一些什么东西呢?一般说来,我们读的书多,但摘录的相对来说要少一些,精一些。比如名人名言、妙词佳句、古诗谚语、成语、歇后语等等,这些东西在我们今后的写作过程中都很有用。以上可以概括为“每日一记”。

“每日一记”是记小知识点的,还有一种是写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也是阅读积累的好方法。读书笔记作为读书过程的一种延伸,一种总结,一种心灵的升华,是读者和作者心灵的共鸣产生的最佳途径。因此,读书笔记同样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写作水平,也是积累素材的好方法。

二、应该写些什么

首先是做摘记。即是根据对读物的理解和需要,把读物中的重要观点、典型事例、精彩句子或段落、名言妙语、谣谚典故和史实等,及时分类摘抄在笔记本或卡片上。这就是以上提到的“每日一记”。这种方法看似繁琐,其实效果却很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日一记”就是最好的见证。其次是写提要。即是把读物的内容、要点、基本情节归纳缩写。通过列提纲对所读书籍内容进行概括。这种方法就像学书法的临摹,自己不会看他人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是很妙的一招。再次是写心得。即是写出感想和收获、疑问和评价。通过所读的内容,把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认识、收获、感想、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心得式的表达,从而达到书本与心灵的结合,这就是最常用也是最能提高作文水平的一种表达方式。这种方法可以使中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可以有效地在多时间内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

三、素材从哪里来

1.从观察中获取材料。周围的人和事,景和物,操场上的喧闹,歌咏场上的热烈等都是中学生很好的观察对象。中学生要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并积极动脑,抓住事物的特点,在头脑中描绘出美丽的形象来。

全文阅读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能使得师生共同成长,所以这应该成为所有教师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本文试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问题作一些探讨,笔者以为:

一、激发兴趣

要想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首先要立足课堂,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我们讲解文本内容时,可以用教材以外的知识火花来吸引学生,点亮某些问题。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总是想方设法在新课之前,让学生通过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搜集相关的资料在课前进行交流,同时又是调节气氛,算是一种“热身运用”吧。如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到位。她在教学《三打白骨精》一课时,将原著《西游记》引入了课堂,与课文《三打白骨精》相结合,通过小说中对“环境”的描写,来渲染《西游记》中的环境描写;借助小说中对“情节”的研究,探寻《西游记》中的写作特色;通过小说中对“人物”的评价,引导《西游记》中的意义主题。教学中,窦老师咬文嚼字地引导学生结合原著理解,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被激发。而这种兴趣又将学生的求知欲点燃,促使学生课后主动阅读大量的书籍,达到课内外阅读有机地融合的目的,学生在阅读体验中品尝到阅读的乐趣,读书的情感就能很好地培养了。

二、精讲多读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必然对教师无休止的讲解有着逆反心理,常此以往,他们对阅读越来越淡漠。阅读教学时教师的精讲多读很关键,不要用自己的思维替代学生的主观意识,我们要传授的是方法,这才是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如,笔者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时,分析教材发现体会青年忘我的品质是本课的重点,那么对“他已经和游鱼融为一体了”这一重点句如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笔者三思后还是采用了朗读这一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方法,扎实地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看到青年画技高超,人们不禁赞叹起来,老人、妇女、红领巾会怎么说?然后追问那位青年是怎样的表现?学生异口同声地答道:“认真作画,周围的一切似乎都不存在了。”这时,笔者相机指导“融为一体”这一意蕴。此时学生对青年为什么如此忘我已经了然于胸了。因此,朴实无华的课堂,应该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静心地朗读,边读边引导学生思考,读山便有山之巍峨,读海便有海之深邃。学生读透了文本,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自然就能大大提高。

三、厚积薄发

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还要将阅读量适当地增加,在阅读中扩展视野,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厚积才能薄发。让他们摒弃“课本是世界”的意识,打开“世界是课本”的崭新天地。使得知识性、趣味性、时代性、代表性强的课外读物融入他们的课外生活,在不断积累中,探析读书的方法,借鉴名人的写作技巧。如笔者就为学生制订了五年的学习计划,选读经典。古籍方面,笔者向学生推荐了《文心雕龙》、《诗经》、《史记》等,要求学生有条件的可全读,没条件的可选读。再读读《古文观止》和《唐诗三百首》,时选时读,常用常新。此外,还建议学生多读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还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如果只是匆匆过目,留下的有益的东西会很少,一定要坚持做摘抄,只要这样坚持数年,就定能出成效。

四、注重练笔

全文阅读

加强阅读指导 翱翔广阔天地

摘要: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还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将从四方面就如何做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进行探究,旨在让学生爱上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指导 语文教学 开展活动

俗话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具有其他任何活动都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中不仅对课外阅读做了量的规定,还对学生的阅读取向、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做了指导性的规定。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加强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从而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那么,如何做好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呢?

一、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需要,才会积极、有效地去阅读。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通过讲故事,把书介绍给学生。教师讲到动人的地方时,可暂停讲解,以激起学生“欲知后事”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阅读。第二,配合班级、中队活动,把书介绍给学生。如通过主题活动、赛诗会、故事会,把相关优秀书刊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为活动做准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为了参与活动,就能产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需要。

二、结合语文教学,指导课外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阅读应当跟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根据这一原理,我们不断探索,试图建立一个以课本为主,以课外阅读为辅,课内外阅读互相沟通、相辅相成的阅读系统。这既可为教学创造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又可将课外阅读作为巩固、运用课内所学知识的积极手段。由于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互相联络,激发了学生内在学习诱因,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可以这样做:第一,可以把与课文内容联系密切、中心内容一致的课外读物,先安排课前读,作为学习课文的铺垫,学完课文再提出新的阅读要求以加深理解。例如,配合《负荆请罪》阅读《史记》(小学生版)。教师课前应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内容,即请罪背景:“负荆请罪”这则故事是有缘由的,廉颇为什么会和蔺相如闹不和呢?这事起于蔺相如的地位。原本是一官员家门客的蔺相如,凭着他的足智多谋、不畏为赵国屡立奇功,深得赵王的器重,一步步高升,最后做了职位比廉颇还大的上卿。但这些课文并没有介绍。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史记》中《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故事。第二,可以把与课文内容有联系、知识有拓展的课外读物,安排在课文学过后阅读,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如学了《三亚落日》后,教师可介绍学生读《海上日出》;学了课文《三打白骨精》后,教师可介绍学生读《西游记》。第三,对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的课外读物,可以穿插在课堂教学内进行。如配合《草原》阅读《野马西风》等介绍草原风情的文章,引导学生介绍文中草原人民的习俗和其他民俗风情。第四,那些与课文文体或文章的写作特色相同的课外读物,可结合读写训练相机进行,使学生触类旁通,进行读写知识的运用和理解。如配合《记金华的双龙洞》阅读《大鹿岛游记》等游记文章,可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游记的写法。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

全文阅读

亲子共读《西游记》,闲话描写人物外貌

关于阅读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家长、老师和学生已经有了共识。阅读可以开阔眼界,阅读可以陶冶性情。在阅读中,可以理解和领悟文章的内容,可以鉴赏与评价文章。在阅读与探究文章的过程中,思维品质也得到了锻炼。

然而生活中也有不少家长抱怨,孩子在书店里或者读书推荐会上,很有热情,积极买书,但是回到了家中,常常把书扔到一边,书上积满了灰尘。还有家长抱怨,孩子看书速度很快,也看了不少书,但是语文成绩未见好转,作文依然差强人意。

针对以上的情况,笔者仅以经典名著《西游记》为例,介绍一些家长可以共同参与的读写结合的方法与技巧,让阅读不仅增长见识,愉悦心情,还可以提升写作能力。

挑选《西游记》为范本,是因为,这本书的故事情节是小读者耳熟能详的,是小读者们看见书名愿意阅读的书籍。然而翻开书,特别是起始阅读未经删减的原版书籍,一些小读者读了语言晦涩的文言字词,犹如遇到了一只斑斓大虎,顿生害怕之心,书也就束之高阁了。还有一些小读者,读的是各类现代文的青少版,语言难度下降了,读起来可以一气呵成,看着孙悟空打打杀杀,开开心心读完了。如果没有后续的思考活动,这样的阅读也是走过场的热闹,对于孩子的帮助也是微乎其微的。

相比较这样两类现象,笔者更建议家长为孩子们选择适合年龄段的书籍,至少书还是完整地看过了。

现在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是,如何让孩子阅读后有所收获。笔者的建议是,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做笔记,一起商讨。

家长可以为孩子准备青少版的改编版,自己阅读原版著作。安排固定的时间一起阅读,教会孩子在书上圈画。圈画什么?开始阶段可以不要拘泥,可以圈画不认识的字词,可以圈画好词好句,可以看到会心的地方随手写一些点评。读完一个篇章或者几个篇章,在孩子感兴趣的地方与孩子比较改编版与原著,共同商讨。

《西游记》的人物描写栩栩如生,师徒四人及白龙马,还有各路的神仙及妖怪也是各有特色。读完以后,可以选择感兴趣的人物或章节,对人物进行点评。

全文阅读

课外阅读课成了学生的最爱

上课外阅读课成了我的嗜好,每一个学期都要给学生上一堂课外阅读课。两三年前听的几堂课外阅读公开课,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学生表现非常积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也很透彻。人虽然回到了家,但心依然沉浸在各种儿童文学故事中。这就是教学的魅力,让人回味无穷。

为了让学生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中,感受课外阅读课的魅力,每个学期我都会安排一堂阅读课,让学生感悟课外读书的快乐。

一、部署落实,营造气氛

虽说是上一堂阅读课,但它的前奏是很复杂的。教师首先要营造阅读氛围,在墙壁上悬挂一些名人读书成长的挂图、诗词、名言等,让学生浸润在浓浓的书香中。此外,教师也可以结合学校开展的书香班级活动,开辟班级读书吧,每个学生提供两到三本,放到读书吧里,供学生欣赏。其次要为学生制定阅读计划。1.定好时间。每天中午学校规定是进行阅读的,在这个时间里,我就要求学生专心看书,不能做其他的作业,或与读书无关的事。在放学后,也要求学生作业做好后,再阅读半小时。2.实施检查。针对刚开始不喜欢读书的学生,教师要进行督促。在学校里,同桌可以进行监督,家里就让家长监督,让家长陪着孩子看,或听孩子读,并签上家长的姓名。签名的学生每人能拿到一张奖券,累计二十张奖券可换一颗五角星。在教师的督促和引导下,学生喜欢上了阅读,并养成了自觉看书的好习惯。3.推荐好书。教师必须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读不同文体的文章的方法,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但教师不可能每一本书都能上到,所以每个学期我都会制定一本书来上阅读课,这样学生就会有的放矢,顺利开展“班级阅读会”。

教学这种阅读课比较费时,教师在要求学生看书时,自己也要跟着看。教师不但要把书的内容看熟,而且还要设计好上课的环节,备好教案,做好课件。这也是许多教师避免上阅读课的原因,但想着让学生能喜欢看课外书,喜欢上阅读课,我觉得这种累也算不了什么。看着学生的快乐,我感到这种付出是值得的。

二、指导方法,精心阅读

学生拿到一本书(一篇文章),该怎样读,教师要进行方法指导,因为有了好的方法就有了一半的成功。如学生手中有一本名著,那么教师首先就要教学生了解作者,读序言、目录,对书本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要么精读,要么略读,要么选读书中内容,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作好摘抄,及时记下心得体会。

1.采用“三读法”。“略读”就是粗略地读一遍,遇到不懂的字词要通过查字典,问一问,或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的方式,大体了解文章主要讲什么。“精读”也叫细读,就是一字一句精细地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圈点批注,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划出文章的妙词佳句。“赏读” 就是把划出的部分反复欣赏着读一读,深入领会文章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并背一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时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全文阅读

以点带面 从课内走向课外

【摘 要】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提高阅读品味和阅读效率。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找出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从阅读意识、阅读态度和阅读方法上端正学生的阅读行为,使得课外阅读能够长期落实,让书籍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方法论

语文教师往往建议学生重视课外阅读活动,达到增加知识储备,丰富文学涵养的目的。然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仅仅是口头的倡导并不能够让学生对课外阅读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寥寥;一些学生敷衍的阅读态度直接影响了阅读效果;也有部分学生面对汗牛充栋的书籍不知如何选择。因此,笔者建议初中语文教师开展适当的课外阅读教学工作,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真正获得课外阅读的乐趣和益处。

一、与教材相联动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都选自中外名家名篇,无论是从艺术风格、思想境界以及语言特色等方面都足以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经典范例。而且,教师在课文的教学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有自己的感悟心得。因此,笔者建议对教师在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籍时,可以以教材为基础,向外发散,给学生指出大致的阅读方向,使得学生能够选择对自己有益的书籍。

例如:苏教版语文课本中选入了冰心的诗歌,短小清新、自然纯真的风格与初中生那天真直率的少年心性相投和,自然会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推荐冰心的小诗集《繁星春水》,借助这四篇诗歌给学生带来的美好印象,鼓励他们继续进行拓展阅读,从而对冰心的艺术风格以及在诗歌中倾注的脉脉温情有所感悟。

此外,教材的“名著推荐与阅读环节”也向学生介绍了不少经典著作,如《西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格列佛游记》、《水浒传》等等。这些书籍在内容上引人入胜,语言风格上或简洁、或优美,用语规范、描写得当,也非常适合学生阅读。教师可以提醒学生适当地注意这些名著,通过一些章节的试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懂得如何以好书为师,与经典为友。

二、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全文阅读

《偶然相遇,却成了永久的朋友》修改升格

偶然相遇,却成了永久的朋友

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经常朗诵诗文给我听,我听不懂,只是朦朦胧胧觉得很好听,再无别的想法。妈妈总是恨铁不成钢地说:“你呀,怎么就这么肤浅?这么经典的东西,你怎么就听不懂?”这时,我总是眨巴着眼睛,小心翼翼地问:“妈妈,什么是经典?什么是肤浅呀?”

我真正接触到经典,是在幼儿园大班时。一天,妈妈问我:“乖宝贝,想不想看《西游记》呀?就是电视上天天播放的那个!妈妈给你买一本,好不好?”我嘟哝着说:“在电视上看不就行了,为什么还要买呀?”妈妈假装生气道:“哎!你怎么不听话了?你知不知道那有多精彩?电视上可演不出来的呀!”我见妈妈生气了,便不敢反驳,只好顺从地说:“好吧!那就买一本看看!”说完,还装着很大气的样子,甩着手臂,悠然而去。第二天,妈妈就买来了《西游记》。《西游记》一买来,我就后悔了,但妈妈直把书往我面前推,嘴上还说:“看看吧!这书可好看了!”出于无奈,我只好接过书翻了翻,说道:“不好看,不好看,我不看。”妈妈劝我:“你还没看呢,怎么就知道不好看?”看妈妈那坚定的目光,我也就不吵了,接过书认真地翻了起来,这一看就入迷了,怎么也不肯放下,妈妈好说歹说,我才把书放下来。这一本名著一买来,奖罚就鲜明了,表现好,就多看一会儿书,表现差,就少看一会儿书或直接不许看书。为了多看一会儿书,我就只能听妈妈的话,但我觉得很值。

现在,那本《西游记》伴随着我度过了五个春秋,它是我对经典最初最难忘的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非但不觉得看书是被逼的,反而喜欢这种幸福的感觉。我甚至觉得,书的海洋是最美的,是包罗万象的,在幼儿园时读书入迷的样子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正是因为偶然遇到了《西游记》,书才成了我永久的朋友。这就是经典的魅力,没有一丝一毫的杂质,纯洁得毫无瑕疵。

旁批

文章开始就写出了妈妈对阅读的重视,“经常朗诵诗文给我听”,还写出了“我”的懵懂无知和妈妈的无奈。通过简短的对话写出了“我”天真、好奇的性格,新颖、有趣。

这段文字虽然写了“我”由不喜欢看《西游记》到“一看就入迷了,怎么也不肯放下”的过程,但前后的语句不够连贯,表达也不够流畅,要做整段的修改。

难道你只读了《西游记》这一本书吗?它既是你的偶遇,也应该是引领你走向经典的灯塔。所以二、三两段之间应该有一个过渡段。

全文阅读

始得西山宴游记语文教学教案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正确辨别文中的难词难句。用比较的方式理解部分实词的古今异义,用文白对照的方式把握某些句子的意思。

2.正确理解“其”“则”“未始”等文言虚词,在朗读中体会“之”“也”“而”等虚词的作用。

(二)能力训练点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讨论划分课文层次,领会“概写”“特写”之不同,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点

1.身处逆境,仍胸怀大志。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