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系统控制

系统控制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集散型控制系统与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摘要:本文概括介绍了集散型控制系统和总线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过程,并在体系结构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

关键词:集散型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体系结构

自动控制技术在许多领域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所采用的形式与它所控制的生产过程的复杂程度密切相关,不同的被控对象和不同的要求,应有不同的控制方案。在自动控制领域,目前用于工业过程控制的两种主要计算机控制系统是集散型控制系统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一、集散型控制系统

集散型控制系统(DCS)是综合了计算机(Computer)技术、控制(Control)技术、通信(Communication)技术、CRT显示技术即4C技术,集中了连续控制、批量控制、逻辑顺序控制、数据采集等功能,对工业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分散控制的综合计算机控制系统。集散型控制系统具有众多的优越性,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冶金、纺织、石油化工、电力、食品等工业部门。集散型控制系统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初创时期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飞速发展,生产装置的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技术及工艺过程越来越复杂,对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世纪70年代初,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微处理技术、CRT技术及数字通讯技术的发展,一种运用局部网络技术,利用多台计算机分散应用于过程控制,通过CRT装置、通讯总线、打印机等集中操作、显示和报警的新型控制系统形成了。这就是集散型控制系统的雏形。美国Honeywell公司向市场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TDC-2000集散型控制系统,用多台微处理机完成过去一个大型计算机完成的功能,各微处理机之间用计算机网络连起来。微处理机可以安装在控制现场附近,控制少数几个回路,这样就节省了大量电缆和安装费用,而且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全系统由一个通讯指挥器进行指挥,对各单元的访问采用轮询方式。

2、成熟时期

全文阅读

PLC控制系统与DCS控制系统的优势分析

【摘要】PLC和DCS第三代控制系统突出代表,在诸多工业控制领域如冶金、电力、石油、化工、轻工等发展迅猛。PLC和DCS两大控制系统具有各自的特点,二者功能方面虽各有千秋,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却能结合使用,而且效果更好。

【关键词】控制系统;PLC;DCS;优势比较;应用

1.DCS系统

1.1 DCS简介

DCS在国内自控行业称之为集散控制系统。它综合了计算机、通讯、显示和控制等4C技术,其实质是一个由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系统,其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配置灵活、组态方便。

1.2 DCS的结构

在结构上,DCS包括过程级、操作级和管理级三个部分。过程级是系统控制功能的主要实施部分,是由过程控制站、I/O单元和现场仪表组成。操作员站和工程师站组成了操作级,它的作用是完成系统的操作和组态。

1.3 DCS特点

全文阅读

输油控制系统控制要点及系统组成

[摘 要]成品油管道作为现代国家能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距离长、范围广、生产指挥难度大的特点。为保证管道安全平稳运行,必须对管道输油进行适时的操作监督与精准的运行控制。传统的电话指挥、人工记录、逐级汇报的长输管道监控方式因反应过缓、任务过重,已难以满足密闭输送协调运行、供需变化及安全经济运行的要求。因此,必须建立成品油管道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简称SCADA),确保输油管道集中指挥和统一管理,提高生产调度速度,实现生产调度快速化、数字化、信息化战略,从而确保管线安全、平稳、经济的运行。

[关键词]输油控制 SCADA 数字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148-01

1 输油自动调控现状

1.1 输油调控难点

长输管道企业单位地理位置分布分散,与管理部门之间距离较远。长输管道所处地理环境,一般来说比较恶劣,常处在野外的山谷阶地、黄土塬、沙漠、海滩、草原、沼泽中,需要跨越河流、山谷、铁道、公路、村庄等,而且有些海拔相对较高。这些特点使管理部门及时准确了解基层生产单位生产状况和迅速下达指令十分困难,而且生产操作人员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虽然管道的中间站比首末站需要监测、操作、控制的参数少,方法也简单一些,但也有一些不依靠自动化技术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密闭输油管道水击保护控制、全线紧急停车、站控系统远程维护、炉泵联锁等,使得油品输送管道的生产越来越需要依靠自动化技术提高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1.2 SCADA系统简介

SCADA系统对输油过程工艺变量进行自动采集、计算、数据处理和对现场主要设备实现自动控制,节省人力并极大地降低了生产人员面临恶劣工作环境的可能性,保证了工作在第一线的人员的安全;各项数据通过网络传达,实现各站到调度中心、调度中心到公司的实时数据采集;系统实时在线监测现场装置和仪表的运行状况,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和运行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SCADA系统的应用,为管道运行管理自动化提供了硬件体系和底层运行自动化的基础;实时数据采集监控传输系统的开发将进一步完善输油管道数字化建设,改进输油企业信息管理的模式,真正达到输油企业数据信息资源的共享【1】。

全文阅读

数控加工中心数控控制系统与电气控制系统

摘 要:机床的发展历史很久远,数控机床的发展相对比较短,加工中心的出现是在后期,而电气设计者对加工中心的控制一般都采用数控CNC控制系统,这样就需要懂得数控控制原理,从根本上去设计与控制加工中心,对于数控加工中心它的电气控制原理是最重要的,没有电气控制系统,加工中心是不可能实现加工的,同时在数控加工中心上也可以选择是否配置软驱,对于机床控制系统转化为梯形图,将数控加工中心电气系统在设计上达到高标准。

关键词:数控控制原理;电气控制系统;软驱配置与梯形图

1 数控控制原理

数控CNC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控制机床加工的功能,最终实现数字控制系统,数控CNC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如图1。

数控控制原理是通过以下这几个部分实现的:

(1)数控装置,图中微型计算机与计算机接口构成了数控装置,这是数控加工中心控制系统的核心,他是根据输入的程序和数据,经过计算机的运算、编码,翻译成为机器语言。

(2)伺服系统、位置检测、辅助控制装置,这些是数控装置与机床连接的纽带,伺服系统是控制数控加工中心的动力部分,位置检测装置是对机床的进给速度、方向、位移以及每个执行部件的监控。

(3)机床,机床本体就是数控加工中心的机械部分,包括主轴箱、进给运动部件、工作台等。

全文阅读

控制系统的容错控制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工业系统的规模、复杂程度和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使得对控制系统的可用性、费用、效率、可靠性、安全性和环境保护等问题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提升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研究课题。如果控制系统一旦出现故障,将会导致局部系统,甚至整个系统的运行异常,乃至系统行为的彻底改变,在实际系统的运行中,故障可能会随时发生。为了保障实际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迫切需要设计容错控制,容错控制(Fault Tolerant Control, FTC)作为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领域,包括了很多先进的控制理论,比如:鲁棒控制、智能控制、自适应控制等。容错控制是指当故障发生时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使其能够稳定\行并且系统其他性能指标维持在一定容许范围的一类控制。容错控制的设计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1971年,以Niederlinski提出完整性控制新概念为标志[1]。1986年9月在美国加州Santa Clara大学举行的控制界专题讨论会正式提出了容错控制的概念。1985年,Eterno等人将容错控制进行分类,进一步完善容错控制体质。随着现代控制理论、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以及故障诊断估计技术的发展。容错控制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目前已成为了控制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在1997年,Patton教授撰写了容错控制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综述文章,全面阐述了容错控制所面临的问题和基本解决方法[2]。最近文献[2-9]对容错控制的发展做了较为系统的总结。我国容错控制的研究与国外基本同步,并且我国学者不论是在容错控制的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1987年叶银忠等学者发表了容错控制方面的论文[10],并于次年发表了第一篇综述文章[11]。此后,我国学者周东华、程一、葛建华、胡寿松等又将容错控制技术运用于动态系统及传感器失效研究上。1994年,葛建华等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容错控制专著[12]。国内陆续出版了多本有关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专著[13-16]。

传统的控制器均是在执行器和传感器不发生故障的假设提出的。但事实上,绝大部分控制系统,执行器和传感器是容易发生故障的两个部件。特别是执行器,由于存在可动部件,更容易出现各种故障。此时,传统的控制策略就不能很好地维持系统的正常性能,甚至会导致系统的不稳定。为了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有必要考虑设计即使故障出现,也能消除或者抵抗故障影响而使系统保持好的性能、仍然能达到预期控制目标的控制器,也即所谓的FTC技术。因而,故障容错控制对安全性能要求高的系统,如飞行器控制系统,原子能控制对象,高速磁悬浮列车等,就显得极为重要。在容错控制的发展历程中,Eterno等人在1985年将容错控制分为被动故障容错控制(Passive Fault Tolerant Control,PFTC)和主动故障容错控制(Active Fault Tolerant Control,AFTC)。被动容错控制的概念源于它对系统故障进行被动处理,通常既不需要事先的故障检测和诊断,也不需要控制律重构。主动容错控制是一种基于获得的故障诊断信息对系统进行在线重组的控制策略。由于AFTC能对故障做出极有针对性的处理,所以相对于PFTC,具有更强的容错能力。在故障估计的基础上,就要在线实时调整控制器去调节出现的故障,使得出现故障后的系统仍然具有一定的期望性能。从目前大多数的研究成果来看,容错控制也存在着几个关键性问题:

(1)绝大部分的容错控制是直接将在线获取的故障加入到附加控制器中,通过附加的控制器来补偿故障的影响。但这种方法欠缺控制器设计整体上的考虑。

(2)都是在单一故障下设计的容错控制器,两种故障同时考虑的成果几乎没有。

(3)目前许多容错控制器都是在假设状态可测的条件下设计完成的,由于在实际中状态可能不易测得,这大大降低了设计方法的实用性。

(4)在实际系统,非线性系统相比线性系统来说更具普遍性和复杂性,而其容错控制的研究目前并没有出现太多成果。

参考文献

[1] Niederlinski A. A heuristic approach to the design of linear multivariable interacting control systems. Automatica, 1971, Vol. 7(6): 691-701.

全文阅读

照明系统控制

1、概述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建筑系建筑物性能测试中心(CenterforPerformanceandDiagnostics,DepartmentofArchitecture,CarnegieMellonUniversity)所筹建的智能工作区间(IntelligentWorkplace,简称IW)是一个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支持,由国际财团ABSIC(AdvancedBuildingSystemsIntegrationConsortium)投资兴建的。ABSIC由学校、公司以及政府部门共同组建。美国政府部门包括国防部、能源部、环境保护署、服务总局和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司中有AMPIncorporated,JohnsonControls,SiemensEnergyandAutomationInc,SiemensAG等著名的大公司,学校即为卡内基-梅隆大学建筑系的建筑物性能测试中心。IW是美国第一所有关建筑物性能测试的重点实验室,集研究、发展和商业应用于一身。实验中心的目的是提高建筑物内部的工作环境质量和节约能源。对建筑物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和模拟,以期提高建筑物内办公人员(以办公室为实验对象)对环境7个方面的要求:新鲜空气,适宜的温度,适当的光线,既有室外的景致又要有相对的隔离,独立和安静的工作空间,具有多媒体功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以及电源系统,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家具与环境。根据估算,仅在节约能源方面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以后,可使建筑物的节能达到75%(以美国现在使用能源的普遍情况为标准)。所以,卡内基-梅隆大学(CMU)建筑系在参照了日本、德国、法国、英国和北美的各项研究成果后,重新设计而建成的这个新型研究中心必将会推动建筑界以及智能建筑学科的发展。

智能建筑中HVAC和照明系统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系统的工作性能,直接关系到提高工作环境的舒适度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也是关系到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计算机控制系统根据工作区间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适时或按计划自动控制室内温度、湿度、工作区间的亮度等。计算机控制系统是体现“智能”诸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个在建筑中使用的设备被称为“有智能”或“是一个智能单元”,或一座建筑物被称为智能建筑,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是必要条件。所以,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与控制策略是评价智能建筑的重要的因素之一。

本文以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建筑物性能测试中心的智能工作区间的HVAC和照明系统的控制系统为例,说明智能建筑控制系统结构和控制策略。

2、智能建筑集成系统中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2.1主要设备

2.1.1蒸发式冷却空调系统此系统的3阶段供冷启动顺序为:热转轮启动,蒸发冷却器启动,备用冷却盘管启动;其两阶段供热启动顺序为:热转轮运行进行热回收,利用热水盘管加热处理空气。此空调系统主要任务是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新,提供室内的基本温度保证。

2.1.2埋管式辐射墙板墙架上和空气中的温度传感器提供水流阀门的控制信号。它是在室内基本温度点基础上,对温度进行再调整的设备。

全文阅读

控制子系统设计

一、信息处理和控制子系统设计过程

信息处理与控制子系统的设计是围绕着执行子系统的功能需求而进行的,信息处理与控制子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有:

1.确定控制子系统的整体方案。构思控制子系统的整体方案必须深入了解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关键问题有:(1)控制方式及其与计算机的匹配条件。对于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要实现某些功能可采用多种控制方案、多种控制方法。计算机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实现一定的控制策略和完成一定的信息处理。当控制系统的功能和主要性能指标确定后,对计算机的基本要求也就随之确定了。由于工业控制计算机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又包含多种产品,往往有多种方案可以实现同一控制目标。(2)应考虑驱动部件的类型和执行部件(机构)的类型。(3)应考虑对可靠性、精度和快速性有什么要求。(4)应考虑微机在整个控制系统中的作用,是设定计算、直接控制还是数据处理。微机应承担哪些任务,为完成这些任务,微机应具备哪些功能,需要哪些输入/输出通道,配备哪些设备。(5)画出控制子系统组成的初步框图,作为下一步设计的依据。

2.确定控制算法。应对控制子系统建立数学模型,确定其控制算法。控制算法决定了控制系统的优劣。应根据不同的控制对象、不同的控制指标要求选择不同的控制算法。对于复杂的控制系统,其算法也较复杂,使控制较难实现。为此需进行某些合理简化,忽略某些次要影响因素,使控制算法简化,以获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3.控制子系统总体设计。控制子系统要综合考虑硬件和软件措施,解决微型机、被控对象和操作者三者信息交换的通路和分时控制的时序安排问题,保证系统能正常地运行。通过总体设计,画出系统的具体构成框图。

4.软件设计。微机控制系统的软件主要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软件设计主要指应用软件的设计。控制子系统对应用软件的要求是具有实时性、针对性、灵活性和通用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需合理结合。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哪些功能用硬件实现、哪些功能用软件实现等都是设计时应考虑的重要问题。对于运算与判断、处理等功能适宜用软件来实现,而其余不少的功能既可用硬件来实现,又可用软件来实现。为了合理组成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通常根据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综合最优来确定。

二、信息处理与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1.电子部件设计

全文阅读

运动控制系统

摘要:信息时代的高新技术流向传统产业,引起后者的深刻变革。作为传统产业之一的机械工业,在这场新技术革命冲击下,产品结构和生产系统结构都发生了质的跃变,微电子技术、微计算机技术使信息和智能和机械装置和动力设备相结合,促使机械工业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机电一体化技术革命……

关键词:运动控制系统上位控制单元方案

信息时代的高新技术流向传统产业,引起后者的深刻变革。作为传统产业之一的机械工业,在这场新技术革命冲击下,产品结构和生产系统结构都发生了质的跃变,微电子技术、微计算机技术使信息和智能和机械装置和动力设备相结合,促使机械工业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机电一体化技术革命。随着计算机电子电力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各先进国家机电一体化产品层出不穷。机床、汽车、仪表、家用电器、轻工机械、纺织机械、包装机械、印刷机械、冶金机械、化工机械以及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等许多门类产品每年都有新的进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已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它在改善人民生活、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能源、降低材料消耗、增强企业竞争力等方面起着极大的功能。在机电一体化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运动控制技术作为其关键组成部分,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在一个运动控制系统中“上位控制”和“执行机构”是系统中举足轻重的两个组成部分。“执行机构”部分一般不外乎:步进电机,伺服电机,以及直流电机等。它们作为执行机构,带动刀具或工件动作,我们称之为“四肢”;“上位控制”单元的方案主要有四种:单片机系统,专业运动控制PLC,PC运动控制卡,专用控制系统。“上位控制”是“指挥”执行机构动作的,我们也称之为“大脑”。以下,我们将分述系统中的“大脑”中的各个部分,并详尽地论述“PC运动控制卡”方案。

一、用单片机系统来实现运动控制。

此系统由单片机芯片、扩展芯片以及通过搭建电路组成。在“位置控制”方式时,通过单片机的I/O口发数字脉冲信号来控制执行机构行走;“速度控制”方式时,需加D/A转换模块输出模拟量信号达到控制。此方案优点在于成本较低,但由于一般单片机I/O口产生脉冲频率不高,对于分辨率高的执行机构尤其是对于控制伺服电机来说,存在速度达不到,控制精度受限等缺点。对于运动控制复杂的场合,例如升降速的处理,多轴联动,直线、圆弧插补等功能实现起来都需要自己编写算法,这必将带来开发起来难度较大,研发周期较长,调试过程烦琐,系统一旦定型不太轻易扩充功能、升级、柔性不强等新问题。因此这种方案一般适用于产品批量较大、运动控制系统功能简单、且有丰富的单片机系统开发经验的用户。

二、采用专业运动控制PLC来实现运动控制。

目前,许多品牌的PLC都可选配定位控制模块,有些PLC的CPU单元本身就具有运动控制功能(如松下NAIS的FP0,FPΣ系列),包括脉冲输出功能,模拟量输出等等。使用这种PLC来做运动控制系统的上位控制时,可以同时利用PLC的I/O口功能,可谓一举两得。PLC通常都采用梯形图编程,对开发人员来说简单易学,省时省力。还有一点不可忽视,就是它可以和HMI(人机界面)进行通讯,在线修改运动参数,如轴号,速度,位移等。这样整个控制系统中从输入到控制再到显示,非常便利。一方面将界面友好化,另一方面将控制系统的成本从整体上节省了。但具有脉冲输出功能的PLC大多都是晶体管输出类型的,这种输出类型的输出口驱动电流不大,一般只有0.1~0.2A。在工业生产中,作为PLC驱动的负载来说,很多继电器开关的容量都要比这大,需要添加中间放大电路或转换模块。和此同时,由于PLC的工作方式(循环扫描)决定了它作为上位控制时的实时性能不是很高,要受PLC每步扫描时间的限制。而且控制执行机构进行复杂轨迹的动作就不太轻易实现,虽说有的PLC已经有直线插补、圆弧插补功能,但由于其本身的脉冲输出频率也是有限的(一般为10K~100K),对于诸如伺服电机高速高精度多轴联动,高速插补等动作,它实现起来仍然较为困难。这种方案主要适用于运动过程比较简单、运动轨迹固定的设备,如送料设备、自动焊机等。

全文阅读

选择性控制系统

摘 要:在工业生产中,由于生产限制条件多而且复杂,其逻辑关系往往又比较复杂,尤其在开车停车过程中更容易发生误操作。为了有效地防止生产事故的发生,为了减少开车停车的次数,设计和应用和一种适应短期内生产异常改善控制品质的控制方案――选择性控制。选择性控制是把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限制条件所构成的逻辑关系,叠加到正常的自动控制系统上去的一种组合控制方法。即在一个过程控制系统中,设有两个调节器,通过高低值选择控制器选出能适应生产安全状况的控制信号,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

关键词:选择性控制;自动控制;调节器

中图分类号:TP2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4-0000-01

一、引言

随着现代工业的生产的迅速发展,对于一些生产过程复杂,控制要求高,控制任务特殊等情况,一些控制方案已不能满足这种生产工艺过程要求,比如比值控制,均匀控制等都只能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工作。在现代的工业生产中,不但要求设计的过程控制系统能够在正常情况下克服外来扰动,实现平稳操作,而且还必须考虑事故状态下安全生产,保证产品质量等问题。

在工业生产中,由于生产限制条件多而且复杂,其逻辑关系往往又比较复杂,尤其在开车停车过程中更容易发生误操作。同时由于生产的速度太快,操作人员的生理反应跟不上生产的变化速度,所以无法进行控制。当遇到这类问题时,以往采用手动遥控,或者用联锁停车保护的方法,但停车后少则数小时,多则数十小时才能重新生产运作。这对工业生产影响太大,会造成经济上的重大损失。为了有效地防止生产事故的发生,为了减少开车停车的次数,设计和应用和一种适应短期内生产异常改善控制品质的控制方案――选择性控制。

选择性控制是把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限制条件所构成的逻辑关系,叠加到正常的自动控制系统上去的一种组合控制方法。即在一个过程控制系统中,设有两个调节器,通过高低值选择控制器选出能适应生产安全状况的控制信号,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当生产过程趋近于危险极限区,但还未进入危险区时,一个用于控制不安全情况的控制方案通过高低值选择器将取代正常生产情况下工作控制方案,直至使生产过程重新恢复正常,然后,又通过选择器使原来的控制方案重新恢复工作。这种选择性控制系统又称为自动保护系统,或称为软保护系统。

选择性性控制系统的特点是采用了选择器。选择器可接在两个或多个调节器的输出端,对控制信号进行选择;也可以接在几个变送器的输出端,对测量信号进行选择以适应不同的生产过程的需要。

全文阅读

谈数控加工的控制系统与电气控制系统

摘要:机床的发展历史很久远,数控机床的发展相对比较短,加工中心的出现是在后期,而电气设计者对加工中心的控制一般都采用数控CNC控制系统,这样就需要懂得数控控制原理,从根本上去设计与控制加工中心,对于数控加工中心它的电气控制原理是最重要的,没有电气控制系统,加工中心是不可能实现加工的,同时在数控加工中心上也可以选择是否配置软驱,对于机床控制系统转化为梯形图,将数控加工中心电气系统在设计上达到高标准。

关键词:数控控制原理;电气控制系统;软驱配置与梯形图

1数控控制原理

数控CNC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控制机床加工的功能,最终实现数字控制系统,数控CNC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如图1。数控控制原理是通过以下这几个部分实现的:(1)数控装置,图中微型计算机与计算机接口构成了数控装置,这是数控加工中心控制系统的核心,他是根据输入的程序和数据,经过计算机的运算、编码,翻译成为机器语言。(2)伺服系统、位置检测、辅助控制装置,这些是数控装置与机床连接的纽带,伺服系统是控制数控加工中心的动力部分,位置检测装置是对机床的进给速度、方向、位移以及每个执行部件的监控。(3)机床,机床本体就是数控加工中心的机械部分,包括主轴箱、进给运动部件、工作台等。

2电气控制系统

数控加工中心的电气控制系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电气原理图、电气元件布置图(图2)、电气安装接线图(图3)。(1)电气原理图,电气原理图是数控加工中心的电气元件、接线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整个机床的控制核心,包括主电路、辅助电路、照明电路等,反映了全部电机,电气元件,其他带点部件的控制线路图。(2)电气元件布置图主要是反映电气原理图中的电气控制元件在电气控制柜中的实际安装位置。(3)电气安装接线图是用规定的图形符号、电气元件绘制出数控加工中心实际的接线情况,图纸内包含了电气连接的关系以及选用电缆的型号等。

3软驱配置与梯形图

在数控加工中心的电气控制系统中还有一个装置,这个装置可以选择性安装,就是软驱,软驱的结构如图4。软驱的使用要注意,在数控加工中心关闭电源之前,一定要保证软盘没有在软驱内,同时不使用状态下禁止软驱盖打开。对于数控加工中心电气控制设计完成后,需要将控制系统的语言输入到计算机内,通过将电路图转化成梯形图,输入机床控制系统内,最终实现对机床的控制。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