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美国和英国,心脏疾病造成的死亡数量远远大于其他疾病。然而,比起以前,现在一些令人震惊的手术和先进的技术正在告诉我们,医生有更多的方法解救那些患有心脏疾病的人。
人类的心脏
人类的心脏就是一个肌肉包,它将血液从心室内泵出来到肺部并且获得氧气之后又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心脏拥有瓣膜,这些瓣膜就像大门一样防止血液流错方向。
很多原因会引起心脏问题。心肌从冠状动脉管获得养分和氧气供给,如果冠状动脉狭窄或者被阻塞,心肌就得不到它所需要的养分和氧气,那样就会引起心脏病的发生。如果瓣膜不能正常工作,或者心率出现了问题,血液就不能被正常地输送到全身各处。
心脏检查
当你爬楼梯的时候感觉到呼吸困难,或者锻炼的时候感到胸闷,可以让医生对你的心脏进行检查。检查心脏的方法不止一种。
超声波扫描能够让医生知道你的心脏瓣膜是否出现了问题。
CT扫描能清楚地显示心脏各个部分的细微之处,并且能够检查血管是否完好。
术前心理护理在患者展开手术治疗前,给予患者相关信息支持,对相关疾病展开宣教,对手术方法、目的、意义、麻醉方式、术前与术中配合方法与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同时为患者介绍各种仪器与设备使用目的与使用方法,使患者对监护环境、手术过程充分熟悉,促使其做好相应心理准备。
术中心理护理在复杂畸型纠治、瓣膜置换与冠脉搭桥治疗中,老龄心脏手术患者常会对手术效果、手术费用等问题充满担忧,常会形成精神抑郁或忧伤绝望情绪。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沟通,通过暗示、成功案例列举及诱导方式,展开针对性心理援助。如有必要可邀成功恢复患者进行现身说法,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术后心理护理老龄患者术后对手术成败信息极为期待,同时需要家属的安慰与关怀,常会出现失助、恐惧、紧张及忧虑等情绪。此时应亲切告知患者状态良好并表示祝贺,增强患者手术治疗安全感与顺利感,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
1评价方法
在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前后利用本院自制焦虑评价表(SAS)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价,测评后取评分总值与1.25相乘,以得数中整数部分为患者最终得分。SAS低于50分为正常,评分为50分及以上为明显焦虑,得分越高则焦虑倾向越明显。经专家鉴定,本院自制SAS表具有较高效度。统计学方法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x-±s)形式表示,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当满足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5例老龄心脏手术患者在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前有21例患者出现不良情绪反应,所占比例为46.67%,SAS评分均值为(55.3±2.7)分;在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后有8例出现不良情绪,所占比例为17.78%,SAS评分均值为(46.5±3.4)分;心理护理干预后不良情绪发生率、SA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患者焦虑情绪有明显好转(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现代心血管外科的发展已使心脏不再是手术。大部分心脏手术技术已发展成熟,只要治疗及时,手术还是相当安全的。
手术使多数心脏疾病有了治愈的希望
先天性心脏病是危害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健康与生命的严重疾病。据统计,每1000个新生儿中有6~8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估计我国每年有15万患先心病的孩子出生。而绝大多数一般性先心病患儿都可以实施手术治疗,手术的死亡率小于2%。
冠心病是现代人类最危险的疾病之一,且发病率日趋增加。目前,心脏搭桥手术在国外已经是非常普及的治疗手段,我国的心脏专科医院和一些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心脏中心也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技术条件。2008年,我院心外科就完成了200余例冠脉搭桥术,成功率达100%。
通过心脏手术冠脉搭桥后,病人在1-2月内就可以恢复正常工作,65%以上病人术后5年无心绞痛,5年生存率为93%,10年生存率为80%。
心脏瓣膜病的手术治疗也非常成熟,只要治疗及时,瓣膜置换手术是相当安全的。
在心脏疾病里较为凶险的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等大血管疾病,目前手术治疗的死亡率已大为降低,手术效果满意,大部分患者可以恢复日常的生活和工作。
绝大多数先心病须手术治疗
上世纪五十年代:开胸的勇气
在陶敏动手术的那个年代,并没有太多高超的技术,可以依靠的不是机器,而是医生的技术。
陶敏从小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缺陷性疾病,一般在新生儿的左右心房间隔上有个小孔,或者在左右心室间隔上有个小孔。一旦患上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会有一个极度危险的童年,甚至可能会夭折。如果很幸运熬过了童年,也极有可能在青少年时期,患上肺动脉高压,能活过15或20岁的几率很小。
对于先天性心脏病,陶敏小时候没当一回事,只知道自己身体不太好。直到16岁那年,她和朋友们一起欢庆,走了好长的路,渐渐发觉自己透不过气来。住在医院的时候,与陶敏同病房的人先后进行了心脏手术,但没有一例成功。“一个是婴儿,手术台上就死了。还有一个是成人,做完手术是好的,但过两天死了。”
陶敏的手术正式开始后,医生确定她的情况属于“动脉导管未闭”。由于没法剪断导管,医生临时决定将导管结扎,将导管的两头用线绑住,当血不再流通的时候,在导管中注入“硬化剂”。用陶敏的话说,就是放点“水泥”进去,堵住了,血也就不流了。
上世纪50年代,要在心脏上动刀可不像现在这么普遍。由于当时并没有冷冻技术,也没有体外心肺循环技术。开胸之后,能让医生动手术的时间非常短。心脏缺血时间一长,心肌就会坏死。也就是说,当时医生动手术只能凭借经验和技术,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正确的选择。
手术后的陶敏,完全和正常人一样,并成为一名心内科医生。上班、结婚、生子,原本她都不敢去想象的事情,因为手术的成功全都变成了现实。
蓬勃发展史:
心脏上破损一个洞,这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近190年间,全球发现15起心脏破裂病例,仅3人救活,且都是小孩。成年患者获救,还是中国首例。今年40岁的张久增老师就是这个幸运儿。
病出何因
2008年10月23日,张久增老师到沙县高桥中学参加中考质量会诊会议。中午用完餐后,感觉胸很闷,但着急赶往学校,一时就没在意,不过,始终胸闷,就连上楼梯都觉得吃力。
10月25日,张老师到沙县医院检查。检查发现,血脂、血压偏高。医生建议服用一种能缓解胸闷、心绞痛的药物,并做适当运动。
28日晚,张老师在散步后的返家途中,异常情况又出现了,气促、胸闷,大汗淋漓。医生建议他继续服用那种能缓解胸闷、心绞痛的药物。可吃完药仍旧不见效,而且很想睡觉。医生这才发现不对劲,因为胸闷的人一般是没办法入睡的。便马上赶了过来。张老师平时血压偏高,可量血压时发现血压极低,有时甚至量不出血压。医生怀疑是心肌梗塞,便直接拨打120,叫救护车把张老师送到沙县医院住院治疗。在沙县医院治疗期间,CT检查发现张老师的心包有条状索影,建议速转上一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治疗。
600克血块成救星
2009年11月3日,张老师住进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经检查发现,心包有中到大量积液。几天专项检查后,初步排除病毒性心包炎和肿瘤性心包炎。但还无法做最终确诊。专家们认为患结核性心包炎可能性很大,建议其转院到福州肺科医院做抗结核检查或抗痨治疗。
11月17日,张老师住进福州肺科医院。20日早上,便病情发作,呼吸困难,心率加快,全身大汗淋漓。医生及时抢救后有所缓解。经会诊后决定让张老师转到协和医院心内科。心脏彩超检查后发现,心包积液有所减少,但还不能确诊是什么原因所致。在此后的几天里,张老师发病越来越频繁,间隔时间也逐渐变短,心脏彩超检查发现,张老师的心脏出现异常,有黑色斑点,可能是血块,必须立即实施抢救手术。
【关键词】心脏移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我院已成功实施心脏移植手术。为进一步提高医疗护理水平,更好地发挥护理配合作用,现将我院2004年12月开展心脏移植手术护理配合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37岁,主诉:患者劳累后胸闷、心慌3年余入院。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Ⅳ级,收住入院。于2004年11月13日住院治疗,2004年12月9日行心脏移植手术。患者入院后给予强心、利尿,对症治疗,积极寻找“O”型心脏供体,于2004年12月9日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顺利。术后给予抗感染、抗排斥反应等治疗,术后12天折线,于2005年1月8日出院;患者出院时体温正常、精神佳、食欲好,自行下床活动,生活基本自理。
2护理配合
2.1术前准备术前访视患者,进行有效心理沟通,解除其焦虑,对手术建立信心,参加术前讨论,了解手术方法,准备足够的物品,检查除颤器、电动胸骨锯等仪器,保证术中使用。
2.2手术配合
2.2.1巡回护士配合(1)心理护理:心脏移植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患者对此缺乏了解,对手术存在疑虑;因此,巡回护士在术前1日到病房访视患者,介绍手术方法、手术及手术的先进性、安全性和成功率,使患者解除心理压力。(2)麻醉配合:开放外周静脉,协助麻醉医生做好麻醉前准备和动、静脉穿刺工作,连接好输液三通管,保证术中输液通畅及物的应用。(3):手术为仰卧位,胸骨正中稍垫高;要求摆放好垫,拉平床单,防止皮肤压伤。(4)仪器管理:连接并检查各种仪器,保证术中使用。(5)在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应密切观察手术进程,了解术中情况,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摘 要】心脏移植手术主要适应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随着体外循环技术的不断提高及医疗设备的不断完善,我国心脏移植手术的成功率不断提升,但做好心脏移植术后的护理仍对心脏移植手术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脏移植术后应加强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等的监测与护理,及时发现心脏移植手术的并发症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通过心脏移植术后的精心护理以提高心脏移植手术的成功率。
【关键词】心脏移植;术后;护理
随着医疗技术及设备的不断完善,我国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率不断攀升,已经成为了治疗心脏疾病晚期及各种治疗无效的心脏病患者可行的治疗方法之一。可是做好术后护理对其成功率至关重要,心脏移植术后的并发症较多, 可累及各个系统, 如果不及时预防和处理,可造成恶性循环。笔者就实习时所在某三甲医院,成功为3例心脏移植手术病人术后给予其身心护理,体会如下:
1 循环系统护理
1.1 循环功能监护
1.1.1 血流动力学的监护
术后常规放置漂浮导管和动脉测压管,持续监测各血流指标,每小时记录心率、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等一次,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注意保持各测压管通畅,病情稳定后及时拔除[2]。患者应避免过度活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引起猝死。术后患者应安置2~3根锁骨下静脉管,经微量泵持续泵入血管活性药物,包括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前列腺素E、硝酸甘油、硝普钠、米力农等,用于强心、扩血管和控制心率。心脏移植48小时后血流动力学稳定,血管活性药物可开始逐渐减量,速度一般以0.2~0.5ml/h为宜,配合移植后96小时积极补液、输血、利尿等治疗,以维持有效循环容量[3]。
1.1.2 心电监护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手术护理配合在重症心脏换瓣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名重症心脏换瓣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家属本人同意知情的情况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重症心脏换瓣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患者重症心脏换瓣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摘要:心脏换瓣术;手术护理配合;优质护理
心脏瓣膜在心脏血液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有效防止血液回流新房。一旦患者的心脏瓣膜发生病变,患者的生理机能将会紊乱,继而身体器官发生病变或者死亡,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其中尤以重症心脏瓣膜病对患者的影响最大[1]。对于重症心脏瓣膜病,大多数采用手术治疗,即重症心脏换瓣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受患者心脏功能及交感神经的影响,为避免造成患者脏器功能受损,还应在手术过程中做好手术护理配合工作[2]。此次研究以收治的60名重症心脏换瓣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采用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有关研究做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名重症心脏换瓣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家属本人同意知情的情况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30名,男患17名,女患者13名,年龄在28~75岁,平均年龄(50.5±1.4)岁。其中二尖瓣狭窄患者5名,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4名,三尖瓣损坏患者6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5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7名,肺动脉瓣病变3名。对照组患者30名,男患15名,女患者15名,年龄在30~75岁,平均年龄(51.6±1.5)岁。其中二尖瓣狭窄患者4名,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6名,三尖瓣损坏患者3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5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7名,肺动脉瓣病变5名。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理、病程等一般资料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
长期以来,心脏医学科学一直有心内科和心外科之分,心内科主要是做介入、做支架,心外科主要是做手术、做心脏搭桥,病人往往因无法选择在哪个科室做手术而不知所措。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生物―心理”医学模式的推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逐步深入,已经使心脏外科和心脏内科的界限逐渐模糊,为一位病人的治疗,心内科、心外科同时进行的“杂交手术”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流行。
一站式杂交技术的由来
高老先生患心脏病的病因复杂,内科医生建议介入治疗,外科医生则认为复杂病情做搭桥手术更有效。最后让患者选择一个方案,不过任何一个方案都将面临数年之后再度治疗的困境,这让患者全家人作了难。
随着城市的老龄化程度加剧,人们的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很多老人都同时患有多种疾病。这种情况下,临床医学迫切需要医生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多兵种联合作战”,取长补短,充分利用内、外科两种优势进行治疗。毕竟每一种治疗方案都有其良好的适应症,也都有其相应的禁忌症,各有优劣。
“如果一个心血管病人的病情特别复杂,找心外科大夫,说太危险了不好治。找介入大夫,也说不好治。再问第三句话,那么你们两家一块儿呢?能治!这就是一站式杂交技术的由来。”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杨跃进做了这样形象的比喻。
杂交手术室多学科联合作战
很多人听说过杂交动物、杂交水稻,却很少听说过杂交手术室。长期以来,医学的分科越来越细,内科、外科之间壁垒森严。然而,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如果各科医生像铁路警察一样,各管一段,就会给病人带来很多麻烦。例如,一个冠心病患者,出现多条动脉堵塞,有的适合做内科介入手术,有的却需要做外科搭桥手术。假如没有多学科的联合协作,病人就需要多次治疗,既加重经济负担,又增加手术痛苦。
面对这种状况,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胡盛寿做出了具有前瞻性的战略决策:打破学科壁垒,建立一站式杂交手术室。这就意味着,各个学科将以病人为中心,改变“单打独斗”的作战模式,实行“多兵种联合作战”。自此,一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心血管疾病治疗模式诞生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杂交手术室加速了各学科之间的交流融合,推动了医学技术的集成创新。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131-02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以及传统饮食结构、习惯的逐步西化,心脏病的发病率也随之逐年上升,现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主要致死原因。心房颤动( AF) 是心脏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心脏术后康复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心脏手术后的注意事项,然后心脏手术后的护理对策,这些对患者术后的恢复和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 心房颤动,心脏术后康复,科学饮食,日常护理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以及传统饮食结构、习惯的逐步西化,心脏病的发病率也随之逐年上升,现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主要致死原因。心房颤动( AF) 是心脏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研究表明,冠脉搭桥术后房颤的发生率约为30%,瓣膜病术后发生率约为40%~60%,而冠脉搭桥联合瓣膜手术后房颤的发生率在50%之上,房颤发生的时间多在心脏手术后5 d 之内,术后第2 d 是房颤发生的高峰期。房颤时,不规则快速的心室率及心房活动可导致低血压、心力衰竭,不但延长了病人住院时间,增加了病人住院费用,降低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并且还会增加术后脑栓塞和心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本文根据我多年的临床经验,谈谈术后护理方法,希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一、 心脏手术后的注意事项
心脏手术后的应该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 低血钾和低血镁被认为是术后发生心房颤动的重要原因。主要机制可能有: (1) 低钾血症时,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下降,钾离子外流减少,形成相对的内向电流增大,自动除极化速度加快,心肌自律性增高。(2) 低钾血症时,心肌静息膜电位的绝对值减小,兴奋性增高,3 相复极化延缓所致的超长期更易化了心律失常的发生。(3) 低血镁时,导致心肌细胞静息膜电位负值显著变小和相对除极化,使心肌兴奋性增高。(4) 低镁血症时,镁对钠离子阻断作用减弱而内流相对加速,因而心肌自律性增高。
2. 对于没有心绞痛患者,可以做常规体格检查(如:心率、心律、血压,心脏听诊等)、心电图、血液生化检查(包括: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心肌酶等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心脏彩色超声检查等。对于有心绞痛患者,需要做心脏螺旋CT、心脏负荷超声、心肌核素扫描、以及冠脉造影检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