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管理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信用风险管理应用论文

摘要信用风险是银行贷款或投资债券中发生的借款者违约的风险。本文在分析信用风险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对象之后,总结了传统的信用风险的管理方法。然后,本文系统分析了信用衍生工具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其应用,并对信用衍生工具的监管问题和管理中国市场中的信用风险做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信用风险衍生金融工具信用衍生工具

1引言

信用风险(CreditRisk)是银行贷款或投资债券中发生的一种风险,也即为借款者违约的风险。在过去的数年中,利用新的金融工具管理信用风险的信用衍生工具(CreditDerivatives)发展迅速。适当利用信用衍生工具可以减少投资者的信用风险。业内人士估计,信用衍生市场发展不过数年,在95年全球就有了200亿美元的交易量。

本文系统分析了信用衍生工具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应用。第一部分总结了如何测量信用风险,影响信用风险的各种因素及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第二部分介绍了如何利用信用衍生工具管理信用风险。第三部分对信用衍生工具产生的相应的风险的和其监管问题作了初步探讨。第四部分对中国银行业应用信用衍生工具思想管理信用风险的初步设想,第五部分是全文的总结。

2信用风险的测量与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信用风险对于银行、债券发行者和投资者来说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影响决策的因素。若某公司违约,则银行和投资者都得不到预期的收益。现有多种方法可以对信用风险进行管理。但是,现有的这些方法并不能满足对信用风险管理的更高要求。本部分对如何测量信用风险和信用风险对投资者、发行者和银行的影响作了详细说明。并对管理信用风险的传统方法(如贷款出售、投资多样化和资产证券化等)作了总结。

2.1信用风险

全文阅读

正视信用卡风险管理

古语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做任何事情,没有前瞻意识常常是很难规避风险的。近几年,国内的信用业务在发卡总量上,以及受理环境上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信用卡市场日趋成熟,虽然还没有实现整体赢利,但是在发达国家信用卡产品已成为银行最为盈利的部门之一。然而,随着信用卡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信用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也越来越高。而且随着发卡行、特约商户和持卡人的增多,信用卡风险涉及的面越来越广,种类也呈现多样性。如果任其发展,它的危害性是不容小觑的。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损失都是用银行的利润去弥补的,而且随着金融危机波及范围的加大,对信用卡风险进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信用卡风险管理是指发卡机构在信用卡业务运作过程中,对信用卡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与处理其风险,用最经济最合理的方法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行为。当然,这种规避风险的行为只有在注重对各种效益与费用支出的分析、严格核算成本和费用支出后,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但是在现实操作中,信用卡风险管理在理念和实践结合上还有待提高,这需要对信用卡风险进行正确的定位和分类,才能制定出一套完整的风险防范策略,进而实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一般来讲,信贷风险和欺诈风险是信用卡风险呈现的常见方式,抓住这个主要矛盾,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信用卡比一般消费信贷更为灵活、简便,更能满足客户经常性的消费需要,给客户以随时支付的保障。作为发卡银行,在向持卡人提供这些优惠、便利信贷方式的同时,其背后总是要隐含着相应的信贷风险。如循环贷款和客户资料带来的风险,以及授权等带来的风险问题。虽然循环信贷是发卡银行获取利润的重要方式,但这也关联到信用卡管理的风险规避和预防问题。

大家都知道这句话:面对风险的同时,你也在收获利益。但是,收获利益的时候,也在面对风险。发卡机构因发现从事某种经营活动可能带来风险损失,就会有意识地采取回避措施,放弃或拒绝某项业务。如在信用卡申领过程中,由于发卡机构难以对申请人的资信状况作全面的调查或不能确信申请人所提供的情况的真实性,为避免以后风险的发生而主动拒绝授予该申请人信用卡的行为就属于风险回避。风险回避的措施干脆利落,发卡行对该项业务根本不需担心以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也就是成本非常小甚至是零成本。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伴随零成本的就是零收益。在将风险挡之门外的同时,也将收益拒之门外。因此,要慎用风险规避策略,避免因噎废食。

风险并不等于损失,有些风险未必会真正会发生。相比之下,风险预防机制要比风险规避更积极,由银行主动通过采取措施减少风险发生的次数和损失规模。当前风险防范的手段大体有对持卡人风险防范、特约商户风险防范、发卡机构内部风险防范以及对利用信用卡诈骗的风险防范等。风险预防可以真正实现防治结合,在不违背信贷原则的前提下,催促信贷安全落实,可谓一举两得。至于欺诈风险,在信用卡风险组成中也是常见因素。失卡冒用、假冒申请、伪造信用卡……可谓五花八门。倘若发卡银行能较为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并能因类而异,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监控措施,相信信用卡的风险可以降低到最低限度。

识别、计量、预警和控制各类风险的方法、手段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国内依然缺乏足够科学的信用卡账户管理平台。不尽科学的信用卡透支利息、滞纳金等息费的计算方式犹在,这些导致一些银行缺乏一套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的应对机制。这些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在于意识形态的落伍。孰不知,科学有效的信用卡风险管理机制,能最大限度的实现银行的切身利益,维系银行与持卡人的牢固关系,培养持卡人的忠诚度,进而创造良好的信用卡使用的社会环境,可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

具体说来,就笔者来看,信用卡风险管理部门应该特别重视风险的预防工作,在此基础上,要制订严密的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同时,我们应重视对业务人员及特约商户的培训工作,尤其要加强发卡机构内部的管理。要加强对透支及挂失止付的管理,制定合理的透支和挂失止付操作规章,加强与保险机构的联系,尽量向保险机构投保。必须注意的是,要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建立风险准备金账户。实在没把握的,要果断采用风险的回避策略。总之,有效地降低成本,增加收益是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终极目标。

信用卡风险管理,至关重要。一个有效的风险管理体制和风险控制策略,不但要了解每一个产品要承担的风险,通过研发不同的产品,进行产品的组合分散风险;而且要根据产品的特性,制定信贷政策,做出成本和盈利评估,按需要采用适当的风险管理技术和工具,通过选择优质客户资源,以降低整体风险比率。另外,一个完善的回馈制度也非常重要。平日里习惯检讨每一个部分的问题,发现细节不足,进而不断完善,达到优化整合资源的效果。“防患于未然”是信用卡风险管理部门应该秉持的核心理念,带着一颗负责任的心态,凭借犀利的动态思维,正视信用卡风险管理的方方面面,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赠人玫瑰的同时,我们注定会手有余香。

全文阅读

大学生信用卡风险管理

摘 要:通过研究大学生群体的信用卡风险管理,分析在风险控制与收益间达到最好的结合的方法,以及大学生信用卡管理的原则问题,来达到促进大学生信用卡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信用卡风险;风险管理

一、大学生信用卡风险现状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经济的不断进步,出现了一种崭新的金融产品,即大学生信用卡。“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这句话也获得了越来越多大学生的认同,信用消费也不再是陌生名词。尽管大学生绝大部分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并且刷卡消费金额较小,但他们是具有较高的素质,在工作后能有较稳定的经济收入的群体。因此,银行看好他们日后的消费潜力,把他们当作未来的优质客户,大学生成为银行信用卡业务的主要细分市场之一。作为一个新的市场,一个新的优势群体,一个新的收益利润来源,大学生已经成为了各大商业银行发展大学生信用卡业务的兵家必争之地,从招商银行的YOUNG卡、兴业银行的加菲猫卡、建行的龙卡名校卡,乃至打着明星旗号的建行姚明卡,种类繁多。有收益就会有风险,对大学生信用卡这一产业来说,大学生信用卡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欺诈风险和法律风险。其中,信用风险是大学生信用卡业务的主要风险,是最主要的损失来源,其带来的坏账损失,不仅直接减少了银行的利润,而且监管机构会因此要求更高的资本准备金,如果信用风险损失大大超过预期水平,在资本金被坏账冲减的同时,监管机构又要求银行增加资本金比率,动则发动全身,其对银行的影响是巨大的;操作风险则是指,由于发卡银行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或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比如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等等;欺诈风险的含义是,发卡机构因持卡人诈骗所产生的风险,包括虚假申请和欺诈交易,虚假申请是指欺诈者提供虚假资料,包括虚假身份证明、财力证明和职业证明,以骗取发卡机构的信任,而获得信用卡的行为;而法律风险则是指由于目前法律的不健全而造成的风险,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办卡时并没有法律要求监护人作为担保人,当出现透支数额巨大,无法偿还的现象时,银行无权向监护人要求偿还,从而会造成损失。

二、大学生信用卡风险管理原则与方法

(一)风险管理是一种风险的控制,是寻求达到风险与收益的最好结合的重要方式

对于大学生信用卡风险中最大也是最为严重的一项--信用风险,追根溯源,这是大学生自身的道德感、责任感和诚信意识决定的,对症下药的话,主要就是要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既需要道德教育的加强,管理和规章制度的改进,又需要政策的不断创新和社会大环境的改善。要从主、客观同时着手,学校、家庭、社会联动,多管齐下,才能使大学生诚信品质得到培养和提高。同时纠正一些大学生过于自信的“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的看法,要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正确认识之后再确定怎样适度的“花明天的钱”。同时,可以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将诚信记录都记载在案,根据这个诚信档案,实现对大学生信用卡的动态管理,从而有效防止巨额透支却无力偿还的现象出现。所谓动态管理,可以是银行根据大学生的在案诚信记录情况,进行信用透支额度的动态调整,同时,为了防止出现过度透支却无力偿还现象的出现,可以具体规定至每月乃至每天的透支额度,超过该额度则不予透支,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由于信用风险而给银行造成的损失,同时也是一种变相的帮助大学生进行理财的途径。

(二)各大银行之间可以形成共同的数据库,将大学生信用卡的卡主信息做到共享

全文阅读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摘要: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而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风险之一。近年来,通过多种方式,处置了相当数量的不良资产,但从银行业自身看,尚未从制度、机制上根本解决新的不良资产产生问题,信用风险依然很大。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与国际大银行比,差距很大,信用风险管理计量还刚刚起步。因此,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是我国商业银行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 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近十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乃至整个经济体系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管理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尽管银行对市场风险与操作性风险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但就整体业务而言,商业银行面对的最基本最主要的风险仍然是信用风险。

一、信用风险的内涵

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交易对手或者债务人不能正常履行合约或信用品质恶化所可能导致交易另一方或债权人遭受损失的潜在可能性。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违约风险,指交易一方无力支付或不愿支付约定款项而致使交易另一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另一部分叫信用价差风险,是指由于交易对手的履约能力即信用质量发生变化而导致的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现状

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除信用风险外,还有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结算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但对于我国银行业来说,信用风险是银行业发展所面临的最为复杂、最主要、最大的风险,信用风险自然也就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最重要的内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银行业市场份额过于集中

全文阅读

信用卡风险管理经济

摘要:随着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信用卡风险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因此,对信用卡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信用卡风险管理措施一般有风险的回避、风险的预防、风险的分散转移和风险的事后补偿等。为了在信用卡风险发生前,发卡机构能以较低的成本得到最佳的风险控制效果,在风险发生后能保证发卡机构稳键经营,发卡机构应在分析各种风险管理手段的成本、收益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选择,从而尽量避免或减少信用卡风险的发生,实现发卡机构经营的稳定增长。

关键词:信用卡;信用卡风险;风险管理;作用;经济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自从1985年6月中国银行珠江分行在国内发行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以来,我国的银行卡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发卡银行、发卡数量、交易金额都有了较大的增长;信用卡的用卡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就拿上海市来说,到2002年底,全市银行卡发卡总量达到3565万张,比上年增长27.5%。银行卡交易笔数10750万笔,交易总金额1065亿元,布放atm3282台,pos16938台。2002年全年银行卡联网商户数量从年初的2184家增加到5780家,入网pos16234台,全年atm和pos跨行总交易清算为5185.72笔。据保守估计,到2007年,上海市银行卡产业园建设总投资将超过100亿人民币,年总产值将达200亿元人民币以上,从业人员也将高达3万左右。

信用卡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最为盈利的部门之一。在西方发达国家,信用卡业务是许多国际大银行的主要业务和主要利润的来源。如花旗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收益就占其利润总额的三分之一,美国运通公司的运通卡业务利润业务更占了其公司全部利润的7成。

但是,随着信用卡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信用卡风险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在信用卡的发行、使用、结算的诸多环节都可能存在风险。而且随着发卡行、特约商户和持卡人的增多,信用卡风险体现出涉及面广、风险种类多样、危害性大的特点。发卡行的利润逐渐减少,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损失都是用银行的利润去弥补的,因此,对信用卡风险进行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

目前发卡行进行风险管理的手段很多,但是在哪种情形下用哪种管理手段才能有效地降低银行运营成本,增加银行收益呢?笔者想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信用卡风险管理手段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从而为银行风险管理者提供一个决策的参考。

二、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作用

全文阅读

浅谈信用卡风险管理

【摘要】我国信用卡不良贷款呈现较快上升趋势,本文从防范信用卡欺诈申请、进件资料审查、核实分期业务用途、商户管理、征信审核、商户收单、防范套现风险、贷后管理和催收、案件防控等方面论述了基层信用卡风险管理要点,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信用卡 风险 管理

截至2013年3月末,我国信用卡不良贷款153.44亿元,较年初上升24.43亿元,增幅19%;贷款不良率1.21%,较年初上升0.12个百分点。信用卡不良贷款呈现较快上升趋势。从当前外部经济金融形势来看,经济增速趋缓,复杂多变,随时可能出现信用卡不良资产反弹。尤其是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钢贸、建材等行业风险加剧,已对相关客户的信用卡风险产生较大影响。第三方支付等多元化支付方式的快速发展衍生出新型欺诈手法。信用卡套现呈集群扩张态势,形成庞大的产业链,POS移机套现成为主要套现方式,套现手法不断翻新。在新形势下,信用卡风险主要表现出三个特点:一是信用卡产品逐步走向集约化,参与主体增多,风险也呈现出复杂化的特点;二是宏观经济的周期变化会加大信用卡业务风险的管控难度;三是日益加剧的行业竞争会影响新增客户质量。近期监管部门也连续下发风险提示,要求各行严格对非消费透支的管控力度,并对钢贸等高风险行业持卡人进行风险排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管控风险。各家发卡机构都积极关注风险动态,实施长远审慎的风险管理策略。一是重管理,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持续提升进件处理和审批能力,通过提高效率,增加效益、提升客户满意度;二是在做好业务发展的同时,强化风险意识,建立问责制度,加大合规检查,规范业务行为,提高信用卡风险管理水平。目前信用卡风险管理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守底线,防范信用卡欺诈申请

防范信用卡欺诈申请,必须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一是受理人员亲见申请人本人、亲见身份证件原件、亲见申请人签名,通过严密的营销过程管理,从销售前端控制风险;二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银行内部制度执行力;联网核查身份信息,使用二代身份证鉴别仪鉴别身份证真伪;三是严格审核信用卡申请人的资料,保证材料的真实性;四是亲见申请资料原件、通过与客户交谈了解并初步判断证明资料真实性;五是严格审核信用卡申请人的资料,保证材料的真实性,杜绝审核流于形式。

二、告知客户用卡等相关事项

银行人员要充分告知申请人银行信用卡产品功能、使用方法、权益特色以及年费等费息政策以及持卡人应承担的各项义务,并主动提示安全用卡注意事项,增强持卡人自我保护意识和规范用卡意识。有些持卡人用卡行为不规范,将信用卡外借他人使用,有的将信用卡资金用于生产经营等非个人消费领域,一旦资金链断裂,将威胁到信用卡资产安全。

三、保障分期业务用途真实

全文阅读

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

论文摘要:农村信用社现有体制框架下,其内控建设、人员素质及风险管理体系方面均存在掣肘因素,风险问题不容忽视,当前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关键就是识别、控制、防范风险,建立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风险管理机制。

论文关键词: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思考

一、农村信用社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相比,操作风险因其内隐性和细节化,往往被认为简单而疏于管理。随着电子化的快速发展和新业务的不断出现,原有的规章制度和内控手段已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加上农村信用社正处于体制改革期。员工思想裂变提速,职业道德风险不断加大,使得操作风险日益突出,内部案件频发。

(二)法人治理结构转型风险。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是在原有法人治理结构基础上进行改造而成.实行统一法人的县联社体制,仍沿袭的是农村信用社原有产权结构特征,主要是内部结构调整,而不是一种彻底的产权明晰重组过程,也不是一种把既有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推进规范化的合作制过程。因此.无法克服所有权主体现实缺位、权力约束机制无法保障、民主管理不到位、激励不兼容和信息双向传播不对称等弊端。法人治理结构制衡机制的不完善或缺位关乎内部管理体系的科学合理和有序运作,制度设计风险也就隐现于此。

(三)流动性风险。受农村村级经济股份制改革、土地政策趋紧及物价上涨刺激消费、民间借贷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农村信用社储蓄存款增速下降,资金来源不足。由于相对缺乏低成本的、稳定的资金来源,目前农村信用社普遍感到头寸紧张,存贷比居高不下,流动性风险较为突出。从资产结构上来看,因政府财力不够,农信社通过改革仍然无法清偿历史包袱.资产质量仍不理想,信贷资产结构仍不合理。

(四)利益抉择风险。农村信用社经营中存在中央要支农、地方要发展、监管部门要防范风险、农村信用社自身要生存发展的多元目标冲突.这些目标在实现过程中难以保持一致,造成农村信用社经营思维混乱和市场定位难以把握。而其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当地方政府干预目标与信用社内部效益、规避风险的要求发生冲突时,信用社的决策层就面临着利益抉择的风险。

二、农村信用社风险的成因分析

全文阅读

信用卡风险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信用卡风险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因此,对信用卡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信用卡风险管理措施一般有风险的回避、风险的预防、风险的分散转移和风险的事后补偿等。为了在信用卡风险发生前,发卡机构能以较低的成本得到最佳的风险控制效果,在风险发生后能保证发卡机构稳键经营,发卡机构应在分析各种风险管理手段的成本、收益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选择,从而尽量避免或减少信用卡风险的发生,实现发卡机构经营的稳定增长。

关键词:信用卡;信用卡风险;风险管理;作用;经济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自从1985年6月中国银行珠江分行在国内发行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以来,我国的银行卡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发卡银行、发卡数量、交易金额都有了较大的增长;信用卡的用卡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就拿上海市来说,到2002年底,全市银行卡发卡总量达到3565万张,比上年增长27.5%。银行卡交易笔数10750万笔,交易总金额1065亿元,布放ATM3282台,POS16938台。2002年全年银行卡联网商户数量从年初的2184家增加到5780家,入网POS16234台,全年ATM和POS跨行总交易清算为5185.72笔。(((据保守估计,到2007年,上海市银行卡产业园建设总投资将超过100亿人民币,年总产值将达200亿元人民币以上,从业人员也将高达3万左右。(((

信用卡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最为盈利的部门之一。在西方发达国家,信用卡业务是许多国际大银行的主要业务和主要利润的来源。如花旗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收益就占其利润总额的三分之一,美国运通公司的运通卡业务利润业务更占了其公司全部利润的7成。

但是,随着信用卡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信用卡风险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在信用卡的发行、使用、结算的诸多环节都可能存在风险。而且随着发卡行、特约商户和持卡人的增多,信用卡风险体现出涉及面广、风险种类多样、危害性大的特点。发卡行的利润逐渐减少,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损失都是用银行的利润去弥补的,因此,对信用卡风险进行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

目前发卡行进行风险管理的手段很多,但是在哪种情形下用哪种管理手段才能有效地降低银行运营成本,增加银行收益呢?笔者想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信用卡风险管理手段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从而为银行风险管理者提供一个决策的参考。

二、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作用

全文阅读

信用风险传统管理方法

管理信用风险有多种方法。传统的方法是贷款保险的标准化和贷款对象多样化上。近年来,较新的管理信用风险的方法是出售有信用风险的资产。银行可以将贷款直接出售或将其证券化。银行还可以把有信用风险的资产组成一个资产池,将其全部或部分出售给其它投资者。当然,使用各种方法的目的都是转移信用风险而使自己本身所承受的风险降低。不过,这类方法并不完全满足信用风险的管理需要。

贷款审查标准化和贷款对象分散化

贷款审查的标准化和贷款对象分散化是管理信用风险的传统方法。贷款审查标准化就是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指标考察借款人或债券的信用状况以避免可能发生的信用风险。例如:如果一家银行决定是否给一家公司贷款,首先银行要详细了解这家公司的财务状况。然后,应当考虑借款公司的各种因素,如盈利情况,边际利润、负债状况和所要求的贷款数量等。若这些情况都符合贷款条件,则应考虑欲借款公司的行业情况,分析竞争对手、行业发展前景、生产周期等各个方面。然后,银行就依据贷款的数量,与公司协商偿还方式等贷款合同条款。尽管共同基金与债券投资并不能确定投资期限,他们也是通过类似的信用风险分析来管理投资的信用风险。

另一方面,银行可以通过贷款的分散化来降低信用风险。贷款分散化的基本原理是信用风险的相互抵消。例如:如果某一个停车场开的两个小卖部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了解到其中一家在卖冰淇淋,另一家则卖雨具。在晴天卖冰淇淋的生意好,卖雨具的生意不好。而在雨天则情况相反。因为两家小卖部的收入的负相关性,其总收入波动性就会较小。银行也可利用这样的原理来构造自己的贷款组合和投资组合。在不同行业间贷款可以减少一定的信用风险。

贷款审查标准化和投资分散化是管理信用风险的初级的也是必须的步骤。而利用这两个步骤控制信用风险的能力往往会因为投资分散化机会较少而受到限制。例如,因为商业银行规模较小,发放贷款的地区和行业往往是有限的。贷款发放地区的集中使银行贷款收益与当地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同样,贷款发放行业的集中也使银行贷款收益与行业情况紧密相关。而且,在贷款发放地区和行业集中的情况下,往往对贷款审查标准化所依赖的标准有所影响,不能从更为广泛的角度考虑贷款收益的前景。因此,利用上述传统方法控制信用风险的效果是有限的。

资产证券化和贷款出售

近年来,管理信用风险的新方法是资产证券化和贷款出售。资产证券化是将有信用风险的债券或贷款的金融资产组成一个资产池并将其出售给其它金融机构或投资者。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因为通过投资多个贷款或债券的组合可以使信用风险降低,所以这种资产组合而产生的证券是有吸引力的。同时,购买这样的证券也可以帮助调整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减少风险。因为上述原因,资产证券化发展迅速。在美国市场,1984年资产证券化交易量基本为0,而到1994年达到750亿美元。

贷款出售则是银行通过贷款出售市场将其贷款转售给其它银行或投资机构。通常,银行在给企业并购提供短期贷款后,往往会将其贷款出售给其它投资者。极少数时候,银行可以对某一单一并购提供大量贷款,这种情况下信用风险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在美国市场,贷款出售交易量由1991年的2000亿美元迅速增加到1994年的6650亿美元。

全文阅读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一、信用风险的界定

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经济、政治、技术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信用风险正以指数形式增长着。从居民个人来看,消费信贷的发展使得居民个人作为一个重要的信用提供者出现。万事达卡的一份报告这样写道:“1995年,万事达信用卡的发行增长率(以美元为记价单位)为:欧洲25%,亚洲22%,拉美36%,中东和非洲22%。”从公司企业的角度来看,几乎所有的公司帐户上都有应收、应付款项,还有很多企业发行大量的公司债券。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各国的债务都在不断的上升。这一切都说明了信用的巨大发展。

毋庸质疑,信用的可获得性以及人们从观念上对信用的接纳促进了现代社会的发展。信用使得一个人即使收入菲薄也能买得起房子、汽车和其他消费品。这样反过来又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信用能促使企业快速地增长,如果没有信用的存在,企业仅凭自有资金的积累很难发展成国际性的大企业。信用还使得国家和地方政府能够满足公众对一些公共产品的需求。

但另一方面,随着信用的迅速发展,各种信用风险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从借款人个人不能按时还钱,到银行呆帐、坏帐的增多,一直到债务国不能偿还债务本息。这一切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的正常经济秩序。

信用风险指的是因交易一方不能履行或不能全部履行交收责任而造成的风险,这种无力履行交收责任的原因往往是破产或其他严重的财务问题。信用风险可进一步分为本金风险和重置风险。如当一方不足额交收时,另一方有可能收不到或不能全部收到应得证券或价款,造成以交付的价款或证券的损失,这就是本金风险;违约方违约造成交易不能实现,未违约方为购得股票或变现需再次交易,因此可能遭受因市场价格变化不利而带来的损失,这就是重置风险。

信用风险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借款人的履约能力出现了问题。贷款的偿还一般通过取得经营收入、出售某项资产,或者通过其他的途径借入资金而实现。不过,最主要的还是通过生产经营,由其经营所得来偿还。因此,衡量借款人的履约能力最主要还要看其生产经营能力的大小、获利情况如何。这一点无论是对个人、企业还是国家而言都是如此。第二类是借款人的履约意愿出现了问题,这主要是借款人的品格决定的。借款人品格是指借款人不仅要有偿还债务的意愿,而且具备在负债期间能够主动承担各种义务的责任感。这就要求借款人(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必须是诚实可信的,并且能够努力经营。对于国家而言,一般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不过,借款人品格是难以用科学方法加以计量的,一般只能根据过去的记录和经验对借款人进行评价。如果存在完备的信用档案,那么借款人在过去时间里违约的次数基本上可以反应出借款人的品格。

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的演变

近20年来,国际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