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东北地区
杨树森男 黑龙江哈尔滨南岗区邮政街23号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熟练掌握心血管常见病、疑难病诊治工作,能出色完成心脏起搏器安装、冠脉造影、射频消融及PTCA等介入性诊疗操作。
张 明男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艺路33号辽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国内率先开展不稳定型心绞痛PTCA术后康复疗法,在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病、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等各种心血管疾病上有较深造诣。
孟繁超男 哈尔滨南岗区邮政街23号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1.冠状动脉造影及PTCA手术;安置心脏起搏器;2.肾动脉狭窄PTA及安放支架;3.锁骨下动脉搏及腋动脉、髂动脉狭窄PTA及安放支架;4.颈动脉狭窄PTA及安放支架;5.布加氏综合征的介入治疗;6.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
华东地区
蔡绳男 上海市枫林路180号上海医大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诊疗和科研工作。
专家门诊时间: 星期五上午
郑兴男 上海市长海路174号上海市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长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擅长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和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和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
华东医院心内科组建近20年,是华东医院重点科室,承担着心内科门急诊、两个心脏监护室(CCU)和4个心血管专科病房及特需部的医疗工作。
华东医院心内科检测仪器及抢救设备齐全,检测手段丰富,诊断及治疗率高,对各类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特别是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炎(病)及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卓有成效。拥有一流的心脏专用导管室,可随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和心脏起搏器安装术,能熟练运用无创心功能检测、漂浮导管及主动脉球囊反搏等检查、抢救手段,为各种危重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提供必要的保障;在老年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和多脏器功能障碍抢救及综合干预治疗、高龄冠心病介入治疗方面独具特色。开展介入治疗项目包括临时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装术、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等。
心内科现有医生44名(退休专家5名),在职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13名、主治医师11名、住院医师15名,其中医学博士2名、硕士11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级、市级、院级等多项科研项目,以及复旦大学医学院等教学任务,积累了近20余年的经验。
现有专科床位118张,和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各种心律失常及心血管介入治疗等严重心脏病的监护病房2个,24张床位。另有特需病房床位36张,收治特需的心血管病人。
华东医院心内科每周设有心脏起搏器(每周二下午)及冠心病介入(每周三下午)随访门诊,请在门诊挂号后到东三楼(2号楼)心脏导管室就诊;每周三上午在东楼门诊(2号楼)设有老年高血压专病门诊;每周一至每周五全天、周六上午设心内科专家门诊。
朱毅教授
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医学院医学系,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临床,现任上海华东医院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复旦大学医学院心血管内科学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上海市分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老年疑难冠心病介入治疗,各种心律失常诊治及人工心脏起搏、心电生理应用。在老年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的救治、老年冠心病康复方面有较深入研究,20余篇。
1结果
在所收集到的这102例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患者中,医院内部自己发现的违规行为或是不安全的操作以及出现的医疗事故共约有32项,其中有28项都是发生在了临床的患者身上,具体的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的比例,见表1。从表1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对心血管内部护理工作中产生的不安全因素的比例最高的是患者自身的不安全的因素,然后是护理人员的不安全因素,比例最低的则才是医院方面产生的不安全因素。
2讨论
2.1影响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通过对所选取资料对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研究和分析发现,影响程度最高的3个因素分别为患者自身、护理人员方面以及医院方面,而具体的不安全因素所包含的内容如下。3.1患者自身方面的不安全因素通常情况下,患者自身方面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两大内容:①就是患者并没有严格的遵守医嘱,在临床诊疗的过程中,很多患者都会因素自身的症状不明显或是症状逐渐消失而不再遵从医生的医嘱了,他们有的自行断药,有的甚至离开病房。当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人员发现此类情况时,就会立即对患者进行劝阻,而一些没有被发现的患者则就可能会出现护理意外,在本组所研究的16例因患者自身而导致出现的不安全因素中,就有3例是在未经院方同意的情况下就擅自出院了,在院外发病时2例患者经过抢救挽回了生命,而1例死亡。②还有一部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不够,在治病的过程中本就没有听从医护人员的详细告知,同时对诊疗效果的期望程度又过高。所以一旦患者的病情出现了恶化,患者就会将所有的责任推诿给医院,认为是医院耽误了治疗的时机和抢救的时间,在该组就有2例心血管的疾病患者,未能及时治疗,而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的情况。
2.2护理人员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很大,并且责任也很重,所以也很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的医疗风险,通过对该组患者的分析和研究发现未有护理人员方面所导致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性问题、医院实习生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用药及药量配比问题3大类内容:
(1)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性问题。主要包括4大内容:①护理记录的不真实,由于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或是监督力度的不足够,导致护理人员在巡查病人的过程中,即使并没有在位置上,护理人员也会随意填写护理记录,而这样填写的记录是根本无法真实的反映出患者的生命体征了;②护理文书登记的不及时,由于心血管内科的患者大都为危重患者,发病很急,抢救必须要迅速,所以事后忘记登记或是登记时间与抢救时间间隔较长的问题就时有出现,护理人员只能凭借记忆去登记,难免会影响登记信息的准确性;③护理文书的不完整,由于心血管内科的工作量较大,举例来说,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每隔30min就要进行1次心电图,并且要进行观测和记录,对于如此高频率的监测和记录护理人员难免会出现推迟记录的情况,也就很容易导致信息记录的不完整;④登记时的字迹混乱,在如此快节奏的工作状态中,记录人员也会养成快节奏的登记习惯,所以有时字迹就会混乱潦草,从而导致误诊或是护理意外的现象发生。
(2)医院实习生的不安全因素。通常情况下,医院都要为一些实习生提供实习的场所,而对于很多心血管内科的危重患者,由于实习生医疗知识不全面以及工作经验不足等原因,有时就不能及时的发现患者的体征变化,也就导致了护理的不当以及抢救的延误等情况的出现。
(3)用药及药量配比的问题。这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同样也包括了以下4个内容:①用药的品种过多,并且出厂商以及药品的名称都很复杂,而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又大,所以拿错药的情况也就时有发生;②处方的字迹不够清晰,在面对医生所开的诊断处方时,由于护理人员没有及时准确的与医生沟通,所以就会用错药和错误理解处方的问题;③即使是名称完全一样的药品可能也会出自不同的厂商,所以其用药的剂量肯定也是有所差异的,护理人员如果仅凭个人的经验就对药量配比,那么就会导致药量配比的错误;④护理人员对于推注时的速度以及静点是的速度掌握的不准确,而有的患者也会擅自加快点滴的速度,那么患者可能就会由于心脏负担过重而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1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
患者本身:①心血管内科疾病自身特征,入住本科室患者病情大多较为严重,倘若某些疾病发病初期就诊不及时,极易出现抢救困难,甚至诱发生命危险,如急性心肌梗死等急性病症,若救治不及时,则抢救的成功率较难获得保证;②患者期望过高,由于患者对自身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对康复过程存有过度期望,康复过程中稍有问题则将全部责任归咎于医护人员;部分患者难以适应住院环境,治疗过程中情绪起伏较大,加之护理人员对于病情的描述各异,极易导致患者对于护理人员不信任;③遵医性较差,部分患者由于疾病特征表现缺乏明显性未引起应有重视,未遵医嘱按时服药,擅自离开医院造成病情恶化。
护理方面:①联合用药不当:心血管内科用药涉及面广,药品种类复杂,极易混淆;不同药物使用剂量千差万别,同类药物产地不同,其使用剂量也存在着较大差异,若护理人员在联合用药前未对所用药物进行认真核查与比对,给药时未遵照药物处方剂量,误看剂量等错误给药,可将患者置于危险境地。在静脉给药或推注过程中,滴速不当则可造成心脏负担加剧、血压波动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诱发心力衰竭;②护理记录不当:护理记录缺乏真实性,因护理监管力度不够,导致部分缺乏遵医性患者擅自离开病房或医院,导致监测记录空白,部分护理人员胡编乱造,导致护理记录丧失真实性;护理记录欠缺完整,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较为繁重,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每30min对各项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并记录,患者病情稳定,监测次数可有所减少,护理人员可因工作繁重而疏忽护理记录,造成护理少记或漏记;护理记录缺乏实效性,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病情较为危急,急诊患者较多,大部分急救护理记录为后期补写,可能导致护理记录缺乏实效性。
医院环境方面:①医院缺乏医疗配套设施,治疗技术相对落后,无法准确快速地诊断出病情;②住院环境管理不善,病房内隔音效果欠佳,噪音不利于心血管住院患者康复,病房内陪人多,空气不好等引发住院患者不满;病房清洁消毒不彻底,造成患者院内感染,地面湿滑造成跌倒等不良后果。
2防护措施
强化医护人员责任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以科室为单位,实行护理人员岗位责任制,认真落实医护人员医德规范,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安全实例,并引以为戒,由院内安全管理委员会对各个科室进行拉网式排查,检查业务操作技能等,通过排查及时寻找安全隐患,并迅速整改落实到位。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法律知识,使护理人员知法守法,做到严于律己,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强化护理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其应急处理能力与护理水平。大力改善医院治疗环境,配备医疗设备,认真落实住院环境的管理规定。增加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疾病知识宣传,使其正确对待疾病,提高患者遵医性。
综上,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应重视治疗过程中各个环节,严格按照规范落实各项护理管理工作,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提高护理责任意识,致力于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
作者:庞改侠单位: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医院
【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01月到2014年01月本院收治的60例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氯吡格雷治疗,最后进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氯吡格雷;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
急性心绞痛是指病人心脏器官造成的病变[1]。患者在病情发展时期出现剧烈疼痛,心脏绞痛异常明显,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心绞痛作为诱发冠心病的关键因素[2],可引发心肌缺氧。为了分析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在2013年01月到2014年01月期间,本院对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常规治疗与氯吡格雷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01月到2014年01月本院收治的60例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患者17例,女患者13例,年龄在40~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34±3.09)岁。对照组中男患者16例,女患者14例,年龄在41~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33±2.3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包括:低分子肝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肠溶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他汀类调脂药等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氯吡格雷药物治疗,每次剂量为75 mg,一个疗程为28d。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生命体征作出严格的监测。
摘要:目的 探析患者的血钾检验危急值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方法 对2012 年1月至今我院心内科门诊与住院患者112例所检测血钾危急值报告时间、内容及处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12例血钾危急值中其中高钾患者24例,易并发患慢性心律失常,有98例患者发生低血钾,易并发快速性心律失常。结论 血钾危急值处理报告可从制度上确保患者更加安全,应注重危急值在临床中的应用。
关键词:血钾;危急值;检验科
当患者某项检测结果与正常参考值偏离较大,已到了危及生命的程度时的检验报告称为危急值。临床规定遇检验危急值时需立即报告,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积极挽救患者的危急状态,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1]。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制度是中国医院协会在《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中提出来的[2],该制度的建立与应用既是检验科实施《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目标之一,也是保障患者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需要。检验科在整个医院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其主要职能就是准确、及时、迅速地为临床医生提供具有诊断意义的检验信息和数据。此项制度可让检验科人员及时地将检查结果上报给临床各科室,对急救起到很关键的作用。我院为甘肃省三级甲等中医专科医院,心血管内科为刚刚兴起的一个专业科室,检验科与心血管内科还完全没有形成快速联动的反应机制,心血管内科由于其特殊病种,经常需要给予患者袢利尿剂或保钾利尿剂,这类药物直接影响患者血钾水平,尤其袢利尿剂在利尿同时,快速排钾,引起低钾血症,患者的血钾水平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电生理,引起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如高钾血症引起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心脏骤停,低钾血症引起频发室早、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通常危及患者生命,血钾危急值报告制度能够使检验科与心血管内科形成一个快速联动的反应机制,及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通过对2012 年1月至今我院心内科门诊与住院患者112例所检测血钾危急值报告时间、内容及处理情况进行分析,探讨科学的危急值管理办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统计分析我院2012年1月份实施危急值制度以来到至今,心内科门诊与住院患者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种族人群患者的电解质检测数据,统计121例血钾危急值患者病种及心血管疾病并发症。
1.2方法
1.2.1仪器及试剂 日本奥林柏斯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VL-OPTL血气分析仪、上海新千IMS-972电解质分析仪,试剂均为配套试剂。
1.2.2检验方法 每天在处理患者的血清标本前首先对仪器进行定标和质控,完全在控制范围内,然后对患者的血清样品标本进行处理。复查标本状态正常,定标数据无改变、室内质控在控、仪器运行状态及试剂正常,排除人为因素,当整个检测系统经检查合格之后,立即重新检测,检测结果与前一次相符, 确认之后立即电话通知心内科该患者主管医生,与主管医生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无误。
【摘要】近些年来,心血管患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再加上医疗机构护理人员的配置和管理不到位,导致医疗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本文以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为题,全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研究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第二部分则从多个方面对心血管内科护理的要素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则着重对心血管内科安全护理策略进行了阐述,最后一部分进行了简要总结。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
一、引言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近些年来,随着医疗纠纷的不断增多,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已成为是医疗机构以及普通的重要话题之一。
二、心血管内科护理相关要素探析
1、护理人员要素
护理人员要素是心血管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所以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对护理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护理人员的安全观念、法律知识以及临床经验有关。许多刚参加工作的护理人员,由于实际护理工作经验少,而且安全意识比较淡薄,从而很容易造成安全问题的出现。
2、心血管疾病因素
【关键词】 心血管;用药安全;护理
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4-0628-02 中图分类号:R540.47 文献标识码:B
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如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和微血管)的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以心悸、呼吸困难、紫绀、晕厥等为基本症状。心血管疾病患病人群以老年人为主,且起病迅速、复杂多变;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案繁琐、用药复杂。因此,对医护人员的合理用药和用药后的观察和护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抽取2011年9月到2012年9月心血管内科患者118例,其中男73例,女45例;冠心病35例,高血压41例,心肌梗死24例,心力衰竭18例。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29人,其中男10人,女19人;专科学历19人,本科学历10人。
2.调查问卷 采用自行编制的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大体包括:①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②用药安全调查表(医护人员):药物的作用、使用方法、副作用、各种药物的配伍禁忌等。③用药安全调查表(患者):药物的作用、使用方法、按时按量服药、药物的副作用等。
结 果 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存在问题为:医护人员对各种药物配伍禁忌掌握不全占37.93%(11/29),副作用了解不全面占34.48%(10/29),使用药物应该注意和观察的内容不了解占27.59%(8/20),使用方法不当占17.24%(5/29);患者对自身用药不能按时按量服用占48.30%(57/118),对药物的副作用不了解占33.05%(39/118),对药物的作用了解不全面占16.95%(20/118)。
讨 论 1.心血管内科用药和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临床护理人员相关知识缺乏:心血管内科疾病需要长时间的药物治疗,且用药精细复杂,部分年轻护士因对各类药物的作用、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特别是副作用掌握不全面,可能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如不能静脉推注的利多卡因由于错误操作而导致患者休克;地高辛等洋地黄类药物不仅能够增加心脏的肌力,使心搏出量和输出量增加,还能抑制心脏传导系统,起到负性频率的作用而使患者病情加重[1];因工作繁忙而忽略了心血管内科患者液体的滴速,使本应慢滴的药物(硝酸甘油类的药物、欣康等)因输注过快而导致患者发生心衰。
【摘 要】心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比较常见的疾病,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过快,脑力劳动者逐渐增多,心血管疾病的年轻化及发生率都在逐年增加。因此对心血管疾病的护理探讨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采取有效的全面护理措施,全方位的护理工作,从三个层面开展。第一个层面是常规护理,包括执行医嘱、给药、治疗、健康教育等日常护理工作;第二个层面是疾病护理,包括病情观察、专科护理、康复指导等专科护理;第三个层面是个性化护理,根据不同病人的心理特点、社会文化背景、心理需求,给予满足个体需要的,涵盖生理、精神、文化不同层面需要的护理服务。通过分层护理,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做事有标准,护理措施有明确流程。这样,医院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可以动态监测病人的病情变化,把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体现在具体的工作过程当中。由于护理服务不断拓展和深化,满足了病人日益增长的需求,得到了病人的认可。笔者现将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与护理质量要点报道如下。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
1 资料与观察
1.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6 年6 月~2007 年6 月共收治心血管疾病患者198 例, 其中男性128 例,女性70 例; 年龄最大70 岁, 最小18岁。治愈出院178 例,由于经济困难放弃治疗12 例,死亡8 例。
1.2临床观察
1.2.1 症状观察
及时了解患者主诉,了解其症状,及时通知医师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的用药安全和护理质量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5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护理情况,根据结果提出改进措施。结果发生30项用药及护理不规范事项,其中涉及院方因素、药物因素、护理人员因素和患者因素四个方面。结论心血管内科的用药安全和护理质量的问题主要来源于院方、药物、护理人员和患者自身方面,可以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大用药安全的监管力度。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护理质量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42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47-01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循环系统的疾病,涉及心脏、血管,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等,会出现呼吸困难、心悸、晕厥等现象。心血管疾病患者多以老年人为主,平均年龄较大,病情呈现复杂多变情况,而心血管治疗方案以及用药复杂,对医护人员提出更高的标准,给用药安全和护理质量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5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护理质量情况,根据结果总结导致该问题的不规范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1月到2013年3月我院25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资料,男143例,女107例,年龄50-90岁,平均年龄68岁,其中60例高血压患者、160例冠心病、30例心肌梗死患者。
1.2方法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的用药安全情况和护理质量,根据结果总结导致该问题的不规范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其中,院方因素涉及医疗费用问题;药物问题涉及剂量控制不严,用错药物,药物的副作用过大;护理人员会出现违反护理操作规程同时其本身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患者不遵从医嘱、不信任护理人员都会降低护理质量。
1.3统计学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2结果
250例患者资料中有30例不规范事项,其中涉及院方因素、药物因素、护理人员因素和患者因素四个方面的分别是3项、5项、20项、和2项,分别占1.2%、2%、8%和0.8%,见表1。
表1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与护理质量不规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