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消费

信息消费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信息消费虚与实

过去1个月来,信息消费这个词突然成了“舆论宠儿”。

变化始于7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促进信息消费产业,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并提出“十二五”后三年,我国要实现信息消费规模年均增长20%以上。

此后数周,在前期调研准备基础上,工信部迅速确定了信息消费产业发展的三大领域和四条主线,财政、金融等监管部门也积极酝酿配套政策。

8月14日,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到2015年,信息消费规模将超过3.2万亿元。

巨大的政策利好,让信息消费板块在资本市场上拉出了八连阳,风头一时无两。

尽管如此,却很少人能为信息消费给出一个明确定义。直到现在,哪些产业领域能归入信息消费,它的市场规模有多大,也只能算是有一个模糊概念。外界的判断与数据来源,大抵都来自于工信部的统计数据。

工信部报告称,信息消费指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直接或间接消费活动,涵盖生产消费、生活消费、管理消费等领域。

其规模数据则是,今年上半年,全国信息消费规模一共是2.07万亿元,同比增长20.7%。它由通信业务(5642.6亿元)、软件技术服务消费(8345.8亿元)、信息终端产品消费 (6168亿元)组成。

全文阅读

4G拉动信息消费

4G时代不会只是运营商的“独角戏”,其网络建设将利好辐射整个通信产业链

近年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不仅丰富便利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也有目共睹。党的十报告指出,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根据这一要求,2013年,我国着力推进“信息消费”和“宽带中国”战略,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4G牌照在2013年底的正式,开启了我国通信业发展的新篇章。

当前,信息消费是我国稳增长的新支点,具有同时拉动一、二、三产业增长的作用。近几年,信息消费每年可拉动GDP增长超过0.6个百分点,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同时,信息消费的持续稳定增长,必然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发挥重要作用。在2013年8月公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促进信息消费的主要任务:一是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二是增强信息产品供给能力;三是培育信息消费需求;四是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五是加强信息消费环境建设等。

4G牌照落地

2013年12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为贯彻落实《意见》要求,工信部根据相关企业申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本着“客观、及时、透明和非歧视”的原则,按照《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对企业申请进行审核,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颁发“LTE/第四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TD-LTE)”经营许可。4G牌照的发放标志着中国4G元年的开始,也标志着我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正式到来,信息消费即将进入新阶段。

进入4G时代,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越发时尚,和谐的家庭通过指尖就能实现。尤其4G商用将带动电商升级,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移动消费,这将对信息消费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工信部对4G促进信息消费进行了解读,称4G的部署可以有效带动产业链快速发展。一是4G建网过程需要采购大量网络设备,未来这些设备可能还会进一步升级改造,这将刺激我国设备制造企业研发先进的设备;二是带动手机终端的升级换代,将促进终端生产企业制造更先进、更丰富的终端产品;三是网速快了,终端好了,也将推动软件企业开发出更多更好的应用,进而带动整个电信服务水平的提升。

基础网络是信息消费的关键助推力,可直接间接地拉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以3G发展为例,根据工信部的相关数据,在我国3G发展的头三年,直接带动投资4556亿元,间接拉动投资22300亿元;直接带动终端业务消费3558亿元,间接拉动社会消费3033亿元;直接带动增加就业岗位123万个,间接拉动增加就业岗位266万个。在3G牌照发放近5年,以及全社会对移动通信技术认知更加深化、应用更加普及的背景下,发放4G牌照可谓“正当其时”。4G发牌意味着4G网络建设、终端设备制造、运营服务、信息服务等通信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将迎来新的增长点,有助于刺激经济增长。

随着4G网络的建设部署和新业务的不断推出,其拉动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岗位的效果将更加显著,同时市场期望其能够在引导我国信息消费升级、促进产业转型的大潮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工信部和中科院等权威部门和机构就预测,4G网络前期建设拉动的投资规模在5000亿元左右,网络正式商用后,还将带动终端制造和软件等上下游行业,产业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

全文阅读

信息消费也疯狂

背景故事:疯狂的信息时代

信息社会,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时代的接踵到来,人们的消费方式正在被高科技的技术手段所颠覆。生活在北京的洪岩便是这样一位乐在其中的时尚达人。这位靓丽姑娘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基本都是通过网络查找预订的。而她的手机也着实让记者惊叹不已,上面各种消费软件一应俱全,即便是偏门冷门的信息也都难不倒她。用她的话说,“除了网恋,其他的都可以在网上完成”。能把网络信息的价值挖掘到如此极致,想必洪岩并不是北京城的特例。人们对信息的广泛需求促使分类信息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据“58同城”的CEO姚劲波介绍,全国每天更新100多万条信息,仅北京就占百分之二十之多。随着人们对信息需求的不断扩大,信息带来的消费也越来越多。最近几年,已经逐渐由北上广走向了全国。

信息的价值不仅越来越多地被个人关注,同时也得到了诸多企业的青睐。一些搜集信息、调查信息的咨询企业也在信息浪潮中不断成长壮大。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就是这个时代的宠儿。记者从董事长袁岳那里了解到,他的公司成立于1992年。20多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调查手段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入户访问、拦问、电话访问,还新增加了网络调查等方式。除此之外,其调查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客户同样遍布全国,很多我们熟悉的企业都是他们的合作伙伴。如今,畅通的信息渠道、海量的信息冲击对于咨询公司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保持传统业务的同时也要善于发现新的机遇,双管齐下才能走在行业的前端。

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信息时代,它的脉搏,你把握好了吗?

嘉宾观点

观点1:人均GDP过万,信息消费稳步发展

刘秀如:1978年到2012年,北京城镇居民信息消费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1978~1990年为原始起步阶段,1990~1996年为起步阶段,1996~2006年为快速增长阶段,2006~2012年为稳定发展阶段。而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GDP,与信息消费有着直接、必然的联系。因此,信息消费所处的每个阶段对应的人均GDP也有一定的变化。总的来说,信息消费的整体起步时期(1978~1996年),北京市的人均GDP为1000~3000美元。紧随其后的快速增长时期,北京市的人均GDP为3000~6000美元。2006年以后的稳定发展时期,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目前,北京市人均GDP已超过10000美元,这意味着居民信息消费将长期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阶段。与此同时,北京的信息消费会朝着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快速更新的方向发展,信息内容也会不断地推陈出新和升级换代。

观点2:人均GDP拉动信息消费,促进产业升级

全文阅读

信息消费提速

今年以来,中国信息消费不断提升,信息化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不断出现新形式,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速放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趋于利好,但是安全问题依然严峻。

近日,米粉又开始了新一轮对小米手机、电视的疯抢。小米手机通过互联网集聚大量用户,让用户参与小米的研发、设计。这种模式正是信息化与制造业等传统行业结合的创新发展,该模式在家居等行业也有体现。

如今,信息技术早已不仅仅应用于IT领域,还以各种新形态出现在传统产业领域、人们日常生活中等。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信息化领域在政策密集出台的背景下,各种创新应用不断出现,亮点频出,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保持增长势头。

10月29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社承办的中国信息化推进论坛在京举行。论坛以“中国信息化推进的第三季度形势分析与第四季度走势判断”为主题,并从“中国信息化与两化融合”、“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领域”、“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中国信息安全领域”四个角度对中国信息化领域的第三季度发展情况进行研讨,同时基于国内外经济现状和行业发展形势,对信息化领域各行业的发展进行了预测。

基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中国信息业虽然展现了强劲的发展活力,但是增速开始放缓,伴随的安全问题不断升级并得到重视,快速发展的信息业进入减速稳健发展阶段。

政策东风助力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信息化政策集中出台。《“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出台。8月底,工业和信息化部《两化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近期又了《信息化发展规划》。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樊会文表示:“这些文件提出了信息化发展的目标以及措施,内容务实。今年中国内需增长仍然不强劲,但是在信息消费领域却是例外的。”

全文阅读

个人消费信贷信息

个人消费信贷是指银行向个人客户发放的有指定消费用途的人民币贷款。近几年来,我国的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发展较快,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个人信用缺失是影响目前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信息不对称是产生个人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本文试图利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对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个人信用缺失是影响目前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推广,人们逐渐接受这种新的消费形式,人们的“积蓄——购物——积蓄”的传统消费观念已经在向“贷款——购物——积蓄还债”的观念转变,这一点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的居民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因此,虽然个人消费观念仍然影响着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但已经不再是主要的制约因素。

从目前个人消费信贷的开办情况来看,由于它风险小、收益高,各家银行竞相积极拓展此项业务。但随着业务的展开,贷款风险也逐渐显露出来。根据各商业银行的有关规定,个人消费信贷的不良贷款比一般应控制在5‰以内,但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个人消费贷款的还款率一般为70%~80%,而且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应该说,贷款风险的加大是阻碍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的主要原因。

目前,理论界普遍认为,个人消费贷款风险加大除个人信用观念淡薄外,关键原因还是由于我国以个人信用记录为主体的信用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应该说,这种观点有其正确的一面,但并不完全准确。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市场交易离不开信用基础。从个人信用来看,它包括道德信用和资产信用两部分。道德信用指诚实守信的品质,它的好坏往往通过市场交易中的信用记录来反映。资产信用指个人拥有的包括储蓄、债券、股票、不动产等资产所具有的信用等级,它的高低由个人所拥有的资产的多少来决定,资产越多,信用等级越好。上述观点是把道德信用当成了个人信用的主体,而忽略了个人资产信用的存在,因此这种观点不完全准确。笔者认为,我国缺乏以个人信用记录为主体的道德信用管理制度,以及以个人资产为主体的资产信用评价体系,这两种信用的缺失直接影响着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

二、信息不对称是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中产生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

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产生是由于信用缺失,而信用问题的产生源于信息不对称。按照西方微观信息经济学理论,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中交易的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在具体工作中,按不对称信息发生的时间,事前发生的信息不对称会引起逆向选择问题,而事后发生的信息不对称会引起道德风险问题。按照西方微观信息经济学理论的奠基人之

一、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对信贷市场模型的分析,信贷市场中的借款人有高风险和低风险之分,但这一信息只有借款人自己知道,而银行并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为防范风险只好提高利率。当利率升高时,低风险的借款人不愿意借款,而高风险的借款人愿意支付较高的利息,因此仍积极借款,从而出现低风险的借款人逐渐退出市场,而高风险的借款人充斥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现象。当双方签订合同后,银行对借款人的行为无法监督,如果借款人不能严格履行合同,就会产生道德风险问题。

全文阅读

全面促信息消费发展

促进信息消费是我国为有效拉动需求,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消费升级、产业转型和民生改善而推出的重要举措。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与信息消费的关系密切,其创新发展能够为促进信息消费提供直接动力和多层次的有力支撑。

信息消费的重要组成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作为典型的信息产品形式和信息服务形式,是信息消费重要组成部分。从规模看,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规模增速持续保持在25%以上,预计“十二五”末,产业年收入将超过4万亿元,其中相当部分与信息消费有关。这为我国扩大信息消费市场、实现到2015年信息消费规模超过3.2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的目标提供了有力保证。从应用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已渗透融合到经济社会及日常生活各领域,工业软件、社会管理软件和生活、娱乐软件消费都将扩大信息消费空间。从内容看,由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领域孕育出云计算服务、物联网服务、移动互联网服务、大数据服务及地理信息位置信息服务等新兴业态,将不断丰富信息消费内容。

推动其他消息消费领域发展

信息消费还包括对智能终端产品、数字内容及网络信息服务的消费。无论是终端产品的设计与制造,还是数字内容的生产、转换、加工和投送,亦或网络信息服务的生成、传输与提供,都需要以软件作为基础和支撑工具。例如,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终端产品的发展和应用普及,与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服务紧密关联,如果没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支撑,这些产品功能和性能就会大大受到限制。同样,支撑信息服务的运营平台支撑软件,以及保障信息系统建设、运营的信息技术服务,提高信息内容制作效率和制作质量的数字内容加工处理服务,也都在促进信息产生、收集、汇总、分发和使用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为实现信息消费提供有力支撑

信息消费的实现需要优化各方面因素,刺激潜在需求、催生新兴需求、满足既有需求。在此过程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是最有力的工具。通过提供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服务普及信息消费知识,及运用数据分析挖掘等软件技术与产品做好产品推荐和产品对比,能够帮助消费者加强对信息消费产品的了解,提高信息消费能力。通过运用即时通讯软件进行沟通、分享消费经验与消费心得,能够促进生产者、销售者与消费者之间和彼此的联系,理顺消费关系。通过以软件支撑电子商务平台、电子支付平台、现代物流平台等的建设运营,能够促进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电子支付等的发展与应用,使信息消费过程变得越来越便捷,消费体验越来越好。通过运用信息安全软件,能够构建起安全可信的信息消费环境,使百姓能够更加安心地进行消费。

展望未来,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将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并将在直接和间接促进信息消费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此可从三方面加强工作。一是进一步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能力与水平,面向重点行业领域信息技术应用需求,前瞻布局新兴领域,丰富软件产品种类、增强软件产品性能、提高信息技术服务能力。二是进一步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与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数字内容产业、通信服务业的协同融合,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数字内容加工处理软件、互联网应用软件,支撑相关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形成健全的产业生态体系。三是围绕信息消费过程各环节,加快相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创新与应用,为信息消费的进行提供有力工具与重要保障,使消费者有能力、有意愿、有心情消费,推动信息消费进入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全文阅读

信息消费法制先行

目前,信息消费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正进一步显现,去年国务院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制定了到2015年信息消费规模超过3.2万亿元的目标。可以预见,信息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的一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既稳增长又调结构的重要举措。

数据表明,2013年中国的信息消费迎来了爆炸式发展。2013年上半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达2.07万亿元,同比增长20.7%,电子交易总额达4.98万亿元。由此可见,信息消费已经成为引领消费、扩大内需、提振经济的新动力。2013年以来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信息消费领域的服务和产品快速增长,以家庭宽带接入、网络视频、网络购物、微媒体、手机支付、手机视频为依托的新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

此前三年,中国的消费增速逐年放缓趋势明显,2014年我国消费仍将呈现比较平稳的次高速增长并将主要依靠消费内生增长动力拉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信息消费有望成为最大亮点。带动消费增长的内生动力之一就是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信息消费的增长将会带动社会整体消费增长。2014年,除了信息消费的必备工具如智能手机、智能家电、穿戴型设备等硬件、软件和通讯消费将有较大增长外,电子商务网购、音频视频等间接信息消费也将有不俗表现。

但自信息消费而来的不全是好消息,信息安全已经逐渐成为了阻碍信息消费发展的隐患。

众所周知,当前信息消费市场不规范、网络诚信体系不健全、个人信息保护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已经妨碍了信息消费市场的良性发展。2013年第四季度中国消费者协会开展了信息消费调研工作,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广大消费者对于现阶段信息安全满意度一般,尤其是一线城市以及主要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的消费者对于信息安全问题的满意度较低。具体来讲,在调研中受访者最担忧的信息消费安全问题主要是:个人信息泄露、支付诈骗以及账号被窃。

这些问题和现象既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更对信息消费安全构成了威胁。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坚持促进信息消费和规范信息消费市场并举,也要求相关部门顺应信息化发展内在要求的同时要把握住消费发展的趋势特点。

信息消费能否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的政策是否具备长效机制,更依赖于能否建立安全可信的信息消费环境,能否切实实现依法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规范信息消费市场秩序,提高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这对相关政策法规及其环境建设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规范信息消费市场秩序、完善信息消费环境,有关部门一方面要加强法规标准建设,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打击侵权假冒、商业欺诈以及市场垄断、欺行霸市等行为,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从而清除市场壁垒,净化消费环境。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提高,虚拟网络越来越贴近现实。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信息消费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个斯诺登事件,把公民个人信息消费安全和国家信息安全问题切实摆在了人们面前,构建安全可信的信息消费环境迫在眉睫。

全文阅读

信息消费水平观察诌议

摘要: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具体说来,消费包括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产生的原因、消费者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的方式、影响消费者选择的有关因素。信息消费是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进入21世纪,信息社会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在我国信息消费渐成时尚,已是人们随着生活的改善和收入的提高,在满足温饱型的衣食消费后,追求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必然。交流作为基本的信息需求,在移动通讯技术普及的今天,已经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张扬。

关键词:消费水平;信息;通讯;消费

【中图分类号】:F014.5【文献标识码】:A

一、信息消费的现状

据测算,今年1~5月份,信息消费的规模已经达到1.38万亿元,同比增长19.8%。应该说,信息消费是一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增长潜力巨大,影响范围广泛,拉动作用持久的新型消费形式。“对于信息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起到的作用,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举办的新闻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朱宏任做出了上述表示。他强调,加快促进信息消费,能够有效地拉动需求,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消费升级、产业转型和民生改善,是一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既稳增长又调结构的重要举措。

相关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微信用户超过4亿户,微信用户拉动移动互联网流量收入同比增长56.8%,电子商务整体市场的规模达到5.4万亿元,增长38.5%。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的销量增幅都超过了25%。显然,信息消费正在成为市场新的亮点和热点。

二、信息消费的发展

信息消费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仍然需要在移动网络、固定网络、IT产业、服务人员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发展。在这个基础上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鼓励和带动信息产业的发展,刺激在网络信息下的信息消费发展,进而更加深入地提高信息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包括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方面,信息消费也是一个很好的支点。

全文阅读

会计信息消费主体问题

摘要:会计信息是人们运用会计理论方法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过程加以记录,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财务及数据资料。会计信息如何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要求,对会计信息的生产提出了挑战,研究会计信息消费问题,就是要使会计信息生产者生产出适应会计信息消费者需求的会计信息,使会计信息消费者能够更有效的利用会计信息。

随着企业经营模式的发展,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以及来自银行,债权人等外部资金的介入,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日益重要。下面就对会计信息消费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

1会计信息消费客体的问题

会计信息消费客体即会计信息消费指向的对象--会计信息产品,目前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产品还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会计信息一般指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临时报告及其他披露文件。人们获得的会计信息主要是公司通过公开媒体或指定渠道披露的。由于会计准则的制定一般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对于某些新出现的情况,会计准则没有给予一定的规范,致使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中可能不包括一些新出现的会计事项。另外,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是针对广泛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一般都较为笼统,不具有针对性,无法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特定需求,影响这一部分消费者的消费水平。

2会计信息消费主体的问题

会计信息消费主体即会计信息消费者自身的结构与素质,对会计信息消费的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是投资者结构不甚合理。中国股市的投资者,从资金规模和投资行为来看可分为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但机构投资者在我国还相当缺乏。个人投资者中小散户投资者又占了绝大多数。这意味着,我国股市的投资主体仍然是“散兵游勇”,散户市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波动性大,股价具有相当大的可变性,使市场处于不稳定状态。二是投资者成熟度不够。投资者成熟度是影响投资者对会计信息需求的重要因素。衡量投资者的成熟度主要可从两个角度考虑:投资者的知识水平与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会计信息是一种专业化较高的信息,现有的会计信息往往不能直接用于决策,而需要使用者的分析与理解。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不仅由其知识水平决定,更重要的是由其投资理念决定。投资理念主要分为投资与投机两种,二者在行为动机、风险态度、带来的社会影响等方面都有显著不同。在我国,多数投资者为散户,他们倾向于短期操作以博取差价,非理性地追涨杀跌,以投机心理来炒作股票。三是投资者群体影响力较小。信息使用者的群体影响力直接影响着其信息消费的反馈与满足。我国投资者绝大多数为个人散户,而且以投机为主要目的。他们具有分散性、流动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其群体影响力非常有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会计准则制定上。由于会计准则的制定是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反复博弈的结果,从我国目前看,政府在各利益相关群体中其影响力无疑是最强的,加之其具有准则制定的垄断权,所以准则制定中会优先满足政府的信息需求。个人散户由于分散性,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群体组织,对社会资源分配的影响力有限,使得其在准则制定的博弈中处于劣势。(2)在对经营者的信息供给约束上。在市场经济中,投资者所享有的权力和获得的收益依据其所持有股份的大小而决定。个人散户往往所持有的股份较少,不能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不能获得企业的充分讯息,只能被动接受企业经营者的信息供给,由于对管理层的影响力有限,所以难以通过对经营者的信息供给行为进行直接有效的约束来满足自身的信息消费需求。(3)在法律保障上。由于“搭便车”的存在,个人散户很难有效地组织起来向外界传达共同的意志,使之在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难以寻求法律上的保障。由于这一群体的分散性与流动性,在司法实践中制定相关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法规制度也较为困难。此外,其他一些会计信息主体如债权人、政府部门等也存在诸多问题。超级秘书网

3会计信息消费环境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全文阅读

信息消费引导产业创新

“信息消费”在智库百科中的解释是,信息生产和消费的延续,是信息消费者对于信息内容和再分析信息内容基本构成的社会活动。

赛迪顾问把信息消费市场划分成若干领域:信息产品消费,如买报纸;通过IT的信息消费,包括软件和硬件的产品;让信息以不同形式展现出来而形成的消费,不仅是单纯的狭义的信息和一条资讯或新闻,也可能是影像、音乐、游戏;还有就是针对信息服务的消费,包括技术服务和应用服务两大块。

信息消费的特征有几个方面:第一个特征,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征是,信息消费有时间地点的要求;第二个特征是,产业模式更新非常快,会不断涌现出新市场、新业态;第三个特征是,具有独特的增益效应,信息消费产业链当中,产业、市场、产品之间的关联非常紧密,并互相促进;第四个特征是,绿色无污染,和工业产品不一样,它没有消耗过多的能源和污染。

从战略高度看待信息消费

赛迪顾问认为信息消费可以从几个方面去看,第一,从消费市场的角度去看,信息消费是新一轮扩大内需的重要引燃点,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第二,信息消费能够跟很多产业形成融合,推动其他行业发展。而且信息消费在整个产业链的创新,消除了地域之间的差异,改变了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改善了用户的体验;第三,信息消费优化了经济结构,它能与传统行业相结合,帮助传统行业改变商业模式,在拉动内需、缓解内需与出口之间结构不平衡等方面有很强的促进作用;第四,信息消费促进了增长方式的转变。信息消费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节约了资源和能源。

信息消费带来的产业创新

信息消费最重要的是模式创新。赛迪顾问认为在信息消费领域,IT和传统行业结合会产生很多新的业态和市场。在IT领域,商业模式创新的可能性变得非常大,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主要包括:第一,制造业服务化;第二,传统服务网络化;第三,信息服务专业化。

信息消费亟待解决的问题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