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型工业化论文

新型工业化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福建新型工业化论文

1福建省工业化进程评析

工业化是指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及其就业人口比例不断下降,工业及其就业人口比例不断上升,整个社会经济从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的过程。按照国际惯例,工业化进程一般是从人均GDP、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四个方面衡量。

1.1人均GDP

按照世界银行经济学家钱纳里等人划分标准,工业化初期人均GDP为1060-2120美元,中期为2120-4230美元,后期为4230-7940美元按。2007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9075.16亿元,首次突破9000亿元大关,人均GDP为25424元。按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6.90:1换算,福建省人均GDP为3685美元,工业化处于中期阶段。

1.2产业结构

按照西蒙o库兹涅茨的三次产业结构与工业化阶段对比,工业化初期一次产业比重高于20%;到工业化中期,一次产业比重降到20%以下,且二次产业比重高于三次产业比重;进入到工业化后期,一次产业比重降到10%,二次产业上升到最高水平后比重相对稳定或有所下降,而三次产业比重处于上升阶段。

2007年,福建省三次产业全面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3%,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5%,比上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8.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7%,比上年下降了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3.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8%,比上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福建省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

1.3就业结构

全文阅读

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论文

【英文标题】Solutionsto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infaceofanewpatternofindustrialization

【内容提要】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必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新型工业化既给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也给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就必须与时俱进,大胆改革,走产教结合与产学结合的道路,实现信息化,办出特色。

【摘要题】高等职教

【英文摘要】Wemustdriveourindustrializationwithinformationofindustrializationandpromoteinformationwithindustrializationifwelltakeapathofanewpatternofindustrialization.Thenewpatternofindustrializationbring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notonlymanyopportunities,butalsobringitwithgreatchallenges.Inordertofitthedemandsofthenewpatternofindustrialization,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mustgoaheadwiththetime,reformaudacitily,takethepathofcombiningteachingandstudyingwithindustry,realizeinformation,andrunthecollegewithitsfeature.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高职教育/对策

anewpatternofindustrialization/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solution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的路子”。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用信息化推动工业化是新世纪我国的必然选择。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城镇化正在逐步推进向前,同时又面临实现信息化的任务。顺利完成这些任务,将为我国在新世纪头20年的工业化进程指明新的方向,对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同时,也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高职与新型工业化要求的差距分析

全文阅读

先进文化引领企业新型工业化发展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量;按照现代企业要求建设企业文化;要围绕市场竞争抓好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现代社会已进入“文化制度”的时代、企业文化能形成先进企业理、企业文化能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具有更强的渗透力、企业文化能提高企业制度的生命力、营造“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创新知本经营文化、着力营造百年企业文化、要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相承接、要与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要与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趋势相融合、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塑造创新理念增强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把企业培养成学习型组织、实施文化制胜战略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企业文化体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力,企业文化能提高企业制度的生命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发展;企业管理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长期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文化传统,它是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思想信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的总和。它的实质是企业员工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现代社会已进入“文化制度”的时代。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企业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现代市场竞争已越来越表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拥有先进文化的企业得到生存和发展,拥有落后文化的企业被淘汰出局。用先进文化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引领企业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持续健康发展,这是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

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

1.企业文化能形成先进企业理念。先进企业文化在提炼核心价值观时,应该以企业发展的现实阶段为背景,以企业发展的目标为根据,努力使企业的价值观切合企业实际,显现企业个性,反映企业特色。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核心价值观,对一个企业来说是它的灵魂,是一种理念力。这种力量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成败,关系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决定着企业的品位、品格和文明程度。

2.企业文化能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俗话说“一年企业靠产品,十年企业靠人才,百年企业靠文化”。一个企业独特而先进的文化,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有人把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概括为七大要素:真实稳健的财务状况,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真实诚信的服务态度,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公平、公正善待员工,激励员工开拓创新,这七大要素无一不与先进的企业文化直接相关。

全文阅读

信息化新型工业化研究论文

一、对新型工业化的理解和认识

党的十六大对新型工业化的完整表述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真正理解和把握新型工业化的路子,首先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信息化、工业化、新型工业化等概念及其内涵。

所谓“化”是指由一种特定的力量引起的持续的、内在的改变,在形态上表现为一种趋势,一种进程。在“化”的过程中,这种力量与被作用的事物不是简单的叠加或混合,而是通过渗透达到融合,成为不可分割的有机体,使事物发生某种质变。信息化是指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出现的、以信息作为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源的一种持续的社会改造和进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和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引起社会结构各个方面发生深刻变化。而工业化是相对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形态而言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机器大生产和城市化为主要特征,不断增加工业经济比重,普及工业产品的应用,改变生产方式,改变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过程。它是就整个社会形态而言的,不仅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而且包括社会、文化、观念、心理等等整个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

信息化与工业化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两个重要发展阶段,是现代化的两个基本标志。信息化是建立在高度的工业化基础之上的,是工业化和科技进步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信息化既不能超越工业化,更不能代替工业化,但是信息化可以带动工业化,加速工业化进程,并使其运行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国际上,信息化和工业化正在处于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中。“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站在战略高度提出来的,符合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情况的一种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信息化模式;是建立在客观规律基础上的跨越式发展战略;是适应时代变化,利用后发优势,加速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决策。

所谓新型工业化是就工业化的实现方式而言,是对工业化的质的描述和要求,它区别于传统工业化的特点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党的十六大明确表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实现途径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既不是工业经济比重的简单增加或工业内部结构的简单调整,也不是单纯的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而是像党的十七大强调的那样:“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信息化主导着新时期工业化的方向,贯穿于新型工业化的始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一切方略都必须围绕“信息化”这个核心手段展开。离开信息化,无论怎样的高技术化,怎样的经济结构,都不可能成为新型工业化,只有用信息化武装起来的工业化才是新型工业化。及时而有力地抓住信息化所带来的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时代的需要。为此,各级政府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把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

我省面临经济和社会转型与发展的双重压力,必须强化各方面对新型工业化的认识和理解,统筹考虑经济与社会、国际与国内的各种因素,把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双重任务统一起来,落实到各项方略和实际工作中去。

二、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

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过程表现出极为强大的普适性、扩散性、渗透性、融合性和创新性。这些特性决定了信息技术对工业生产的影响无处不在,信息化能够持续地、全方位、全过程地进行,并不断深化对工业化的影响,形成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的新型工业化。因此,信息已经同能源、材料一样成为基本的生产要素,并且成为现代经济竞争、市场竞争的核心和关键要素。

全文阅读

新型工业化循环经济原则论文

新型工业化与循环经济原则【摘要】循环经济原则下的工业经济特征是自然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循环利用,指导理论是系统论和生态学;目标体系是全面建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关键词】循环经济原则下的工业经济特征自然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循环利用

【本页关键词】学术期刊征稿职称论文投稿职称

【正文】

一、新型工业化与循环经济原则藕合互联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组织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大大提高能源利用率,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因而,发展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循环经济与新型工业化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从不同工业型态比较看:传统工业经济的特征是征服自然,指导理论是社会财富论;目标体系是高增长、高消费,最大限度创造社会财富;价值观是金钱至上、竞争;经济要素是劳力、土地、资本;资源状况是掠夺性地开发自然资源。循环经济原则下的工业经济特征是自然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循环利用,指导理论是系统论和生态学;目标体系是全面建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价值观是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要素是劳力、资源、资本、环境、科技智力资本;资源状况是逐步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新型工业化包含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和人力资源优五个方面的要求,这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不是只讲工业增加值,而是要实现五个方面的兼顾和统一。因而,新型工业化是全面统筹资源开发利用的、以信息化带动的、依靠科技创新的、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与循环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上是一致的。二、按照循环经济原则,构建恩施州生态工业体系循环经济在生产领域的发展模式就是改造和重构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使其向生态化方向转型,重点包括建设生态工业体系、生态农业体系和绿色服务业体系,其中改造现有的工业体系,建设生态工业体系是生产领域的核心内容,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要求。1.明确生态工业发展目标。从可持续发展目标着眼生态工业化建设,恩施州新型工业化应确立四大目标体系: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目标。把生态系统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是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循环经济认为生态系统建设也是基础设施建设,如狠抓“清江流域环境保护”,加强“鄂西林海”建设,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规划利用水能、风能和硒铁磷等矿产资源、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等,既是产业开发,更是生态系统建设。通过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来提高生态系统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以优化整个经济结构为目标。从产业结构分析,“十五”期末,全州三次产业结构已由2000年的44.1:24.9:31调整为41:23.5:35.5,但二三产业在三次产业的组成中相对偏低,并且二产内部本身的结构也有待进一步调整,“十一五”期间全州第一、二、三产业增长目标分别为3%、11.5%、9.5%。从城乡结构看,2005年全州城镇化率达到21.3%,分别低于同期全国43%和全省47.3%,按照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要求,差距较大。从劳动力就业状况在三次产业中的构成讲,在二产中所占比重相对偏低,按照成熟工业化阶段的要求必须占到15%以上。从所有制结构看,2005年民营经济总产值占全州总产值的比重为70%以上;其中,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达85%以上。要进一步改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就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提高人均GDP;通过生态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生态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成“小康恩施”。以强化科技教育为目标。尽可能利用高科技,是循环经济和新型工业化的共用原则。要加大科教投入,促进科技与经济圆满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合理使用现有科技专业人才,合理引进紧缺人才,科学配置各类人才,从而使人才结构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动态需要;要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加强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实施科技强州和人才强州战略。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为目标。充分提高生产和再生产活动的生态效率,以最少的资源能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低的污染排放,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形成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成“生态恩施”。2.重点构建“特色资源开发型”工业体系。为实现生态工业目标,要选择循环经济增长方式,结合州域资源特色,充分发挥水力电力、医药化工、建筑材料和富硒绿色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的支撑作用,继续做大做强特色工业。支持卷烟工业适应结构调整,渐近培植烟草产业的替代产业。支持电力工业加快优质电源点和电力外送通道建设。扶持药化工业拓宽市场空间,做大做强中药材及成品药工业,实现稳步发展。培育壮大富硒绿色食品工业,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引导建材工业科技创新、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产品质量。科学规划、开发和利用各种矿产资源,建成特色矿产工业基地。科学谋划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构建特色生态资源工业体__【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以信誉求生存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全文阅读

信息化对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作用研究论文

关键词:信息化新型工业化

摘要: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信息化、工业化、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从论和时间的视角,研究信息化在新型工业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实际,针对如何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新型工业化,提出了对策建议。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速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未来相当长时期指导各项经济工作的基本方针。但在许多地方的实践中看,在对什么是新型工业化、怎样才能走上新型工业化路子等问题的认识和把握上还有差距。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导下,本文根据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分析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研究信息化在新型工业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围绕如何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问题提出建议。

一、对新型工业化的理解和认识

党的十六大对新型工业化的完整表述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真正理解和把握新型工业化的路子,首先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信息化、工业化、新型工业化等概念及其内涵。

所谓“化”是指由一种特定的力量引起的持续的、内在的改变,在形态上表现为一种趋势,一种进程。在“化”的过程中,这种力量与被作用的事物不是简单的叠加或混合,而是通过渗透达到融合,成为不可分割的有机体,使事物发生某种质变。信息化是指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出现的、以信息作为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源的一种持续的社会改造和进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和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引起社会结构各个方面发生深刻变化。而工业化是相对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形态而言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机器大生产和城市化为主要特征,不断增加工业经济比重,普及工业产品的应用,改变生产方式,改变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过程。它是就整个社会形态而言的,不仅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而且包括社会、文化、观念、心理等等整个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

信息化与工业化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两个重要发展阶段,是现代化的两个基本标志。信息化是建立在高度的工业化基础之上的,是工业化和科技进步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信息化既不能超越工业化,更不能代替工业化,但是信息化可以带动工业化,加速工业化进程,并使其运行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国际上,信息化和工业化正在处于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中。“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站在战略高度提出来的,符合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情况的一种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信息化模式;是建立在客观规律基础上的跨越式发展战略;是适应时代变化,利用后发优势,加速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决策。

所谓新型工业化是就工业化的实现方式而言,是对工业化的质的描述和要求,它区别于传统工业化的特点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党的十六大明确表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实现途径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既不是工业经济比重的简单增加或工业内部结构的简单调整,也不是单纯的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而是像党的十七大强调的那样:“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全文阅读

新型工业化研究管理论文

摘要在新经济中,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越来越紧密地相互融合,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有力支撑。现代服务业对于制造业产业增值、能级提升以及增加制造业竞争力作用凸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新型工业化生产者服务

1现代服务业的涵义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它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出现,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它不仅包括直接因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形态,如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同时也包括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从传统服务业改造和衍生而来的服务业形态,如金融、物流服务等。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工业的发展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和条件。现代服务业主要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而发展起来的,它是知识和技术相对密集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主要依靠信息科技、人才等与知识相关的要素投入的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促进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由主要依靠消耗资源向更多地依靠智力支持和科技进步转变。

2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互动关系

制造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许多服务业部门的发展必须依靠制造业的发展,因为制造业是服务业产出的重要需求部门,代表现代服务业的生产者服务业的活动,其产出的相当比例是用于制造业部门生产的中间需求,没有制造业的发展,他就失去了需求的来源。通过对美国投入产出数据的分析表明,用于制造业部门的生产者服务增加很快,约占整个生产者服务产出的48%;另一方面,制造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生产者服务业的有力支撑。许多生产者服务部门,如金融、保险、电信、会计、技术服务、咨询、R&D、物流等,都是支持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部门。生产者服务能够提高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附加值,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因此,制造业整体水平和产品品质的提升,依赖于服务的附加和服务业的整合。服务作为一种软性生产资料正越来越多地进入生产领域,对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

由于制造业中间投入服务的增加,正在使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变得愈来愈密切,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之间出现了“耦合”现象。二者相互提供支撑,也日益交织,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产业结构日趋高度化。

全文阅读

新型工业化道路论文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完成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时期。我国与工业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已不在生产规模和产品产量方面,而在发展模式上。当工业走过量的扩张期、要素驱动期时,必然要转变发展模式,方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笔者认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转变发展模式,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转变。产业集群是在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集中,且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的机构组成的集聚体,它作为一种新的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已经成为许多地区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推动力。我国的产业集群现象在珠江三角洲、江苏的环太湖地区、浙江宁波、温州和福建闽东地区比较普遍。同类产业或同类产品在一个区域范围内越是集中,越是形成群体,其市场、信息、技术、科研、人才、工艺、设备等方面就越能形成规模优势和集群优势。产业集群的优势,就是规模经济的优势,就是延伸配套的优势,就是服务体系完善的优势。樟树市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业经济体系,产业集群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医药、机械五金、盐化工等产业集群已具雏形。随着世界制造业产业集群正加速从国外向国内、从沿海向内地转移,作为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的樟树市,正面临着加快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实现产业集群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对此要全面对接“长珠闽”和“泛珠三角”,进一步加强对产业集群的引导和服务,强力助推产业集群的形成:一是进一步营造发展产业集群的政策环境,在征地、融资、税收等方面给予倾斜;二是进一步改善产业集群的基础设施条件,重点推进胡家坊至城区的高速公路连接线、汽车交易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电子商贸城的建设;三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发展,重点扶持仁和集团、四特酒公司、蓝恒达“双十”项目、富达盐化、江西盐矿等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发挥这些企业的核心作用,并着力引大引名引强引优,以项目的引进促使产业加速聚集;四是加快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依托南昌理工学院樟树校区、江西农业工程学院的教育优势,加大对企业管理者、科技队伍和技术工人的培训力度,并创造条件选送管理者出国培训,满足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

二、从劳动增值向技术创新增值转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目标,关键是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轨道上来。离开科技进步和创新,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竞争力就失去了动力和支撑。技术是生产革命之母,技术创新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证。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化,技术创新的关键性作用更日益突出,注重抓科技创新,原本落后的地区完全能够迎头赶上,甚至后来居上;忽视抓科技创新,原本发达的地区也可能丧失优势,甚至陷入低谷。只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高起点应用科技成果,就完全能实现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20xx年经济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为此,我们应从体制、机制、政策等多方面为企业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一是建立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政策和机制,使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有效整合产学研的力量,加快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要破除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把激励和促进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通过投资、信贷、税收政策优惠,运用财政补贴、政府技术采购、知识产权保护等多种政策措施,发挥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形成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激励机制;二是改革科技计划和项目管理,使企业成为研发活动的主体。鼓励企业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建研发机构,支持企业牵头实施国家科技项目。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要支持其开展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对大型骨干企业,要支持其建立研发中心,增强研究开发能力;三是建立促进科技成果扩散、流动的新机制,使企业成为成果应用和受益的主体。要让企业走科技路,尝到吃科技饭的甜头。要扶持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特别是要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成长的政策环境,大力培育和建立科技创业服务体系、科技投融资体系和创业板块市场,支持中小科技企业创新创业。樟树市要凭借全省“科技工作试点县市”的优势,全力推进国家“863”计划--健心胶囊的研制和生产,加快“中药科技城”建设,办好“江西省中药生产力促进中心”,深化白酒的研制,力争四特酒研发中心成为省级酒业技术开发中心。盐化工是樟树市的优势资源产业,岩盐储量居江西第一、全国第四,抓住樟树盐化工基地列为江西省“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工程的机遇,通过科技创新,从生产原盐转向生产盐化工产品,开发pvc、纯碱以及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 含钾、镁、锂离子的产业链下游化工产品,发展精细化工、医药化工、无机化工,瞄准世界最先进的跨国公司、最具科研实力的院所,生产出世界领先的化工产品。

三、从贴牌生产向自主创牌转变。品牌源于19世纪的工业化进程,是将物品和服务产业化、商业化并最终扩大市场份额的一种必然选择。品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一种无形资产,是民族产业的核心财富,品牌经济是最具市场竞争力的一种经济增长方式。品牌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变迁紧密相连。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体现在品牌的竞争力上,品牌是市场的灵魂,品牌的大小、多少、强弱、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未来发展。为洋品牌打工,做外国人的制造工厂,可谓省心省力,但绝不是一条扬眉吐气之路。目前,占世界市场10%的知名品牌占据着近60%的市场份额。从贴牌生产到自主创牌,实际上是一个市场升级的过程。实施品牌战略和品牌经营,是挑战市场的一个重要法宝,我们要把培育品牌、创立品牌作为战略措施来抓,一是科学制定实施名牌战略的规划,二是建立健全实施名牌战略的激励机制,减少对贴牌生产的优惠政策,推动名牌形成和成长,三是实行品牌扩张,发挥品牌价值倍增作用和行业带动效应,四是加大品牌引进力度,通过“草船借箭”,培育自己的品牌。20xx年樟树市争创品牌工作取得重大成效,荣获省著名商标个数占宜春市新增数的28.7%,荣获省名牌产品个数占宜春市新增数的50%,全市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著名商标22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省名牌产品11个。今后要集中力量对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和产品,进行重点扶持和培育,对拿到省以上知名品牌的企业继续分层次给予重奖,通过三年的努力,再培育出3个中国驰名商标、6个中国名牌产品。

四、从资源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加快发展,绝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也绝不能走老路,必须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概念的提出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循环经济模式,是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最终实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先进的经济运行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是一把金钥匙,它可以开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之门。发展循环经济,既是我们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的必然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更是促进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樟树市有着发展循环经济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过去做了积极的探索,支持企业在园区内形成上下游产品有序链接、循环开发的关系,取得了初步进展,城北化工板块的4家企业之间实现了“排泄物”的相互利用,今后要更加注重资源的高效转换和利用,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加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既要在技术层面上推广循环经济,更要在制度层面上鼓励企业和社会自愿自觉地追求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循环经济之路:一是抓好循环经济规划的编制工作,聘请知名研究机构和著名院校,科学制定樟树市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既要高起点,又要结合市情,具有可操作性;二是依法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运用法律、经济杠杆,引导企业按照循环经济的模式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制定的激励措施要让所有的企业心动,约束的措施要使违反的企业被罚得心痛,使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作为省级的樟树盐化工基地,更要瞄准世界最前沿的生产模式抓好循环经济,提高附加值。要坚持“六高”原则,坚决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三是建立健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多元化融资体系,鼓励各类所有制经济投资和经营循环经济项目,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建设和经营以资源化处置项目为主的生态工业园区。

全文阅读

新型工业化产业结构论文

一、优化升级包装产业结构的重要性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尤其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包装工业为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必须优化升级包装产业结构,调整包装产业结构,才有利于促进我国包装工业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换;有利于包装工业节约资源,开发新技术,为包装工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

二、我国包装产业的发展现状

包装产业是指对各类商品进行包装,制造包装设备,并不断地研发出新的包装材料。这类产业所涉及的方面比较广泛,用途比较大。改革开放之来,我国包装产业不断地发展,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包装工业体系,所采用的包装材质主要有纸、塑料、玻璃和金属等。虽然我国包装工业的发展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尤其是在数量上更胜一筹,但是从质量上看还有所缺乏。

三、优化升级我国包装产业结构,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有效措施

3.1开发新的包装材料,提高包装产品质量。为促进我国包装工业的发展,优化升级其产业结构,必须致力于开发新的包装材料,既要保障包装材料的快速增长,又要确保包装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在开发新的包装材料时,可以从强度和防水功能等方面考虑,以提供各类型全面的包装材料,满足商品包装的不同需求。要加强对塑料包装材料的研究,以使其在化工、医疗等商品中更好地应用。

3.2建立健全包装产业体系,制定完善的产业制度。包装工业在发展和创新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包装产业体系,严格贯彻落实政府的相关政策,为包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正确的方向,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要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作用,以市场需求为依据,优化包装产业的资源配置,发挥包装产业的优势,从而促进我国包装工业水平的提高。

3.3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在现代包装工业的发展过程中,要遵循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需求,尽可能的减少废气排放量,降低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能源的消耗量。政府要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制定一系列有效的奖惩措施,以规范包装工业的操作行为,使其在环境保护方面能够达到合格指标,从而促进包装工业的健康发展。

全文阅读

基于企业文化的企业绩效研究

摘要:文章通过对企业文化和企业绩效的构成因子进行分析,建立他们之间的关系模型,并使用结构方程来探索何种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和负向作用,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图,期待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相关的帮助。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绩效;结构方程

一、引言

企业文化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以来,有关企业文化和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也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企业文化分成3种类型,以探讨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总体作用。提出它们之间关系的假设,然后设置指标进行考察,再用结构方程方法来进行数据处理,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合理。本文对它们的部分不是很明确的关系提出假设,来探讨企业文化和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

二、企业文化和企业绩效作用关系模型

(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所沉淀的,为企业员工所共同信奉并加以遵守的关于企业经营和管理的一系列价值观、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它体现在企业的日常的管理活动中,并通过同化的方式传递给新来者。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

关于企业文化的分类,引用Wallach的方法,将企业文化分为3类:官僚型、创新性和支持型。官僚型文化通常是基于控制和权利,组织层级结构和权责划分非常明确,遵从层级管理,工作大都标准化和固定化。官僚型文化的企业大多是制度化的、权利导向的,注重层级和过程,这适合经过良好培训的人员,而不大可能吸引和保留创造性的、有远大抱负的人。创新型文化鼓励竞争,但是在这种文化下是充满压力的,很难平衡家庭、工作、娱乐的时间安排。采取创新型文化的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通常较为复杂多变,工作较具有创新性和风险性。支持型文化的工作环境相当开放、和谐,具有“家庭”的温暖感觉。员工可以得到企业高度的支持及信任,而企业也十分重视人际关系。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