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论文提出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列车限速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思路,且对信息采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分别进行了详细设计,该设计思路能够实现阅读器与电子标签之间的无线通信及阅读器对信息的处理功能。系统主要以射频芯片CC2530为核心,构建了一款低功耗的ZigBee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阅读器单元通过ZigBee技术能够实时准确地采集到标签里面的信息。该设计思想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前景。
【关键词】 ZigBee CC2530 阅读器 标签
近年来,我国铁路部门加快了科学技术的步伐,大力发展电力牵引技术,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列车行车速度越来越快。速度快,给国民带来了方便,但是铁路行车安全却成为另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铁路路面状况信息作为列车行车的重要环节,其准确、实时问题也是重点,更是难点。目前,列车接近临时速度控制区段、接近封锁施工地点或者施工地点邻线行车时,地车间实时信息仅靠地面设置的移动减速信号牌、作业标、移动停车信号牌以及响墩等信号标牌。这种方式缺少了路面状况信息的自动传送和控制,行车安全完全依赖机车司机的注意力和技术水平,稍有疏忽将直接危及行车安全[1]。基于此,亟需建立实时、可靠、准确的铁路安全巡检机制,以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
ZigBee是一种基于IEEE802.15.4的低功耗、低传输速率、架构简单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它在自动控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其传输距离为数十米,使用频段为免费的2.4GHz与900MHz频段,传输速率为20kbps至250kbps,且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耗电量小等特点,使得利用ZigBee技术组成的网络具备省电、可靠、成本低、容量大、安全、自愈性强等诸多优势。因此,本限速信息采集系统的实现将具有良好的实际经济效益。
一、系统硬件设计
系统的硬件框架主要包括阅读器和电子标签。阅读器和标签的硬件结构是一样的,他们之间通过ZigBee无线通信协议进行短距离通信,通过ZigBee技术,阅读器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读取到标签里面的信息。主要模块有:射频模块、天线模块、串口转换模块、外设接口和电源模块。
1.1 射频模块
信息技术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一个企业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思维方式,信息技术水平已经成为现代企业重要的无形资源和财富。而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铁路创新管理水平。当前,铁路信息技术蓬勃发展,铁路信息网络平台的基础性、全局性优势日益增强。信息网络平台在加强信息处理提高管理系统性、完善计划手段提高决策科学性、改进管理流程提高控制精确性、扩大管理幅度提高组织的有效性、改善沟通网络提高职工满意度等方面的显著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建立开放、稳定、受控的铁路信息网络平台
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人们生活、工作已经离不开信息网络。近几年,铁路在信息网络技术利用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从12306网上购票到手机客户端购票,再到95306网上办理货物托运,铁路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离不开信息网络。但鉴于信息网络安全性的问题,铁路信息网络系统采用办公网和互联网严格物理隔离的形式,互联网使用管控严格,对铁路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实施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信息网络中,办公网和互联网应该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依存共赢的关系。即使互联网的安全性及管控性弱于办公网,但对于互联网不要天然定位其为不可控的猛虎,敬畏而不敢处之,应转换思维,扬长避短,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共享信息等优势,挖掘其长处,使互联网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以互联网为依托大力发展信息网络平台,开发利用互联网资源、有效利用办公网优势是铁路信息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开放、稳定、受控的铁路信息网络平台亦是大势所趋。什么样的网络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网络安全防御系统自身的强大,能够有效抵御网络攻击和病毒入侵才是真正的安全。铁路信息网络平台需要结合现有铁路信息网络的特点,把握信息网络平台的设计思路与定位,引进先进的网络安全防御技术,优化网络设置和系统功能,进而构建灵活、安全、稳定、高效的铁路网络防护体系。只有应用了可靠的网络安全防御技术,才能建立开放、稳定、受控的网络平台,更好地利用信息化先进技术,提高铁路信息化管理水平,促进铁路创新发展。
二、利用铁路信息网络平台搭建企业与职工的沟通桥梁
铁路信息网络平台具有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全球化的特点,是铁路对外宣传、对内沟通凝聚的有效桥梁。网络使用者可以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通过信息网络接收信息。1.双向交流互动平台铁路职工网上家园为铁路系统干部职工搭建双向交流互动平台,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开放互动的铁路职工网上家园可以让人敞开心扉、消除顾虑,职工可以通过网络表达诉求建议、交流技术应用、开展互动讨论、了解信息资讯、丰富业余生活。畅通言路有利于听取广大干部职工的呼声,为领导干部和广大职工紧密联系提供媒介,为职工谋好事、办实事,传播正能量,为干部职工提供网上精神食粮,便于干部职工建言献策,促进铁路和谐健康发展。2.全方位信息经营发展信息向干部职工公布是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要利用微信、微博、微大厅、手机一点通等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全方位信息,整合多渠道的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多媒体的自身优势,建立一个干部职工之间畅通便利的交互联系通道,实现信息动态实时更新。透明、及时、完整、可靠地铁路各项经营管理信息,使干部职工可以为铁路的发展建言献策,参与到铁路的发展决策中。3.多样化宣传载体微视频、微动漫是近几年兴起的新媒体技术,是投入小、效果好的新型宣传载体。微视频具有短、快、精、大众参与性强的特点,视频形式多样,通常涵盖微小电影、DV短片、纪实短片、视频剪辑短片等形式。微动漫的形式为动画,而语言更接近于漫画,就是用简单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工作生活中的点滴瞬间。铁路可以巧妙地利用微视频、微动漫等宣传载体的优势与特点,制作操作性强的关键岗位作业规范微视频、安全警示微动漫等宣传教育短片。利用微视频、微动漫简洁易懂的特性,激发铁路职工情感与思想上的互动;以标准化作业教学片为媒介,规范关键岗位工作流程,促进岗位知识的学习与运用。
三、利用铁路信息网络平台优化民主监督和廉政教育职能
信息化时代,任何企业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信息化管理。铁路信息网络平台有助于优化民主监督和廉政教育管理,有助于规范和优化铁路系统的经营发展,指导铁路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地推进。铁路信息网络平台依托于互联网络搭建,其实时性、广泛性、开放性和交互性能够加强各项公共权力的透明度和参与度,方便干部职工在网上表达心理诉求,申报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了解铁路经营发展事宜,让广大干部职工知晓路情局情,随时随地参与监督、保障干部职工的选择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通过铁路信息网络平台,扩大信息互动公开范围,用诚恳的态度、公开的信息、实事求是的精神,了解干部职工心理状态,接受民众监督和评价,保证民主监督职能的有效实施。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在铁路信息网络平台设置一个展示铁路廉政教育情况和廉政文化的功能板块,可以有效地增强廉政教育的感召力和渗透力。设立廉政文化信息动态、廉政文化作品等栏目,可以使廉政教育更加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拉近群众。
四、利用铁路信息网络平台提升教育的渗透力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逐步走向前台,基础教育中信息技术课程也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探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分层目标以及高中、初中、小学三个阶段的内容衔接将会帮助更好地建设信息技术课程。我们在此基础之上,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为研究对象,重点从课程的目标与课程思想两个维度进行了详细论述,旨在深入推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之路。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课程特征;课程思想
一、课程目标: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定位
课程目标是指在经过一定的教学环节实践后,所期待的学习者在各个环节取得的发展进步程度,是课程在实践开始时所设定的一种具体方向性指标。课程内容则是学习者为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而学习的具体对象,它是整个课程结构的构建者,并且根据学习者的不同表现出一定的针对性。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确定,是对整个课程结构的明晰,同时能够有效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程起点:信息技术课程层级结构
有关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结构,李艺教授从信息技术课程的载体、技术大众化之外的文化特征以及小学、初中、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分野依据三个层面做了系统分析,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的载体分为传统的“PC机+网络+外设”和“教学机器人”两种模式。其中“教学机器人”模式是一种技术的综合体,具体包含机械、传感和控制等技术,旨在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而一套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则是成功的关键。这种以实践为起点的模式使学生针对具体应用问题进行设计、制作,从而对机器人知识产生兴趣,为其未来的信息技术发展打好基础,是课程内容分级实施的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的另一载体为“PC机+网络+外设”,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一根本目标。鉴于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学生特征和学习需求等因素的不同,课程目标规定了不同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层级性和连贯性。具体而言,小学阶段的学习者理解能力较为薄弱,所以多从基础技能的实践训练中增强其直观理解,在课程内容体系构建时,以基础实践为重;初中作为三个阶段的过渡阶段,在技术训练中融入具体的学科理论,以展现初级的课程体系为目标,要求学习者能在技能实践的基础上自主归纳信息技术的本质属性,理性掌握信息技术的价值,这是本阶段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的要点;高中阶段,考虑到学习者实践能力的增强和后期的多元化发展,应侧重培养学习者实践训练中的个性化发展,根据其兴趣点进行分化训练。如此,可以让不同阶段的课程具有各自的特点而又相互承接,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层级结构的构建。
摘要: 铁路信息化具有覆盖范围广、信息关联交叉、系统规范有序的特点,铁路信息化对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要求更高,高职院校必须从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上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新整合,本文提出“大平台、小模块、模糊群、重定向”的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形成“一专多能、知多识广”的知识结构,力争达到“专一门,通两门,知全路”的行业技能要求,以适应现代铁路的高速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铁路信息化 铁路高职院校 高技能人才 培养模式
引言
由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当今世界已进入数字时代、信息时代,各行各业都无不进入信息化过程。铁路作为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大众化交通工具,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肩负着提供运力支持、当好先行的重要历史使命,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依靠信息化提升铁路产业[1]。铁路信息化对轨道技术人才的需求非常紧迫,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的培养迫在眉睫,这对铁路院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人才培养要求,那么,铁路高职院校如何转变观念,跨越思维,探索出一条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值得思考。笔者受文献[9]的启发,在总结传统培养模式的特点基础上,借鉴国外的和其它相关行业的培养模式,对铁路信息化背景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深入探讨。
1.铁路信息化的特点
为实现新时期新阶段铁路跨越发展的战略任务,铁道部颁布了“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铁路的运输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体系结构、发展战略与实施策略。铁路信息化建设必须适应铁路高速化、重载化及密集化的发展趋势,突出运输组织、客货营销和经营管理3大领域,以东部铁路和繁忙干线为重点,积极发展新一代调度集中系统、综合调度信息系统;完善运营管理各专业系统,建设运输智能决策系统和铁路电子政务系统;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建设[1]。铁路信息化具有以下特点:
1.1 覆盖范围广。
铁路信息化覆盖运输安全、运输组织、技术装备、客货营销、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信息技术的广泛渗透和关联带动作用,将对各生产要素起到催化作用,可以使我国铁路以较高起点推进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
摘要:道路交通运输档案的有效利用及创新,既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档案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本文就此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便对今后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道路交通运输;档案;利用;创新
1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档案源开发利用水平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它可以创造优越的条件,提高档案信息的传递技术以及档案信息的质量,是高质量快速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使档案工作者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使科学合理、有效利用和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成为现实,也能为共享档案信息资源打下基础。主动、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地传递信息,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的主要途径。档案部门应让计算机迈进档案信息开发利用领域,增强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为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工作配备简易印刷器械和复印机,实现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全程现代化。
2 开发档案资源,为档案利用创造条件
档案管理者即是档案信息资源的守护者,更是档案信息资源的传播者、开发者。为档案利用创造条件,应积极开发档案资源,首先应完善道路交通运输档案,不然将直接影响对档案的利用。在收集开发道路交通运输档案时,档案管理者应关注道路交通运输档案的成套性,保证档案的完整齐全。其次应对档案信息开发编研。主动进行档案的编研工作,即能有效开发利用档案资源,也是为经济建设提供服务的一项措施。档案工作者应尽快掌握和了解用户的利用需求,经过对道路交通运输档案进行综合研究,编辑成具有科技含量二次、三次档案信息和较高经济价值文献,为道路交通运输档案的利用创造条件。
3 实现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建议
3.1 思想观念的创新。管理创新的前提是观念创新。观念创新就是使管理创新得以成功的基础,管理创新的过程将始终贯穿着观念创新的思想。管理创新应确立现代化管理意识,尤其是档案管理社会化、网络化、知识化,把创新和知识作为档案工作的管理目标,渐渐改变之前“轻用重藏”的落后观念。因此应强化两种种意识。一是应进一步强化档案使用的效率意识。我们应当意识到,整理和收集档案的最终目的是利用档案。二是应有积极的信息转化意识。档案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库,在一般情况下各种信息是比较零散地储存在众多的单体档案中的,只有按照需要,把相关信息规范地、系统地整理出来,方可体现档案的信息价值,更好的发挥档案的信息作用。故档案部门重要的职责是把档案内容通过加工整理变成更适应、更直接需要的信息。
【摘要】随着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大,人们对交通运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速公路作为一种重要的运输方式自然不能被疏忽。我们不但需要对其进行监督管理,而且还需要了解它每日的运输量等基本信息。因此本文提出建设一个软件系统来实现高速公路的信息化管理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关键词】数据库;高速公路;监督管理
一、高速公路运营监督管理概述
在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虽然起步较早,但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取得大的成就,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因为管理模式落后,这主要是因为高速公路运营监督管理对信息化建设的忽视,他们并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而且这种情形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其二是因为管理模式在各个高速公路之间没有得到统一,这可能是由不同的出资单位所致。因此,我们需要研发出一套统一适用的信息化建设方案。
高速公路运营监督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完成对高速公路的收费、高速公路安检维修等方面的监督,对监督的情况及时进行分析,出现意外马上能够进行补救等方面。它的目标是要有自己的理念进行指导,最大化提高监督管理效率,不但要保证道路的安全运行,还得保障道路运行的快捷方便。
二、高速公路运营监督管理的目标及作用
高速公路运营监督管理系统首先得将监督管理工作进行细化,即把监督管理的工作分别派到收费站、服务区等分别落实,由总部统一协调管理。这样便实现了点到面的管理。同时由各单位监督的信息又可返回到总部,便于总部进行协调,统筹管理。这样又实现了面到点的管理。因此高速公路运营监督管理系统的目标就是要实现面到点、点到面的结合,使监督管理工作能够更好的落到实处,实现它应有的价值。
高速公路运营监督管理系统通过将监督管理工作细化协调,可以更好地了解高速公路运行各方面的信息,同时信息的传输、处理也会方便快捷很多。当然最重要的是要保证监督管理工作的安全,为此,系统通过控制权限,设置密码等形式来保障数据信息的安全可靠。
编者按:什么样的学科需要强化整合、什么样的学科需要创新整合方法、学科的整合应该在哪些地方进行、教学中的哪些细节运用信息技术能给学科的教学质量带来提升,这些问题一定是醉心于整合的老师们在一直思索的。因此,本期开始我们采用案例加解说的方式,逐一介绍在各学科中对整合的创新运用,以期能带给老师们一点启迪,整合出属于你们自己的天地,也欢迎老师们加入其中来讨论,说出你的整合心声。
在上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主要是教材媒体化,我们称之为“以本为本”,这样做出的学科教学资源强化工具性,无法满足教师教学的个性需求。因此,后来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主要是按照教师的上课思路来开发,我们称之为“以师为本”,这样的开发弱化工具性,尊重人的思想性,服务人、关心人,这是一次由工具到人的质的跃迁。但同一节课,教师的教学思路千差万别,都按照教师的思路个别开发,工作量巨大,且共享性差,其实教师教学中没有必要全部信息化,就其中的个别步骤需要信息技术支撑。因此,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重点在利用信息技术的步骤上开发资源,我们称之为“以技术为本”,这样做大大提高了资源建设的效率,但资源建设的成效依赖教师的教学经验,对传统教学设计的支撑,没有进行方法创新,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此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支撑原有教学和管理方法;提高了教学和管理的效率;解决了因时间不足导致的质量问题;解决了因手段不好导致的质量问题。
任何手段的变化必将引起思维模式和应用模式的变化,信息技术之于教学也不例外。信息技术作为一股新生力量出现在课堂教学中必将引起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革命性变化,要想真正有效发挥新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一定要变革学习和教学方法,打破原有的教学和学习思路,进行理想的教学设计,挖掘教学步骤中的整合点,按整合点来建设资源,这样才是在方法创新教学设计基础上的资源建设,它打破了固定思维模板的限制,给了大家自主构建资源的平台,是教学思想的创新,我们称之为“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重构,消解工具性,不是拿来就用,而是让你去创造、重构,这是由思维模板到思维创造的第二次质的跃迁。信息技术在学科中应用的最高境界是应遵循科学理性的,我们称之为“以规律为本”,以追向教师教育方法为前提理念,是对把握人的成长规律、教育教学规律的尊重,是一种智慧应用。我们可以把信息技术支撑教学的历史过程与趋势用下图表示。
要想创新教学方法,首先要从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出发。那就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四个要素。教师和学生两个要素是人的要素,我们无法选择,因此创新教学方法只能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两个要素来考虑。
从教学内容来看,目前学科教学更多强调的是知识内容的学习,即概念本体的学习;人类学习最终是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科基本思维方法和学科精神,即方法本体的学习;在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方法后为了真正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养成一定的科学态度和积累一定的学科经验,即应用本体的学习。
从教学条件来看,应该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学科理想的信息技术支撑环境,帮助教师和学生解决疑难知识理解、学科知识编辑、知识快速获取、知识经验共享等方面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是我国教育建设发展的既定目标。信息化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已经成为了时代特征。信息技术工具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过程,成为教学的一个要素,就像教师的粉笔、学生的书本一样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教与学的工具。因为有了信息技术的参与、信息时代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以及信息时代社会对教育的新需求,发生在数字化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中的教学创新跟以往所提到的教学创新相比,创新主体更加自觉、创新内容更加复杂多样。目前正在进行的教学创新需要全方位、彻底地对教学进行革新,教师的教学思想需要彻底的变革,教学目标要重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至于教学内容都要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是在教学历史上从未出现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不仅引发了教学创新,更大程度上说,教学创新需要依托于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这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视角,整合的目标就是转变教师的技术应用观、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实现数字技术支持的合作和探究学习、创建基于数字技术管理的学习共同体。
摘要:在2003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写在了开篇,但如何培养信息素养,一直是信息技术教师所困惑的问题。谈谈在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找到的一条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计算思维。
关键词:计算思维 信息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
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两份文件,是我国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自此,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受到广泛的重视,全国范围内逐渐确立了对中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信心,信息技术课程逐渐被看成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2003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更加有针对性的对高中信息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持续经历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个性化发展,追求自由于信息文化的能力。同时在课程标准的开篇就提出了“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这一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随着2004年的新课程改革,这一理念被运用到了新教材的编写中,但是转眼10年过去了,整个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更是不断提升,但我们的教学还是停留在10年前以软件操作为主的课堂教学上,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实践,许多信息技术教师不禁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信息素养的培养仅仅是依靠熟练掌握各种常用软件的操作吗?我作为一名一线信息技术教师,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什么是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简单的定义来自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它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
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包括基本学习技能(指读、写、算)、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信息素养是其中一个方面,它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
信息素养涉及各方面的知识,是一个特殊的、涵盖面很宽的能力,它包含人文的、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诸多因素,和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信息技术支持信息素养,通晓信息技术强调对技术的理解、认识和使用技能。而信息素养的重点是内容、传播、分析,包括信息检索以及评价,涉及更宽的方面。它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既需要通过熟练的信息技术,也需要通过完善的调查方法、通过鉴别和推理来完成。信息素养是一种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是它的一种工具。
信息技术新课标中对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具体要求为: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及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摘 要:信息时代的特征,是以信息技术作为其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泉,传统的物质和能量因素,己不再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动力,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成为创造财富的关键要素。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财富的源泉,并逐渐代替物质和能量,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信息技术;知识经济;计算机通信;计算机网络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财富的发现、创造和聚集,而信息则作为一种非常重要财富,决定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信息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无时不在,其形式多种多样,通过对这些信息的了解,我们才能够熟悉周边的环境,认识世界。然而,并非所有信息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要对信息加以利用,必须通过一定的设备或媒介,以之作为载体。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产业的兴起,并在很多高科技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如航天、能源、环境等,其发展趋势则是向着信息技术产业方向发展,信息技术的产业化又反过来深刻地影响着各个专业领域,促进其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1.从通信技术到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
通信技术起源于19世纪上半叶,以美国的莫尔斯发明的电报为标志。20世纪下半叶初期,世界上的第一部程控交换机由美国人研制出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通信技术向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随着卫星通信技术领域的开拓,通信技术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展。而计算机技术则起源于1946年,以世界上的第一台计算机设备的诞生为标志,该计算机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命名为“埃尼阿克”,虽然这台计算机的体积非常庞大、外形也十分笨重,并且需要消耗卜大的功率,然而其诞生却标志着计算机技术这一项对人类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贡献的发明的问世。自此,科学技术领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同时,计算机在运算速度、存储容量等方面都有所提高,数据处理能力也逐渐增强,计算机所具备的功能也从单一化向着多元化发展。集成电路的发展及软件技术的更新,使得计算机获得更加广泛的应用,逐渐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
2.从晶体管到以集成电路为基础的微电子技术的发展
1948年,世界上第一个晶体管问世,标志着微电子技术的诞生。十年后,第一块集成电路研制成功,成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被称为是微电子技术的革命,其影响范围十分广泛,在全球造成了轰动性的影响。电子信息系统日益复杂,然而微电子技术的应用,却使得复杂的系统能够在很小的硅片上进行集成,计算机系统的能耗也随之降低,微型化成为电子设备的发展趋势集成电路在微电子技术的带动下,迅速发展起来,集成电路的规模越来越大,而每一个集成电路芯片上所能集成的电子器件数量也日益增多。与此同时,集成电路所需的成本却有所下降或保持不变,这些都促进了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摘 要 在小学生管理工作中,创新管理理念、管理思路、管理制度非常重要,同时小学教师也应不断提升综合素养,做好应对信息技术管理创新工作的准备,为小学生管理工作建设良性发展环境。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生;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3-0053-02
1 前言
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使人类社会进入全新发展时代。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互联网通信遍及人类生活和生产各领域,QQ、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广被人们熟知且广泛应用,日益成为当前人们交互联系、沟通的主要方式。毋庸置疑,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领域也带来深远影响。
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管理工作,把握信息技术实践应用功能,有效融合信息技术和学生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创新学生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思路、创新管理制度,并掌握信息技术手段,真正搭建信息技术环境,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促进学生管理工作创新。
2 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