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闻写作技巧

新闻写作技巧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闻写作技巧

一、如何发现新闻。没有的写是我们及一些通讯员,甚至记者常遇到的头疼问题。所以善于用新闻的眼光去发现新闻,是写出通讯报道的关键。

(一)"变废为宝"选角度。联保贷款推行多年了,再写就无新意了,成为新闻写作的废物。但如何变

(二)"吹糠见米"。举齐鲁晚报例子。

(三)"大海捞针"挖新闻

二、消息的写作技巧。在这里,主要介绍一下消息的写作,这是目前适用最广泛的一种新闻写作方式。对我们农村信用社的新闻报道来说,也是最常用的文体。因为通讯较消息篇幅长、覆盖面大,象我们这样的单位,一般很难被新闻单位采用。

(一)消息的构成:标题、导语、主题。(通常还可分为背景、结尾,这里所说的,已经包含在主题内)。

1、标题。也就是新闻的题目,象人的脸面一样重要。标题制作贵在醒目、得体、生动形象,能够吸引读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篇报道,读者拿起来之后要先看标题,然后再决定看还是不看。新闻标题的结构方式、写法很多。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在标题撰写上必须下功夫。新闻界有"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题"这一说法。

2、导语。

全文阅读

新闻特写写作技巧

新闻特写作为把电影特写与文学特法引进新闻写作领域的产物,它是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它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作出形象化的报道。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在新闻媒体的竞争中。广播要达到生动、形象、感染人的宣传效果。必须在新闻写作上有质的变化,让一些“镜头化”、“目击式”、“素描法”、“特写式”的新闻发挥用武之地。

新闻特写具有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一神经一情感一思维的感应过程:透视全局的特点。

新闻特写通常有以下几种:(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2)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5)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6)杂记性特写: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的生动再现。

新闻特写的写作技巧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精心开掘题材。

《特写写作技巧》的作者丹尼尔・威廉斯这样写道:只要你稍稍具有一点想象力,你就会发现,寻找特写题材是易如反掌的事。睁大眼睛,观察你周围的生活,你会发现有许许多多的题目可写,你一辈子也写不完。

如此说来,能纳入新闻特写写作范畴的题材是十分广阔的。可以说,要写的内容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但要写好新闻特写,还是要精心开掘和选择的。

我们可以参考朱利安・哈瑞斯在《全能记者必备》中归纳的一些方面的内容:

全文阅读

论新闻的写作技巧

摘要:在严格意义上的独家新闻消失的今天,如何将新闻故事写得生动鲜活,成为媒介竞争的重点。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应在实践中摸索出新闻写作的技巧,提高新闻写作水平,突出新闻写作的特点,从而更好地服务广大受众。本文从新闻视角的选择、新闻标题的写作、新闻导语的写作、新闻的语言等方面入手,对新闻写作的技巧进行一些探索。

关键词:新闻写作 视角 标题 导语 语言 技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新闻的渴求和认识都进入了新阶段。将新闻选择与制作中新闻价值的判断权已完全交到受众手中,在内容的选择上注重那些受众感兴趣的新闻,市场理念下的受众导向已成为新闻选择与制作的理念。

一、新闻视角的选择技巧

在诸多的新闻元素当中,新闻视角贯穿着对新闻事件或事实不断寻找、透视、表现、挖掘和思考的全过程。新闻视角就是指新闻记者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角度。

1.从“新”中选择新闻视角

要想写出好新闻,就必须多观察新闻事实的各侧面,选择最有新意的角度。实践证明,角度的新意是衡量新闻价值大小的标准,也是最吸引受众、最具活力的因素。

2.从“焦点”、“热点”中选择新闻视角

全文阅读

新闻稿件写作技巧

新闻稿件写作技巧

文章标题:新闻稿件写作技巧

在我们的生活,有许多人正在从事或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它们包括各种媒体记者、各社会媒体通讯员、特约记者、新闻专业的等。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的人来说:好第一篇新闻稿件十分关键。结合具体实践经验,本文将对次做如下论述:

一、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意思准备

同是大学生记者,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也都到实践中去了,到学生中去了,为什么有的记者能写出漂亮的新闻作品,而有的记者仍然发现不了新闻线索,或者说发现不了有意义的新闻线索呢?为什么有的学生记者通讯员总是埋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而一再要求编辑老师为他们提供采访的话题,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新闻敏感的问题。

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的一段话,形象的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1)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清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

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在大学生记者群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刚开始成为一名学生记者,通讯员的时候,由于都是刚刚从中学来到大学,不用说缺乏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是基本的新闻知识也不具备。但是,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实践,刻苦学习,勤奋笔耕,终于成为了一名有一定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的校园记者。

二、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前提。

全文阅读

精品新闻写作技巧

按照通俗的理解,所谓精品新闻,就应该是那些新闻事实重大、稿件写得漂亮、社会影响广泛,并且可能在各类好新闻评选中获奖的新闻报道。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新闻都能写成精品,只有遇到重大新闻事件时,经过认真策划、充分采访、精心写作,才可能写出可读性强、影响力大的精品新闻稿件。因此,采写精品新闻也是一门学问。

记者必须树立精品意识,善于寻找并抓住写出精品新闻的机遇。写出精品新闻的前提是发现重大新闻事实,每一个重大新闻事实对记者来说都是一次机遇,但机遇不是坐等来的,而是积极寻找并抢抓来的。因为,本来是重大新闻事实,没有大局意识、政策修养和较强新闻敏感的记者,却未必能看得出来。所以,记者必须注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识别重大新闻的能力,一旦发现重要新闻线索,就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做好准备,下决心把它写成精品新闻。

记者要学会新闻策划,为采写精品新闻做好充分准备。遇到一个好的新闻线索之后,应该马上进入策划:第一,根据工作大局、相关政策、读者的需要,选准新闻切入点。第二,根据制定好的采写思路,深入采访并搜集相关背景材料。第三,根据采访和收集的材料,制作主标题,设计新闻报道的结构。如果发现事实材料不足,应该马上进行补充采访,尽量掌握更多、更丰富、更生动的第一手资料。

记者要善于反复修改初稿,力求新闻报道精炼生动。新闻稿件最终是给读者看的,读者爱看并获得有用的信息是报道的目的。因此,作者应该是自己稿件的第一个读者,写完初稿后要把自己置身于读者的位置,用读者的眼光审视自己的稿子。如果你写出的稿子连自己都不愿意看,那肯定是失败的。所以,写稿和改稿时必须有读者意识。对初稿的修改:第一要补充或置换更有说服力的事实。第二要去掉离主题较远的语句和段落。第三要活化和美化语言,运用形容、比喻等手段,使那些平淡呆板的语言变得生动鲜活。这样经过反复修改,稿子肯定越来越精彩。

写精品新闻还必须学会运用写作技巧。新闻报道除了语言流畅、文字优美之外,篇幅尽量短、信息含量高,集实用性与可读性于一体。有的记者文字功底深厚,稿件行文非常流畅,用词也非常华美,应该写进稿件中的事实也一个不缺,可整篇报道既无深度又无力度,且伴有表述重复、逻辑混乱等毛病,本来专注了重大新闻题材,却没能写出精品新闻。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运用好写作技巧。

巧用新闻背景,能使稿件更丰满。任何一件新闻事实都不是孤立的,它和历史与未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中肯定有与眼前发生的新闻事实联系最紧密的部分,这一部分联系很可能就是有用的新闻背景。把这些背景与眼前的新闻事实组织起来,就能写出一篇丰满的新闻报道。如果记者不懂得这个道理,进入记者眼界的任何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可能都会变成一条简讯。

科学设计结构,能使文章的逻辑性更强。文章的结构合理,就能简短文字、突出重点、表述完整、逻辑紧凑、避免重复。设计文章结构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打腹稿的过程。第一步,根据采访的材料和报道意图,作出主标题。第二步,将材料归纳分类后,以说明主题为目的,紧紧围绕主标题分别制作小标题。第三步,在每个小标题下分别标出精选出来的新闻事实。第四步,进入写作。这是一个深思熟虑的过程,经过这个过程之后,写作就很容易顺利完成。

精心选择材料,用最有说服力的事实材料表达记者的意图。对一个新闻事实进行充分的采访之后,记者的手里可能有很多能够说明主题的材料,但是,由于篇幅和结构的限制,不可能所有的材料都用得上。那么,就要选择最能说明主题、最有感染力的事实材料,即使是其他材料也很生动,而且已经写进初稿,也必须忍痛割爱。这样才能避免篇幅臃肿,写出精炼而又完整的作品。

全文阅读

新闻故事化写作误区及写作技巧

摘要:自“走转改”活动实施5年以来,我国新闻行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作为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写作过程中,在文风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改进,但是一些新闻工作者在写作时存在误区,导致走转改的初衷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践行。而新闻故事化又是“走转改”活动的核心所在,然而由于存在一定的写作误区,一些新闻与老百姓渐行渐远。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从新闻故事化写作的内涵入手,对新闻故事化写作的误区进行了分析,并以“走转改”活动为例子,就如何加强新闻故事化的写作提出了几点写作技巧。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不断地促进新闻故事化的写作水平提升。

关键词:新闻故事化;“走转改”;写作误区;写作技巧

新闻故事化的写作是更好地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与新闻宣传实践有机结合的重要表现,也是促进新闻写作文风改革的主要方向,同时更是整个“走转改”活动的内涵所在。但是就当前来看,一些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故事化写作中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所以为了更好地将“走转改”活动开展下去,写作出更多接地气的新闻,就必须在写作技巧上不断改进和优化。以下笔者就此展开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一、“走转改”活动下新闻故事化写作的内涵概述

随着“走转改”活动的不断深入和实施,新闻故事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所谓新闻故事化,主要是采取叙述故事的方式进行新闻写作的一种技巧。所以在新闻实践中,不管是方案策划还是采访过程以及写作环节等,均需要确保素材挖掘的深度与广度。并在新闻写作时采取叙事的方式,在细化展示的同时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最终促进新闻传播效果的强化。与传统的新闻写作方式比较而言,新闻故事化写作更具有趣味,故事情节更加曲折,故事内容更加具有情感,同时也能有效引发读者的共鸣,因而其已经成为一种被新闻工作者所青睐的方式。这主要是因为新闻自身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且具有较强新闻价值的人和事,而这又是由于其具有时新性特点所决定。在“走转改”活动中,大力发展新闻事业,必须从写作方式和写作内容上予以改进,从而更好地与观众的实际相贴切。每个新闻工作者都要思考的是,如何将新闻事件和人物故事写作成生动鲜活而又不乏感染力与影响力的作品。而新闻故事化又是践行“走转改”活动的重要举措,所以不仅要观众接受我们的新闻,还要以普通人的视角对中国好故事进行讲述,使得新闻故事化的写作方式在群众形式和内容以及效果方面的呈现得到极致,推动“走转改”活动得到持续高效的开展。[1]

二、“走转改”活动下新闻故事化写作的误区

通过上文我们对“走转改”活动下新闻故事化写作的内涵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为了更好地实现新闻故事化的写作,笔者接下来对近年来在“走转改”活动中新闻故事化写作的误区进行总结。

(一)新闻内容庸俗

全文阅读

新闻写作技巧与新闻稿件要领

在我们的生活,有许多人正在从事或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它们包括各种媒体记者、各社会媒体通讯员、特约记者、新闻专业的等。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的人来说:好第一篇新闻稿件十分关键。结合具体实践经验,本文将对次做如下论述:

一、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意思准备

同是大学生记者,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也都到实践中去了,到学生中去了,为什么有的记者能写出漂亮的新闻作品,而有的记者仍然发现不了新闻线索,或者说发现不了有意义的新闻线索呢?为什么有的学生记者通讯员总是埋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而一再要求编辑老师为他们提供采访的话题,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新闻敏感的问题。

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的一段话,形象的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1)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清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

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在大学生记者群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刚开始成为一名学生记者,通讯员的时候,由于都是刚刚从中学来到大学,不用说缺乏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是基本的新闻知识也不具备。但是,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实践,刻苦学习,勤奋笔耕,终于成为了一名有一定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的校园记者。

二、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前提。

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周立波也认为“材料少了不好办。”有个外国记者说:“你要有作为吗?*8小时写稿不行,要做24小时的记者。”这些都说明积累素材对写作的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初学写作的大学生记者,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记者,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法国作家果戈里便有一个近五百页的笔记本,他总爱把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传闻趣事、警句谚语随时记到这个笔记本上。他说:“一个作家。应该象画家一样,身上经常带着铅笔和纸张。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很不好。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很不好。”每一个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在校园内看到的一切与师生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一个校报记者在几年的采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笔记本”,将成为他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

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报道的角度,是记者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新闻的既成轨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特殊由头,就为记者进入材料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开启了一扇大门;同时,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梳理,并对读者认识、接受事实起到了一个“导读”的作用。

全文阅读

浅谈网络新闻写作技巧

[关键词]写作技巧;标题;主体

一、网络新闻的标题写作

标题在网络新闻写作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这不仅仅是因为标题是一篇新闻的标示,更重要的是,网络新闻主要采用超链接方式,受众在网上所能看到的新闻。大部分需通过点击标题而进入正文。因此,标题是否具有吸引力,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是事关整个新闻写作是否成功的关键。网络新闻的标题不同于报纸新闻的标题,有眉题、正题、副题等复杂多变的形式,一条新闻的内容无论多么重要,在网页上往往只有一行链接,这就要求网络新闻的标题无论是实题还是虚题都必须言简意赅,惜字如金。如人民网消息《布什总统访华》简洁明快,对新闻事实作了高度概括:再如新华网消息《天津:建37公里高速路,倒下37乡干部》一语破的,突出了新闻中最主要的事实。为了突出一个“短”字,一些网站对新闻标题的处理方法是,在目录页面上只保留最能说明新闻内容的关键词语作为标题,而且要求不能折行。而在刊载具体的新闻内容的页面上再出现更加详细的标题。如人民网的消息《吕秀莲出访乱说话》,点击打开后的页面中看到的这则新闻的标题是:《一路鼓吹分裂拼命拉拢日韩吕秀莲出访乱说话》。

二、网络新闻的导语写作

据美国传播学者尼尔森研究发现,人们在网上阅读新闻的时候通常采用快速阅读的方式,即力图在15秒钟时间内得到想要掌握的信息的要点。统计表明那些只阅读新闻简要内容的人是坚持阅读完全文的人的3倍,即便是阅读“全文”的读者,实际上也只阅读了全文内容的75%而已。换句话说,

在网上,人们很少逐字逐句地阅读,而是快速地一览而过,只有让读者在浏览时能迅速抓住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并产生兴趣后,才有可能进一步深入阅读。因此,网络新闻的导语写作必须符合人们在网上阅读的习惯。

为了使读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知晓新闻的内容要点。大多数网络新闻采用倒金字塔的写作模式,即充分重视新闻导语的作用,把最重要、最新鲜、最能吸引人的新闻事实放在最前面。如新华网上一则关于我国选手在冬奥会上获得第一枚金牌的报道的导语是这样写的:新华社美国盐湖城消息:中国选手杨扬今天在这里进行的第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中,夺得中国冬奥会历史上的第一枚金牌,使中国冰雪运动经过50多年的奋斗,终于实现了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该导语开门见山,五个W(What,何事;Who,何人;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故)俱全,浓缩了新闻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同时也引起了读者往下阅读的兴趣。新闻则通过导语右下角的“深入报道”链接到更详细的报道中去。

在研究了不同写作方式对信息传播的有效性的影响后,尼森尔还提出了“可使用性”(usability)的概念。可使用性可理解为读者对信息接受和感知的程度。如何增强新闻的可使用性呢?尼森尔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如使用简短准确的语言: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而杜绝使用夸大的意味的言辞等等。这些方法很值得我们在导语写作的实践中加以借鉴。一个好的网络新闻的导语应该具备简洁、准确、鲜明、生动、用事实说话等特点。

全文阅读

大学生新闻记者新闻写作技巧之体会

【摘要】由于许多大学生记者并不是都来自新闻专业,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如何写好新闻稿往往成为不少大学生记者的难题。在这里,结合自己多年文稿编辑实践经验,谈一点体会。

【关键词】新闻敏感度 观察力 新闻角度

每所大学都会有很多大学生社团组织,而大学生记者社团,是对具有一定写作能力的大学生最有吸引力社团组织。大学的《校报》也会专门为大学生记者留下一个版面,供大学生记者发表稿件。但在审稿的过程中,发现大学生记者的稿件可用率并不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在写作技巧、新闻观察视点和角度等方面存在问题,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新闻写作技巧,这里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一点新闻写作体会。

一、热爱新闻写作

热爱是一切行动的动力之源,热爱新闻写作才会把它当成一种乐趣面而不是一种任务和负担,才会把精力放在研究新闻写作上,去弄懂它,写好它。唯有热爱才会不断总结上一篇的不足,在下一篇力求有新的突破。在我们学校大学生记者社团人数不少,但在学校的大型活动上,我却总只能看到那几个十分活跃的记者同学,他们的投稿率和中稿率都是相当高的,他们告诉我,他们喜欢新闻写作,很享受采访的过程,每当看到自己的稿子变成铅字后,成就感特别强。这就是心怀对新闻事业的钟爱。大学生与其他人的角色不同,他们能以符合自己角色的特殊视角,来观察学校的管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兴趣爱好,写好自己独特的校园新闻。

二、新闻敏感度

新闻敏感指的是新闻采编工作人员针对新闻事件中含有的新闻价值敏锐判断的能力。新闻记者只有对新闻具备高度的敏感度才能对新闻事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才能充分挖掘新闻事件内在的价值。作为校园记者,因为活动空间相对较小,接触外界不多,更多的时间还是在校园里,接触最多的是自己班里的同学,所以学会利用新闻线索很重要。比如,有一个大学生记者,在食堂吃饭时,无意听到同桌说“这机器人炒的菜和人工炒的菜好像没什么区别,也很好吃。”“机器人”炒菜?这可是个很好的新闻点,于是他顾不上吃饭,拿着学校颁发的记者证就进入了后厨,看到了这台有点象滚筒洗衣机一样的“炒菜机器人”,操作炒菜机器的师傅告诉他,这台“炒菜机器人”一小时可以炒20多道菜,是人工炒菜能力的近十倍,并且每道菜都按事先设定的程序炒制,火候、油盐量和佐料都按标准化设置,炒出来的菜更有营养,并且干净卫生。他的这篇报道经《校报》报道后,引起了当地报纸、电视台和省报记者的深厚兴趣,并争相报道,提高了学校的声誉,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开发思路的平台。由此可见,只要做个有心人,不愁抓不到新闻。

三、敏锐的观察力

全文阅读

新闻的写作经验技巧

新闻的写作经验技巧

1、写作时应多使用动词,少使用形容词,使文章生动起来。

2、写作应先起标题后写文,增强文章逻辑性。

3、交稿时必须有三重标题,以题代文。

4、消息类稿件每个自然段字数不得超过100字,两个句号,给读者阅读喘息的机会。

5、文章应多用动宾词组,少用偏正词组。

6、多用祈使句,少用叙述性语句。

7、消息以细节数量取胜,不追求细节的扩展,增强消息的信息量。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