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闻发言人制度

新闻发言人制度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闻发言人制度

1、建立健全的日常工作机制。主要是要成立固定的新闻发言工作小组,对有关新闻工作进行明确的分工。比如要确定由谁担任新闻发言人、谁接听记者日常来电、谁组织策划新闻会、谁起草新闻稿和准备应答口径等等。

从事新闻的工作人员,尤其是新闻发言人,应该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因为他们直接与记者打交道,任何一点失误可能将对企业造成极大的影响。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是由传播部门担任新闻的工作,但是,由谁来担任新闻发言人一职,各企业的做法却是五花八门。有的企业由老总亲自担任,有的由公关部长或传播部长担任,有的由媒介经理担任,有的则由长相姣好的女职员担任,还有的请公关公司的人越俎代庖。

新闻发言人一职最好由企业内部熟悉公关传播工作的高层领导兼任,退而其次,也只能由负责公关传播的部长级干部担任,绝不能交给企业其他人员或外部人士。因为担任新闻发言人的人员,如果本身在企业的职位不高,就接触不到企业经营的实质层面,对记者提出的诸如企业发展战略、营销策略等问题,不会有准确而且较深刻的认识,自然也就做不出有利于企业的回答。

2、建立规范的媒介记者档案。知已知彼,百战不殆。企业要在新闻活动中把握主动权,就应该事先对出席会的各个记者的特点做到心中有数。这就要求平时要建立起规范的记者档案。比如要对各主流媒体的记者的生日、籍贯、兴趣、爱好、特长等等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哪些记者侧重行业发展的问题,哪些侧重经营管理模式问题,哪些关注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哪些提问的角度较偏、刁钻等等。企业只有事先建立起详细的记者档案,才能预测与会记者可能提出的问题,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有备无患。

3、建立舆情跟踪分析机制。主要是平时要指定专人收集报纸、电视、网络上媒体和记者对企业报道的信息,对报道内容加以研判分析,为新闻和回答记者提问提供参考。比如记者所报道的内容对企业经营工作有哪些看法?正面的有哪些?负面的有哪些?哪些对企业不利,需要澄清?哪些虽然对企业不利,但不宜炒热?哪些对企业有利的信息被忽视掉了?这些都需要经常性的跟踪和分析。否则,就难以掌握记者会问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效果更好。

4、建立新闻后的评估机制。在新闻会后,跟踪媒体对新闻会是如何报道的,反响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的。通过跟踪研究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从中找出不足和问题,从而决定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全文阅读

新闻发言人制度离制度化还有多远

摘 要:我国的新闻发言人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政府信息公开化的进程,新闻发言人制度不断得到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公民知情权得以实现的有力保障,党和政府也出台了相关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原则措施,但原则不等于法律。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其实也还没有真正走上制度化的道路。本文拟从社会学关于制度以及制度化的相关理论入手,分析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制度化现状。

关键词:新闻发言人制度;制度化;知情权

中图分类号:G2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10-0056-02

2011年7月23日甬温线特别重大交通事故发生后,铁道部及时地召开了新闻会。然而,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却因“不管你信不信,我信了”、“这是生命的奇迹”等不适当言论最终被停职。对于他的离开,很多人拍手称快。然而客观审视这场新闻会,发言人的表现确实不佳,和公众的期望值之间有较大的差距。但是,他的离任却反映出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遭遇的一个瓶颈,也再次把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制度化建设提上了日程。如果没有相关制度法律的保障、没有宽松的环境新闻发言人就成了一个高危行业。新闻发言人在会上能说什么,该说什么都要依照领导的意图,那么新闻发言人就很容易因为某句话说错了,领导不高兴了或者公众不喜欢听就遭遇离职。因此,新闻发言人制度需要真正的制度化,但当前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离制度化还有多远?

一、制度化理论

按照社会学的有关社会制度的理论知识,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社会的一种具体的制度,它也是一种管理和控制社会的有效方式和规范体系。一个制度之所以成为规范体系,最基本的便是制度化过程的实现。

制度化指群体和组织的社会生活从特殊的不同方式向被普遍认可的固定化模式的转化过程[1]。可以说制度化也就是人类的社会形式普遍被制约及社会规范逐渐内在化的过程,也是群体组织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社会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备;其二社会规范内在化的程度。因而新闻发言人的制度化也就是围绕新闻发言人的工作整个体系建立与完备过程,以及新闻发言人的职责、工作方式逐渐走向规范并被认可的过程。

关于制度化的具体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共同价值观念的确立;二是规范的制定;三是相关机构的建立和健全。就新闻发言人制度而言也就包括新闻发言人制度遵循的被普遍认可的价值观;与新闻发言人制度有关的法律规范的制定;保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基本组织结构体系。以下将从以上三个方面对当前我国新闻发言人的制度化程度作一个具体的分析。

全文阅读

探析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

摘要:作为新生事物,网络新闻发言人一出现就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和新时期中国政府新闻的一个新亮点。网络新闻发言人及网络新闻制度作为政府执政的一种新的实践方式,迫切需要学界的反思。有鉴于此,本文对网络新闻发言人现象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指出网络新闻发言人的产生是政府应对网络时代挑战的必然产物;网络新闻打破了传统的新闻模式,标志着中国政府网络执政时代的到来。

关键词:网络新闻发言人 网络执政 网络时代

2009年,广东、贵州、江苏、安徽等地政府纷纷设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出台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新生事物,网络新闻发言人一出现就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成为新时期各级政府新闻的一个亮点。网络新闻发言人及其制度作为政府执政的一种新的实践方式,从其诞生到现在,走过的路程并不长,迫切需要学界的反思。有鉴于此,本文对网络新闻发言人现象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指出网络新闻发言人的产生是政府应对网络时代挑战的必然产物;网络新闻打破了传统的新闻模式,标志着中国政府网络执政时代的到来。

网络新闻发言人是政府应对网络时代挑战的必然产物

互联网全面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产生了影响。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整个中国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容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过去一段时间,一系列网络舆论事件都对政府提出了重大挑战,从“周老虎”事件到“躲猫猫”事件,从“天价烟”事件到“艾滋女”事件,从“最牛钉子户”到“嫖宿”事件,再到“局长香艳日记”事件、“兽兽门”事件,越来越多的热点事件不再是通过传统媒体而是通过网络被迅速放大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公民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渠道,成为公众舆论生成的重要平台。

网络的正面社会影响和负面社会效应如影随形,共存共生。网络给媒体发展带来新的空间,但也使传统媒体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网络有力地推动了信息公开,但也加大了新闻管理的难度;网络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但也会成为人们情绪宣泄的场所;网络加快了民主政治的进程,但也容易成为滋生民粹主义的温床;网络加强了对官员的社会监督,但也容易产生网络暴力;网络有利于先进文化的传播,但也容易造成低俗落后文化的流行;网络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会出现侵犯公民权利的现象;网络有利于向世界传播中国的声音,但也会给境外敌对势力提供渗透的渠道。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应对网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成为加强党和政府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①

在2009年11月第九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在讲话中指出:“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关键期、社会矛盾凸显期,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相互激荡,网上舆论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切实引导好网上舆论,是维护网上信息安全的重大举措,事关事业兴衰、社会和谐。”②

正是在互联网对政府执政提出了重大挑战以及中国政府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双重时代背景下,我国地方政府首先“触网”,推出了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因此,网络新闻发言人的设立可以说是中国各级政府顺应网络发展,应对网络挑战的必然产物。

全文阅读

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传播学解读

摘要 本文希望在对新闻发言人及其所代言的政府与媒体、公众相互关系的探讨中,对大众传媒与民主政治的关系、新闻发言人的传播学定位进行分析。

关键词 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 议程设置理论 政治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早在1983年就正式确立了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从2003年起,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我国逐渐呈“遍地开花”的发展态势。可以说,新闻发言人的出现是政府在信息传播中扮演主动角色的开始,新闻发言人可作为政府主动介入并积极引导公共舆论从而成功实现新闻执政的切入点与现实手段。

本文希望在对新闻发言人及其所代言的政府与媒体、公众相互关系的探讨中,对大众传媒与民主政治的关系、新闻发言人的传播学定位进行分析。

一、新闻发言人――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特征

2003年年底起,我国各地纷纷出台新闻发言人制度,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吉林、黑龙江、浙江、广西、重庆、四川、云南等15个省级政府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覆盖了全国近一半的省级行政区。

由此可见,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一种政府行为。现代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完善过程,是公众对现代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诉求过程,这种诉求必然伴随政府行为的民主、责任、透明、效益、法治和无私要求――这是对公共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诉求,这恰恰也是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建立的必然要求。

全文阅读

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问题分析及建议

摘要: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各级政府部门实行政务公开的一种具体措施,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指出了现阶段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存在的弊端和隐患,最后针对现状提出了对现阶段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新闻发言人制度 信息公开 知情权

“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指国家机关委派或指定专人,对其管辖范畴的重大或聚焦事件,进行新闻或立场阐述,并接受公众公开咨询、质询和问责的制度安排。它是政府对外进行信息公开的一种形式。

1.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发展概况

新闻发言人制度由美国的总统新闻发言人形式演变而来,最早出现在19世纪30年代。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于1983年,当年4月23日中国记者协会向海内外媒体正式介绍了国家各部委的新闻发言人,宣布了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正式建立和实施。30多年来,新闻发言人制度经过不断完善与发展,制度本身的应用也从国家拓展到地方、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宣传,在信息、形象展示、舆论引导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3年发生的非典型性肺炎事件,卫生部在3个月的时间连续召开67次新闻会,是我国全面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已在中央至地方的各级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广泛推行。截至2014年10月12日,仅全国法院系统就有专门的新闻发言人3281名。

2.我国当前新闻发言人制度存在的问题

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增强了政府的执政能力,提升了政府形象,但目前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弊端,制约其作用更好的发挥。

2.1制度建设仍需持续加强

全文阅读

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研究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252-01

随着学生和教师等大众对知情权的迫切要求,大家对高校的发展状况和各个突发事件的新闻透明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怎么样才能够既使公众满足了知情权的需要,也使高校的校务公开的透明度增加呢?因此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将会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一、定义

新闻发言人在西方比较多见,制度比较完善。“ 新闻发言人” ( press and public relation officer - press and public relation chief)属于公共关系的范畴。它的中国式定义是指“国家、 政党、 社会团体任命或指定的专职(比较小的部门为兼职)新闻人员,其职位一般是该部门中层以上的负责人”。其职责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问题, 举行新闻会, 或约见个别记者, 有关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立场, 并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而高校新闻发言人顾名思义就是对高等学校内的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例行新闻会,相关信息或对本部门的观点立场进行阐述。新闻发言人制度目前已成为各个高校的一项基本制度。

二、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首先,建立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是高校与师生员工和社会各界沟通的重要渠道,是树立高校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途径,是应对突发事件维护学校声誉的重要手段。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妥善处理突发事件,澄清事实,消除误解,主动引导舆论,维护学校稳定的需要。通过新闻发言人制度可以使师生员工及时了解学校发展动态,还可以为媒体解答它所关心的重要事情,使媒体和高校的交流更畅通。大众媒介曝光的做法本身可以影响公众舆论,人们的注意力倾向于大众媒介关注的那些问题,并采用大众媒介为各种问题所确定的先后顺序来安排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关注程度。新闻发言人制度有利于人们看到权威性的言论,避免小道消息影响社会公众正确判断力,可以使高校站在舆论的主导地位,对媒体导向进行正确指引。“无可奉告”可能会激起舆论反弹,“顾左右而言他”可能会引发更多质疑,“踢皮球”则会让人认为这是党的不良作风折射,终究于学校形象不利,倘若用“回避”的办法恐怕只会引起公愤。其次,有利于高校凝聚人心,积蓄发展合力。对于关心高校的教职员工来说,及时有效的学校的相关信息,使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的教学计划、发展规划、实施纲要及时了解,可以更好的增加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不仅维护了教师员工的知情权,也使教师员工作为学校主人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确认,增强了他们的主动意识,更有助于学校内部的团结一致,推进学校的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再次,有利于高校在教师员工及社会大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和增加高校公信力,提高学校的透明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高校提高自我形象和影响力,除了适应环境外,主要还表现为应该竭力对公众施加影响。在目前的媒体社会,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形象与态度创造环境,凝聚人气,从潜意识中影响公众的思维。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有组织、有领导的信息传播方式, 可以通过和媒体建立良好的联系,进而对高校外部环境的营造和提升起到积极作用。在全国高校越来越激烈的生源争夺中,可以充分地运用与媒体大众形成良好的公共关系这一有利条件,通过媒体宣传造势,进而可以树立良好的高校形象,在社会交流中建立高度的权威性。第四,有利于促进校务公开,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新闻发言人制度已成为促进校务公开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对于高校而言,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公开公正,促进学校校务公开、减少学术腐败和不良风气的滋生和蔓延,还可以促进学校的民主建设,促进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职能的转变。最后,建立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有利于推动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改革。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为学校党委与媒体或者教职员工的交流以及大众对学校决策、管理的知晓设立了一个通道。新闻发言人制度可以定期公开学校的发展概况,使公众对学校发展进行有效监督。这就提高了高校党委决策的谨慎性, 减少了随意性;提高了管理的民主科学性, 减少了盲目性;提高了办事效率的高效性。因此,建立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有利于提高学校党委的管理能力, 发扬党委的民主作风。师生员工根据新闻发言人公布的学校的可靠、 权威的信息, 进行分析、判断, 发表意见, 提供建议, 学校党委可以将这些“主人翁精神” 纳入到学校的重大决策过程。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师生员工对学校管理的积极性, 实现了学校的高效民主管理, 也可使学校决策者因为重视倾听群众的声音, 使决策更加科学、 合理,更加接近民意。总之, 建立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有利于高校推进民主监督,有利于科学的决策关系学校大计方针, 能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学校决策上的方向偏离, 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科学管理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目前来说,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面对公众关注,部分高校不敢、不愿、不善于面对媒体,习惯封堵消息,导致在舆论上陷于被动,因此有的高校对这种制度就存在抵触情绪。这就需要我们的高校打破传统观念,勇于面对媒体,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形成正确导向,对敏感问题要积极做出响应。其次,新闻专业人员少。目前的高校,除非自己有新闻传播专业,一般不会有专业人员从事新闻发言人职业,兼职的多,专职的少。并且高校这方面的储备人才几乎没有。作为高校的新闻发言人,除了有相当的专业知识、思维清晰之外,还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在召开新闻会之前应当准备好新闻稿,熟悉相关会议背景资料,对一些敏感问题,不回避,不拒绝,能回答的一定回答,不能回答的尽量解释,掌握回答技巧。再次,制度的建立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校都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规范。高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形体, 与政府、企业等其它社会组织是有根本区别的。高校可以借鉴政府机关等部门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经验,但是不能生搬硬套。因此各个高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建立适合高校自己的新闻发言人制度。

全文阅读

完善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研究

【摘 要】随着网络的普及、公民参政议政意识的增强以及政府角色功能的转变,网络新闻发言人、网络新闻发言人平台在我国部分地市政府部门出现。本文对网络新闻发言人、网络发言人平台、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三方面的概念、功能进行深入研究,与其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提高网络新闻发言人综合素质、改进网络发言人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三方面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网络新闻发言人;网络发言人平台

一、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概述

随着我国公民参与政治方式的改变,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参与政治的一大重要平台,建设网络发言人平台,积极应对网络问政,既是顺应网络时展潮流的需要,也是政府部门加强执政能力的内在需求。

1.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相关概念界定。新闻发言人是指代表特定的社会组织转达和特定新闻信息的专职负责人,其主要职责是通过特殊的形式,向特殊的受众其组织所掌握的新闻信息,并通过大众传播渠道向社会公开的过程。网络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新闻指的是互联网上综合性门户网站和各类专业性网站所的各种有传播价值的新信息;狭义的网络新闻则专指互联网上新闻类的信息,包括传统媒体所设网站的新闻信息、其他网站设立的新闻中心或新闻版块的新闻信息、国家有关部门设立的专门网站所的新闻信息、个人主页和站点所的新闻信息等等。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由指定的发言人在授权的情况下,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就某些特定的问题和目前的情况或重大活动,以政府或有关当局的名义,召开新闻会或记者招待会,回答问题和交换意见,有关的新闻或政府的政策的机制。

2.我将网络新闻发言人定义为:利用互联网、面向媒体和网民进行权威性的信息,与网民直接互动、排除疑惑、澄清虚假言论、引导舆论并接受社会监督的新闻发言人。其基本职能包括:(1)网络新闻;(2)听取民声、畅通民意、集中民智;(3)回应网民咨询和诉求;(4)舆情处理、疏导网民情绪。学术界一般将人的素质分为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劳技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八种。而我认为对网络新闻发言人而言,除了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外,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方面又有特殊的要求,以适应当前社会形势的变化。

3.网络发言人平台。关于网络发言人平台目前学术界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根据其功能和特点,可以将网络发言人平台定义为官方建立的进行政务信息、新闻,舆情搜集、舆论引导,官民互动、应急处理的网络平台。而网络发言人平台应具备如下功能:(1)信息、(2)信源搜集、(3)网络互动、(4)应急处置。这对于提高政府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新闻发言人制度与互联网结合下的产物,是在已有的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基础上考虑了网络新闻的特殊性而发展建立的。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有以下作用:(1)促进政府信息公开,满足公众知情权与监督权;(2)正确引导网络舆情,提升政府舆情控制的能力;(3)构建政府和公众沟通的新模式,有效实现信息对称;(4)塑造政府网络形象,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全文阅读

浅谈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完善

【摘要】本文从目前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现实出发,分析记者与新闻发言人“往来”背后的动力及博弈方的力量制衡状况,并针对目前“信源弱势”、“互动机制缺失”及媒体记者“售票员”角色等问题,提出应建立改善现存不足的新机制――“公民自荐的互动信赖机制”。

【关键词】记者 新闻发言人 制度

一、“新闻发言人”制度背景

新闻发言人履行规定程序,代表其他自然人、法人向外消息,从运行机制角度理解是一种“制度”。

1982年3月26日,时任外交部长的钱其琛同志就中苏关系向外界信息,这是我国第一次以外交部发言人形式向外消息。①1983年4月23日,中国记协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宣布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正式建立。但此后除国家、政府重大信息外,鲜见新闻发言人身影。2003年春,“SARS”爆发,由于政府权威信息滞后,致使国外媒体上出现各种批评报道,来自民间的小道消息不胫而走,短信消息、口头消息流传使社会上一度出现恐慌。直到2003年“非典”事件过后,新闻发言人的作用才被普遍认同,新闻发言人制度才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机构得以全面建立和广泛推行。

在我国,新闻发言人是指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任命或指定的专职(有些较小的部门为兼职)新闻人员。②其职责是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问题,举行新闻会或约见个别记者,有关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立场,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③具体程序包括:新闻会前,准备新闻材料,联系相关部门、单位;新闻会上,新闻,阐述政府的观点立场,代表政府或部门回答记者提问;新闻会后,关注新闻后的反响效果,并反馈给供职部门单位。

二、“新闻发言人”的作用

首先,提供信息,控制信息。作为权威信源,机构单位的社会影响力增加信息的可信性;从传播学角度上看,机构单位作为信息源头,理所当然的成为信息第一“把关人”,同时设置公共议程。

全文阅读

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及其现实意义

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概念及其建立

刘建明主编的《宣传舆论学大辞典》对新闻发言人的定义是:“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任命或指定的专职(比较小的部门为兼职)新闻人员,其职位一般是该部门中层以上的负责人。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的问题,举行新闻会,或约见个别记者,有关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立场,并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这说明新闻发言人是政府信息公开的直接结果,其根本目的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使政府的活动更加易于被普通民众理解和接受。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中所说的新闻发言人与新闻发言人制度为同一概念。

1983年4月23日,中国记协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标志着我国正式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2003年“非典”暴发,促使我国进一步完善了新闻发言人制度。而后,中央国家机关、地方政府乃至社会团体、群众组织等明显加快了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设步伐。

新闻发言人的角色定位

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政府传统的宣传模式,由原来的绝对的“喉舌”式的宣传控制逐渐过渡到政府通过新闻发言人直接公开政府信息,从而达到间接地、有技巧地引导公共舆论的目的。同时,政府通过新闻发言人进行信息传播活动,本身就是政府塑造良好形象并与公众进行有效沟通的公共关系活动。正如赵启正所说:“新闻发言人不是人,而是一种制度。”

另外,某种意义上讲,新闻发言人的形象代表着他所代表的政府的形象,所以新闻发言人需要具备良好的大众形象才能有公信力,为政府和大众的沟通建立起良好的桥梁。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武曾经讲过:“我们国务院新闻办与记者是建设性的合作伙伴。”凤凰台评论员首景行曾经把新闻发言人和记者之间比喻成“推销关系”:“我是一个买的,是接受者,你是一个供应商。”

我国在2007年4月颁布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并从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确立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提供了可行的方式。

全文阅读

新闻发言人制度分析论文

一、新闻发言人——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特征

2003年年底起,我国各地纷纷出台新闻发言人制度,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吉林、黑龙江、浙江、广西、重庆、四川、云南等15个省级政府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覆盖了全国近一半的省级行政区。

由此可见,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一种政府行为。现代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完善过程,是公众对现代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诉求过程,这种诉求必然伴随政府行为的民主、责任、透明、效益、法治和无私要求——这是对公共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诉求,这恰恰也是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建立的必然要求。

二、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传播学解读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新闻发言人制度是通过议程设置对舆论进行控制,它根据国家的需要、公众的需要以及政治运作过程的需要,设定政策议程,以此影响媒体议程。进而设定公众议程,其中更多地表现了政策议程对传媒议程和公众议程的引导。

1政府通过新闻发言人制度调控大众传媒

新闻发言人制度从某种意义上看就是社会调控中的信,息源控制。信息源控制和行政控制一样都属于软性控制。但是,和行政控制有截然不同的是,这种制度一方面既是政府控制新闻传播的手段,另一方面也是政府和新闻界沟通,并通过新闻界和公众进行沟通的方式。它通过信息源的有限性,协调政权、媒体和公众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比较隐蔽地引导舆论和控制信息。新闻发言人制度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确实是平衡自由和控制的有效尝试。

(1)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信息公开的有效形式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