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能源政策

新能源政策范文精选

新能源政策范文第1篇

美国2005年8月公布的能源新法案(EPACT,2005)除了鼓励美国本土的能源生产之外,从立法上提出了促进消费者节约能源,使用清洁能源的可行措施。新能源法案的重点是鼓励企业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无污染能源,并以减税等措施,鼓励企业、家庭和个人更多地使用节能和清洁能源产品。

该法案提出,在未来10年内,美国联邦政府将向全美能源企业提供146亿美元的减税额度,以鼓励石油、天然气、煤气和电力企业等采取清洁能源和节能措施;为提高能效和开发可再生能源,将给予相关企业总额不超过50亿美元的补助;对新型核能电站提供免税优惠和贷款担保,并拨款开发清洁煤炭技术,发展风能。按照该法案的要求,到2012年,美国炼油厂的乙醇生产能力将达到75亿加仑(1加仑约等于3.8升),车用乙醇的使用比例将比目前上升一倍。

2.德国

在新能源政策方面,2000年4月德国联邦议院正式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KEL)。该法取消了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上限,并要求将可再生能源发电在所有供电公司按其总电力销售量进行分配,确保没有一个地区财政负担过重。可再生能源法还要求运行输电线路的公司支付与电力网连接的费用,消除电力公司以抬高联网费用来阻碍风能的开发。该法案最重要的一点是,根据发电的实际成本,为每一种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确立了每kWh的特定支付金额。电力公司有资格参与该支付费用的确定,这是电力部门解除官方控制产生的一种变革。该法的实施对德国风电的发展起到的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2001~2005年间,德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年均增长20.9%,2005年达到18428MW,为全球最大的风能市场。

在节能方面,德国实施以节电为重点的节能战略。根据欧盟能源消耗标示法规,德国制定了产品能耗标签制度,规定电器上必须贴有欧盟能源标签。政府要求电视、CD机、电脑和其他电器不用时,应该把电源关掉。建筑供暖耗能过多成为德国政府着力解决的另一个关键问题。多年来,政府通过制定和改进建筑保温技术规范等措施,不断发掘建筑节能的潜力。2005年7月13日,德国政府通过《国家气候保护报告》,提出到2012年和2020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具体目标,强调进一步开发汽车相关技术和推广住宅能源节约计划,争取到2020年使德国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年减少40%。

3.法国

法国尤为重视核能的开发利用,2005年核电生产量占其电力生产量的份额高于78%。在其他新能源开发方面,法国制订相应的法规,重点实施加速发展生物能源的各项措施,力求到2010年实现将可再生能源产量提高50%的目标。

在节能领域,法国推出多项措施应对油价高涨把自己家的垃圾分类处理,以利于政府回收,这已经成为几乎每个法国人每周都要做的事情。在民众的自觉参与下,每年80%的废弃包装类垃圾都得到了循环处理,63%的废弃包装类垃圾经再处理后被制成了纸板、金属、玻璃瓶和塑料等初级材料,17%被转化成了石油、热力等能源。在政府的鼓励和普通百姓的积极参与下,法国实现了工业体系和社会体系利用少量资源获得最大利益的目标。为应对国际原油价格不断攀升给法国经济带来的严重影响,政府出台多项“减油耗举措”。首先,推出“清洁汽车免税政策”,即凡购买低能耗、低污染的“清洁汽车”的法国公民可享受免税1525~2000欧元的优惠。政府还将在5年内投资1亿欧元研发新一代清洁汽车。

与此同时,为减少污染,法国政府将对一些高污染的大型车辆征收双倍的行车执照费。其次,鼓励使用生物燃料,政府的目标是在2008年将生物燃料在燃料总消耗量中的比例提高到5.75%。因油价高涨,法国驾车者缴纳的燃油税也节节高升,对此,法国政府把高出2005年燃油税预算的税收返还给法国民众。此外,政府还拿出部分“超额税金”补助困难行业或鼓励失业者就业。

4.日本

日本的新能源政策规定,电力公司有义务扩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2003年4月开始,日本给电力公司规定强制使用新能源,即,根据其销售的电量,必须使用新能源发电量的比例。因此,电力公司必须自己利用新能源发电,或从别的公司购入新能源的发电量。规定的新能源发电有五种,即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地热发电、1MW以下的小型水力发电、生物质发电。如果不切实履行这些义务,经济产业大臣将向电力公司提出警告,如果违反规定将处以100万日元以下的罚款。日本资源能源厅发表了新能源电力使用量的义务规定,2003年度,全国10家电力公司合计为32亿kWh,2010年将增加到122亿kWh。目前,风力发电正在日本快速增长,2005年已经跻身全球十大风能市场。

在新能源的长期发展战略方面,2004年6月,日本通产省公布了“新能源产业化远景构想”,目标是2030年以前,要把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等新能源技术扶植成商业产值达3万亿日元的支柱产业之一,从而进一步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度,提高日本新能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新能源产业领先世界。针对这一构想,政府在税制等方面采取优惠制度,促进企业参与新能源开发,并扶持新能源产业及产品向出口创汇方向发展。通产省估计,通过实施这些对策,太阳能、风力、燃料电池领域的市场规模将从2003年的4500亿日元增加到2030年的3万亿日元,该领域的就业规模也将达31万人。

新能源政策范文第2篇

随着国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进入大规模示范阶段并且即将迈向产业化,与此相关的财政补贴政策也即将出炉。

从“国际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发展与规模化应用研讨会”上获悉,从2007年9月份国家发改委开始组织国内相关机构和企业专家共同研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鼓励政策,预计在春节前后或者今年上半年正式推出。

据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专家组相关负责人透露,此项政策除了将启动新能源汽车大规模示范工程的财政补贴政策,还将对高油耗车型出台罚税政策,“希望适当调整之后,变成一个常态的鼓励政策,涵盖社会所有的使用车辆。”

由于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在市场导入期售价比传统汽车高得多,如果没有政府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加以挟持,很难快速实现商业化。但是除了2007年底,国家发改委与科技部联合出台关于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规则方面的政策之外,截至目前,中国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应用方面,尚无进一步的激励政策出台。

“在目前‘重购买、轻使用’的汽车财税政策下,也很难体现混合动力车的成本优势,因为与传统汽车相比,混合动力车在使用环节的优势更明显。”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专家组副组长张进华在接受采访时坦言,税收调节和政策支持对于混合动力车的产业化非常关键。

为此他透露,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一直在研究对于大规模示范阶段的新能源汽车给予专项鼓励政策,其中包括针对节能环保型汽车的税收奖励政策,降低混合动力汽车购车成本;针对高油耗车型的罚税政策,增加高油耗车型的购买成本;对于新能源车研制需要进口的关键性零部件,进口税率给予适当的优惠;对于大规模示范城市的新能源车辆,给予不同比率的奖励。

据张进华透露,该政策有望在春节前出台,“对于整个混合动力汽车向市场的导入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事实上,在张进华看来,不仅希望这些鼓励政策在大规模示范阶段得到应用,而且希望保持政策的延续性,“适当调整之后变成一个常态鼓励政策,不单单适用公交车、出租车、公务用车、市政车辆等四类车,还希望进一步涵盖整个社会所有车辆。”在某种程度上,即将浮出水面的政策对于未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起到更大的引导作用。

逐步呈现产业化

时至今日,国内大多数汽车企业都从不同程度上马了新能源汽车的开发项目,而由于国家政策迟迟未见出台,大多数企业都处于观望状态。“如果有支持政策出台,企业将有的放矢地投入更多的资源。”长安汽车新能源汽车项目总监任勇说出了国内企业的心声。

事实上,随着国内自主研发的一小批混合动力汽车成功服务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化应用的可行性被初步认可。“混合动力汽车已进入科研向产业化转型的关键时期。”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张志宏在论坛发言时指出。混合动力也是近期汽车行业可选用的最现实技术,在3~5年内即可以推广开。

“在发达国家,混合动力汽车已经进入市场的推广阶段。”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欧阳明高教授表示。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混合动力汽车市场,2007年在轻型车销量下滑2.省略宣布向电动汽车生产商Aptera和专注于电池技术的ActaCell公司投资275万美元,以加快电动汽车的研发和量产。

Google的投资并不是盲目的,可见新能源未来的发展趋势。

Tips

混合动力

通常所说的混合动力一般是指油电混合动力,即燃料(汽油、柴油)和电能的混合。混合动力汽车是有电动马达作为发动机的辅助动力驱动汽车。

新能源政策范文第3篇

一是建言献策。新能源发展初期需要得到政府的扶持,新能源商会积极向有关政府主管部门建言献策,促进行业良好政策的出台。

二是积极促进业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合作,促进产、学、研之间的合作。

三是促进中外业界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协助会员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四是打造业内品牌性会展活动,促进业内交流,如“中国新能源高峰论坛”、“中华新能源沙龙”等,为业内人士提供沟通和交流的高端平台。

五是为企业定制服务。根据最新的行业热点,召开专题研讨会、推广会等,服务会员企业。

六是为业内人士提供丰富的资讯服务。《中国新能源产业年度报告》(中英文版)从2006年起至今已出版了四期,中华新能源网站日点击率上万次,《中华新能源》电子期刊已发行84期。

七是积极开展行业维权和行业自律工作,推动行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近几年我国新能源发展如火如荼,2009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总投资达346亿美金,位居世界第一;光伏电池产量达4100MW,位居世界第一;太阳能集热器生产面积4200万m2,占全球产量的65%;风电当年新增装机13803MW,位居世界第一,累积装机25805MW,仅次于美国。

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的主要目的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改善能源结构,确保能源安全。

二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三是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冰川消失、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繁出现都与人类活动大量排放温室气体有非常直接的联系,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四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新能源开发利用,会成为工业革命和信息产业革命后,经济发展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新能源政策范文第4篇

2015

年7月,国家发改委《河北省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发展规划》,将新能源应用示范进一步拓展。

从现有新能源政策导向和指导思想来看,近10年来,国家相关政府部门虽然出台了大量相关政策,但中国发展新能源的着眼点还基本停留在“就能源谈能源”的层面上,仅从扩大新能源使用范围和规模、快速推广新能源角度来认识和实践,缺乏从社会需求侧角度出发,更深入地将经济社会、城镇化的发展与新能源政策相结合。 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区的燕洞

山山体安装光伏板式节能型灯具560

盏。

如果政策导向不能尽快跳出这种固有模式,未来或会影响中国经济整体发展大局。

打破固有模式

中国新能源战略应立足长远,从产业、就业、居住、生活社会的各个方面如何适应能源供给方式的转变上进行谋划布局。

从2005?2011年,中国光伏消费量从0.1吉瓦时扩张3吉瓦时,风电消费量从1.9吉瓦时增加到70.3吉瓦时。但却难以掩盖在生产主导下新能源产业发展不合理的现实:以行政为核心和主力的新能源扩张迅猛,过于关注产能、供给侧,国内新能源产品市场化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远远滞后于国内新能源产品产能和产量扩张速度,形成上粗、下细的产业链格局。

本应解决中国能源供给、能源转型的新能源产品却扭曲了其根本使命――以高成本为代价产出的新能源产品被迫低价出口,去解决别国的能源和环境问题。

更严重的是,新能源产品低价出口,也因伴国际金融危机、美国页岩气成功、欧洲债务危机以及越南等一些新兴制造国家的竞争而受阻。2012年10月,美国将对中国产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征收18.32%?249.96%的反倾销税,以及14.78%?15.97%的反补贴税。欧盟在2013年6月?8月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该税率还将升至47.6%。

在国内外双重压力下,中国新能源政策开始出现调整。国内终端需求问题逐渐得到重视,政府部门开始大规模规划启动光伏应用市场,同时建立一些新能源示范城市和产业园区。2014年6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提出包括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和体制革命的四个能源革命。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突破性认识是,将能源消费放置在能源供给的前面。

但新能源的规划依然是线性思维,按照《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设定的目标,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达到15%,可再生能源比例则更低,这一规划并未考虑中国城镇化、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能源需求变化对整体能源结构的影响。

如果新能源占据能源结构的主导地位,它就一定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为其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模式开路,使得经济社会形态体现和满足新能源的运行特点。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除了可再生、环境友好等资源特性外,新能源有两个特点会对人类经济社会运行模式产生重大影响:

一是新能源的能源密度较低。新能源是即时获取的能源,其能源密度不可能与亿万年累积的化石能源相比,即使技术进步使得新能源的转化和利用效率大大提高了,其能源密度也不可能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肩;

二是新能源的资源区域分布平均程度得到改善,这意味着人类社会的居住分散、就业当地化、能源基础设施自给自足等,后工业化经济社会运行模式会更快到来。如果未来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入,分布式能源的模式或将成为整个经济社会的主导模式。此时新能源将不再依据线性路径发展,或产生出一条爆发式的发展路径。

这将导致以几个大工程推动新能源发展的类似张家口示范区政策,或将在能源需求端变革下丧失原有价值。

增强政策容忍度

中国新能源产业新陈代谢速度很快,要对新能源领域发展的合理乱象有一定的容忍度,否则可能会扼杀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活力和创新力。

首先,新能源品种很多,不同新能源品种又有很多利用方式。根据1978年3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第148号决议对新能源的分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的种类高达14种,即使排除了油页岩、焦油砂和泥炭,也高达11种;如果再将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新能源利用技术包含在内,新能源种类则更多。

从利用方式看,太阳能领域存在光伏、光热两种技术路线;生物质能有气化、液化、固化、沼气4种利用方式;新能源汽车也有充电、插电、混合等模式。如果将新能源品种和同一品种的不同利用方式进行排列组合,新能源利用模式的组合更是几何级扩大。因此,新能源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具有无限可能性,孰优孰劣很难事前确定,只能通过自下而上鲜活实践的试错才能验证。

但从当前国家发展新能源政策来看,自上而下的事前计划过细、过紧。如《可再生能源法》第四条“国家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通过制定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目标和采取相应措施,推动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建立和发展”;第五条“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对全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实施统一管理”;第十条“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根据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划,制定、公布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等,都带有明显的预先设定性,容易画地为牢,缺少包容性,不利于试错和创新,与新能源发展的生态多样性存在一定的矛盾。

其次,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包容性很强。新能源产业主要是围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能源的工业化转化、储存和利用而展开;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新能源更多地呈现出制造业而非资源业的产业特性。因此一切有利于新能源转化、储存、利用水平改善的技术都能被吸收进该产业。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泛能网等技术,主要侧重于增强新能源的存贮和利用水平、灵活性和稳定性;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技术,将侧重于新能源转化和存贮效率的提高。

最后,新能源竞争性很强。新能源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又具有很强的制造业属性,这意味着进入产业的门槛较低。近几年,中国新能源企业数量扩张迅猛,企业种类繁杂,商业模式多姿多彩;既生气勃勃,也存在鱼龙混杂现象。

从能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演变规律来看,能源使用方式的变迁对整个人类经济社会运行模式影响也非常深远。在薪柴占主导的能源供给格局只能支撑农耕文明,即使有制造业,大都是小规模的手工作坊,城乡型态也是小城市被众多乡村围绕,大城市扩张严重受到限制。 新能源领域发展快、种类多、技术路

线复杂需要更大的容忍度。

新能源政策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补贴;发展趋势

1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的其他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等。新能源汽车废气排放量相对较低,对环境更友好。

2 研究背景

按照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四部门8日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上述车型的新补贴标准调整为:2014年在2013年标准基础上下降5%,2015年在2013年标准基础上下降10%。

根据《通知》,新补贴标准自2014年1月1日起实行。补贴推广政策2015年12月31日到期后,中央财政将继续实施补贴政策,具体办法另行公布。财政部同时公布了第二批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的城市名单,包括沈阳、长春等12个城市或区域。中国首批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城市或区域共28个,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汽车保有量居全国前列的城市,以及河北省城市群、浙江省城市群等。政府计划,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应达到50万辆。

3 政策解读

实行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的目的是通过国家的扶持政策来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进节能减排,提高大气污染治理,最主要的是通过补贴来鼓励消费者购买市场中的新能源汽车。从09年我国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开始,整个行业对政策就有非常大的依赖性,而我们政府颁布的补贴力度在全球范围内都算是大的。诚然,对于新兴行业政府在资金、政策方面的推动是十分必要的,但大规模的补贴也让近些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广受诟病:圈钱圈地、地方保护、补贴不到位等问题层出。

为此,四部委在推行了三年补贴政策后,于2013年9月13日出台补贴“退坡机制”,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在2014和2015年度的补助标准将在2013年标准基础上下降10%和20%。补贴的衡量标准从原来的电池组能量调整为乘用车以纯电行驶里程,其中纯电动乘用车最高可享受6万元人民币补贴。

新一轮新能源补贴是根据车辆纯电动模式下的工况续航里程而确定补贴金额的多少。按照规定,2013年购买纯电动乘用车可最高享受6万元/辆的补贴,购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含增程式)可享受最高3.5万元/辆的补贴。另外,如果购买燃料电池乘用车可享受20万元/辆的补贴。然而在2014年和2015年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纯电动专用车、燃料电池汽车补助标准会在2013年标准基础上分别下降10%和20%。

但在短短的5个月后,2014年2月8日,四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新标准调整为:2014年在2013年标准基础上下降5%,2015年在2013年标准基础上下降10%,从2014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

有媒体报道称,2013年1月,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深圳、合肥、上海等地密集调研新能源汽车时,提出国家支持政策力度不变,并且在听闻车企对补贴退坡机制有异议时表示“马上修订相关政策”。如果政策的修订确实源于此次调研,那可见政府层面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已有了更加务实和积极的态度。四部委宣布本轮补贴2015年到期之后还将出台新的补贴政策。

我国新能源车产业在过去的几年里的确呈现政策热、市场冷的现象。例如2011年,新能源车保有量仅1万余辆,其中私人购买数量不足一成,远低于推广目标。然而相比国外,我国对新能源车的补贴不能算低,在这种情况下,新能源车的推广利用仍然达不到预期目标显然有补贴之外的原因。针对此次政策调整,不少新能源车经销商表示,新能源车要得到市场认可,光靠补贴行不通。工信部部长苗圩早在2010年就曾说过,新能源发展不能只指望补贴。中国新能源车发展面临的两大瓶颈是基础设施建设没跟上和电池技术尚未突破。纵观前几轮补贴,补贴对象都是新能源车本身,充电桩等根本没被提及。电动汽车等新能源车主要依赖电池驱动,充电桩建设不到位,电池续航能力有限,新能源车无疑将沦为昂贵的摆设,消费者自然没有购买的动力。在补贴方式上,不少专家学者也存在异议。新能源车发展领先的美国实施的是以税费减免代替直接补贴的方式,这样不仅能直接惠及消费者,还能减轻车企和中央财政的负担。因为我国采取的是车企先垫付补贴再向相关部门申请返还的模式。

目前政策急调对未来2年新能源车发展到底能起多大的推动作用还不好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除了补贴政策加码,国家相关部门还需出台其他配套政策,从根本上改变新能源车推广的生态,提高市场对新能源车的认可度。

新能源政策范文第6篇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新能源和智能电网将成为最重要的驱动力,光伏、储能、电动车、智能电网的结合将重构能源蓝图,实现清洁能源的发电、储电、用电、调度的有机结合,这将彻底颠覆传统能源结构和生活方式,实现电力的清洁化、智能化、民主化。环保问题日益受到政府高层重视,技术和工艺的进步导致成本下行。国内政策出台政策扶持光伏、风电的发展,国外的技术创新带来新一轮的电动车产业革命,新能源各领域形成景气共振。Elon Musk构建了新能源帝国Tesla Motors和Solarcity,已经开始实践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蓝图。

Tesla的畅销和扭亏给电动车产业带来一线曙光,或将引领电动车革命,有望像iPhone加速智能手机的推广一样。Elon Musk的传奇履历让我们对于Tesla 的前景非常乐观,他创办的其他几个公司为Tesla的成功做好了铺垫,Space X提供了Tesla的技术创新思路,Paypal储备了IT技术和资源,SolarCity将铺建覆盖全美的充电网,做好了妥善的售后服务。

Tesla的优异性能为电动车指明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可以在现有锂电池的技术水平上,通过改进电池管理系统来实现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和安全性的飞跃;Solarcity的异军突起标志着光伏行业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行业的重心已经从制造向应用转变。Solarcity利用分布式光伏作为资金杠杆的产业支点,从本质上来看其实是一种类似于“银行”+“开发商”的商业模式。我们认为,其商业模式最核心的因素是融资和渠道,而这种模式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政策。恰逢顺风光电收购无锡尚德,电站运营商试图用资本运作的金融模式攫取行业最大的胜利果实。当前在中国政府的政策扶持下,电站已经激活,运营商顺风光电和金保利试图引领整个行业,电站建设企业也将因此受益。

对于2014年新能源各子领域的投资机会,我们的观点如下:

光伏:在系统成本不断下降的背景下,行业的重心已经从制造转向了应用,超额利润向电站环节集中,电站建设和运营将会出现类地产的金融模式,当前的利润来源依靠中、日、美等国的补贴政策加码,未来将逐渐过渡平价上网。2014年的最大看点在于电站环节,推荐上海电力(600021.SH)、特变电工(600089.SH)、阳光电源(300274.SZ)、林洋电子(601222.SH);

储能:分布式光伏和锂电池储能的模式雏形已现,德国等欧洲国家已经率先尝试这种模式,随着锂电池和光伏成本的继续下降,分布式光伏锂电池储能将走进千家万户。推荐优先布局锂电储能的比亚迪(002594.SZ)、成飞集成(002190.SZ);

新能源政策范文第7篇

未来5年新能源汽车推广总体原则是:纯电动乘用车按照续驶里程、纯电动专用车按照电池容量大小、纯电动公交客车按照能量消耗量分档予以补助,超级电容公交客车、燃料电池汽车等车型采取定额补助的方式。2016年各类新能源汽车补助标准见附1。为加快产业化进程,鼓励优势企业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2016-2020年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其它车型补助标准适当退坡,其中:2017年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10%,2019年补助标准在2017年基础上再下降10%。

1、乘用车对比政策延续性鼓励较好

新能源乘用车2016年补贴较2015年并未退坡,且稍有增长。2016年的补贴仍然以工况法纯电动里程为划分标准。16年补贴持平甚至略高于15年,属于简化计算式利好。纯电动里程100≤R

插电式乘用车指标不变,补贴稍有提高。此举将鼓励插电式乘用车更多地进入市场,以带来更为良性和公开的竞争,提升产品水平。但由于纯电动车的价格较低,因此插电混动的支持力度小于纯电动。

燃料电池乘用车增大补贴。由于多方面原因,燃料电池乘用车尚未进入市场化导入期,为支持研发和生产,2016年补贴金额较2015年有所提升,且20万的补贴金额将延续到2020年,将有利于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的市场化导入。

鼓励长续驶里程车型的最低纯电动工况续驶里程由原来的80公里上升到100公里,这也是促进电动车提升实用的体现。

2、新能源客车设定最低纯电动里程,引入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指标

16-20年标准拟对获得补贴的新能源客车设定了最低纯电动续驶里程,其中纯电动客车不低于150公里,插电式(含增程式)、双源无轨两类客车纯电动续驶里程不低于50公里,对最低纯电动里程进行限定,提升实用性。根据工信部的合格证数据,纯电动客车中纯电动续驶里程不足150公里的较多,而插电式客车更少。为了拿补贴而降低使用性的问题得以改善。

燃料电池汽车中增加了燃料电池轻型客车、货车的门类,补贴金额为30-50万元,燃料电池各类汽车已明确至2020年前均补贴不退坡,且补贴金额提升至2013年水平,这样的补贴力度体现了对世界技术的预判。不同于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长,必须有基础设施保障,因此,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普及仅靠少数几家车企难以成势,无偿开放专利将促使更多企业参与氢燃料电池汽车开发和商业化,扩大电堆、高压储氢罐等关键材料和部件的产业化规模,不断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推动在世界范围内加氢站建设和加氢网络形成,丰田无偿开放其技术专利正所谓意欲取之必先予之。

针对电动大客的运载效率低和成本高,未来政策进一步完善。由于为保障续航里程,大体积的电池组占据较大空间,以至于电动大巴的载客量对比传统车型大打折扣,如算上基建、新添设备人员成本以及充电等候时间耗费等,高成本问题也有待解决。而双源无轨电车具有一定潜力,其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车上自带的动力电池,二是在有线网的地方,借助于线网供电提供动力。

政策引入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Ekg)指标,其公式为E/M,E表示电能消耗率,M表示附加质量,附加质量是一半的装载量。具体公式是:附加质量=1/2最大允许装载质量。最大允许装载质量=最大允许总质量-整车整备质量。

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用以衡量纯电动客车有效电能的利用效率,即在搭载单位质量的乘员所消耗的电量。重点突出新能源客车的载客能力和节电性能(能量消耗率),这样可以引导新能源客车企业通过整车轻量化以及整车控制策略方面进行技术提升,以提高整车的有效能量效率。

从补贴金额来看,各类车型均较2015年有所降低,其中8米以上纯电动客车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达到最高等级的车型,在2016年可获得与2015年相同的补贴,而Ekg指标高于0.5则无法获得补贴。钛酸锂、超级电容等快充纯电动客车超过10米的可获得与2015年相同的补贴金额,而10米以下的快充纯电动客车则有小幅的退坡。

此次政策将双源无轨电动车进入国家补贴范围,参照插电式客车进行补贴,16年最高可获得23万元的国家补贴,这既适应了市场的需要,又兼顾了技术难度与成本,试点城市在车辆选型时又增加了一种选择。

3.取消试点城市的差异化

四部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补贴面向全国的消费者,将为有实力和有准备的企业提供更大的空间。但由于限购是促进新能源车的主要推动力,因此乘用车在限购城市和小城镇,客车和专用车在所有大中城市,差异化需求走势仍将延续。

4、较高的质保要求

《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质保要求,其中乘用车生产企业应提供不低于10年或15万公里的质保期限,商用车生产企业(含客车、专用车、货车等)应提供不低于8年或30万公里的质保期限。上述质保期限超过传统燃油车,较三包政策承诺的的质保期限,有了大幅度提升,这将是整车企业和电池企业共同要解决好的问题。

新能源政策范文第8篇

7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下称“《规划》”),提出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 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

50万辆的目标,早在2009年公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就被提出,原计划到2011年实现,如今这个目标向后延迟了四年。

但四年之后,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也存在很大疑问。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向《财经》记者透露,“50万辆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只是‘争取’,可能不会像大家预测的那么准确。”

两年前,国务院办公厅曾过一份《规划》的征求意见稿。相比前稿,在业界人士看来,本次正式公布的《规划》有四个影响最为明显:

首先,《规划》大幅提高了电动车技术标准,旨在改变此前电动车项目遍地开花无一结果的局面,终止“”;

其次,《规划》把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定义为“新能源车”,把非插电的混合动力车定义为“节能车”,这种极富中国特色的分法,体现了政府产业超越与环保“两手抓”的决策思路;

第三,《规划》再次强调电动车是中国新能源车发展方向——这令在电动车领域投入较大的中国公司非常兴奋。考虑到电动车远远未被市场接受的现实,这部分厂商的销售目标很可能会主动转向公交市场,以争取政府订单为主;

最后,《规划》提出了较为苛刻的节能指标,这将在事实上促使混合动力车发展。该领域外资公司优势明显,但由于政策、市场的双重不确定性,这些公司可能继续选择观望或小规模试探。

终结

位于河北省保定市的长城汽车公司以皮卡起家,目前是中国最大的国产廉价SUV生厂商。五年间,它研发成功了七款新能源车,却没有一款上市销售。

长城汽车副总经理商玉贵告诉《财经》记者,公司对新能源车的投入从2008年就开始了,目前已投入十几亿元,这七款新能源车中有两款为混合动力车,其余为纯电动车,其中只有一款纯电动车在2011年入选了工信部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

“不是我们上不了目录,而是我们根本没去申请。”商玉贵说,长城一直没想过要将新能源车推出上市,因为市场一直不成熟。“但如果哪个企业没有新能源的打算,就会被认为没有时代脉搏。”

“时代脉搏”形成于三年前。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其中发展电动车的决心之大,不仅改变了中国车企的发展方向,甚至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电动车热潮。

这份汽车产业规划提出,到2011年,中国以电动车、混合动力车、氢燃料电池车为主的新能源车将达到50万辆,占到乘用车销量的5%。2010年的新能源汽车规划征求意见稿则明确,政府对纯电动车的补贴额度提升到1000亿元。

从2010年开始,几乎所有跨国公司都开始在中国力推电动车,奔驰和奥迪把一年一度的“科技日”移师中国,并以电动车为主打。连一向以传统内燃机节能减排为首选的大众公司董事会主席文登恩也高调表态:“大众车型的心脏也将借助电力而跳动。”

汽车专栏作家李安定评价说,这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中国第一次‘引领’了全球汽车业的一个技术热潮”。

在中国,这个市场很快就变得足够活跃,甚至有些过分活跃了。

盖世汽车网总裁陈文凯说,纯电动车热潮引发了企业的投机行为。一个纯电动车项目的中央地方两级政府补助,至少可达500万元,这些项目补助甚至成了很多小汽车企业重要的现金来源。但是,申请了研发项目的公司很多,真正做出成品并推向市场的却寥寥无几。

2010年至今,在工信部公布的32期新能源新车目录中,共有417款新能源车进入目录。两年半时间,共有近千家中小型车企申报,按照规定,只有进入目录的车型才能上市销售。在这417款车里,目前公布销量数据的国产新能源汽车只有奇瑞QQ电动、一汽丰田普锐斯、比亚迪F3DM和E6。截至2011年,这四款车型的年均销量均不足3000辆。

“现在情况有点儿像,各地号称上了多少台车,其实真正出来的有多少?”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7月底对《财经》记者说。

这正是新版《规划》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规划》提出,到2015年,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最高车速不低于100公里/小时;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5.9升/百公里以下;同时,商用车新车燃料消耗量应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以速度和能耗衡量,这个标准较征求意见稿提升了50%以上。但要彻底终结“电动车”,还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全行业对政府、政策过度依赖的生态。

外资面临高门槛

按照《规划》,财政部门将对公共服务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给予补贴,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节能汽车;发挥政府采购的导向作用,逐步扩大公共机构采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规模。

对外资车企来说,要获得政府补贴需要跨越两个门槛:与国内车企合资量产新能源车、向合资厂转移相当比例的技术。

新能源政策范文第9篇

8月26日,国务院总理在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时,“点名批评”了包括风电行业在内的新能源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问题,并研究部署5项抑制政策。

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中国风电设备产量达427万千瓦,同比增长135.7%。按照规划,2009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预计只有800万到900万千瓦之间,而目前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前4家产能就已达到1200万千瓦。作为风电产业基础的风电设备制造业,其规模的迅速膨胀,更是远远超过中国风电场的建设速度。

“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业严重过热”

“产能过剩将导致大批企业倒闭”,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指出,“2010年风电整机组装行业至少会死掉一半”。他解释说,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本身并不存在“过剩”一说,“过剩”的其实是风力发电的设备。

风电设备制造出现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背后,一个重要的推手就是地方政府追求GDP增长的冲动――由于风电行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审批门槛低,而且投资金额大,对地方GDP贡献大。而且,“原来装备制造是不抵扣增值税的,但现在可以抵扣了――只要把装备制造业引到发展风电的地方去,增值税便能够退到当地。”于是,各地地方政府是不惜送土地、放贷款,纷纷上马风电项目。

2003年9月1日,中国第一批风电特许权项目在北京开标,标志着中国政府加大风电发展力度,中国风电行业由此进入快速发展期。国家发改委[1204号]文件明确规定,“风电场建设中,风电设备国产化率必须达到70%以上,否则不允许建设”,更是令国产风电设备投资飞速升温,并一度造就了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财富神话,“当时一个500千瓦的小型风电机组,成本大约300万到500万元不等,可以卖出800万到1000万元的价钱;只要能有产品下线的厂家,基本上都能拿到订单。”

随着地方政府的各项鼓励政策的出台,国内各大电力央企纷纷闻“机”起舞。单就今年上半年,除了五大发电公司之外,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国家开发投资总公司、中国节能投资公司等其他中央企业也全部进入风电制造领域。

与中国地方政府和央企的投资冲动一样,国外风电设备制造巨头也纷纷抢滩中国市场。以世界排名第一的风力发电设备生产商丹麦维斯塔斯公司为例,就投资6亿元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建造了一家年产800套风力发电机的工厂。据悉,首台850千瓦风力发电机已经出厂。2007年中比基金等联合投资的金风科技成功上市之后,其登陆深交所首日股价便冲高至160元,市盈率高达400倍的辉煌业绩更是刺激了大批资本前赴后继地涌入这一新兴领域。

截至2008年年底,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已经从2004年的6家猛增到70多家――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风电设备厂商总和――数量增长了10倍以上;风电的装机容量也从2002年前的46.8万千瓦,迅速发展到1200万千瓦,足足增长了25倍,是“十一五”规划任务的2倍。而预计,到2009年,中国累计装机容量将达2000万千瓦,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风电市场。

风电产业迅猛的发展速度,也让2007年中国政府颁布的到2020年实现风电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的远期目标,仅仅2年后就显得不合时宜,因为2010年,中国风电的发展即有可能突破这一目标。由此可见,“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业不是过热,而是严重过热”。

“大部分的企业都是买图纸”

据统计,中国风电整机生产企业目前已达70余家,然而作为新兴产业,其中绝大多数企业之前并没有做过风力发电机,也不掌握风力发电机的生产技术。那么,它们是靠什么来生产风机的呢?“中国大部分的企业都是靠买图纸、买技术,来迅速实现生产的。”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等方面,走的是清一色的引进路线。

风力发电机虽然是高科技产品,生产却很容易,整个过程很像当年组装DVD――买来图纸和风电场签订供货合同后,把四处采购的发电机、变速箱、主轴、控制系统、桨叶等配件装在一起,就成了一台台能够赚取利润的风力发电机。“风机制造厂,就是一个大的组装车间。”

那么,买一套图纸要花多少钱呢?“这个得具体谈。一般产品要是在中国区域销售的话,四五千万元;你要是出口的话那就高了。而且,很多情况都是一张图纸被卖给了国内几家企业。”“即使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之后,还要承受一系列苛刻的条件。”“合约一般会规定,每生产出一台来要付给对方多少钱;有的限制产品是不许出口;而对于买回的图纸,未经授权不可以随意改动等等。”

国内的大批企业通过买图纸、组装风力发电机确实赚到了钱,但这种生产方式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其弊端日益显现。

首先,引进的技术与国内风电场的气候环境是否能适应,往往未经过科学论证。中国的风场环境与国外有很大不同,按照正常的情况,样机至少要经过一年时间来进行测试,然而,在交货期的压力下,只匆匆检测了两个月就安装运营,潜在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很多。而且,因为是买来的图纸,知识产权是对方的,还不能根据客户需求,如在中国风沙严重的内蒙古和宁夏地区,如何防沙尘,如何在低温情况下还能保证很好的运行等,做优化或者改进。同时,盲目的项目上马,也忽视了“先有需求再建项目”和“同一区域生产、同一区域消费”的产业模式培养,不利于市场的有序发展。

其次,技术重复引进、自主创新能力缺失,致使风电成本居高不下,行业利润普遍较低。“风力发电设备整机企业大多是从以前做电力相关设备的厂家转型而来,基本是照搬丹麦、德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机型,但由于国内相关技术人员的缺乏,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后期维护成本特别高。

其三,消化吸收进展慢,核心技术的缺失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大批兆瓦级新型风电机组匆忙投入规模化生产,产品质量问题越来越突出。此外,由于是组装的设备,各种规格都有,也为后来的发电并网造成困难。“据统计,2008年全年,有接近1/3的新增风机因为电网接入问题而不能发电,只能‘晒太阳’”,导致部分已并网的风电场由于电没法送出只能放弃发电,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与风能专委会的调研显示,整机制造企业的产品在运行和试制过程中均出现过质量问题。“2007年至2008年两年时间里,多次遭遇国内企业设备不配套、调试出来的机组通不过运行考核等困扰。即使是投入运行的国产机组也多次出现过质量和技术故障。”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指出,“在整机制造基础不扎实的情况下,大批买图纸生产的风机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一旦大规模出现故障,巨额的维修费用,对生产企业和风电场来说,都将是一场灾难”。

自主研发面临尴尬境地

“在江苏几乎每个沿海地级市都提出要打造风电设备产业园,除十来家整机企业外,配件企业也已有几十家。”但真正有自有创新技术的企业很少,基本上都是对国外技术的模仿。厦门大学能源研究所教授林伯强表示,“风电设备制造业作为风电行业产业链条的上游,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大而不强,没有走到技术的前沿。”

几年来都坚持自主研发风电技术的沈阳远大企业集团总经济师贺先文认为,“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不能根据风电场的特点设计风力发电机,一定会给企业留下后患。不但风险非常大的,维修起来成本是惊人的”。

日前,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三部委已经联合了《关于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2009年版的通知》。其中,风电设备有三项条款已分别从鼓励进口的先进技术、鼓励进口的重要装备及鼓励发展的重点行业三部分中被剔除。而靠着自有技术,沈阳远大则拿到了200台1.5兆瓦风机的订单,为此企业投入了5000多万元的技术研发经费。

目前,国内风电设备企业越来越多,相互压价,利润已比以前降低了不少。以金风科技为例,风机的毛利润率已经从2007年的29.46%,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23.4%;价格方面,一年前,金风科技单机容量1.5兆瓦的GW77-1500机型,价格是6400元/千瓦,同样的产品,在今年5月价格却变成了5400元/千瓦,下跌了将近16%。

此外,电力设备回款比较慢,企业现金流一直很紧张。一些企业不得已追加投资,“由于多次融资,当初投资的股权也被稀释了很多。”“风电设备投资的一个特点是,前期投入成本巨大,属于大投入大回报的典型,由于资金需求大,风电设备企业一般都会进行多次融资,且数额较大,所以整机企业背后往往都是好几家投资人组成的联合投资集团。”一旦失手,投资人损失惨重。

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认为,风电产业要靠规模效益,需要的是技术含量高的大风机,而不是低端的小风机,中国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面临非上即下的命运。新能源应该是一个长线的东西,长线的东西最基本的是要亏得起。

“作为新兴行业,初期市场出现过热现象是在所难免的,只有经过痛苦的洗牌后,存活下来的风电企业的产品才能真正经受市场考验。”国内创投元老阚治东如是说,他管理的东方现资管理有限公司于2005年投资华锐电气,已是国内最大的风电设备生产商之一,“相信风电领域接下来很快会出现一些并购案子。”

风电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中国风电产业作为世界第二大市场,就新能源行业发展本身来说,现在都还是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受能源储量、环境污染等制约因素的影响,未来解决中国能源需求的新手段中,风能必是其中之一。

据统计,2009年上半年,中国新增电力装机容量中,新能源占33.45%,而风力发电则占去其中的八成以上(预计到2020年风电装机将突破1.5亿千瓦,行业需求在2009-2010年将会有50%的复合高增长),仅2008年进入风力发电的资金就超过400亿元。

对于中国众多的风机企业而言,“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必须挤进发改委的特许招标。”只有挤入特许招标的企业,或许才能成为此次洗牌后能够剩下的20%,“否则可能就只能等着更强势的企业来整合了”。

2009年5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第六期风电特许权招标结果,除华锐、金风、东汽三巨头外,湘电股份、浙江运达、广东明阳也首次入围。“从未来大趋势看,由于企业越来越多,肯定还会有一些企业能进入特许招标名单,但空间已经不大。”中信证券策略报告指出,中长期看,2010年后国内的需求增速将有所放缓,由于目前盲目投资建设带来的产能相对过剩,行业内的整合将势在必行。

这一点在8月26日国务院会议后日趋明朗。会议专门研究部署了5项抑制政策:提高准入门槛(建立准入标准)、强化环境监管(提高环保要求)、严格依法依规供地用地(严控土地审批)、实行严格的有保有控的金融政策(信贷管制)以及建立信息制度手段(产业信息透明化),对包括风力发电在内的新能源行业进行引导。

新能源政策范文第10篇

近日,国家电监会正式公布《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明确规定,除大中型水力发电外,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不参与上网竞价,电网企业应全额收购其电量。

作为蕴藏着蓬勃生机的“朝阳产业”,风电产业前途无量;但在盈利模式成熟以前,受风电定价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相关上市公司可能还要过一段“苦日子”。

投资热情高

凯基证券认为,《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在解决困扰新能源发电企业的“发电并网”问题之外,对新能源企业的盈利问题提供了保证,令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商再无后顾之忧,相关设备厂商也将随之受惠。

预计2010 年前风电的总装置容量将超越小水电,风力发电技术已基本确立其在可再生能源产业的主流地位。

8月1日,老牌风电公司华仪电气(600290)公告称,公司与吉林省通榆县政府签订了《风电项目开发协议书》,拟在其境内建设风机整机制造企业并开发建设风电场。最终规模为生产能力不低于20万千瓦/年。

事实上,除了电机电气公司跟上风电“顺风车”以外,原本与风电毫无关系的公司也纷纷进入了这一含金量高的领域。

以房地产开发业务见长的绵世股份 (000609)也于同日公告称,公司拟与中国风电投资有限公司合资设立内蒙古联合风能投资有限公司,开发内蒙古二连浩特市的风力发电场。

据悉,该项目(一期)工程的装机容量为2.1万KW,年发电能力估计为5040万度。

分析人士指出,政策支持是当前风电投资热的“坚强后盾”。《可再生能源法》明确指出,允许多种投资主体进入可再生能源领域,并且要求电网公司全额收购新能源发电量。

定价是关键

有分析人士指出,风电的盈利能力的释放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东方电机自涉足风电以来,风电整机已销售约120台,其中2006年售出60多台,但当年仅仅是微利。

公司预计2007年销售近300台,但仍可能保持微利。主要原因就是公司尚未形成大批量生产,进口部件既多且贵等等。未来随着公司产量增多、自制件比重提高,利润率有望得到提升。

平安证券研究所何本虎认为,相对而言,目前的风电定价机制有明显缺陷。目前,风电定价采用特许权招标方式,规定由风电上网电价最低的投标商中标,这导致一些企业以不合理的低价进行投标。

同时,由于风力发电场60%-70%的投资在风电设备,风电上网价格过低,抑制下游风电设备价格,最终将损害风电机组及零部件制造业,也影响了风电服务业。

有发改委负责人曾表示,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风电电价调整的具体办法。就电价来说,风电可能实行标杆价制度,可弥补招标不足。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2020年远期目标确定,风电装机容量相当于当时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2.5%―7.5%;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1.0%―3.0%,发电比例远小于装机容量比例。

从全球竞争格局看,以Vestas、Gamesa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占据风电产业的主导地位,排名前五家主要公司的全球占有率之和接近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