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时代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媒体融合”时代

当小资出品的《明星伴你游》节目拍到了第二季,从慈溪归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想:从杂志到新媒体到节目,我们似乎在传媒的路上越走越宽,在内容的道上越走越深。

《明星伴你游》这档节目,是我们早在2009年便开始酝酿的,当时一直想用一种好玩的状态做媒体,在玩的过程中做事业。去年,当我们做完第一季的《明星伴你游》节目后,真正发现并嗅到了这档节目的娱乐价值和商业气息。从内容上,这样的节目是很容易引起共鸣的。当今年开始,一批真人秀节目前赴后继地出现,如《爸爸去哪儿》、《花儿与少年》、中国版《花样爷爷》等都在国内各大卫视热播,而其拍摄的外景地,明星的装扮也顺理成章地走进了观众的视野。受节目影响,游客也开始争先前往这些或名不见经传、或久负盛名的外景地,从而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同时,各类节目中出现的产品也成为明星效应后的又一个品牌增长点。这种跨界融合的方式更是间接地带动了新一轮的休闲娱乐方式和综艺内容创新,使传统电视台的收视也获得了新的增长点。

谈到跨界,对时尚行业来说,各种跨界已是稀松平常的事情,而在媒体领域,如果不是因为各种外部的冲击,“纸”质媒体和传统电视媒体或者还在膨胀的自我优越感下生存,在新媒体异军突起的今天,作为传统媒体的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如何解决根本问题进行思考,创造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此外,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我们需要用更多的载体把我们丰富的内容展现给大家,这是媒体价值的基础,也是我们能够吸引大众和读者的方式,我们无法管控受众的接受途径,也无法控制他们受网络诱惑后与传统媒体和方式渐行渐远,我们惟一可以采取的措施,就是用新的方式和新的内容继续保持和他们的“亲密接触”。

在这个受各种媒体冲击影响的时代,包括专业媒体、渠道类媒体、社交类媒体为主的非自媒体,到如今日益强大的自媒体,媒体的形态越来越丰富。无论形态如何,内容取胜仍然是不争的事实,而新的“媒体融合”也不是简单的“占地为王”的概念,载体的互融互通让内容经营越来越能凸显出来。

对小资来说,我们深谙“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尤其是当媒体的业态越来越复杂和透明,只有改变才能够继续发展。人在旅途,谁也难保自己不会岔进黑暗的胡同,陷进泥泞的沼泽。而融合更是一种新的姿态,不是拐个弯,而是扩大媒体的渠道,从传统的纸媒,到新媒体的表现方式,到影音内容的呈现,我们也在发展的道路上从传统的棚内拍摄挪到了棚外的真人秀,不断地推动杂志和内容节目的创新,拓展我们的阅读和收视群。

也许在未来的媒体走向上,我们仍然会遇到各种问题,甚至存在着一些长期的、周期性的归类问题,但在媒体形态中的各种融合不可避免,这样不仅能使我们的内容产品层次更加的丰富,也能增加内容产品的文化内涵和时尚元素。

全文阅读

在新媒体时代做新闻

我第一次读《做新闻》是两年前,作为一个门外汉希望了解新闻是怎样被“做”出来的,只关注了书中关于新闻实务的介绍。再一次读,发现这是一本综合性很强的书,有立足新闻实务的实证分析,也有社会学、传播学、新闻史和新闻理论等方面的分析,深刻论述了“新闻是建构的现实”这一观点。

在作者笔下,新闻是一种产品,由专业的组织经专业的流程生产出来,新闻机构有相对固定的人员结构和分工,选择某些地点和时间集中布下“新闻网络”,对事件进行新闻价值的判断,决定报道角度和内容,完成对事实的一次建构。大众通过阅读新闻了解“事实”,结合自身的认知经验,对社会现实形成认识,完成第二次建构。做新闻的过程会受到新闻组织及其他社会权力阶层的影响,因而新闻必然是有意识形态的,即偏见;读新闻的效果与个体读者的人生经历和周遭的社会环境有关,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的社会行为,因而新闻作为一种知识而存在。而社会意义的形成源于社会互动,所以,源于被建构的事实的新闻,同时也在重新建构着社会现实。

在新媒体时代,这本书是否还有指导意义?有关新闻和现实的互相建构有怎样的变与不变?我尝试给出自己的答案。

数字化的自媒体生产新闻时,受特定组织影响很小,多从自身出发进行新闻生产。这样一来就缺少了专业的核实事实、判断新闻价值、组织新闻表达的过程,从而可能出现完全个人化的偏见。自媒体上的新闻,同样源于对现实的建构,只是建构的标准和角度更多元,生产出的新闻在专业性上可能有缺陷。

现在很多被媒体集中报道最终形成政府议程的事件,最初是由网民曝光、在网络中大规模讨论的,自媒体实际上在大众传播议程设置中处于起点,对影响社会行动、建构社会现实有重要作用。

自媒体发展成熟之时,新闻生产中的采访、写作、编辑等基本环节都可能被自媒体承担,专业新闻机构的价值体现在对权威信息的搜集和整合,发表媒体的观点,因而无形中对权威组织的依赖更大,可能使新闻的意识形态色彩更重,更专业地表现某个组织或阶层的偏见。

在“读新闻”的过程中,公众接受的信息更多样,社会活动中可参考的信息增多。同时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公众媒介素养的提升,则合理行动的可能性增大,新闻建构现实的正面作用加强。如今中国社会阶层板结化趋势明显,自媒体尽可能地给了每个人表达自己所处社会微环境的机会,在公众读新闻、做新闻的过程中,客观上对促进社会多元化和民主进步有积极作用,实现新闻对社会现实的建构。另外,在社会转型期,很多制度尚不完善,新媒体中的新闻对现实的影响更大,如“舆论绑架司法”等是传统的“做新闻”中少有的现象。

可见,新媒体时代新闻和现实的建构与被建构依然存在,只是发生作用的方式不同、程度不同。新媒体不仅改变了世界,而且改变了世界发生变化的方式。

全文阅读

新媒体时代:客户体验的黄金时代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移动客户端的高速发展,社交活动所需的时间与经济成本大幅降低,许多热门事件或流行词汇也因微博、微信、脸书等社交渠道的兴起而无限放大了发酵效应。2015年初,由成龙代言的某洗发水广告被工商局打假催生了“Duang”这一新造词和各种加了特效的爆笑视频,而这一年末王心凌吃汉堡专辑的奇特造型虽然被网友们吐槽连连,却也捧红了“主要看气质”这一金句,引爆了全民晒图的狂潮。这些例子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网络时代社交媒体、自媒体等渠道平台对信息传播、扩散不容忽视的影响,“新媒体”这个关键词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何为新媒体?新媒体是指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另一种新兴媒体形态,主要运用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通过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设备,向用户提供速度更快、内容更广泛的信息与娱乐服务。自面世以来,新媒体因其成本低廉、即时开放、个性互动、信息海量、分众融合等特点而广受各大企业的热捧,逐渐成为企业塑造品牌形象、管理客户关系的重要平台。当下,不少企业在各个新媒体平台开设了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充分利用新媒体渠道优势进行企划营销、客户关系管理及事件公关等等(如图1)。

新媒体时代的崛起虽然为企业提供了事件营销、客户体验优化的平台,同时也放大了危机事件带来的影响。据调查,74%的客户在日常生活中都倾向于通过社交网站、商家评论等方式或讨论购物、服务体验等信息,这种“人人即媒体”的传播方式进一步扩散了声誉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危机事件一旦发生,其负面影响将呈爆炸式扩散。那么,如何创立并维护个性化的自媒体门户,真正做到吸引用户、创造价值以及进行必要的危机公关与舆情应对,成为企业在当下的重要挑战。以下选取几个跨界案例来阐述新媒体在企业运营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案例1】小米的借势营销:来自星星的你

2014年年初,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红遍整个亚洲,女主角千颂伊的那句“初雪应该喝啤酒吃炸鸡”成功打造出了啤酒炸鸡的王牌套餐。2月27日,在这部韩剧即将播放大结局的日子,小米公司在微博推送了一张图片,内容是一张贴在小米餐厅的通知:“鉴于《来自星星的你》今晚凌晨播放大结局,如果千颂伊没有和都敏俊在一起,周五午餐食堂将提供免费啤酒和炸鸡,以示安慰。届时,请各部门安排好就餐时间,有序领取。”这条诙谐有趣、贴近当下潮流又充满了人文关怀的微博一发送便得到了大量转发,并迅速蔓延到微信、社交网站、电视等其他媒体平台,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热点话题。

次日小米公司趁热打铁,又发出后续消息:“不管今天是否下雪,不管叫兽二千结局如何,欢迎来自星星的你免费吃炸鸡喝啤酒,共庆小米2S直降400元!PS:老板说了,喝醉的同学下午就不用上班了哦!见者有份,想来的请举手。”与此同时,小米官网推出的“啤酒炸鸡”系列、“叫兽二千”系列手机保护壳、手机后盖等配件也被粉丝们一抢而空(如图2)。

这无疑是一个借势营销与社会化营销相结合的成功案例,一方面巧妙利用当下时尚热点促进了小米手机与周边产品的销售,另一方面从侧面宣传了小米公司的员工关爱与人文关怀,打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在当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客户能够选择的范围非常广阔,想要在众多同类产品中突出重围,不仅需要质量过硬的产品与良好的企业形象,同样需要根据用户的偏好与需求,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以产品为核心设计出独具特色的营销活动,吸引用户参与其中。通过与用户的互动助力品牌的塑造,使企业资讯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得到充分的二次曝光与传播,才能够创造更佳的用户体验与大众接受度。

【案例2】余额宝的危机应对:“暂无收益“事件

全文阅读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购物

摘要 随着新时代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已经从边缘走向主流。以淘宝网为代表的C2C模式使网络购物深入人心。而近来兴起的网络团购则开启了新媒体时代网络购物的新纪元,可以说是从网络购物到专业化网络消费联盟的网上消费方式的过渡。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团购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8-0210-02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竞相出现的传统报纸网络版、电子版到三大门户网站横空出世;从2003年后 Web2.0时代下社区、博客、播客等应用高潮方兴未艾到目前“全媒体”话题持续高涨,互联网,数字传媒的迅猛发展将我们推进了“新媒体时代”。 中国消费者在熟悉了淘宝、当当、卓越等电子商务网站后,通过互联网购物的比例大幅度提高。2010年兴起并迅速发展的网络团购网站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十分普遍,网友们一起消费,集体维权。团购网站的兴起开启了新媒体时代网络购物的新纪元。

1 新媒体时代

媒体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精英媒体、大众媒体和个人媒体。这三个阶段分别代表着传播发展的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已经从边缘走向主流。其中以博客最为典型。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1.1 新媒体含义

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1]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2]。阳光文化集团首席执行官吴征:“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小姐传统媒体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的边界,消解消息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等等。”[3]

全文阅读

新媒体时代的变与不变

【摘要】我们正处互联网+时代,新媒体风生水起的背后是媒体人的大刀阔斧。对于新媒体如何才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行业内外众说纷纭。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不是“此消彼长”,而是在变与不变中寻求 “此长彼长”,立足自身优势,找准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发展模式 媒体融合

一、新媒体诞生之“变”

作为科班出身的媒体人,从业五年后,在2015年有幸运营中国中车一级子公司企业微信号,从监测社会、传播信息、教化群众的传统媒体,逐步走向功能至上的新兴媒体。

内容生产速度之“变”。传统媒体通常需要很长时间去打磨一篇稿子,一篇深度报道,可能会用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时间去深入追踪。但是新媒体则不同,哪怕是特写稿,从策划到组稿最多有一周时间编辑,而大多数热点稿件,时间更是非常紧迫,基本要在一天之内完成编写与。

关注角度之“变”。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两者关注的角度侧重不同。在企业传统媒体中,可能会更关注记录事件的完整性、客观性,事件的细节与读者想要探知的部分往往是被忽视的。而在新媒体平台,小的细节也会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报道领域。因为,如果做新闻报道,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受众群体与兴趣点都是不同的。对于独特角度的企业新闻,我们会多投入篇幅,这其中也有很多有意思的话题,我能找到许多可写的东西,给读者提供更多的阅读点。

功能性之“变”。在做“蓝海四方”这个公众号时,我们的定位是要加上一定的功能性的。对企业、对行业、对客户、对员工都有益的工具,而不仅仅单纯只是媒体。我们也一直在思考“蓝海四方”未来会具备哪些方面的功能。后来我们认为,在前期的运营中稳扎内容,后期我们将会切入到与资本的对接上。我们发现目前中国制造业间,专业性较强、业务细且繁琐,我们可以为他们去搭建一个桥梁,帮助他们建立沟通、促成合作。而“蓝海四方”在这中间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能否从而实现商业上的转变,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二、新媒体的本质是传播

全文阅读

新媒体的时代功用

【摘要】新媒体凭借强大的互联网络、平易近人的态度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无形中具备了塑造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功能。同时,新媒体可以与受众建立更加人性化的联系。对传统媒体来说,新媒体所带来的很多新的理念和模式都是可以借鉴的。

【关键词】新媒体 社会公众 后现代哲学 【中图分类号】B025.9 【文献标识码】A

媒介在形象的认知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两者互依互存,并渐渐演变成为人类所共同拥有和默认的知识体系。随着新媒体开始渗透到各行各业的每个角落,纸质媒体逐渐没落,使得人们今天对新媒体有着更难以言明的复杂情感。现代社会的阅读是什么样的呢?人们只需要一个手掌大小的设备,然后借助某个软件或硬盘就可以自由搜索所需信息,设定阅读格式等。新媒体的功用性永远都是在与时俱进,突破人类想象的。随着后现代传播时代的到来,文字的展示和阅读都以一种新的模式存在,让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足够丰富的信息。

新媒体对现代社会公众影响的哲学思考

在信息文化还没有如此发达的纸质媒介时代,文本就代表权威性,人们所要获得的大部分信息都从文本中延伸出来;而新媒体盛行的时代,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多,获得的内容更丰富,并且使每一个人在这个环境中都学会了靠自我理解去分辨、去质疑,甚至在虚拟身份的前提下有了畅所欲言发表自己想法的欲望和执行力。新媒体的创造力和无厘头带来无数种可能性,文本解释在人们眼中的神圣地位受到严重挑战,从此只是作为解释的一种可能性,而不是根本所在。

传播时代带来了人们想要的文化精髓,但同时大量的文化垃圾也随之如洪水猛兽一般向社会袭来。那些正统、精英思想也不得不面对和那些垃圾共存的生存境地。因为后现代文化强调自我认知,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于是受众对“经典”有了更多的理解,甚至是背道而驰,同时新媒体的传播模式也较易将正统的东西变得四分五裂。后现代文化从诞生到蓬勃发展,一路都在经历实践的检验,并且通过互联网的优势影响蔓延到每个个体。

新媒体之所以为新媒体,有几个关键词是与其紧密相联的,那就是数字化、电子化和网络化。从新媒体触及到的领域来说,“媒体”涉及到广播电视行业;“新”涉及到互联网化;而“新媒体”则综合了各个领域的精髓,涵盖了数字化、电信行业和互联网的媒体化。可以说,新媒体如果离开了互联网、广播电视和电信行业,就无法生存。另一方面,从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等使用载体来理解新媒体,我们就会发现技术功能的变迁直接影响甚至是引领着新媒体的内容和服务走向。

当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都开始被新媒体所左右时,其对社会的影响便成为一股不可低估的力量。不可否认,新媒体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走向,特别是对某一热点事件发生时的舆论走向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不难发现,不仅是普通受众,很多社会名人、学者几乎都是利用博客、微博等新媒体在展示自我,同时与受众建立实时的联系。不少人都将这种方式当作民主的体现和进步,从发言渠道的多样化、发言载体的公众化和发言的自主性这几方面来说,确实与民主建立了必然关系。以微博为例,这个如今被最多人使用的新媒体载体,成为不分阶层、不分职位高低的人们交流互动的平台,人们在这里实现了无数种可能性。

全文阅读

新媒体时代即将到来

几天前,跟博客中国的发起人方兴东博士谈博客时,突然一个“火花”从他的眼睛里迸出来,他问:谁是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

麦克卢汉是何许人?在当今的IT数字时代,他被奉为媒介传播的先知。

约40年前,麦克卢汉横空出世,以天才的思想,独自孵化出了一种全新的理论:媒介信息理论。这理论被后人广为引用。麦氏还前瞻性地提出了以下概念:冷热媒体、地球村等等,现在已经耳熟能详。

历史上曾有两次世界范围的麦克卢汉热。第一次发生是在上世纪60年代,第二次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持续升温,一直持续到现在。麦克卢汉,以他超人的才华,无可争议地奠定了大众传媒的理论基础。

等到人们安然地坐在信息社会的椅子上,享受着网上冲浪带来的乐趣时,数字革命大潮已经汹涌地冲进了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大门,新媒体已然悄悄地走出了麦克卢汉的视野。

新媒体的特征

方兴东认为,媒体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精英媒体、大众媒体和个人媒体。这三个阶段分别代表着传播发展的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精英媒体时代,信息由少数人生产、少数人消费;大众媒体时代,信息由少数人生产,多数人消费;个人媒体时代,信息由多数人生产,多数人消费,生产和消费界限模糊。个人媒介完全以个人为中心,是个人性和社会性之间的博弈,是真正的P2P(Peer to Peer)的传播方式。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已经从边缘走向主流。其中以博客最为典型。博客本身不仅仅解放了消费者,同时也会解放传播者和生产者,而且不仅仅革新了传播的生产方式,也会革新传播的消费方式。方兴东指出,现在,博客是真正的新媒体的代表,新媒体的传播特征就是由所有人面向所有人进行传播。

旧媒体的困境

全文阅读

数字化时代的新媒体

摘 要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新闻媒体在自身的领域内经历了巨大的革命。从总体水平来看,新闻媒体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但是伴随着互联网信息化建设的升级,其亦遭遇了严峻挑战。如何在提高新闻媒体竞争力的同时,发挥新闻媒体信息传递的独特优势,已经成为每一个媒体从业者必须考虑的问题,亦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基于此,本文对新闻媒体未来的出路提出一些独特的见解。

关键词 传统媒体;网络融合;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0-0078-02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的信息技术革命对传统的新闻媒体发起了一个巨大的挑战,网络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巨大的存储能力,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更为全面快捷。随着移动互联网、数字娱乐、微博、动漫游戏等众多数字媒体产业的蓬勃发展,数字媒体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新兴经济的重要基础,国家也在重点推动数字媒体的产业化进程。

1 传统媒体的衰落

传统媒体具有先天的不足,当今时代每时每刻需要传递给人们海量的信息,使得编辑工作比较繁重,任务量巨大。信息追求的是时效性,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可谓争分夺秒。哪一家媒体率先对热点的新闻做出报道,就占据了主动,进而成为新闻战争的胜利者。传统媒体在此方面具有很大的滞后性,市场需求发生的重大变化使得完全依赖传统媒体的企业经营状况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近日,英国老牌报纸《独立报》宣布停止发行纸质版,所经营的业务全部将转型为互联网新闻产品。2013年初,《新闻周刊》已经宣布全面停止纸质版,将其产品转而改为单纯向互联网。同样的情况在国内更比比皆是,近百家报纸休刊转而退出自己的新闻客户端,转变了向读者传播信息的渠道。这些已经释放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曾经,影响着几代人的传统媒体在每个清晨都会如约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办公桌上的一杯茶,摊开一份报纸,这样的场景已经很难重现。

随着时代的进步,只要有网络,数字化媒体就可以载入内容,人们就可以阅读世界此时此刻所发生的一切。在新的世界里,人们几乎永久处于在线和沟通状态,每个人都在公共空间表达意见,并且有多种多样的声音被听见。

全文阅读

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

在媒介技术发展到今天,媒体不再是单一介质的社会组织,而是容纳了多种介质的一个复合性社会机构,这一组织又不同于以往的媒介集团化,它更强调通过介质的多元与融合,使原有的传统媒体能借技术力量获得重生并焕发生机,而这一切的核心命题在于媒介的流程再造。

融媒体时代的新特质

融媒体时代前夜,一个媒体机构主要是以单一介质的面貌出现的,比如电视主要是以声画传播为主;报纸主要是以文字传播为主;电台则是以声音传播为主。融媒体时代则彻底打破了先前的介质割裂,借助新媒体的力量,任何一家媒体机构都可以进行多介质运作,即都可以生产视频、音频、文字、图画等多样的新闻产品。这种融媒体的大趋势,使得传统媒体的未来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借新技术、新媒体之力,迅速加入融媒体大潮中,通过新闻生产的流程再造实现重生;或者是固守先前平台,走小众化路线,不在乎版图缩小,通过小而美的定制化、精致化实现自己的继续存活。

融媒体时代除了媒体机构呈现出多介质的融合态势,内容来源的多元化也是其重要特征。先前,新闻生产都集纳在专业人员手里,新闻也集中在专业机构中。新技术带来的一个重要变革就是UGC(用户贡献内容)内容的大量产生,新技术使得人人皆可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用户生成的内容已然成为媒体内容的一部分,民间话语力量、民间话题设置,借新技术手段能够浮现出来,并被传播出去:做为先前的受众,融媒体时代,除了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贡献内容之外,他们还能多路径的“反馈”信息,评价并影响媒体机构的新闻生产。

融媒体时代的竞争

融媒体时代的竞争将在多个层面展开,体现在“产品创新、渠道开拓、用户管理、形象管理”多个方面。首先,产品创新有两个着眼点,即新闻产品必须要包含“多种意媒”元素,即“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此外,新闻产品还包含两个来源,即传统信源与民间信源。

其次,渠道开拓。是指新闻产品的投放将在多个渠道展开,不仅仅局限于先前的单介质,一条新闻稿件除了“跨介质”(广播、电视、纸媒、网络、手机)传播外,还将“跨平台”传播(有线平台、卫星平台、无线平台)。

第三、用户管理,这是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实现华丽转身的核心所在,“以用户理念取代先前的受众理念,变受众为用户”是融媒体时代获得并扩大目标人群的关键。wEB2.0的核心在于运营人,人是融媒体时代新闻生产及媒体营运的起始点也是终极目标。

全文阅读

融媒体时代的新闻报道

在新与旧的交织中,融媒体时代不期而至。特别是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过后,网络技术展示出它更加强大的力量,传统媒体苦心经营的坚固疆界和引以为傲的核心领域不断被突破和侵入,而互联网、智能手机正在重塑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传统新闻报道积淀的模式、规范、伦理,已经倾斜或正在倒塌,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理念和方法正在酝酿和萌芽。

受众为本:让受众参与和分享新闻报道

受众正在被重新塑造。受益于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强大功能,进入新的世纪,媒体多功能使用已经成为30岁以下年轻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这些受众不再希望被动接受信息,而是强烈要求主动参与到他们阅读、视听、评论的内容之中,依据自己的兴趣融入其中并参与报道。融媒体时代“受众为本”的理念被注入了新的内涵:只要受众需要,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媒体必须提供让受众可以参与、可以分享的新闻报道。

受众为本,意味着融媒体时代的新闻报道应该视受众为合作伙伴,甚至与受众一起共同参与新闻线索搜集、新闻来源确认、报道角度选取等各个环节。

19世纪的电报、20世纪的广播和电视激发起了新闻报道追求时效性的欲望,今天,移动通信技术推高了新闻报道追求更强时效性的预期。传统媒体记者精心撰写新闻以吸引读者,而融媒体时代的记者也需要撰写微博或在线新闻以捕捉受众的注意和兴趣。通过文本和图片,融媒体时代的记者把新闻不断“推向”公众;同时,还可以“拉入”想要与其他人分享自己信息的新闻当事人。为增强公众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的认识和理解,融媒体时代的记者应全面提供与新闻事件相关的各类信息和见解。

多重工具:拓展新闻报道领域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让一种设备同时承担多项沟通任务成为现实。如果只选择或偏好使用一种工具采集和传播新闻信息,融媒体时代的记者在限制自己新闻报道方式的同时,也限制了受众渴望多样表达的意愿。多重工具应用,正在打开记者的报道思路,拓展记者的报道领域。

融媒体时代的记者,应该明确自己新闻报道工具箱中每种工具的优势。一张新闻图片可以提供新闻现场的视觉聚合信息;一段声音可以让新闻报道内容权威、可信、感人;图表让数字和数据一目了然;三维动画可以实现报道创意;视频片段可以展示行动过程;链接可以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和语境信息。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