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本文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和“国家图书馆中文文献数据总库”作为数据源,以1981年到2005年期间发表的有关零售学术研究的成果作为研究样本,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零售学术研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进行了系统描述与分析,并提出了推动零售学术研究的建议。
要害词:零售学术研究回顾展望
零售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零售学术研究有了更加丰富充实的商业实践作支撑,从少到多,从简到繁,从浅入深,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零售学术研究框架
在1981-2005年的25年间,零售学术研究成果很多,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回顾与总结零售领域的研究思路、进展与成果,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把握零售学术研究的总体态势与研究脉络,分析零售学术研究的具体内容,剖析零售学术研究存在问题,推动零售学术研究发展。
本文拟对25年间零售学术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并从不同维度进行分析。研究方案如下:
构建理论框架
内容摘要:本文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和“国家图书馆中文文献数据总库”作为数据源,以1981年到2005年期间发表的有关零售学术研究的成果作为研究样本,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零售学术研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进行了系统描述与分析,并提出了推动零售学术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零售学术研究回顾展望
零售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零售学术研究有了更加丰富充实的商业实践作支撑,从少到多,从简到繁,从浅入深,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零售学术研究框架
在1981-2005年的25年间,零售学术研究成果很多,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回顾与总结零售领域的研究思路、进展与成果,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把握零售学术研究的总体态势与研究脉络,分析零售学术研究的具体内容,剖析零售学术研究存在问题,推动零售学术研究发展。
本文拟对25年间零售学术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并从不同维度进行分析。研究方案如下:
构建理论框架
内容摘要:本文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和“国家图书馆中文文献数据总库”作为数据源,以1981年到2005年期间发表的有关零售学术研究的成果作为研究样本,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零售学术研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进行了系统描述与分析,并提出了推动零售学术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零售 学术研究 回顾 展望
零售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零售学术研究有了更加丰富充实的商业实践作支撑,从少到多,从简到繁,从浅入深,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零售学术研究框架
在1981-2005年的25年间,零售学术研究成果很多,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回顾与总结零售领域的研究思路、进展与成果,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把握零售学术研究的总体态势与研究脉络,分析零售学术研究的具体内容,剖析零售学术研究存在问题,推动零售学术研究发展。
本文拟对25年间零售学术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并从不同维度进行分析。研究方案如下:
构建理论框架
摘要:农村零售业态的发展在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商贸流通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近些年来国内学者关于农村零售业态发展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以期为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村零售业态;发展模式
一、文献综述
在关于农村零售业态实现连锁经营的研究方面,学者们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如,李芬儒,忻红(2005)[1]商荣华(2008)[2]等对农村零售业态实现连锁经营的途径进行了探讨。李芬儒,陈蓉华(2006)[3],吴杰(2006)[4],郑毅敏,贾晓航(2007)[5]等对农村零售业态发展连锁经营应关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李双红(2014)[6]对我国提出零售业态连锁经营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学者们开始运用不同领域的理论视角对农村零售业态进行深入的阐述和剖析。如,张晓霞(2011)[7]等运用破坏性创新理论对我国农村零售业态创新演变进行探析,基于破坏性创新理论提出我国农村零售业态演变是维持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结合的观点,并针对我国农村零售业态进行维持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的困难提出解决对策。王旭辉(2009)[8]等基于消费者满意视角对中国农村零售业态的成长性进行评价,来判断农村现行的生存空间及发展方向。蒋华江(2009)[9]等从城乡统筹视角下对重庆农村商贸体系进行构建,提出重庆市城乡统筹视角下农村商贸的构建思路。
近几年,部分学者也试图用一个完整的系统模型,去解释或者进行农村零售业态的创新研究。如,刚翠翠(2011)[10]通过建立城乡双向流动的连锁经营模式,为研究城乡统筹视角下城乡双向流动的连锁经营网络体系构建的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思路。黄漫宇(2011)[11],基于零售进化综合模型,进行中国农村零售业态变革分析,并提出了农村零售业态变革思路。黄漫宇(2014)[12]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助组织的零售业态模式,分析了这种业态模式的特点,并结合联合利华在印度开拓农村市场的案例验证了该业态模式的有效性。
关于农村零售业态创新的研究文献,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将相关理论运用于农村零售业态创新中,对一般规律和现状进行探索性或者描述性的研究。如,陈尊奇(2010)[13]孙同强(2013)[14]。二是对农村零售业态创新进行规范性的实证研究。如,王旭辉(2009)[15],以我国东北地区农民消费行为的调查为基础,从农民消费行为偏好视角,对农村综合性购物场所的业态创新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了选址、商品、价格、服务、环境和沟通六个因素。胡保玲(2011)[16]以山东省农村居民为调查对象,探讨了零售区域评价、商店态度与消费者购物地选择之间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利用因子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验证了研究假设。但总体来看,关于我国农村零售业个体的定量实证研究比较少。研究适应于农村市场特点的农村零售业态的新模式也比较少。
在案例研究上,学者们除了借鉴国内一些成果的案例进行研究,也开始通过分析国外一些成功的案例来对我国零售业态的发展提出借鉴作用。如,黄漫宇(2014)[12],结合农村市场特点和印度联合利华的案例,在零售业态模式创新上寻求突破,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助组织的农村零售业态新模式。付铁山(2014)[17]通过分析日本中小零售商的转型路径及日本超市营销策略,美国“沃尔玛”的发展历程,为辽宁零售企业创新农村零售业态提供借鉴。
基于改革视阈的零售业营销创新模式研究
郑承志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安徽 芜湖 241002)
摘要:后金融危机时代,零售业竞争直面残酷,营销创新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零售业的营销创新表现为营销实践探索与理论应用过程,总结西方国家和我国零售业营销改革创新的实践经验及零售业的营销创新的模式,可以探索营销理念创新、发展规模创新、营销管理创新、营销技术创新和营销服务创新等多种模式。必须通过优化创新环境、建立激励机制和制定弹性计划,为零售业的营销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零售业;营销创新;竞争;模式
中图分类号:F7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2)03-0021-06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背景下,面对投资受限、出口受阻的双重压力,直接服务于消费的零售业快速而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经济环境,全球制造业和消费市场随着零售业的规模化拓展产生了巨大的变革。作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长期以来,我国商贸流通企业尤其是大型零售企业在扩大内需、满足消费需求、稳定市场物价、提升消费水平与幸福指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零售业已经成为世界零售市场当中最重要和最具潜力的部分,有着可见的巨大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
摘要:绿色经营是零售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发展绿色经营也是零售业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对零售绿色经营的界定是要在全球绿色经济发展的环境下,考察零售商绿色经营理念、绿色经营方式以及对绿色商品的经营。结合跨国零售商的绿色经营实践,可以从三个维度对零售绿色经营进行相应的理论分析。
关键词:零售业;绿色经营;三维分析
绿色经济的形成基于绿色产业的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制造业、绿色服务业。
绿色商业(包括零售业)是绿色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经济、技术的原因,发达国家更早一步地将环境保护与商业经营紧密结合在一起,认为绿色环保与商业经营同等重要。环境责任与商业模式的整合也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之一。近几年来,国际零售业的绿色浪潮更是一浪高过一浪。以“沃尔玛”为代表的跨国公司更是在东道国实施全面的绿色行动。“沃尔玛”正在从传统零售商逐步向绿色零售商提升;正在由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向世界上最环保的企业发展。[1]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零售企业就开始了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程度的绿色经营活动,主要表现在:一是积极经营绿色商品(如绿色食品、绿色用品已经进入许多超市与商场);二是积极建设绿色商店(如深圳拥有28000平方米的生态型购物中心——怡景中心城);三是积极开展绿色商业运动(如上海市2000年就展开了“绿色营销工程”活动)。随着零售绿色经营实践的发展,绿色经营成为业界和学者共同关注的话题,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零售绿色经营的研究与探讨中,产生出一定的研究成果。
总体看,国内学者对商业领域绿色经营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2006年)。这一阶段是随着绿色经济、绿色营销在国内的兴起而逐渐介入与展开的。如1998年3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就出版了罗国民等人著的《绿色营销——环境与市场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刘凤军曾在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的支持下系统研究了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的绿色营销。1998年9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申根荣编著的《绿色营销管理》。之后,一些学者开始从商业领域的特性出发进行营销与经营的研究与探讨。如曹静(2000)进行了“商业绿色营销市场分析”;吉福林(2002)做出“论商业企业的绿色经营”的思考;[2]张叶(2002)根据绿色经济标准的原则,把绿色经济运行细化为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企业与绿色消费,但只从生产角度解释了什么是绿色企业。熊凯(2004)明确提出了绿色商业的内涵,但仅从商品及销售配套设施、商流与物流、营销三个方面进行了解释。
第二阶段(2006年—)。2006年以来,国内学者对商业绿色经营(或绿色商业)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体现在开始比较深入地进行有关问题的研究。如柴艳萍等(2006)从环境伦理和商业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构建与自然相和谐生态商业的设想;上海商业经济学会朱成钢(2006)提出应该“建立与绿色消费相适应的商品流通业”。尤其是2006年底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与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共同组织的“中国绿色商业发展战略”课题的研究,将更多学者的眼球迅速吸引到这一方面。随着“中国绿色商业发展战略”课题研究中延伸出的一系列全国范围的绿色商业发展研讨会的举行??①,国内学者对绿色商业相关问题的关注与研究越来越多。
绿色经营是商业(包括零售业)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发展绿色经营也是商业企业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与使命。虽然学者们已经从不同角度与层次探讨(这可以从发表的学术论文、出版的著作、研究课题等方面得到证实)了商业绿色经营(或绿色商业)有关的问题,但商业领域绿色经营依然是一个谈得少而不深入、系统研究不够的命题,研究成果还远远不能满足零售业实践发展的需要,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尤其是急需进一步清晰“绿色商业”、“零售绿色经营”等基本概念、含义的界定。
摘要:绿色经营是零售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发展绿色经营也是零售业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对零售绿色经营的界定是要在全球绿色经济发展的环境下,考察零售商绿色经营理念、绿色经营方式以及对绿色商品的经营。结合跨国零售商的绿色经营实践,可以从三个维度对零售绿色经营进行相应的理论分析。
关键词:零售业;绿色经营;三维分析
绿色经济的形成基于绿色产业的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制造业、绿色服务业。绿色商业(包括零售业)是绿色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经济、技术的原因,发达国家更早一步地将环境保护与商业经营紧密结合在一起,认为绿色环保与商业经营同等重要。环境责任与商业模式的整合也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之一。近几年来,国际零售业的绿色浪潮更是一浪高过一浪。以“沃尔玛”为代表的跨国公司更是在东道国实施全面的绿色行动。“沃尔玛”正在从传统零售商逐步向绿色零售商提升;正在由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向世界上最环保的企业发展。[1]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零售企业就开始了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程度的绿色经营活动,主要表现在:一是积极经营绿色商品(如绿色食品、绿色用品已经进入许多超市与商场);二是积极建设绿色商店(如深圳拥有28000平方米的生态型购物中心——怡景中心城);三是积极开展绿色商业运动(如上海市2000年就展开了“绿色营销工程”活动)。随着零售绿色经营实践的发展,绿色经营成为业界和学者共同关注的话题,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零售绿色经营的研究与探讨中,产生出一定的研究成果。
总体看,国内学者对商业领域绿色经营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2006年)。这一阶段是随着绿色经济、绿色营销在国内的兴起而逐渐介入与展开的。如1998年3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就出版了罗国民等人著的《绿色营销——环境与市场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刘凤军曾在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的支持下系统研究了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的绿色营销。1998年9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申根荣编著的《绿色营销管理》。之后,一些学者开始从商业领域的特性出发进行营销与经营的研究与探讨。如曹静(2000)进行了“商业绿色营销市场分析”;吉福林(2002)做出“论商业企业的绿色经营”的思考;[2]张叶(2002)根据绿色经济标准的原则,把绿色经济运行细化为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企业与绿色消费,但只从生产角度解释了什么是绿色企业。熊凯(2004)明确提出了绿色商业的内涵,但仅从商品及销售配套设施、商流与物流、营销三个方面进行了解释。
第二阶段(2006年—)。2006年以来,国内学者对商业绿色经营(或绿色商业)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体现在开始比较深入地进行有关问题的研究。如柴艳萍等(2006)从环境伦理和商业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构建与自然相和谐生态商业的设想;上海商业经济学会朱成钢(2006)提出应该“建立与绿色消费相适应的商品流通业”。尤其是2006年底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与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共同组织的“中国绿色商业发展战略”课题的研究,将更多学者的眼球迅速吸引到这一方面。随着“中国绿色商业发展战略”课题研究中延伸出的一系列全国范围的绿色商业发展研讨会的举行①,国内学者对绿色商业相关问题的关注与研究越来越多。
绿色经营是商业(包括零售业)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发展绿色经营也是商业企业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与使命。虽然学者们已经从不同角度与层次探讨(这可以从发表的学术论文、出版的著作、研究课题等方面得到证实)了商业绿色经营(或绿色商业)有关的问题,但商业领域绿色经营依然是一个谈得少而不深入、系统研究不够的命题,研究成果还远远不能满足零售业实践发展的需要,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尤其是急需进一步清晰“绿色商业”、“零售绿色经营”等基本概念、含义的界定。
一、对零售绿色经营的界定
内容摘要:伴随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各部门经济分工日益走向精细化和专业化,较为典型的外在表现即是行业业态呈现出的多元化发展特征。以零售行业为例,不断扩张的产业规模催生了多样化的业态形式,大量零售商在一定区域内进行集聚而获得较高的商业流量优势,竞争与共生交叉存在于商业聚集区。本文在对社会分工理论及零售业集聚理论进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从商业分工效应视角出发,对商业集聚下的零售业特点及业态多元性贡献因子进行了综合探讨。
关键词:分工 零售业 业态 商业集聚
零售业是商业集聚区下较为常见的国民经济部门之一,目前,国内外对于商业集聚状态下的零售行业业态研究多停留在消费经济和福利经济层次,基于分工理论视角的零售行业业态多样性和集聚研究比较少,因此,本文从商业分工效应出发,对集聚状态下的零售业业态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文献综述
(一)古典经济学对分工理论研究的贡献
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亚当・斯密认为专业化分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之一,他在对分工进行系统研究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社会分工的结果呈现出两种基本表现形式,首先是社会劳动生产力有了最大化增进,其次是工人面对同质工作展现出更高的劳动效率”;对于社会劳动生产效率的增进成因,斯密作出了如下解释:“劳动者熟能生巧、节约下来的转换工作所需要的时间、新劳动机械对人力劳动的简化都构成分工利好”;对于社会分工的限制因素,斯密指出“市场交换能力和市场范围都影响分工效率,受限的要素交换能力和狭小的市场都不利于有效分工的形成”,这实际上就在古典经济学范畴内研究了分工和商业集聚的关系,只是商业集聚概念被替换为了广义市场大小概念。
(二)现代商业集聚和零售业业态理论研究
1.商业集聚理论研究。曾宪达(2012)对浙江省义乌市的商贸区进行了研究,他认为,义乌周边区域形成的商品研发、生产、销售等一条龙分工经济发展模式都是基于义乌这个中心大市场而展开的,中心市场不断向周边辐射所产生的经济协同效应最终导致周边市县因比较优势利益而自发形成优势分工格局,经济外部性和规模报酬在其中体现的较为彻底;齐讴歌(2012)研究了城市经济圈下的劳动和知识分工效应,他认为城市商业集聚有三个原因,一是要素和产品的集聚、扩散和分享,二是同类商铺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三是异质商铺之间的利益互补。
摘要:随着成本压力的增加和市场竞争的激化,零售多元化已成为行业的必然趋势。基于范围经济理论分析了零售多元化的动因,得出多元零售的目的在于获得由范围经济带来的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多元零售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多元零售;范围经济;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3.0086.02
1零售多元化动因:范围经济的视角
目前,学术上对企业多元化动因的理论分析很多,如资源基础理论、市场势力理论、范围经济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本文拟以范围经济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零售多元化战略中“多元化――范围经济――竞争优势”的效应链条,解释多元零售的动因。
1.1零售多元化的范围经济效应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世界百货业的发展现况,效益滑坡、市场萎缩,百货业的市场主导地位早已被超市连锁业取代,各国的百货公司为了生存下去,竞相进行战略调整;然后对照美、日、欧和中国百货业的发展状况,对我国百货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就发展我国百货业,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为正处于低谷阶段的中国百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
【关键词】百货业主题百货信息技术品牌战略购物中心
一、选题的目的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中提出:生产、交换、消费、分配这四个环节构成了整个经济体系运行的主要部分。百货业是商品交换实现的重要平台,链接了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大背景下,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企业的销售成为了市场竞争获胜的法宝。百货业构成了销售渠道的主体,对百货业的发展的研究和探讨,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对销售渠道的了解,更深层次挖掘有利于企业经营的要素。因此,本文在理论和现实的背景下,对百货业进行研究。
自1997年开始,我国零售业开始步入微利时代,大型零售企业的经营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进入处境艰难的状况。销售增长幅度降低,并且低于社会消费品增长速度;流通费用不断增加,利润大幅度下降。根据原国内贸易部商业信息中心统计,全国249家大型商场1997年商品零售总额770.5亿元,同比增长6%,扣除物物上涨因素,实际仅增长5.2%,增长速度远远低于社会水平;在249家大型商场中,有133家的利润呈现负增长,占53.4%,有31家亏损,亏损面为13.4%。继几年前的北京信特、沈阳协和、广州国丰、天津亚细亚等四大商场的停业、整顿之后,至1998年全国又有数十家商场或是停业整顿,或是关门倒闭。
百货商场作为传统业态,一直是零售业中的老大。1996年全国215家重点零售企业无一例外都是百货商店,但从经历了1996年的盲目扩张和1997年的降价大战,随着更具优势的新业态的不断涌现,又遭外国零售王国的猛烈冲击,渐渐陷入了负增长的低谷,其所占市场份额愈来愈小,业绩下降,面临着愈来愈大的困境。许多学者认为,百货商场与其它业态相比。其自身的缺陷正限制着它的发展,百货商店的辉煌时期已过,正步入零售生命的衰退期。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百货业的发展进行对策研究,使之再度显示勃勃生机、步入辉煌,立于商业世界的不败之地,将是十分必要的了。
二、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发展状况
1、零售业发展的规模经济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