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健康教育研修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研修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区域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区(县)教研机构应如何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呢?我区通过多年实践与探索,初步构建了“以区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以高校专家为引领、以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为支撑、以基层学校为主体”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区域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五大策略。

一、三层级管理机制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管理方面,重庆市北碚区采取的是三层组织管理机制。三层组织管理机制包括区(县)教育行政—校领导小组—德育处三层级行政管理机制和高校专家—区(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学校心理辅导室三结合业务指导机制。行政管理机制重在发挥行政部门的协调与管理作用;业务指导机制重在发挥业务部门的专业指导与引领作用。这样,行政主管和业务指导相结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既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行政推进力度,又充分发挥了高校专家的学术优势和区教研机构的实践指导优势,避免了行政部门与业务部门各自为战的局面出现。

我区先后成立了北碚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北碚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领导小组由区教委主任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业务的副主任担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任成员,主要负责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工作;指导中心由区教师进修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和部分骨干教师组成,具体负责全区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划、协调和业务指导工作。各校也建立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心理辅导室,形成了校长牵头,德育处负责管理,心理辅导室具体实施的校级管理模式。全区现已基本形成以校长为统领,以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以班主任、团队干部、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为主体,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二、多层次培训体系

师资队伍建设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保障。为此,我区立足实际,按照师训先行,分层实施的原则,坚持区(县)抓骨干,校抓全体的培训思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培训,并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全区和中小学师资培训计划以及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之中,对现有师资开展了多层次的培训活动。

第一层:全员培训。各校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全员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培训,主要邀请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区县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或高校心理学专家担任培训专家。通过全员性的普及培训,让广大中小学教师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为学校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基础。

第二层:骨干培训。为了打造心理健康教育骨干队伍,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我区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校长培训、德育主任培训、班主任培训、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新教师岗前培训的重要课程之一。在此基础上,我区还制定了区级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后备骨干教师人才库,分期分批开展骨干教师培训。近年来,我区先后举办了三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骨干教师培训班,每期学习时间为半年,隔周培训1天。我们坚持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专题讲座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办法,开设了中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心理辅导课的设计与实施、如何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心理测试量表的使用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专题讲座和实践训练活动。在集中培训的同时,要求受训教师加强自学,每学期做到“四个一”,即阅读一本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书籍、分析一个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设计一个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撰写一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通过区级层面的骨干培训,为各校培养了一大批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从而在各校发挥 “领头羊”作用。

全文阅读

身心健康 协调发展

《江苏教育研究》:十年来,在广大体育教师、学生以及教育科研工作者的积极参与下,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经历了边实验、边总结、边修订的过程,这期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发生了哪些积极变化?

修订工作组:十年的体育课程改革给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带来了广泛而又深刻的积极变化,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发生了积极变化,特别是教师的话语体系发生了变化。原先循规蹈矩、单调乏味的封闭式课堂教学形态转变为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富有新意、受到学生喜爱的开放式课堂教学形态。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也有明显改进。此外,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学校体育环境有了改善。

《江苏教育研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修订是本着什么原则进行的?坚持了哪些基本理念?

修订工作组:修订课程标准坚持几条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体育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坚持实验稿课标所确定的指导思想、课程理念和设计思路。二是一以贯之地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修订是为了更加完善,更加符合时展的要求。三是坚持标准是指导性文件而不是指令性文件的思想。应以共同性和原则性的内容为主,不可能、也不应该过多地涉及过于具体的课堂教学问题。四是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修订过程应是一个不断听取意见、不断调查研究、不断讨论和分析、不断修改和完善的过程,是一个广大专家和一线体育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继续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注重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这几条基本理念是构建新课程的核心思想。可以说,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坚持了实验稿的主要思想和精神。

《江苏教育研究》:请给我们介绍一下修订后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哪些方面的变化?

修订工作组:总体看,修订后的课标大约有这样几方面的变化:

一是调整课程名称。将义务教育阶段该课程统一取名为体育与健康课程,这主要出于三点考虑:第一,更加充分体现“体育为健康”的思想,也是为了强化“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第二,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课程名称情况来看,课程名称基本上都是统一的。第三,通过调查,大多数人认为应统一课程名称。

全文阅读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现状及应对策略

摘 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培养一支知识技能切合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实际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发展符合区情、校情、学情的特色心理健康工作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调研二七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长期发展目标,并设计了不同的培养策略,以期满足实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求。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现状分析;培养目标;应对策略

根据国务院下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为了更好地发挥我区心理辅导站的引领作用,也为了培养一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本课题组设置问卷着手调查本区各中小学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情况。调查以问卷的形式进行,共发放问卷75份,收回73份,其中有效问卷71份。通过整理和分析问卷,发现本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现状不甚理想,与二七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养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针对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并制订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培养策略,以促进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

一、F状分析

1.凸显的优势

第一,兼职教师学科来源丰富,有利于多学科融合。在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中,除了13位专职教师外,其他教师任教心理、语文、数学、美术、音乐、体育、信息等学科。丰富的学科知识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学科融合及心理课程的多样化提供了保障。

第二,教师队伍年轻化程度高,有利于阶梯队伍建设目标的实现。二七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非常年轻,其中35岁以下教师35人,占总人数的49%,专职教师均为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年轻教师的最大特点就是新知识与新技能的接收力强,工作热情,愿意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我区74中学的校园心理剧,82中的校园绘画心理辅导,建新街小学的绘画与心理故事辅导等,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且这批教师均已选定主要发展方向,为梯阶项目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存在的问题

全文阅读

完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分析

【摘 要】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有效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和化解高职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是当前高职院校开展稳定工作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从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高职学生心理教育的方式问题。

【关键词】高职学生 心理健康 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4-0062-01

一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高职院校要提质增效,由规模发展向质量内涵发展转轨,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但总有许多高职院校更多地将心理健康教育停留在“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其质量效益不高、受众面不广也是不争的事实。造成这种境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其实施方式单一狭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多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式主要局限在心理咨询、讲座、选修课渠道,加之这些方式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也时常不通畅、质量效益得不到保证。如心理咨询在场所布置、人员配备、制度建立等方面尚不完备,很多时候心理咨询工作是有名无实的。又如,选修课方面,尽管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选修课,但并未把选修课纳入必修课的管理,学生出勤率不高、重视程度不够,教师教学随意性相对较大,其质量大打折扣。

其次,实施方式的单一导致许多学生处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盲区。通过选修课、心理咨询等方式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即便是在其本身质量能够保证的前提下,其受众也相当有限,绝大多数学生也不能拥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这种情况与高职院校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是分不开的。

结合这些实际情况,顺应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要进一步增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扩大其受众面,必须转变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用系统思维统领其工作开展,又好又快地开发出相对较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全文阅读

“健康第一”观念下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及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入手,以广东省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出体育教学实行项目化课程管理,实施良好的心理和品质教育,在“健康第一”观念下充分发挥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从而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关键词:心理健康;SCL-90 ;UPI;项目化管理;情绪障碍;竞争心理

中图分类号:G8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7-0093-03

针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趋严峻,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结合学校体育的现状和发展,在“健康第一”体育观念下,体育教学实施良好的心理和品质教育,可以更好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一、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背景

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也是家长都很担心和关注的问题。大学生健康状况如何,必将对社会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因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建设国家的重任。很多人生活不规律、就业压力大、失眠等等。造成精神状况不佳,学习、生活质量不高,不少学生因恋爱问题直接影响到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根据清远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10月对2960名新生心理普查结果显示:偏重症状人数较多是强迫、抑郁、焦虑症状因素在新生占比例较高,偏重症状人数较多前三个因子偏重症状最高的是强迫症状有410人,占13.9%;抑郁症状有325人,占11%;焦虑症状有130人,占4.4%。UPI测试结果显示:第一类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高达23.1%。

二、体育课对学生心理调节的作用及先前这方面的研究结论

全文阅读

上下协同?追求实效?推动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工作室;课程研究

伴随着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的全面深入推进,如何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规范有序的建设和实施,使其真正起到维护和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已成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研究与实践的聚焦点。2009年以来,我们尝试通过建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的路径,努力挖掘区域内外的优势资源,力求方法科学,措施到位,全面建构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经过几年来不断的思考、研究与实践,现已显现出一定的实效。

一、明晰思路,建构体系,引领工作全面科学发展

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中明确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因此,结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独有的专业性、规律性、特殊性,在调查研究、系统分析现有师资条件和区域内不同学校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我们将“全面布局,高端定位,追求一流质量”确定为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启动目标,构建了以维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根本目标的区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我们将区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目标分解为学生、教师、家庭、社区四个维度,围绕这四个维度的目标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以制度确立、组织架构、资源挖掘、平台建设、评估实施为保障,紧紧抓住课程建设的主渠道,兼顾学科教学渗透多途径的校际联合、家校联合、社区和学校联合的教育活动,逐步优化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环境,提高教师和家长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实践工作中,我们确定了“以科学标准导向区域课程,以骨干团队促进群体提升,以基地校引领整体发展”的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重点关注“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工作室建设与功能的发挥”三个兴奋点,不断加强研究,凝炼区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特色。

二、架构组织,建设平台,确保工作规范有序推进

1.着力完善组织机构

全文阅读

深入领会新《纲要》精神 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编者按】2012年12月14日,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随后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播发了这一消息。新修订的《纲要》根据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在全面总结各地各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新修订的《纲要》将成为我们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为了领会新《纲要》的精神,明确新《纲要》要求,本刊记者采访了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修订组组长、中国人民大学俞国良教授,请俞教授对此次修订的背景、依据、原则以及重点修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修订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02-0011-05

记者(以下简称记):此次修订是对2002年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完善,《纲要》修订之前您和修订组的专家们对《纲要》的实施作了大量调研工作,通过调研,您对《纲要》实施10年的情况如何评价?

俞国良教授(以下简称俞):通过对十年来我国各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政策文件的分析,以及对北京、上海、河北、河南、福建、浙江等省市的多次调研,经过全国心理健康领域知名专家的咨询和研讨,大家一致认为,2002年《纲要》的颁布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使大家有章可循。十年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发生了很大变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再完全是德育教师等其他学科教师担任,学生也觉得要求心理辅导老师帮助是很正常的现象。学校中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心理健康工作很重要,校长也重视,家长也认为这项工作功德无量。可以说,2002年《纲要》为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没。

由于当时的《纲要》过于宏观,对具体工作的要求不够明确,致使各地在执行过程中缺乏标准,缺乏依据,一些具体工作缺少落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2002年的《纲要》虽要求“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但到底由谁来做,谁主要负责?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如果责任不明,责任分散,就会出现出工不出力,无人问责的情况。因此2002年的《纲要》急需完善和补充。大家对教育部及时进行《纲要》的修订工作表示赞成和拥护,认为这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及时雨”,必将全面推进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记: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哪些?请您结合这些问题谈谈对2002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进行修订的背景和依据,其必要性和紧迫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俞:自2002年教育部颁布《纲要》以来,许多地区和学校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进行了大胆探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和巨大成就,各地普及或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初具条件。但我们必须清醒看到,新时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正面临着许多新形势和新情况,特别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四化”倾向,即医学化倾向、片面化倾向、形式化倾向和孤立化倾向,以及“四不”现象,即无人做现象、不愿做现象、不会做现象和不真做现象,值得我们重视。

全文阅读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形式探新

摘要:在高职院校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大学生发自内心的迫切要求。新形势下,相关教学部门和教师应从创新应用多种教学形式、丰富教学手段入手,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之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探新

中图分类号:G441

2011年,教育部C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1号),对高等院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作出了相应规定:高校应开设必修课或必选课,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1]。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各省教育厅也组织制订了相应的标准,对高校心理健康课程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集知识性、技能性、互动性于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主干课程,其教学形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2]。而高等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无论在教育对象上,还是在教学目的上均存在很大差异。笔者所在高校结合文件要求,开拓思路,创新应用多种教学形式,丰富教学手段,逐步探索出一系列适应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新途径。

一、联合兄弟院校师资,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

高职院校大多没有心理学相关专业,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常常会面临师资匮乏的情况。笔者所在学校既无心理学相关专业,也没有聘任相关专业教师。2011年初,接到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相关文件,尝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仅依靠学生处下属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4位兼课教师,需完成数千学生的授课,工作任务相当艰巨。2014年起,学校开拓思路,联合周边有相关专业的本科兄弟院校,聘请了12位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和中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与本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兼课教师组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团队,为在校生开设每学期4课时、共4学期16课时的课堂教学必修课,并于2016年4月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挂靠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全面负责教学、兼职和外聘教师管理与服务工作。

笔者所在学校学生人数近1万,必修课仍需开设大课堂教学,2-3个自然班合班上课。为增强大课堂教学实效性,兼职和外聘教师结合实际,创新应用了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就曾采用PBL教学法、体验式培训模式、案例讨论法等多种方法进行心理健康课程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习知识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3]。

二、每学期以班级为单位,全面开展心理体验课

全文阅读

高中新课程改革与心理健康教育双向互动机制的形成

〔摘要〕高中新课程改革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实践中可以融合互动。文章以两者的双向互动机制形成为切入点,通过在新课程改革中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思路描述和构建双向互动机制的展示,论述了互动机制的形成在新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方面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改革;心理健康教育;双向互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8-0014-02

高中新课程改革为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阶段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新平台和新思维,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倡导人本性和民主性,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其教育理念和所要达成的终极目标与新课程改革是一致的,也为教师适应和实施新课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两者在教育实践中是可以融合和互动的。因此,探讨和实践高中新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互动机制的形成具有现实意义。

一、以高中新课程教育的培养目标为指导,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1.统一部署,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新课程体系

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体育与健康学习领域有心理健康的内容,方案也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留有的一定的空间,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新课程体系是可以实现的。我市在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实施方案,占两个学分,依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订了《乌鲁木齐普通高中心理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乌鲁木齐普通高中新课程心理健康教学指导意见》,要求在高一年级开设设心理健康课程,在高二和高三年级开展心理健康团体辅导和讲座。

2.以学生健康发展为目标,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 新课程体系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结合高中新课程的课程实施办法,应将高中心理健康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模块课程。

全文阅读

关于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思考

摘 要:高中新课程改革为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阶段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学校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两者的教育理念和所要达成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在教育实践中可以相互融合和互动。本文根据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提供两种实施办法以供借鉴参考。一是建构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二是在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研究性学习”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改革 心理健康教育 融合

一、学校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新课程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通过情绪体验、心理测验、心理开导等方法,在各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刻苦磨炼的坚强意志;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习人际交往的能力、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等。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调动和发挥出其自主思维能力创新的意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有利于新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是学生高中阶段健康成长的需要

高中学校生源丰富,其中部分学生是初中生中的佼佼者,进校后最初都踌躇满志,希望自己能保持初中的优势名列前茅。但个别学生的基础不同,对新环境、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不适应,产生强烈的挫折感,一度陷入自卑情绪中不能自拔,而竞争压力大,易产生考试焦虑,且青春期异往问题及逆反心理等都是困扰他们的现实问题。另一部分学生学业基础或行为习惯较差,个性心理不够健全,如引导不当很有可能成为问题学生,或为校园带来一些心理危机。若想让他们在高中阶段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和能力。

二、具体实施途径与办法: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