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军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生活在这个特殊群体中的官兵要比一般群体中的人更易产生心理问题,这是因为官兵的生活方式和一般群体中的人不一样,如严格的生活制度、军事化的管理、军营特殊的生活环境和高强度的训练,会给官兵带来心理紧张和焦虑。另外,这个特殊群体中几乎是清一色的男(女)兵在一起,他们的年龄大都处在生理成熟和性心理旺盛时期,会有人际关系方面的冲突。当遇到较大困扰和具体问题时,如果自身不能正确对待,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化解和消除不良心理的能力偏弱,也会导致心理上出现问题。
我们知道,心理问题是指人们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如情绪消沉、心情不好、焦虑、恐惧等消极与不良的心理。《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一书中对心理问题的解释为: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当人们出现心理问题时,一般会启用自身的适应机制来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自身适应机制在心理学上称为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保护的心理自动机制,帮助人来减轻和解除心理紧张,维持心理平衡,如同人体生理活动具有保持生理、生化活动相对稳定和平衡的能力一样。心理防御机制的更大价值在于为个体寻找解决挫折的更为积极、有效的方法提供时机。心理防御机制主要有:
压抑作用当一个人受到挫折后,常将自己那些不能被意识接受的欲望和行动不知不觉地压抑到潜意识中去。这是心理防御机制中最基本的方式。
投射作用把自己内心不被允许的冲动、态度和行为加诸于他人或其他事物,以保护自己,并以此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借口。
合理化这是心理防御机制中被最广泛应用的一种,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为自己“找理由”。用一种自我接受的理由来代替自己行为的真实动机,比如阿Q的精神胜利法。
补偿作用一个人因生理上或心理上有某些不足和缺陷而感到挫折时,试图用其他方法来弥补这些缺陷,以减轻不适感,称为补偿作用。
升华作用把不易直接表现出来的行为或欲望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将低层次的需要和行为转化为高层次的需要和行为。升华是把本能的欲望冲动转化为能被社会接受的事情。
启用自身心理防御机制被应用得当,能够起到保护身心健康的作用,但需把握住以下3点:
心理防御机制(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是精神动力学领域的概念。最初由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在《防御性神经精神病》一书中提出,也称“防卫机制”。“防卫机制”是指个体面对应激、挫折、创伤、丧失、冲突等心理上的种种问题时,为回避干扰,其“自我”潜意识地运用心理防御措施来保护自己、使心理维持平衡的机制,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是人格结构中的稳定组成部分,能够缓解情绪紧张,维持心理平衡,调节行为表现,使个体行为符合外界要求。安娜・弗洛伊德认为“自我防御机制”是一种方式或手段,“自我”借助它可以摆脱负面情绪,控制过度情感和行为,从而调节内在冲突,使自我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达到和谐。自我防御机制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广泛,它能帮助人们适应环境,保持内在一致性及自我的完整性。
我国高等教育以培养学生获取生存技能为主要目标,学生培养体制更侧重于以就业为终极目的,对于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生存意义和人生价值方面的引导则远远不够。大学的扩招和改革及社会的高速发展给大学生带来新生适应、人际交往、职业规划、社会化角色转变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学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在这里大学生由只靠分数获得评价转化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但由于抗挫折能力的不足,可能会导致大学生迷惘、困惑甚至自杀。
当大学生遭受挫折后,就会产生心理压力,体验到一系列负性情绪。于是,他们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通过自我美化的方式对事件加以解释和处理,从而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维持内心的安宁。心理防御方式是大学生应对挫折、减轻心理冲突和焦虑的手段之一。因其具有自我欺骗的性质,因此它亦是一种心理自我保护法。防御机制本身不是病理的,反而在维持心理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需要适度使用。
适度应用防御机制能缓解紧张情绪,但如运用不当或过分使用,则会影响个体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成为病态的表现。防御机制有很多种,成熟的防御机制与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成功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而不成熟的防御方式则是极大程度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过多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将导致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而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又会导致个体更倾向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两者互助互长,陷入恶性循环。
防御机制是每个人都会使用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心理健康工作中并不是要消除学生的这种防卫机制,而是要引导学生合理的运用。因此,本文就如何帮助大学生构建心理防御机制提出几点建议:
一、引导学生合理宣泄情绪
防御机制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无意识的方式帮助个体合理化对事件的认知并缓解焦虑情绪。我们需要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根源,使其直面遭遇的挫折,合理的宣泄情绪。在帮助学生宣泄情绪时使其明确心理上的不适是由于自己应对方式不合理造成的。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防御机制,把失败的压力转化为向上的动力。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本研究中的青年教师是指在高等学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年龄不超过35周岁(含35岁)的专业技术人员(含行政兼职人员)。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共选取黑龙江省本科院校青年在职教师212名,共发放问卷212份,回收筛选有效问卷194份,有效率为91.51%。
(二)研究工具。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中文版。该量表共4个因子24个条目。因子一为不成熟防御机制,包括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抱怨、幻想、分裂、退缩和躯体化8个条目;因子二为成熟防御机制,包括升华、压抑、幽默3条目;因子三为中间型防御机制,包括反作用形成、解除、制止、回避、理想化、假性利他、伴无能之全能、隔离、同一化、否认、交往倾向和期望13个条目;因子四为掩饰因子,反映被试对测验的掩饰程度。
二、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青年教师心理自我防御机制的整体情况。研究表明,高校青年教师更多地使用成熟型自我防御机制(5.74±1.29),其次使用的是中间型防御机制(4.78±0.93),最后才是不成熟型的自我防御机制(4.34±1.22)。掩饰因子得分很高,但低于成熟型自我防御机制(5.31±1.18)。
(二)高校青年教师自我防御机制的性别差异。针对不同性别高校青年教师的防御机制及所含各因子得分情况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1)表明,高校青年男教师比女教师要倾向于成熟型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存在性别差异。
三、讨论
(一)高校青年教师自我防御机制的总体特点。研究发现,高校青年教师均普遍采用成熟的防御机制和中间型的防御机制,而较少采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从得分情况来看,成熟型防御机制得分最高,其次是中间型防御机制,不成熟防御机制得分最低,这与卢宁(2006)、温丽娟(2011)、刘运合(2012)的研究结论相一致。研究中还发现,掩饰因子得分很高,虽低于成熟型自我防御机制,但超过了中间值,由于掩饰因子是一个效度量表,反映的是被试对测验的掩饰程度,得分越高掩饰性越低,说明高校青年教师的掩饰性比较低,所得数据可以较好地反映高校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
【摘要】 目的 对师范院校心理专业研究生心理防御机制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 方法 采用1989年版的DSQ防御机制问卷对国内4所师范院校(辽宁师范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天津师范大学)112名心理专业研究生和93名非心理专业 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心理专业研究生在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的应用频率上显著低于非心理专业研究 生(P
【关键词】 心理专业研究生;心理防御机制;师范院校
A Study on Defense Style of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Psychology in Normal U niversity. Wu Ling, Liu Zhihong.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Liaoning Norma 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defense styles of graduate students inpsychol ogy in Normal University. Methods 112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 g in psychologyand 93 graduate students not majoring in psychology in four Normal Universitieswere assessed with DSQ. Result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 und in immaturedefense style and middle style between two groups.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def ense style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psychology. Co nclusion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psychology can copy life eventsbetter than others with their effective and reasonable defense styles.
【Key Words】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psychology; Defense styles;Normal Universities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也日渐增多,一些极 端事例,如自杀、凶杀、精神病的事例也时有报道。然而,既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 究多集中于本科生和专科生,对研究生这一高知识群体还比较薄弱,甚至在许多高校还是一 片空白。与其他专业学生不同,心理专业研究生将来从事的大部分是与人类心理健康有关的 工作,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更高的要求。前人研究表明,心理防御机制与心理健康水平密 切相关[1,2]。本研究从调查心理防御机制入手,了解心理专业研究生的心理健康 状况及心理学教育的作用。为制定有效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一定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国内4所师范院校(辽宁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天津师范 大学)随机抽取了心理专业研究生112名,非心理专业研究生93名。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防御机制;心理健康
一、心理防御机制的内涵
所谓心理防御机制,是个体摆脱不快和焦虑,控制过度冲动的情感和本能欲望,调节内部冲突与外界现实之间关系的一种方式或手段。它能既使个体维持内心平衡,又能使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外界现实的要求。心理防御机制不仅仅与个体内部精神状态相连,也包含了个体与重要他人之间的关系。
依据心理防御机制在不同人群中的选择、应用情况,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类: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和成熟防御机制。防御机制的使用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成熟程度。
不成熟防御机制包括投射、退缩、幻想等心理与行为,这些机制常为 3~16 岁的健康人和性格类似于该年龄阶段的成人或有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成人所使用。“投射”是指自我将不能被社会接受的冲动、欲望或观念反应于客观事物或他人,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含有此意。“退缩”是指当个体遇到挫折无法解决时,会放弃成熟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转而使用较幼稚的方式来应对。如儿童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可能会由于害怕而出现不停地吃手指的行为。“幻想”是指当一个人无力处理生活难题或情绪困扰时,利用自由想象的方法使自己暂时脱离现实,以获得内心的满足。如经常有一些买彩票的人说“如果我中了500万,我会开个公司,置办房产……”
中间型防御机制包括理想化、期望、否认等心理与行为,这些机制常为神经症患者、成人遇到急性应激事件时或具有神经质的3~90 岁的正常人所使用。“理想化”指个体对某些人或物给予过高的评价,如“情人眼中出西施”。“期望”是指个体对将要发生,但是意识无法接受的行为或情感作出切合实际的计划或预期,如患者对即将实施的化疗手术在情感上作出符合现实的预期。“否认”是指个体拒绝承认现实中已发生的不愉快事件的心理。比如,当家人过世的时候,仍坚持说他还活着。
成熟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升华和幽默等心理与行为,这些机制为12~90岁的正常人所使用, 是个体在青少年期成功认同的结果。“压抑”是指把意识所不能接受的观念、情感或冲动抑制到无意识中去。如遇到重大灾难后,对于发生的痛苦性事件表现出选择性遗忘。“升华”是指把社会所不能接受的冲动转化为建设性的行为。如一些男性将内在攻击性的欲望转变为在竞技场上的努力拼搏。“幽默”是指个体将引起焦虑或伤害的冲动通过大家乐意接受的方式释放出来,如某些游戏和滑稽的行为。
心理防御机制实质上是一种对自我进行保护的手段,主要有两个特点:它在个体的无意识中使用;它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否定、虚构和歪曲。
心理防御机制是由弗洛伊德最先提出的,是其人格构成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与本我,自我,超我这三个概念紧密相连的。
弗洛伊德的人格构成学说包含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概念。其中本我是无意识、无理性的,是人格中最原始、最模糊、最不易把握的部分。它要求无条件的满足,只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是现实化了的本能,是从本我分化出来的一部分。它由于受到了现实的熏陶而变得渐识时务。本我由现实原则支配;对本我之中的东西有检查权,防止被压抑的东西进入意识;自我还要在超我的指导下,按照外部现实的条件去驾驭本我的要求。超我是从自我发展起来的,是道德化了的自我。超我是父母权威的内化,执行父母早年的职责。超我的主要作用是用来监督和控制自我。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自我、超我这三种人格构成是不断交互作用的:自我在超我的监督下,按照现实的原则,只允许来自本我的冲动有部分的表现。自我对上按照超我的要求去做,对下吸取本我的动力,调整其冲动的欲望,对外适应环境,对内调节心理的平衡。综上所述,也就是说自我不但要同时服务于超我,本我和现实,而且要使它们的需要得以相互协调。在这种协调过程中自我会承受一定的压力,如果其难以忍受的话,它就会产生焦虑作为反应。焦虑的产生会促使自我发展一种机能来调节冲突,缓和危险对自身的威胁:既使现实能够允许,又能使本我得到满足。这种发展出来的机能就是心理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
防御机制是在无意识之中进行的一种儿童式的反应。自我在采用防御机制时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因而会相应地阻碍现实行为的发展。除了弗洛伊德以外,其他的心理学家对于防御机制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综合他们的看法,心理防御机制主要有:压抑、投射、否认、升华、置换、反向形成等。1)压抑。压抑是最常见、最基本的一种防御机制,是指一些为社会道德所不容的冲动,需求等在不知不觉中被抑制到了无意识之中,使自己意识不到其的存在。被压抑的欲望并没消失,它依旧在无意识中不停地运动,伺机寻求满足。例如:一个厌学的儿童由于不愿意去上课,总是自己寻找一些理由,结果不能去上课。但是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这种想法。2)投射。投射也是比较常见的防御机制之一,是指将自己的想法、愿望与动机强加于他人,断言他人也是有此动机的。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想法、愿望往往是超我所不能容的。例如:一个小男孩喜欢上了一个小女孩(因为没有到可以谈恋爱的年龄,所以他不敢想她有所表示,只能把这中喜欢深深地压在心底),又不能表示出来。他就有可能起哄说同班某个同学喜欢这个小女孩,即把自己的愿望投射到他人身上。3)否认。否认是指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拒绝承认一些使人感到焦虑痛苦的事件,认为它们从未发生过。这些事件会使人伤心、痛苦。例如:心爱小宠物的死亡、深爱着自己的人的故去等等。我们经常听说的某人拒绝承认亲人的死亡,依旧坚持说其未死的事例就是否认的生动例子。4)升华。升华就是把那些不能被社会和超我所接受的冲动的能量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力量。例如有的孩子具有攻击性,在他小的时候大人还可以容忍,当他大一些后就会因攻击他人受到惩罚。那么他会怎么来发泄他的那些能量呢?他很可能会试着学会一些充满竟争的运动,例如篮球、足球等。他会在这些充满竟争的比赛中发泄自己的那些攻击能量。这样就既满足了自己自身的需要,又符合社会的要求使其不受惩罚。5)置换。置换是指人们因某事物而引起的强烈情绪和冲动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直接发泄到这个对象身上去,就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了。例如一个低年级的孩子在学校被高年级的学生欺负了,他又打不过人家,为了发泄心中的不平和气恼,他就很可能回到家以后把他的弟弟作为出气筒来发一通气。他就是通过置换的心理防御机制来缓解内心的压力,使自己的内心得到平衡。6)反向形成。反向形成说的是把无意识之中不能被接受的欲望和冲动转化为意识之中的相反的行为。反向形成在儿童之中的出现频率比较高。例如一个孩子偷偷吃了放在桌子上的苹果,当妈妈追问苹果的下落时,孩子马上高声说“不是我吃的”就是这个反向形成的例子。
总之心理防御机制的种类有很多,以上介绍的只是其中的主要类型。对心理防御机制有一些了解不但有利于我们对儿童行为的理解,而且会有助于我们发现儿童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
摘 要:对待死亡的态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态度,也影响着我们身心的发展,尽管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终结,但对待死亡的态度会改变人们对待生命的态度。本文通过结合一例心理咨询个案,简介了死亡焦虑的含义,人们面对死亡焦虑的两种典型的心理防御机制,以及死亡焦虑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心理咨询;死亡焦虑;心理防御机制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1-18
一、案例简述
(1)来访者一般情况:男,18岁, 大学一年级学生,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一般,和父母基本没有交流。
(2)一般印象:体貌与年龄相符,衣着整齐,初次来访时显得较为紧张,话语不多,比较被动。随着咨询关系的建立,来访者逐渐放松,话语变多,主动讲述自己的想法、梦境及现实生活。
(3)精神状态:情绪平和,没有过于激动的时候,情感比较淡漠;思维较为清晰,有时语速比较慢。
(4)社会功能:社会功能正常,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人际关系差,没兴趣与周围的人来往。
1 前 言
1.1 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体育竞技运动也发展得越来越快,不管是业余比赛还是专业运动员竞争都越来越激烈。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对比赛成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现代大学生运动员之间不仅仅是运动员本身的天分、身体素质、战术水平的比拼,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训练效率的高低。如果他们在训练甚至是在比赛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比如低自尊水平、负面情绪或是训练心境不好,都会影响他们的训练效果与比赛成绩。自尊作为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受到心理学界尤其是运动界的重点关注。另外,在新的社会发展进程中,人们在经济生活越来越丰裕的同时,他们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开始关注在各个方面碰到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在校的大学生运动员而言,他们除了要面对运动成绩以外,还要考虑学业以及以后的就业等问题,这就无形中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不管是在训练中还是在比赛时,运动员如果要取得好的成绩,除了技术上的训练之外,更要加强他们心理健康方面的有效指导。由于运动员在这过程中,他们的身心都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他们调节这种紧张情绪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发挥,一旦过于紧张,或是不良负性事件的影响再加上低自尊水平,就有可能导致运动员动作失常,活动效果明显降低,这就会影响到原有成绩的充分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运动员使用什么样的防御机制、自尊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与训练效果。在以往的研究中,心理学家与体育界的学者更多重视的是外显自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没有很好地把内隐自尊纳入到研究中来,因此很有必要引入内隐自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另外,运动员在使用不同的防御机制时,也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他们的训练效果与比赛成绩,从这个角度而言,把防御机制对运动员的影响进行研究,也显得很有必要。中西方的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自尊作为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研究者眼里,它与个体的人格有着紧密联系。自尊理论的地位也非常重要,有研究者投入了很大精力去探索高自尊个体的差异性。就防御机制而言,它是自我减少内心焦虑、减少冲突的重要方法,自尊水平的高低与防御机制的使用是影响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通过关注他们的自尊与防御机制对大学生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对于更好地了解他们心理健康状况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如何更快地提高他们的运动水平也能提供实践与理论支撑。
......
1.2 研究目的
当个体在遭受挫折与困难时,如果运用成熟的防御机制,就有可能减轻他们精神上的压力从而达到一种平衡的心理状态,同时这种防御机制的运用还能很好地帮助个体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会让他们拥有更强的意志来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本研究以高水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防御方式问卷(DSQ-40)、自尊量表(SES)以及心理健康量表(SCL-90)对运动员的防御方式、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量。同时,运用 IAT 测验对运动员的内隐自尊水平进行测量。对这些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运用了 t 检验、相关分析、F 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从而更好地了解防御机制与内隐自尊水平之间的关系、不同防御方式对运动员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内隐自尊水平的高低对运动员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更好地了解个体的内部心理机制打下基础。
从理论上讲,就目前而言,学术界对防御机制与外显自尊的研究已经广泛开展,研究比较充分。随着内隐自尊概念的提出,对内隐自尊的研究有所增加,但就防御机制与内隐自尊关系的研究不多,尤其是防御机制以及内隐自尊在体育方面的影响的研究还很少涉及。通过防御机制与内隐自尊的关系研究,它们对运动员的影响的研究,以及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交互关系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自尊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摘 要】通过对西部落后地区弱势群体子女的心理调查,发现普遍存在亲子关系淡漠、自卑感强、心理退缩等心理问题,为了构建和谐社会,使人都能健康成长,就必须从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建立有效的防御机制。
【关键词】落后地区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防御机制
东西部发展差距是我国目前的现状,西部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潜力但与发达地区还有一定差距,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科技水平还不发达。在这里生活着一群生活困难、能力不足或被边缘化、受到社会排斥的散落的人,由于这些弱势群体的政治、经济的影响力较低,他们的生活状态、质量影响其子女的心理发展。在对西部落后地区的中学生的调查中,主要是失业者、贫困者、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子女居多,发现他们呈现的心理问题较大,为了使西部弱势群体子女能健康、和谐发展,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应合力建成防御机制。以下便是对他们的心理问题和建立防御机制粗浅的认识。
一、西部落后地区弱势群体子女的心理问题
(1)亲子关系淡漠。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学生对自己的父母缺乏依恋的情感,根据新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人物艾里克森的研究结果,认为儿童在出生到两周岁的婴儿前期,是孩子获得安全感的最好时间,在这一期间若没有获得安全感、信任感,就会产生怀疑感,如果亲子关系不和谐,孩子与父母之间就没有安全型的依恋,就不懂得爱也不会去爱别人。家长经常忽视、冷酷对待孩子发出的信号,孩子没有得到积极性的应答会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环境持怀疑态度,容易胆小、自卑、孤独,不愿探索新鲜事物,不愿与别人接触,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不易信任别人,当然也不易和他人建立和谐关系。大量事实充分表明,亲子关系不好的孩子无论在情感上还是在社会人际关系方面都得不到较好的发展。
(2)自卑感较强。现在很多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在调查中发现弱势群体家庭在经济上无法得到保证,导致在衣食住行的不便和学习的不平等,弱势群体子女学生在阅读、写作、计算、绘画、音乐等方面都和在校的一般学生有着不小的差距,为此心理上产生极大的落差,自信也受到冲击。学校的活动中可以看出,特别是在家庭经济条件良好甚至优越的同学面前,感觉到了生活水平上的明显差异,有的学生甚至不愿参与学校活动,这些使得他们产生失败感。弱势群体子女学生评价自我时主观上夸大自己的缺点,自我效能感较差,导致他们的自我概念产生偏差,总感觉自己总体上比别人低劣,导致丧失自信,在各方面自我挫败。
(3)心理退缩。在调查中发现,在弱势群体的家庭,有的家庭不和谐,家长性格本身有缺陷不尊重孩子的心理需求,这样孩子就容易产生孤僻、不善交际、冷漠等不健康心理;有的家长的不耐烦甚至粗暴制止,孩子会形成拘谨、胆怯等性格。这些学生与人交往时,因为认识上的心理偏见,会导致对客体形象的严重歪曲,他们对人不信任、胆小、孤独,不愿参加活动也不愿与其他学生交往,他人正常的行为也会被看成有竞争性的、不怀好意的举动;同时对他人的敌意和猜疑,他人也会以同样的态度作为对等的回报,这样无疑会给人际交往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建立有效的防御机制
【摘要】 目的 探讨社交焦虑障碍(SAD)的成人依恋类型与其心理防御机制的关系,为进一步了解SAD的发病机制提供前期研究基础。方法 取病人组82人,建立配对正常对照组82人。采用AAS、DSQ测量工具。结果 SAD组在使用中间型、不成熟和成熟的防御机制以及掩饰上与正常人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AD组比对照组更多采用不成熟防御机制。SAD恐惧型动用的防御机制最多,有神经症性防御机制、不成熟性防御机制、精神病性防御机制。SAD先占型的特殊防御机制有精神病性防御机制和不成熟性防御机制。SAD拒绝类型更多使用成熟的防御机制和精神病性防御机制。SAD安全型使用了成熟性防御机制,但并不突出。
【关键词】 社交焦虑障碍;成人依恋类型;心理防御机制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dult Attachment Styles of SAD and Defense Mechanism. Wu Weili. The Mental Consulting Center, Xihua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9,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attachment styles and the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Methods 82 social phobia patients and 82 normal controls. Tools: AAS (adult attachment scale), DSQ (Defense Style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re are statistic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AD patients who use the middle defense mechanism, immature defense mechanism, Mature Mechanism and concealment and the NC group.Conclusion SAD patients utilized immature defense mechanism more than NC's. Many kinds of immature defense mechanism and Neurotic Defense were worked by the fearful style ofattachment. Preoccupied style had Psychotic Mechanism and Mature Mechanism. Dismissing style had Mature Mechanism and Psychotic Mechanism. Safe style had Mature Mechanism.
【Key words】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Adult attachment styles; Defense mechanism
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最早由Leibowitz(1985)提出[1],是一种常见的、损害社会功能的慢性疾病。在社交焦虑障碍中,可以看到患者使用了各种防御机制来减轻焦虑,回避危险。有研究发现个体的心理防御机制[2]影响到社交焦虑的产生。而成人依恋关系研究提示SAD患者的人际交往态度和方式与其早期依恋关系类型有关。本研究目的在于探寻SAD的成人依恋类型与其心理防御机制的关系,为进一步了解SAD的发病机制提供前期研究基础。
1 对象与方法
1.1 抽样及分组 来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就诊的SAD住院和门诊病人及成都市大中学生SAD流行病学调查中18岁以上的阳性检出者;正常对照(NC):成都市大中学生SAD流行病学调查中18岁以上正常师生及成都市机投镇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