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课标课程设计

新课标课程设计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标志设计课程的革新

1、课程改革要注重提升学生们标志设计的造型基础

1.1标志设计的多样化造型

多样化的标志设计造型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循,可以说,标志作为一个特殊的设计符号,设计上的识别性等特点必然要求标志设计的素材本身要求具备设计上的特点需要,很多素材可以为标志设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例如不同年份设计上的表现手法不同,由于素材的选择还具有文化内涵和深层意义上的思考。因此,对于标志设计多样化造型的表现分析就可以使学生们对于标志设计的审美价值和设计上的思路有一定的思考,可以使学生们了解客户的真正需要,要进行多样化和多层次的设计,以期提供可行性的设计方案为客户思考和选择,不可以盲目的制定固定的设计造型,要可以符合时代精神和内在品质的东西,可以依据客户的精神价值来进行可行性的发展,使标志设计成为视觉传达设计上让社会认可的一个方面。

1.2标志设计的思维上的训练

标志设计课程改革还需要注重对于学生设计思维上的训练和培养。目前,网络媒介的兴起使得数字媒介为标志设计提供了传播平台,很多企业利用新的媒介使标志产生新的设计效果,例如,某些企业会在网络媒介上突出标志的核心部分内容,考虑标志不同于平面媒介文字和图形的搭配,一般都具有特定的交互性特征,这种交互式的信息传播可以利用动画进行标志设计展示,配合了动听的音乐和动感的特效,可以使受众注意动感的标志标线,这就是新的类型的标志表现。虽然,动画软件不是标志设计的主要设计内容和要求,但是某些标志设计可以借助于动画软件进行设计,可以使其成为一个设计平台,可以使得标志设计在平面媒介上和数字媒介上都可以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因此,学生们在学习标志设计的时候要学会设计的思维训练,仅仅学习了一些设计软件还是不够的,要具备一定的思维才能为以后得设计提供帮助。目前来说,社会上的企业标志越来越注重动态的表现,尤其是渐变等变化的表现,这些动态效果可以形成动态的表现。很多企业的标志呈现了不同的冲击波,利用了标志线条的运动感和循环性来表现学生们对于标志设计的空间理解,可以针对性的训练,形成不同的设计感官效果。

1.3标志图形的空间构造

目前,随着标志设计的发展变化,很多标志的图形空间表现不仅仅局限于二维的静态图形,很多都向着三维设计转换,标志图形空间立足于三维空间,很多也具有四维空间的发展方向。因此,平面的设计手法可以表现多维的设计空间效果,这是标志设计的主流趋势。很多企业标志案例都是如此,流动性的线圈可以表现丰富的空间效果。很多标志设计活力动感,带有魔幻的设计思维,欢快而又丰富感官,这些都是具备新兴的标志设计潮流。学生们在学习标志设计的时候也可以进行相关的空间表现和内容的训练,学生们在设计上可以结合具体的企业文化和环境氛围进行标志的设计构思,培养同学们的思维意识和设计手法。

1.4标志色彩的实际应用

全文阅读

新课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具体反映,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在指引教学方向、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激励学生的学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如何制定,是需要我们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1.制定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

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牢牢把握《历史课程标准》。可以选择一些具体鲜活的实例,帮助学生准确理解。由于新课程特别关注和强调要改变传统课程,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强调通过教与学要求学生逐渐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可通过采取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方式,以高中历史必修Ⅰ第三专题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为例,设置问题探讨“美国联邦政府在启蒙思想指导下并结合国情如何进行制度创新的?”这一探究题,以此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又设计“英国议会制、美国总统制有何异同?中国封建君主制和英国议会制、美国总统制的根本区别是什么?”这一比较题,以此来引导和启发学生认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也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精华,民主政治也是多样性和独特性的,而且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时也是可以借鉴的,从而来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制定教学目标还要依据对学科知识的分析和对学生的分析 。

历史教学中培养分析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在知识和能力目标分析的基础上,还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适合培养的情感和态度目标,然后根据对学生的思想状况的分析,按需求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进行选择。要设计好教学目标,做好对课程目标的理解、研究,做好对学科知识、学生和社会的全面分析都是必不可少的。

3.共同性目标和个性化目标相结合

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且对教学活动起着明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因此,备课时,教师要在新历史课程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个体的情绪、兴趣、思维、意识等方面的差异,准确把握教材,制定出适合本节课各层教学的多元的、有差异的、具体可行的目标及教学方法。如“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的教学目标设计可以有:“能联系现实,说出自己学习后所受的启发。”这样的设计既能让所有学生都有话可说,又能让他们谈出自己的个性化的认识。 同性目标和个性化目标体现了基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在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的同时,还顾及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4.过程目标与终极目标相结合

全文阅读

新课标下教育学课程设计研究

摘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是大学教师教育类课程改革的重要依据,课程设计是大学教育教学类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重新认识教育学课程设计的内涵,加强大学教育学课程设计改革,对于促进本科生的学习、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提高教学管理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课程设计;课程编制

2011年10月8日,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中制定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该新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教师教育机构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方案、开发教材与课程资源、开展教学与评价,以及认定教师资格的重要依据。2014年8月18日,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号)中指出,要打破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老三门”的课程结构体系,开设模块化、选择性和实践性的教师教育课程。重庆将于2016年上半年被纳入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和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省市之一。其中,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的试点省市,将逐步形成和建立教师退出机制,打破教师终身制的管理制度。相关政策举措的颁布实施,一方面反映出现实教育实践中对未来教师的要求在逐渐提高。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现实的状况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为此,有必要对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学课程设计的内涵、内容和其设计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教育学课程设计的内涵剖析

(一)课程设计的概念

季诚均认为大学课程设计包括大学课程设计的含义与过程、理论取向、设计模式、大学教学计划编制、大学教材编写。[1]汪霞认为,课程设计指课程的实质性结构、课程基本要素的性质,以及这些要素的组织形式或安排。当人们的意图是要识别一种存在实体的各种成分时,便是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重视微观层次上课程诸因素的安排,如学校各具体专业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的确定、各门课程的教学标准与教学要求、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目标确定、教学内容与活动的选择、课程结构与类型的安排、实验设备与教具的使用等。对于课程设计的认识,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是课程设计是在怎样的背景、理念或观念的指导下进行的,即为什么要设计课程?二是课程设计究竟要设计什么?即课程设计的内容是什么?我们可以对“课程设计”做如下定义:课程设计是指在某个时期或阶段,根据国家的教育政策、路线和方针的规定,结合学校的实际,依据教育理论和规律的要求,对课程标准、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进行组织、编制和修订的过程。

(二)教育学课程设计的内涵

关于大学单门课程的设计,从理论角度,我们做了尝试性的思考,而对于高等学校(大学)的课程如何设计呢?不仅仅是因为在“教育”两字的前面加了“高等”二字或者在把“中等教育”的“中等”改成了“高等”而已,因为这样的研究范式仍停留在课程设计的普适性规律认识上。基于上述对课程设计含义和教育学课程的学科性质的探讨,可以进一步推论出教育学课程设计的含义。它是指在教育学课程教学中,对该门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计划、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所进行的组织、整合、调整与编制的过程。

全文阅读

新课程标准下的算法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144-01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改革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环,改革课堂教学就是要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设计,转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即是要以《数学新课程标准》界定的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逐步实现新课程标准设定的各项目标,让学生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应用,学会创新。

1.导入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导入,是教学的开端,犹如戏曲与乐曲的"引子",影剧的"序幕"。精心设计新颖,有趣的导入,诱导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学习动机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从事一项活动的内在动力,是入门的先导,有了学习兴趣,才会有学习动机。因此导入时,一方面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善于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或方法来呈现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注意教学内容本身的新颖,适当吸取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更新和变化,满足学生求新猎奇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自愿学习的强烈动机。

2.重视数学情境的设置

教师在强调学生自主活动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学生活动过程,即数学情境的设置上。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过于强调单纯接受数学教材中的现成结论,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就受到限制,他们自由思考的空间就比较狭窄了。思维过程中具有极大的自由度是数学思维显著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一个好的情景开放,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使他们能够进行"开放式"的数学思维。"开放式"的思维首先需要以"开放式"的问题为载体,教师将书本上的问题进行适当的改造就可以获得所谓的"开放式"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有条件开放型、结论开放型(在指定的条件下,使指向多样化,进行多角度的思维,探讨多种结论,从而全面认识这一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思维广阔性与灵活性)、一题多解、探索性问题。其次,教师应结合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使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思想方法。

本次课程改革强调了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统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在解题中,学生总是记熟、记牢学习内容,然后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来决定解题方法,不易产生迁移。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创造出适合的迁移情景,应用好迁移规律,就能为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衔接提供途径。在解题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思想,分析具体方法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思想。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适时创造探索性的教学情景,提供让学生思考、尝试、探索、发现的机会,形成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气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策略方法

全文阅读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如果你翻开中学英语教师的备课本,你会发现有不少老师关注的只是所要教的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活动形式等,很少涉及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这些教师忽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没能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性,缺乏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意识和能力。

一 定义及现实意义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是指预先制定的在一定时间内学生学习的效果或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郭美红,2009)。而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是完整的课堂教学活动的三大支柱,其中,教学目标占据首要位置,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是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依据(陈旭远,2008),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准绳和归属。教学目标作为教学设计中的先行军,在教学设计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导学导教和导评的作用(孙鸣,2004)。

因此,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定位

1.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是从教师出发还是从学生出发?

根据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观,教师与学生都构成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两者互相作用,相辅相成(陈旭远,2008)。那么,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是立足于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呢?传统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通常是以教师的教为主要内容,阐述教师的教学行为,以教师为主体;而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目标的设计通常是以学生的学为主要内容,阐述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学生为主体。

2.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是立足于知识点的学习还是立足于能力的发展?

全文阅读

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优化课堂设计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对物理学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组织教学过程、如何优化教学设计、选择什么教学方法都应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优化

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除与教师自身的素质有关,还与教学设计有关:课堂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体系是否合理、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灵活多样化等等。因此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是在教师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导下,学生主动地接受人类间接经验和知识的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前,教师为了使学生能掌握课程标准及教材规定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必须精心制订最优化的教学方案,编制教材教法程序,应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科学组织和设计。

一、教学过程设计要优化、要合理

如运动学中追及相遇问题这节课,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追及过程中两物体间的距离与物体速度间的关系,第二阶段是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过程,第三阶段是归纳小结。三个阶段以第一、第二阶段为主,设想两种不同的引入预案:

预案一:用学生熟悉的匀速直线运动入手,两人在不同地点同向运动(甲在前,乙在后,间距为d),若v甲>v乙,则两人间的距离如何变化?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感性认识去回答类似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研究,发现规律,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训练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预案二:开门见山,用数学公式直接推导,甲乙两人的间距Δx=x甲+d-x乙=v甲t+d-at2/2,由学生利用数学中二次函数的极值去求解,可以发现Δx有最小值,何时取得最小?

全文阅读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备课环节的设计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该如何备课才算一节好课呢?在这方面我经过自己的探索和实践,认为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把握好如下环节的安排。

一、根据内容,巧妙导入(开篇激趣的选择)

每节课教师要根据所讲内容和学生实际,巧妙导入新课,以此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导入不是幌子,更不是摆花架子,它将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如悬念激发、情感交流、生活现象、趣味故事、游戏活动等都是常用的导入方法。有效的引入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把学生精力集中在课堂上。教师应先于学生做个有心人,多观察生活,处处留心,注意收集和整理与该学科知识有关的生活素材、社会现象,以引起学生们的浓厚兴趣。

二、提供资源,自主探究(教学方式的选择)

教师在设计备课时要认真挖掘教材资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这是新教材的主要特点。因此,我们在备课时一定要思考课内与课外的联系,要认真挖掘教材资源,力图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三、设计多种预案,引导合作交流(学习方式的选择)

教师应客观分析学习内容,为学生设计自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激起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就要放开让学生自己学,教师要相信学生,注重引导学生学。

四、师生互动与沟通,方法灵活多变(师生观念的选择)

全文阅读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改革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环,改革课堂教学就是要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设计,转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即是要以《数学新课程标准》界定的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逐步实现新课程标准设定的各项目标,让学生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应用,学会创新。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而且还应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

“导学式教学法”正是舍弃传统教学模式,充分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充分体现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旨的创新教育。

“导学法”的核心是在教师的指导作用下,将“启”(导入),“读”(阅读),“议”(讨论),“结”(总结),“练”(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以达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和促进全面发展的目的。以下是我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导入法”的一点体会。

1.导入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导入,是教学的开端,犹如戏曲与乐曲的“引子”,影剧的“序幕”。精心设计新颖,有趣的导入,诱导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学习动机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从事一项活动的内在动力,是入门的先导,有了学习兴趣,才会有学习动机。因此导入时,一方面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善于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或方法来呈现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注意教学内容本身的新颖,适当吸取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更新和变化,满足学生求新猎奇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自愿学习的强烈动机。

2.导读激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

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品质,将终生受用无穷,这也是“授人以渔”所阐明的道理。导学式教法中“导读”恰是很好的做法。因为阅读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最基本的一种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却不够重视,感到枯燥无味,往往是时间的白白浪费,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到:一要积极创设阅读教学的环境,激发学生阅读的高涨热情,让其“乐读”,“乐学”,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品质。二是要讲清阅读重要性的道理。三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给学生阅读的权利和时间,四要提出针对性,思考性,趣味性的阅读提纲,让学生有目的地去阅读。

全文阅读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目标设计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我们的语文教学到底应该怎么做?我有幸参与了“构建生命化课堂的深化实验研究”课题,在这里想谈一谈自己对“基于生命化课堂的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中的关于“目标”的一点浅显的看法。

一.目标的重要性

现代教学论认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大支柱,而教学目标是最重要的,也是衡量教学成败的标准。我曾经带领学生到校外做观察训练,出发前我告诉一组的同学:“你们要注意观察道路两边的树木。”告诉二组的学生:“你们要注意观察路上行人的神态动作。”回来后我让学生写观察所得,大部分学生都能具体生动的写出来他们的观察对象,然后我让一组的学生写人的神态动作,二组的学生写路边的树木,极少学生能够写出来,写出来的效果也不好。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目标的导向作用是巨大的。

二.目标的呈现形式

泰勒(R.Tyler)认为:“目标应该是清楚的,但不一定是具体的。”“清楚”说的是教师对本节课的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达到这个目标。我听过很多老师的公开课,包括很多的优质课,大家在导入新课之后,首先是在大屏幕上呈现“学习目标”,有的老师请一位学生起来给全班学生读,有的老师让学生齐读,对这种做法我不敢苟同。这个环节有时用掉三、四分钟的时间,有的学生只是简单的读完了就完了,可以说这三分钟是浪费了。我认为目标的呈现是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水到渠成的达到,而非在大屏幕上“告知”。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设计目标呢?目标的预设与生成要掌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和最高宗旨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什么是“发展”?“发展”就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

钱梦龙老师执教鲁迅《故乡》时有这么一段插曲:

全文阅读

高中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摘 要:通过比较、分析新旧教学目标,总结了在高中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不仅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还应配合相关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将“三维目标”具体化并落实于教学活动之中。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执教前对整个教学构成进行的全面而精心的蓝图描绘和具体操作方案的制订,在课堂教学设计的评价标准研究中,教学目标是一个重要指标。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过程起着调整、导向和控制作用。要体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全面性、综合性、发展性趋向,当前更要突出五项教学目标的设计:设定学会学习的教学目标;设定创新教育的教学目标;设定新知识教学观的教学目标;设定思维训练的教学目标;设定思想教育的教学目标。为此,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已成为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一、教学目标的概念

教学是促使学习者朝着预定目标的方向产生积极变化的过程,所以,教学的设计和教学活动的组织,都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预期的结果,或是预期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美国教育学者克拉克曾讲过:教学目标是“目前达不到的事物,是努力争取的,向之前进的,将要产生的事物”。实际上,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上的愿望,是对完成教学活动后学习者应达到的行为状态的详细具体的描述。

二、具体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数学教学目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在具体设计中,必须根据所教内容的特点,将“三维目标”具体化并落实于教学活动之中。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