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行政审计论文

行政审计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行政事业公证审计论文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政府肩负着重要职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职责的履行是由组成政府的各行政机关及其事业单位来完成的,这些职能部门正是行政事业审计监督的对象。笔者就行政事业审计应该如何围绕和谐社会这一中心开展工作,谈点自己的看法上。

首先,要做好计划立项工作,优先选择涉及“和谐”工作的主要部门。审计立项是审计的重要工作,也是审计的依据。在制定审计计划时,要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优先考虑事关社会和谐更为密切的单位。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是确保民主、维护安定、实现社会和谐的保证。因此,审计应重点应关注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执法部门,如司法、工商、质监、药监等部门。进行医疗、教育体制改革,降低收费,减轻群众负担,是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有效举措。行政事业审计应加强对卫生、教育等部门进行审计和调查,促进改革、规范收费行为,保障群众权益,缓解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靠调节物质利益分配,更要靠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因此,审计应加强对文化、广电等单位进行审计和调查,了解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职能履行情况,为繁荣文化事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献言献策。

其次,要深化审计内容,重点关注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命题的提出,对审计内容提出了新要求。除了进行正常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外,更要关注三块,就是各单位执行国家政策法规、资金支出效益以及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国家政策法规情况检查。特别是有收费和罚款的执法单位能否按照规定执收执罚直接影响社会和谐。当前,一些单位因受部门利益驱动巧立名目,无证收费、超标收费等不依法行政现象仍然存在。为逃避检查,有的单位甚至将取消的收费项目另立名目移交下属单位继续收取,如工商。有些行政人员为谋取个人利益不依法办事现象也时有发生。比如,收费不服务的也经常遇见,如质量监督局。这些做法给行政相对人造成了额外负担,导致不公平现象,这在人民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易引发社会矛盾。为此,审计除了对单位执行其他法规政策情况检查外,应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是否严格按照规定标准进行收费或罚款。

资金支出效益审计。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是纳税人的钱。因此,如果管理不到位造成资金浪费或提供的公共产品效果不佳会招致公众不满,就会给社会带来不和谐因素。因此,在真实合法审计的基础上,应加强支出的效益审计。效益审计国外比较多,如美国80%都是绩效审计,我国也是一个趋势,审计署提出07年绩效审计要占到比例达到50%,对基层审计机关还需要个过程,当然我们要有这样的意识。一项支出是否必要而且结果有效,前期决策十分重要。而现实中因决策失误造成公共资财损失浪费的情况也时常发生,因此应对单位的决策机制是否科学有效、重要支出的论证和审批等内容进行检查。支出是伴随着决策的执行、业务的开展而发生,若管理控制不当也会发生损失浪费现象。所以应对单位的管理控制制度健全性进行审查,即内控制度检查。另外可以利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对支出的合理性进行审计,通过分析比较等方式判断有无更好的替代方式。公共资金使用不当会招致非议,激起社会矛盾。审计应通过比较单位工作目标和实际结果、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等方式对资金支出的效果进行审计并提出建议,以改进被审计单位管理,增强公共资金支出效果,减少社会矛盾。

专项资金管理审计。这些资金包括住房公积金、教育专项资金、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医疗保险金等专项资金和基金,窗体顶端,窗体底端。

专项资金的管理是否安全,使用方向是否科学合理,资金使用是否到位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加强基金管理,严肃查处违纪违规问题,维护专项资金的安全和完整,促进构建社会保障的和谐环境服务,应是审计的重点内容。

最后,应积极发挥行政事业审计的防护性和建设性职能作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行政事业审计涉及面较广,为充分发挥审计作用提供了便利条件。一方面,通过合理选择被审计单位,对单位存在的具体违纪违规问题进行处理处罚,确保国家方针政策和财经法纪的贯彻执行,对于单位存在的管理问题,要积极提出审计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同时,要使审计成果的运用进入法纪监督领域,通过向有关部门提供有价值的案件线索,协助有关部门搞好经济案件的审计查证工作,发挥审计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作用,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另一方面,突出对典型问题的分析研究,增强审计成果的针对性和典型性;要在审计成果的归纳提炼上下功夫,突出对倾向性、普遍性问题的分析研究,对反复出现的问题,能够从规律上找原因,对普遍出现的问题,能够从制度上提对策,提升审计成果的建设性,对于许多单位存在的共性问题,可以及时反馈审计信息,为党委政府和决策机关及时采取措施改善宏观管理提供依据。通过审计处理和审计建议,促进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依法行政,改善管理,合理用财,切实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全文阅读

行政事业审计分析论文

首先,要做好计划立项工作,优先选择涉及“和谐”工作的主要部门。审计立项是审计的重要工作,也是审计的依据。在制定审计计划时,要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优先考虑事关社会和谐更为密切的单位。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是确保民主、维护安定、实现社会和谐的保证。因此,审计应重点应关注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执法部门,如司法、工商、质监、药监等部门。进行医疗、教育体制改革,降低收费,减轻群众负担,是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有效举措。行政事业审计应加强对卫生、教育等部门进行审计和调查,促进改革、规范收费行为,保障群众权益,缓解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靠调节物质利益分配,更要靠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因此,审计应加强对文化、广电等单位进行审计和调查,了解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职能履行情况,为繁荣文化事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献言献策。

其次,要深化审计内容,重点关注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命题的提出,对审计内容提出了新要求。除了进行正常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外,更要关注三块,就是各单位执行国家政策法规、资金支出效益以及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国家政策法规情况检查。特别是有收费和罚款的执法单位能否按照规定执收执罚直接影响社会和谐。当前,一些单位因受部门利益驱动巧立名目,无证收费、超标收费等不依法行政现象仍然存在。为逃避检查,有的单位甚至将取消的收费项目另立名目移交下属单位继续收取,如工商。有些行政人员为谋取个人利益不依法办事现象也时有发生。比如,收费不服务的也经常遇见,如质量监督局。这些做法给行政相对人造成了额外负担,导致不公平现象,这在人民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易引发社会矛盾。为此,审计除了对单位执行其他法规政策情况检查外,应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是否严格按照规定标准进行收费或罚款。

资金支出效益审计。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是纳税人的钱。因此,如果管理不到位造成资金浪费或提供的公共产品效果不佳会招致公众不满,就会给社会带来不和谐因素。因此,在真实合法审计的基础上,应加强支出的效益审计。效益审计国外比较多,如美国80%都是绩效审计,我国也是一个趋势,审计署提出07年绩效审计要占到比例达到50%,对基层审计机关还需要个过程,当然我们要有这样的意识。一项支出是否必要而且结果有效,前期决策十分重要。而现实中因决策失误造成公共资财损失浪费的情况也时常发生,因此应对单位的决策机制是否科学有效、重要支出的论证和审批等内容进行检查。支出是伴随着决策的执行、业务的开展而发生,若管理控制不当也会发生损失浪费现象。所以应对单位的管理控制制度健全性进行审查,即内控制度检查。另外可以利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对支出的合理性进行审计,通过分析比较等方式判断有无更好的替代方式。公共资金使用不当会招致非议,激起社会矛盾。审计应通过比较单位工作目标和实际结果、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等方式对资金支出的效果进行审计并提出建议,以改进被审计单位管理,增强公共资金支出效果,减少社会矛盾。

专项资金管理审计。这些资金包括住房公积金、教育专项资金、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医疗保险金等专项资金和基金,窗体顶端,窗体底端。

专项资金的管理是否安全,使用方向是否科学合理,资金使用是否到位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加强基金管理,严肃查处违纪违规问题,维护专项资金的安全和完整,促进构建社会保障的和谐环境服务,应是审计的重点内容。

最后,应积极发挥行政事业审计的防护性和建设性职能作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行政事业审计涉及面较广,为充分发挥审计作用提供了便利条件。一方面,通过合理选择被审计单位,对单位存在的具体违纪违规问题进行处理处罚,确保国家方针政策和财经法纪的贯彻执行,对于单位存在的管理问题,要积极提出审计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同时,要使审计成果的运用进入法纪监督领域,通过向有关部门提供有价值的案件线索,协助有关部门搞好经济案件的审计查证工作,发挥审计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作用,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另一方面,突出对典型问题的分析研究,增强审计成果的针对性和典型性;要在审计成果的归纳提炼上下功夫,突出对倾向性、普遍性问题的分析研究,对反复出现的问题,能够从规律上找原因,对普遍出现的问题,能够从制度上提对策,提升审计成果的建设性,对于许多单位存在的共性问题,可以及时反馈审计信息,为党委政府和决策机关及时采取措施改善宏观管理提供依据。通过审计处理和审计建议,促进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依法行政,改善管理,合理用财,切实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本文就行政事业审计应该如何围绕和谐社会这一中心开展工作作了探讨:首先,要做好计划立项工作,优先选择涉及“和谐”工作的主要部门。其次,要深化审计内容,重点关注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最后,应积极发挥行政事业审计的防护性和建设性职能作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全文阅读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探析论文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职能

内部审计具有认定、评价和指引三项职能。认定职能表现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对受托人履行受托管理责任的过程或结果进行核实,并予以认定,认定职能是一切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审计建议的基础与前提。评价职能表现在审计人对受托人履行受托管理责任的行为和结果的评价,具体来讲是对受托人某些方面管理活动的过程、结果与既定目标、决策等一系列标准的符合性进行评价。指引职能是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能,其表现在审计人员针对管理层涉及单位局部甚至整体的显现与潜在的管理负偏差,提出纠正和预防等改进管理的建议。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作用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幅度越来越大,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以快速的反应和独立的立场,向管理层提供基于客观事实的描述和建议,以尽可能的规避风险,,减少不必要的内耗,甚至避免错误和舞弊的发生。(1)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的审计机构,它从属于本单位的最高领导,是为本单位服务的。(2)随着单位实力的增强,业务的扩大,规模的不断增强,单位需要监督检查和验证的对象越来越多,其作用会越来越明显。(3)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当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特别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其一切活动都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符合市场经济的相关准则,内部审计是单位使自己的一切经济活动符合法制经济要求进行自我约束的重要手段。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结构不够合理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要步入现代化管理水平,必须走国际化经营之路,不断完善自身管理水平,以现代化管理理念去解决单位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全文阅读

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论文

一、开展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存在难点

(一)绩效审计的思想观念落后

一是行政事业单位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还不强,对绩效审计的认识差距更大。对决策、体制、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认识不足,对绩效的关注度普遍不高,绩效意识较差。二是审计人员对经济活动的深度与广度审查评价不够,绩效审计的效率性、经济性和效果性的特点没有突出,审计思维、审计观念、审计方法和方式等相对全新的绩效审计需求而言已经落伍。

(二)绩效审计的信息收集比较困难

绩效审计是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资料数据等信息的基础上对其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的。这些资料数据等信息涉及范围很广,既包括财务资料数据也包括非财务资料数据,而这些资料数据等信息都必须是真实、合法,有效的,绩效审计的评价才具有意义。由于我国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和使用上程度不同的存在着执法不严、信息失真的现象,这必然会影响到绩效审计的顺利开展。当分析同类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差距时,取得其他同类行政事业单位的对比数据则比较困难。审计证据的不充分或缺乏证明力,会导致结论有失公正,同时造成严重后果。

(三)绩效审计缺乏评价标准

我国自建立审计制度以来,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与审计有关的法律文件,这些法律文件并没有专门地规范绩效审计。我国的《审计法》及其它相关的审计制度仅仅指出审计要达到效益性的目的,而对如何开展绩效审计没有定论,也没有绩效审计方面的指标评价标准。

(四)绩效审计缺乏高素质的审计人才

全文阅读

审计行政事业单位提高审计质量分析论文

一、提高审计质量要突出审计重点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作为政府综合监督的审计机关在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中要突出重点:一是要突出对执法执纪单位的审计。主要是抓好公、检、法机关、行政事业单位中具有行政处罚权、行政收费权以及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部门的审计。通过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行政事业单位中有法不依、执法不公、违法不究的问题。二是突出对财政拨款多、规费罚没收入多、预算外资金多、社会影响大的重点部门和单位,每年不间断地安排经常性审计和行业审计。三是要突出对重点资金和专项资金的审计。如城市建设资金、社会保障资金、农业专项资金、扶贫资金、住房公积金、教育专项资金等,通过对重点资金审计发现和纠正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问题,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资金的安全和到位。四是要突出对重点问题的审计。当前,财政票据、发票管理,基本建设投资方面的问题较多,通过加大对行政事业领域里的私存私放财政资金和其他公款,贪污挪用、私分公款,挥霍国家资财等重大问题以及涉及案件有关人员责任追究,打击和震慑经济违法犯罪活动,维护财经秩序。

二、提高审计质量要抓住要害问题

在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中,总有部分单位从自身小团体利益出发,采取多种手段弄虚作假,逃避审计监督,在安排审计项目和单位时,应注重抓重点抓要害问题。一是审查收支的真实性。如隐瞒截留应上缴财政的预算内、外资金,转入其他账户进行收支核算;在所属部门或科室设置账簿核算收支,不纳入单位财务统一核算;将收取的房产或固定资产变价收入存于账外,形成“小金库”等。二是审查各类名目的收费。如无收费许可证自立项目收费或超过规定标准收费;利用部门职权无偿占用下属单位资产,谋取不正当收益等。三是支出项目的合法性。如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购置车辆等;虚假发票列支出,套取现金用于其他方面的开支等。四是票据管理的合规合法性。票据领用存手续是否健全,是否按规定使用票据,如不按要素填写票据、填写票据大头小尾、不按票据使用范围使用票据、使用自制票据收费等。五是固定资产购置、保管和使用制度的规范性。如单位账面固定资产总值,与记载明细资产的实物数量及其价值的一致性;固定资产私下交易、长期滞留账外或被借用;固定资产发生了增值、减值变化,会计未及时进行财务处理等。

三、提高审计质量要搞好延伸审计

一是向二三级单位延伸。这主要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违纪现象“上转下”进行的,如将资金转移到下属单位,供上级机关乱支乱用,或将费用摊派给下属单位;长期无偿占用下属资金等。同时通过延伸审计,还可以发现行业、系统内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二是向资金使用单位延伸。对有资金管理权和分配权单位的审计,一般应延伸到用款单位,以发现资金管理、分配、使用中有无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和其他违纪行为,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促进资金的科学合理使用和充分发挥效益。三是向效益审计延伸。主要检查单位计划任务完成情况、事业发展情况、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情况和社会效益情况,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措施、建议,从而发挥各项行政事业经费投入及使用效益,制止奢侈浪费,严格执行国家的财经制度,确保专款专用。

四、提高审计质量的对策措施

一是要规范审计程序,加强质量控制。质量是审计的生命,在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中,注意加强审计质量控制,规范审计工作程序,努力防范和化解行政事业审计风险。首先做好审计准备工作。组织审计人员学习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法规、文件、制度等,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制订好审计实施方案。审计人员要按照审计项目实施方案,对查出的问题,依照审计程序进行取证,完整无缺地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并全部纳入审计报告,如实进行反映。同时完整地将审计资料归档。对审计中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和审计报告初稿及重要的修改稿、领导的签批件和会议记录都进行归档,以保存审计的原始记录。

全文阅读

行政事业公证审计研究论文

首先,要做好计划立项工作,优先选择涉及“和谐”工作的主要部门。审计立项是审计的重要工作,也是审计的依据。在制定审计计划时,要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优先考虑事关社会和谐更为密切的单位。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是确保民主、维护安定、实现社会和谐的保证。因此,审计应重点应关注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执法部门,如司法、工商、质监、药监等部门。进行医疗、教育体制改革,降低收费,减轻群众负担,是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有效举措。行政事业审计应加强对卫生、教育等部门进行审计和调查,促进改革、规范收费行为,保障群众权益,缓解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靠调节物质利益分配,更要靠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因此,审计应加强对文化、广电等单位进行审计和调查,了解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职能履行情况,为繁荣文化事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献言献策。

其次,要深化审计内容,重点关注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命题的提出,对审计内容提出了新要求。除了进行正常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外,更要关注三块,就是各单位执行国家政策法规、资金支出效益以及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国家政策法规情况检查。特别是有收费和罚款的执法单位能否按照规定执收执罚直接影响社会和谐。当前,一些单位因受部门利益驱动巧立名目,无证收费、超标收费等不依法行政现象仍然存在。为逃避检查,有的单位甚至将取消的收费项目另立名目移交下属单位继续收取,如工商。有些行政人员为谋取个人利益不依法办事现象也时有发生。比如,收费不服务的也经常遇见,如质量监督局。这些做法给行政相对人造成了额外负担,导致不公平现象,这在人民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易引发社会矛盾。为此,审计除了对单位执行其他法规政策情况检查外,应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是否严格按照规定标准进行收费或罚款。

资金支出效益审计。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是纳税人的钱。因此,如果管理不到位造成资金浪费或提供的公共产品效果不佳会招致公众不满,就会给社会带来不和谐因素。因此,在真实合法审计的基础上,应加强支出的效益审计。效益审计国外比较多,如美国80%都是绩效审计,我国也是一个趋势,审计署提出07年绩效审计要占到比例达到50%,对基层审计机关还需要个过程,当然我们要有这样的意识。一项支出是否必要而且结果有效,前期决策十分重要。而现实中因决策失误造成公共资财损失浪费的情况也时常发生,因此应对单位的决策机制是否科学有效、重要支出的论证和审批等内容进行检查。支出是伴随着决策的执行、业务的开展而发生,若管理控制不当也会发生损失浪费现象。所以应对单位的管理控制制度健全性进行审查,即内控制度检查。另外可以利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对支出的合理性进行审计,通过分析比较等方式判断有无更好的替代方式。公共资金使用不当会招致非议,激起社会矛盾。审计应通过比较单位工作目标和实际结果、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等方式对资金支出的效果进行审计并提出建议,以改进被审计单位管理,增强公共资金支出效果,减少社会矛盾。

专项资金管理审计。这些资金包括住房公积金、教育专项资金、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医疗保险金等专项资金和基金,窗体顶端,窗体底端。

专项资金的管理是否安全,使用方向是否科学合理,资金使用是否到位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加强基金管理,严肃查处违纪违规问题,维护专项资金的安全和完整,促进构建社会保障的和谐环境服务,应是审计的重点内容。

最后,应积极发挥行政事业审计的防护性和建设性职能作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行政事业审计涉及面较广,为充分发挥审计作用提供了便利条件。一方面,通过合理选择被审计单位,对单位存在的具体违纪违规问题进行处理处罚,确保国家方针政策和财经法纪的贯彻执行,对于单位存在的管理问题,要积极提出审计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同时,要使审计成果的运用进入法纪监督领域,通过向有关部门提供有价值的案件线索,协助有关部门搞好经济案件的审计查证工作,发挥审计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作用,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另一方面,突出对典型问题的分析研究,增强审计成果的针对性和典型性;要在审计成果的归纳提炼上下功夫,突出对倾向性、普遍性问题的分析研究,对反复出现的问题,能够从规律上找原因,对普遍出现的问题,能够从制度上提对策,提升审计成果的建设性,对于许多单位存在的共性问题,可以及时反馈审计信息,为党委政府和决策机关及时采取措施改善宏观管理提供依据。通过审计处理和审计建议,促进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依法行政,改善管理,合理用财,切实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本文就行政事业审计应该如何围绕和谐社会这一中心开展工作作了探讨:首先,要做好计划立项工作,优先选择涉及“和谐”工作的主要部门。其次,要深化审计内容,重点关注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最后,应积极发挥行政事业审计的防护性和建设性职能作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全文阅读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转型分析论文

一、充分认识审计转型的重要意义

(一)审计转型是建立效率政府的需要

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是否高效运作,一直是判断一个公共管理体系是否优良的标准,也是判断政府是否负责任的标准。建立一套理性、精干、高效的政府行政机构被视为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高效率和高绩效意味着公共部门能够充分地利用各种资源实现管理的目标,意味着公共部门和公共管理者要重视金钱、时间、结果服务的价值。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履行职能,促进政府职责得以有效行使,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因此,内部审计机构是促进建立效率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但传统审计更注重财务审计,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其重要职能,着重于内部控制建设的审计,将更多地关注于经济原则、效率原则、效能原则和公民满意原则在政府中的体现,促进政府效率的提高。

(二)审计转型是政府运行方式改革的需要

引入竞争机制,用市场的力量改造政府,提高政府队伍的工作效率,这是当代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以及政府改革的一个基本精神。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采购固定资产时采用招投标制,在履行政府职能过程中使用签约合同承包、出租制、一般使用者付费的市场方式;在内部管理运作中引入竞争机制,将政府行政环境向市场模式靠拢,采取成本核算、顾客导向、业务流程再造、全面质量管理、绩效考核与内部市场等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参照在企业中进行的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的管理模式,及时发现、纠正问题,使政府运行方式的改革得以健康推进。

(三)审计转型是行政事业单位内审工作发展的需要

从内部审计的普遍情况来看,随着外部制约机制的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普及,账务表面的错误会越来越少,因此要求内部审计必须改革传统的审计模式,将职能从传统的监督检查转向为内部管理服务,将内部审计的重点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和评价方面转变。

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内部审计更有其紧迫性。自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将开展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改革将通过对政府收入进行统一分类,全面、规范、细致地反映政府各项收入,通过建立支出功能分类体系更加清晰地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通过建立支出经济分类体系,全面、规范、明细地反映政府各项支出的具体用途。另外,市司法局机关也将成立财务决算中心,对所属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进行统一结算。显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内容逐渐简单化、透明化,如果我们仍然局限于传统的财务审计领域,内部审计机构将逐渐失去存在的必要。在这种形势下,只有找准定位,及时转型,将内部审计作为一种对被审计单位的服务,以服务为导向,拓展审计领域,建立“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才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

全文阅读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

摘要: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主要是贯彻以及执行国家的政策,所以收入通常属于行政性质。如果不能正确的使用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会给社会以及经济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甚至还有损于干群和党群之间的关系,使人民群众不再信任政府,从而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所以,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最关键的就是内部审计。文章阐述了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审计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且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可以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内控制度

现阶段国内行政职业单位在内部审计方面还不是很健全,这会影响到各项工作的进展,比如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增加社会效益、健全内控制度、实现防腐倡廉等。所以,对于中国来说,想要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改革,促进其发展,最关键的就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一、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审计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部分单位领导不能正确认识内审工作

内部审计主要是按照国家法律以及单位的规定,由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切合实际的检查以及评价单位的内控情况以及经济活动,并且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作为决策的依据。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势在必行,这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要求的,有利于加强经营管理,避免风险的出现,还可以推动内部管理走向正规化。但是在实际当中,行政事业单位某些领导并没有认识到内审工作的重要性,甚至不清楚什么才是内审工作。在他们看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并不复杂,仅仅是对内部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记录,不需要核算成本,所以可以省略内部审计环节。在个别领导看来,最近几年财政部门已经落实了政府集中采购以及国库集中支付等措施,可以有效的监管财政性资金,行政事业单位就没有必要在进行内审了。正是由于部分单位领导的不重视,才造成内部审计工作的进展缓慢。

(二)在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时不够科学,缺乏独立地位

从性质上来说,内部审计机构应该是单位的独立部门,专门负责检查工作,具体来说,就是对单位的所有经济活动进行检查以及评价,看是否遵守了国家的法律规定,同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可以看出,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具有独立的地位,才能充分的开展工作,并且发挥其作用。但是在现实当中,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是固定的,部分单位并没有单独的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即便是某些单位设置了专门机构,工作也是由财务人员兼职完成的。

全文阅读

会计集中核算对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影响论文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基本方法1、明确集中核算的范围和内容:一是核算单位纳入年度预算的经常性经费、专项经费、基本建设经费等行政事业性经费;二是与核算单位有关的工会、妇联、协会等社会团体经费。

2、确立“一设立三不变”的核算方式和原则。“一设立”是指单位设立报账员,专门负责与会计核算中心有关的业务结算和单位备查账簿的登记管理工作。“三不变”是指明确核算单位的会计主体不变,财务管理体系不变,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变。

3、采取“五集中五统一、三分离、一制度”的操作方法。“五集中五统一”指集中银行账户、统一资金结算,集中会计管理、统一会计核算,集中资金管理、统一资金调度,集中经费支付、统一工资发放,集中档案管理、统一财务公开。“三分离”指资金的使用者、拨付者、核算者相分离,提高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透明度。“一制度”指单位实行备用金制度。

4、实行统一的分配政策。取消预算单位原来名目繁多的各种奖励、补贴,由人事部门或其他专门机构统一核定分配政策。

二、会计集中核算对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的影响(一)有利影响1、集中核算使会计核算加强,财政、会计监督职能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明显提高,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一方面,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项会计管理制度得到了完善,账簿的登记、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填报得到了统一,会计基础工作大大加强,同时委派会计也摆脱了“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的尴尬局面。会计信息不再是“领导定调子,会计填数字”,而是会计事务的真实反映,“真账假做、假账真做”的现象将从根本上得以遏制,实现了会计秩序的规范化。另一方面,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施行,实现了事前控制,事中监督,有效地遏制了过去核算单位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降低了行政成本,促进了行政秩序的有形化、法制化。同时,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清退了一些执收执罚单位使用的不合规票据,取缔了部分单位巧立名目违规设立的收费项目,全面规范了核算单位的执收执罚工作,有助于推进经济秩序的有序化、正常化。以上因素都为审计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

2、会计核算中心集中了大量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和其他信息,审计部门只需付出较少的审计成本即可较全面地了解各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状况和基础性信息,有利于更科学地确定审计对象和重点,更准确地进行宏观分析和整体评价,提升审计质量和成果。以浙江省江山市为例,该市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将原来分别独立核算的84个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分两批全部纳入了会计核算中心实行集中核算,共移交资金3700多万元,清理撤并银行账户110多个,新设账套97个。全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基本上全部集中到了会计核算中心,使会计核算中心成为一个庞大的行政事业单位信息数据库。审计部门只需付出较少的审计成本即可方便、快捷、全面地了解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状况和其他相关基础性信息,便于对本地区的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动态监督,宏观评价。

3、会计核算中心实行会计电算化操作,对纳入集中核算的单位全部采用同一种核算软件,有利于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深入开展。审计部门若能实现与核算中心联网,则能方便地实现以往不易实现的事前、事中监督,使审计关口前移,提升审计监督层次。

4、对于以往审计中发现的界限模糊的问题,能够进行更加清楚、准确的定性。最直接的就是对“小金库”的认定,各行政事业单位除规定允许保留的帐户和资金外,其他的账户和资金均应视为“账外账”、“小金库”。

全文阅读

行政单位审计管理论文

为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进一步推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财政部组织开展了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本次资产清查以2006年12月31日为清查基准日,资产清查工作2006年12月—2007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这次资产清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摸清行政事业单位的“家底”,为编制部门预算和建设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和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同时,针对在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需要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对于这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中暴露出来的资产管理问题,资产盘盈、损失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存在问题,以及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以提出改进建议,探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资产损益原因分析

(一)资产盘盈原因分析

第一,购置时只列费用支出,未计入固定资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不到位,忽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缺乏规范的购置、验收、保管和使用制度。购置后只列费用支出,不能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的台账、卡片账,或一些单位根本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台账、卡片账,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大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盈。

第二,政府及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固定资产未入账。在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政府无偿划拨的土地长期未入账,这种情况在乡卫生院中尤其突出,乡卫生院多成立于五六十年代,卫生院占用土地多为成立时无偿划拨,多年来未估价入账;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电脑、打印机、汽车、家具用具、变压器等在收到实物时未做账务处理,未及时计入固定资产账,造成账面未登记而实物已在用。

第三,自行建盖、接受转让的固定资产未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办公楼等固定资产已交付使用,由于未进行决算或未取得发票等原因未计入固定资产。在资产清查审计中还发现有部分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房屋、围墙、伙房等固定资产建盖时未计入固定资产,支付的工程款长期挂在往来账中,本次资产清查时才发现这些固定资产已被拆除或重建,由此可见其资产管理的混乱。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取得转让的固定资产所有权后,未办理过户手续,也未入账。

第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未登记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家具及电子设备等在受赠时未计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也不对这些资产进行管理。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