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行为科学组织理论

行为科学组织理论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基于组织理论视角 谈大学学科建设领导行为

摘 要:在进一步研究大学学科建设领导行为时,首先必须厘清大学学科建设的概念。在学科组织本质观下,大学学科建设可以理解为改善学科要素以促进大学学科发展的活动过程。从组织理论视角分析,大学学科建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组织变革的过程。由此,大学学科建设领导行为,即指大学学科建设领导者在领导学校的学科建设过程中,发挥其影响力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一种特定的多维结构体。

关键词:组织理论;大学;学科建设领导行为

大学学科建设概念厘清

多年来,大学学科建设内容始终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而且成果颇丰。但迄今为止,关于学科建设的基本认识还存在诸多分歧。对已有的研究进行分析,“活动说”“系统说”“组织说”是几种较为集中的学科建设看法。诸如:“学科建设是由一群学者根据一定的学术规则依赖于一定物质基础,以知识创新为基点,以知识生产和人才培育为终点,以服务社会为目标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1]“学科建设指的是(大学)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学科发展规律以及高等教育的特点,结合自身实际,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改善学科结构和提高学科发展水平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2]等,体现了学科建设“活动说”的观点。还有 “学科建设是一个由人、财、物等基本要素组成的系统工程。”[3]“高校学科建设就是运用规划、政策、人力、财力、物力等因素,使某个学科建立和发展的系统工程”[4]等,体现出学科建设“系统说”的观点。更有“学科建设就是按照一定的学科方向,对学术队伍和条件进行规划与建设,从而形成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综合实力。”“学科建设包括学位点设置、学科门类、学科结构与体系、交叉学科的形成等一些宏观的问题,其目的在于形成一些有影响的学科群或一流学科以提升学校学术声誉。”[5]等,又呈现出学科建设“组织说”的观点。那么,学科建设到底是什么呢?从上面的观点不难看出,对学科建设的认识是一个综合性的,它既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具有独特功能的系统工程,亦有多样性的表现形式。据不同学者的不同研究视角,学科建设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但无论何种角度,对学科建设的认识都必须遵循一个基本的逻辑,即沿着对学科、大学学科的规定,阐述特有的学科建设概念。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学学科建设认识,在研究大学学科建设更深一步问题的时候,必须首先表明研究者关于大学学科建设的特殊认识。

1.学科

对学科的认识和看法,隐含着不同的、特定的哲学思考和价值取向。从学科发展的历程来看,它经过了非自觉―知识―规训―组织的认识过程,显现出不同学科本质观下学科内涵的多元认识。正因如此,人们在运用学科概念的时候,往往需要首先规定学科的应用范围和研究所指。学科的组织本质观着眼于知识的发展,把学科视为专门的组织系统,提出学科是具有组织形态的。借鉴组织理论,分析组织的构成要素,有人指出:学科是由战略、流程、组织结构、人员、文化和物质技术基础所构成的学术单元。[6]进一步强调,在学科组织本质观下,学科呈现形式多样,实体化、虚拟化的组织形态都是学科的存在方式。

2.大学学科

与其他学科组织相比,学科是大学的基本单元,是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大学学科将学科与大学教育结合起来,生发出独特的内涵与特征,成为大学组织建制的基本单位。所以,大学学科不仅仅是一个知识层面上的概念,更是一个组织层面上的概念。将大学学科定义在学科组织学的意义层面,概括来讲,所谓大学学科是指承担大学传播、发现、生产与发展知识职能的基本单位。从组织理论分析,大学学科的基本构成应该包括战略、结构、文化、人员、流程和物质技术基础等要素,并有其特殊的相互作用方式、范围及程度。

全文阅读

组织理论在科技创新团队管理中的作用探析

摘 要:组织理论是现代众多理论中重要的理论之一,其产生至今已有百年历史。随着社会生活和经济的变化,人们对组织的认识在不断深化,组织理论的体系也比较完善,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组织理论和科技创新团队进行了概述,对组织理论在科技创新团队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组织理论;科技创新团队;作用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2-0042-02

组织理论是现代众多理论中重要的理论之一,从20世纪初产生至今已有百年历史。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组织理论的认识在不断的深化,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人们对组织理论的认识是由自发到自觉的,随着组织实践的不断发展,组织理论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科技创新团队作为科技研究创新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被许多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采用,正逐渐成为我国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组织理论对加强科技创新团队管理,有效提高科技创新团队创新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释了组织理论在科技创新团队具体实践中的作用。

1 组织理论概述

全文阅读

公共组织变革的动因及趋势

摘 要: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官僚制组织理论奠定了现代组织理论的基础,后来逐渐形成了传统的公共组织形式,理性官僚制得到广泛采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官僚制理论受到各方面的批评和挑战,而从组织特征及其内部作用变化方面,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学习型组织将是组织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组织理论;公共组织;变革;学习型组织

中图分类号:F06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2-0250-03

一、组织理论与公共组织

自20世纪初起,组织理论层出不穷,以时间为序,主要有古典组织理论、新古典组织理论、现代组织理论。

(一)古典组织理论

古典组织理论起源于20世初,其代表人物为泰勒。泰勒通提出的“工作定额原理”、“标准化原理”、“计件工资制”等思想,开创了科学管理的新时代。随后,行政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法约尔提出管理五大功能和著名的“法约尔跳板”,组织的上层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而可以集中精力解决重大问题,提高了行政管理效率。马克斯.韦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第一次较系统地论述了官僚制的特征,指出官僚制适用于各种环境,是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的基石之一。所以,古典组织理论从制度规范的角度研究了行政组织。它的特点在于是基于经济人假设,认为推动人的积极性的是严格管理、金钱、严厉监督、强制性服从等外部条件。而且该理论侧重于用一种封闭的模式对组织的内部进行静态研究,忽视了对组织动态变化和组织社会需求等的了解。

(二)新古典行政组织理论

全文阅读

管理学理论分析与再思考

摘要:尽管在人类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蕴含了大量的管理思想,但是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是在19世纪才产生的,其中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管理成为一门科学的重要动力。随着人类发展历程的不断推进,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也被赋予新时代的特点和内涵。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技术时代,管理同样面临着创新和改革的挑战。基于此,本文对管理学理论进行了分析和回顾,然后结合当前时展的特点对管理学遇到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管理学理论进行再思考探究。

关键词:管理学;理论;分析;再思考

管理是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而出现和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体现。随着人类管理和组织能力的不断提升,管理学理论也开始逐渐形成。到19世纪20年代,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大力提升和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开始形成。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管理学理论在新的发展时期遇到了巨大的挑战,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管理学理论创新成为必然,同时适应时代的发展也是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方向。

一、对管理学理论的分析和回顾

管理学理论建立至今,大体经历了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管理丛林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一)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是由“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创建的,主要的代表作是《科学管理原理》,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提高劳动效率,这也是当时生产手段改革背景下的重要课题。在泰罗之后,由法国的管理学之父亨利•法约尔创建了古典组织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韦伯的行政模型、巴纳德的权利接受理论等都是科学管理理论的典型代表。科学管理理论在管理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提高劳动效率和组织效率的方法,将管理学作为独立于经验管理、行为管理而存在,但是科学管理理论没有认识到人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且也没有研究环境对管理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全文阅读

管理学西方大范式世界二元化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管理学研究范式的含义;管理学研究的科学主义范式;管理学研究的人本主义范式;结论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科学理论研究的内在规律及其演进方式、范式决定着可理解性,给事物以意义、范式的含义既强烈又模糊,强烈是因为范式具有一种彻底的意义、管理学范式是一种世界观,是管理学最高层次的方法论、管理学范式是划分管理科学共同体的标准、管理学的科学主义范式以美国古典管理学家泰罗为代表、“经济人”的行为是理性的、人本主义范式强调应把人放在管理学研究的中心位置、两种范式的发展构成了早期管理学发展的历史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范式是科学理论研究的内在规律及其演进方式,而管理学的研究范式是最高层次的方法论。关于管理学的研究范式存在诸多争论,大体上可以分为科学主义范式和人本主义范式,前者体现管理学研究范式的社会性,后者体现科学性。其实二者本质上是统一的,统一的基础在于认识世界的西方大范式。

【关键词】管理学研究范式二重性

一、管理学研究范式的含义

范式是托马斯·S·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提出来的一个术语,指科学理论研究的内在规律及其演进方式。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赋予这个概念以关键性的作用,他提出科学认识不是简单而纯粹的知识积累;对科学理论进行构思、表述和组织的那种方式受到一些前提或预设的指挥和控制。他要探测一种隐蔽在预设或前提之下的、绝对而自明的集体资源。他把这些自明性称作范式。范式的这一定义同时是语义的、逻辑的和观念——逻辑的。就语义而言,范式决定着可理解性,给事物以意义;就逻辑而言,范式决定着最主要的逻辑操作;就观念——逻辑而言,范式是联合、淘汰、选择的第一原则,决定着观念的组织条件。根据这三个生成的和组织的含义,范式指导、统治、控制着个人推理的组织和那些遵循范式的观念系统的组织。

范式的含义既强烈又模糊,强烈是因为范式具有一种彻底的意义,它是方法论的指导、思维的基本图式、预设或起关键作用的信仰,因此它本身带有一种理论统治权。模糊是因为范式摇摆于多种含义之间,最终以含混的方式涵盖了科学家们对一种世界观的集体赞同。范式概念的不充分和不精确不仅揭示了库恩思想的缺陷,也揭示了思考范式概念的困难。一种范式,对于在这种范式控制下进行的所有话语而言,包含着可理解性的基本概念或主要范畴,同时也包含这些概念或范畴之间的吸引/排斥的逻辑关系的类型。一种范式的性质可以通过下述方式来界定,第一是对主要的可理解性的范畴的推广或选择;第二是对主要的逻辑操作的规定。

管理学范式是一种世界观,是管理学最高层次的方法论。它主要从科学哲学角度探讨与管理学学科体系和基本假设有关的一般原理问题,即指导管理研究的原则、逻辑基础以及学科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方法等问题。在既定的范式中,管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实务问题的解决往往是沿着既定的路径。按照管理学家的解释,知识的发展一般是遵循一定的路径从而形成一定的理论范式。在管理实践中,一般现存企业是在已有管理知识范式和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寻求管理变革或改进管理的。而新企业和新技术往往会带来知识跳跃式发展的新范式。如果一种新技术的背后有全新的知识范式作为支撑,那么将对已有的管理理论、技术和能力构成威胁。

按照库恩的标准,管理学范式是划分管理科学共同体的标准,不同的范式决定管理学发展的某一历史时期,而某个特定研究方向或领域内所特有的共同世界观、共识及基本观点则形成管理学家群体。管理学范式就是管理学家对他们的研究主题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意向和潜在知识假设。由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不同,所以管理学的研究范式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从科学哲学的角度看,管理学范式理论包括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是本体论视角,二是认识论视角,三是方法论视角。所以管理学的范式理论是以管理学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与管理学之间呈现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既相互作用又相互促进的关系。

全文阅读

管理学研究范式分析论文

一、管理学研究范式的含义

范式是托马斯·S·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提出来的一个术语,指科学理论研究的内在规律及其演进方式。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赋予这个概念以关键性的作用,他提出科学认识不是简单而纯粹的知识积累;对科学理论进行构思、表述和组织的那种方式受到一些前提或预设的指挥和控制。他要探测一种隐蔽在预设或前提之下的、绝对而自明的集体资源。他把这些自明性称作范式。范式的这一定义同时是语义的、逻辑的和观念——逻辑的。就语义而言,范式决定着可理解性,给事物以意义;就逻辑而言,范式决定着最主要的逻辑操作;就观念——逻辑而言,范式是联合、淘汰、选择的第一原则,决定着观念的组织条件。根据这三个生成的和组织的含义,范式指导、统治、控制着个人推理的组织和那些遵循范式的观念系统的组织。

范式的含义既强烈又模糊,强烈是因为范式具有一种彻底的意义,它是方法论的指导、思维的基本图式、预设或起关键作用的信仰,因此它本身带有一种理论统治权。模糊是因为范式摇摆于多种含义之间,最终以含混的方式涵盖了科学家们对一种世界观的集体赞同。范式概念的不充分和不精确不仅揭示了库恩思想的缺陷,也揭示了思考范式概念的困难。一种范式,对于在这种范式控制下进行的所有话语而言,包含着可理解性的基本概念或主要范畴,同时也包含这些概念或范畴之间的吸引/排斥的逻辑关系的类型。一种范式的性质可以通过下述方式来界定,第一是对主要的可理解性的范畴的推广或选择;第二是对主要的逻辑操作的规定。

管理学范式是一种世界观,是管理学最高层次的方法论。它主要从科学哲学角度探讨与管理学学科体系和基本假设有关的一般原理问题,即指导管理研究的原则、逻辑基础以及学科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方法等问题。在既定的范式中,管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实务问题的解决往往是沿着既定的路径。按照管理学家的解释,知识的发展一般是遵循一定的路径从而形成一定的理论范式。在管理实践中,一般现存企业是在已有管理知识范式和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寻求管理变革或改进管理的。而新企业和新技术往往会带来知识跳跃式发展的新范式。如果一种新技术的背后有全新的知识范式作为支撑,那么将对已有的管理理论、技术和能力构成威胁。

按照库恩的标准,管理学范式是划分管理科学共同体的标准,不同的范式决定管理学发展的某一历史时期,而某个特定研究方向或领域内所特有的共同世界观、共识及基本观点则形成管理学家群体。管理学范式就是管理学家对他们的研究主题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意向和潜在知识假设。由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不同,所以管理学的研究范式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从科学哲学的角度看,管理学范式理论包括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是本体论视角,二是认识论视角,三是方法论视角。所以管理学的范式理论是以管理学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与管理学之间呈现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既相互作用又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管理学研究的科学主义范式

西方的管理思想和学说从产生的时期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古典管理理论,主要包括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和韦泊的组织理论等;第二类是行为管理理论,发端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产生的人际关系学说,而后发展成为行为科学;第三类是当代的各种管理理论,产生和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至今。这三类理论只是产生的时期有先后,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三个阶段。它们相互影响,继承演变,形成各种流派。根据不同的逻辑起点,管理学的理论研究有两个范式,一个是以组织的效率为起点,另一个是以人的需要为起点。前者被称为科学主义范式,后者被称为人本主义范式。科学主义范式是以组织的存在为根本,把人纳入组织,人的存在就是为了提高组织效率;人本主义范式把人的存在和需要作为根本,通过满足人的需要来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学的科学主义范式以美国古典管理学家泰罗为代表,通常把科学主义范式称为泰罗范式。该范式的核心是如何使工作更加多产和高效,“科学管理”注重的是如何改进职工的工作表现,演示了工作要素的可辩识性和可重复性,泰罗坚信通过确定出工人完成某项作业的最佳时间,管理者就可能判断工人是否干得出色。通过这种管理方式带来了组织效率的提高。随着管理学的发展,在泰罗范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科学主义范式以实证主义、经验主义为哲学基础,把人的认识局限在人的经验所及的领域,其方法论范式深受自然科学方法论范式的强烈影响。这种范式认为,组织及其管理现象与自然现象一样,具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管理学的任务就是要运用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从观察经验事实出发,研究和发展组织及其管理领域内的一般性普遍规律。

全文阅读

我国大陆组织传播研究现状调查

【摘 要】组织传播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大陆后发展较为迟缓,本文主要针对组织传播在高校开课情况、相关(含硕博论文)及教材专著的出版情况三个方面做调查,发现组织传播研究在我国已有较大发展:开课学校逐渐增多、呈递增状态、专著多元且个性化本土化,但这背后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研究重实务轻学理等。

【关键词】组织传播 研究现状 调查

组织传播作为传播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此后组织传播在美国获得长足发展,“是美国传播学所有分支学科中影响最大、研究者最多、学习者最感兴趣的一个领域。”① “在西方,组织传播大学专业教育比较完善,有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等学历教育阶段。”②

组织传播学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引进我国大陆,但由于起步较晚以及交叉学科研究背景的限制,我国大陆组织传播的研究和教育相对滞后。顾孝华教授就曾感慨到“就以冠有‘传播学’一词的著作来看,以组织传播为论述对象的……数来数去就是这么几本,其他著作至多把组织传播列为半章,一般只有一节,有的甚至只有几百字的一段……再看论文,以组织传播为主题的寥寥无几。”“至于组织传播课程,从上述情况可以推断开课的学校不会多。”③胡河宁教授也曾说过“组织传播教育充其量只能说才开始起步。一直到2001 年才有中国科技大学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将之列为传播学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课程,开始进行教学和研究工作。此后厦门大学和复旦大学将之作为本科生的选修课程列入了教学计划。国内一般大学均未开设组织传播课程。”④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将从高校开课、(含硕博论文)及教材专著的出版三方面来谈谈我国大陆组织传播研究的现状。

一、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组织传播学的开课情况

通过查询学校网站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等,并辅以电话访谈、电子邮件咨询等方式,笔者对国内开设新闻传播类专业的百余所高校进行了调查,发现国内已有13所高校开设了组织传播课程(详细开课情况见表1)。

有11所高校将其列为本科课程,其中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将其设为专业必修课或主干课程,天津外国语大学传播学专业甚至还将其列为本专业重点加以建设的核心课程;将其设为必修课的专业绝大部分是传播学专业。有四所高校将其设为硕士研究生课程: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大学;将组织传播列为博士研究生课程的在此次调查中仅有一所:武汉大学跨文化传播学专业。因此,我国大陆目前已有一批高校开设了组织传播课程,并且形成了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三个不同的教学梯度,有利于促进我国组织传播研究的开展。尽管如此,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组织传播的开课率远远不及“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公共关系学”等课程。

二、二十余年组织传播相关论文(含硕博毕业论文)的发表情况

全文阅读

浅谈《管理学原理》的基本问题与教学策略研究

阅读技巧:ctrl+d 收藏本篇文章

.fjy130 { display:none; }

论文关键词:《管理学研究》 基本问题 教学策略 作文 /zuowen/

论文摘要:管理学原理是随着管理能力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渐受关注而形成的;《管理学原理》是管理类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增强学习、研究、应用管理学的能力。它涵盖两条主要的逻辑路径:管理理论与管理职能;这一致思路径规定了管理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及应当采取的教学策略。 论文网

一、引言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人类的管理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管理思想来源于人类社会的管理实践。事实上,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我们都可以找到古代哲人在管理思想方面的精彩论述。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管理是促进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固然需要丰富的资源与先进的技术,但更重要的还是组织经济活动的能力,即管理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资源,作为“第三生产力”在社会中发挥作用。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的引言中,“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开宗明义地指出,这篇论文的宗旨之一是“论证最佳的管理是一门实在的科学,基础建立在明确规定的纪律、条例和原则上,并进一步表明,科学管理的根本原理适用于人的行为——从人们最简单的个人行为到我们大公司的业务运行”。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为社会科学的一个专业领域。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二、《管理学原理》的基本问题 论文

全文阅读

管理学研究范式探讨论文

【摘要】范式是科学理论研究的内在规律及其演进方式,而管理学的研究范式是最高层次的方法论。关于管理学的研究范式存在诸多争论,大体上可以分为科学主义范式和人本主义范式,前者体现管理学研究范式的社会性,后者体现科学性。其实二者本质上是统一的,统一的基础在于认识世界的西方大范式。

【关键词】管理学研究范式二重性

一、管理学研究范式的含义

范式是托马斯·S·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提出来的一个术语,指科学理论研究的内在规律及其演进方式。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赋予这个概念以关键性的作用,他提出科学认识不是简单而纯粹的知识积累;对科学理论进行构思、表述和组织的那种方式受到一些前提或预设的指挥和控制。他要探测一种隐蔽在预设或前提之下的、绝对而自明的集体资源。他把这些自明性称作范式。范式的这一定义同时是语义的、逻辑的和观念——逻辑的。就语义而言,范式决定着可理解性,给事物以意义;就逻辑而言,范式决定着最主要的逻辑操作;就观念——逻辑而言,范式是联合、淘汰、选择的第一原则,决定着观念的组织条件。根据这三个生成的和组织的含义,范式指导、统治、控制着个人推理的组织和那些遵循范式的观念系统的组织。

范式的含义既强烈又模糊,强烈是因为范式具有一种彻底的意义,它是方法论的指导、思维的基本图式、预设或起关键作用的信仰,因此它本身带有一种理论统治权。模糊是因为范式摇摆于多种含义之间,最终以含混的方式涵盖了科学家们对一种世界观的集体赞同。范式概念的不充分和不精确不仅揭示了库恩思想的缺陷,也揭示了思考范式概念的困难。一种范式,对于在这种范式控制下进行的所有话语而言,包含着可理解性的基本概念或主要范畴,同时也包含这些概念或范畴之间的吸引/排斥的逻辑关系的类型。一种范式的性质可以通过下述方式来界定,第一是对主要的可理解性的范畴的推广或选择;第二是对主要的逻辑操作的规定。

管理学范式是一种世界观,是管理学最高层次的方法论。它主要从科学哲学角度探讨与管理学学科体系和基本假设有关的一般原理问题,即指导管理研究的原则、逻辑基础以及学科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方法等问题。在既定的范式中,管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实务问题的解决往往是沿着既定的路径。按照管理学家的解释,知识的发展一般是遵循一定的路径从而形成一定的理论范式。在管理实践中,一般现存企业是在已有管理知识范式和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寻求管理变革或改进管理的。而新企业和新技术往往会带来知识跳跃式发展的新范式。如果一种新技术的背后有全新的知识范式作为支撑,那么将对已有的管理理论、技术和能力构成威胁。

按照库恩的标准,管理学范式是划分管理科学共同体的标准,不同的范式决定管理学发展的某一历史时期,而某个特定研究方向或领域内所特有的共同世界观、共识及基本观点则形成管理学家群体。管理学范式就是管理学家对他们的研究主题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意向和潜在知识假设。由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不同,所以管理学的研究范式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从科学哲学的角度看,管理学范式理论包括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是本体论视角,二是认识论视角,三是方法论视角。所以管理学的范式理论是以管理学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与管理学之间呈现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既相互作用又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管理学研究的科学主义范式

全文阅读

浅谈行为科学理论在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行为科学 高校 社团管理

论文摘要:大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是否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社团组织是否调动了成员的主观能动性、社团是否会有发展等问题都离不开社团的有效管理。行为科学阐述了影响组织效能的关键因素,本文仅从行为科学视角提出增强高校社团管理有效性的方式方法,以促进高校社团中组织和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作为现代管理科学主要三大学派之一的行为科学自20世纪40年代末诞生以来,给美国、日本、瑞典、中国等很多国家的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基础。高校社团作为一个组织,需要建立良好的管理理念、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行为科学理论可以给高校社团的管理提供一个科学的方法,以促进高校社团健康迅速地发展。

一、行为科学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对于行为科学的概念,国内外各学术界(如社会学界、心理学界、管理学界等)有不同的解释,综合起来主要分广义行为科学和狭义行为科学。广义行为科学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类行为规律的学科群。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以人为核心的现代管理科学,它应用行为科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人在工作环境中的行为规律,包括研究组织中的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和组织行为,其目的在于提高管理的有效性。行为科学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这三门学科的基本原理,此外,经济学、法学、伦理学的知识对行为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也有重要贡献,它们也是行为科学的基础学科,而哲学是基础中的基础。

二、行为科学理论的基本原理

行为科学注重研究人力资源因素对组织的影响,强调人的需要、动机、认知、情绪、态度、群体关系、领导行为、组织结构以及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行为科学的主要原理为:产生行为的直接原因是动机,而产生动机的原因,一是内在条件,即需要,二是外部条件,即外部的刺激,当外部条件不变时,内在的需要是产生动机的根本原因;根据需要动机理论,在设计组织的目标时充分考虑成员的需要,把组织利益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激发动机,才能使人们努力追求组织目标,这就是激励理论的基本原理。著名的管理学家法约尔和利克特都认为激励是管理的核心;人们在群体中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过程,群体环境会使个体行为发生变化;一个组织兴衰的关键因素在于领导行为的有效性。有效的领导行为能够使成员积极主动、充满热情地工作,相反,团队成员会出现消极倦怠的情绪。具有有效领导行为的组织能够合理地协调人们的活动,实现高效的组织效能,无论从目标的实现还是从社会影响度和成员满意度的提升方面,都会有很好的表现。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