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形式与形势论文

形式与形势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浅析中国新闻评论样式变化趋势

摘 要: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表议论、讲道理,表明观点和立场、影响并引导舆论的一种新闻体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评论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本文试以当下现有新闻评论的样式为线索,分析中国新闻评论变化的原因与趋势,并试图为今后新闻评论更好的发展提出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新闻评论样式;变化趋势;多元化;网络化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4-0129-02

一、中国新闻评论样式变化的原因

新闻评论作为议论文的范畴,是现代各种新闻舆论工具,如报刊、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网络所普遍运用的体裁。其主要样式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题评论、述评等[1]。它以现实生活中典型的新闻事件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为由头,阐明立场和态度,以舆论的力量影响受众,达到激浊扬清、贬非扬是之目的。在计划经济时代,社论、评论员文章等主要社论,为新闻中国的发展,人民意识形态的指导做出了重大贡献,当时的新闻评论往往由权威党报统一刊发,较为注重政治宣传效果[2]。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舆论环境逐渐宽松、受众意识发生转变、媒体在市场中的竞争日趋激烈、传播技术的更新等原因,中国新闻事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新闻评论变得开始注重经济与传播效应,新闻评论观念发生了转变,其不仅仅是计划经济时代党政机关的宣传工具,更是新时期意见交流的平台,新闻评论更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闻评论形式的变化,传播技术的变革使得新闻评论的媒体形式、传播形式、文本形式突破了传统的报章文体形式,新闻评论传播形式呈现融合趋势。而新闻评论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转变的原因是多样的,既包括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媒介技术发展方面的原因,具体如下:

1.舆论环境日渐宽松,受众意识发生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以及社会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不仅使得政治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社会文化以及新闻言论也越来越开放自由,加上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与文化意识不断进步,受众的文化思想也越来越多元开放,而舆论环境的日益宽松与受众意识的开放多元也必然使得新闻评论更加注重评论本身的新闻性,不再刻意强调其政治宣传效果,而新闻评论的样式也必然变得更加多元丰富。

2.新闻业界转企改制,新闻生产更加注重市场需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与发展,新闻事业单位由原来的国家财政拨款逐渐转企改制开始注重新闻业界的市场效应,受众需求的满足逐渐被提到了新闻业界发展的首要地位。单一老旧的新闻评论样式设置显然不能适应受众日益多元的需求与同行之间的激烈的竞争,这也促使新闻评论样式不断推陈出新。

3.互联网等技术发展,丰富了新闻评论的表现形式。S着互联网等技术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当前新闻媒体的表现形式变得日益丰富,新闻评论自然也不例外,网络等新媒体的新闻评论中不仅能够加入格式图片、音频以及视频动画还能加入超链接等网络科技新元素,而网络评论的丰富多元化也促使了报纸评论、电视评论等传统评论样式的改进与发展。

全文阅读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现状调研与对策研究

摘要:

“重课堂理论教学、轻课外实践教学”是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不利于充分发挥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整体功能。课题组在深入调研、查找问题和分析原因的基础上,从思想认识、领导体制、基地建设、内容衔接、形式手段和配套保障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制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6)06018306

自中央16号文件颁布以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在学科、教材、师资队伍、教育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显著成绩[1],但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仍是较为薄弱的环节。高校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必须大力推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体系创新 [2],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新形式、新方法和新途径,增强形势与政策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分析、鉴别和处理复杂现实问题的能力,进而确保党的方针政策入脑入心。鉴于目前高校“重课堂理论教学、轻课外实践教学”的普遍性问题,为了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现状,课题研究组历时一年,对重庆市内6所高校1 000名全日制本科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辅以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在此基础上,通过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对策建议。

一、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研对象

全文阅读

社会文化理论指导下的二语中介

【摘 要】当前,二语习得研究日益关注社会文化理论在二语学习中所发挥的作用。作者通过剖析社会文化理论与二语学习的关系,分析了教师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中介作用。教师通过非言语交际手段,即手势语的运用,如何使课堂教学更加富有感染力,活跃课堂氛围。同时提出手势相关的词汇教学方法, 辅助英语教学,以期待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关键词】社会文化理论 中介论 二语习得 手势

近年来,二语习得的研究领域逐步从以认知为主扩展到含有社会文化的研究方法。作为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广义的社会文化理论包括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语言社会化、情景学习理论等。作者在本文中着重探讨狭义的社会文化理论, 即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对二语学习的影响。

中介论是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理论之一。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一定的中介作用,同时又借助手势表达的直接性与形象性,使非言语与言语互相补充,强化所学语言知识,实现了二语教学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社会文化理论概述

苏联的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社会文化理论,这一理论强调了社会文化因素在人类认知功能的发展中的核心作用。社会文化理论的基本内涵是: 人类活动以工具和符号为中介,这些符号手段(语言等)是促进知识共同建构的工具;认知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内因)和社会文化因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语言习得体现在内化的个体话语通过使用外化为社会话语;来自他人的指导和帮助是导致学习者认知发展变化的关键原因。

社会文化理论主要包含六大主要部分:中介,内化,调控,个人言语,模仿,最近发展区,以及心理发展研究方法。中介论与内化论是社会文化理论中的核心概念。

二、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理论

全文阅读

形势与政策课网络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

摘 要: 本文通过开辟基于网络资源和网络平台的《形势与政策》课课题探究式教学新途径,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从单一的课堂讲授式延伸到网络化教学,为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促进《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形势与政策》课 网络探究 教学模式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国家相关的形势和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媒介。作为新兴媒体,网络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对社会的认知。如何运用互联网开展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将海量的网络资源整合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中,正确地引导大学生科学地运用网络资源,对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开展探究,形成自己的认知,对强化《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与网络探究式教学

1.1《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强调时效性和系统性,教学内容涉及国家政策、法规,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社会热点、国际热点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无单一、固定性的教材可循,因其以上的诸多特点和内容的广泛性,《形势与政策》课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又不及专业科目高,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表现出热情不高、动力不足的情况非常严重。因此,如何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吸引力,增强教学效果,是当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所普遍关注的课题。

1.2网络探究式教学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媒介,大学生作为我国最为活跃的网络群体,对网络媒体的使用率明显高于普及率。网络对大学生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海量的网络资源;(2)即时的交互平台。探究式教学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John Dewey)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的从“做中学”的理论被认为是探究式学习理论的最初形式。国外学者David S.Jakes等人在Using the Internet to Promote Inquiry-based Learning一文中对探究式学习给出了一个简洁的定义:“从一般意义上讲,我们将基于探究式的学习定义为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获取事实信息,然后建构出最后反映他们对最初问题所给出回答的知识体系。”(David S.Jakes)探究式教学还被认为是一系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中心。

全文阅读

完善“形势与政策”课多样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摘 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具有时效性、政策性、现实性强的特点,其课程体系的确立、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等不同于一般的课程。本文从教学模式的含义入手,结合“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特点,探讨“形势与政策”课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完善途径。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学模式;多样化;完善;途径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综合体。自普通高等学校开设“形势与政策”课以来,“形势与政策”教学没有形成一种统一的教学模式,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构建形势与政策多维的教学模式,才能产生新的活力。

一、教学模式的涵义及其结构

教学模式又称教学结构,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在国内,大部分学者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可见,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具有多样性和可操作性,且教学模式必须要与教学目标相契合,要考虑实际的教学条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模式。

二、“形势与政策”课程特点

依据中央文件精神,“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全文阅读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考试办法创新探究

[摘 要]: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两课”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形成了教材建设取得新进展、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的新局面,同时依然存在重视不够、教学方法不够生动丰富等问题,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增强。对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进一步改革探索,其中,形势与政策课如何不断创新考核考试办法是主要改革内容之一。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 考试考核办法 创新

2010年,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指出,近年来,通过不断创新实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形成了教材建设取得新进展、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的新局面。同时,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依然存在重视不够、教学方法不够生动丰富等问题,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增强。对此,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今后应在10个方面展开进一步创新探索,其中,“如何不断探索考核考试办法”是其主要内容之一。

一、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考试考核方法的基本模式

目前,大部分高校“形教课”都已经列入学生正式课程计划,覆盖全校全日制学生,成为每一个学生的必修课并实行期末考试考核。

国内高校“形教课”期末考试时间多为120分钟,总分为100分,试题一般由开卷与闭卷部分组成,闭卷主要考察与学生相关的学生行为准则、学籍管理、考试规则、安全管理规定等;开卷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当前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形势的了解、理解和认识。实践证明,目前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在教学和考试考核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严格的考试考核方式引导,激发了大学生主动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主动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大学生对国内国际形势的认识,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政策水平,提高了辨别是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达到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目前依然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成效显著,但是从总体上看,其课程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和考核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不够科学规范的问题,突出表现在:

全文阅读

如何实现《形势与政策》教学的系统化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对于如何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督促学生实现人生目标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种种问题,比如学校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教学内容不够系统等,本文针对这些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重点强调实现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建设,致力于完善本课的教学质量,满足课程的教育培养目标。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学 系统化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4-0209-01

目前我国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面临着来自国内国际的挑战,加强对大学生的国情教育与形势政策教育,培养有知识、有思想、热爱社会主义并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人才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教育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但是,从总体上看,形势与政策的课程建设和发展还不够平衡,教学内容不够系统,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等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效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一、《形势与政策》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形势与政策》课在高校的教学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很多高校并没有把它编入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也没有明确的课时量和规范的课程表,这就造成了教学时的随意性,并且多数院校并没有专门的教材,有的连资料都没有,学校对待课程的不重视直接给学生造成了这门课程可有可无的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除此以外,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多是大课堂,人数较多,无法确保教学质量。

(二)教材建设落后,教学内容不系统

全文阅读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其长久以来都没有被纳入到系统教学单位归口管理,所以,其教学质量标准参差不齐,而且出现了程式化、教条化、功利化的倾向,这直接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系统性、严肃性和规范性,并间接冲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已经成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论题。

关键词 “形势与政策”课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2.040

Abstract The course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ever, it has long not been incorporated into the unit teaching system of centralized management, therefore, the uneven teaching quality standard, and the tendency of stylized, dogmatic and utilitarian,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serious and normative, effectiveness and the indirect impact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political education.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urse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Keywords “Situation and Policy”;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对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定位,2004 年、教育部以《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 文件给予了明确:“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①然而,鉴于形势与政策的特殊性,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的值得关注的问题。

1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1.1 课程设计缺乏灵活性、趋于程式化

全文阅读

组织资本与国际服务贸易比较优势

摘要:文章引入组织资本这一更为抽象的高级生产要素,以经典的比较优势理论,把企业的组织问题纳入比较优势理论分析框架内,以解释发达国家相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比较优势问题:在经济学逻辑上将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与企业的组织问题沟通起来:在服务贸易领域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比较优势的来源除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之外,还包括组织资本这一更抽象的高级生产要素。发展中国家要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转化,也要注重组织资本的积累。

关键词:生产要素;组织资本;服务贸易:比较优势

中图分类号:F757.6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06)06―0051―05

收稿日期:2006―06―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服务贸易发展十分迅速,成为国际经贸活动中十分活跃的部分。但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存在着重大的不平衡,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总量和高端服务贸易领域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对此现象,许多经济学家已从要素密集度、人力资本、竞争优势等角度来解释,本文在经典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引入组织资本这一更为抽象的高级生产要素,拓展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来源,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不平衡这一问题做一初步探讨。

一、传统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理论及存在缺陷

1817年,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比较优势理论”以后,这一理论不断得以充实和完善,成为经济学家研究国际贸易的逻辑起点。赫克歇尔和俄林所提出要素禀赋论,在假设各国同种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的情况下,一国的比较优势的产生取决于各国或各区域生产要素相对禀赋的差异,以及不同商品生产要素使用密集形式上的差别。在经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中,生产要素一般只包括普通劳动力、资本与土地。舒尔茨与贝克尔提出和论证了人力资本理论后,把人力资本列为新的生产要素,用来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比较优势的文献日益增多。舒尔茨(Schultz,1964)用人力资本的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一国的对外贸易类型。卢卡斯(Lucas,1988)以阿罗干中学(Learning-by-doing)模型为蓝本,建立了人力资本积累模型,把国际贸易引入人力资本积累模型中。杨小凯和博兰(1991)从专业化和分工的角度拓展了贸易内生比较优势的分析。格罗斯曼和麦吉(2000)从人力资本配置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

全文阅读

“形势与政策”课多维立体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为适应中国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把“形势与政策”教学的多个维度运用系统论理论分解为多个要素,并突出要素之间的“有机关联性”,达到了学生参与维、基础理论维、科技知识维、应用实践维、发现创新维等多维度的协调统一,实现了由单维度到多维度的过渡,形成了多维度立体教学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多维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272-02

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发生一系列的深刻变化:第一,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而成为教育的主旋律,开拓意识、拼搏精神、应变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成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第二,教学内容更趋综合化、现代化、多样化、系统化,新的知识不断充实到教学中来,同时,各学科间的交叉渗透趋势也更为显著;第三,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先进性特征更为突出;第四,学生将彻底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而成为教与学的主体。在这样的条件下,“形势与政策”的教学,除了使学生掌握其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适应形势变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综合运用知识以及进行再创造的能力。

针对新形势的需要和旧的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我们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运用现代认识论、系统论、教育学等理论工具,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从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着手,通过近几年“形势与政策”教学的改革与探索,逐步建立并正在形成以系统论为指导的“多维立体教学模式系统”。我们把“形势与政策”教学的多个维度运用系统论理论分解为多个要素,并突出要素之间的“有机关联性”,达到了学生参与维、基础理论维、科技知识维、应用实践维、发现创新维等多维度的协调统一,实现了由单维度到多维度的过渡,形成了多维度立体教学的创新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突出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体现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实现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统一;显示了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特色,即注重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的培养,逐步由重教向重学、重用、重行过渡,实现“以业为志,由技入道,转识为智,化性为德”的目的。

在多年的“形势与政策”教学实践中,我们形成的“多维立体教学模式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学生参与维度要素。学生参与维度要素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改变以往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改变“注入时”、“一言堂”、“教条式”等陈旧教学方法。把教学方法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先导,把学生由单一的客体变为主客体的统一体,实施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新的教学方法,诸如“专题辩论法”、“自讲互评法”、“演讲法”,通过课下多次举办“形势与政策”论坛,“形势与政策”、“沙龙”,重点把启发引导学生参与和平等讨论相结合。其目的在于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自学能力和参与意识。我们还把“形势与政策”论坛,“形势与政策”、“沙龙”中有代表性的论题提升到课堂上: 2007年10月,艺术系去甘肃写生实习的学生与陕西籍的两名同学在学校大礼堂做学生报告《水的故事》,各系通过电视直播组织收看,报告播出后,直接的效果是学校“长流水”、“长明灯”现象几乎杜绝了。高校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来自不同的家庭,让学生根据身边的故事讲身边的感受,在交流中理解社会的变革,从矛盾中体会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在了解中增进同学们的感情。

2.基础理论维度要素。“形势与政策”基础理论知识是学生掌握“形势与政策”精髓的基础所在,是掌握“形势与政策”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础,该维度要素主要是把 “形势与政策”课的基础概念和原理、基本内容和规律、基本方面和实质、基本观点和意义等一系列的理论问题,讲清、讲准、讲透、讲新、讲活;同时,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的训练,用现实的具体的案例说明基础理论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实践意义,其目的在于实现学生对基础理论的认真学习、准确地理解、系统地领会、完整地掌握。形势与政策融合多门学科又侧重政策教育,我们在设计教学专题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学科知识结构,不同年级专题报告的教学内容、教学侧重点、教学深度各有不同,帮助学生在已有的学习基础上提升认识和理解。一年级,配合《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我们开设介绍家乡和家乡新变化的课程,在帮助学生在增加了解的基础上认识我们国家各地的发展变化;三年级,我们把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和学生就业形势联系起来,聘请企业人士为学生作报告,受到普遍的欢迎。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