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幸福家庭征文

幸福家庭征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幸福家庭”征文优秀范文:我眼中的幸福家庭

幸福是一个美丽的词语,是一个人们经常用来祝福朋友的词汇。那么到底什么是幸福呢?翻开辞海,查找幸福的定义。书上清清楚楚地写着:幸福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

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感受,人们的心灵有着不同的境界和模式,所以幸福的程度或者感受也有着相当大的差异。

有的人眼里的幸福就是要拥有大房子、小车子,他们把物质的追求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其实物质方面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何时能到头呢?有的人经过一生的努力拼搏得到了这些东西,等到可以享受的时候,却发现年华已逝,健康已不复存在,只能面对着那些已无福消受的花费了毕生心血换来的物质余恨终生,惋惜长叹了!

还有的人认为幸福就是要及时行乐,一旦有了部分余钱就不再珍惜自己的家庭,成天在外面花天酒地,纵情声色,把当初夫妻二人共同创业的艰辛忘到了九霄云外,把残存的一丝夫妻情分全然抛之于脑后。最后的结局是家人都不再接纳他们,一个好端端的家被他们弄得支离破碎,这难道是他们最初辛苦过后想要的幸福吗?

我曾经在《今日女报》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夫妻白手起家,经过十年的努力,创建了自己的上市公司,现在拥有了千万资产。但是他们之间的感情却早已磨灭殆尽,荡然无存。然而他们却不能选择离婚,如果他们一旦离婚,他们的公司股票就会狂跌,公司将会元气大伤,他们不甘心曾经的辛苦就这样毁在一张证书上。于是他们只能百般无奈地在人前演戏,装扮成十分恩爱的样子。而背后他们一直是冷漠相向,形同陌路。他们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自己的孩子,以前是妻子不愿意生孩子,现在是想生却没了能力。那个男人曾出100万让一个女孩为他怀了孕,而他妻子知道了,她马上找到那女孩,答应出双倍的钱要女孩把孩子打掉。男人的希望就此破灭。难道他们甘心情愿拿自己的血汗钱这样打水漂吗?他们在金钱上是很富有,但是他们却不能选择自己想要的舒心的生活,难道他们幸福吗?

一位教授曾这样说道,水有三种状态,人生也有三种状态,水的状态是温度决定的,人生的状态也是自己心灵的温度决定的。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温度是零摄氏度以下,那么这个人的生活状态就会是冰,他的整个人生世界也就不过它脚站的地方那么大;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报以平常的状态,那么他就是一掬常态下的水,他能奔流进大河、大海,但他永远离不开大地;假若一个人对生活有100摄氏度的炙热,那么他就会成为水蒸气,成为云朵;他将飞起来,他不仅拥有大地,还能拥有天空,他的世界将和宇宙一样大。

无论生活中有多少困难与坎坷,不管未来的生活是荆棘丛生还是康庄大道,以一种幸福态度来坚持,用炽热的态度面对现实,未来的生活才会天朗,地阔,云淡,风清。我从不羡慕那些有钱人的生活,就当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吧。对于我们这些工薪阶层的普通人来说,我认为最大的幸福就是要拥有一个温馨和美的家庭,拥有一份能自食其力的工作,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在我的眼里,平凡的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幸福。每天我的心情是舒畅的,心境是快乐的,心态是健康的。我知足,所以我幸福!也更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我确信从容坚持,幸福每一天,连起来,就是幸福的一生。我对生活充满了感激,感谢所有给我幸福的人们,愿你们大家也永远幸福!

全文阅读

“生育文明?幸福家庭”征文范文:停滞在幸福那一刻

停滞在幸福那一刻

秋清,秋凉。

西风渐紧,北雁南飞。雁子回时,月满西楼。拾一片落叶,怀抱无限温馨的回忆,倾听心灵深处的旋律。秋风驾着悠悠的云彩带来了问候,把深藏在心底的丝丝软语倾/,!/诉耳畔。远方传来几声零落的雁鸣,那浸润的亲情因这一声哀鸣,纷纷飘洒着思念的心语。试问:“你是在寻觅幸福家庭吗?”

奶奶脸上幸福的一刻:

奶奶老了,身体活动不方便,但是奶奶是一个勤劳的人。爸爸妈妈忙于工作,奶奶虽然上了岁数但是仍然和年轻人一样闲不住。早晨早早的起床,准备好一家人的早饭,可是自己总是最后一个吃。忙完了早晨,送走了我们,她又开始烧水,家里的四个暖壶总是满满的装着热水。奶奶爱干净,院子里的干柴从不会凌乱的堆在那,她会把干柴劈的整整齐齐放在角落里。中午我们回家,屋里的地面总是干干静静的,打开门的一刻便可闻到香喷喷的饭香。下午的时间是属于奶奶自己的,她喜欢和邻居们坐在石头上闲聊,在她们的嘴里没有太多对未来的展望,主要是对过去的回忆。时而可以听到她的长辈,一个和奶奶有同样性格的女人。虽然我很陌生,但憧憧的意识里可以从奶奶的身上发现她的身影。这一刻奶奶脸上是幸福的。

奶奶生病了,妈妈果断的请假回家,并承担了所有的家务。看到妈妈给奶奶端饭,奶奶那合不拢的笑容,我知道奶奶的离去是安乐的。

妈妈脸上幸福的一刻:

妈妈是个认真负责的人,不论生活中、工作中,她不容一点瑕疵。每天在工作上投以百分百的努力,下班后脸上不免浮现一丝倦容,但她没有因此而忽视过家里的事情。她和奶奶一样照顾着家里的大小事务,每天操劳的忙于柴米油盐。但是当我们在这舒适的空间自由的生活,妈妈为自己的一切付出感到值得。

全文阅读

小学六年级“生育文明?幸福家庭”征文范文:幸福家庭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健康的爸爸、妈妈,还有散布在全国各地的亲戚朋友。

我的妈妈喜欢逛街、上网聊天,当她的朋友遇到不顺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而且只要和她聊十分钟就会从愁眉苦脸变成喜笑颜开。

我不但有一个能说会劝的妈妈,还有一个倔强的爸爸。

前两天,妈妈想去学车,正好是周六,妈妈说带我去驾校报名,顺便也让我去看看驾校什么样。从小到大,驾校对我来说是极其神秘的,我早就想揭开驾校的神秘面纱看看驾校的真面目,当然不能错过这个机会,我催促着妈妈赶快查去驾校的路线,并且提出要和爸爸一起去。

我们快要上车了爸爸突然说:“你们要去哪呀?驾校在南边你们去北边干嘛?”妈妈说:“咱们先坐车去北师大,再倒车去驾校”(我们在北师大住过两年,比较熟悉那里的站点)。“那哪年才能到呀!”爸爸说,“得了,我用手机给你们再查查吧......听我的,这么走...... ”爸爸把我们领到了东三环,说“就在这附近,找找吧。”我和妈妈都提出了质疑,我们要找的驾校也是北京市比较大的一个驾校,怎么能在东三环,应该在五环外才对。我和妈妈怀疑爸爸找的是一个报名点,不是驾校。而爸爸却回答:“怎么会呀?你们就听我的准没错,不用瞎操心了,继续往前走!”我们走到了一个报名点,爸爸惊讶的说:“怎么可能?驾校肯定就在这附近,再找找,肯定有肯定有。”我们又找了半个多小时,爸爸还是不死心,说:“怎么可能?肯定就在这附近,只是咱们没找到而已。”我们又问过两个人后,爸爸才彻底死心。你也看出来了吧,我的爸爸可真是一个“不服输”的人呀!

我的家可不只是爸爸妈妈在给我制造幸福,我还有一个爱唠叨的姥姥,她很爱看电视,尤其爱看一个叫《养生堂》的养生节目,一见到我,就一个劲的说,要少吃肉,多吃菜,多运动......

我和妈妈还有爸爸在北京生活,姥姥和小舅一家在深圳生活。 今年暑假,我去深圳小舅家,我和小舅出去骑车,我们推车等电梯,电梯上来了,里面有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我们推车进了电梯,那小男孩并没有出电梯,而是按了一层,又跟我们下到了一层。我小舅面带笑容,一只手扶着自行车一只手抚摸着他的头,笑嘻嘻的说:“你是不是开电梯的呀?是不是?”叮铃一声响,一层到了,我们出了电梯,小舅又回头对那小男孩说:“记得开上去哟。”那小孩儿把脸埋在角里,笑呵呵,脸有点红,好像是不好意思了。

我的小舅可真是一个幽默的人呀!

全文阅读

小学四年级“生育文明?幸福家庭”征文范文:我的幸福家庭

我的幸福家庭

肥东县经济开发区中心学校四(1)班 陈文静

我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这个大家庭里既有把我当心肝宝贝的爷爷奶奶,又有教育我健康成长的爸爸妈妈,还有一个处处谦让我的长我十来岁的哥哥。生活在这样幸福的家庭里就像生活在蜜罐里一样。下面就让我来晒晒我的幸福家庭吧。

种地不交税

听爸爸妈妈说,以前种地是要交农业税的,这是历朝历代都不容置疑的“交皇粮”。可是现在不仅种地不要交税,而且还有农业补贴呢!我家种了5亩地左右/,!/,一年的粮食补贴存折上就要多出来400余元。虽然我不太明白这笔账是怎么算出来的,可是看到爸爸妈妈拿到存折时绽放的笑脸,我也忍不住心花怒放。

上学不付费

爸爸经常会和我说起他小时候有一次丢了3元6角钱的学费,结果被奶奶在村里追打几圈的“糗事”。而我现在上学则根本就不用交学费了。我过年时得到的压岁钱,除了买一些学习用品以及图书外,还剩余了一大笔呢!至于到底是多少?嘿嘿!这是个秘密。不仅如此,我的哥哥今年上大学的时候,还可以申请助学贷款,大大地减轻了父母亲的压力。

养老不犯愁

全文阅读

“最美家庭”主题征文获奖作品选:我的幸福家庭

我的幸福家庭

家庭是我们的港湾,为我们遮风挡雨;家庭,充满的是温暖.而最美一词却代表是充满温馨与和睦的。

我从小就秉承着良好的家风家教,家人对我管教严格。而且注重于礼仪方面。知足常乐与力争上游就是我家的关键词。父母常教于我做人一定要忠厚诚实,而我却一直秉承着。

知足常乐是***座右铭,她常认为过好当前的安乐生活就已经足够,不需奢求太多。只要在能遮挡风雨的瓦顶下安居乐业就是她一直所盼望的。

力争上游却是爸爸做人的忠旨,他常认为做人一定要有骨气,他敬服的是正直不阿的竹子君,无论什么时候,不到屈服时他总是永不言弃。

而我却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我爸妈总是说我没心没肺,我总是怪他们不理解,我总是以我最乐观的一面去面对任何事情,乐观向上是我的忠旨,微笑待人却是我一直所追求的。

我们家敬重的不是相敬如宾,而是过得开心和睦就行。我们总能扯一个话题而进行长篇大论,然后却一齐哈哈大笑,接着下一个话题继续笑,我家总是充满欢声笑语。

贤内助则是我妈的称号,我爸在外面工作打拼,她则是在家煮一手美味的饭菜,以慰藉家人的需求,赞不绝口则是家人的评价。吃着的时候,一股暖暖的气流流入心扉。噢。我家总是充满甜蜜的感觉。

全文阅读

“最美家庭”主题征文获奖作品选:幸福家庭

幸福家庭

温馨是幸福,和睦是幸福,平凡是幸福。家庭,宛如一部曲折的电影,一个个精彩的小镜头,一次次真情的,便组成了丰富多彩、幸福的家庭。

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有六口人:我的爸爸、妈妈、两个姐姐、哥哥。呵呵,当然,还有个我。并参透了平时点点滴滴的酸甜苦辣。

从小,我就生活在一个“半严肃半温柔”的家庭里。

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里,爸爸是个“超级恶人”。爸爸小时,家里非常穷苦,没钱读书,所以现在靠做体力活持家。这些旧时代的话我已经可以倒背如流了,烦不烦啊?还不止!每每爸爸下班回到家,工作上的压力、烦恼,通通施展在我身上,只要我一犯丁点错误,那热辣滚烫的火气就直朝我喷来了,有时还避免不了“屁股开花”!面对着这种水深火热的生活,我只有讨厌、害怕老爸。但却是这烦琐的约束影响着我,使我不会误入歧途,我依然懂得这份粗鲁、严厉的爱。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比起可恶的老爸,这句话可真证实并说到我心里头去了!妈妈很爱护、关心我,但不是娇生惯养哦!在我眼里,妈妈就是个百分百的大天使。只要有她在身边,我就开心、温暖。我受伤或伤心时,她会第一时间救治、安慰我;吃饭时,经常能看到我喜欢吃的菜;睡觉到了半夜,“挞”开灯的声音、熟悉的身影,被踢老远的被子往上一盖----这些我都知道。所以,我总会向慈祥的妈妈倾诉烦恼,胜过知己。

小的时候,有爸爸那严肃的约束,也正因妈妈那温柔的关爱,两边不同的爱,使我不会向任何一方倒,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当然,这少不了与哥哥姐姐们发生的数不清的斗角。

全文阅读

教师“幸福家庭”征文优秀范文:幸福是不会消失的爱

幸福是不会消失的爱

张家湾镇中心小学

李文仙幸福,一个令人感到温暖的词语。有人说。幸福是甜蜜的糖果;有人说,幸福是深情的怀抱;有人说,幸福是午后的小憩;有人说,幸福是辛勤的汗水。而我说,幸福就是不会消失的爱。

新婚篇

初次踏进婆家,满心的惶恐。怕来自公公婆婆的刁难,怕不同的生活习惯带来的冲突,还怕…… 但是这结婚后的生活带给我的却是和谐,温馨。我和婆婆一起喂养雪白的小山羊,看它们在自己的身边快乐的跳跃;每天下班后品尝着婆婆做好的饭菜…… 这使我逐渐融入到这个家庭。一天,婆婆得了带状疱疹,疼得说不出话,我给先生打完电话赶快带婆婆到了医院。医生说因为发现早,治疗早病程及痛苦程度减少很多。这使我尤感欣慰。此后,丈夫一家待我更胜从前。我家的温馨幸福不断四溢,爱在不断的膨胀……

夫妻篇

在相识八年后,我们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有人说,我们并不般配。但是我们得到了我们两个家庭的祝福。我们的婚姻生活一直很和谐无忧。但是到了2010年的12月25日,我的心被生生的揪痛了。他突发脑出血住进了天坛医院的重症监护室。这一住就是11天,我每天为他祈祷,不肯离开监护室门外半步。终于,他的病好了,出院了。这让我感觉像是灿烂的阳光从厚厚的云层中冲出。这是坏事,也是好事。这次的经历使我们更加珍惜彼此。爱就是我们家的太阳。

育儿篇

全文阅读

流动人口收入与主观幸福感的联系

一、研究文献回顾

最近几十年,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①的话题吸引了社会学、人口学、经济学、统计学等众多领域的学者的广泛关注。而在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中,收入无疑是讨论的重中之重。根据已有文献,收入和幸福的关系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同一个国家(地区)的不同时期收入和幸福感的关系;(2)不同国家(地区)同一时期的收入和幸福感的关系;(3)富裕的人是否比贫穷的人更幸福;(4)不同群体的收入与幸福的关系。研究的结果可以分为三类:(1)必然论,认为收入的增长必然会提高幸福感;(2)怀疑论,认为收入和幸福感没有必然的关系;(3)综合因素论,除了收入之外,还有很多因素也能影响幸福感,收入只是影响幸福的一个因素而已。在早期的经济学研究中,经济增长一直是关注的重点,经济发达国家的人民比不发达国家的人民更幸福,富裕的人比贫穷的人更幸福。随着经济的增长,收入的提高,人民的幸福感也会随之增加是当时经济学界的共识,因为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其人民更富裕,收入更高的人民有更加高的预算线边界,也就更有能力去提高他们的幸福水平。即幸福与收入有着简单的正相关联系,收入越高就越幸福。直到1974年,美国经济学家Easterlin通过对二战后美国的幸福感调查数据研究,发现虽然美国的经济持续增长,实际人均收入也显著增加,但人民的幸福水平并没有显著提高,由此,提出了“收入-幸福”悖论,这也引起了学者们对收入-幸福之谜的进一步关注。后来的学者们通过不同的样本对“收入-幸福”悖论进行了验证和分析:Frey等(2002)对日本的幸福感研究发现,从1958—1991年日本经济增长了近6倍,而人民的幸福满意度却没有提高;Clark等(2008)对欧洲五个主要国家1973—2004年的幸福感调查研究,发现“收入-幸福”悖论现象在欧洲发达国家也存在,而在当时的东德地区,人民的幸福感随着收入的增加显著提高。诸多文献研究表明:在相对贫穷的国家(地区),收入的增长会提高幸福程度;在富裕的发达国家(地区),收入的增加对幸福感的提升效应并不明显。也有一些机构和学者对我国的“收入-幸福”悖论进行了研究,宏观数据研究表明,“收入-幸福”悖论也存在于中国,如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对中国的调查有四次,分别是1990年、1995年、2001年、2007年)显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幸福感呈现下降趋势。中国社科院的研究表明,2005年感觉幸福的人的比例比2004年的要低4.3个百分点,而感觉不幸福的人的比例比2004年要高2个百分点。但从微观调研数据来看,如罗楚亮利用住户调查数据发现,收入与幸福感之间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娄伶俐、邢占军等也得出收入和幸福感具有正相关的结论。那么,在我国,对于北京市的流动人口,“收入-幸福”悖论是否存在?收入到底如何影响主观幸福感,流动人口的收入是否已经达到了“收入-幸福”悖论的阶段?本文试图回答以上这些问题。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及样本特征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在北京市居住一个月以上,非本区户口且2012年年龄在15~59岁的流入人口。抽样总体中不包括调查时在车站、码头、机场、旅馆、医院等地点的流入人口。数据来源于国家人口计生委办公厅2012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的调查数据。抽样方法采用的是分层、多阶段、与规模成比例的PPS抽样。在北京市进行抽样时,考虑到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朝阳、海淀、丰台和大兴四个区内,在抽样时对上述四个区进行了分层处理,最终北京市总样本量为6000人,其中朝阳区1600人,海淀区1200人,丰台区800人,大兴区800人,其他区县共调查1600人。有效样本为4885人。在有效样本中,男性2646人,所占比重为54.2%,女性2239人,占比重45.8%;农业户口3573人,占比重达73.1%,非农户口1305人,占比重26.7%;从受教育程度来看,流动人口中近80%是没有上大学的,其中占比重最大的是初中教育程度,占比45.6%,其次是高中教育程度,占比重17%,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共约占20%;从婚姻状况来看,未婚人口约占1/4,已婚的流动人口超过3/4,已婚人口中绝大部分是初婚的,其比重达到73.7%,再婚、离婚和丧偶的一共占2.3%;从年龄来看,调查对象为15~59岁,为了分析的方便,将年龄进行分组,将15~24岁作为一组,编码为1,25~34岁、35~44岁、45~54岁以及55岁以上各作为一组,分别编码记为2、3、4、5,其中25~34岁的流动人口比重最大,占40%,35~44岁的人口也接近30%,15~24岁的流动人口比重也约占20%,中青年是流动人口的主要来源。

(二)分析方法与变量设置本文通过spss21软件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交叉表分析和卡方检验,检验个人特征因素对主观幸福感是否相关。然后,将有关的个人特征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将收入(个人收入、家庭收入、分组收入、储蓄)作为解释变量,主观幸福感作为因变量,采用ordinal回归模型进一步检验分析收入对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本文研究的是流动人口的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因变量是五元有序变量,通过问卷调查中“和流出地相比,在本地是否感觉幸福?”的题项来获得,回答类别分别是很幸福、幸福、一般、不幸福和很不幸福,并将幸福感按照从很幸福到很不幸福依次赋予分值1、2、3、4、5。由于原始数据是分数越高代表幸福程度越低,不符合认知习惯,故本文反过来重新赋值,分数越高代表越幸福。解释变量的选取除了重点研究的收入变量外,为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还需考虑一些其它能影响幸福感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诸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等个人特征的因素。

三、实证分析

(一)个人特征因素与幸福感的相关关系检验从图1可以看出,北京市流动人口中有大多数认为,和流出地相比,现在是比较幸福的,主观感觉现在很幸福的有534人,占比重10.93%,感觉幸福的2138人,占比43.77%,感觉一般的(一样幸福)2083人,占比42.64%,即至少感觉不比原来差的占比重达97.34%,感觉比原来不幸福的仅仅102人,很不幸福的只有28人,不幸福的合计还不到3%,由此表明在北京生活工作的流动人口绝大多数是幸福的。通过交叉列联表的卡方检验(表1)可以看出,包含性别、年龄、户口性质、受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等个人特征因素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都是显著相关的。这表明个人特征因素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为了研究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需排除这些因素的影响,故将这些因素作为控制变量。

(二)收入与主观幸福感的描述性统计从表2可以看出,流动人口的的平均幸福感为3.62(最高分为5,代表很幸福,最低分为1,代表很不幸福),家庭月收入差距较大,最小值为0,最大为90000元,支出也表现出类似的现象。从分组收入来看(表3),本文将家庭收入分为低收入组(月收入3000元以下)、中等收入组(3000~8000元)和高收入组(8000元以上),分布比较均衡,处于低收入组的人口有1484人,占比30.38%,处于中收入组的2380人,占比48.72%,处于高收入组的有1021人,占比20.9%。从储蓄(将家庭月收入减去家庭月支出的差额作为储蓄)来看,将储蓄分为1000元以下、1000~2500元、2500~5000元、5000元以上四组,可以看出(表4),平均而言,每个流动人口家庭的储蓄为3764元,有极少家庭(仅2.6%)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绝大多数家庭每个月能有储蓄。其中22.9%的家庭月储蓄额在0~1000元之间,31.3%的家庭月储蓄额在1000~2500元之间,27%的家庭储蓄额在2500~5000元之间,16.2%的家庭储蓄在5000元以上。从表3可以看出收入和主观幸福感的简单关系,低收入组的幸福感平均值为3.44,中收入组为3.63,高收入组为3.88,高收入人群的主观幸福感平均值比低收入人群的主观幸福感要高。这说明收入-幸福悖论不适用北京市的流动人口。本文认为除收入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外,储蓄也是重要因素。家庭的收入减去消费支出后还能不能有剩余,剩余多少也会对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故本文在分析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的同时,也会考虑储蓄对幸福感的影响。从表4可以看出,随着储蓄的增加,主观幸福感也会更高,从储蓄1000以下到5000元以上,幸福感的均值从3.50上升到3.85,且呈现出单调递增的趋势。

全文阅读

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演绎城市幸福节奏

9月17日,在缓缓歌声中,由成都市妇联、市文化局、市体育局、市文明办,市城管局共同主办,《成都女报》协办的成都市第3届家庭文化艺术节闭幕。以“文明成都幸福家”为主题,本届文化艺术节为成都的家庭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让更多的人感悟幸福,传达了“我爱我家,我爱成都”的生活情感。

历时5天,以“家”为媒介,本届家庭文化艺术节激起了全市家庭踊跃参与的积极和热情,把家庭文化艺术节变成了一个大舞台。不同家庭的幸福在这里展现,上演了一个普通家庭的盛大聚会。

一首童声演唱的《当幸福来临》,拉开了闭幕式表演的序幕,紧接着,青春洋溢的歌舞《为今天喝彩》、77115部队带来的《军营风采》、四川音乐学院附属小学带来的《云端上》、龙泉驿区文化馆艺术团的现代舞《青春之歌》,还有汶川女孩汤星月和成都市艺术剧院一同表演的大型歌舞《昂首未来》……节目精彩纷呈。

成都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进在闭幕式上致辞,然后与各界领导一起为本届家庭文化艺术节各项目获奖家庭颁奖。

成都市第3届家庭文化艺术节以“舞动锦绣新天地唱出心中幸福歌”为主题的家庭才艺比赛,通过网络征集和社区现场发动,得到了全市城乡家庭的广泛关注。经过网络投票胜出的24个节目在人民公园进行了两场现场比赛,最终熊猫人乐队表演的《家》获得一等奖,同时也评出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

成都市第3届家庭文化艺术节妇女(家庭)太极健身展示活动中,高新区桂溪老年大学等6支代表队获得最佳技术奖,浣花太极培训中心等6支代表队获得最佳表演奖。

成都市第3届家庭文化艺术节美术、书法、摄影展以“光影蓉城·见证幸福”为主题,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反映成都四通八达的交通、疏密有致的建筑风貌,展示群众精神面貌、生活情趣和城市文化底蕴等内容的美术、书法、摄影作品900多幅。经专家评选,评出美术、书法、摄影作品一等奖各1名,二等奖各3名,三等奖各5名,获奖及优秀作品在本届家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闭幕式和成都妇女儿童中心一楼大厅进行了展出。

“我秀我的幸福家”故事大王PK赛由300多位参赛选手讲述发生在身边的家庭美事、家庭乐事、家庭趣事和家教故事,传播真善美。经过决赛,最终PK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

全文阅读

流动人口收入与幸福感的研讨

一、研究文献回顾

最近几十年,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①的话题吸引了社会学、人口学、经济学、统计学等众多领域的学者的广泛关注。而在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中,收入无疑是讨论的重中之重。根据已有文献,收入和幸福的关系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同一个国家(地区)的不同时期收入和幸福感的关系;(2)不同国家(地区)同一时期的收入和幸福感的关系;(3)富裕的人是否比贫穷的人更幸福;(4)不同群体的收入与幸福的关系。研究的结果可以分为三类:(1)必然论,认为收入的增长必然会提高幸福感;(2)怀疑论,认为收入和幸福感没有必然的关系;(3)综合因素论,除了收入之外,还有很多因素也能影响幸福感,收入只是影响幸福的一个因素而已。在早期的经济学研究中,经济增长一直是关注的重点,经济发达国家的人民比不发达国家的人民更幸福,富裕的人比贫穷的人更幸福。随着经济的增长,收入的提高,人民的幸福感也会随之增加是当时经济学界的共识,因为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其人民更富裕,收入更高的人民有更加高的预算线边界,也就更有能力去提高他们的幸福水平。即幸福与收入有着简单的正相关联系,收入越高就越幸福。直到1974年,美国经济学家Easterlin通过对二战后美国的幸福感调查数据研究,发现虽然美国的经济持续增长,实际人均收入也显著增加,但人民的幸福水平并没有显著提高,由此,提出了“收入-幸福”悖论,这也引起了学者们对收入-幸福之谜的进一步关注。后来的学者们通过不同的样本对“收入-幸福”悖论进行了验证和分析:Frey等(2002)对日本的幸福感研究发现,从1958—1991年日本经济增长了近6倍,而人民的幸福满意度却没有提高;Clark等(2008)对欧洲五个主要国家1973—2004年的幸福感调查研究,发现“收入-幸福”悖论现象在欧洲发达国家也存在,而在当时的东德地区,人民的幸福感随着收入的增加显著提高。诸多文献研究表明:在相对贫穷的国家(地区),收入的增长会提高幸福程度;在富裕的发达国家(地区),收入的增加对幸福感的提升效应并不明显。也有一些机构和学者对我国的“收入-幸福”悖论进行了研究,宏观数据研究表明,“收入-幸福”悖论也存在于中国,如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对中国的调查有四次,分别是1990年、1995年、2001年、2007年)显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幸福感呈现下降趋势。中国社科院的研究表明,2005年感觉幸福的人的比例比2004年的要低4.3个百分点,而感觉不幸福的人的比例比2004年要高2个百分点。但从微观调研数据来看,如罗楚亮利用住户调查数据发现,收入与幸福感之间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娄伶俐、邢占军等也得出收入和幸福感具有正相关的结论。那么,在我国,对于北京市的流动人口,“收入-幸福”悖论是否存在?收入到底如何影响主观幸福感,流动人口的收入是否已经达到了“收入-幸福”悖论的阶段?本文试图回答以上这些问题。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及样本特征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在北京市居住一个月以上,非本区户口且2012年年龄在15~59岁的流入人口。抽样总体中不包括调查时在车站、码头、机场、旅馆、医院等地点的流入人口。数据来源于国家人口计生委办公厅2012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的调查数据。抽样方法采用的是分层、多阶段、与规模成比例的PPS抽样。在北京市进行抽样时,考虑到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朝阳、海淀、丰台和大兴四个区内,在抽样时对上述四个区进行了分层处理,最终北京市总样本量为6000人,其中朝阳区1600人,海淀区1200人,丰台区800人,大兴区800人,其他区县共调查1600人。有效样本为4885人。在有效样本中,男性2646人,所占比重为54.2%,女性2239人,占比重45.8%;农业户口3573人,占比重达73.1%,非农户口1305人,占比重26.7%;从受教育程度来看,流动人口中近80%是没有上大学的,其中占比重最大的是初中教育程度,占比45.6%,其次是高中教育程度,占比重17%,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共约占20%;从婚姻状况来看,未婚人口约占1/4,已婚的流动人口超过3/4,已婚人口中绝大部分是初婚的,其比重达到73.7%,再婚、离婚和丧偶的一共占2.3%;从年龄来看,调查对象为15~59岁,为了分析的方便,将年龄进行分组,将15~24岁作为一组,编码为1,25~34岁、35~44岁、45~54岁以及55岁以上各作为一组,分别编码记为2、3、4、5,其中25~34岁的流动人口比重最大,占40%,35~44岁的人口也接近30%,15~24岁的流动人口比重也约占20%,中青年是流动人口的主要来源。

(二)分析方法与变量设置本文通过spss21软件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交叉表分析和卡方检验,检验个人特征因素对主观幸福感是否相关。然后,将有关的个人特征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将收入(个人收入、家庭收入、分组收入、储蓄)作为解释变量,主观幸福感作为因变量,采用ordinal回归模型进一步检验分析收入对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本文研究的是流动人口的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因变量是五元有序变量,通过问卷调查中“和流出地相比,在本地是否感觉幸福?”的题项来获得,回答类别分别是很幸福、幸福、一般、不幸福和很不幸福,并将幸福感按照从很幸福到很不幸福依次赋予分值1、2、3、4、5。由于原始数据是分数越高代表幸福程度越低,不符合认知习惯,故本文反过来重新赋值,分数越高代表越幸福。解释变量的选取除了重点研究的收入变量外,为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还需考虑一些其它能影响幸福感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诸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等个人特征的因素。

三、实证分析

(一)个人特征因素与幸福感的相关关系检验从图1可以看出,北京市流动人口中有大多数认为,和流出地相比,现在是比较幸福的,主观感觉现在很幸福的有534人,占比重10.93%,感觉幸福的2138人,占比43.77%,感觉一般的(一样幸福)2083人,占比42.64%,即至少感觉不比原来差的占比重达97.34%,感觉比原来不幸福的仅仅102人,很不幸福的只有28人,不幸福的合计还不到3%,由此表明在北京生活工作的流动人口绝大多数是幸福的。通过交叉列联表的卡方检验(表1)可以看出,包含性别、年龄、户口性质、受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等个人特征因素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都是显著相关的。这表明个人特征因素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为了研究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需排除这些因素的影响,故将这些因素作为控制变量。

(二)收入与主观幸福感的描述性统计从表2可以看出,流动人口的的平均幸福感为3.62(最高分为5,代表很幸福,最低分为1,代表很不幸福),家庭月收入差距较大,最小值为0,最大为90000元,支出也表现出类似的现象。从分组收入来看(表3),本文将家庭收入分为低收入组(月收入3000元以下)、中等收入组(3000~8000元)和高收入组(8000元以上),分布比较均衡,处于低收入组的人口有1484人,占比30.38%,处于中收入组的2380人,占比48.72%,处于高收入组的有1021人,占比20.9%。从储蓄(将家庭月收入减去家庭月支出的差额作为储蓄)来看,将储蓄分为1000元以下、1000~2500元、2500~5000元、5000元以上四组,可以看出(表4),平均而言,每个流动人口家庭的储蓄为3764元,有极少家庭(仅2.6%)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绝大多数家庭每个月能有储蓄。其中22.9%的家庭月储蓄额在0~1000元之间,31.3%的家庭月储蓄额在1000~2500元之间,27%的家庭储蓄额在2500~5000元之间,16.2%的家庭储蓄在5000元以上。从表3可以看出收入和主观幸福感的简单关系,低收入组的幸福感平均值为3.44,中收入组为3.63,高收入组为3.88,高收入人群的主观幸福感平均值比低收入人群的主观幸福感要高。这说明收入-幸福悖论不适用北京市的流动人口。本文认为除收入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外,储蓄也是重要因素。家庭的收入减去消费支出后还能不能有剩余,剩余多少也会对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故本文在分析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的同时,也会考虑储蓄对幸福感的影响。从表4可以看出,随着储蓄的增加,主观幸福感也会更高,从储蓄1000以下到5000元以上,幸福感的均值从3.50上升到3.85,且呈现出单调递增的趋势。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