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写景抒情散文

写景抒情散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写景抒情散文

写景抒情散文是散文中重要的一个分支,它同样具有散文的最大特点――形散神不散,把散文散珠碎玉般的内容串联起来的正是作者流泻于字里行间的情感。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感是理解文章的核心,我们在阅读写景抒情散文时,只有抓住这个核心我们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下面就写景抒情散文的阅读问题做一些探究。

一、抓住景物析特点

写景抒情散文的主体是景物,虽然不是文章的核心,但作者却把大量的笔墨用到了对景物的描写上。这些景物是作者抒情的载体,准确把握景物的特点,可以增加对作者所抒感的理解。把握景物的特点的关键是注意作者在行文中运用的修饰限制性的词语,找准这些词语成为把握景物特点的关键。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文,作者抓住济南的冬天最显著的气候特点“温晴”(温暖晴朗),使笔下的种种景物跟这“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的图景。

二、融情于景见立意

“一切景语皆情语。”大凡写景抒情散文都要采用借景抒情、寄情于物、托物言志或象征等手法来含蓄、形象而具体地表情达意。常言道“画龙点睛”,唯有“点睛”方能出神,“画龙”之后才好“点睛”,而“画龙”的过程即是融情于景的过程,所以把握写景抒情散文的“立意”,需要紧扣“文眼”,认真赏析作者对景物细腻逼真的描写。特别是那些精彩的片段,需要细细品味,随着作者的思路层层推进,向纵深开掘,主要结合写作背景,全面归纳。如朱自清的《春》一文,作者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为我们表现了“春”的美,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三、品读语言悟真情

全文阅读

借景抒情散文写作策略

借景抒情散文最大的特点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所写之“景”可以是风景,也可以是场景;可以是自然之景,也可以是人工之景。但从考试的角度看,更多是寻常之景致,更多是有人物活动的场景。借景抒情散文也有多种样式,本文着重讨论“今昔双场景式”借景抒情散文写作。

“今昔双场景式”借景抒情散文写作成功运用的关键在于处理好三个“关系”:

(1)处理好“风景”与“场景”之间的关系。借景抒情散文以“风景”开头,以“风景”收尾,首尾的“风景”是一致的,但描写不要重复。开头的“风景”是为了引出场景,因此要简约,不要为写景而写景。接下来的“场景”是开头的“风景”中的一个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部分,是“现在”,为了和下文“过去”的场景相对。

(2)处理好“实”的场景与“虚”的场景的关系。借景抒情散文重点是“场景”,“今昔双场景式”借景抒情散文特色在“双场景”,就是先是一个现实的场景,再是一个过去的场景,两个场景相互对照,从而催生浓烈感情。因此,处理好今之“实”场景和昔之“虚”场景就成为这种文体写作的关键。“虚实”二场景有什么关系?二者是“荣”与“枯”的关系,或者“今荣昔枯”,或者“今枯昔荣”。前者主题积极昂扬,但浓度难上来;后者主题幽怨,但分寸难把握。一般情况下,多选后者,调整之法在抒情议论部分“转”——看到现在的优势或未来的希望。

(3)处理好“写景”与“抒情”的关系。从根本上说,借景抒情核心是“抒情”,“情”应该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因此,对所写之景便有了“情”的要求:①以“情”的需要为中心选材;②写“景”为抒情蓄势,在“景”的“势”“蓄”满后喷发。从结构比重上说,文章前三分之一是“风景”与“场景”,中间三分之一是由实到虚的两个“场景”,后三分之一是虚的“场景”和“抒情”。

如何写好一篇合乎标准的借景抒情散文?

我们将构思过程分为四个环节:描摹风景——呈现场景——展开联想——回归风景。

(1)描摹风景。文章一开头就呈现所“借”之风景,以简约之笔描写抒情所要凭借的核心风景。这里的风景必须是与“我”生活有关的寻常风景,不必要是名山大川。

全文阅读

第二节 写景抒情散文

内涵点说

写景抒情散文是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作者独特情感以及生活体验的一种散文形式,融情入景、寓情于景是其基本特征。写景和抒情是这类散文的两个要素,或由情而景,或由景而情,都是构思行文时可以采用的方法。或者先生发了某种独特的情感体验,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能寄予感情的景物;或者受到景物的触动,通过描写和分析提炼出深刻的感悟。不论怎样,景物的描写,最终是为了表达情感,烘托情感,单纯写景不是散文而是说明文。

方法例谈

1.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么一句话:这个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观察生活、观察事物,自然能够感触到景物的内在气质,并以此传达出独特的情感体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段著名的文学佳话,说的是现代散文名家朱自清和俞平伯同游秦淮河,都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题作文,结果俩人写得风格迥异,各有千秋。面对怡人的秦淮美景,二人的感受却不相同:朱自清很迷恋,俞平伯却感觉到陌生。他们都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去感受,从而有了不同的情感体验。

2.描写景色要抓住重点,层次分明;表达情感要融情入景。如何描写景物,如何在景物描写中充分寄托情感,这是这类散文写作的难点。再说这两篇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和俞平伯两位先生在景色描写的处理上是各有侧重的。既然是游览秦淮河,那么眼里见到的景色是非常多且杂的。描写什么景色,怎么描写呢?朱自清先生选择的景物是船、水、桥,而俞平伯先生选择的则是船、桥、灯火、灯影。选择的景物不同,但是描写得都层次分明,自成一体,按照时间顺序娓娓道来。不同的景物表达出的情感是截然不同的,所以读者从朱自清先生的文章中感觉到的是对秦淮河的感性迷恋,而从俞平伯先生的文章中,感受到的则是其对古今秦淮河差异的冷静反思。

3.要充分运用表达技巧,写活景物。在描写景物时,可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修辞技巧等来状摹景物,把美的感受巧妙地传达给读者。在句式上,可以长短句结合,营造出节奏美和韵律美。在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有这样一段:“我这时被四面的歌声诱惑了,降服了;但是远远的、远远的歌声总仿佛隔着重衣搔痒似的,越搔越搔不着痒处。我于是憧憬着贴耳的妙音了。”这样的描写,将我们带入了当时的情境中,不自觉地引发了我们的联想。而在俞平伯的文章中:“小船儿载着我们,在大船缝里挤着,挨着,抹着走,它忘了自己也是今宵河上的一星灯火。”用几个动词,就巧妙地传达出了独特的意境,形象生动,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例文精批

夏日草原

全文阅读

这般赏读写景抒情散文

写景抒情类散文语言优美、构思巧妙、感情浓烈,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如何由浅入深地鉴赏情景交融的审美境界呢?

“缘景入情阅读法”是一种不错的方法,透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把握作品的情韵美。具体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借助想像,体会意境美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抒情类散文往往运用语言,营造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美。欣赏这类散文的意境时,我们要把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融合在一起,以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填补文中的结构空间。这样就会品出其中之味,得到艺术享受。

如《荷塘月色》4-6段把月光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描绘地诗情画意。我们在鉴赏的时候,必须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将那些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月光、薄雾、灌木、杨柳、远山、蝉声、蛙声景致展现在脑海中,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觉,触觉,听觉甚至嗅觉,感触文中的世界,借助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去体会作者构思的精妙,感受意境中蕴含的感情,领悟景中之情、物中之意。

二、细细赏读,品味语言

散文的语言优美隽永生动,要通过默读,朗读,结合语境推敲字句、辨析词义,随处留心玩味佳语美句的妙处,这样,就可以在锻炼语言感受能力的同时,获得艺术的享受。具体说来,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仔细品味。

1.品味散文语言朴实自然美。

全文阅读

高中写景抒情散文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摘 要:写景抒情的散文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写景抒情散文一般不采用直白的情感表达方式,而是通过借景抒情和咏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婉转表达思想情感,因此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阐述高中写景抒情散文单元的教学方法,以提供更多的教学参考,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和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景抒情;教学策略

写景抒情散文是高中语文学科必不可少的组成,散文具有文辞优美、描写深刻、情感细腻和富有人生哲理的特点,特别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散文是经过千挑万选挑选出来的,其取材贴近生活,通过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向学生展示了人生百态。高中生不同于小学生和初中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积累,能够有独立阅读并与作品产生共鸣的能力,学会阅读经典散文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阅读兴趣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解读教材散文是基础

散文的阅读能力培养是以对教材散文的解读为基础的,教材对于学生起着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学生只有通过学习教材的经典散文才能进行自主阅读并归纳延伸散文的课外阅读,在解读教材的教学环节中需要教师精心备课,根据高中生的知识水平和情感发展等的差异,启发学生对散文多方面的认识。

例如,在赏析写景抒情散文《荷塘月色》中,首先我向学生介绍了文章写作背景,再向学生解读文本的情景交融写法。《荷塘月色》中作者通过对“塘上月色”的细腻描写,如文中写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和“路是幽僻的,寂寞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等,委婉含蓄的抒发了作者想超脱现实、渴望自由又被所处环境的束缚的复杂心情。《荷塘月色》是写景抒情的经典散文,其艺术成分就是多方面的,在文章句段的构思和描写上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在景的描写上贴近自然而又不失诗情画意,以夜色为背景,由远及近、从里向外描绘了月光下荷塘的无限风光,浓淡相宜的挖掘描绘了大自然的诗情画意,这种情景交融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增添了作品情趣。

二、借助多媒体渲染氛围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高中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多改进并取得一定成就,如情境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体现了其教学效果。情境教学即通过角色扮演或音乐、图片和视频创设有关教材课文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融入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在写景抒情散文的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有关散文描写景色的图片,或者通过结合音乐朗诵写景的经典片段,让学生通过调动自身的听觉和视觉器官进入散文描写的情境中。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是综合性很高,能够跨时空对各种素材进行整合展示,使得原本枯燥无聊的语文课堂渐渐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全文阅读

初中写景抒情散文简约教学

(安徽省马鞍山第十一中学)

摘 要:散文是与诗歌、小说、剧本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具有形散神聚等特点,教学需要合理取舍,删繁就简。简约是一种智慧,有效是一种追求,要让简约有效成为语文教学的本色回归!而这种智慧、追求和回归也正是当前课堂教学所需求的,是符合时代要求的。

关键词:抒情散文;简约教学;案例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同学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展示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从而陶冶同学们爱美的心灵,锻炼其发现美的眼力。而《春》就是本单元的开篇文章,是一篇经典写景抒情美文,历来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精讲细讲,占用了很多的教学时间。其实,写景抒情散文作为散文中的一种,它有自己的特点,教师上课时只要抓住诵读、品味、感悟三个环节,就能做到删繁就简,实现散文简约化教学,提高课题教学效率。下面我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朱自清的《春》为例,具体谈谈初中写景抒情散文的简约化教学。

一、诵读

散文的魅力,在于情感体验之中对社会人生的一种领悟。诵读是提高解读散文能力、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学生对文本解读的肤浅、解读错误,其根源在于老师和学生都对散文感悟中的“悟”缺乏重视。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助于学生熟悉课文,有益于焕发课堂的生机。只有多读,方能品出蕴藏在字里行间的韵味与真情实感,才能体会文章的精妙。

《春》是一篇情感浓烈的课文。文章运用拟人、排比、对偶等手法,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语言描写了春天的美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味写景背后的抒情,作者笔下春天景色的美丽与生机,必然是作者情感的流露,学生抓住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与赞颂之情,所以要读出喜悦与赞美的情感。第二部分是全文重点,抓住五幅春景图,引导学生融入文本,反复朗读体验,读出深情,既增强文章气势,更加深读者内心体验。第三部分是作者的直接抒情,我们紧扣三个比喻句,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揭示主题、挖掘内涵,并入情入境地读,读出赞美之情!

这样在读中落实了语言训练,培养了语感,也加深了理解与体验,做到了意文兼顾。让整个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老师、文本、作者之间心灵深处的对话过程。

全文阅读

写景抒情散文三点式教学法

《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状物抒情名文,本文的教学难点是文中的写景如何表现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忧愁”之情,或情与景是怎样交融的。《荷塘月色》的赏析文章,解说不具体;众多的教学参考、教学设计也只热衷于写作技巧分析,对情景如何交融却语焉不祥,学生也无法从文字中品出“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忧愁”情感之美。

写景散文情景兼备,景物是媒介,是外在的现象;情感才是目的,才是内涵;表现手法是情景二者艺术关系。“情景交融”在教学分析时要明确三个问题:一是“景”是什么,二是“情”是什么,三是怎么“交融”,即“景”和“情”的关系。引导分析“交融”是重点也是难点,一般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手法技巧,二是景物特征和情感状态一致性。我把这种课堂教学法称之为三点式教学法,即点拨景物、点悟情感、点析手法。

一、点拨景物

通俗地说是分析景物。景存因情在,作为意象存在的景,在文中不再是自在的景的自身,而是染上一层感彩,景也成了披文入情的关键。王景科如是论景物色彩描写,“散文作者总是挑选同他的情调相和谐的色彩来描绘形容景色。在不同情感的驱使下,有的喜欢用暖色,有的喜欢用冷色”。(《中国散文创作艺术论》)在写景时作者充分调动自己感觉器官,依着自己的情感需求选取和描写,在这过程中不自觉地注入情感。孙绍振教授在分析“这时,最热闹的是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但是,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一句时说:“原来清华园的一角,并不完全如文章中所写那样宁静,那样幽僻,还有喧闹的一面。朱先生不过是选择了幽僻的一面,排斥了喧闹的一面。因为幽僻的一面和他的内心相通,因而他用相当华丽的语言,排比的句法,营造了一种宁静的诗意的境界。”(孙绍振《直谏中学语文教学》)这是文学作品中人情与物理相融,并成为一个完整的境界。

《荷塘月色》景物描写段分析,不是简单地找景物,而侧重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的词语来分析其特点。如第四段,学生找荷叶、荷花、荷香等景同时,更强调找描写景特点的词语,并分析特点,从中找到构建景与情关系的交融点。如“田田”“亭亭的的裙”等词语写出荷叶多而密,亭亭玉立的特点;“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等短语,写出荷花的形态多样,各有秀色的特点;“缕缕”“渺茫的歌声”等词语,写出荷香的清淡又缕缕不绝的特点。

景物的数量、形状、色彩、气味是作者对景的直观感受,在感受中构建景与情的交融点,从而使景的特点具有时空的特定性与情感的特定性,正如朱自清所写“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而苏轼“复游于赤壁之下”,所见之景却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故有“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之叹(《后赤壁赋》)。这些文字充分说明,景已不是自在独立的景自身,而作者的感受也不再是独立的感受,景已情化,情已物化,二者已在作者内心交融,形于文字。

二、点悟情感

通俗地说是分析景中情。那种仅限于景物特征分析,不顾及文章生命之本的教学行为,是不知文章生命所在,也不知为文初衷的。景物生动是因人的情感投射,文章有生命是因人的情感涌动其中。“客观物象有的本无生命,有的并无情感,有的更无灵性可言,它们之所以存在于自然界之中也只是一种自然造化,可是,散文家一旦将自己的某种情怀、心绪、体验或感悟注入到某一物象上,它在散文中便成了一种富有艺术生命力的散文形象:写景,便是景色各异;写物,便是各有灵性。于是这些景物各呈异观,无感情的世界则充满了善解人意的勃勃生机”。(王景科《中国散文创作艺术论》)这段文字告诉我们,文中的景不再是自然界的客观物象,而是作者情感的物化,景物特征和情感状态达到一致性,情与景交融。

全文阅读

写景抒情散文专题教学初探

【摘要】针对高中散文阅读教学流弊:盲目随意单篇教学,缺乏有层次、序列化整体规划,以“写景抒情类散文”为研究对象,进行专题化整合设计。

【关键词】现代散文;阅读;专题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人教社必修二第一单元为写景状物类散文单元,三篇选文为《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从专题教学上考虑,《荷塘月色》与《故都的秋》属借景抒情类,《囚绿记》属托物言志类。故将《囚绿记》抽出,另与其他托物言志类散文组成专题,将《荷塘月色》与《故都的秋》留下,进行专题组构上的重新审视与思考。

《荷塘月色》与《故都的秋》属经典,笔者以前的讲法与多数教师最传统的讲法一样,会将绝大部分时间放在对四、五这两段历来为人称道的写景段落的赏析上。从修辞到写景角度,从写景手法到叠词使用等,赏析个不已。有时甚至会因为课时,将教学重点直接简化为只赏析这两段。如此缺乏整体阅读意识,未将文中三幅图景当做连环画般合起来读,自然就对作者贯穿全文的整体情思把握不够。学生学后,脑中只会留下优美的写景段落,而对作者借景抒写的情感却理解浮泛。学《故都的秋》,也会带学生一幅幅秋景地赏个不亦乐乎,但对五幅秋景也缺乏合起来想的意识,所以,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也是支离破碎的。

写景抒情散文中景是作者情思的主要载体,作者常会意藏于景,以景显情,将情思借绘景传达给读者。鉴赏这类散文就要缘景悟情,析景悟情。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决定了作者情感所寄托的载体——心灵风景——有时不只一个而有多个。于是,那一片片风景中就“埋藏”了一条连续的“情脉”,阅读时要力避将一幅幅有内在联系的画面割裂开,斩断贯穿于其整体的这条“情脉”。

细读《荷塘月色》与《故都的秋》,会发现它们有个共同点,即借多幅图景展现作者情思。《荷塘月色》着力描绘了荷塘月色图、《采莲赋》中的江南采莲图、《西洲曲》中的江南采莲图三幅图景,借这三幅意境不同的图景展现作者的情思。《故都的秋》更是绘出了饱含浓浓秋味的五幅秋景:庭院秋晨图,秋槐落蕊图,秋蝉残声图,秋雨话凉图,秋果奇景图。初中学过的《春》也描画了多幅图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然而,这三篇又有不同之处,它们代表着此类散文的两种不同类型,我姑且用不太准确的语言将其概括为“景异情移”和 “景异情不移”。一篇文章绘出景物不同的多幅图景,可谓是“景异”,而作者的情感随不同图景而呈现出的不同,就是“情移”。

《荷塘月色》属“景异情移”。荷塘散步,作者借三幅连环画般的图景,展现了自己情感的变化:因为“心里颇不宁静”,于是去荷塘,在无边的荷香月色中心情暂得平复。青蛙与蝉的聒噪又将他拉回不宁静的现实。他还是想摆脱,于是就又“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第一幅“江南采莲图”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片明丽欢快的美景。少男少女们热闹地嬉戏,自由地谈情说爱。作者借这幅欢乐热闹的图景,传达出自己对自由世界的向往,也反衬出现实生活的不自由。但喜悦又稍纵即逝,作者的情绪又被“可惜我们早已无福消受了” 这不无羡慕的一句重拉回了不宁静。作者又记起《西洲曲》中的句子,援引的四句,展示出一幅女子思念情人的痛苦图景,借之表达自己思念“情人”的痛苦,只不过这个“情人”是指他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的“属于自己的自由的世界”罢了!

全文阅读

初中写景抒情散文单元教学方法探微

摘 要:现今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实践中,并不具备较为清晰的写景抒情散文的教学思路,每位教师按照自己固有的模式进行各式各样的语文教学,因此并没有构建起一套专门的关于写景抒情散文教学的方法体系。通过微观与宏观的教学方法探究,把握此类文章的教学规律,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实现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 写景抒情散文 教学方法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同学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展示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从而陶冶同学们爱美的心灵,锻炼其发现美的眼力。这单元有散文大家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梁衡的《夏感》、诗人何其芳的《秋天》,这四篇文章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是四篇经典写景美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这样告诉自己的弟子子贡,一个做手工艺的工匠,要想把工作做好,做得完善到位,应该先把工具准备好。因此教师想要上好此单元写景抒情散文的课,就应先要掌握教学的方法,才能把本单元的教学工作做好。以下是笔者对本单元教学方法的探讨:

一、理清文章思路

在学习和阅读写景抒情的散文时,首先要理清文章的思路。在每一篇的散文中,作者往往会着力描绘多幅图景,每幅图景如一条灵性的河流,将作者的情感贯穿始终。早在南朝时期杰出的文学理论家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就提到关于文学构思和创作的论述。“神与物游”[1]作为创作主体的“神”作为创作主体的“物”相融合统一,是艺术构思活动的基本美学原则。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作者的思维总是和客观物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本单元的四篇散文都有十分清晰的思路,都是以总分总的结构来描绘四个季节的图景,如下图所示: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把理清思路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训练点,这是一项基本功。叶圣陶先生曾说:“我相信用这个办法读和写,练就这样一项基本功,将会一辈子受用不尽。”“阅读首先要求达到真正的理解,而达到真正的理解,自觉地注意思路的开展是重要方法之一。”[2]在《语文教学二十韵》里,叶圣陶先生认为“甚解岂难至?潜心会本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惟文通彼此,譬如梁与津。学子由是进,智赡德日新。文理亦畅晓,习焉术渐纯。”[3]他把“遵路”放在“潜心会本文”的第一位,可见,他认为理解课文首要从理清思路入手。《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在“阅读”部分的要求为“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与此相衔接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进一步提出“理清作者思路”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都是极有意义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实际上也进入了作者的思路,随着作者的思路走,遇到个别生字词不理解并不要紧,还是能大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只要遵循着作者的思路,利用思路的连贯性,就可以解读文中难懂的词句。同时理清思路对于学生的背诵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这些美文是学生写作的借鉴,很多老师都希望学生能够背诵下来。而理清文章的思路犹如透视,中间的条理脉络一清二楚,这样文章就了然于胸,将其背诵下来就不在话下。然而如果对文章思路的理解不清晰,自然背诵起来有时会“卡壳”,会一时想不起来。理清文章思路,大大有利于文章的背诵,可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二、品味优美语言

全文阅读

新课程背景下的写景抒情散文教学设计

摘 要:写景抒情散文作为整个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头戏,对于培养学生对文字对生活的审美以及美好情操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传统教学的根深蒂固,使得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教学,往往走上了“文章写了什么景?抒了作者什么情?”的八股套路。对此笔者深感遗憾,因而本文力图从一篇普通的写景抒情散文教学设计着眼,与各位同行及前辈分享一下如何把此类文体的教学与培养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真正获得美的体验、美的情感、美的享受的同时,获得实实在在的能力提升。

关键词:写景抒情散文 美感 能力

提到写景抒情,我们并不陌生,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只是手段,抒情即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某种情感或感悟才是宗旨。因此,作为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一处处景物描写可能是一颗颗漂亮的珠子,而作者的情感才能担当起一根串起珠子的线,情与景的和谐统一,才可形成一条可以示人的项链。以下,我以《草原散章》为例,谈谈我对这篇写景抒情散文的教学设计。

一、听一听边听边想象

因为本文用语言文字描绘了一幅美不胜收的草原画卷,所以我们可以先给学生放一段歌唱草原景象的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让学生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草原的模样。先在心里进行描摹,草原上应该具体有哪些景物?它们应该是什么样子?

二、说一说口头表达能力训练

根据歌曲的诱导以及自己的想象,请学生来描摹自己心中的草原。必然涉及到草原中的个别景物:蓝天、白云、碧草、羊群、蒙古包、牧人……等等,独具草原特色的景物学生不难想到,然而他们却很难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对自己心中想到的景物进行具体地描绘。尽管,在绝大多数学生心理,草原是美好的,比方说形容草他们只会说“嫩嫩的、碧绿的、青青的,一望无际的”诸如此类,再也找不到更鲜活的语言,形容其他个别的景物使用的语言就更加苍白,从学生的描述中,我们对草原并不能激起什么渴望,这是“心有物而言不及”。

三、读三读朗读品味双管齐下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