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西部矿产

西部矿产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西部矿产开发的生态补偿

一、我国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西部地区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比较优势明显,矿产资源的开发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同时,由于西部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对矿产资源保护不到位,对环境和生态保护重视不够,对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造成了西部地区矿产资源的大量浪费及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主要表现在:(1)废水、废气、废渣导致矿山生态环境被污染。“三废”任意排放,严重污染了土地、水资源及空气,给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2)矿产资源开发加速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据著名林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统计,2010年,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161万km2,西部地区占80%。(3)矿产资源开发诱发各种地质灾害。许多矿区存在滥采滥挖现象,地下被采空,地下水位下降,常导致地表沉降、滑坡、塌陷、地裂缝、河道堵塞等地质灾害。(4)地下水均衡系统被破坏。采矿使地下水均衡系统受到破坏,导致部分区域地下水、地表水渗漏,造成大面积疏干漏斗,引起地表严重缺水,严重破坏了水资源的均衡和补给条件,导致矿区及周围地下水位下降,引起植被枯死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为解决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西部地区应建立完善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 二、我国现行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是指因矿山企业开采、利用矿产资源的行为破坏了矿区周围的自然环境,污染了生态环境,使矿业城市失去可持续发展的机会而进行的治理、恢复、校正所给予的资金扶持、政府补贴、税收减免及政策优惠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实施矿产资源有偿开采制度。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条例(草案)》要求对开采原油、天然气、煤炭的企业开征资源税。1986年,我国《矿产资源法》的实施正式结束了矿产资源无偿开采的历史,确立了我国矿产资源“税费并存”的制度。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对资源税制度做了重大调整,“从量定额”计征取代了超额利润征税方式。同年,《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的施行,又开征了矿产资源补偿费,主要用于保障和促进矿产资源的勘察、保护与合理开发,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的财产权益。尽管国家和地方有将补偿费用于治理和恢复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破坏的情况,但在政策设计上却没有考虑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问题。1997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对矿山开发中的水土保持、土地复垦和环境保护做出了具体规定,要求不能履行水土保持、土地复垦和环境保护责任的采矿人,应向有关部门交纳履行上述责任所需的费用,即矿山开发的押金。1999年,《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管理办法》又开征了探矿权使用费和采矿权使用费、价款。2005年8月,在《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中提出探索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机制。2010年6月,我国资源税改革率先在新疆试点,随后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至重庆、四川、贵州等西部省区(市)。2011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暂行条例》的全面实施,意味着以资源税税额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为核心内容的资源税改革从试点地向全国全面推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法规的实施,确立了我国以矿产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探矿权使用费和采矿权使用费、探矿权价款和采矿权价款等为主要内容的矿产资源补偿机制。其中,探矿权使用费和采矿权使用费属于投资收益回报,不宜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再进行利益分配;探矿权价款和采矿权价款中,中央企业一般实行行政划拨,而且,在《矿产资源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中央和地方在探矿权价款和采矿权价款的利益分配比例问题;而资源补偿费偏低(煤炭、天然气、石油的资源补偿费费率仅为1%),且由于征管不力等原因,地方所得的资源补偿费甚少;而资源税是一个小税种,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的贡献并不大(参见表1)。由此可见,现行的补偿机制,不是以矿产开发过程中生态功能恢复、维护、提升为目的而制定的,主要偏重于补偿资源自身的经济价值,而很少考虑到补偿环境价值和公平价值。为此,应尽快建立以法律保障为前提,以市场调节为手段的生态补偿机制。 三、我国西部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原则和补偿方式 (一)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原则 1.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原则。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能源,随着矿产资源的持续开采,资源财富总量不断减少,导致矿产资源稀缺性进一步增强。并且在开采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外部负效应,形成对生态的破坏,严重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加上资产的专用性使得矿产资源只能用于资源开采活动,而无法用于其他用途,将资源型区域锁定在单一的资源型产业,陷入资源优势陷阱,导致其他产业投资不足。根据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理论,要维持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要么不开发,保持资源生态环境不发生变化;要么在矿产开发的同时,进行资本的转化,保持总资本或者总财富量不减少,以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依据此原则,要明确生态补偿的主体,确定生态补偿的客体。矿产开发的生态补偿主体,是指那些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对资源及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从资源开发中获益的单位和个人。他们有义务、有责任来筹集资金,对资源的耗竭及生态环境的损害进行补偿。矿产开发的生态补偿客体,是指由于资源开发而导致利益受损的政府和个人以及资源本身和资源地的生态环境。 2.政府引导与市场调控相结合原则。我国《矿产资源法》明确规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由国务院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各级地方政府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和国务院的授权,代表国家行使矿产资源所有权的权能。在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过程中,政府应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和当地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应能够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通过市场化的运作,逐步建立和形成良性的生态补偿机制,爱护环境,珍惜资源,引导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和市场化的运作方式。#p#分页标题#e# 3.责、权、利相统一原则。生态补偿涉及多方利益,从总体上看,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的过程就是生态资源的受益者向其供给者付费的过程,生态资源的管理者在其中充当两者利益的协调者,合理分析生态保护的纵向、横向权利义务关系,科学评估维护生态系统功能的直接和间接成本,制订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程序和监督机制,确保利益相关者责、权、利相统一,做到应补则补,奖惩分明。 (二)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方式 目前,国内外已经积累了不少生态补偿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为西部地区加快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提供了借鉴。生态补偿方式分类很多,按照补偿方式可分为资金补偿、实物补偿、政策补偿和技术补偿等;按照补偿条块可分为纵向补偿和横向补偿;按照补偿主体与补偿运作机制的差异,可分为政府补偿和市场补偿。从总体上看,国内外的各种生态补偿主要从政府补偿、社会补偿、国际合作、生态移民四个层面展开。其中,政府补偿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税收调节、行政收费、金融信贷政策等方式实现矿产开发生态补偿;社会补偿通过社会捐助、发行生态彩票、自愿义工等方式。另外,美国考尔斯率先提出了“生态移民”方式,旨在保护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将生态环境脆弱的贫困社区的生态超载人口迁到生态人口承载能力高的地区。 四、完善我国西部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一)运用法律手段对矿产资源进行生态补偿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本国国情,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运用法律手段明确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1.在现有法律条款基础上,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矿区生态补偿法律法规体系。在法律法规中,应明确补偿的主体和客体,补偿原则和依据。结合矿区环境特点,建立覆盖矿区发展全过程的生态补偿法律法规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 2.对不同类型矿山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治理。对新建矿山,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保障矿业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对已建矿山,加强监管,全面实现生态环境达标,并制定科学的闭坑计划,提高生态环境恢复水平;对已关闭的矿山,加强对生态环境变化和影响的动态监测;对历史遗留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区别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企业,实行不同的国家和地方财政扶持政策,共同推进矿山环境的恢复和治理。 3.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执法和监管力度。强有力的执法和监管力度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提供外部支持。 (二)运用经济手段进行矿产资源管理和生态补偿 经济手段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最常用的手段,它的实施可以为经济主体制造一个有利或不利的政策环境,从而促进或约束经济主体的决策及行为,并使之与调控目标有效衔接。 1.逐步将矿产资源价格市场化。根据不同的地区和矿产质量,结合资源的生态属性,在资源价格因素中应考虑生态补偿费用,并形成与其他商品的合理比价,最终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矿产资源价格体系。 2.构建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税费体系。对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主体,按其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及产生的污染情况征收税费,促使开发利用者重视生态保护,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排放。 3.综合运用多种经济手段。在征收自然资源开发的资源税费和生态环境税费的同时,综合运用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价格政策等其他经济手段。在对资源进行价值评估的基础上,拍卖资源开发权,将拍卖所得资金作为生态环境的恢复费用。 (三)通过行政监管确保矿产开发生态补偿有效进行 1.明确各行政监管部门的职能。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治理、监管工作涉及国土资源、环保、农业、林业等多个部门,管理职责交叉,为了确保行政监管的有效进行,需要明确职能分工。 2.提高行政监管执行效率。对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行政监管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监管执行过程中,各相关部门需要围绕既定目标,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发挥作用。但由于不同的行政手段分别由不同的部门主导和操作,常常会出现作用方向不一致,作用力度不匹配,甚至相互冲突的情况。因而,在行政监管执行过程中,把握不同行政部门政策手段的作用特点,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是十分重要的。 (四)加强媒体宣传、公众监督,营造和谐的生态补偿氛围 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期,媒体宣传、舆论监督有助于统一思想,化解矛盾,凝聚各方面力量,进而推动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和发展,创造和谐生态环境。 1.加强媒体宣传,推动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发展。一是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进行普及宣传,加强群众对矿产开发生态补偿的认识,强化当地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二是对相关各行政职能部门的工作及重大政策部署进行宣传。通过新闻媒体、网络、书籍、专题片、研讨会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加强重大主题和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 2.加大公众监督,营造和谐的生态补偿氛围。加强对矿产开发行为的公众监督,让更多的主体参与到资源生态环境补偿工作中,营造和谐的生态补偿氛围。了解民意,充分反映群众心声和意愿;汇集民智,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增强决策的预见性、科学性和针对性;解决民困,通过公众监督,了解公众利益方在具体生态补偿中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保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设计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

全文阅读

中国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度与竞争力研究

摘要 促进矿产资源产业集聚是推动我国西部矿产资源产业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开展我国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度与产业竞争力相关性的研究可以为西部矿产资源产业竞争力提升提供相关决策指导。为分析矿产资源产业集聚对矿产资源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本文选取区位熵反映矿产资源产业集聚度,具体地,选择企业数量区位熵反映矿产资源产业区域集聚度,选取产业产值区位熵反映矿产资源产业经济集聚度;矿产资源产业竞争力则选取产值利润率借以反映。通过衡量我国西部9个矿产资源产业的区域集聚度、经济集聚度和产值利润率,得出我国西部大部分矿产资源产业仍停留于企业“扎堆”的区域集聚,经济集聚不足,尤其是下游加工业,这导致我国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效应难以充分发挥,产值利润率低下;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度与产业竞争力正相关,且经济集聚对产业竞争力的推动作用更强。因而,不仅要发展下游加工业,而且要提高产业集聚度尤其是经济集聚度,以更有效地推动我国西部矿产资源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关键词 西部矿产资源产业;产业集聚度;区位熵;产业竞争力;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F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1)05-0031-07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05.006

自Marshall首次提出“产业集聚”这一概念以来,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产业集聚进行界定,尽管这些界定存在差异,但普遍认同产业集群具有地理集中性、产业相关性、发展共生性和区域经济推动性等特征[1]。这些特征使产业集聚企业能够分享外部经济效应,提高集聚企业分工协作、互补和创新的程度,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西部大开发是我国新时期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科学认识和充分利用西部区域资源优势,并将其转化为区域经济优势,是被广泛认同的推动西部发展,缩短东、西部差距的有效路径之一。矿产资源是我国西部的优势资源之一,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其中,西部的石油资源量达412.2亿t,占全国的40.37%,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占全国的73.7%[2]。因而,研究如何高效地利用西部矿产资源对西部经济发展乃至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意义重大。

发展矿产资源产业集聚是有效利用西部矿产资源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西部已经形成了甘肃铝锭产业集聚、白银市镍产业集聚、新疆和陕西石油天然气产业集聚、四川夹江县陶瓷产业集聚、包头铝业产业集聚,等等。那么,目前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总体处于一个怎样的水平?它们与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的关系如何?这些问题将关系到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今后发展的方向、被扶持程度,及相关政策制定等方面,因而有必要对这些问题展开研究。然而,纵观已有相关文献,产业集聚度与产业竞争力关系的研究几乎全集中于非矿产资源产业,且主要集中于高新技术产业[3-6]、制造业[7-14];从研究地区来看,主要集中于长三角地区[6,12-13,15]。关于矿产资源产业集聚度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甚少,而针对西部矿产资源产业的这类研究那就更少。鉴于此,本文就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度水平与产业竞争力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为西部矿产资源产业竞争力提升提供相关决策指导,并期望学者们对此进行更系统、更深入的研究。

1 产业集聚度与产业竞争力关系研究述评

关于产业集聚度与产业竞争力关系的最早研究是Starrett 在1978年提出的著名的空间不可能定理,他认为集聚条件下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是不可能的,因而提出产业集聚度测量的不完全竞争模型;波特[16]提出了评价特定产业竞争力的分析框架,认为当生产要素、需求、相关支撑产业和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四个基本因素,以及机遇和政府两个辅助因素,因地理集中而在特定区域集聚整合为一个整体后,就会更容易相互作用,从而为集聚带来竞争优势,继而进一步吸引企业集聚,即利用“钻石理论”来解释集群竞争力。我国学者在产业集聚度定量评价基础上进行了较丰富的产业集聚度与区域经济或竞争力关系的研究[3,5,7-8,12-13,17-20],然而,对于西部矿产资源集聚的研究很少,关于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就更少。胡健等[2,21]利用CR指数、H指数、EG指数等组合评价西部地区石油天然气产业的集聚程度,认为西部地区石油天然气产业的上游已显现出较强的集聚性,但是下游并没有体现出相应的集聚性;张伟[22]对西部13个二位数资源型产业进行聚集度衡量,并计算这些产业的销售利润率,借以初步反映各产业竞争力,但没有分析区位熵与产业销售利润率之间的关系,因而,也就无法揭示两者的关系特征和关系程度。本文在参考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基于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度的定量评价,分析其与产业竞争力的定量关系,为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发展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全文阅读

西部矿产资源开发补偿的实现路径研究

[摘要]矿产资源是保障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开发也使一个地区产业具有生态、经济双重属性。以四川为代表的西部区域的矿产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全,其矿产业占有重要地位。矿产资源开发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危机。本文通过了解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发展现状,并结合研究国内外生态补偿机制相关基础理论,深入分析西部矿产资源开发补偿路径的一些相关问题的理论,从而探索我国西部矿产资源开发补偿的路径,促进西部地区生态建设。

[关键词]西部;矿产资源;补偿;现状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2203

矿产资源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但带来生态环境问题。而矿产资源开发补偿机制有助于优化开发利益分配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矿业区域的生态、社会、经济问题。德国通过利用对矿区复垦、异地恢复等模式结合市场手段进行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美国施行矿区生态系统修复法规,制定复垦抵押金、治理保证金制度。在1986年,我国首次颁布《矿产资源法》,确立我国矿产资源“税费并存”制度。2005年,《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提出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机制。2010年6月确立新疆、四川、重庆、云南等为资源税改革试点。未来,我国仍将长期坚持矿产资源开发活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

本文基于生态服务体系,结合西部矿产资源开发现状,深入研究西部资源开发补偿模式,探索补偿实施路径。从而构建相关评价体系,建立一个生态补偿机制。

1西部矿产资源特点及开发问题

西部地区资源丰富,种类多,总量大。矿产产业开发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加速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但高成本的粗放型开发模式,致使环境污染,生态问题严重。

11西部矿产资源分布特点

全文阅读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矿产资源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的支撑,尤其在当今资源日趋紧缺的大环境下,如何合理配置、有效剂用现有的矿产资源以满足该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重要的现实问题。文章通过对该经济区的矿产资源开展调查研究,在取得第一手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实证、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矿产资源的现状以及开发利用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进行研究。按照科学发展观和节能降耗、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依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矿产资源和开发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实现矿产资源的集约利用以及出台相应的政策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和依据。

[关键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作者简介]杨乃裕,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广西桂林541004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11―0009―05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矿产资源现状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经济圈和大西南经济圈的中心结合部,南拥北部湾,背靠大西南,东连珠三角,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接壤,是我国西部唯一的既沿海又沿边的地区,既是我国大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和中国通向东盟的陆路、水路要道,又是促进中国――东盟全面合作的重要桥梁和基地;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东盟、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包括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陆地国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2006年末总人口1255万人。

广西矿产资源丰富,锰矿、铝土矿、锡矿和铅锌矿是广西的优势矿产资源,均分布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外的其他地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北海、钦州、防城港的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主要是钛铁、铅锌、锡、锑等。其中以钛铁矿有较大开发潜力,其余矿种储备量均在1000万吨以下。非金属矿:主要是高岭土、石英砂、石膏、各类粘土、石灰石、花岗岩等,其中高岭土储量占全国首位。根据调查的资料和北海、钦州、防城港国土部门提供的材料分析、整理,综述如下:

(一)矿产资源数量及分布

全文阅读

构建西部矿产资源集群化特区可行性研究

摘 要: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阐述在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产业区域内,借助产业集群模式科学构建矿产资源特区。明确了产业结构、政府效能、技术创新、对外合作等因素在特区形成中的效用,旨在带动整个西部矿业资源产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产业集群;矿产资源特区

中图分类号:F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7-0121-02

1 经济特区与产业集群的发展

1.1 中国经济特区集群建设

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中一组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或者说,集群是在某种产业领域里相互关联的公司和机构在地理上的集中。这些公司和机构同处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

产业集群正是通过集群内大量的同行业企业和相关企业之间发展高效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形成高度灵活专业化的生产协作网络,而具有极强的内生发展动力和持久的生命力。长期的实践证明,产业集群已成为帮助国家产业成长的一种有效手段。

可以说,我国经济特区实践的成功就是集群经济在中国实际应用的成功。

全文阅读

内蒙古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数据库管理分析

摘要:通过阐述内蒙古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信息化工作的现状及数据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其数据库管理资源进行了分析与信息共享,为合理地利用开发内蒙古西部矿产资源找到新的途径。

关键词:矿产资源; 数据库管理; 信息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status of western Inner Mongolia region of miner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database management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in database management, analyzes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the database management resources, to find new ways for the rational us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part of Inner Mongolia mineral resources.Key words: mineral resources; databas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P6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库技术在矿山建设与开发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建立矿产资源信息数据库已经成为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重要环节和制约因素,但内蒙古西部地区由于受矿产资源的分布和技术条件等因素制约,数据库建设还不完备,数据利用方式还很单一,矿产资源数据管理也缺乏可操作性的统筹考虑和整体规划,因此,需要有效地对矿产资源数据库管理模式进行分析,以便我们可以更好地将矿产资源的数据信息应用到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从而更充分地发挥矿产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矿产资源数据库管理分析

2.1 存在的问题

全文阅读

我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探析

一、背景

在我国,92%以上的一次能源、80%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均取自矿业,矿业支撑了GDP 70%的国民经济的运转。对DRI-WEFA(华顿计量经济预测协会)和RioTinto(力拓矿业公司)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世界GDP增长与矿产资源需求量之间呈明显的线性关系的结论。

从全球范围看,矿产资源的重要性、稀缺性和经济全球化使得国家间对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经济全球化使得国家操纵本国资源价格和经济命运的能力不断削弱,对资源的依存度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均资源消费量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不断增加(2008统计年鉴)。对一个发展中的资源生产和消耗大国而言,资源问题尤为突出。2008年国际油价的剧烈波动,使我们深刻意识到能源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石油消费量逐年增加,2008年中国原油进口总量为17888万吨,同比增长9.6%。随着石油使用范围的日益广泛,单位GDP所消耗的原油量不断增加,所以,即使国内产量不断增加,但我国需求量的攀升速度却远大于产量增加速度。1993年后,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就超过了生产量,且消费量的增速远远大于生产量的增速。由此看出,中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性逐年提高。根据国际能源署(IEA)“能源一经济发展模型”的测算,对OECD国家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并保持1年,GDP增长受影响0.4%-0.5%;而对非OECD国家的影响取决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对于我国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将使我国的GDP下降0.7%,而且,如果油价持续上涨,GDP增长率下降的速度将加快。在最近几年中,中国经济大体为GDP每增长1%将带动100万人的就业。据初步测算,如果国际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并维持1年的话,全国由于企业成本的大幅度提高而影响就业的人数在500万以上。因此,如何完善能源战略储备体制,提高开采技术和利用效率以应对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如何保持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以及能源安全协调发展,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和发展战略。

二、西部资源现状

(一)西部资源储量

到目前为止,我国东部地区那些品级高又相对易于开采的矿藏资源储量已大为减少,而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国土资源部主持的替代资源区的寻找重点也主要聚焦于中西部地区。以煤炭为例,中国是煤的第一大消费国(占世界煤总消费量的32%左右),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煤炭仍然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其中,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和宁夏六省区储量最多,煤炭储量约占全国的81.6%。虽然大庆及胜利油田为目前中国的第一、二大油田,但西部的克拉玛依油田、青海油田、长庆油田、塔里木油田和吐哈油田都同时具有大量的天然气储备。其中,长庆油田为我国主要的天然气产区,并成为北京天然气的主要输送基地。四川油田为我国最大的天然气产区。统计表明西部地区主要能源和黑色金属矿产基础储量占全国百分比如表1所示。

我们可以看到,天然气、煤炭、锰矿、铬矿、钒矿储量都占全国储量相当大的比例,原生钛铁矿则占绝对优势。同时,资料表明,西部地区大部分的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都占全国储量的相当比例。

全文阅读

西部矿产资源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摘要】 有效的评价体系是引导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准。本文在三重绩效理论基础上建立以经营状况、社会责任、环境友好为目标,以生态利润观为导向,以资源控制、生产技术、环境绩效为视角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对遴选出的西部21家矿产资源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均衡发展的企业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更为优秀。

【关键词】 西部矿产资源企业 可持续发展 评价体系

一、引言

各行业企业中,资源企业的地位尤为特殊。资源企业的生存依赖于自然资源的供给状态,同时社会与环境又对其发展有着严格制约,如何协调资源企业发展与其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基本前提是重新确立对资源企业绩效的评价目标。评价目标的改变将从根本上实现资源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确立资源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的主要关系。按照“三重绩效”的观点,将企业的三个属性分别对应经营状况、社会责任、环境友好三个目标来研究现有的西部矿产资源上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社会资源有效地在资源企业配置提供指示器,引导社会资源合理有序地在资源企业开发矿产资源过程中实现利益统筹。

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资源企业可持续发展延伸出三个视角,这些不同的视角由生态利润观加以统御,最终通过利益统筹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资源控制视角:资源企业产业链完整程度(包括上游和下游)以及资源控制能力是企业与社会发生更多经济交换的基础。资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忽视这种资源控制能力,它是实现其持续发展的根本。二是生产技术视角:社会生产率的提高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技术高度与创新程度又从根本上促进社会生产率的提高。吴延兵(2006)通过实证研究认为“R&D对生产率有显著正影响”,因此在衡量资源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时应适当纳入技术创新能力指标对企业的经济绩效进行全面考量。三是环境绩效视角:Micheal Porter and class van der linde(1995)认为“企业进行严格的环境管理能改进企业的竞争力,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正相关”。同时金碚的理论研究认为“近10多年来,中国工业竞争力与资源环境管制强度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时刻与自然环境发生各种能量与资源的交换,这种交换程度以资源企业最大。因此资源企业与自然之间的友好程度就决定了企业是否拥有持续的生态竞争力,在资源企业可持续能力评价中应遵循生态理论的观点。

根据设计原理,遵循设计原则,西部矿产资源企业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三、评价样本选择及评价方法

全文阅读

关于在攀枝花市建立“中国西部矿权、矿产品交易中心”的SWOT分析

摘 要:笔者阐述了在攀枝花建立“中国西部矿权、矿产品交易中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通过SWOT分析系统的论证了在攀枝花建立“中国西部矿权、矿产品交易中心”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面对的机遇与挑战;最后笔者得出在攀枝花建立“中国西部矿权、矿产品交易中心”的可行性与急迫性。

关键词:攀枝花;矿权交易;矿产品交易;SWOT分析

一、关于建立西部矿权、矿产品交易中心的基础性分析

纵观国内外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发展史给我们这样的启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市场化,基本机制就是价格机制。一般而言当一个地区或者一个企业所提供的商品占据市场较大份额或该商品占据整个生产链关键环节的时候,提供该种商品的这个地区或企业就应该获得与其市场地位相当的报价权、定价权和相应的市场控制权。但要想获得这样的市场权力,光靠自身占有的稀缺资源和产品生产能力是不够的,还必须获得一个控制或者说影响市场行情的工具,而这个工具就是产权和产品交易所。

攀枝花现有探明的钒、钛储量分别占全国和世界的59%、93%和11%、35%,鉴于钒钛资源的稀缺性和攀枝花占有量及不断扩大的产能,攀枝花的钒钛开采和生产企业理应获得相应的市场议价地位和市场定价权,在攀枝花建立“中国西部矿权、矿产品交易中心”不仅有利于攀枝花的企业优先获得市场供求信息,建立其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市场主导地位,而且有利于增加本土行业矿权矿产交易量,带动其财政税收的增加,从而有助于增强城市发展后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城市品牌效益和综合竞争力。

简言之,攀枝花要想获得这样的市场权力,就必须拥有像“西部矿权、矿产品交易中心”这样足以影响市场的载体和工具。通过这个中心建立高效的矿权、矿产品投资交易投融资体系,发现价格、形成价格,规范攀西地区的矿权、矿产品交易,聚集人气商气,降低交易成本,进而达到保护国家资源,促进资源开发和利用,留利于攀枝花的目的。

二、关于建立西部矿权、矿产品交易中心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全文阅读

西部地区非能源矿产开发效用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西部地域富含着我国60%以上的矿产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是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依赖的基础和优势。保护和科学利用矿产资源是保障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西部是保护和科学利用矿产资源的关键区域。

一、西部地区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情况

(一)西部主要矿产资源状况及资源潜力

西部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我国经济建设所急需的重要矿产资源,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目前,我国除少数几个矿种外,一些尚未开发利用的大型、超大型矿床和具有较好资源潜力的地区,大多数分布在西部地区。

西部地区的钾盐、稀土、镍矿资源储量占全国的比重超出了90%,在全国居于垄断地位;铝土矿、铅锌矿及磷矿资源储量占全国的比重稳定在50---80%,具有绝对资源优势;铁矿、铜矿及金矿资源储量占全国的比重基本维持在25--50%,具有相对资源优势。

西部地区尽管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但是受控矿因素影响,各矿种在空间分布上又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例如,铁矿主要集中分布在四川、内蒙古、陕西、甘肃及云南境内,锰矿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及重庆境内,铜矿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四川、云南及甘肃等省(区)境内。

(二)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情况

多年来通过对西部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西部地区已经建成了库尔勒、金昌、白银、玉门、攀枝花、东川、六盘水、个旧、格尔木等一大批矿业城市,极大地提升了西部的工业基础,促进了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