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下肢静脉曲张:知因能防

长期站立工作、体力活动强度高或久坐少动的人,容易出现下肢浅静脉伸长、迂曲而呈曲张状态,即临床上所说的下肢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曲张是下肢静脉系统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可占城市总人口的5%以上。下肢静脉曲张早期可无症状,常常不被病人重视,但其不会自行愈合并逐年加重,迁延数年至数十年,使许多爱美的女性夏天不敢穿裙子,很是苦恼。更为严重的是,随着疾病的进展会出现多种合并症,使病人的工作和生活受到妨碍,甚至造成不同程度的病残。

下肢静脉曲张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继发性静脉曲张是由其他疾病导致的合并症,但最常见的还是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知道了下肢静脉曲张的病因所在,才能从根本上采取预防措施。

从解剖学看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血液依靠心脏搏动产生的舒缩力量,深静脉周围肌肉产生的挤压作用,以及呼吸运动时胸腔内负压吸引,协同作用完成向心脏的回流。下肢静脉分为深浅两组,深静脉位于肌肉中间,不易发生曲张病变;浅静脉主要由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组成,位于疏松的皮下组织中,周围缺乏支持和保护,易发生曲张病变。下肢静脉里面有很多单向开放的瓣膜,正常情况下,由于瓣膜的作用,下肢静脉血只能顺向回流到心脏而不会倒流。当瓣膜功能不良时,就会导致静脉血倒流。通常静脉瓣膜和静脉壁离心脏愈远,强度也愈差;但静脉压力却是离心脏愈远而愈高,再加上重力的作用,是下肢静脉易发生曲张病变的解剖学基础。

病因:先天和后天因素俱在

1 静脉壁薄弱和瓣膜缺陷:人体的静脉和动脉相比,管壁相对薄弱,在静脉压作用下容易产生扩张;瓣周的扩张导致静脉瓣无法完全闭合,引发血液倒流。部分病人的瓣膜先天发育不良或缺失,是导致下肢静脉曲张的重要原因。

2 静脉内的压力持久升高:重力作用使血管腔内的静脉血对瓣膜产生一定的压力,在正常情况下对其不会造成损害。但当长时间站立、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长期便秘等情况下,静脉内压力持续增高,加重静脉瓣膜的负担而使之受到损伤,出现松弛、脱垂、关闭不全,导致静脉曲张。

表现:关注两大类症状

全文阅读

本期话题:下肢静脉曲张

专家简介:张望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1989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1996年于首都医科大学获外科学硕士学位。从事外科工作十余年,多年来专注于各种血管疾病的治疗研究,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各种动脉瘤、下肢深静脉血栓、脉管炎等有丰富的治疗经验。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疾病,系指下肢浅静脉系统处于伸长、蜿蜒而曲张状态。明代《外科正宗》载:“筋瘤者,坚而色紫,垒垒青筋,盘曲甚者,结若蚯蚓”,即为静脉曲张。临床工作中,很多病人对此病认识不足,对治疗顾虑重重,下面我回答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1. 大夫,我腿上的血管长得像蚯蚓似的,弯弯曲曲,越来越重,特别难看,是怎么回事?

这就是较典型的下肢静脉曲张,小腿上突出于皮肤下、弯弯曲曲像蚯蚓似的血管就是曲张的浅表静脉。

下肢静脉系统分为深静脉系统和浅静脉系统,深静脉系统指位于体表看不到的腿部肌肉深层,浅静脉系统就是我们可以看到的腿部浅表血管。

我们知道,血管是人体内的运输通道,由于心脏不停的跳动,动脉血管将富有氧气和营养的血液源源不断地送往全身各处,静脉血管就将体内经过释放氧气和营养后的血液回流入心脏。

下肢静脉系统负责回收腿部的血液,为了使血液向上流且不倒流,下肢静脉内有许多类似我国农村水车的隔板样的瓣膜,如果瓣膜损坏,腿部的血回流受影响,就会出现静脉曲张或腿肿。

先天性静脉壁薄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浅静脉内压力增高是引起浅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下肢静脉曲张分为单纯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系指浅静脉本身的病变,不伴有深静脉病变;后者系指深静脉血栓形成或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后果。我们常说的静脉曲张指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

全文阅读

下肢静脉曲张不可小觑

下肢静脉曲张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腿部美观,因此对于下肢静脉曲张这种病一定要重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延误最佳的治疗时间。

什么是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的一种常见病。该病是由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引起的下肢静脉血流倒流性疾病。下肢浅表静脉发生扩张、延长、弯曲,继而成团状,可分为大隐静脉曲张、小隐静脉曲张两种。起源于足背弓内侧,沿小腿内侧经股骨内侧进入;小隐静脉,起源于足背弓外侧,经外踝后方升至小腿后部。患侧肢体的浅静脉会出现疼痛、发红、肿胀、灼热,常可摸到硬结节,有明显压痛感。晚期可并发慢性溃疡病变。

数据显示,我国15岁以上人群发生下肢静脉曲张的比例约为10%左右,目前正有逐年增长之势。从总数来看,我国约有1亿人可能患有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表现

1.初起可无明显症状,有些患者常感患肢沉重、胀痛、易疲劳,休息后可缓解。

2.患肢小腿浅静脉渐现隆起、扩张,有时可卷曲成团或囊状,尤以站立后明显,抬高腿后消失。

3.病程长者,小腿下端、踝部皮肤有色素沉着、瘙痒、湿疹。部分患者可并发血栓静脉炎,局部呈红肿硬块、压痛。曲张静脉易损伤发生出血,或感染形成溃疡。

全文阅读

下肢静脉曲张怎么运动

中老年人常患下肢静脉曲张症。患者常感下肢沉重,易疲劳,小腿隐痛。严重者脚踝、脚背水肿,皮肤肌肉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等。此病服药治疗效果差,体育锻炼和按摩可使病情改善。静脉曲张的患病原因主要是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不变,缺少腿部运动,下肢血液回流不畅,蓄积下肢,破坏静脉瓣膜而产生静脉压过高所致。可见,静脉曲张患者腿部的运动是很重要的,每天坚持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减缓静脉曲张症状,也可以有效预防静脉曲张。以下运动方法,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不妨一试。

推拉小腿 坐在床边,双脚放在矮凳上,先按摩左腿,左手掌贴在小腿外侧,右掌贴在小腿内侧,从膝盖开始,双掌夹住左侧小腿下推,推至踝部即往回拉,一推一拉,反复推摩100次。右腿锻炼方法同上。

平推小腿 四指并拢,拇指分开,用手掌平推小腿血管曲张处,来回推移30次。

按捏脚趾 用一个手掌捏住患腿的五个脚趾,来回按捏30次。

按摩足底 用一个手掌按摩足底部,以涌泉穴(屈足趾,足底前三分之一凹陷处)为中心,反复点揉100次。

两腿前踢 站立,两手叉腰,先用左腿往前踢,继用右腿向前踢,两替,各踢20次。

屈抱两腿 靠墙站立,先左腿屈膝抬起,双手向前抱膝,再右腿屈膝抬起抱膝,两替,各抱20次。

踮脚尖走路 站立,双腿并拢,双手扶椅背,用脚尖支撑身体,来回走动约30步。

全文阅读

下肢静脉曲张的防与治

病例1:几年前,李老师就发现自己的小腿上鼓出了“青筋”,一直也没太当回事。现在“青筋”越来越多。腿上皮肤的颜色也深一块浅一块,一天工作下来,小腿又胀又痛。

病例2:在商场工作的小张很辛苦,每天都要站五六个小时。每年夏天,小张都不敢穿裙子,因为腿上不知什么时候爬出了一条条“蚯蚓”。

李老师腿上的“青筋”和小张腿上的“蚯蚓”,在医学上称为下肢静脉曲张,它是一种常见病,多见于长期站立工作的人,比如教师、护士、交警、车工等,其他诱发因素包括肥胖、怀孕、慢性咳嗽、便秘及老化等。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与体质和遗传有一定关系。

症状:腿部疲劳、肿胀和疼痛最常见

这些症状通常在平卧并抬高下肢在心脏水平以上而得到缓解,然数小时后才能使不适感完全消失。有的患者下肢会出现难以愈合的皮疹,并会有明显的瘙痒。还有的患者在夜间发生小腿和足部肌肉痉挛。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小腿的皮肤会发黑,严重时可出现破溃、渗水。

治疗:药物几乎不起作用

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有三种。包括压迫治疗法、曲张静脉硬化疗法和手术治疗三大类。

压迫治疗法:穿着医用弹力袜属压迫治疗法中最为有效的方法。压迫治疗会产生直接的力学效果。使病变的静脉透壁压力恢复正常。使用弹力袜可以使腿部沉重感、疼痛、肿胀得到明显的缓解,并可防止曲张加重。但是,弹力袜并不能根治下肢静脉曲张。当下肢静脉曲张严重到一定程度或出现静脉炎、色素沉着等并发症时,建议患者及早进行手术治疗。

全文阅读

下肢静脉曲张的防治

下肢静脉曲张是静脉疾病中最重要的一种,对老年人的健康危害极大,应予以重视。

一、 静脉曲张的病因

下肢静脉曲张的病因大致有如下几点:

1、 静脉壁薄弱和瓣膜缺陷,静脉压力作用下可使薄弱的静脉壁过度扩张,从

而使静脉瓣闭合不全,血液倒流。静脉瓣膜先天发育不良或缺损,也可引起静脉血液倒流,从而使静脉曲张。

2、静脉内压力由于受一定因素的影响而持续升高,瓣膜因受到静脉压力持续的损害,逐渐松弛、脱垂而关闭不全,致使静脉曲张。此致病因素一般包括长期站立工作、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长期便秘等。

3、年龄、性别也对静脉曲张有一定的影响,如随着年龄的增长,静脉压力逐渐升高而出现本病;静脉曲张以女性见多,女性骨盆宽大,血管结构过度弯曲及经期、妊娠、绝经期均可使骨盆内静脉充血扩张而致病。

二、静脉曲张的临床表现

全文阅读

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发病率高,世界卫生组织给静脉曲张下的定义是:浅静脉局限性、节状性,囊状或周围住状扩张,又分为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和继发性两类。

1 一般资料

我院2006年4月~2007年7月收,大隐静脉曲张60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37~70岁,平均45岁。CEAP分期C2 40条,C3 16条,C4 4条。术前下肢静脉造影示27%为单纯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73%有不同程度的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60例均行激光治疗(EVLT)。

2 手术方法

45例于内踝上方2cm,处用18G套管针穿刺踝静脉,(穿刺困难时可做一小切口,直视下切开该静脉)撤出针芯保留外套管,注入适量肝素盐水后插入超滑导丝入股静脉,拔除套管针,置入5F动脉导管至腹股沟韧带上方,撤出导丝,导管内注入适量肝素盐水。将激光光导纤维插入套管内,在激光指引导下将光纤在导管内置于腹股沟韧带下方2cm处,此时可沿导管周围皮肤注射麻醉肿胀液,确认激光光纤在大隐静脉主干内,向外回撤导管约1cm,打开激光仪,设定发射功率15w,脉冲时间为1s,间隔1s,发射激光,以0.5cm/s匀速回撤激光光纤及外套管。助手用手沿光纤走行部位压迫,使静脉壁闭合。对于小的交通支及曲张血管团,可多次应用18G套管针穿刺后用激光使其闭合。术毕患肢激光治疗部位覆盖脱脂棉后给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其他15例先行高位结扎大隐静脉,后续步骤同上。

3 术后处理

术后麻醉过后即可下床活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50mg/日一周,患肢弹力绷带固定14天后拆除绷带,换穿弹力袜。对老年高龄患者,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2天。

4 结果

全文阅读

下肢深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曲张治疗中意义

【摘要】 目的 关于双下肢深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曲张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 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32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经足背顺行行双下肢深静脉造影。结果 X线表现正常的占26.25%,髂静脉受压的占37.5%(合并有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占23.75%),单纯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占36.25%。结论 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对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能为血管外科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关键词】 下肢静脉曲张;深静脉造影;髂静脉受压;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0例患者中,男性186例,女性134例,入院后均行双下肢造影。年龄18-76岁,平均48.6岁。临床表现主要有下肢疼痛、肿胀、肢体温度变化、下肢浅静脉曲张、小腿及脚踝部色素沉着、皮肤溃疡等,病程最长为12年,最短为3天。

1.2 检查方法 采用Siemens SG-CF2179数字胃肠机,造影剂为碘海醇,术前常规静推地塞米松5mg预防碘剂过敏,患者采取45度头高足低位,训练患者作Valsalva's试验以取得配合,利用止血带结扎大小腿中下1/3以阻断浅静脉回流,穿刺足背部及踝部等远浅静脉,留置静脉留置针,通过连接管外接高压注射器(流速为3ml/s、总量70ml、压力为100kpa),并静脉推注碘海醇,透视下连续观察深静脉显影情况,并拍摄下肢正位片保存深静脉充盈图像。作Valsalva's试验观察深静脉瓣开放、反流程度及分布情况并判断深静脉瓣形态及功能。

2 结 果

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浅表静脉曲张,深静脉造影正常84条;单纯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116条;髂静脉受压120条,其中合并有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76条。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时观察下肢深静脉内腔形态及瓣膜反流程度。按Kistner分类法分析瓣膜反流程度:0级为平静呼吸时无明显造影剂通过瓣膜向远心端泄漏,属瓣膜功能正常;Ⅰ级可见少量造影剂通过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向远心端泄漏,但不超过大腿下段,属瓣膜功能轻度损害;Ⅱ级可见部分造影剂反流至窝平面,属瓣膜功能中度损害;Ⅲ级见大量造影剂通过瓣膜反流至窝平面,属瓣膜功能明显损害;Ⅳ级见大量造影剂向远心端反流直达小腿、踝部,属瓣膜功能严重损害。对造影结果进行综合分析,192条深静脉静脉瓣功能不全下肢中,可见深静脉形态正常,内径正常或增宽,深静脉瓣关闭不全,Valsalva's试验时可见造影剂不同程度的反流。按Kistner分类法:Ⅰ级反流66条;Ⅱ级反流79条;Ⅲ级反流41条;Ⅳ级反流6条。

全文阅读

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

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表现是;小腿部青筋,大、小隐静脉扩张、隆起、弯曲,甚至扭曲成团。静脉胁张是由静脉管腔壁弹性减退、变硬,静脉瓣萎缩、硬化,血液回流失控引起的。

长期的负重和站立,是发生此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常有肢体沉重、乏力和疲劳感,可试用下法防治:

热敷疗法用热水浸透毛巾(水温以不灼费皮肤为度)敷于患处,每次5~6分钟,换敷2~8次,每天1~2次(也可用热水袋取代)。敷后,在患处再辅以轻柔的按摩,有舒经、活络之效。

按摩疗法 在患处持续进行保健按摩10~15分钟。常用以下两种按摩手法;

1.前推法――四指并拢,拇指分开。用手掌平推小腿血管曲张处至膝部,由远端推向近端,反复推移。

2.擦摩法――用拇指与四指侧分成钳形状,按住血管曲张侧部,以拇指为支点,其余四指用指腹擦摩,可采用直线或螺旋形向前推移,达到活血、散淤作用。

体育疗法

第一节:站式,两脚并拢,举踵,下蹲。重复10~12次,练习节奏,由慢至快,渐次递增。

全文阅读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患肢皮肤护理

【摘要】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患肢皮肤护理。方法 对2009年至2011年笔者所在科室收住的3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实施相应的术前术后皮肤护理,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预后良好,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实施正确的皮肤护理措施,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远离曲张静脉带来的不便与痛苦。探讨皮肤护理

【关键词】 下肢静脉曲张;患肢皮肤;护理

作者单位:450008 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外科病区 下肢静脉曲张指下肢静脉系统处于伸长、蜿蜓、迂曲状态,通常发生在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及其属支。持久从事站立工作或体力劳动的人多发。早期少有症状,少数患者在走路时自觉下肢酸胀不适,小腿浅表静脉迂曲、扩张,有时卷曲成团呈蚯蚓状,站立时明显,抬腿后消失,后期可出现皮肤营养性变化如皮肤变薄、脱屑、瘙痒剧烈、色素沉着或经久不愈的溃烂(俗称老烂腿),有时也继发出血或湿疹。2009~2011年间,笔者所在科室收住3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均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静脉曲张患肢皮肤护理,疗效甚佳,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3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平均45岁,其中大部分患者自觉下肢酸胀不适,小腿浅表静脉迂曲、扩张,有时卷曲成团呈蚯蚓状,18例患者出现皮肤变薄、色素沉着、脱屑症状,10例患者伴有下肢瘙痒剧烈症状,5例患者出现了湿疹,5例患者出现了下肢轻度溃疡,只有1例患者出现了溃疡伴感染的症状。所有患者均做了手术,出院时预后良好,大部分患者皮肤外观恢复正常,色素沉着较前减轻,皮肤瘙痒症状消失,皮肤湿疹溃疡痊愈,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护理 ①保持患肢皮肤清洁卫生,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碱性肥皂或沐浴液洗澡,每天用温水泡洗患肢1~2次,擦干后涂护肤脂保护。②修剪指甲,避免抓伤曲张的静脉皮肤,以致曲张静脉破溃出血。③皮肤伴发瘙痒或湿疹者,嘱其尽量选择纯棉衣物,不要抓挠患处,保持心情愉快,转移对痒的注意力,瘙痒剧烈者可以遵医嘱涂抹止痒药膏,湿疹严重者可以用氧化锌软膏涂抹患处。④轻度溃疡者,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湿敷患处或1∶ 5000高锰酸钾浸泡患肢,每日2~3次。⑤溃疡伴感染者,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给与彻底清创,每日换药。

2.2 术后护理 ①仰卧位,术后24 h制动,24~48 h后可下床活动,但须用弹力绷带,避免久站,下肢过早负重,一般卧床7 d,抬高患肢20~30°,一般超过心脏水平,有利于静脉、淋巴回流,减轻下肢静脉水肿,减轻下肢静脉内压力,指导患者做足趾活动,足背屈伸运动。②患肢用弹力绷带包扎,一般从足背向大腿方向开始包扎,逐渐向上缠绕,绷带松紧度以一指为宜,若术后第1天足面水肿或是患肢疼痛,可能弹力绷带过紧,应松开弹力绷带,重新包扎,或穿弹力袜。③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情况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观察患肢皮肤温度、颜色、感觉变化,如出现皮温升高,皮肤颜色发白或紫色,考虑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④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观察切口敷料渗血情况,渗血严重者,给予加盖辅料,局部加压包扎处理。⑤密切观察术后并发症①隐神经损伤: 症状是内踝或足背区域皮肤感觉迟钝或缺失,方法是用手指摸区域皮肤,感觉迟钝。②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是下肢肿胀明显、皮肤发亮、小腿腓肠肌深压痛,方法是用手捏双侧小腿肚子进行对比,如果一侧有深部压痛的话,可以做深静脉B超予以证实。③浅静脉炎:症状是长条索状硬块,表面皮肤颜色变深,有时有压痛,走路有牵拉感,可以做深静脉B超予以证实。④张力性水泡:症状是拆除弹力绷带后发现皮肤出现水泡,早期识别方法是发现皮肤有绷带过紧的勒痕。⑤伤口感染:术后数天后出现切口红肿疼痛,流脓。如果出现上述并发症,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及时处理。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