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乡扶贫心得体会

下乡扶贫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精准扶贫工作会议讲话稿

同志们:

在全区上下深入推进精准扶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区委、区政府召开这次会议,专门安排部署全区精准扶贫工作,目的就是总结分析前一阶段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交流工作经验和好的做法,推动全区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强化责任和担当,统一思想认识,把工作重心倾斜到开展精准扶贫上,把精力集中到帮助群众脱贫上,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实在的行动,坚决打赢这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战。稍后,区委靳书记还要做重要讲话,希望同志们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自__年10月召开了精准扶贫攻坚工作动员会以来,我区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重要会议精神和决策部署,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及时召开区委常委会、全体会等多种会议,认真研究部署,扎实推进全区精准扶贫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将任务细化分解到村、到户、到人,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健全了扶贫机构。区、乡、村三级及时组建相应的组织机构,区有指挥部、乡有工作站、村有工作室的组织保障体系全面建立。二是强化干部培训。切实加强对扶贫干部的教育培训,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67期,培训人员3600人(次)。三是完善工作机制。为44个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44名、驻村工作队员78名,严格按照“五步两公示一公告”程序,完成了2306户7530人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全面实行精准扶贫“联点包户”工作机制,实现了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全覆盖。四是狠抓工作落实。建立健全了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干部召回、联村包户、资金审计等17个精准扶贫相关制度,实行乡镇每周一汇报、区上每月一汇报制度。结合全区44个贫困村的地域特性、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紧紧围绕贫困群众需求,做实做细了脱贫攻坚方案、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五是攻坚目标明确。制定出台了《__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实现整体脱贫的实施意见》,制定了“1+17+5”精准扶贫工作方案。2016年计划实现脱贫1133户3761人,22个贫困村退出,巴藏沟乡整乡脱贫摘帽。2017年计划实现脱贫1173户3769人,22个贫困村退出,全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总体上看,全区精准扶贫工作开局良好,但与省、市和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领导重视程度有待加强。从中央到省、市,都把精准扶贫作为“一号”工程来抓,但从目前工作推进情况来看,全区上下还未形成党政同责,各部门参加、全社会参与、齐心协力推进工作的局面。各县级领导深入到联点村开展蹲点调研,督促、检查和指导力度还需加强。个别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工作安排给包片领导和驻村干部后,习惯于听汇报,作指导,亲自深入贫困村和贫困户中开展调研、指导工作,解决具体问题力度不够,没有真正做到亲历亲为,一些工作仅仅是说在嘴上,还没有真正抓在手上,放在心上,工作被动应付,缺乏积极作为精神。区扶贫部门牵头抓总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顶层设计做得不扎实,对部门、乡镇开展工作督导不力。各部门在工作中未能形成联动机制,工作落实不到位,制定的行业方案缺乏可操作性。“联点包户”制度未能得到及时落实,还未开展实质性工作。

二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个别乡镇和部门对精准扶贫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把精准扶贫工作当做一般性工作,主要负责人过问少,亲自抓得少,仍然停留在召开会议、宣传政策上,没有实质行动。部分乡镇、村“等靠要”思想严重,张口要政策,伸手要条件,工作被动。有的部门大局意识不强,认为精准扶贫主要是扶贫部门的事,行业部门只要凑凑数就行,把精准扶贫当作工作负担。个别乡镇和贫困村不同程度的存在拿来主义的思想,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强,注重于等上面政策和资金支持,缺乏主动突击、积极争取的精神,部分贫困群众还没有真正形成“我要脱贫”的思想,主动参与和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自觉性不高。

三是基础工作不扎实。精准扶贫贵在精准,前一阶段工作中,不少村上的贫困户精准识别还有不精准的问题,对贫困家庭的收入支出、致贫原因、发展意愿等基本情况了解掌握的不详细,基础工作做得不扎实。大多数贫困村普遍存在建档立卡工作程序不规范、村户档案缺页漏项,基础资料不齐全、数据逻辑混乱、致贫原因界定不准确等问题。各贫困村制定的脱贫计划不科学、不完整,操作性不强,乡镇与乡镇之间、贫困村与贫困村之间的工作水平参差不齐、进度不平衡。

四是宣传引导不深入。宣传工作仅仅局限于做宣传牌、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在深入宣传政策和先进典型经验方面还做的很不够,营造氛围不浓。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成员经常性深入贫困户家中开展工作力度不大,宣传工作与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没能真正与贫困户拉家常、问寒问暖,向群众讲清讲透相关政策,导致部分贫困户对政策理解的不深不透。各乡镇、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和扶贫干部对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的主动学习不够,自身对相关政策理解掌握不深不透,对下一步如何开展工作说不到点子上,心中无数,工作方式方法上有待改进和加强。

五是发展思

全文阅读

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监督情况汇报

一、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监督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精心部署。

一是组织学习,统一认识。组织全体乡村干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区有关文件、领导讲话和有关会议精神。通过学习使全体干部充分认识到管好用好扶贫资金、确保专款专用是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根本措施之一,开展加强监管、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是确保扶贫资金专款专用的根本保证,加强扶贫专项资金监管意义重大。

二是组建机构,加强领导。乡、村两级分别组建成立了扶贫项目资金监管协调小组,由乡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乡纪委、乡行政监察室、乡财政、乡民政、乡村建与国土、乡会计管理中心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于乡纪委行政监察室合署办公,由乡纪委副书记负责日常事务;各村相应成立协调小组。协调小组成立以来,采取集中开会、电话沟通、按资金使用渠道分部门研究落实等各种形式开展工作。

三是制定方案,精心部署。由乡扶贫项目资金监督管理协调小组制定下发了《乡扶贫资金监督管理专项治理实施方案》,明确开展专项治理的目的意义、任务范围、方式方法、时间安排及工作要求。召开乡纪委、乡行政监察室、乡财政、乡民政、乡村建国土所、乡会计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及扶贫资金项目实施村党支部书记会议,专题布置专项治理工作,要求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明确责任,加强整改,完善管理。

(二)落实规定,依法规范使用扶贫资金。根据《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扶贫资金使用范围。

使用范围五个方面。(1)扶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包括:乡村道路、基本农田、小型和微型农田水利设施,人畜饮水、户用沼气、村级通电、贫困户住房改造和异地移民扶贫开发等项目建设。(2)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开展科技扶贫。(3)扶持农村贫困人口劳动技能培训补助。(4)扶持贫困地区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广播、电视事业。(5)扶贫贴息贷款的贴息支出。

坚决做到“五不准”。不准把财政扶贫资金用于行政事业机构开支和人员工资;不准用财政扶贫资金发放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不准用财政扶贫资金弥补预算支出缺口;不准用财政扶贫资金购买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不准用财政扶贫资金外出旅游和考察。

全文阅读

乡政府扶贫开发自查报告

**乡**年度扶贫开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扶贫办的精心指导下,按照政府组织、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全面推进的原则,紧紧围绕全乡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狠抓各项目扶贫措施的落实,在整村推进、宝钢对口帮扶、小额信贷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全乡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使我乡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按照县委办、县政府办《关于认真做好扶贫开发相关工作的通知》(**办发[**]67号)精神,参照《**县**年扶贫开发工作目标考核责任状》,我乡对**年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年度全乡扶贫开发基本情况

**乡辖8个村民委员会92个自然村、96个村民小组,2972户12902人,其中有相对贫困人口7741人(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300元),占全乡农业总人口的62.5%;有绝对贫困人口2725人(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25元),占全乡农业总人口的22%,是一个集“老、少、山、穷”为一体的贫困乡,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年,全乡共实施扶贫开发项目3个,分别为:那迁村半山小组**年度市级重点扶持村项目,**干田一组**年度省级重点扶持村项目,**干田二组、三组、景东组、改河组**年**宝钢对口帮扶项目。共争取各级扶贫资金193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扶贫资金15万元,市级财政扶贫资金15万元,**宝钢援建资金163万元。

(二)认真做好**年度各项扶贫项目的扫尾工作

**年度下达我乡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有2个,分别为**干田三组省级重点扶持村项目和那迁村半山小组市级重点扶持村项目,由于受“6•3”地震影响工程至**年6月结束,共投入资金79.72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扶贫资金15万、市级财政扶贫资金15万,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46.3万元,其他资金3.42万元。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村内道路硬化、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庭院改造、产业扶持、沼气池建设、科技培训等六个方面,使那迁村半山组、**三组及附近村民小组的农户共167户650人受益,同时解决了147人的温饱问题和巩固了413个不稳定收入人口的低收入水平。通过乡、村两级的共同努力,**年的各个扶贫项目已顺利完成,并取得了良好的扶贫效益,现已通过县级验收。

(三)全面完成**年**宝钢援建项目建设

**年**乡**宝钢援建项目主要围绕**一组、二组、改河、景东四个村民小组进行,项目以扶持整村推进的方式,重点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扶持产业发展,推进卫生、教育等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总投资257.85万元,其中:援建资金163万元,群众自筹94.85万元。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修建村组道路2条6km,道路硬化13.1km,庭院改造133户3990m2;扶持建盖烤房20座,茶园改造186亩;修建公共活动场地及球场一块700m2,新建65m2科技文化活动室2间,新建**小学220m2综合楼一幢,80m2**卫生室一幢;资助贫困学生80名。目前项目建设内容已全部完成,准备迎接县级验收。

全文阅读

春晖行动打造新阶段社会化扶贫模式

春晖行动实施以来,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攻坚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春晖行动是共青团贵州省委于2004年发起的一项大型社会公益活动,旨在“弘扬中华文明,反哺故土亲人”,充分发挥“亲情、乡情、友情”的情感纽带,激发赤子情怀,感召游子返乡,共同促进家乡经济文化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2011年5月,时任国家副主席在贵州视察工作时,对贵州开展的春晖行动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共青团贵州省委发起倡导开展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动员组织广大在外游子参加家乡扶贫开发的春晖行动,有特色有实效,要继续坚持和推广。”随后,共青团贵州省委认真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在加强组织领导、整合社会资源、创新服务载体、强化品牌塑造等方面下“苦功”,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

春晖行动实施11年来,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攻坚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共有45000多名春晖使者创造了人人参与式、资源组合式、精准对接式、精神扶贫式等春晖扶贫公益模式,为家乡扶贫事业贡献力量。

创新扶贫工作新模式

春晖行动用情感纽带感召游子反哺家乡,通过礼聘春晖使者实施扶贫项目,不断探索和创新扶贫工作新模式。

春晖扶贫是一种人人参与式扶贫。春晖行动利用情感的纽带把家乡走出去的能人感召回来,把大批有志回报家乡、反哺故土的有识之士礼聘为春晖使者,分别担任镇(村)经济、文化、法律、科技顾问或名誉村支书、村主任。这种人人参与式扶贫体现出的“自己人效应”,大大拉近了春晖使者与扶贫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降低了外来资源进入的心理成本和时间成本,提高了扶贫资源的使用效率,激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

大学生春晖使者吕琦、吕庆称、陈蕊、刘家艳为解决家乡群众出行难问题,四处寻求帮助、申报项目,最后筹集到97.9万元为家乡修建了一条出山路、致富路。农民工杨文学用8年在外当“背兜”攒下的的13万元回乡修路,带动无数人参与扶贫行动……

全文阅读

扶贫攻坚中乡镇政府执行力的提升

众所周知,扶贫工作是当前政府的首要工作当前扶贫政策的最终落实要靠乡镇政府全面正确地执行,因而,如何提高乡镇政府的执行力成为扶贫攻坚中的一个关键点。

扶贫工作乡镇政府执行力

众所周知,扶贫工作是当前政府的首要工作,截至目前云南省有574万人未脱贫、贫困人口数量居全国第二位、贫困片区县和重点县数量居全国第一位,云南扶贫开发工作任务依然繁重,而具有云南特色的扶贫经验也成为全国示范模式。当前扶贫政策的最终落实要靠乡镇政府全面正确地执行,因而,如何提高乡镇政府的执行力成为扶贫攻坚中的一个关键点。

一、扶贫工作离不开强有力的乡镇政府执行力

乡镇政府是我国最低一层的地方政府,是政府机构系统的触角和基石。对政府内部而言,乡镇政府有具体执行和收集反馈信息的责任和义务。对社会而言,尤其对广大农民来说,乡镇政府是整个政府体系最现实的代表,代表政府执行职能,与老百姓打交道。相对于中央政府和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决策职能占主体的地位,乡镇政府的执行职能极其突出。乡镇政府不仅负有引导建设一方经济发展的重大责任,而且还是当前扶贫工作的一个较为关键的环节,中央和各级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都需要这一级政府去落实,众多的社会矛盾也产生于这一最底层的政府。乡镇政府的行政执行力如何,直接关系到扶贫工作。因此,就扶贫而言,乡镇政府执行力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要素。

二、乡镇政府执行力的现状分析

上面我们已经谈到要想更好的做好扶贫工作,就必须使得中央有关扶贫的政策得到贯彻和落实。而这个任务无疑直接落实到了乡镇政府身上。因而,乡镇政府良好的执行力是扶贫的重要保障。然而,事实上大部分的乡镇政府却不能很好的执行中央的各项政策,出现人们常说的“政府执行力危机”。

(一)乡镇政府的双重角色使其执行力不足

全文阅读

营盘圩乡扶贫开发工作汇报

营盘圩乡扶贫开发工作汇报

按照省市县农村扶贫开发规划要求,我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乡列入“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登记造册的贫困人口由1994年的2500人下降到现在的378人,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1994年的180元提高到现在的668元,增加了488元,不少贫困户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过上了较富裕的生活。贫困面貌明显改观,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支柱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以小水电建设为突破口,乡镇财政收入比1994年的16万元提高到现在的160万元,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我乡扶贫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可喜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全乡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做法:

一、 以发展为先导,夯实思想基础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扶贫开发,既是事关人民生产生活的德政工程,又是保持新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必须首先完成的历史任务。我乡贫困面大,群体性贫困已成为制约我乡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上级部门确定我乡为特困乡。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抓住、珍惜、用好机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增强了干部群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了贫困群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我乡形成了“依靠内业谋发展,借助外力保发展,形成合力大发展”的共识,为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 以发展支柱产业为突破口,整合资源优势

我乡地处遂川县西部边陲,为全省乡镇政府所在地海拔最高的乡镇。早在前几年乡党委政府就提出“山顶种药采菜,山中采矿取宝,山坡种果种椒,山窝种竹育笋,山下蓄水发电,山外设点流通”的扶贫开发思路。依托我乡独特的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把扶贫开发与发展农村,支柱产业结合起来,通过扶贫资金扶持,我乡7个村,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桐古、禾坑、营盘村种药采菜,户平种植药材在5亩以上,户平采摘红薇菜在10公斤以上,梅竹、大夏、小夏、桥头三个村以毛竹、竹笋为主导产业,年均收入每户在1000元以上,大户在万元以上,贫困户群众可以从支柱产业中人平增加250元以上,据统计:我乡新种植药材10000亩,花椒1000亩,毛竹5000亩,养鹅鸭5000羽,生猪千头,已建成小电站10座,装机1.5万KW,我乡七个村全部受益。大部分贫困群众依靠支柱产业开发脱了贫。

三、 严把扶贫资金使用关,夯实设施建设基础

全文阅读

基于乡村治理思维的精准扶贫思考

摘要:精准扶贫是我国实行反贫困的重要战略,自脱贫攻坚计划实行以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既然扶贫对象为广大农民,那么在现代的乡村治理中如何使精准扶贫战略与乡村政治经济相态相适应,就成为了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此文通过在黑龙江省农村的调研,结合当地乡村治理状况以及精准扶贫实施效果,从治理主体,治理环境以及治理财政分别阐述对当前精准扶贫实施的影响。

关键词:精准扶贫 乡村治理 治理主体 治理环境 治理财政

1研究背景

“精准扶贫”理念是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考察时提出的,这也是第一次把精准扶贫上升为国家政策。根据我国贫困标准统计,目前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而这些贫困人口几乎都生活在农村,因此农村是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农村强则中国强,农民富则国家富。

乡镇政府作为中国最基层的国家政权直接面对并服务于广大农民,是国家与原子化农民之间的“缓冲带”、“安全阀”。这里所说的乡村治理也就是转型后乡村治理,即后农业税时代的乡村治理。在乡村治理背景下对精准扶贫进行研究,则更利于提高扶贫资源在农村的利用,从而促进小康社会的实现。

2乡村治理转型后对精准扶贫的影响

2.1乡村治理主体的改变

农业税改革前,乡镇政府被称为全能型政府:收税收费、计划生育、招商引资、社会治安无所不包。但是农业税费的改革后对乡镇政府形成了新的权力和格局,乡镇政府在免除农业税的治理中几乎不再有收入利益可言,对村庄治理进行全面干预不但没有足够能力,也没有了积极性和动力。在黑龙江省同样出现类似状况,自税费制改革后,许多地方的乡镇政府转变以往做法,转而支持村民自治。在村民自治的过程中,治理主体很大程度落到了村庄精英肩上。在扶贫过程中,救助资金以及扶贫项目一般都要通过村庄精英来完成。随着扶贫政策的贯彻,村庄精英的功劳是首屈一指的。但是事物有两面性,由于人性的自私性,村庄精英在识别贫困户时可能存在不公平性,列为贫困户的不一定是真正的贫困者。在农村,村民文化水平低,思想意识落后,即使明白不公平性,也是跨级“闹”乡镇府、县政府。上一级无暇村级矛盾,很多不满也是不了了之,致使真正贫困户久久不能脱贫。

全文阅读

乡村旅游扶贫成渝都新名片

重庆市贫困农村主要集中在武陵山区和秦巴山区两大山区。全市贫困村中,649个贫困村有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资源,幅员面积4000多平方公里,涉及100多万人。从2011年起,针对重庆夏季天气炎热,市民避暑休闲需求旺盛的特点,市扶贫办在高山贫困村启动了以避暑休闲为主的乡村旅游扶贫,收到较好效果。以避暑休闲旅游为抓手的扶贫开发实践,为重庆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探索了新的思路。

重庆围绕全市旅游发展总体目标,编制了《重庆市乡村旅游扶贫规划(2013-2020年)》,将乡村旅游确定为推进贫困村发展和贫困农民增收致富的龙头产业,以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村或者集镇为平台,以农民集中居住为切入点,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同步推进的片区综合开发。

重庆将武隆、酉阳、石柱、奉节、巫溪、城口等国家重点贫困县确定为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县。按照一个区县一个片区的模式,规划了仙女山、大黄水、红池坝、摩围山、三角坝等市级示范片和若干个县级示范片,制定了“两带三山五十五片区”的乡村旅游扶贫发展布局。

景区和景点是旅游扶贫发展的基础,重庆根据贫困地区不同的自然资源特色,建立了4种乡村旅游建设模式:避暑纳凉型,主要为市民提供夏季休闲纳凉的乡村旅游平台,重点接待城市市民7-9月上山短时间居住,提供住宿、餐饮服务;景区依托型,主要依托旅游景点,为游客提供配套服务而发展起来的纯消费型乡村旅游接待平台;产业支撑型,以具有休闲观光效果的规模化、标准化农业产业基地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平台;体验观光型,借助农业会节、田园景观、特色民居建筑、农耕文化、民俗风情、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乡村旅游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平台。

2012年市扶贫办制定了《重庆市乡村旅游扶贫产业项目实施意见(试行)》,规定了项目实施主体范围、申报程序、实施方式、资金补助标准等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做到有章可循。同时,为了规范农户开办农家乐,还制定了《重庆市乡村旅游扶贫产业项目基本建设标准》,从硬件环境条件、软件服务质量、安全措施管理等方面,明确了室内“七有六通五洁静”,室外“四化三所一分离”,服务“两好”的基本标准。 城口县东安镇兴田村森林人家避暑休闲接待点

为了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升旅游服务“软实力”,重庆编制专门的培训教程,采用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形式,聘请高校老师、宾馆管理人员、当地大户、厨师等作为教师,对贫困农户持续不断地多层次开展餐饮、用语、仪表、礼仪、酒店管理、农家乐装修,甚至山歌、舞蹈等方面培训。开展现代种养殖业技能培训,支持贫困农户围绕乡村旅游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体验式农业。

下一盘乡村旅游扶贫棋

自2011年探索开展乡村旅游扶贫产业以来,重庆在21个区县启动实施了乡村旅游扶贫项目,打造乡村旅游扶贫接待村(点)231个。其中,贫困村177个,占总数的76.6%。乡村旅游扶贫项目核心区域内有农户17.3万户,发展乡村旅游接待户1.1万户。其中,贫困户924户,占接待农户总数的8.4%。此外,各区县还通过务工就业、销售农副产品、股份合作等方式间接带动贫困户8152户。

全文阅读

文广旅局脱贫攻坚落实情况报告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市、区精准扶贫政策,我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定点帮扶和文化旅游专项扶贫。现将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积极开展定点帮扶

我局派出1名人员至镇贫困村任第一书记,派出4名同志下派至非贫困村(镇村、村)组成两个扶贫工作队(每村1名队长、1名队员)。我局现有干部职51人包保镇村、村、村、村贫困户215户。2015年,我局出资3万元为13户贫困户购买波尔山羊26只。2016-2017年,我局拨款共计13万元用于建设村村级文化室、图书室,帮助提升文化设施条件。2017年、2018年,我局干部职工在“全国扶贫日”为村贫困户分别捐款2000元、2040元。2018年我局将全年办公经费20%(3.16万)拨至村支持扶贫工作。

二、做实文化扶贫工作

(一)推进“文化双基”建设

2017年投入752万元用于29个贫困村文化广场建设和22个村广播设施维修(其中广播设施维修资金67.8万元)。2018年,我区19个乡镇、10个街道、35个社区、165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5个贫困村)全部建设完成。2018年底预计文化馆(站)年服务人次87.6万人次、公共图书馆年流通人次达到69.2万人次。

(二)文艺节目展演,寓教于乐

开展“送戏进万村”演出336场,在各乡镇巡演扶贫现代戏《春风化雨》;以“精神扶贫”为突破口,推出以曾翙翔为原型的现代花鼓戏《瞬间永恒》、泗州戏《扶贫队长》、大鼓《上任第三天》等扶贫题材文艺作品;农村公益电影放映3901场次,新片率达60%以上;开展农民体育活动1640余场;指导督促文化站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文化志愿者服务、广场舞大赛、读书征文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全文阅读

江西省武宁县扶贫开发工作的体会与思考

一、武宁县扶贫开发工作的现状

(一)全县扶贫开发重点村基本情况

全县总人口37.8万人,其中农村贫困人口35553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1.38%(贫困标准为人年纯收入2300元以下)城镇低保人口为3294户,5528人,农村低保人口为12173户,13987人,占总人口的5.2%。“十二五”期间,经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确定了11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分别为大洞乡彭坪村、泉口镇杨岭村、鲁溪镇双新村、东林乡毛田村、上汤乡九宫村、船滩镇河潭村、澧溪镇太平村、甫田乡太平山村、罗溪乡坪源村、石门楼镇镜源村、清江乡塘里村。同时,结合武宁县实际,新增加了县定贫困村2个,分别为船滩镇殿下村、东林乡山头村。

全县重点村有5015户、20691人,占全县总人口 5.5%, 其中贫困人口为5098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14%,占全县重点村人口的24%。有村民小组116个,自然村庄166个。国土面积达28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拥有耕地面积19603.5亩,其中水田14682.5亩、旱地4921亩。林地面积329031.3亩,水面面积2568亩,果园面积2149.5亩。2011年重点村人均纯收入2592元。

(二)当前工作开展情况

1、整村推进工程进展顺利。“十二五”扶贫开发以来,投入11个重点村的各类扶贫资金共计401.5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345.34万元,社会扶贫资金56.21万元,实施各类项目128个。一是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两年来,投入资金220万元,新建改造了道路19条、23.7公里,修建桥梁5座、152米,每个重点村都完成了水泥路或柏油路的修建,有效改变了重点村过去交通堵塞、不便的局面;大力实施农村人饮工程,投入资金16.5万元,解决了重点贫困村771人的饮水困难问题;投入37.9万元兴建水塘、堰坝4座(处),渠道4760米,新增基本农田和增加有效灌溉面积3981亩,为农业稳产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积极推动产业化扶贫。全面落实产业扶贫政策,因地制宜扶持贫困户发展了养鱼、养猪、养蜂和油茶、香菇、板栗、大棚蔬菜种植等开发性项目。两年来,投入扶贫产业专项资金36.3万元,11个重点村的支柱产业正在逐步形成,贫困农户的增收门路不断拓宽。

2、移民扶贫搬迁工程成效明显。按照“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分清轻重缓急、整体搬迁”的要求,武宁县坚定决心要实施好扶贫避灾移民万人大搬迁,把生存环境较差、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群众搬迁出来。2011年,全县已有547户、2356人顺利实现了避灾转移,全部乔迁新居,所做工作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肯定和群众的认可。今年,按照省市下达避灾搬迁990户、4218人的目标任务,武宁县已全力落实帮扶措施并有序推进。目前,在13个乡镇建设集中安置点15个,全部建房一层以上;分散安置3251人中已购房1606人,已入住1226人。

3、科技扶贫行动深入推进。把科技扶贫作为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充分依托“雨露计划”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的新型农民,实现了扶贫工作由“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两年来,投入科技培训资金13.7万元,依托省、市和县本级江西美术专修学院、职业中专的扶贫培训基地,先后培训和转移农民达720人,其中短期技能培训613人,学历培训107人。培训合格后全部推荐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县工业园企业就业,月工资均在千元以上,高的可达3000余元。工作收入稳定了,脱贫致富的目标也就实现了,“雨露计划”的实施达到了“培训一人、脱贫一户,转移一批、造福一方”的效果。武宁县横路乡过去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穷乡,近几年成了富裕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该乡能人余静赣带动了全乡6000多人在外地从事装饰业,在全国各地开办装饰公司300多家,使横路乡成了名符其实的装饰之乡。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