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文化建设理念

校园文化建设理念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学理念与校园文化建设探索

一、大学理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大学理念是关于大学的理性认识,是关于大学本质、大学的办学规律、教育规律、大学精神等等的理性认识。它包含了大学精神、大学本质、大学宗旨、大学办学目标等等内容。这正是大学文化中精神层面的内容。所以我们通常说的大学理念即指大学的精神文化。而在大学校园文化的三个层面中精神文化是核心,是灵魂。对大学文化发展影响特别重大。因此大学理念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1、大学理念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作用理念既是关于学校的理性认识,那么这个认识正确与否就会影响学校的定位、目标、办学方向等,因此可以说大学理念引领着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先进的大学理念,可以形成不同的校园精神,也培养了工作风格和个人性格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的师生员工。

2、大学理念对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作用大学理念对校园制度文化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制度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和设计两方面。首先正确认识到制度文化建设对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其次是对制度的设计的认识,有什么样的理念指导,就有什么样的制度来加强和保障。

3、大学理念对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作用大学理念引领着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反过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能直观地体现大学理念,对大学理念的延展和强化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对师生员工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所以需要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

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割裂校园文化三个层面的辨证关系。从上面论述可以知道,校园文化的三个层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能割裂开来进行建设。但在实际的建设中,由于认识的偏差,人们常常割裂它们的辨证关系,使校园文化建设走入误区。

第二,办学理念存在的误区。首先,在办学规模和层次上脱离客观实际,一味“求高求大”。这些大学只在扩大办学规模和提高办学层次上做文章,丝毫触及不到大学理念的实质,这是办学理念存在的误区之一。其次,声势浩大的教学改革,收效甚微,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最后,市场化的倾向太重忽视了大学的人文气质,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功利主义的蔓延。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大学理念缺乏完整科学的理解,在认识上存在肤浅化、单一化的倾向,没有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办学理念,同时也有社会消极因素影响的客观原因。

全文阅读

浅析大学理念与校园文化建设

[摘 要] 大学肩负社会历史使命,作为传承、批判、创新知识的重要场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在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大学理念的特点和之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探讨,发现现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所在并且思考改进办法。本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大学理念;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一方面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形态,对学校教育活动、全体教职工和全体学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物质文化形态,即校园环境,为广大师生的成长发展起到良好的熏陶作用,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活动的有效突破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很有意义,首先从讨论大学理念特点开始。

一、大学理念的特点

1、前瞻性与导向性

前瞻性与导向性是指大学理念作为大学的理性认识,在指导办学实践时不仅应先于办学实践,并且能指明大学的发展方向,并起引领作用。如果说大学精神是学校在办学历史中沉淀下来的文化底蕴,是学校运转的精神力量的话,那么大学理念则是指明了这个精神力量的方向和对大学教育理想思维的阐释。因此,大学理念具有前瞻性和导向性。

2、实践性特点

理念作为精神层面上的东西,要使它转化为对学习、生产和生活真正具有指导意义的东西,就必须转化到实际的行动中来。理念如果不想变成空洞的说教,就必须经过实践的环节,指导人们的行为。要达到这个目的,它只有通过具体化为制度和行为规范让师生员工践行才能产生效果。正确的信念,只有人们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才能发挥作用。

全文阅读

用“动车组”理念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摘 要:本文利用“动车组”理念,提出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结合实际,开拓创新,打造一支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动车组”,使校园文化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 “动车组”理念 学生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完善人格、开发智力、丰富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一、用“动车组”理念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在新形势下,以往“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的普通列车逐渐被车头车厢齐发力的“和谐号”动车组所替代,外部运转速度和内部运行环境都有了大幅提高。动力再强大的机动车拖带几十节车厢前行,怎么说都显得力不从心,速度的提升会有一定限制。如何突破这个限制呢?动车组就是解决方案:它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车厢上,使其既具有牵引力,又可以载客,这样的客车车辆便叫做动车。而动车组就是几节自带动力的车辆加几节不带动力的车辆编成一组。采用了动车组的列车,车厢本身也具有动力,运行的时候,不仅是机车带动,车厢也会“自己跑”,这样把动力分散,更能达到高速的效果。

组织行为理论表明,任何组织要想获得快速成长和良好发展,必须把组织的目标化作组织内部每一个成员的目标,使总体目标与个体目标重合起来、一致起来,从而调动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发挥整体合力,“动车组”效应就是对这一理论的生动诠释。

二、加强党委核心力建设

学校党委要有针对性地引领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形成思想共识,在确立共同愿景的基础上,提出工作目标、引领思想、激发动力、固本强基、创建一流,真正使全体职工团结在党委周围,把党建工作落在实处,做出成绩,提升党委核心领导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发展。

全文阅读

办学理念引领下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摘 要:学校办学理念是学校办学的理想、信念、价值观,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中心和灵魂,引领着学校的发展,包括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我们需要创新并凝聚校园精神文化,需要建设并丰富校园物质文化,需要传承并优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环境文化建设需要主题的定位,需要整体的规划,办学理念就是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航标。

关键词: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9C-0036-01

学校办学理念是学校办学的理想、信念、价值观,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中心和灵魂,引领着学校的发展,包括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笔者以所在学校――常州市焦溪小学为例,谈谈如何在办学理念引领下,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制度文化三方面着手,建设能够展示学校特色的环境文化。

一、创新并凝聚校园精神文化

首先,我们确立了“以和为美,以爱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学校百年文化为积淀,把“竞仁”作为学校的校训,既继承先人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又赋予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之后,我们深化学校的“三风”建设,形成了富有个性特点的校风(求实、创新)、教风(博学、求真)、学风(明礼、乐学);还创编了《教师誓言》。同时,我们将这些精神理念设计在学校的徽标里,呈现在校歌中,悬挂在墙体上,体现在“绿树”间。校花月季如今已盛开校园,孩子们流连其间,为它的芬芳执着感动;校树雪松正茁壮成长,小小的雪松让孩子们感染了前行的力量。

其次,在“和爱”理念的支撑下,分解出具有班级、办公室特色的核心精神。师生齐心协力,出谋划策,小组设计,组间评比,设计各具特色的班级名称、班风、班牌、班主任寄语、班歌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找到了责任感、归属感。 每个班的核心追求都与学校的核心培养目标吻合。班牌上,鲜艳夺目的月季花竞相绽放,班主任在花蕊中露出灿烂笑容,班级的课表公布其上。孩子们每天心中有向往、有目标、有温暖。每个办公室,开始确立团队愿景,形成本办公室的奋斗目标。

二、建设并丰富校园物质文化

全文阅读

文化互动: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的理念与校本实践

摘要:学校景观是学校文化中重要的物质载体,它不仅仅是学校环境的一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景观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从学校诸多文化因素出发,努力使景观建设能够体现学校特有的文化气质和历史内涵,体现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和办学特色,促进师生开展基于文化景观的教育互动,挖掘景观在学校教育中的潜在意义。同时尝试创建了核心景观、故事景观、课程景观、主题景观四类景观,并通过引导师生与四类景观的互动,挖掘和丰富了景观的教育价值,体现了学校景观建设在教育与教育研究中的特殊价值。

关键词:校园文化;文化景观;文化互动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12-0051-05

教育活动是在一定的空间环境中进行的,校园文化景观是教育空间的组成部分,它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理念和对学校教育的理解、期望[1]。21世纪的校园文化景观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窗口,表征着学校的个性特征与价值理想,具有比抽象的书本更有助于师生凝聚新经验、激发新情感、催化新认知、滋育新观念、诱发创新力的强大功能[2]。我校是一所名闻遐迩的百年老校,她秉承“独立、协作、创造”的校训,发扬“读书、明理、求进”的校风,其优秀的文化传统培育了一代代精英学子。我校在校园景观建设中注重与校本文化传统相结合,注重与教育主体和过程的互动,使我校的校园文化具有了较为独特的表达特点,也使文化景观更好地发挥了“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和教育作用。

一、文化互动: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的新理念

1.校园文化与文化景观

校园文化是以师生为主体,以各种教育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在新课程背景下,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是促进师生的发展,根本途径是课程改革。文化育人,人蕴文化。人与文化的关系决定了校园文化必定是个开放的系统。作为校园文化重要表达形式的校园景观也必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时刻不停地与周围环境、与师生进行着信息交流,引领着师生去体会学校文化的意蕴,赋予校园文化新的时代精神[3]。

2.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的理论借鉴

全文阅读

生活德育理念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摘 要:生活德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校园文化建设是生活德育的载体和途径。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将社会的价值观念、道德原则隐藏在自身的形式结构中,通过渗透、启迪、熏陶,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形成学生的思想行为和道德品质。

关键词:校园文化;生活德育;文化建设

在深化德育改革多年后的今天,对传统德育实效性的反思使越来越多人逐渐认识到,只有在学生的现实遭遇中,在学生的生活体悟中,在其内心灵魂的价值冲突中,才蕴藏着弥足珍贵的教育契机,才能挖掘出学生道德人格生成与发展的魅力源头,德育回归生活成为人们的共识。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以活生生的文化方式存在的,生活德育的实施与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内在统一性。

一、生活德育与校园文化建设

1.生活德育的内涵

生活德育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源远流长。陶行知先生就曾说过:“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思想。

所谓生活德育是指学校和教师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按照一定的品德规范来生活,从而养成一定品德的教育。它注重的是在生活中培养道德的主体性与自主性,用人文的精神,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道德,真正领略到道德的内涵、生活的本质、做人的意义和对他人关心爱护的重要性,达到知情意统一,表里如一,把道德要求内化为道德品质,达到高尚的道德人格境界。

2.生活德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理念

全文阅读

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思考

摘 要: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文章分析了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存在主要问题。文章认为,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主要问题是:思想认识不足;基础建设薄弱;功能效果欠佳。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认为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是:坚持民办公益;坚持育人为本;坚持依法办学;坚持传承创新。

关键词:独立学院;校园文化;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2-0239-03

一、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文化一词来源于古拉丁文,本是指“耕作”、“教习”、“开化”的意思[1]。在汉语中,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2]。校园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高等学校生活的存在方式的总和。它是在物质财富、精神产品和氛围以及活动方式上具有一定独特性的文化类型。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高等学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着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区别于其它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3]。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遗传、环境和教育三种因素均起着重要且不可相互替代的作用。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环境因素,并以一种隐性机制对学校其他成员起着潜在的间接作用。同时,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对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也起着导向、规范和约束作用。国内、外不少学者对公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国内学者对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却甚少。从2008年以来,国内有些学者开始对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研究。孔靓评估了校园文化在民办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认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欠缺、校园文化活动单薄、校园制度建设滞后、校风不良等问题,并基于物质和精神文化层面提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4]。至今似乎还没有国内学者对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问题进行研究。

独立学院是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5]。独立学院是新生事物,其校园文化建设受一系列复杂且动态因素所影响,呈现出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独立学院应当按照其特点和规律来建设适应自身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校园文化。文章基于独立学院的办学体制和模式以及所处发展阶段,从理念视角对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作初步思考。

二、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评价

全文阅读

浅析和谐管理理念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对于学生成才,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和谐管理理念的产生及基本框架入手,从和谐主题,和则以及谐则三个方面分析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和谐管理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和谐管理理念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

关键词:和谐管理;高校;校园文化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高校承担着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的重要任务,因此,建设一种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学校健康发展的和谐校园文化至关重要。

一、和谐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基本框架

东方古代自然哲学的非理性文化模式强调人与大自然的“天人合一”,金、木、水、火、土五种要素相生相克、相互牵制与促进是万物产生的前提。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东方文化突出人的中心地位,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和他人的和谐。西方早期管理模式崇尚理性,19 世纪中期,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出版了《和谐经济论》,把人的心理和文化因素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强调关注组织和人的和谐问题。波兰管理学者阿达米斯基在他的《劳动和谐论》中用“和谐理论”雏形来解释有关生产中计划和控制集体工作的规律,他制定的把若干复杂的作用同时用图表示出来的“和谐图”,保证了大量作业和谐有序地进行。

和谐管理理论强调“和谐主题”、“和”与“和则”、“谐” 与“谐则”以及和谐的耦合。和谐管理理论将“优化设计”对应于“谐”,而将“人的能动作用”对应为“和”、和谐管理理论的特色之一在于通过引入则,从而摆脱了长期以来在管理领域占主导地位的单纯依赖科学设计的观点,为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打开了新的思路。在则的引入和运用中,和谐管理理论的特色也突出地表现在对于“和”的强调上,并认为经过传统积累和环境诱导下的行为协调形成的“和则”体系,对组织应对不确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席酉民教授将我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与复杂系统理论相结合,在1987 年提出了和谐管理理论,重点从系统工程角度建立了一种通过和谐机制减少内耗、提高组织运行和管理绩效的理论体系。和谐管理思想的精髓可以概括为:组织围绕“和谐主题”,以人与物的互动以及人与系统的自治性和能动性为前提,以“理性设计和优化设计”及“环境诱导下的自主演化”为则来调动“人的能动作用”的系统管理思路与方法。

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文阅读

以先进的办学理念统领校园文化建设

内容摘要:墙角数枝梅,凌寒独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一首《梅花》给了我们一种淡淡的意境,让一切尽在“暗香”中升华。而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校园文化就正如这“暗香”,有形无形地弥散于师生之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以办学理念统领的校园文化建设正以它特有的芬芳向学生传播着某种思想、规范和价值标准,也以他独有的象征符号感染、同化这学生。

关键词:办学理念 终身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办学理念也常常称之为“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或“办学思想”,也有人称之为“学校教育哲学”。学校办学理念是学校对办学实践的理性思考和理想追求,是办学信念的集中体现。具体地讲,是学校对为什么而存在、应当做什么和应该怎么做等基本问题的理性思考,体现在学校对教育的理想追求及对办学过程中教与学、发展与改革、理想与现实等基本关系的价值信念。经过认真思考与提炼,我校确立了“开启智慧,润泽生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并以此来统领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一、以行为活动文化为主线,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基础

1、开启智慧――举办各种竞赛活动。活动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因此我从不吝啬活动的开展,只要学校安排的活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我们一般都参与。我们经常开展小型多样的 学生竞赛活动;学校举行数学竞赛、作文竞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等,通过竞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2、润泽生命――德育工作势在必行。教育学生首先应教学生如何做人,我校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德育工作尤显重要。为此,在人手相当紧张的情况下,我校仍成立了心理辅导室,专门主抓德育工作。在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拓展和丰富德育途径和方法上,我校积极指导、并参与方案制定、活动的落实。我校现在每期按月进行入“文明礼貌及尊师爱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纪教育”等,一月一个重点,利用班会、国旗下讲话、演讲、黑板报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一期一次,收到了较好效果。每年庆元旦文艺汇演,春季趣味运动化、秋季达标运动会已形成常规;我们规范了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坚持两操;常抓感恩教育,每年寒暑假我都发放《告家长书》,要求学生完成“记住家长生日,为长辈洗一次脚,做一次饭菜,洗一次衣服”等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学校还严格了日常行为规范的考核与流动红旗的颁发,每期评出一批“新三好、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等先进分子。习惯养成果冻。我校还重点抓了学生的养成教育,在学习习惯上,要求学生早上到校即读书,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的习惯,以及良好的书写习惯;在行为习惯方面,我们要求学生爱清洁,讲文明,有礼貌,团结同学,尊敬师长。使我校形成了较好地学风和校风,为学校质量的提高奠定了良好基础。

3、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培养全面人才

学生的终生发展是校园文化建设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身上。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是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五育”的和谐发展是改变重智轻德、片面追求升学率、单一追求智育德现状的现实选择,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因此,要把学生个性素质的高低作为评价构建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尺度,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构建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标志,积极鼓励学生在主动学习、主体实践、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情、意行诸方面协调发展。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潜能、兴趣、爱好、特长因素,培养出具有鲜活个性的多元化人才,是校园中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特长得到充分展现,真正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全文阅读

谈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如何吸收企业文化的理念

摘要: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具有职业性、区域性、实践性、开放性等文化特征,与企业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吸收先进企业文化的理念,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就业、打造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本文阐述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作用,并提出了企业文化进校园的实现方式。

关键词: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理念

一、引言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就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而目前职业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和企业的实际员工素质有一定差距。企业对员工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工作标准方面要求较高,但在部分就业的中职生的身上还存在着职业道德教育欠缺,敬业精神不强,责任心较差,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现象。为使人才具备的素质、技能与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相适应,实现校企供求的无缝对接,学校应重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吸收优秀企业文化的因素,借助企业文化的内涵全面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全力打造企业化的文化氛围,充分彰显中职校园文化的鲜明特征,使学生在职前就能了解企业文化并具有一定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为适应企业需求奠定基础。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与作用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与构成

企业文化――或称公司文化,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它以全体员工为工作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企业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物资层是企业文化的表层部分,是形成制度层和精神层的条件,能折射出企业的经营思想、工作作风和审美意识。它由企业的厂容厂貌、工艺设备、工艺流程等组成。制度层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次,主要是指对企业组织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它主要包括组织与领导制度、工艺与工作管理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内容。精神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在企业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它包括企业的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风气、企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精神层是恒量一个企业是否形成自身企业文化的标志。

(二)企业文化的作用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