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健康管理

校园健康管理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加强校园卫生安全管理,营造健康科学育人环境

学校,是人们寄予希望的地方,又是人群密集的重要场所之一,卫生安全工作,事关师生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事关校园和谐、平安稳定,事关能否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近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绿色校园、人文校园、数字校园为目标,努力打造优美的校园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提高认识,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明确责任

全校师生充分认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增强教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卫生安全工作纳入学校各项规范化管理之中,建立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卫生安全长效机制,学校先后成立了卫生安全工作小组、食品卫生安全教育组织机构、传染病预防工作领导小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健康教育三级网络等组织机构。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了法规,逐一落实卫生安全制度,先后制定了《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晨检制度》《消毒制度》《因病缺课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传染病病愈返校管理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学生饮用水管理规章制度》《食堂管理规章制度》《食堂岗位责任制度》《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食品卫生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等制度。使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细致化、持久化、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二、做好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

学校领导始终把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主管校长经常组织开展工作,使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形成了制度化、规模化的格局,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更加深入人心,全校师生人人讲食品卫生安全,时刻注意食品卫生安全,每位教职工都自觉承担对学生卫生安全教育的责任,并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有效地遏制了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学校加大投入力度,改善了学校卫生安全基础设施

我校食堂基础设施规范,布局合理,功能分块,无二次污染或交叉污染机会。副校长亲自抓食堂管理工作,严把采购关,确保优质、安全的食品输入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持健康上岗,定期参加培训,养成良好卫生意识和个人卫生习惯。加强对就餐环境、食品储藏、加工、餐具消毒、保洁等环节的卫生监督。食堂重地非本食堂人员禁入,严防投毒等突发事件发生。学校食堂不以盈利为目的,以为师生提供健康安全食品为宗旨。

四、改善学校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创建健康科学的育人环境

全文阅读

校园生活课程化管理益于孩子健康成长

我校围绕着“让生命健康成长”的办学思想,结合孩子校园生活的实际,提出了“生活管理课程化”的工作思路,并适时开设了除选修课之外的校本课程―――“生活四课”,将孩子的校园生活实施了合理的课程化管理。所谓“生活四课”,具体包括“晨读课”、“午餐课”、“午休课”、“候车课”四门课程。学校开设的“生活四课”课程,怎样去实施具体的操作管理呢?

一、制定“生活四课”课程常规,强化校园生活课程意识。

为强化学生校园生活意识,促进学生校园生活规范化管理,学校分别制定出了“晨读”、“午餐”、“午休”、“候车”四项校园生活课程的基本措施要求。譬如,针对午休课课程化管理,学校制定出《午休质量评比工作细则》,对班级学生午休入睡的姿势、速度、纪律、质量等方面有着明确的规定要求以及评价操作办法,为学生午休效果提供了管理的基本保障。又如针对“候车课”课程化管理,学校制定了相应的《学生候车课行为规范》、《学生候车课指导与评价办法》、《乘车纪律评比细则》、《候车值日教师工作职责》、《校车接送学生安全管理制度》、《车管员工作规程与职责要求》等规章,有效地实施了校园生活相应课程规范要求管理监督机制。为校园“生活四课”拟定基本的制度常规,最终为孩子校园生活的课程化系统管理形成常规,能够强化师生们校园生活相应课程教育与受教育的意识,能够提高对孩子校园生活的管理效益。

二、实施校园“生活四课”课程评价管理,把孩子生活管理列入班级管理评比之中。

为真正落实学生校园生活课程化管理,有效地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将学生的“晨读课”、“午餐课”、“午休课”、“候车课”四项管理,列入到了平时班级管理评价之中。下面就以“午餐课”管理为例吧,学校的大致做法是这样的:由于午餐学生有1900名之多,学校在安排好学生分批分点就餐的前提下,一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午餐由各班值日生轮流跟班监管班级纪律,对学生排队分餐、按号入座、文明就餐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班级自主评价;二是各班值日师生负责分头组织、评价与报告;三是学校行政人员对各年级每天午餐的情况进行综合性集中评比,每天午餐各年级评定出一个“最优班”,对严重违规的班级给予“亮黄牌警告”。这样操作,能够明显有利于孩子良好用餐的行为习惯形成,也是有利促进了班级自主管理的。

三、“生活四课”课程管理全员化,提高学生校园生活管理的实效。

对孩子校园生活实施课程化管理,不仅学校师生参加,凡与学生生活管理相关的人员都组织参与。譬如“候车课”,在接送学生整个过程的管理中,学校始终以安全为核心,除了学校行政人员、班主任、教师、生活服务人员参与管理外,学校还建立了接送人员工作档案,把车管员和司机的每月评比资料和司机与他“座驾”的合影资料存入工作档案,学校还每月通过召开司机、车管员、居委会相关人员联席会议,向他们了解并征求反馈孩子们乘车的纪律情况,在他们之间开展月考评工作,使校园生活的课程化管理延伸到校外,顺利地促进了学生相关校园生活管理课程化的实施,提高了学生校园生活管理的实效。

四、“生活四课”课程化管理以指导与监管为一体,促进孩子自律、自爱、自我发展。

全文阅读

探索信息化带动下校园医生的工作模式

自2010年下半年起,杨浦区首先开启"医生进校园"行动项目后,闵行区也利用区信息化优势对辖区内的所有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信息化的管理,以此来开展校园医生工作。我中心自校园医生工作实施后在学校卫生管理上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了一些困难和问题。经过分析,我们体会到: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全面提升学生健康管理水平,但目前在人员、政策、认知、服务能力、服务内容等多方面原因,需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1目前龙柏社区医生进校园工作开展情况

1.1基本情况龙柏社区共管辖24所学校,其中幼儿园13所,小学6所,中学5所。2013学年管理学生数为10529人。

1.2团队组成健康管理团队由校园医生、卫生老师和条线医生组成,我社区实施校园医生包干制,由具备中级职称的全科医生担当,一位校园医生管理1~2个学校在人员分工上,校园医生负责学校健康管理的具体实施,卫生老师在校园医生指导协助下完成学校各项日常卫生工作,条线医生负责条线质控、效果评价与反馈。

1.3服务内容校园医生服务的主要内容有:面向学校师生和家长开展培训及提供医学向导服务,指导协助学校卫生保健人员开展常见病、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对特异体质学生的筛查与关注,协同开展对常见儿童发展问题的早发现、早干预研究,开展对学校卫生保健人员的业务指导与带教,协助做好健康档案、制度建设、健康教育、食品卫生等学校卫生工作[1]。

1.4服务形式定期进入校园服务,原则上1w进校园2次,1次最少1h,校园医生刷绩效卡,卫生老师刷机构卡,双卡联动进入区学生健康管理系统,完成医生进校园工作日志,卫生老师评价后刷机构卡保存。

1.5质控和绩效条线人员负责质控,并以数据报表形式上报质控科,领导小组平台监控,结合校卫生老师满意度真实性和上级医疗机构考核结果,按照得分情况发放绩效所得。

2取得的成效

全文阅读

打造健康校园环境促进健康校园建设

【摘要】打造健康校园环境,促进健康校园建设,是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环境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从建全各种制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五个方面,对打造健康校园环境促进健康校园建设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健康校园 环境 促进 建设

打造健康校园环境,促进健康校园建设,是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环境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那么如何打造健康校园环境促进健康校园建设呢?笔者结合所在学院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建全各种制度

(一)提高认识。打造健康校园环境促进健康校园建设,首先是要提高认识,把全院上下的思想统一到打造健康校园环境促进健康校园建设上来,充分认识到打造健康校园环境,促进健康校园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打造健康校园环境促进健康校园建设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打造健康校园环境工作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具体做法:一是要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广播、标语、召开动员会等形式,充分发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打造健康校园环境促进健康校园建设。二是加强学习,培养学院每位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认识到打造健康校园环境促进健康校园建设人人有责,每个人都是打造健康校园环境不可缺少的一员,这样才能促进建康校园建设。

(二)加强领导。为打造健康校园环境促进健康校园建设,学院还应成立打造健康校园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制订工作计划、健全规章制度、检查实施情况等各项工作,促进健康校园建设。学院应逐步建立起各级领导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共同打造健康校园环境促进健康校园建设。

(三)经费保障。打造健康校园环境促进健康校园建设,为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肯定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学院可以专门设立打造健康校园环境的专项资金,将打造健康校园环境促进健康校园建设工作经费纳入公用经费统筹安排,确保专款专用。

(四)建全制度。学院应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健立健全和完善一系列的有关打造健康校园环境促进健康校园建设的规章制度。如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医务室工作制度、环境卫生检查评比制度、食堂卫生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内容要具体明确,可操作性要强。为积极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确保学院师生的人身安全,还应建立建全应急机制,建立建全应急工作预案,如学院传染病预防方案、群体性中毒事件预案、意外伤亡事件应急预案等。

全文阅读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高校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高校稳定和发展,制约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问题。因此,应运用校园文化平台,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将面向全体学生教育与重视个别学生问题相结合,以全体学生发展性为目标,有效实现和谐校园的建设。

[关键词]和谐校园文化 心理健康教育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657 R395.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社会,以人为本应该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价值原则。对于高校来说,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和价值,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正确引导其个性发展向社会共性需求过渡,才能使其具备社会所需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人格,成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成为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一项基础内容,是建设和谐校园,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举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和谐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在构建学生健康人格,优化心理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一、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据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约占25%,因心理问题被休学、退学、非正常死亡的比例相当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这部分学生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高校稳定和发展,制约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问题。为此,应当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使其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但是目前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中由于受医学模式的影响,过于重视心理治疗技术,强调心理疾病的普遍性,从而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和对全体大学生更高层次的发展需求;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对象的个别化倾向,使得从事心理教育的工作者把主要任务放在少数学生的心理障碍咨询上,忽视了大多数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的合理满足,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表现为医学化、德育化和课堂化倾向,缺乏整体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和朋辈教育的引导。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服务,其质量主要取决于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质量和开展的教育形式,以全体学生为对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对象的扩大,更是教育理念的进步、教育目标的明确,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体现[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方面众多,而学生生活的环境又以校园为主,因此,优化校园心理环境,强化育人氛围,使学生在处处、时时、事事中不断得到心理方面的支持和关怀,尤其明确普及教育服务对象,畅通多种形式的服务渠道,搭建一个有效的校园文化传播平台,建设服务阵地,突出服务的针对性,引导学生成为心理品质均衡发展的大学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意义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等院校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是由师生共同创造出来的共有价值趋向及其目标追求。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具有凝聚、激励及塑造形象等极为重要的功能[2]。高校校园文化在内容结构上由校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次构成。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也是高校校园中的显性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物质载体,也是整个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外在表现;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学校在长期办学中所形成的学校文化观念之一,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主导作用;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统一为一个整体。

全文阅读

高校德育载体——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研究

摘 要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需要开放眼光,立足实际,与时俱进才能建设得更具实效性。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中要勇于实践,推陈出新,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品位和层次,凝聚、团结、教育广大师生。要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必须创新方向,明确主题。同时,应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引入项目化管理机制,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载体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 德育 高校 校园文化活动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1 校园文化活动载体的特点

1.1 广泛性

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德育的重要载体,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多样化呈现出教育内容和参与者这两方面都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广西大学在“5.25”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中开展了“同参与,共发展”十佳班级心理辅导评选、现场心理测验、辅导员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团体心理辅导、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等丰富的活动。

1.2 间接性

广西大学“5.25”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开展过程中,大学生无意识地主动学习了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并且在过程中乐于分享,将这种积极的情绪传达给周围的同学,形成一种良好的“第二课堂”的教育活动氛围。在这种学习与教育的环境里,大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大学生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然地完成受教、自教、施教的过程,提高了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全文阅读

校园文化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在高职院校中,优秀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精神、建立良好的文明形象,同时还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规范学生的言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当前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本文笔者就校园文化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结合当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对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渗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进行详细地阐述。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建设;校园文化;教育

一、校园文化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

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主要是以校园作为其发展空间,同时以课外活动作为其主要内容,将校园精神作为其主要特征,在教学活动以及教育过程所形成的一种管理文化、物质文化以及校园精神相结合的综合性文化,这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谓校园精神建设主要是指学校自身具有的个性特征,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以及教育活动中所形成一种趋同性群体精神追求、心理特征和行为规范,也被人们称为学校校风。而校园管理文化则是指学校各种经常化和规范化的相关规章制度以及社团组织等机构的章程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该学校管理内在要求,校园管理文化反映了校园精神,对于教师和学生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与规范作用。校园物质文化是指学校生活、科研以及教育所面对的环境与物质条件,是校园文化一种物态形式。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只有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其能够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够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发展。

在高职院校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丰富性和和谐性对于学生的情绪能够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能够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矫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在高职院校中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投入和设施投入,组织全院校开展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校园文化健康、生动的发展,让学生的生活中充满积极、愉悦的情感,从而为良好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有利的条件。

二、校园文化建设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在高职院校中,其校园文化的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氛围,通过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满足学生交往需求以及归属需求等,能够感染、引领、熏陶和规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以及健全人格必不可少的一个文化依托。每所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均会形成具有自身校园特色的文化氛围以及精神环境,这些在无形之中对于学生而言,都可算得上是一种非强制规范。学生在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时,对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行为准则、发展目标以及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就会产生一种义务感与认同感,并自觉地按照这些规范来评判错和对以及是与非,并且将这些标准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通过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促使其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提升与锻炼。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促使学生在这种和谐校园文化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影响,使其在心理品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等各个方面和学校教育目标相一致。此外,校园文化的建设便于学生个体适应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自制力、自信心以及独立性等,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面对所遇到的挫折以及困难,同时还能使其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能够学会合作与协调,培养其顽强意志力以及高度的责任心,从而减少心理问题的出现。

全文阅读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模式思考

摘 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迅速扩张,教育竞争也异常激烈。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今后高等职业教育将会被推向市场,高职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十分重要与迫切。但由于很多高职院校是由中专(职)升格而来,高职学生管理的功能定位,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在健康心理理念下进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7-179-02

1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目标定位

1.1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以人为本”就是将人的社会属性、自然属性、精神属性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充分体现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以人作为一切事物的根本,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一种哲学观。以人为本就是将人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作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场所,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重要基地,从教育的作用来看,学校教育具有启迪心智、传授知识、确立人生价值等方面的作用,这正如韩愈所说“传道、授业、解惑”之功能。“以人为本是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基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满足人的生存、安全、健康等自然需要,满足人的民利、公平公正要求、价值实现、精神文化等社会需要,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解放人、发展人,追求对人本身的关照、关怀以及人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落实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就是“以生为本”,在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发展,使广大学生能健康地成长。构建和谐校园就是以追求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全面发展为整体效应,以全体师生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为根本,夯实和谐校园发展的基础。而构建和谐校园就必须以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基础,换句话说,健康心理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

全文阅读

网络时代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这个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节奏带来了巨大变化.在网络带来积极一面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当代校园学习生活中,学生们的心理健康也逐渐成熟,但是对事物的反应还不稳定但是又很强烈,生理上精力充沛,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容易受到外界新事物的干扰,在这个网络不断发展的时代,网络世界千变万化,做好当前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是重大的.

一、网络时代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在我国当前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中,许多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当作是心理测验,认为只有多进行心理测验就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这种不科学的观点致使当前校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正确的纠正,同时还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人们的心理也表现的越来越成熟,尤其是当前的学生,其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发展.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在我国校园内,利用网络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的便利.网络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同时网络世界也是变幻莫测的,在当前校园学生心理还不是很成熟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受到网络世界的迷惑,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阻碍校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网络大背景下,当前校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是重大的,中学生正处在心理机能迅速发育成熟的时期,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就是及时地针对性地施以教育,对症下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保持心理健康就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同时健康的心理对于学习、工作的效率起重要的作用,对竞赛技能的发挥更为重要.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朝气蓬勃,开朗乐观,学习和工作就有劲,效率就高.而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常常心神不定,思虑过多,不能集中精力于学习和工作上,既影响生活效率,也大大妨碍创造才能的发挥.

二、网络时代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年轻一代心理发展的规律而提出的,它是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当前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全国还没有统一、固定的内容要求,因此,学校要根据校园心理健康的实际情况,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从而为我国校园素质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

1.加强校园管理,优化网络环境

在我国当前许多学校,学生利用网络表面上是学习,实则是玩游戏、看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究其责任大多都是学校疏于管理,不能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因此针对这种现象,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管理,优化网络环境,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当然过分的遏制学生上网也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在学校适当的设立上网场所也是非常必要的.加强对校园网的规范化管理,针对网络当中各类信息,积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和办法,注重心理疏导,及时克服和控制网络不良内容带来的消极性影响,积极地营造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和成长的网络条件和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乐观向上的科技文化活动,帮助和引导在校学生主动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各类建设活动中来,积极鼓励他们参加科技类的比赛,主动编辑电子杂志和读物等,从而增强其学习兴趣和符合网络时展要求的创新能力.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全文阅读

校园文化与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中小学校园文化是指以中小学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这种方式和结果以具有校园特色的物质形式和精神形式为其外部表现并影响和制约着校园人的活动与校园发展。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价值取向。校园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它的存在使学校的所有成员,尤其是学生受到规范及影响。

校园文化为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学生朝气蓬勃、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向往友谊、积极主动,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发展中,因而心理上表现出不稳定性和反叛性。中学生置身于这个特定的环境中,校园环境的和谐,文化氛围的积极向上,人际关系的简约,都引导着学生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使其独立自主意识增强,学习能力、生活能力、交际能力等都得到提升。

健康的校园文化有助于中学生人格的健全。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学校是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是人类文化的神圣殿堂。校园文化是各类优秀文化、先进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又是学校的生命和灵魂。继承文化、整理文化、扬弃文化、传播文化、创造文化是学校的职责和使命。在校园里,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涉及方方面面,校园文化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同课堂教学相比,校园文化具有更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内容,尤其是它的教育功能是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健康的校园文化、优良的校园传统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起着过滤的作用,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能愉悦人的心情,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校园物质文化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制度文化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提供了政策导向,行为文化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载体,精神文化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无形支持。

努力建设利于学生成长的校园文化,大力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提升健康审美情趣,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这是我们一直不懈努力追求的目标。

在校园环境建设上 , 要打破一成不变的、静止的模式,赋予它丰富的生命力,挖掘出新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使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学习的园地。如在校园墙壁开辟作品栏、精品屋,张贴学生的美术、书法作品,摆放一些有价值的图书,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为他们提供张扬个性、展现才华、实践创新的平台;在教学楼张贴名人画像、格言警句,体现严谨治学、勇攀高峰的文化主题;在体育活动场所,以强身健体为主题,设计标牌。这样使学生身处不同的功能区便有着不同的感受。

建立规范有序的学校管理制度,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其最终目标的必要保障。加强常规管理,进一步修订完善德育工作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学生一日常规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校园管理制度,把校园文化建设任务纳入分级目标管理体系。校园制度规定了校园里哪些是应该的和不应该的,什么是提倡的和反对的,哪些是要奖励和要惩罚的。制度文化的建设要坚持正确的导向,突出鲜明的特色,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制度建设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便于操作”,符合广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及生活学习实际,要符合本校管理基础,要求的高低、松紧要因校而异,因地制宜。

校园精神文化就是平时我们指的校风。它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是一种隐形文化。良好的校风能够在校园内形成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能正确引导师生的价值取向。好的校风能激发和凝聚学校成员的内在动力,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可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及干扰,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应坚持“育人为本”,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放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主法制、心理健康和性教育,坚决纠正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纠正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组织开展以寓教于乐为手段的多样化、高品位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健康活泼的精神风貌。坚持发掘人的创新潜能与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相结合,使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学习上自主,主动参与和探究;生活上自立,主动自理和服务;行为上自律,主动约束与反省;交往中自强,主动合作与交流,引发学生形成蓬勃向上的态度、意志和情感。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