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歌曲

校园歌曲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校园歌曲今安在?

校园歌曲又称“校园民谣”、“现代民歌”、“乐府民风”等等,是表现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反应校园生活,适合学生传唱并流行于校园的音乐创作。校园歌曲发源于日本,品川弥二郎1868年创作的《阿宫先生》,是校园歌曲的雏形,特点是用“去四七调式”反复叙唱一些简单的歌词,人们称这类歌曲为学堂歌曲。

70十年代,校园歌曲在台湾兴起并迅速流行起来,形成一股校园歌曲热,也产生了一批以叶佳修为代表的优秀校园歌曲创作者。叶佳修擅长的风格是“校园民谣”。最擅长的是将乡村的一个个美好碎片信手拈来,拼合成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他描写的是天人合一,是一种平和冲淡的美丽。跟着他的旋律“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碌碌浮生苦蝇营之余的一种休憩,也是对少年浮动的心一种安抚。叶佳修创作了近千首歌曲,其中《乡间小路》、《外婆的澎湖湾》都是校园歌曲的代表作。而校园歌曲里最出名的是罗大佑的《童年》,几乎整整一代青年都是唱着《童年》步入成年的。从1974年的崛起到1980年的顶峰,台湾共产生了300多首校园歌曲,其后日渐式微飘散在空中。

大陆的校园歌曲基本是台湾校园歌曲的传承和模仿,大陆的校园歌曲虽多,质和量都无法和台湾校园歌曲同日而语,其中高晓松和老狼合作的《同桌的你》以及《睡在上铺的兄弟》,是大陆校园歌曲的巅峰。

每个人都是从校园中走出来的,每个人都有过无处安放的青春。当青春成为记忆,我们甚至不知道是岁月湮灭了青春,还是青春湮灭了岁月。只是伤感那一个个不可复制的瞬间,已经随风飘散成一个个碎片,总也构建不出一幅完整的画面。

校园歌曲帮我们拾捡的就是被我们弄丢的青春画面。一首歌,一个平凡美丽的小故事,故事中的角色,是他,还是曾经的你?昨日的阳光,洒在曾经青春的脸上,纵然已经变了模样,纵然你可以装作想不起过往的年少轻狂,那些藏在岁月缝隙里的欢笑,是否还会在你的心里激荡?

每次听校园歌曲,总是想起那些迎风流泪,对月感怀的稚嫩时光,那时候,总是在认真的烦,总是在傻傻的想……时过境迁后,你甚至回忆不起那些悲天恸地的感伤。原来,那些当时不得了不得了的感觉,都是青春和我们开的玩笑!

青春,总是和爱情有关,那个花开的时节,我也曾有个青梅竹马的少年郎,如今在哪里呢?已经被岁月带走,散落在天涯的某一处随时可以找到但永远不会去找的地方。多年以后偶遇他父母,他父亲爱怜地轻拍我的头,说:“这个人,这个人,本来应该是我家媳妇的!”我吃了一惊――怎么会这样?难道……原来相逢真的不能太早,太早的相逢注定只能是一场错过。他都如何回忆我,以及我们之间那份纯纯的情感?难道青春注定青涩,爱必得忧伤?席慕容说:“含著泪 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念……”曾经多少次弹着吉它唱着歌,回忆起迷迷糊糊的童年。顽皮的青春;懵懂的青春;冲动的青春,那么无知又那么快乐!不是我们无忧无虑,而是不知道忧虑为何物。那时节,我们还不懂什么叫忧伤,最大的忧伤就是“盼望着假期盼望着明年盼望长大的童年。”现在,我有了一张“成熟与长大的脸”,那些回不来的葱茏岁月却已经远去,只剩下一个个剪影,保存在我们的心间。

全文阅读

校园歌曲 6期

似乎比起我们那个时代的校园歌曲,现在的校园歌曲已经从中学走进了大学校园,爱情主题的歌曲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好像这种题材的容量变大了,歌曲变多了。其实,也是我们的口味变重了。大概从《同桌的你》开始,这种更加直白的表述方式更加迎合了校园(应该是大学)。而那种淡淡的味道,开始被更加浓烈的味道所取代。所以,当我在一个小学生口中听到《爱情三十六计》的前奏时,隐约中校园的背景已经变得驳杂了。

更完整的称呼应该是叫:校园民谣。这个词应该是乡村音乐派生出来的。朴素、简约、忧伤、自在,是这一类音乐的主导色调。

从“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的《乡间的小路》,到“在我地盘这,你就得听我的;把音乐收割,用听觉找快乐;开始在雕刻,我个人的特色;未来难预测,坚持当下的选择”的《我的地盘我做主》,这里几乎能够看到校园歌曲的完整变迁。从乡村风到都市化,从自然到自我,从简朴到刻意,这种我们只能认可的时代性替代掉了那种可以一唱众和的场面,而这种基于物质的自在还是自在的原意吗?

教育的都市化最终把乡村变成一条野路子。

青春痘初见的校园急切地模仿着电视剧开始自己的爱情排练。“隔壁班的那个女孩子怎么还没经过我的窗前,嘴里的零食手里的漫画,心里初恋的童年。”似乎我们的懵懂年月到如今已经一代代变得短暂。

歌曲的穿越现象也很普遍。低龄学高年,中学学大学,大学奔社会,宁要伪时尚,不要老乡村。社会化、商业化把校园变成了声音市场。

《兰花草》、《捉泥鳅》、《蜗牛与黄鹂鸟》、《外婆的澎湖湾》,这些东西要么找不到了,要么在“拆迁”。早期校园歌曲的清新气息被如今的感伤所取代,生活化的场面被空洞的励志所替代。中学时代的音响背景被压榨没了,然后,实用性被植入脑海,哪怕是一首歌也要考虑它是否与某个考题有关。

全文阅读

让诗词歌曲、健康歌曲唱响校园

各中、小学大部份学生现在都有一个崇拜的偶像,他们的偶像是港台、内地的流行歌星,当然也包括他们的流行歌曲,这些歌曲良莠不齐,大部份都不适合中小学生演唱。而课本歌曲除了在课堂上老师教唱外,下课很少有同学会去唱,真的是没有好的歌曲可供这些孩子们演唱了吗?这种现象人们为之感叹!

教育工作者们想了很多办法,从中央到省市都在行动,2007年4月12日,文化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国文联、北京市人民政府在京联合召开了中国少儿歌曲创作推广计划会议,会议由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和中国音协共同承办,各大媒体参加了会议。七部委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推广计划,中央电视台和中国音协承办“全国少儿歌曲大赛”和“全国少儿歌曲电视大赛”,演唱内容为指定的中国音协征集推荐88首音乐作品,演唱方式分为“独唱”和“合唱”。

作曲家谷建芬为中小学生量身创作了“古诗词歌曲”,旨在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培养高雅的音乐素养,并走进校园。2006年启动以来效果良好,在北京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为听力、智力障碍者)和古城职业高中(这些未成年人来自单亲及特殊家庭,急需帮助的弱者),校园里兴起古诗词歌曲,到处听到的是《春晓》、《鹅》、《明日歌》、《出塞》、《游子吟》

最流行的诗歌是“爱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表演唱是“校园的早晨”

这一切让人们为之祝贺、欣喜,有了好的作品,有了正确的引导,一切担心都将会云开雾散。

贵州省教育厅办公室文件黔教办体(2006)250号文件,关于在省级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建立《校园歌声》新歌演唱基地的通知,为学校提供大量适合学生演唱的校园歌曲,补充课本歌曲的不足,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今年3月,《校园歌声》在贵阳市开展了为期两天半的交流活动,在各中小学建立新歌演唱基地,唱响校园歌曲。从全国各地征集的优秀歌曲,刊登在(校园歌声)上。让师生们演唱,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全文阅读

校园歌曲创作漫谈

编者的话:《校园歌曲创作漫谈》一文是本刊前任主编,国家一级作曲韩贵森老师撰写的。曾在有关报刊上发表过,是作者长期从事校园歌曲教学、创作、编辑等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现在为了更好地促进校园歌曲创作与繁荣,本刊特再次刊出,供交流参考。

引言

“校园歌曲”这个名称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由台湾传入大陆,之后便被人们广泛接受和采用。全国许多音乐报刊纷纷开辟“校园歌曲”专栏,国内还出现了以刊发中小学、大中专学生演唱的校园歌曲新作品为主的《校园歌声》杂志。1993年文化部少儿司、国家教委基教司、中央电视台、团中央少年部、全国少儿艺委会还联合发起了“校园歌曲首次征集评奖活动”,获奖入选的30首歌曲如《装扮蓝色的地球》(陈镒康词,侯小声曲)、《国旗颂》(佟文西词,龚耀年曲)、《唱不完的欢乐歌》(肖树文词,韩贵森曲)、《老师最理解我》(李严词,傅馨曲)等至今仍在全国许多学校传唱。

近年来,为了适应跨世纪素质教育的需要,让孩子唱自己的歌,让青少年获得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各种类型的校园歌曲征集活动不断开展,“校园歌曲热”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为了推动校园歌曲创作实践活动的进一步开展,需要用相关的文艺理论来加以总结,笔者作为专门从事“校园歌曲”编辑出版的音乐工作者,常常不能不思考许多问题,比如什么是校园歌曲?校园歌曲有哪些基本特征,它与别的歌曲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它在创作上有哪些特有的技法和要求……

下面,我想就上述一些问题谈一些粗浅的意见,与读者朋友、老师们、同学们共同切磋,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广泛关注。

校园歌曲的界说

什么是校园歌曲?这是创作者、演唱者、欣赏者、编辑出版者以及教学者等应首先弄清楚的问题,为此笔者查阅了一些词典书刊,关于对“校园歌曲”的解释大约有以下几点:

1、《中外著名歌曲欣赏》(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的解释是“7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青年学生对社会上矫揉造作的流行歌曲很不满。一些音乐素养较好的大学生,自己写词谱曲,歌词大部分是描述青年人的生活,抒发自己的理想,寄托自己的情思。曲调一般较简朴,深受青年学生的欢迎。由于这类歌曲是从学校流传到社会上的,所以人们称之为校园歌曲”。

全文阅读

校园歌曲创作漫谈(六)

(二)校园歌曲的音调

音调是指较短的有表现力的旋律片段,有着特定的内容、风格和高度的概括性。一首完整旋律可由一个主要音调或几个相关联的音调构成。校园歌曲的音调一般具有口语化、民族化、多样化以及质朴动听,易唱易记等特点。

1、音调的口语化

歌曲音调首先来源于生活音调,校园歌曲也不例外。人说话的语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可随感情的变化而变化。由于时代、环境、年龄、性别、性格、民族和地域等差异,人们语调更丰富多样,这是歌曲音调创作的基础,也是校园歌曲音调口语化的根源所在。许多低年级歌曲的音调就是从孩子朗诵歌词的声调中加工提炼出来的。如上面曾列举过的《小小的船》。此歌曲为五声宫调式,歌词是语文课本中的儿歌,歌词抑扬顿挫的声调与旋律的音调的起伏变化大体一致,符合孩子的口语,加上旋律音程单纯、故孩子容易唱。再如《毕业歌》,也是从青年学生朗诵声调和语调中提炼而成的,因而朗朗上口,极受学生们的欢迎。

2、音调的民族化

民族民间音乐语言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创造并积累起来的文化宝藏,是人民生活情绪和思想感情的直接反映。这些民族民间音乐语汇(包括民歌、儿歌、民族器乐曲、戏曲音乐、民间歌舞等)是中华母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音乐创作(包括校园歌曲音调创作)的其本来源之一。许多成功的校园歌曲之所以受到学生欢迎,就是因为灵活运用了民族民间音调,如《小竹桥》《李光迪词石刚罗洁索夫曲》

这是小学四年级教材,主要表现苗汉少年团结友爱的思想感情。曲中揉进了苗族民歌音调,明亮、活泼而又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一直受到学生的欢迎。此种例子还可举出很多很多。特别是综合运用我国五声性调式音调特点,创造了优美动听旋律的歌曲不胜枚举,如《歌唱二小放牛郎》、《卖报歌》、《采蘑菇的小姑娘》、《读书郎》、《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等。音调的民族化是校园歌曲音调创作的优秀传统,应不断发扬光大。

3、音调的多样化

全文阅读

校园歌曲创作漫谈(十)

(七)校园歌曲的调式调性

调式是指按一定关系(如稳定与不稳定)连结在一起的几个音(通常不超过七个)组成的一个以主音为中心的体系。它是从丰富生动的旋律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又对旋律有着制约作用。在世界各民族音乐丰富多样的调式中,我国校园歌曲常采用的调式则主要是自然大小调、五声性调式中的宫、商、徵、羽等调式(角调式用得极少)。

1.大调式与宫调式

大调式、宫调式一般都具有明亮的色彩,很适合表现青少年一代明朗、乐观、活泼、向上的特点,故在校园歌曲中运用最多。例如:《1949―1989全国获奖少年儿童歌曲选》共1 24首,大调式宫调式歌曲就有87首。《’93全国校园歌曲征集获奖作品集》共30首,大调式宫调武歌曲就有22首。聂耳的《毕业歌》吸取了外国革命歌曲的因素,在宫调式的基础上揉进大调式的音调,适应了歌曲内容表现的需要,开创了我国校园歌曲宫,大调综合运用的先河,其后的《队歌》、《我爱北京天安门》等一大批歌曲都具有这种调式特点。

大调式、宫调式也可用于表现悲壮激越的情绪(如《国际歌》)。如《童工苦》(立平朱勤词以卓汪玲存德曲)

此歌曲用宫调式并放慢速度表现了童工在旧社会苦难生活。由此可知大调式、宫调式有一般用法,也有特殊用法。

2.小调式与羽调式

小调式、羽调式色彩一般较柔和暗淡、很适合表现抒情性强的柔和优美的情景或富有民族特色的场景。如《让我们荡起双桨》用了七声羽调式塑造了情景交融,优美如画,轻盈柔和的音乐形象。又如《装扮蓝色的地球》(陈镒康词侯小声曲)

全文阅读

校园歌曲创作漫谈(七)

(三)校园歌曲的音域和音区

音域和音区是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也是歌曲艺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歌益必须根据不同对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有关作品的音域和音区。因此音域音区的多层性也就成了校园歌曲的一个重要特点。

1、根据各年龄段的音域来确定作品的音域

①童声期。少年儿童学生在变声之前,不分男女都叫童声,这种声音纯净、柔嫩稚气,近似女声,幼儿歌曲《快乐的小舞曲》(晓洪曲)就只用了五度(12356),孩子演唱时不费劲。6―7岁(小学一二年级)音域c’-c。(或大d。)八度左右,《上学歌》就只用了八度(12356i)。《粗心的小画家》《爷爷为我打月饼》等也在八度内,孩子均能自如地演唱。8―12岁(小学中高年级至初一年级),音域扩宽为a―e2,可达十二度左右(常用音域仍为c’一d。)。这一时期少儿歌曲特别多,《队歌》音域b―d。。《我爱北京天安门》音域c’一d。。《中学时代》音域b―d。……这些优秀的校园歌益都注意了儿童的音域特点。定调合理,所以能长期在儿童学生中传唱。

②变声期,12―14、15岁(初中阶段)。这是音域最不稳定的时期。此时由于声带变化,儿童的声音变粗、变沙,变低沉,高音上不去。相对说女孩变声不很明显,时间不太长(几个月)。而男孩的声音变化大,时间长(一两年),音域渐渐比女孩低五至八度,这时给他们写的歌曲音域最好在八度以内,并在调高上留有余地。施光南作曲的《多么美》就只有八度:

该曲很适合变声期学生唱。为了拓宽音域,一些校园歌曲采用了齐唱加二部合唱的方式,齐唱部分音域不宽。合唱时分高低声部,男女声均可在适合的音域内,演唱不困难,并可以增强歌曲表现力,培养学生和声听觉,适应于变声期学生的需要。

⑧变声后期,十四、五岁――十七、八岁(初三至高中)。这一阶段的男女声的声音渐渐稳定,男声低八度,齐唱有混声效果。但与成人声音相比仍不成熟。根据音质音色音域的差别,男女声可分高低声部。(女高音音域cl_f2或g。),女低音g-d2,男高音c-f(或g。)男低音G-c(或d。)。1993年中国校园歌曲征集入选的高中生歌曲,如《国旗颂》、《为你十六岁祝福》等均是齐唱与混声合唱。《唱不完的欢乐歌》为女声领唱合唱,《高中生的夏天》则为男声合唱,这些歌曲都注意了各声部的音域,齐唱时音域不宽(7-2),高低各声部都能达到,合唱时音域则拉宽,发挥各声部的特点,学生均能达到。

④春声期,十八――十二、三岁(大学阶段)。其音域与其他成年人基本相同,声音稳定,表现力强。例如《大学生圆舞曲》是领唱与混声合唱,总音域c-g2,各声部都比较容易演唱。

全文阅读

校园歌曲大赛作文250字

校园歌曲大赛

今天下午,在我们学校的凤凰广场举行了一场激烈地“校园歌曲大赛”。这十八位进入决赛的同学,都是经过初赛和复赛精挑细选出来的精英,其中也有我哦!

首先,主持人响亮的声音拉开了本次比赛的序幕。接着介绍了本次比赛的评委老师,最后介绍了比的评分标准。舞台上,激情的歌声飞扬,再加上优美的旋律和舞姿,简直不亚于歌星的“跨年演唱会”。台下各班的拉拉队手捧着鲜花,为台上的小选手们呐喊助威,欢声笑语连成一片。

这次校园歌曲大赛给我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丰富了我们的校园生活,真希望这样的活动能感多举行几次。

河南省新密市新世纪学校四三班杜晨星辅导老师普

全文阅读

培育校园歌曲文化 彰显学校育人特色

摘 要:文化育人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山东大学注意发挥校园歌曲的育人功能,通过“我的山大我的歌”系列校园歌曲征集创作与学习传唱活动,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校园文化; 校园歌曲; 育人功能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3-0005-02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文化育人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多年来,山东大学致力于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体系,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其中,注重发挥校园歌曲的育人作用已经成为学校的鲜明特色。以110周年校庆为契机,山东大学通过一系列歌曲创作征集活动,初步形成了以《山东大学校歌》、《山大之歌》、《期待重逢那一天——送别毕业生之歌》和《我的山大我的家——山东大学校友之歌》为主体内容的《我的山大我的歌》歌曲系列,成为弘扬校园主流文化的重要渠道和载体,并组织师生员工广泛传唱,在学生德育工作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一、校园歌曲的创作缘起和精神内涵

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认识到音乐具有感化人心、移风移俗的作用。著名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思想。近现代许多科学大家以自身经历证明了音乐与科学的相通性,爱因斯坦说:“伟大的科学家和伟大的音乐家两者在这一点上是相同的——他们都是伟大的诗人。”事实上,古往今来有很多科学家都是富有音乐修养的人,科学和音乐两方面的才能都兼而有之。同时,音乐也是陶冶性情、修身养德的重要手段。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指出,音乐可以起到“以美导善”的作用,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激发对美的热爱和追求,进而内化为一种美的意识和观念,使其道德、情操、精神得到升华。

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高校如果能够推出一系列适于师生传唱的,思想性、艺术性兼顾,具有学校文化特质的校园歌曲,这些歌曲某种程度上集德育、智育、美育、情感文化于一体,对于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对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将具有积极意义。

全文阅读

以原创校园歌曲带动校园艺术教育发展

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近二十年的小学音乐教师,我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儿童歌曲的创作并取得了一点成绩,现将相关的创作经历和教育实践梳理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立足校园,开启原创校园歌曲大门

1994年,我在西安师范音乐班毕业后分配到碑林区一所公办学校教音乐。和众多老师一样,我有着一颗致力于音乐艺术教育的火热之心,但从教后的现状让我感到困惑:我发现孩子们不喜欢教材里的歌曲,对街上的流行歌曲却很感兴趣。尽管孩子们不喜欢教材里的歌,但按要求教师必须完成教学任务,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教师卖力教,学生懈怠学的怪现象。学生的厌学,学校对体、音、美的不重视,使我的艺术教育追求严重受挫。于是,我开始考虑以校园歌曲创作成就自我。

偶然的机会与赵季平老师相识,我讲了自己教学中的困惑,并拿了几首自己原创的歌曲给他看,请他在原创歌手和音乐教师之间选择一条适合我的发展道路。老师哼唱了我的几首歌,连声说道:“非常好!你很有创作天赋!现在儿童歌曲这一块儿是个空白,你就立足于校园为孩子们创作,校园是儿童歌曲生长的土壤,你要扎根这块儿土壤,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好!”赵老师的话如醍醐灌顶,为我指明了方向:为孩子们写歌,写孩子们喜欢的儿童歌曲成了我的目标。

有了追求,有了信念,自然就有了创作的动力。但是现代的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歌曲呢?经过调查和分析,我认为:现代的孩子们需要流行的、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的旋律和节奏,同时创作者还需要将高尚仁爱的德育内容注入其中,这样的歌曲孩子们一定会喜欢。自此,我便每天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很满,除教学外,课余时间基本上让创作和学习占据着。在学校,每天上午放学后,中午12点到1点半是我弹琴创作的固定时间,久而久之,这也成了我迸发灵感的最佳时段。到周末,我就会去拜访专业老师,向他们学习、求教,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理论水平。在不断的创作和实践中,校园成为我创作的源泉,孩子们给了我无限的创作激情与灵感。

二、 做好原创,爱与勤奋并举

作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音乐老师,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试验园地,写出的儿歌可以让孩子们先读一读,谱出的新曲可以让孩子们先唱一唱,因为他们是我们最好的评委。在别人给你意见时,不管他是孩子、同行还是你的亲人、同事,都要虚心听取建议,要感恩聆听你新作的每个人。

赵季平老师曾经鼓励我说:“为孩子们写歌,应该充分发挥你们音乐老师的优势,因为你们与孩子们朝夕相处,了解他们的生活。比起只在房子里想象孩子们生活的词曲作家们,你们的作品要生动得多。”知心姐姐卢勤在我的少先队歌曲专辑中题写道:“只有真正爱孩子的人,才能写出孩子们喜欢的歌。”所以,在创作中,“爱”这个字眼尤为重要。做一个多才多艺有创作能力的音乐老师,首先要爱孩子。要用爱的眼光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写下属于他们的文字和旋律。比如“小树和小鸟一起长大,因为森林是他们的家……”其次就是要爱创作。要不厌其烦,做到见词就唱、见曲就哼、见到好的题材就琢磨,用歌曲来记“日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用词曲的方式记下来。这种方式只要持之以恒,对创作能力的提升非常有效。再次,就是要热爱生活。只有多彩的心灵才能创作出多彩的作品。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