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贷

校园贷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校园贷有“毒”

这两年,校园贷成了舆论焦点,但不少是负面的。“男生跳楼”、“女生裸条”,这些不幸事件告诉我们,不规范的校园贷,它就像一条毒蛇,诱惑着年轻人的欲望,扭曲他们的财富观,更摧毁一些人的人生。

校园贷为什么这么火?在于它的确蛊惑人心。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调查了全国252所高校近5万大学生,结果显示,在弥补资金短缺时,有8.77%的人会贷款,其中网络贷款几占一半。考虑到中国大学生的巨大基数,校园贷无疑已成为一道“金融奇观”。

一些大学生认为,校园贷是为大学生量身定制的创新产品,它提高年轻人的物质生活,在负利率的环境下,把未来的钱放在今天用,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看起来,它的“好处”太多了。但我必须告诉你,这些“好处”大多数都存在严重的谬误,我归纳了三个。

谬误一,“我有能力还钱,因为现在大学生兼职机会越来越多,毕业以后,工作更不是问题。”但是,我必须告诉你,事情可能刚好相反。兼职机会越来越多,可能意味着你毕业以后的问题更大。

这个逻辑不是那种老套路:说你不好好学习,没学好专业知识,所以毕业找不到工作。而是说,一个行业的兼职机会多,可能刚好说明这个行业正在大幅削减成本,它根本无法承担起全职工作的薪酬和社保负担。当一个行业技术含量不高,而且不需要像外贸加工业那样连续生产,那么,当经济下行,它就根本不需要熟练员工,兼职最好。

实际上,教科书上的大多数经济周期理论都会告诉你,在经济上行或下行初期,企业无法确定未来经济走向,它一定在全职雇佣上变得保守,而是倾向雇佣临时工、小时工。那么,你认为现在到底是经济上行,还是下行的初期呢?答案,不言而喻。

也就是说,当你毕业之后,你到底能否找到满意工作,支撑你现在消费所欠下的债务?这或许真的是个大问题。

谬误二,“校园贷利息高,但不算最高,贷款公司的人说了,校园贷比民间借贷低多了,这是对大学生的优惠。”

全文阅读

不要错杀校园贷

事件中的互联网公司到底有没有责任?校园贷业务会不会被彻底干掉?

最近女大学生用借款的新闻被放大,做校园贷的互联网金融再次成为众矢之的。

为什么要说“再次”?因为在三个月前,就有一位男大学生假冒同学身份借款,欠下58万元巨款后自杀。基本相同的故事,加上“女大学生”和“”的噱头之后,终于搞出一个大新闻。

围绕这个大新闻有两个需要关注的问题:1.事件中的互联网公司到底有没有责任;2.校园贷业务会不会被彻底干掉。

关于第一个问题,可以非常明确地说,提供借贷平台的互联网公司没有责任。这次的讨论实际上混杂了两类校园贷业务,一种是给大学生提供分期消费的校园贷。自杀的男大学生就是在这类平台消费的。当然,说是消费,其实他是将贷款买的物品用于二手出售以换成现金.

另一种是撮合借贷的信息平台。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所有成人都可以在上面借入和借出,拍抵押的女大学生就是在这样的平台上向其他普通用户借钱。

无论再怎么为校园贷模式挑刺,一个最基础的前提没法否认,那就是法律认可两个成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只要不超过法定利率的四倍就没问题。借款过程中确实很容易有各种问题,例如用手续费变相增加贷款利息,或者不情愿的胁迫,但是这些行为很难举证,就算被抓现行也不改变成年人欠钱该还的事实。

关于第二个问题,很多金融业老鸟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校园贷当然有可能在合法的前提下被直接干掉。强调大学生作为成人应该承担责任是没问题的,为校园贷或某个人借贷平台脱责也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金融行业什么时候可以不考虑最终后果的社会影响?

全文阅读

“校园贷”当谨慎

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是没有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进行得资金融通行为。当网络借贷以非正规手段在大学校园日渐风靡,当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成为借贷关系的主体,很多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校园贷”盛行背后

“借贷风”为什么在校园盛行?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在客观上促成了大学生借贷。现在的大学生,正是互联网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0后”,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却缺少相应的社会经验;自身的消费需求已不满足于温饱,而是有了更高的物质和情感需求。许多借贷平台利用大学生的这个特点,通过互联网、手机以及校园小广告推销一些门槛低、手续便捷、放款快速的借贷服务。《教育》记者了解到,现在风靡校园的借贷平台众多、操作方式灵活、借贷形式多样,借款利率惊人,当无力偿还高额利息的大学生,会不时遭到威胁恐吓、暴力讨债,犹如身陷囹圄,苦不堪言。

“借贷”个案举例

郑德幸原是河南某学院大二学生。2016年3月9日,因债台高筑,自身又无力偿还,无奈之下,跳楼结束了自己年仅21岁的生命。

他是班长,平时人缘很好,因为输了钱,一心想着翻本。于是他找了28名同学和朋友,利用他们的身份证和学生证等信息,分别通过14家网贷平台进行贷款,贷款金额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贷款总金额高达58.95万元。除了这些,郑德幸还借了高利贷,他说:“我知道月息五毛就意味着欠款两个月要翻一番。”但是对他的吸引力他大了,在他看来,就算当时有1000万元,也敢投进去。10万多元的款,已让郑德幸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已经是倾尽了全力,打工收入对繁重的债务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他追悔莫及,家人失望无力自拔,最终跳楼。事发后,学院对全校进行了排查,提示学生不得与社会上任何借贷公司发生借贷关系;同时,给借贷受害学生开会表示:学生可能需要承担一部分贷款本金,但受害学生一致认为自己是受害者,没有还贷的责任。

郑德幸事件后,很多人在他的贴吧下留言称:以后不再接触赌博和网络借贷。然而,郑德幸事件并不是校园“借贷风”的终结,仍有许多大学生身陷于借贷危机中。

裸持身份证拍照、拍视频,上传身份证及家人资料,只要以此作抵押,就能获得几百到上万元不等的“在校生信用借款”。当发生违约不还时,放贷人以公开照片和与借款人父母联系的手段,要挟逼迫借款人还款。这就是校园借贷的另一种形式――“裸贷”。

全文阅读

校园贷款风险及其防范

[提要] 在2009年中国银监会叫停大学生贷款之后,“校园分期贷款”便雨后春笋般地占领了各大校园,再加上高额聘请校园,大学生申请校园分期贷款更是一发不可收拾。而一些校园贷款公司为拓展公司业务,风险监控、贷款审核便形同虚设,导致普通大学生都能贷款几十万,但又由于缺乏偿还能力,最终陷入绝境。据了解,部分校园贷款平台甚至恶意放贷,编造出类似于“服务费”、“逾期费”、“催收费”等陷阱,通过各种恶意的方式催促大学生缴纳本金利息,以牟取暴利,致使很多大学生陷入网贷陷阱无法自拔。

关键词:校园贷款;学生贷款;提前消费;信用记录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校园借贷对大学生的风险影响分析

收录日期:2017年1月5日

一、大学生校园贷款现状

校园借贷在如今的大学校园中兴起,但因参与校园借贷无力偿还而误入歧途的例子比比皆是。根据相关人士介绍,由于“校园分期贷”的借贷办理流程简单,只要学生能够提供有效的身份证、学生证以及其他能证明其是在校学生身份的证明,不仅申请门槛比信用卡底,额度也比信用卡高。以某分期贷款平台为例,只要是非毕业生,其J款额度最多可达1万元。有贷款平台负责人将校园分期贷款的运营模式解释为P2P的扩展:其公司的资金来源于P2P公司,然后再去学校搜索优秀的大学生人群,再引诱大学生选择分期贷款。

主营校园分期贷的公司其盈利途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将从P2P公司贷款的利息率算在学生身上;另一种是和电商讨价还价,形成“商品高毛利+还款低利率”的盈利模式。由此计算,和信用卡分期付款一般7%以下的年利率相比,校园分期贷的年息往往高达20%,而颇受学生追捧的“白条”利息也比信用卡利息高出一倍以上。学生一旦无力偿还贷款余额,不仅会影响日常生活学习,还会被列入不良信用记录,影响其终身。

全文阅读

关于校园贷的利弊分析

沈阳化工大学

【摘 要】如今校园贷盛行,引发了多起恶性事件,并产生很多负面影响。但是“校园贷”不该是高利贷。造成悲剧的不是校园贷,而是人们内心的贪婪与无知。校园贷行业暴露的种种问题,折射出资本与公益的彼此抵触,校园与社会的相互入侵。但这些并非天生矛盾,是可以通过后期不断去规划完善的。相信通过学校与政府等第三方的监管,校园贷可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关键词】矛盾;利弊;监管

2015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有8.77%的大学生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小额信用贷款占比5.33%、网络贷款占比3.44%。另据速途研究院《2015大学生分期消费调查报告》调查结果,61%的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分期付款消费。

一、校园贷所带来的好处

校园贷是在校园信用卡停止使用后新产生的一个事物。而校园信用卡之所以被废弃,是因为一些学生使用信用卡的透支功能过度消费,产生了大量的坏账最后无法偿还,不仅影响了个人的学业,连其家庭也被拖入其中,背负上巨大债务。而校园贷是消费贷的一种。消费贷目前在很多银行都已推出。这种模式的推行,既有利于活跃消费,也能帮助银行创造贷款收益。但是,作为贷款人在借贷时,必须对自己的还款能力有明确的预期,这就要求贷款人有可靠的经济收入来源。

上述校园贷是由银行推出的一种专门根据大学生群体量身打造的一种小额贷款。它不仅仅解决了贫困大学生满足所必须的生活需求的问题,还能活跃消费,促进了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也能帮助银行创造贷款收益。但由于调查得知,当今使用校园贷的学生,仅仅有一少部分使用由银行审核发放的贷款,而更多的则是使用网贷。花样繁多的学生网贷途径大致有三类:

一是单纯的P2PJ款平台,比如名校贷、我来贷等;

全文阅读

对校园贷的探究与思考

【摘 要】随着大学生信用卡业务退出高校,校园借贷平台简称“校园贷”在高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种校园互联网借贷业务蓬勃发展。但在大学生信用贷款如火如荼发展的背后,“校园贷”的风险和隐患日渐凸显,在经济上、心理上给诸多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Abstract】 With the withdrawal of the credit card business in college, the “campus loan” has sprung up like mushrooms. A variety of campus internet lending businesses are booming. However ,the risk and hazard of “campus loan”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behind its rapid development ,which brings great trouble to many college students both in economy and psychology.

【关键词】校园贷;问题;解决措施;金融

【Keywords】 campus loan; problem; treatment; financial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049-02

1 校园借贷平台的产生及分类

1.1 校园借贷平台的产生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互联网金融井喷式发展、社会投资需求不断膨胀的背景下,高校学生金融业务成为了银行疯抢的一块大蛋糕。2002年,招商银行发行了第一张针对大学生的信用卡,在此之后,各家银行纷纷推出大学生信用卡业务,大学生信用卡市场一时间火爆起来。由于除了父母提供的生活费之外大学生没有其他固定的收入,在攀比消费心理的影响下,过度透支信用卡产生的违约率、坏账率逐年攀升[1],因此, 银监会为避免坏账风险,2009年7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全面叫停大学生信用卡业务。在这种背景之下,一批具有“审批手续简单,到账速度快,无抵押”等特点的校园分期购物平台迅速涌入高校校园,弥补了大学生信贷市场的空白,扛起了“校园信用贷款”的大旗,涌现出一系列专门针对大学生“量身定制”的信贷产品,为大学生购物、旅游等消费活动提供“便利”。

全文阅读

校园借贷未来命运几何?

毫无疑问,数千亿级别的市场空间,让整个校园借贷行业享受着正处于风口的红利期,不管是已有平台,还是新进平台都齐刷刷的想在这个市场上分得属于自己的一杯羹。

乱象之外,校园借贷市场火爆

近两年,针对大学生贷款的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到目前为止,国内大学生信贷平台已多达100余家。其中,光是打开手机应用商店,你能找到的校园借贷APP就超过30款,而且更可怕的是,信贷平台和借贷APP的数量还在持续增加中。

前文已经提及,今年学生消费市场预计高达4 400亿元人民币,而校园信贷的盛行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大学生们这个庞大的消费需求。面对如此诱人的香馍馍,资本市场早已按捺不住,纷纷涌入并积极追逐那些布局校园金融的公司,企图分得一杯羹。

6月中旬,“分期乐”这家成立还不到3年的互联网金融独角兽公司,宣布D轮系列融资首笔资金2.35亿美元已到账,这也是目前国内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创业公司获得的最大一笔投资,通过这笔融资该公司已估值超过200亿元人民币。除此之外,今年5月,为学生提供无担保、无抵押的学费贷款服务的“课分期”获得8 000万元人民币融资;今年1月,针对创业大学生打造的“我来贷”获得10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趣分期”年初获得1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融资;“借贷宝”年初宣传完成新一轮25亿元人民币融资,估值超过500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的是,整个行业深受资本市场青睐,呈现出一派火爆景象。

校园借贷行业不但没有面临所谓的资本寒冬,反而屡屡成功融资。一方面与大学校园近3 000万在校学生的巨大消费需求息息相关。另外与社会市场相比,学生人群更集中,新鲜事物接受度更高,在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驱动下,校园消费借贷增长空间可谓潜力无限。加上尚未形成充分竞争,高校借贷这块红利市场,资本对其态度热忱实属再正常不过。

这个市场将会越来越热闹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互联网巨头和电商平台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充满朝气的市场,财大气粗的它们自然不会错失良机,要么寻求投资,要么自设业务,伺机而动。

全文阅读

“校园贷”引发的轻生悲剧

“借钱非常容易,用惯了的话就可能‘走火入魔’”

近日,福建省厦门市华夏学院一名大二女生因“校园贷”自杀身亡,此事引发舆论热议。

非法“校园贷”屡禁不止,近两年来“校园贷”引发的自杀事件时有发生,如何才能不让类似的悲剧重演?

他说,女儿自杀的根源是校园网贷

“我接受不了孩子一下子没了!”厦门华夏学院的大二女生熊某的父亲熊先生伤心欲绝。他说,引发女儿自杀的根源是校园网贷。

第一次知道女儿身陷校园贷是2017年2月。当时熊先生突然接到一个陌生外地号码的电话,对方说:“你女儿几天电话都没接,她在我这里借了一笔钱,已经到期了,你尽快通知她去还款。”

跟女儿沟通后,熊先生才知道,女儿2016年在网络平台贷了几千块钱。随后因为高额利息使这笔欠款越滚越多,女儿便从其他平台又借了几笔钱填窟窿,不料窟窿却越填越大。

2017年2月到4月,熊先生先后替女儿还了4万多元,但催债信息仍源源不断,而且越来越过分,甚至有人开始发女儿的半身。熊先生劝女儿赶紧报警,但是女儿却偷偷辍学到泉州打工赚钱。可在泉州只待了2天,女儿就选择了结束生命。

全文阅读

浅谈校园贷款的利与弊

[摘要]:随着p2p等网贷平台的兴起,贷款购物成为新潮,这种潮流甚至被引进了校园。校园贷款以“低门槛”的特点强势打入校园,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据一席之地。校园贷款自称零利息、无担保、只需要学生证和身份证等信息就可以直接分期付款和提取现金。那么如此方便快捷的校园贷款背后究竟有何利弊

[关键词]:大学生贷款利弊

一、校园贷款的主要来源

(一)P2P金融

P2P(Person-to-Person)指个人对个人放款的经营模式,P2P金融又称P2P网络借贷平台。这是因为P2P两个产品即投资理财和贷款都是通过网络得以实现的。而近些年来,P2P的小额贷款的发展就像20世纪的中国一样突飞猛进,由单一的线下模式转化成线上线下并行,随之就产生了P2P网络借贷平台。而我较为知名的有陆金所、拍拍贷、人人贷等。

(二)分期购物的网站

随着社会更新,电子产品的更新也愈演愈烈,对于初入社会的大学生们而言,无处而不在的诱惑使人有种措手不及的感觉,就比如像面对价格不菲的电子产品,以苹果为例。这时候分期购物网站的出现就像是救星一般,它提倡先享受后付款,而且免保证人,手续简单。无疑是大学生面对心仪产品的首选。我国知名的分期购物网站有分期乐、易学期、爱学贷等。

(三)电商平台

全文阅读

校园贷玩家退场,谁的“锅”?

玩家低调退场

9月5日,趣店集团(原校园分期平台“趣分期”)宣布已于今年早些时间暂停了校园地推业务,此后将专注于非信用卡人群的消费金融业务,退出校园分期市场。事实上,8月19日,趣分期已经开始了疯狂裁员,有匿名用户在《脉脉》上透露,“一夜之间开掉了所有校园BD”。而就在一个月前,这家公司刚刚宣布完成了首期约30亿元人民币的Pre-IPO系列融资。

着手转型的,还不只是趣分期。9月27日,名校贷也召开品牌升级会,宣布将进军白领市场,为高学历年轻群体提供微创业和消费借贷服务。名校贷CEO曾庆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名校贷去年就在酝酿进入校园后市场,并进行了小范围的尝试。随着今年十几万名校贷用户毕业,它将正式拓展白领人群。

无独有偶,佰仟金融也对学生分期业务保持谨慎,并低调下线了此类业务。10月初,我来贷也宣布于2016年10月12日零点正式关闭学生申请贷款地通道。此外,分期乐和优分期等校园贷平台也相继宣布转型白领市场以拓展自身发展空间。尽管各大校园贷平台的说法都很冠冕堂皇,但都不可否认它们在校园市场的功败垂成。此前被鼓吹的校园金融市场,如今成为了伤心地,背后的原因究竟有哪些?

被高估的校园市场

校园市场究竟有多大的魔力?每当我们谈到校园市场,都会提到学生群体人数众多且相对集中,有眼界有大把闲散时间,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是新创意和新产品的试验田。然而,大家往往都会忽视学生群体的经济状况。

有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的全国在校大学生人数有3 000万左右,其中有超过80%的人资金短缺,估算消费信贷市场超过4 000亿元人民币。表面上看,这的确是一个潜力颇大的市场,但细想下来其实不然。资金短缺意味着缺钱,但大学生并没有经济来源―资金缺口难以在短期内被弥补。而对于校园贷平台来说,除了本金还有利息。很显然,即便是有很多学生群体有消费的欲望,有借钱的需求,但是大多数却不具备大额消费后的还款能力。

事实也的确如此,很多大学生在冲动借钱消费之后无法按时还款,并由此引发了多起大学生欠款跳楼、遭非法拘禁、女大学生援贷和裸贷事件。换言之,校园贷可以做起来业务量,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大量坏账,以及各种由此滋生的社会问题。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