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校企合作

1引言

在我国,校企合作教育开展较多的是职业技术学校,发展得比较好,采取的教育模式也较为丰富,如师徒方式、订单方式等,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高等院校,相对开展校企合作比较多的是工科专业,由于专业特点的要求,学生较早地就开始进入企业实习,进行专业操作训练。而文科、商科专业则较少开展校企合作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面向社会、面对市场,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许多高等教育学校的办学方针。财经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如何培养,许多高校都在探索,积极采取实践实训方式,搭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建立综合实验室进行实战模拟训练,结合社会实践教育,组织开展调研,建立培训基地、学生社会服务平台,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推进与企业合作教育的尝试也逐步开展。

客观上讲,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是一个符合经济发展和时代潮流的选择。校企合作的基本要义是强调学校建立为企业和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学校和企业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进行多方位的合作,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从单纯的学校教育向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转变,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使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与社会需要保持一致;向企业和社会输送更实用、更全面的人才,加快人才的市场化和社会化,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方向。但是在财经类院校的校企合作教育的开展中普遍存在一些困境,开展得并不顺利。

2校企合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财经类院校开展校企合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其主要表现如下。

2.1企业的参与热情不高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校比较主动、企业缺乏内在的动力和热情,即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局面。究其原因,一是企业作为一个营利实体,以追求利润为目标,校企合作不仅不会带来直接的效益,还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并要承担相关成本。企业要参与学校的活动,或者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安排管理,必然要投入资金和精力,而培养出的人才最后未必选择该企业,加之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比较忙,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积极性必然会减弱。二是企业对学生素质的不满意,也影响其积极性。由于学校的课程设置、学生自身等多种原因,使得企业在合作中对期望效果产生了失望,特别是财经类院校的学生,由于专业本身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比较多,需要动手的技能知识要求比较少,而且眼高手低,学生对实践工作缺乏兴趣和激情、学生能力不能胜任岗位要求、学生做事缺乏认真的态度等都会影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全文阅读

校企合作贵在“合”

纵观目前校企合作的现状,并非人们期待的那么美好,校企合作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有相当一部分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还停留在浅层合作的层面上,有些合作完全是学校对企业的“公益支持”或功利性的人力投资,有些合作一直陷于“有‘合’无‘作’”或“有‘作’无‘合’”的消极与被动状态。其结果是有的在“腹中夭折”,有的在“途中殒命”。就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而言,基本上都是学校为了对学生的就业负责而主动出击“找锅下米”或“送货上门”。主动来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微乎其微,一些企业门槛很高,合作的形式无非是单一的人才投资,学校把人培养好了,企业乐意笑纳。这种合作,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真正的校企合作应是双方乐意、优势互补、校企共赢的合作。要使校企合作真正达到优势互补,真正体现“校企共赢”,就要在“合”字上下工夫,从培养目标的结合、培养方式的吻合、教学资源的组合、教学形式的融合、专业选择的适合、校企主体的配合等方面向深层次发展,使学生毕业后与合作企业真正产生“零对接”,从而加速企业急需人才的培养进程,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

一、培养目标的结合

首先要确立“以企业为中心”的人才培养观念,一切以社会需要和企业需要为准则,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和潜力去解决企业用人需求的问题。明确学校的学生就是企业未来的准员工,就是按照企业对员工的标准要求,初步具备员工的基本素质,能够适应在企业的发展,即将进入企业的人。其次要树立“以就业为根本”的服务学生理念,一切以学生需要和对口就业为宗旨,着力解决校企合作中主体缺失的问题,形成促进双方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的制度框架和动力机制,培养学生严谨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习惯、精湛的专业技能、和谐的团队精神。再次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企业的技术骨干与学校的专业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放矢地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员工。企业根据人才的需求,与学校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对学生实行对口培养,加强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生产与教学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

二、培养方式的吻合

校企合作的双方都在为培养“准员工”这个准成型产品而相互考证,学校既要保证培养技能人才的需要,又要关注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问题,而企业更加关心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爱岗敬业、技术熟练的高素质员工队伍,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把学校和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为此,可以选择以下培养方式进行尝试:①让学生尝试入校后先到企业进行见习,然后返校学习的方式。尽管学生没有岗位生产技能,甚至不会工作,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学习,他们对工厂的生产环境、生产状况、从事的工作有了一定了解,产生了好奇心和许多疑问,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坚定了他们学技能的信心。②经过在校专业知识培训和技能训练,学生有了一定实战基础,再到合作企业进行岗位训练,让所学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在实践中得以检验,查找不足,有针对性地弥补。再返回学校学习,这样学生的自理能力就会明显增强,就会自觉自愿地学习。③学生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掌握了基本的岗位技能后,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既可缓解学校的实习压力,又可满足企业岗位用工需求,学校可派专业教师进行跟踪管理,共同完成培养计划。

三、教学资源的组合

一是合作中企业专家可到学校兼职授课,学校教师可定期到企业顶岗进修,让教师成为“专家型职业人”,教师在企业中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改进教学,熟悉企业化管理,以培养更贴近企业的人才,学生毕业即可上岗工作,大大缩短企业用人成长周期。教学资源组合的另一目的是企业可向学校提供实习设备,实训场地,改善学校的实习条件。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全程参与到学校的招生、教学、就业的三大环节中。二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课程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完成任务的能力,这决定了课程制订的逻辑起点,目的是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分析的对象是任务,而不是完成任务的人本身。三是课程的转换来自于工作任务分析。任务模块转化为课程模块其目的是形成完整的课程门类和课程结构,便于学生完成所学专业的某个典型的综合性任务,使学生获得所学专业的从业能力和资格。

四、教学形式的融合

全文阅读

创建校企合作联盟?拓宽校企合作渠道

摘 要:校企合作是职教改革的重要表现形式,但存在着合作稳定性差、合作层次较低等问题。本文从笔者所在的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推出的“66670”校企联盟合作模式的实际运行情况出发,阐述这一模式的成功之处,证明其不失为一种建立校企深层次和稳定合作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校企合作联盟 课程改革 基地建设

推进区域校企合作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但校企合作中普遍存在着企业参与主动性不强、合作层次不高、产学脱节、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如何在这些方面取得突破至今仍是一个难题,需要不断努力探索。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创设的“66670”校企联盟合作模式,打破了校企合作的瓶颈,开启了校企合作的破冰之旅。

所谓“66670”校企合作联盟,是指以政府为统筹协调,由6所职业学校、6个工业功能区、6个行业协会和70多家企业本着平等的原则而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联合体。它以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为共同追求的目标,能够较好地实现校企由短期合作、松散合作、“点对点”合作向长期合作、紧密双向合作、系统“面对面”合作的转变,是校企合作发展的高级阶段。“66670”拓宽了合作渠道,使得校企合作在合作平台、合作途径和合作目标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

一、合作平台:变“点对点”为“面对面”

以往大部分校企合作模式是学校与单一企业的“点对点”合作,这种模式难以满足企业或学校的多样化需求,而且因为各自利益关系,合作比较松散。为了更大程度地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笔者学校努力探索新的众力“合作”模式――多所职校的联盟、政府力量的支持、多个功能区和多家行业协会的加入、70多家核心企业参与,形成了“面对面”的合作模式。

“66670”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促使合作关系更加紧密,既不会因某个学校没有某专业学生而导致合作无法开展,也不会因为某个企业的倒闭而致使合作关系的终结。同时,校企合作为双方或多方联动,达到了社会、企业、学校、学生等多方共赢。联盟成员单位的合作领域更加宽广,从单一的校企合作变成校企、校校、企企、校企校、企校企合作,拓宽了合作深度和广度,真正做到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二、合作途径:变“单通道”为“多通道”

全文阅读

浅析校企合作

摘 要:本文讲出技师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针对校企合作的问题深入开展相应的对策:政府制定系列政策和制度,为校企合作指明方向;技校主动,改革人才培养方式,为校企合作创造条件;校企联动,构建合作保障机制,为校企合作铺路架桥。

关键词:校企合作 问题 对策

技工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经营等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其教育任务决定了培养目标、培养模式都不能与社会职业岗位脱离。要实现这一点,必须走校企结合之路。

1.技工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现状

1.1政府搭建平台,校企合作发展势头良好

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技工教育,做出了一系列的决策。校企共建“生产实训”中心、产品研发、工艺改进、企业在职员工培训、技能等级提升、校企共建课程、专业建设、科研共融、产学合作、订单培养等多个领域。 政府将搭建一个合作紧密、机制优化、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形成一个二元融合、互补互促、工学一体的“校企双制”办学模式。

1.2校企合作形式多样,成绩显著

(1)“2+1”式。这是早前技校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即前两年在校学习理论与实操训练,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也就是预分配就业。

全文阅读

由校企合作的实践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思路

摘要: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我国高职教育虽然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从整体上讲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运行体系和长效机制。本文介绍了校企合作的各种模式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校企合作机制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以校企合作的实践分析了校企合作得以生存并发展的内在机制。最后提出了校企合作的一种思路。

关键词:校企合作;合作机制;实践;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206-03

一、背景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学历教育的根本特征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1],而职业能力的培养仅仅靠职业学校本身无法独立完成。教育部2002年以来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方针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005年《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将其提升到国务院决定的高度,明确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被普遍认为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途径。新世纪以来,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尤其是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实施以来,在政府推动下,我国在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如,组建职教集团,成立理事会、董事会,建立职教联盟等[2]。但总体看来,我国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尚未真正建立,校企合作仍然处于探索与实践的阶段。因此,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对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长久的,有效的,互利多赢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成为高职院校特别是骨干建设院校的重要课题。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微电子学院提出了“校中厂,厂中校”的校企合作思路,并以国家骨干专业建设为契机,成立了平板显示行业协会牵头的,校企共建的熊猫光电学院,为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开辟了新的道路。

二、校企合作的模式

随着校企合作机制的研究和实践的积累,目前已经发展出了多种合作模式[2,3]。文献[3]将众多模式归纳为以下9种。

1.“学年分段”,即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与实训,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和毕业实践并与就业紧密相关,这是校企合作中最普遍的形式。

全文阅读

浅谈“政校企”相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

摘要:校企合作中的“校”、“企”作为社会系统中两个子系统的产学双方,既有各自独立的运行机制,又有互相联系的一面,在双方合作的过程中虽有利益的一致性但又伴随着一定的矛盾,在某种程度上它们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积极参与,高职院校协调协作办学”的“政校企”相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能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双赢”。

关键词:政府;高职院校;企业;合作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与产业部门有着天然、密切的联系,具有明显的校企合作教育的特色;从世界校企合作教育的发展历史看,合作教育也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所以以校企合作教育形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能更有效地实现培养目标,并能更进一步促进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校企合作中的“校”、“企”作为社会系统中两个子系统的产学双方,既有各自独立的运行机制,又有互相联系的一面,在双方合作的过程中虽有利益的一致性但又伴随着一定的矛盾,在某种程度上它们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基于此,笔者提出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积极参与,高职院校协调协作办学”的“政校企”相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以期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双赢”。

一、政府主导

政府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充分发挥自身的服务社会职能,充当好推动者、协调者、监督者、验收者等角色,通过立法、建立专门机构等手段,大力支持产学合作教育这一重要的育人方式早出成果、出好成果,以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经济。但这里需要指出,支持需要把握时机,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支持形式。

目前已开展的校企合作中,大多都是学校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企业主动与高职院校寻求合作的很少,且合作的内容、深度都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要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全面开展校企合作教育工作,使之真正落到实处,政府必须在立法、财政等诸多方面给予支持,成为强有力的校企合作教育的推动者。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校企合作教育特别是尚处在探索阶段的校企合作教育,能否富有成效,政府的重视程度和推动力度是个决定性的因素。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开展校企合作教育并取得成功的国外经验中得到启迪。

学校和产业隶属关系和任务目标等的不同,单纯靠它们自身,或者是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产业主管部门来协调产学双方的利益及合作教育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都有一定的难度。政府作为国家上层公共管理部门,不仅应正视这些现存矛盾,同时应分析矛盾,协调二者的利益。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保证校企合作较为顺利的校企双方沿着既定的合作目标、合作方式运行,确保合作内容的实现,而且可以强行推动合作不顺利的企双方承担自己的合作职责,履行自己的义务;实现自己的权利,尤其是实现学校的利益,使学校在合作中对人才培养有充分的发言权和主动性,保证企业的合作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全文阅读

校企合作计划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和我校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内涵要求,以校企合作委员会会为依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加快专业建设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最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计划。

一、以校企合作委员会为依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深入推进校企合作。

(一)精心打造充满活力的校企合作运行载体

积极广泛地开展各项合作洽谈:从政府部门到行业;从企业到专业合作社,只要有利于地方、学校、企业、学生发展的项目,以订单委培、借用场地和仪器设备、培训考证等各个方面的合作,增强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热情,最终实现双方共赢。

校企合作委员会的建立旨在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共赢互利。在合作单位中,挑选投入多收益大的 "校企合作委员会"成员,增强他们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管理积极性,形成"人才共育、合作共赢、成果共享"的校企合作模式,真正实现共同发展。

(二)认真梳理,不断更校企合作委员会

二、牢固树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找准校企双方的利益趋同点

12月年底召开校企合作座谈联谊会,对本年度校企合作优秀典型企业进行表彰奖励,扩大宣传,树立榜样,深度推动校企合作,通过优质校企合作提高就业质量。

全文阅读

浅谈校企合作

[摘 要] 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产物,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使企业在用工需求和职业院校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方面增强了沟通,双方各自的目的进一步得以明确。对于企业来说,缩短了员工的培训周期,降低了成本,利润增加了;而学校方面不但使教学设备和场地得以扩充,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又有了方向和目标。校企合作是在企业、职业院校、学生三者之间搭建了一个平台,它将逐渐形成三方互惠互利、共赢的局面。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培养模式 互惠 共赢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陆续出台。在办学模式上,国家十分提倡走校企合作之路,许多学校正积极地寻求各种途径,想方设法与企业取得联系,希望双方达成共识,实现双赢。近几年来,校企合作以其独特的教育模式,在潜移默化中快速发展。这种学校与企业的携手联合,正逐步被越来越多的院校和企业看好,在就业市场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它将逐步为毕业生就业提供绿色通道。

一、校企合作教育

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它的基本内涵是:产教合作,双向参与;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产学结合,定岗实践;实现的目标是:增强办学活力,增加学生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机会,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二、校企合作的方式有很多

就办学形式来说,有企业办学与学校办企业、定单教育、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或企业用人、订单培养、学生择业三位一体等等。就师资队伍建设而言,有聘请企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学校任兼职教师,学校实习教师到企业实践、调查等不同方式,各有所长,重要的是要因地制宜,即根具学校条件、专业要求来决定校企合作的方式。

企业办学,简单的说就是自己办学自己培养。在行业、企业办职业教育中,企业是办学主体,学校是企业的一部分,天然的校企关系为订单教育的实行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所以,学校必须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按需要坚持为本企业服务。此时,企业需求信息及时、准确,校企之间沟通渠道畅通,保证了一定数量的订单。而且双方资源能够完全共享,能做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这类教育模式只适用于一些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不具备条件。其侧重点是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学校大力培养,与企业所需岗位无关的其他类知识技能,就不设置。学校所能开设的专业只能为这一个企业服务,没有其他的选择。企业的资本投入大。学校只能是随着企业的需求发展而生存,没有自主发展的可能。但其优点是符合本企业的人才会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它彻底解决了大型企业人才招聘的难题。同样,学校办企业也是这样,学校设有哪类专业就办一些能身体力行的作坊类的生产加工,形不成一定的规模,一旦这些专业没有市场需求或市场需求萎缩,则这一类的生产加工就会减少或停止,人员就存在二次就业或分流的可能,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但其优点是学习与实践结合的比较紧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运用掌握的较好。这类合作方式是比较单一的供需关系,企业和学校各取所需。企业占主导地位。企业员工随时能得到补充,学校专业设置单一,就业没有压力,有利于把主要精力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学生也能得到比较好的工作岗位。这种教育模式,企业、学校、学生三者之间选择余地不多,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共赢,只是限于校企合作的浅层次。

全文阅读

校企合作 17期

摘要: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路子是职业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校企合作,进行产学结合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创新意识和参与社会经济生产能力最为重要的途径。校企结合的深度与广度关系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关系到职业教育育人目标能否实现。而推进校企合作深入全面开展是提高校企合作质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一、职业教育需要企业的充分、深入参与

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劳动者,技术员和技术工程师等技术、技能型实用人才的一类教育培训和服务。它的最终目的在于获得相当数量的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和人文素养,掌握从事某一个或某几个职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参与社会生产和服务的实用性人才,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企业是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单位,掌握着社会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也是接受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的单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可以为学校输入实际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可以反映社会对劳动力的最新要求,还能带来最新的生产技术和工艺,这些对于增进职业学校学生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就业竞争力,促进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没有行业企业社会生产部门的全面,深入参与,职业教育是不能迅速发展的,与社会生产实际也总是相脱节的。

二、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和原因

当前,几乎所有的职业院校都在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校企合作。但是通过调查了解校企合作的双方的态度时,发现了一些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学校热衷于寻求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而企业热情却不高。校企合作出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学校方面

全文阅读

校企合作教育

【摘 要】校企合作教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具有显著的中国国情特征,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方式,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合作教育为企业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人才,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综合效益,不仅使合作教育自身不断得到发展,同时也为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力量。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的目标。

【关键词】校企合作 教育 发展 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5-0142-02

一 校企合作教育应思考的问题

1.关于校企合作教育的培养目标

校企合作教育指的是职业教育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抓好教育质量,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的一种教育。因此,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旨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可以有多种形式,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开展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复合型的应用技术人才,校企合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运行模式,在实践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一种能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有益机制,既促进了学校教学的发展,又推动了企业的进步,更重要的是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学校教学发展的难题。

2.关于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问题

全文阅读